登陆注册
32327300000024

第24章 家园,在哪里——读《寻找家园》有感

艺文品鉴

今年春节,父母被接到这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城市,我可以不再去挤那让人一提起来就发怵的春运火车了。

第一次在城里过春节,感受到的是无聊和孤独。无聊是因为城里年节的单调乏味,孤独是因为虽然父母在身边,但还是怀念我那年味十足的故乡,它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家园的情结永远也无法抹去。

还好,有《寻找家园》做伴,这个年节还算过得不错。

记得那还是前年的秋天,有位甘肃的网友在网聊时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没有地址的信》。

孩子,我在给你说话,你听得见吗?

我希望你能。但又怕,你不能。

记得吗?你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深夜,我抱着你,到沙漠边缘她的新坟上探望。

我们等了很久她没有来。

我了解她,相信她地下有灵,一定会来。她没来只能证明,人死如灯灭。没有阴魂,没有轮回,物质的运动和熵潮的涨落就是一切。

因此我怕。

那时,你只有三岁。眼睛里含著,一种和年龄不相称的严肃和忧郁。

……

读到最后,我不能自抑。一位年过花甲的父亲,一个已逝天国的女儿。阴阳两界,生死相隔,活着的父亲,用他那手中颤抖的笔,与已逝多年的女儿絮叨,女儿在他的心中永远活着。字字如泪,句句如血,读得人心疼,读得人心碎。

正是这样一封信,让我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高尔泰。

正是由于这封信,引起了我对作者身世的关注。从方便的现代网络我知道了在这个平静的世界里,还生活着这样一位思想不羁、灵魂独异的人物。

后来在一次逛书城时无意间发现了《寻找家园》,一看作者是高尔泰。当我怀着激动来到收银台前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忘记带钱了。等回家取钱回来,书已被人买走。

有朋友说不用着急,网上可以购买,我试着在当当网订了一册,果然不出三日书已送来。

令人遗憾的是花城版的《寻找家园》删节太多,删节的许多都是作者最精华的部分。我要感谢现代网络,它让我找到了《寻找家园》比较完整的版本。

于是一连四个晚上,我沉浸于对《寻找家园》的阅读中,在震撼中唏嘘,在震撼中感叹。

掩卷之后,总觉得胸中有块垒想吐出来,总想为《寻找家园》写点什么,但头脑一片混沌,不知何以为记。

对于这样一位至今还客居异乡、有家难回的知识分子,一些同情,几丝安慰,我想对于作者本人,对于热爱他思想及文章的人来说,都无多大意义。我只能借助他独特的叙事文本,尽量贴近他的思想深处,走近他心灵的那片芳草地,回溯他生命历程中的万丈红尘,体验他心灵的苦难以及由此而生的苍凉和无奈,同样是为了记取历史的忧伤,寄托于希望的到来。

我们说,高尔泰的笔尖流淌的是泪,是血。然而,他却异常的平静,异常的轻描淡写。他不动声色的记述,如叙家常,如叙别人的旧事。从他的文章中,你无法想象他就是文章的作者,事件的主人。但他确实就是那个在苦水中煮过、在咸水中泡过,在炽火中烤过,坐过三次大狱,经历过苦役、灾难、饥饿、屈辱、甚至死亡的高尔泰。

我有时真的很惊讶,为他的平静,为他的隐忍,为他描写苦难的那份超然。

然而,当我读完《感激命运》之后,我终于明白作者经历了那么多非人的苦难还要感激命运的缘故了。

他在自己七十岁生日的那天,和妻子小雨说起往事,他说:“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婴儿,或者是一个婴儿病危的母亲,对于自己的,或自己死后孩子所面临的如此人生,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恐惧,现在都过来了,能不感激命运?”

他说:“许多比我优秀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风沙荒漠里面。尸骨无存,遑论文字,遑论意义?从他们终止的地方开始,才是我对于命运之神的最好答谢。但是走到这一步,脚下已没了路。坦克在前,铁窗断后,一切又回到了零度。”

作者在序言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他在逃亡之前,曾到他的出生地看望他的姐姐,在邻家堆满杂物的阳台上看见了一位晒太阳的垂暮老人,身子搭在椅背上一动不动。这就是昔日监管“阶级敌人”的民兵队长,直接虐杀他父亲的凶手。看到这个他曾记恨得咬牙切齿的仇人,已衰老枯萎成一具“木乃伊”,他几十年的仇恨一下子失去了支点。

看到这里,我已经理解了作者。我的眼中滑下两行热泪。我仿佛看到了悲悯人类的一双眼睛。从这里,我对高尔泰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在展示苦难的写手的层面上,我要说的是,他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家,尽管他并不是以作家的身份出现。

从作者这些真诚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颗人道之心,一颗悲悯之心,一种超越个人生死情仇的终极关怀,它不正是人类普世的价值取向吗?不正是人类真正的文学所要承担的使命吗?透过作者苦难文本的阅读体验,我找到了文学的真正价值。

“梦里家山”是《寻找家园》的卷一,共15篇文章。总体读来,皆为温情的文字,人间的温度,人伦亲情灌注其间。虽然许多文字难掩苍凉和悲情,但总体说来,温暖的温度还是能体会得到。但读过《兰姐的标本簿》和《唐素琴》之后,一种命运的虚无感又那么强烈地袭上心头。

当年灵秀可爱、活力四射的兰姐,被无常的命运改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就如那个标本簿的命运,终归破碎散落,无影无踪了。黯然的文字里,带着莫名的苦涩,读后令人低回沉痛。

作为作者的同学,唐素琴的命运更让人感慨不已。当年那么意气风发、活泼可爱的女大学生,和作者一样,未能逃脱命运之神的暗算,被打成“****”,发派农场做苦役,后来婚姻的变故,人生的浮沉,一个弱女子在政治风云的风口浪尖上如一叶飘萍,几经沉浮,所幸没有被打入深渊,保全了性命,有了一个过得去的晚年。通过唐素琴这个人物,作者把历史所展露的人性之幽微刻画得入木三分。

而此时的高尔泰,却在向命运的零度挑战,面对魔幻的世事,他无奈选择了出走,这也许是他的宿命。

“十几年来,眼看着人类失去好几百种语言,地球失去好几万种生物,新世纪与第三波恐怖主义同来;眼看着同情心、爱和被爱的需要,对自由、正义和更高生命价值的渴望等,也在和森林草原冰川矿脉等同步萎缩;眼看着****政权黑帮化,知识分子宠物化,文学艺术商业化,生化核弹普及化;眼看着欧盟要卖武器给中国,北大清华学生们敲锣打鼓为‘911’欢呼,以骁勇剽悍著称的‘高丽棒子’齐齐俯伏在一个无赖的脚下;善良温柔的阿拉伯妇女为了捍卫自己的石刑、面罩和无权地位,而争当人肉炸弹……我只有惊讶。”

看到这一段文字,我想,我可爱的高尔泰,也只能选择出走了。这让我想起了他在《谁令骑马客京华》一文中韩玉涛先生写给他的那首一语成谶的诗:“书生夹策成何事,飘摇万里度龙沙。钢筋铁骨风云后,却与胡僧笑落花。”

“流沙堕简”是《寻找家园》卷二的内容,写自1955年,是作者20岁以后二十年间的事。如果说卷一的篇章还存一丝温情意味的话,卷二的内容则让人读到了冰冷。单从那些似乎是不太经意的文字中间,你被慢慢地渗入,慢慢地心折,最终,你在经历着惊心动魄、生死裂变的同时,你也在煎熬于人性的反复与背叛;你在省察着人性的乖戾与残忍的同时,你也在体会着人性的悲悯。

高尔泰先生的记忆力极好,想来一是因为那经历刻骨铭心,一是因为其时正是人生最敏感、最丰沛的年纪。多少人事都会在心底烙下印痕,特别是那些生死别离和命运攸关的物事。也许时光会抚平那些创痕,但永远也无法抹去创痕的印记。

看“流沙堕简”时,我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就陷入作者设置的罗网。他的文字涂着铁冷的色彩,硬而锐,有一种刺破黑暗的味道,我在不断地咀嚼,不断地回味,最终被他的生硬光芒所洞穿,被他锐利的思想刀锋所击中。他没有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那些情感,他只描述那些事实,但所有的记忆都被赋予了深沉的情感,沉郁忧伤,悲悯揪心,历历在目,披肝沥胆。

一连四个晚上,我都在凌晨两三点钟才昏昏睡去。这样的阅读在我的一生中很少有。越是到最后,越是放不下,越是到最后,越是不忍释怀,越难以放下。我震撼于作者超强的记忆力,更震撼于作者对现实从不妥协的那种坚执与顽强。在苍茫混沌的大地,我看到了他一个人的行走。他倒下了,又站了起来,又倒下,匍匐着向前,又站了起来……他始终没有丧失像“人”一样活下去的勇气,他挑战零度的那份坚执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地门》是“流沙堕简”里真正把我带入“灾难”的首篇。地门者,地狱之门之谓也。“徘徊之前无知己,飘若浮云且西去。”1957年“反右”中,作者被发配到“一如中古城堡”的地狱之门——夹边沟国营劳改农场。如果看过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和和凤鸣的《经历——我的1957》的读者,一定对这个地名不陌生。然而,高尔泰笔下的夹边沟虽然看不到如前两部作品中的那种窒息的灾难背景和苦役场面,但由于作者特殊的个人身份和高超的文笔,他笔下的夹边沟更能凸显恐怖与灾难的背景和颜色,更能切入灾难的细部,把个人的经历与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在展示个人灾难的同时,昭示一个民族的灾难是如何在个人记忆的屏幕上打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在《沙枣》一文中,饥饿让“我”迷失于无边的沙漠,经历了无路可走的恐惧。月冷笼沙,星垂大漠,茫茫戈壁沙漠,“我”竟成了一个“自由人”,然而,一个自由人却在追赶监狱!何等强烈的反讽!人的生存是何等的荒谬!

《逃亡者》——在夹边沟,逃亡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到处都是地狱之门,有自然的,有人为的。自然的逃出了,人为的却无从穿越,这就是逃亡者的现实。

作者有一篇写“风暴”的文字,写得惊心动魄,尤为我无法忘记的是风暴过后对人的描写:“个个从头到脚一色土黄,眉毛嘴巴都分不清,只有闭着的眼睛,在土黄色的眉毛下,呈现出两撇模糊的红湿。昏暗中望去,一个个和泥塑无异。想到这些泥塑里面有活人的血液和心脏,不禁骇然。”这具有象征意味的“风暴”,把人都变成了泥塑,尽管内里流淌着人的血液,跳动着人心,但人已被活埋了。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隐喻。

《军人之死》是很有意味的一篇短文。上官锦文的死,“假积极”郭永怀的死,为了早日“出去”而拼命劳动的张文勤的死,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他们应该说都是好人,然而,他们都未能逃脱悲剧的宿命。好人为了能改造成“好人”,结果都死于非命。荒谬铸就了个人的荒诞性命运。

安兆俊在夹边沟的劳改犯中是独特的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应该是作者的一位知己。就是这样一位阅世很深、思想深刻的历史学家,也未能逃过死神的眷顾,死于1960年******。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沉重,让人怜惜,让人悲怆,让人悲悯。以对苦难极大的平静与节制出之,从而使苦难散发出更为摄人的力量。

在敦煌的日子,是作者卷二中的着笔重点。虽然“****”中无休止的揪斗、内讧、诬陷、打砸抄很激烈,但由于作者找到了精神的支点,苦难似乎在悄悄隐退,作者的哲思与感悟让人感佩。读《石头记》《面壁记》,感受到的是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对艺术超强的感悟能力。我相信作者在这样一块文化杂糅与融合而散发着独异光彩的地方独自踟蹰时,他的灵魂是轻盈而欢快的。

“有这苦痛,胜似没有这苦痛。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生。接受这世间万物共同的宿命,也是一份难得的睿智。”

《常书鸿先生》一文,堪为此书的压轴之作。作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在经纬交织中推进人物和事件,写人心的叵测,写世事的无常、写世态的炎凉。把人物命运置于时代的变幻与演进中,从个人的命运中窥视到一个时代的悲剧性场景。常书鸿的命运令人感叹。

读完《寻找家园》,久久不能放下,为作者不同寻常的身世,更为他文字的魔力。他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文章少有抒情的文字,大多为客观的白描,用事实说话,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示着硬度与质地,征服着柔弱之心。他的文章意蕴深沉而又平易近人,不作高深之态,不端着架子唬人,以平民视角,以我手写我心,其间又不乏思想的光芒和思考的力量。蕴涵哲思,暗隐智慧,真正的春秋笔法。也许作者是一位画家的缘故,因此,对于场景物事的描写,细微处精雕细描,粗疏处,简笔写意,往往人物背景如画般呈于目前,立体而生动,从而为其苦难的人间树立了一个更为洪荒的宇宙背景。又由于他是一位研究美学的学者,因此,他的行文既有悲壮苍凉之美,又有沉郁忧伤之美。写遭遇、写苦难、写命运……都饱蘸真情,笔底流动着撼人心魂的美丽文字,有些句子让人一遍遍地默念,一遍遍地回味。

由于作者高超的文学修养使然,那些鲜为人知而又饱含意味的历史细节毫发毕现,读来如临其境。当然,其间折射的时代悲剧常常会提醒我们:我们如今这么美好的时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约翰弥耳说:****使人们变成冷嘲。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暴君的****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使人们变成死相……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家园失去了,才要寻找。对于作者高尔泰来说,如果说写作只为“求生的本能”的话,那未免太简单了些。

家园在哪里?但愿他的记忆连同他曾经历过的那个时代永远尘封在历史的档案里!也但愿他的寻找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类推荐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东坡光影里的山水

    东坡光影里的山水

    这是一本诗歌散文集。全书以眉山的一区五县为基础,分为青神篇、丹棱篇、洪雅篇、彭山篇、仁寿篇、东坡篇共六个篇章,以图片加散文加诗歌的形式,为读者详细介绍苏东坡家乡的风景名胜。让世人在怀念一代文豪的同时,也能充分体会到当今眉山的秀丽景色。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本书包括中国科学家分析月岩成分、科学家首次建议探月、确定“嫦娥工程”领军人物、攻坚研发“嫦娥”发动机、科学家研制“嫦娥”软硬件、“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等内容。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热门推荐
  • 匪叔

    匪叔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快穿系统之养崽不黑化

    快穿系统之养崽不黑化

    123的宣言是:“走一切套路,养一切不可爱的小崽子。”然而,它的宿主霍然,走出了与它的口号截然相反的道路,而且越走越宽,越走越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看着那些黑化又憋屈的乖巧起来的小崽子们,123屈服了。霍然:不走套路,并且把套路堵死。男主:我想霍然:不,你不想这是一个女主亲妈,男主后妈的笔下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回梦

    重生之回梦

    梦里,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梦里,血衣飞扬,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篁儿梦里惊鸿一瞥,竟成心里无人能涉足的圣地。一朝重生,忘了前尘却忘不了那亦真亦假的梦,虽有宝藏般传承的记忆,纵是身侧有人拼死相护,亦不得她留恋一眼。过尽千帆,也不解为何只能是梦。佛说:叶生一千年,花开一千年,花叶相生不相见。那是无尽的思念,绝望的爱恋
  • 甄思烨瑶

    甄思烨瑶

    从小学开始的爱恋直到最后爱到覆水难收难以预料的身份一起陷入的纠葛珍惜现在共同创造未来。
  • 懿殇璃

    懿殇璃

    一次偶遇,把俩人命运紧紧拴在一起……她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但他报答给她的就只是……
  • 翻身吧尤物女配

    翻身吧尤物女配

    一朝穿越,她成了自己写的小说中的坏女配!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毙,她要翻身!却不小心惹到了他。“明彩夏,做我女人。”这谁啊,按剧本貌似没有他的戏吧!正当她以为幸福即将开花之时,有人却看不得她好!既然是你先招惹的,那就别怪她不客气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姽婳画师

    姽婳画师

    既然上天给了她穿二代的身份,她若不能纵身江湖,掀起孽海情仇一片,招徕裙下之臣无数,如何对得住诸神的拳拳盛意,如何对得住爹娘望女成凤之心,如何对得住她寒窗十年的寂寞沙洲冷,所以,她决定了——人是七剑下天山,救万民于水火。
  • 人人都爱于休休

    人人都爱于休休

    【战力爆表vs专治不服】(又名:《于休休的作妖日常》)功成名就,家财万贯却生无可恋是一种什么体验?于休休:“看霍仲南就知道了,闲的。”于休休的人生太忙了。——帮老爸花掉暴富的钱。——帮老妈成为“妖娆贵妇”。——帮万千少女心中的超级大佬霍先生“治病”,还要维持一段“甜到齁却见不得光”的地下感情。旺家旺夫又旺己的于小姐,欢乐上线。~非完美人设,不喜误入。~**推荐姒锦完结文**现代:《慕川向晚》、《史上第一宠婚》、《唯愿此生不负你》、《乔先生的黑月光》、《步步惊婚》、《溺爱成瘾》、古代:《且把年华赠天下》、《孤王寡女》
  • 青春的花路我们一起走

    青春的花路我们一起走

    相遇即是一场盛大的约会,闹过别扭,有过误会,但终究被浓烈的感情所融化掉,毕业不是别离而是我们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