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3900000048

第48章 一行(3)

世上有些事真像造化戏弄人,九年前一行因厌恶太平公主而拒奉睿宗之诏,可这一年来奉诏和善无畏译《大日经》,却住在太平公主修的圣善寺里。

这一天,一行在外面办完事,刚走到寺门口,恍惚听得有人怯怯地叫:“公子!公子!”

一行回过头,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向自己走来。出家十几年来,从没人这样叫过,这是谁呢?

“公子,我是你乳娘王妈妈啊!”老太太哭着说。十几年不见,王妈妈竟苍老、憔悴如此。

“啊!王妈妈,快请进,快请进,您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一行抢步向前招呼道。

“我怎么不知道?举国谁不知道?”一行看见乳娘这副模样来找自己,必有什么大事,寺门口不好说话,就搀她进了寺里自己禅房。

坐定之后,老太太大哭起来:“你得救救我啊,我快活不成了。”

原来王妈妈儿子在家乡因抱不平打死了人,被官府捉去,秋后便要问斩。老婆子万般无奈,千里迢迢来找一行。

“大家伙儿都说:你如今在皇上面前很说得上话,你可得救救我儿子啊,他若死了,我也就活不成了。”

好容易一行才劝得她安静下来,并命手下僧人拿来许多银子和财物堆放面前。王妈妈愕然:“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打‘秋风’来的。”

一行很为难地说:“王妈妈,您听我说,我知道您的儿子是无辜的,可这国家刑法大事,我一个和尚总不能直接出面干预吧。”

语音未落地,王妈妈把面前的钱物推落一地,指着大骂:“好个没良心的东西!你如今成个人物儿了,就睁眼不认乳娘了?你忘了吃谁的奶长大的?你忘了当年穷得没饭吃是谁周济你的?你是用这些东西来糊弄我老婆子吗?”

王妈妈走后,一行闷闷不乐,想起出家前老人家的种种关顾慈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半夜起来又拨弄自己的天文、算历那一套。算着算着,他眼睛一亮:明天夜里将出现“掩星”现象:北斗七星将被月亮和其它天体遮蔽而看不见。一行蓦然计上心来,若此计可行,也许就可以救乳娘儿子一命了。

次日清晨,宫里太监来圣善寺宣旨:皇帝召一行和尚从速进宫问事。

“大师啊,今日司天台来奏,昨天夜里北斗七星全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道教认为,星象预示国运,尤其崇拜北斗七星。重道的皇帝不能不关心。

一行马上忧心忡忡:“啊!妙见菩萨出走了,这是天象示警啊!”

“怎么说?”皇帝有些急了,前几天太白犯东井,而今北斗七星又不见了。一行又说什么“妙见菩萨”出走了。

一行条分缕析地说:“密宗认为:北斗七星就是妙见菩萨的星座。《后魏书》有记载:北魏曾失荧惑星(即火星),招致立国一百五十年后亡国,几经起落,虽然后来也曾有过东魏、西魏,每次不过一二十年光景,终于不能复国。陛下再想想:前几天在广福寺,金刚智法师祈雨七日,坛场上一切做得丝丝人扣,为何只刮风不下雨?这是天象示警啊。先是太白犯东井,而今又是妙见菩萨不安其位而出走,这警示再明显不过了。”

“朕有失德之处吧?”玄宗有些惶惑了,本朝立国才一百零一年啊。

一行自顾自说:“寻常百姓人家流离失所,不是天旱就是降霜,自古贤君英主此时往往多行德政,感动上苍,降福于国于民,就能消灾祛难,有的君王甚至惠及枯骨,埋葬饿殍,安其亡灵……”

“然则朕该如何办呢?”玄宗急急打断一行的话,他确实太怕亡国了。

“佛门以慈心降一切魔,以贫僧愚见,莫如大赦天下,以求上苍宽宥。”

“对,对,朕立即下诏,大赦天下。”

玄宗皇帝大赦天下,王妈妈的儿子也得救了,但天还是没有下雨。皇帝再次召见一行:“大师啊,大赦已毕,妙见菩萨已归原位了。怎么天还不下雨啊?”

这时已进入七月,一行心中有数:这是“气旋雨”的形成季节。他对皇帝说:“应当在宫内找一个上面有龙形的器具,让贫僧用来祈雨。”

“好吧,你就随着总管太监到宫内库房去挑吧。”皇帝说。

一行随着总管太监在宫内库房转悠了几天,左看一件不是,右看一件不是,几乎把仓库东西都翻遍了。最后一天极闷热,总管太监满头是汗,不耐烦了:“大师,可别糊弄咱啊,这库房都让你翻遍了……”

“就是它了。”一行突然指着一面古铜镜说。那铜镜上的“铜绿”潮得像浸了水,变得更绿了。镜面也已锈得模糊,用手一摸,竟沁出水来。

“这哪儿有龙啊?”

“您仔细看看镜鼻儿,总管公公。”总管一看,果然那镜鼻儿是由两条小龙盘成的。

一行拿走铜镜,放入自己的曼陀罗坛场。一日之后,雨即大下。从此,皇帝更信任他,凡事都喜欢请教他。

此后,一行又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金刚智的密宗金刚界密法。金刚智为一行进行了更高一级的“灌顶”。皇帝接受一行的建议,下敕请金刚智翻译密宗经典《金刚顶经》。

金刚智本是王子出身的学问僧,风度雍容,在“知天命”之年被“天子”逼上法坛,伸拳舞腿,祈“天”降雨。“天”却掴了他一耳光,心情正黯,如今有一行一心随他学法,自然要尽心教他,而译经本是他的所长,自然也愿意拼出个面子来。

可是,不久又有官员多事,奏请把蕃僧一律遣送回国,玄宗恩准所奏。

金刚智以传法译经为重,在圣旨中钻空子说:“我是梵僧,不是蕃胡,不在圣旨规定范围内,我不管怎么也是不走的。”为了避免出现僵局,就停下译事,准备到雁门关去传教。风声传到皇帝耳里,又下诏将他留住。

七奉旨修历造仪测地

开元九年(721)九月初一,太史局里人来人往,忙忙碌碌,但却没有什么声音,静寂中隐含着肃杀。几次“日蚀”预报不准,若照旧例,天文官的脑袋就难保了。虽然玄宗皇帝宽仁驭下,但这次若再报不准确,恐怕就不好交待。所以虽是深秋,太史监南宫说和太史大相元太的额头和鼻尖都紧张得沁出了汗珠,分头指挥手下,准备油盆,较准漏刻,准备记录簿。细心的南宫说甚至试了试毛笔和观台里墨汁是否合适。

预报的时刻终于到了,在油盆里,耀眼的太阳只显现出一个光亮的圆轮,日食情况可以清楚看到,在轸宿十八度,而预报却并非如此。南宫说和元太一头一头地出汗。

皇帝看见观测报告眉头微皱。南宫说很聪明,他这样说:“按照现行的《麟德历》预报日蚀总是不准确,请陛下指示,司天台该怎么办?”一下子把责任推到了五十六年前造《麟德历》的李淳风身上。

宰相张说便向皇帝说:“一行和尚也曾说过:《麟德历》用的时间长了,不准确了,陛下何不叫来问问,他向来对天文、历算这一套钻得很深。”

皇帝立即召见一行。一行果然说得头头是道:“古今星象一直在变,现今的星宿位置与古代不同,不光是赤道上的位置和距极度数因岁差而有差异,即黄道上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再譬如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也是不均匀的,冬至时最快,所以这天白昼最短,以后渐慢,到夏至时最慢,所以这天白昼最长,以后又逐渐加快。而今陛下想造新历,必先知道黄道进退,请让太史令测侯星度。”

南宫说等人回奏说:“过去总是以赤道为基准考察星象,太史局没有黄道游仪,无法测定。”

-行又说:“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黄道随天运动,时刻变化,难用旧有仪器来测定,所以编修《麟德历》的李淳风等人只是限于想象,而不能制造。请陛下下诏。就在书院内用铜铁铸造,造好后就可以测度星象,不出什么差错了。”

皇帝依从建议,下令一行与梁令瓒合作。一行从善无畏处学习的“工巧”,在此大大地派上了用场。

开元十一年(723),铜铁铸造的“黄道游仪”制成。其中二十八星宿和其它星座位置与古代历象记载不同者多达数十处。在一行和梁令瓒的大胆改进下,在黄道环和赤道环上每隔一度都打一个洞,使白道环可以在黄道环上一度就移动一下。但因传统习惯的影响——认为“岁差”是黄道沿赤道滑动造成,所以“黄道游仪”在制造时固定了赤道,而这与事实正好相反——“岁差”是赤道沿黄道滑动,但当时并未悟到这点。因之,一行不得不大量地采用实测以收取数据。

一行利用这架“黄道游仪”研究月亮的运动,研究恒星的坐标,对于修订《大衍历》,提高交食计算的准确性,发现恒星坐标因“岁差”而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玄宗亲制铭文,将“黄道游仪”置于灵台,供一行专用,还在长安集贤院内为他专建了一座天文台——仰观台,支持他的修历工作。

位于长安崇贤坊的资圣寺里也传出了好消息。金刚智领着他的译经班子译出了《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4卷,《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1卷,启发了唐代第三次佛经翻译的高潮,进而将译坊移至荐福寺(小雁塔)继续译《金刚顶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观自在如意转秘密瑜伽法要》等密宗经典。

感于皇帝的知遇之恩,一行干劲更足。“黄道游仪”铸造成功后,他又上奏说:“现今的灵台铁仪是北魏明元帝时,都匠斛兰所造,太简略粗疏,刻度不均匀,赤道定死了,用它来测量月亮的运行,误差多达十七度,少也不小于十度,不足以考察天象和计时,所以后来秘阁郎中李淳风在其所着的《法象志》一书中又提到了‘黄道浑仪法’,以北斗七星和太阳运行轨道为基准,参考有关星座和月亮的运行,显示天体运转实况,但因为太复杂,就再无人研究了。贫僧上书皇帝,请求再造‘水运浑天仪’,使天象考察更为缜密,贫僧新设计的这种‘水运浑天仪’,简单易制,显示天象明显、准确……”

玄宗恩准其奏,令梁令瓒和一行再次合作,用铜铁铸造“水运浑天仪”。

开元十二年(724)四月二十三日,长安丽正书院里显得格外忙碌和紧张,一批天文大地测量人员忙着定表样、审尺寸,校正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由一行主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即将开始,太史监南宫说、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将分别率队奔赴指定地点测量。

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在“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的正午时量度八尺表的日影长度和“北极出地”高度(相当于地理纬度),准备用来编订历法和校正“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夏至那天的正午,同时用八尺高的“表”(标杆)测量南北两地的日影,如果日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此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千里。

隋朝天文学家刘焯曾驳斥:“寸差千里,亦无典说,明为意断,事不可依。”并建议隋炀帝派专家在黄河“南北平地之所,可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分至,同时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可荒淫的杨广根本不理睬。

这次测量的范围很大,观测点分布在全国十三个地方:以洛阳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古)南达林邑(今越南中南部)。一行坐镇长安,掌握全局,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工作。各测量队要经常向他请示和汇报,所有观测结果都集中到他那里进行整理和研究。他自己也在首都的“仰观台”上日夜进行观察。

“夏至”日各测量点的各种数据终于送到京师,一行立即认真地翻阅起来:“林邑国,夏至影在表南五寸七分;安南,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郎州武陵县,夏至影在表北七寸七分;襄州,因阴雨未测;太原府,阴雨未测……”一行审阅着,眉头微微皱起。

太遗憾了,前边这五个点竟有两个因阴雨未测成。唉!今年这天气,河东、河北旱,襄州和太原却雨,真是天公不作美!那么南宫说呢?不知他主持的那五个点怎么样?一行将最重要的五个点交给他率队测量。这五个点是隋朝天文学家刘焯所建议的,黄河以南平原地区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蔡州武津(今河南上蔡),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汴州浚仪太岳台(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

一行翻检着手中的资料。啊,有了。“蔡州上蔡县武津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三寸六分半;许州扶沟,夏至影在表北一尺四寸四分;汴州浚仪太岳台,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五寸三分;滑州白马,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五寸七分……”他高兴得笑了,佛祖有灵,这五个点的测量还顺利。

一行继续看下去,南宫说的确干得不错,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对武津馆、扶沟、太岳台、白马四点之间距离的测量。这四个点差不多正好在同一条子午线上,形成南北方向的排列。

“滑州白马距上蔡武津馆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两地影差竟是二寸零半分了。”他在心里算道。“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彻底打破了。

一行把测量数据汇总起来细心计算,发现:一,无一处是南北相距千里,而夏至影差一寸;二、影差和南北距离之间的关系,不是常数。

为了找出“距离差”的规律,一行经过反复验算,决定改用“北极出地”之差来计算。为此他先查出了南宫说这一组各点的“北极出地”度数:上蔡县武津馆,北极高三十三度八分;许州扶沟,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分;汴州浚仪太岳台,北极高三十四度八分;滑州白马,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分;……

仅以扶沟为例,算出的纬度较之今日的三十四度四分,仅差一分。由此结果而扩展,一行由武津馆与白马“北极出地”高度的差数,算出了: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出地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唐制:1里为300步,合454.363公尺)。将此结果换算成现代的表示法,即:1°为132.03公里。(比今略大,今为1。长111.2公里)。

这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根据这个数字就可以算出地球的大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阿拉伯回教王阿尔马蒙,公元814年命天文学家在幼发拉底河以北进行同样测量,算出子午线每度长度虽较此准确,但已晚了九十年。

中国的天文学家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地球子午线的测量。并通过这次实测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结论:“古人所以持勾股之术,谓其有征于近事。顾未知目视不能远,浸成微分之差,其差不已,遂于术错。”意思就是:在很小的有限空间范围内探索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理论,如果不加分析地任意向很大的范围甚至无限的空间外推,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南宫说在这次子午线测量中表现突出,一行不愿掩人之善,也不顾多想此事会抬高南宫说的身价,更未顾虑南宫说会在自己死后伙同他人大肆攻击《大衍历》。

八神凝《大衍》吐血不倦

同类推荐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穿越岁月的烟云

    穿越岁月的烟云

    该书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和一年的时间,用写实描述的文学手法,把自己和家人的风雨人生经历,和着历史的节拍,与永和同呼吸共命运,将半个世纪多的岁月烟云,真实地展现给了我们,这就是题名为《穿越岁月的烟云》。这部凝聚着多年心血和夙愿的洋洋十几万言的回忆录,如一股清凉山风,沁人心脾,激发和勾起读者澎湃的思绪。
热门推荐
  • 读《官箴》学生活

    读《官箴》学生活

    庄子主张要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事务和规范的“定”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说修成一种视富贵荣华、金钱名利为身外之物的心态。在这些东西面前心志规定,视之为过眼烟云,则能克服、摆脱和超越哀乐之情、利害之欲的诱惑与羁绊,这对于人生实践的指导意义无疑是积极、有效的。而人只要具备“静”的心态,“定”的境界,就定能去掉贪欲,即使身处权势、金钱、富贵、名望圈中也能洁身自好,即使饮“贪泉之水”也不会生“贪婪”之心。
  • 超级三国之最强张飞

    超级三国之最强张飞

    现代工科宅男因为通宵玩游戏导致过劳死,带着万人敌系统魂穿三国。当前世记忆觉醒时,他已经在当阳桥,曹操的大军马上就杀到眼前,是殊死一战,还是等着被践踏......这是主角从自卑的宅男成长为盖世英豪的成长之路,看张三爷带你走进武力决定一切的斗将版三国!创建了一个群,大家可以加一下,一起聊聊。群号297269126
  • 地府审判官

    地府审判官

    生活这把杀猪刀,磨了多少妖魔的性子,成了多少神佛的苗子。世间苦难,勾心斗角,善恶难分。看我小小判官面向孤城狂海,审判,这份罪
  • 红袖仙途

    红袖仙途

    修真一途弱肉强食,步步杀机,且看一介马夫之女如何斩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仙途。PS:此文不是属于萌系修仙,女主很黄很暴力。
  • 曾经也爱过吧

    曾经也爱过吧

    顾曦曾经对爱情的向往被江泽全部打碎了既然都破碎了,那干脆就不要了
  • 万物魂修

    万物魂修

    无根预言毁其一生,苟且到小城,又从小城走出,他要寻回本应属于他的天下,令诸强称尊,万族称皇。看少年心思千转能斗万年狐狸心,看少年桀骜轻狂能引美人折腰,再看少年桀骜轻狂座上宾,玩世不恭赢桃焉,玩转千百尊王,行走大陆卷起惊天风暴......
  • 天元道诀

    天元道诀

    龙汉明月浮黎关,仙路长征人未还。但使天元道诀在,不教量劫至眼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战仙帝

    九战仙帝

    林君宝在仙界,被人坑死,而后穿越到地球的一个纨绔子弟,打富二代,修真界,仙界,神界,为他颤抖,坐拥天下。
  • 午夜焚尸人

    午夜焚尸人

    多年前,一直在尸山修习法术的杨云跟着师父来到一个叫邪村的地方,看守几百年前祖师爷留下的镇妖鼎。在桥月之夜来临的时候不能让里面的妖灵逃出来,可是尽管他们十分的小心,不幸还是发生了,桥月之夜过后,村里竟然有人中了尸毒,而且还有法力高强的妖灵出没,为了降妖他师父战死了,临终时告诉他一个秘密,悲痛的他失去了理智,把镇妖鼎打翻了。等他清醒之后才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覆水难收,自己犯的错再难也的解决,他决心要为师父报仇,因此他踏上了降妖的征途,这时候他才知道道路很艰难,而且他也发现自己正陷入一个陷阱中。子午之时焚化尸魔抉择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