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2600000242

第242章 一张一弛

主父偃的一生,也是大多数刘彻臣子的结局,只有两个人除外。

公元前121年,丞相公孙弘去世,时年八十岁,谥号献侯。

他是个极为厉害的角色,一句话决定了大侠郭解的生死,又一句话葬送了主父偃全族,下手之狠,让人叹为观止。

宁成以严刑闻名,刘彻想用宁成,公孙弘说,我未发迹时,听闻宁成为官,百姓畏之如虎,不足以为郡守。昔日秦法不是不严苛,百姓不是不畏惧,可秦朝依旧覆灭了,暴力不足恃。

刘彻权衡再三,同意了。

但你要以为,公孙弘敢于反驳刘彻,那么就大错特错。

大学有门《人际关系学》,老师说,其实说动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

而后老师举例:

当初恢复高考后,很多中学老师想要考大学,可是学校不让。他也想考大学,于是找到校长。

他没有对校长说,自己多努力,自己多有追求,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是从校长的角度出发。

他对校长说,大多数老师水平有限,让他考也考不上,何苦让学校当这个恶人呢。

校长想了想,于是同意老师们去考。

他说,同批去考大学的,只有我一人考上了。

学校为何不让老师们去考大学呢?

老师们考大学,要准备考试,就没心思教课了,考上大学就要走人,对学校来说,也是一大损失,所以不让。

关键是学校设置关卡,老师们止步于此,自然怨恨学校、校长,有了情绪,说不定还会非暴力不合作,校长的声望自然降低。

校长对一切一清二楚,可为了学校他不得不如此。但当他明白过来,老师们其实考不上,大学录取率很低的时候,自然换了种想法。

就算极个别能考上大学走人,对学校影响也不算太大,所以校长最终决定——你们去考吧。

刘彻就是校长,他所有的政策,出发点有两个:国家和自己。

国家好,但是对自己威胁,要慎之又慎。

国家不好,对自己有好处,要慎重。

国家好,自己好,就要做。

公孙弘从刘彻的角度出发,告诉他,宁成是酷吏,是一把很快的刀子,用他游刃有余,可是也容易划伤手。

重用酷吏的皇帝,不就是秦始皇、秦二世嘛,而且对国家损害也不小,所以不能用。

这话说到了刘彻心坎里,他这才不用宁成。

主父偃之死也是。

刘彻不想杀。

公孙弘说,齐王死了,总是有人要担责任的,要么陛下担,那么就是对残害同宗,诸侯王离心离德,说不定又是七国之乱(当时淮南王刘安还活着),要么主父偃担,那就是欺君罔上,陛下杀了他,诸侯王们出了口气,还是团结在陛下周围。

换做是你,你怎么选?

刘彻于是将主父偃诛族。

公孙弘能够发迹,完全在于他能设身处地的为刘彻考虑。

公孙弘曾和人一同进言某件事,大致就是某个大臣牵头说陛下应如何如何,然后站出几个人,说一声“臣附议”云云。

结果事到临头,公孙弘退却了。原因很明显,他判断出刘彻不喜欢这个建议。

大臣们出来后责问公孙弘,说他出尔反尔,公孙弘也不反驳。渐渐地朝野间就开始传言,说公孙弘此人不忠诚,只懂得媚上。

此事传到刘彻的耳中后,刘彻召来公孙弘询问此事。

公孙弘说,知道我秉性的,自然会认为我忠诚,不知道的,自然认为我不忠。

忠君,忠君,说到底是对刘彻负责。

公孙弘学会了选择性谏言,听得进去我就说,听不进去我就不说。

当然,公孙弘成为今天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当初公孙弘初入朝堂,年纪也不小了,估计四五十了,办事不合刘彻心意,就被退货了。

程序无法运行,公孙弘果断的认为是自己有问题,于是闭关修炼,大彻大悟,第二次被推举入朝,自然不敢违逆刘彻,因为办事符合心意,青云直上,还封了侯。

无独有偶,能最后混的如鱼得水的,都会选择性抛弃一些东西。

严嵩任礼部尚书,皇帝朱厚熜让他自己老爹入太庙,让严嵩去办。

满朝汹汹,严嵩于是当庭拒绝。

皇帝大怒,写了篇《明堂或问》,严厉斥责群臣。

群臣不说话了,纷纷盯着严嵩,毕竟你是礼部尚书,不得不说话。

严嵩要么坚持原则,被群臣称赞,被皇帝疏远贬斥,一生抱负不得施展,要么跟群臣清流为敌,顺从皇帝。

严嵩选择了后者,写了篇《大礼告成颂》,让皇帝十分满意,就此平步青云。

满朝的鄙夷、谩骂,严嵩置之不理,不是你们在这个位置上,你们当然可以引刀成一快了。

事实上,所谓清流也是欺软怕硬的,敢跳出来的都被严大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剩下的只好在肚子里骂骂人家,见面了还会先打招呼。

徐阶能够上位,靠的也是巴结皇帝,满足皇帝心意,而后才有官当。

明清时都说,陕西的官员很清正廉明,不惧怕权势,可是历来担大任的,又有几个陕西官员。他们直言青史留名,而后或被贬斥,或辞官归家,又有何益。

公孙弘不想做清流,黄河浑浊,又常常为患,却灌溉了两岸百姓,他想做黄河。

公孙弘的举动,刘彻看在眼力,记在心里。君臣之间,不是没有争议,但都是以公孙弘屈从为结局。

刘彻派遣司马相如等人在蜀郡修路,通南蛮,耗费钱粮甚多,死的人也多,南蛮还造反,事情办得非常不顺。

公孙弘认为此举无益,还有点仿效秦朝攻打百越的意思,可刘彻不认同,于是公孙弘就认错。

主父偃建议在塞外修建朔方郡、五原郡,公孙弘反对,刘彻不采纳。

公孙弘数年如一日的反对,刘彻便让中大夫朱买臣阐述建郡的好处。公孙弘明白,朱买臣背后是谁,不愿意闹僵,于是认错,说自己见识浅薄。

公孙弘真的以为自己是错的吗?

他只是不想和刘彻认定的事作对。

事实上,刘彻南攻北讨,后期汉朝村村落落生荆棘,差点亡秦之续。公孙弘反对南征,反对建立郡县,其实是想汉朝有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不想发展到最后百姓揭竿而起的那步,可是他人微言轻,当察觉到坚持下去会损害自己仕途的时候,果断放弃。

主父偃、朱买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出征,建功立业,看似很伟大。可是修路要多少人,征兵要多少人,要多少粮食,国家虽然积蓄很多,可是能否支撑的下去,能够撑多久,考虑的人不多。

如同婚礼一样,摆上上千桌请人吃饭很风光,可是风光是要花钱的。年轻人只管问爸妈要钱,爸妈却要精打细算。

所以刘彻经常采纳主父偃的意见,却将国家交给公孙弘来大理。

刘彻是勾践,那主父偃就是范蠡,公孙弘就是文种。

刘彻是夫差,那主父偃就是伯嚭,公孙弘就是伍子胥。

主父偃一直在说,我们该怎么打,怎么花钱能花在,公孙弘一直在强调应该少花点。

刘彻最想要的结果,是在国家允许的范畴内,最大的建功立业,所以有了内朝和外朝,跟刘邦一样。

刘邦将汉中交给萧何,带着张良、陈平出去浪。

公孙弘是丞相,位高权重,刘彻对他不可能没有猜忌之心。

可公孙弘很会做人,做的经常有人骂他。汲黯骂他虚伪,明明能吃好的穿好的,偏要沽名钓誉,吃糙米饭喝咸菜汤,看不起这种人。

公孙弘说,我改,回去就锦衣玉食。

刘彻尽管自己奢侈,但也说,不必了,勤俭持家,那是好事。

宫内也有人骂公孙弘,说他坏话。

公孙弘说,陛下认为我要改吗?

怎么改?

肯定是要给宫里面的人送礼,顺便利用职务之便,帮他们做事。比如她们的小舅子杀人了,我利用职务帮你摆平,你自然会夸我几句了。

刘彻摇头,你就这样挺好的。

想想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齐桓公宠爱的人将他困起来,外面也没有人问,于是齐桓公就死了。

所以明君,最忌讳内侍和权臣相交。

刘邦重病不愿意见大臣,让宦官传令。

大臣们人心惶惶,都几天没见陛下人了,是不是死了,是不是宦官们趁着陛下死了,想夺权。

大臣们聚在宫门口,可是太监说,陛下有令,擅入者杀无赦,又不敢向前。

樊哙站了出来,我跟陛下是连襟,我们在沛县就认识,我还在鸿门宴救过陛下的命,陛下难道连我都要杀。

樊哙将宦官推开,率先而入,大臣们跟着进去,见到了重病的刘邦,对他哭着说,陛下忘了秦始皇的事了吗,怎么这么多天不见我们,急死我们了。

刘邦勉强起身,笑笑,是朕错了,如今你们也见到我了,可以回去了吧。

大臣们松口气,陛下还活着,于是回去了。

假如宦官囚禁了皇帝,自然有大臣们出面解救;如果大臣们逼宫,宦官们自然会出面抵挡。

这是权力的制衡。

可是如果大臣和宦官联合起来,就如李斯和赵高,秦始皇死了多少天都没人知道。

所以,刘彻见到公孙弘和宫内的人不合,很开心,宫里面的人坏话说的越多,刘彻给公孙弘的赏赐越多。

应该说,公孙弘在的时候,汉朝作为中央政府,还是合格的。公孙弘在为百姓们争取生存空间,民生也还可以。

刘彻晚年,朝廷的很多弊病,以公孙弘为分界点,公孙弘在的时候,政令执行的时间不长,也有人补救,所以危害不大。公孙弘去世后,没有合适的人出现,让刘彻大为恼火,以至于几任丞相都死于非命,国家也江河日下。

也有人学公孙弘,凡事让刘彻裁决,可是他只学会了公孙弘的让,没学会公孙弘的争。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公孙弘死后,朝中只剩下另一个明白人了——东方朔。

这位仁兄当初给刘彻写了很长的介绍信,算是诚意可嘉,于是中标入朝。

东方朔入朝,只是待诏金门,随时等待召唤,这可就没谱了,要看刘彻心情。

于是东方朔自己创造机会。

东方兄弟没有弹剑作歌,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传到刘彻耳中,而是主动寻人晦气。

不论中国还是欧洲,历来宫廷里都喜欢养侏儒,身材矮小,举止滑稽,说说俏皮话,讲讲段子,博人一笑,也有养些天赋异禀的——嫪毐。

司马迁开了《滑稽列传》单篇,淳于髡、优孟、优旃(zhan)三位滑稽人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人物得以名扬于世。

滑稽们由于身份特殊,往往得到皇帝、太后、王子、公主的喜爱,所以见到大人物的概率很高。

东方朔拿他们开涮,郑重其事的说,自己得到消息,皇帝认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打仗,也不能种地,想要杀了你们,你们快去求情吧。

侏儒们听后就吓坏了,见东方朔不像开玩笑,就跑到刘彻哪里,哭着说陛下不喜欢我们,就让我们走吧,千万不要杀了我们啊。

刘彻自然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是东方朔搞的鬼,于是让人将东方朔带过来,问他为何矫诏。

东方朔说,我身高九尺,侏儒们身高六尺,可是俸禄都一样,他们吃得饱,我可吃不饱,饿得不行,又见不到陛下,这才急中生智。

刘彻听后,哈哈一笑,所谓矫诏者死,也是看皇帝心情的,正常的皇帝,那个愿意杀人取乐,于是放了东方朔,还提高了待遇。

不过,仅靠主动要求,东方朔是不行的,还要展露才华。

古代有一种玩法,叫射覆。

所谓射覆,就是拿一个碗扣住一个东西,然后让人猜里面是什么。

为何叫射呢?

我的理解是,就跟射箭一样,箭射出去后,能不能中靶,很难知道。射覆,就是以覆为靶子,以言语为箭,看你能不能说的中。

当然,这种事情没个谱,猜不中正常,猜得中才不正常,也才能显示一个人的厉害。

据说朱元璋吃烧饼,咬了一口,听闻刘伯温前来,于是藏在袖子里,问刘伯温,你猜朕袖子里有什么?

换我估计就猜两袖清风了。

刘伯温可能闻见了烧饼味,不过文化人的事,于是掐指一算,吟诗说,“半死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朱元璋大喜,先生果然厉害。

刘彻玩射覆,让身边的近臣们猜里面是什么?

要注意,能跟刘彻玩这个游戏的,没有大臣,大臣们要处理政务,哪有闲心跟你玩这个,也就东方朔等一大帮陪皇帝玩的人。

无人猜得出。

刘彻有些意兴索然,他玩这样的游戏,是期盼有人猜得出来,若是没人猜得出,那就没意思了。

东方朔站出来说,“此物似龙而无角,似蛇却有足,善于爬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刘彻大为惊奇,掀开一看,正是壁虎。

刘彻赏赐东方朔绸缎十匹作为奖励。

当然,宫里面也有其他射覆高手,听说了这事,不屑一顾,也就是我不在,不然早就猜出来了。

那人要跟东方朔比一下射覆。

听起来和《西游记》车迟国那一段,孙悟空和羊角、鹿角大仙比试蛮想的,估计吴承恩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

东方朔逢猜必中,打败对手无数,成了刘彻身边的宠幸近臣。

一次建章宫跑来一个动物,无人能识。

刘彻召来东方朔,问他这是何物?

东方朔说,我说可以,但陛下要让我饱食一顿。

刘彻胃口被吊上来了,于是满足。

东方朔吃完了,又说某地不错,一并封给我吧。

刘彻也应允了,他非常好奇结果是什么。

东方朔说,此物名驺(zou)牙,当远方有人要归降时,就会出现,它的牙齿前后大小一致,故而名驺牙。恭喜陛下,这是喜兆。

注意东方朔的话,很值得玩味。

东方朔先是要求吃饱,未必是贪吃,只是想有准备时间考虑,他需要内线给出自己这动物的特征,而后说出相应的名字。

吃饱后,东方朔要求东西,而后将斟酌的用词说了出来。

他先说了动物的名字,这刘彻虽然关心,可听后一头雾水,也不想知道为何叫这个名字,只想知道此物出现的寓意。

高祖斩杀白蛇,是赤帝的儿子杀了白帝的儿子,而后号称赤帝子。

麒麟出现,就意味着祥瑞,所以连白鹿、白老虎都成为皇帝的精神依靠。郑和下西洋,路过非洲,一看遍地麒麟啊,于是为朱棣带了一头,还留了画像。后人一看,原来是长颈鹿啊。

宋朝时,交趾进贡麒麟。

司马光说,祥瑞都是自己来的,哪有远方送来的,何况不知真假,要是假的还被交趾人笑话,还是不要千里迢迢送来了吧。

此语最为中肯。

东方朔说了动物的寓意,远方来降,那是刘彻最感兴趣的,大为高兴。高兴过后,刘彻就想知道,此事到底是真是假,为何都不知道,就你东方朔一人知道,不会是骗我吧。

所以东方朔才解释说,此物的牙齿前后都一样,所以叫这个名字。

这个很好验证

可刘彻还是心存疑虑,你会不会从被人哪里听说了此物的特征呢?

一年后,匈奴浑邪王率众十万归降。

刘彻大为高兴,认为东方朔了不起,再次封赏了他。

这就是附会了。

其实孝景帝时,就有匈奴王子归降的事,赵信也就是匈奴部落的王子,也归降了,后来又反叛了。汉武帝在外征战,屡屡获胜,匈奴逐渐式微,有人归降那是铁定的事。

东方朔是不会说,一年后有人归降的,他只是说有人归降。

一年是有,两年是有,三年也是有。

东方朔赌对了最大的一把,名扬青史。

公孙弘守退,东方朔张扬,两个复姓的人,成为朝廷的胜利者。

同类推荐
  • 随身世界穿三国

    随身世界穿三国

    一个得到随身世界准备大展宏图的男人,因为意外带着随身世界到了三国,看他如何逍遥世界
  • 风云初唐

    风云初唐

    当李宽变成李宽,初唐的一切还会如历史一样?作为一个主攻马克思哲学的讲师,你让他和李世民谈人人平等?和封建地主谈共产?作为被李世民抛弃的二子,李宽没有怨言?在李宽不经意间,初唐拐弯了,盛世提前到来,李世民对于被自己抛弃的二子,能熟视无睹?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名臣将相……
  • 铁骑三国

    铁骑三国

    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通的人,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在打开游戏的那一霎那,他来到了三国上庸。这个时候,刚刚结束了讨伐董卓,董卓火烧洛阳,跑到了长安。他一步步慢慢的发展,等待着董卓死后也来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董卓没死,而且董卓竟然懂得了发展内政!三国再一次变得风云莫测。他没有绝世的武艺,没有超级的头脑,只是知道一些三国的历史却变得没有了作用。他将怎样玩转三国呢?
  • 星途樱园

    星途樱园

    他被认为希望,她被认为废材。呵呵哒,瞧我如何将天翻倒,将水逆流,玩转大陆,无人挡。
  • 妻乃大皇帝

    妻乃大皇帝

    李承道穿越到了唐朝,成为太子李建成儿子,一不小心又成为了女儿国的国王。随身打着砸金蛋系统,只要人气值足够,就能够砸出很多惊喜。一不小心砸出了个金箍棒,一步小心砸出了个日向雏田,砸出了个波雅·汉库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千手纲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松本乱菊。为了能够得到跟多的人气值,砸出更多的女人,李承道走上了一条征服全世界的不归路。站在雪域之巅,李承道仰天大问:“何时何地才能够砸出个苍老师啊?”
热门推荐
  • 我能看到战斗力

    我能看到战斗力

    宋青书穿越到倚天屠龙记的世界,被《万界战神系统》砸中,能够跟氪金网游一样堆积战斗力。“你学会了七伤拳,战斗力提升15点”“你学会了鹰蛇生死搏,战斗力提升10点”……鲜于通惊叹:“此子天赋恐怖如斯,十年之后将不下于我。”宋青书吓了一大跳,从此每天利用系统刻苦修炼至少一个小时。几个月后,光明顶。“灭绝,我叫你一声妖尼姑,你敢答应吗?”
  • 毒医公主.离歌无情

    毒医公主.离歌无情

    不是穿越而是命运我原本是一朵虞美人。是他,赋予了我的生命。可好景不长。战场.这个万恶的地方。我为了他丢失了性命,哪又怎样呢,原本我只是一朵花。可他,却用尽全力为我转世,不惜耗费元神毁坏千年功力。后来。一个叫楚离歌的人进入了我的世界。是爱是恨沧海桑田。一朝穿越只为那千年的痴缠,一段真情只换得一个假象。
  • 恩临

    恩临

    这是一部揭示人类起源和未来宿命的阴谋故事。时间只是人类的记忆标签,宇宙并非以单向时空流的形式存在,只有跳出既有的感官认知框架才能看清这个问题。条条暗线、层层阴谋,故事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所有的答案都藏在细节之中,相信充满想象力和智慧的你,一定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 红尘乱妖孽从生

    红尘乱妖孽从生

    红尘乱世,金戈铁马爱恨情仇步步算计到头来是谁负了谁的情,是谁伤了谁的心当繁华落尽,一切归于平淡,你是否看清楚自己的心。女人你这辈子,哦不,应该说是下辈子在下辈子生生世世也只能是我南宫绝一个人的,莫皇帝看着眼前那个一脸淡然的绝色女子傲娇的说道。有病不去看太医可不是什么好习惯,说完看都不看某个无比傲娇的皇帝转身就潇洒离去。哼,好啊,那我们就走着瞧,说完露出一个魅惑众生的笑容来。上红楼,交杯酒,执子之手。紧握那颗相思豆,相见难,这般愁断肠,天上人间两茫茫,泪成霜,花残,独留暗香,对镜梳妆,泪千行,此情成追忆,绵绵无绝情,若别离,此生无缘,不求殿宇宏,不求衣锦荣,但求朝朝暮暮生死同
  • 光明的尾巴

    光明的尾巴

    十七年前消失的邪宗星月湖重现江湖太白山孤儿院置之不理河田国无名观所为不明南朝御龙卫尚在成长之期恩怨何了天道轮回(本人与天斗法失败,新书一直是暂不处理状态,感觉永远发不了新书了,只能把这本书慢慢磨下去了,慢热情感文,喜欢的请收下吧)境界划分:修气:一到十重天修念:入河,留湖,归海修镜:入境,瞑觉,梨栀,涅槃,通明
  • 转流年之逆袭

    转流年之逆袭

    原本一株不起眼的狗尾巴草,自卑,被嘲笑和排挤。狗尾巴草就是狗尾巴草,就算被人捧放在花瓶里也是一株草。突来的变故,让她知道了生命的长度,她才开始拼命的挣扎生命的宽度。草,还是那株草,她却比花开的还艳,比花开的还香。一切由心,从现在开始,励志,逆袭路!
  • 那些年你好吗

    那些年你好吗

    那年,我少年,你不羁,一切犹如一场梦,梦醒了我带着爱离开,你呢。。。多年后,一句:这些年,你好吗?你对我来说却已是遥不可及。你却说:什么遥不可及,你永远是我的唯一女神!尽管马虎、稍许邋遢。。。。。
  • 神王骑士

    神王骑士

    一万年前,骑士王陨落,天灾降临,大陆上最强大的骑士帝国分崩离析,骑士天赋被封印,真正的骑士修炼之法被世人遗忘,骑士职业没落。一万年后,身为骑士王唯一的后裔,克兰蒂斯携王之财宝与骑士王的佩剑石中剑走上寻找骑士荣耀的道路。人挡杀人,神挡屠神。“所有挡在我前进道路上的人,都已经倒在了我的剑下。”——克兰蒂斯。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末日之地表战士

    末日之地表战士

    一个亚克族的天才战士,在神谕的启示下寻找在末世降临后生存之道。一个被地下城放弃的少女,她跟随战士一路冒险,在冒险中得知灭世危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