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8100000030

第30章 谈袁宝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工作业绩

黄达

宝华同志于1985年至1991年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这6年工作期间,我给宝华同志当助手,是副校长。从宝华同志找我第一次谈话直到做宝华同志的助手三四年后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向宝华同志表示,按我的年龄,不想担负学校的行政工作,想完全从事教学。宝华同志说,我们都老了,我们就同进同退吧。宝华同志离任以后,我又干了两年半行政。要我谈宝华同志这一段工作情况,现就我亲身体会谈一谈,一定不够全面。

宝华同志到中国人民大学来的时候,学校是比较散、比较乱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应办成什么样的大学;另一个是领导班子有无“**********”遗留的“一派掌权”问题。这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关于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存在多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其办学任务是引导知识分子走革命的路。刘少奇同志就这样讲过:叫知识分子上(革命的)船,走革命的路。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可能是1950年,少奇同志访问苏联时,曾设想在苏联办一所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学校。苏联人说(有人传是斯大林说),在苏联办学,费用太大,不如在你们中国找一个有基础的学校,我给你们派专家帮助办学。少奇同志回国后,就把华北大学和北京革大合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以招收在职干部为主,也吸收少量的青年学生。任务是培养经济建设干部、马列主义理论干部,后来又增加了培养文史、档案等干部的任务。1964年以后转为以招收应届青年学生为主。因为这个时候,需要入学培养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革命经历的干部,都已30岁到40岁,基本上都是处级干部了,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轮训干部的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977年复校,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校内校外,其说不一。有的人认为仍应办成培养干部的学校;有的人认为不能再以轮训干部为主。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办正规普通大学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力量。就像一个工厂,技术装备都较齐备了。“**********”前三年,实际已经基本按正规普通大学体制运作。因此,特别是在校工作时间长的干部和教职员工,都不同意再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党校那样的轮训干部的学校。宝华同志来校工作之前,校外有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行政管理学校的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大多数同志则认为,中国人民大学还是应该办成正规大学,但可同时兼办行政学院的任务。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如何办的问题,宝华同志来校前,不仅从中国人民大学,也从别的渠道了解得很清楚。

宝华同志在来校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讲,中国人民大学多年形成的教学组织、教学力量,不仅要保持,而且要发展。至于承担什么任务,可以研究,但是要保持,要发展。此外,学校承担的任务可以增加,如设行政学院等。宝华同志一到学校就明确了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办学方向的见解,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志听了就放心了。

另一个问题是,宝华同志受命到中国人民大学来之前,国家教委有人对中国人民大学有个说法,就是“一派掌权”。“**********”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两派。复校以后,校领导干部是一派为主,当时就有议论说,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派掌权”。但我认为那几年工作的主流并没有以派划线的问题。宝华同志来的时候,原定中国人民大学原有的校级领导班子只留下两个人,一个是我,是副校长;还有一位副书记,是做团的工作的。在我的建议下,又留下一位代理党委书记。

到校时宝华同志说,学校的事你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大的事情一起商量。当时,学校中层干部空缺多,由我提出调整增配名单,宝华同志均亲自审阅,不合适的则指示重新考虑。党组开会,由宝华同志亲自主持。经过1985年、1986年两年,学校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后来,宝华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对我们说,你们是团结一致工作的,是勤勤恳恳工作的,不存在“一派掌权”的问题。宝华同志经过两三年的实际考察,否定了“一派掌权”的说法。这与宝华同志文化素养、政治素养高,又多年从事行政领导工作有丰富经验,是分不开的。

宝华同志来校工作,一个人也没有带,他的秘书仍在经委工作,有关学校的事情,只是帮助联系。宝华同志一个人来校主持工作,减少了许多矛盾,这一条我很佩服。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能人比较多,宝华同志的做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宝华同志随身带几个小笔记本,我实在佩服极了。我看他一个小本记中央有关指示,一个小本记数字资料,一个小本记学校的工作问题,井井有条,显示出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的责任心。

对于中央精神,宝华同志一直注意及时向我们传达。宝华同志来校以前,中央精神都是通过北京市委传达。市里传达要比中央部门晚一个月。我们学校有的同志和中央各部有点关系,比如我可以从财政部、银行听到点消息,有的同志从其他方面知道一点消息。宝华同志不仅及时给我们传达上边的指示,还经常给我们讲经委党组议论的有关国民经济方面的情况;经委党组会,通知我列席旁听。这对我们做学校工作的都有很大帮助。

对于学校的领导班子,宝华同志的工作方法是抓大原则:大原则给我们议论清楚,具体工作放手让我们去做。我们议定的工作事项,向他汇报,一般他都同意。有时他也抓住重要事情,再三追问,要我们再加考虑,促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他来校工作时已70岁,头脑清楚,思路敏捷,但绝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放手让学校的干部去工作。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个班子在宝华同志领导下,是心情舒畅的,努力工作的。他也批评过我们,如处理学校历史遗留的问题,过多考虑制度、名额等限制,犹疑拖延。我们深感宝华同志对我们的批评,是以鼓励为主,是以要求我们发挥更大作用为主。

宝华同志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考虑问题周密的思想、工作作风,大家都是知道的。逢年过节,他都去看望学校的老同志,还不时召开一些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宝华同志和同志们的关系很好,相处融洽。他来校开会讲话,一般都不要我们为他准备讲稿。只有开职代会、干部大会的工作报告,才叫我们提供讲话资料。这些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宝华同志十分重视培养新生力量,提拔年轻干部。在一个老单位提拔年轻干部,一些老同志难免有些看法。有的认为宝华同志对年轻干部过于支持;有的甚至说宝华同志对年轻干部的汇报听多了,评价不太全面。实际证明,宝华同志这一思想和做法对中国人民大学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宝华同志从1985年到1991年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这一段时间里,第一,明确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属于国家的重点大学;制定了较稳定的学校发展规划,包括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第二,建立教学管理、组织管理等各项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步入正轨,一改过去不够正规的游击作风。第三,新老干部交替逐步完成,干部配备基本成套齐全。

宝华同志离任,要我接替校长,打破了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常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一职,历来不从学校产生,而是从校外选派有声望的老干部。宝华同志认为,学校的事情千丝万缕,十分复杂,校内的干部了解情况,处理应手,不必非要从校外选派。从而改变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惯常做法。

此外,宝华同志总想为中国人民大学解决些实际问题。例如,宝华同志深感学校基建资金不足,曾先后批示从经委掌握的技改资金中拨出一些钱给以支持,还想方设法找块地皮以扩大校园。宝华同志曾亲自找北京市领导李锡铭、陈希同、张百发谈。他们曾答应在昌平附近划一块地,作为筹建行政学院和扩大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之用。后因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不赞成在远郊征地办行政学院,这样,中国人民大学扩大校园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宝华同志是尽心尽力想为中国人民大学办些实事的,只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件件实现。

1996年9月13日

同类推荐
  • 蒋介石评传(上)

    蒋介石评传(上)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涵盖:发迹以前、粤海波波澜多、枪杆子出政权、内斗内行、金陵梦魇等。
  • 金庸传

    金庸传

    金庸的笔下世界道尽人生真义,金庸的现实世界写尽人生传奇,金庸迷倒了天下华人!有人说:有井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却不知他的人生比他的小说更精彩。他经历过寻梦的困惑与执着,经历过打拼的挫败与辉煌,经历过情感的失意与恬淡。最后,他如同一个历经世事的大侠,看淡了时间的风云变幻,放下名利,成为一个传奇。他赤手空拳闯荡香江,用一支妙笔写出了一片锦绣人生。他有过他的青春梦想,有过他的美丽初恋,今天我们再次提及,不愿它成为一段被掩埋的故事。本书以金庸的人生故事为主线,结合他的经典作品与经典人物,为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武侠大师。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中,关于微软帝国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却没有一本书去真正关注微软帝国中的华人领袖,也没有去探索他们成功的秘密,事实上,他们的非凡才华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因为,在这些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代的英雄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民族习性。在编写此书时,我们没有像记流水账一样来谱写这些天才们不平凡的事迹,所以,在行文中,剔出了那些死板无力的编写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只要能让读者从中受益,也就不惜一切行文的手段,更多的是着眼于他们成功的方式以及对成功的感悟。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你理解我的孤独

    你理解我的孤独

    安小倩坐在开往城市的大巴上,看着窗外不断闪过的记忆,莫名其妙的留下了眼泪,
  • 长亭竹歌

    长亭竹歌

    惊才绝艳的小厨娘竟也是修仙的好料子,可是修仙路漫漫,舒曼瑶又会有怎样的际遇呢?写文新手,佛系更新
  • 创世神钥

    创世神钥

    神钥之力,高深莫测。能量汇聚,生灵涂炭。上古的恶灵被封印在地心深处,神钥被散布在世间各处。多年过去,神钥已从岁月的冻土层中苏醒,等待着与人类的邂逅,或是重逢。地底的亡灵已然苏醒,张开血盆大口,等待万灵归宗,重新临世。纵然,天翻地覆,末日临近......
  • 我可能已经火了吧

    我可能已经火了吧

    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个歌手。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个演员。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个魔术师。......当然我还是个好孩子。
  • 我眼中的星辰是你

    我眼中的星辰是你

    白洛穿书了,穿成和她同名同姓在豪门阴谋里被保姆卖给人贩子的真千金炮灰,日子过得凄惨无比,而保姆的女儿也就是女主,却成了豪门里的真千金。但是白洛却不想回到那个家,而是选择独自赚钱。 而在努力赚钱的道路上,还偶然结识了有人格分裂的大反派。当原主白洛的亲生父母打算把白洛接回去的时候,白洛却把原主父母告上法庭。 而当反派得知白洛要回家的时候,大反派·小奶狗:姐姐,你不要我了吗? 大反派·大狼狗:你敢抛弃我试试……白洛表示:我是不会回这个家的,是独自一个人赚钱不香吗,为什么还要参加这种勾心斗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Stories by English Authors Orient

    Stories by English Authors Ori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夕颜雨

    exo之夕颜雨

    冷夕颜是一个外表冷酷的杀手,因为一次任务,以外邂逅了exo三名主角。吴亦凡:“不会有事的。”吴世勋:“你给我好好的,女人。”朴灿烈:“我来了。”
  • TFBOYS之冉柒柒未来还很长

    TFBOYS之冉柒柒未来还很长

    转文,笔文很好。来此推销。希望大家喜欢。
  • 武神兵王

    武神兵王

    潜龙在渊,一跃万里纵横天地;风起云涌,方显男儿本色;不败兵王,刀光剑影书写军人铁骨;有悲有喜,才是人间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