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74200000003

第3章

結界

比丘住處。先當結界。葢羯磨.說戒.授戒.治罪等事。悉依界立。若無界。則諸法皆不能成就也。結界者。當打楗椎集眾。不與欲。先唱定四方界相。若山.若谷.若河.若田園.若村坊.若林木.若巖石等。然後作白二羯磨。當白云。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東至(某)西至(某)南至(某)北至(某)。若僧時到僧忍聽。今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白如是。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東至(某云云)。今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誰諸長老忍。僧于此一住處。一說戒.結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有住處地廣人多。諸比丘各造屋居。或樹下.或石窟.散處不一。當結大界。亦如前法。但改結界為結大界。改一住處一說戒。為同一住處同一說戒。餘並同。

有五眾.十眾.二十眾。不能遠往說戒。聽于大界內結作戒場。先唱定小界相。或山.或水.或墻垣.或屋壁等。羯磨亦如前。但改結大界為結小界。于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處。改云于此四方小界內結作戒場。餘者並同。

若有時。諸比丘欲改狹界作廣界者。有欲改廣界作狹界者。必先解前界。然後廣.狹隨意。結解大界。亦當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此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今解界。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今解界。誰諸長下可知。解小界亦倣此。

若二住處。比丘欲結共一說戒.共一利養者。當解前界。應盡集一處。不得受欲。當唱四方相齊限。然後作白二羯磨。亦如前。但于僧聽下云于(某)處(某)處結同一利養.同一說戒界。白如是。下羯磨可知。或有二住處。僧欲同一說戒.別利養者。當解前界後作白二羯磨。亦如前。但于僧忍聽下。改云於(某)處(某)處結同一說戒.別利養界。白如是。餘羯磨可知。或有二住處。僧欲別說戒.同利養者。為欲守護住處故。亦如前。但于忍聽下。改云。于(某)處(某)處結別說戒.同利養界。為守護住處故。餘可知。有二住處僧。同說戒.同利養。後又欲別說戒.別利養者。當先共解前界。然後各別結界。若比丘在村遠曠野中。行遇布薩日。應和合在一處共說戒。當結小界。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今有爾許僧集。若僧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羯磨下可知。去時。當作白二羯磨解界。而後去。凡有事緣當出界作羯磨者。俱准此小界。無四方界相者是。即數人坐立之地為界也。

布薩

布薩。梵語訛略。具云鉢多帝提舍那寐。此云相向說罪。即今半月半月說戒。問清淨者是也。凡住處當立說戒堂。遇白月.黑月。十四.十五日。諸小比丘當先往堂中。洒掃.敷設坐具.淨水.然燈等一切所需之物。時到。令淨人.沙彌打楗椎三通。界內比丘盡集。惟除未受戒及犯罪未懺悔者。不許聽。有為病因緣.或如法僧事。聽與欲。若瑣末。非如法僧事。不聽與欲。其來集現前人。有可呵.不得呵。是名僧集。和合僧中。差一人能羯磨者。作白.說戒。說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七條衣。依次而坐。如無事緣阻。當全誦戒本。若有事緣阻。隨所至處便止。餘云。僧常聞。或有事急。不得誦時。即起座。或有勢力人要來聽戒者。或先一日誦.或延至次日誦。或正誦戒時。來者。便當止云。僧常聞。或有強要誦畢者。當亂其句讀誦之。俾彼不可解也。

說戒比丘。若有失誤次座比丘當授語。若有事緣不能終誦者。次座比丘當代誦。

若誦戒日。比丘俱無能誦者。當誦七佛略教偈。如又不能。當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制五夏比丘當誦戒。若不誦戒。如法治。若不能者。終身不得離依止。

若一比丘住者。當說戒日。應詣說戒堂。洒掃令淨.敷坐具.淨水瓶.然燈火.具舍羅。若有客比丘來。若四.若過四。應先白己。然後說戒。各各相向。說。今僧十五日說戒。我(某甲)清淨。如是三說。若一人應心念口言。如是三說。若三人不得受第四人說欲清淨。若二人不得受第三人說欲清淨。若一人不得受第二人說欲清淨。皆當各各自說。

說戒日。有客比丘來。客比丘少。應從舊比丘求和合同說戒。若客比丘來與舊比丘等。亦應從舊比丘求和合同說戒。若舊比丘少。客比丘多。應從客比丘求和合同說戒。

若說戒日。舊住比丘集說戒經序。有客比丘來少。當告清淨。次第坐聽。若已說竟。眾盡散。亦當告清淨。不告者。如法治。若客比丘來。等舊比丘。或多舊比丘。應更與說戒。不說者。如法治。若舊比丘說戒。舊比丘來。或少.或等.或多。亦如前。若客比丘說戒。舊住比丘來。或少.或等.或多。亦如前。

菩薩比丘別作布薩。未受菩薩戒者不許聽。犯戒未清淨者。亦不許聽。半月半月向諸佛菩薩像前。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若一人即一人誦。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亦一人誦。誦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依次而坐。若有犯者。出眾自首其罪。犯十重者。應與懺悔。晝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諸佛。得見好相。或光.或花。罪便消滅。犯輕垢者。對首發露懺悔。罪便得滅。

菩薩比丘亦當聽說比丘戒。不聽者。得越法罪。以攝律儀戒無所不該。又佛制僧中軌則。並依聲聞法建立。既已共住。便當共聽。但中有開遮不同.輕重各異者。則由其行願之有別也。

說欲

說欲者。當說戒日。諸比丘有如法僧事。或病因緣意。欲來而不能來。乃以此欲意。轉授與人來說也。應具威儀。至可傳欲人所。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彼傳欲人至僧中。僧中問。有幾人說欲清淨。即應出眾整儀。白云。大德一心念。今有(某甲)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一說便止。或有病人不能來。又無人可傳欲。僧中應遣人往受欲。病人當言。我(某甲)為病因緣。與欲清淨。受欲人還僧中。亦如是說。

其受欲人受欲已。或有他緣不能至僧中說者。應更與欲。或受欲人已至僧中.或眠.或入定.或忘不故作者。亦成與欲。若故不說者。得突吉羅罪。

受欲人受一人欲。亦得更受他人欲。到僧中白云。(某甲某甲)如法僧事。與欲清淨。或多人不能一一白名者。但白云。今有眾多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有病比丘不能與欲者。當舁來僧中。或不可移者。大眾當往病人所為說戒。

或有比丘為事與欲竟其事即休者。可便往聽戒。不往聽者。當如法治。

僧中若自恣時。應言。與欲自恣。餘詞並同。凡僧中作羯磨集眾不能去者。俱當與欲。惟除結界不與欲。以結界當盡集也。

安居

安居。佛初制夏三月安居。本為護生以夏中方尺之地。悉並有蟲故制也。四月十六日結。七月十五日解。應白所依人言。大德一心念。我比丘(甲某)。今依前三月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說。彼人言。知莫放逸。答言。受持。若無可依人。心念言。我(某甲)依某僧伽藍前三月安居。後安居者。改前字作後餘並同。若來至所住處安居忘不結者。亦成安居。又纔至其處便成安居。明了論云。無五過處得在中安居。一太遠聚落乞求難得。二太近城市妨修行道。三多蚊蟻處自他兩損。四無可作人人須具五德乃可依之。五無施主供給飲食衣藥。

具五德者一未聞令聞。二已聞令清淨。三能為決疑。四能令通達無滯。五除邪見得正見。

凡安居不必盡在寺。或阿蘭若.或樹下.或樹空中.或石窟中.或尖頭屋.或船中但上。不礙頭坐。可容膝。皆可安居。但須離前五過。比丘尼不安居波逸提。餘四眾不安居突吉羅。凡來安居。四月十六日至者。名前安居。十七日及五月十五日至者。名後安居。前安居住前三月。後安居住後三月。並當滿九十日。不滿者。不得歲。前安居人自恣。後安居人亦同自恣。前安居人自恣已數歲。後安居人不許。以九十日未足故。前安居人分所得物。後安居人亦應分與。餘日應令住滿(又有說三種安居者。四月十六名前安居。十七至五月十五名中安居。十六日名後安居。皆九十日滿數歲)。安居已。若有如法事緣當往者。當即日還。若不能即日還者。聽受七日法。及七日當還。受法但對首自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受七日法。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一說。若事緣不能七日還者。聽受過七日法.或十五日.或一月。當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受過七日法。或云十五日.或云一月日。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如是。羯磨文可知(若有數人可同羯磨)。

若比丘安居已。受七日法。出界外過七日還。彼比丘破前安居。違本要故。得罪。若比丘安居已末。後受七日法。出界外。若還.若不還。不破前安居。不違本要。故無罪。

若比丘受七日法出界外。為母所留。過七日還。不失歲。若比丘受七日法出界外。以水陸不通.賊難.惡獸難等。過七日還。不失歲。

若比丘安居已。見其中有淨行難.命難。應往白檀越。求移去。彼聽者善。不聽者便應以此事去。不破安居。若比丘安居已。飲食.衣藥不得者。應以此事去。或其地多毒蟲。恐損生命者。應以此事去。或有比丘.比丘尼欲方便破僧者。應以此事去。不破安居。

或有比丘獨住安居。若受七日法。當心念口言云。我(某甲)比丘今受七日法。或云過七日等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三說)。

自恣

自恣者。恣任他舉其過也。九旬修道。精練身心。人多迷己。不自省過。今乃縱宣己罪。恣僧舉過。故云自恣。九旬禁滿。白月十五日自恣。若有尼來。則十四日自恣。尼十五日自恣。是日或小食上.或大食上。往說戒堂打楗椎集眾。未受大戒人不許集。執事應唱云。大德僧聽。今白月十五日眾僧集(某)處自恣。僧集已。應先差二受自恣人。二人須各具五德。一自恣五德。不愛.不瞋.不怖.不痴.知自恣未自恣。二舉罪五德。知時。不以非時。如實。不以虗妄。有利益。不以無利益。柔軟。不以粗獷。慈心。不以嗔恚。若眾非。雙差二人。若眾少。單差一人。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差比丘(某甲某甲)作受自恣人。白如是。羯磨文可知。作羯磨竟。二受自恣人方從座起至上座前禮足已。白云。大德僧聽。今日眾僧自恣。若僧時到.僧忍聽。僧和合自恣。白如是。其二人應各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從上座作自恣。應云。大德眾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某甲)亦自恣。若有見.聞.疑罪願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治。三說。眾僧次第應離座。自恣竟。二人應至上座前告云。僧一心自恣竟便如常禮退。若有老病者。隨本座對前二人說。

或自恣日。有八難事起不能廣說者。應略說.或二說.或一說.或各各共三說。若難事急不得共三說者。即應以此難事去。

或四人以下對首法。當盡集更互自恣。各各白云。大德一心念。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清淨。三說。若三人.二人亦淮此法。

若一人住處。當自恣日應往說戒堂。洒掃.敷坐具等。待客比丘。若無客比丘。應心念口言。今日眾僧自恣。我比丘(某甲)清淨。三說。

自恣後。當受歲。受歲者。謂出家之人不以生年數歲。須以出家坐夏滿日為一歲。其有過犯破安居者。不得歲。自七月十六日始。又云臘者。乃交接之義。謂當七月十六日乃新歲.舊歲交接之會也。

受藥

佛言。藥有四種。一時藥。二非時藥。三七日藥。四盡形壽藥。時藥者。有二種。一蒲闍尼食。謂飯.麨.乾餅等。二佉闍尼食。謂枝.葉.花.果及細末食。此二種食自明相出至日中皆可食。謂之時食。受此食者。一要分別知是食非是食二要有施心三要如法授與乃可受食。非時藥者。日已過中。前二種食不得食。或有病因緣。佛聽以棃棗蕤蔗等汁作漿。若不醉人。應非時飲。亦不應今日受漿。留至明日。若飲。如法治。五分復開蜜漿。若諸漿澄如水色。以水渧淨已。從淨人手受。對比丘加受法。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為渴病因緣。此是(某)漿。為欲非時服故。今于大德邊受。三說。若無渴病而飲者。得罪。

七日藥。佛言。酥.油.生酥.蜜.石蜜五種。有病因緣聽非時服。加受法。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為(某)病因緣。此酥等七日藥。為欲共宿七日服故。今于大德邊受。三說。若畜過七日者。得罪。

盡形壽藥。如一切鹹.苦.酢.辛。不任食者。即薑.椒.及丸散之類是也。佛聽盡形服。加受法。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為病因緣。此(某)等是盡形藥。為欲共宿長服故。今于大德邊受。三說。

分亡僧物

五眾若亡。所有衣物。餘不可得。惟屬于僧。以出家財物必從僧得。佛.法無分。故當入僧。但僧有四方.現在之殊。物有輕.重之別。其分物之法。具如後列。

一審債負。佛言。應問看病人。誰負病者物。病者負誰物。若負病者物。應為索取入僧。若負他人物應持長衣償之。若無。賣三衣償之。有餘。與看病人。

二問囑授。佛言應問看病人言病人有囑授否。若云。病人臨終時言。此物與佛.與法.與僧.與塔.與人。若我終後與者。佛言。應索取。現前僧分。五分云。若生時與人。未持去者。僧應白二羯磨與之。

三捨物時。僧祗言。若病人死。應持戶鉤付僧知事人。然後供養舍利。毗尼母云。先將亡者藏殯已。送喪。僧回寺乃持亡僧衣物著僧前。持來者白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在此住處命終。所有衣物此住處現前僧得分。如是三說而捨。

四分輕重物。佛言。若五眾死。一切所有盡當屬僧。若有田園.菓樹.別房.及屬別房物.銅瓶.銅瓮.斧鑿.燈臺.繩床.坐蓐.臥蓐.氍氀.車輿。守僧伽藍人水瓶.澡灌器.錫杖.鐵器.木器.陶器.皮器.竹器.及諸種種重物。並不應分。屬四方僧。若剃刀.衣鉢.坐具.針筒.俱夜羅器等輕物。俱現前僧得分。眾中可令一人處分其可分物.不可分物。各別一處。

五賞看病人。佛言。看病人須具五法。五法成就應與病人衣物。五法者。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應與之。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為衣食。四能經理湯藥。乃至差.若死。五能為病者說法。己身於善法增益。僧祇律有四種暫作。若僧差作。若自樂福作。若邪命作。竝不合賞。若為饒益病者。欲令速差。下至然一燈炷。遇命終者。亦合賞。五分云。多人看病。與究竟者。摩得勤伽云。白衣看病亦應與少許。佛言。看病人應與六物。針筒.盛衣貯器。當作白二羯磨與。白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三衣等物。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看病比丘。白如是。羯磨文可知。

六分輕物。五人已上共住。一人死。當作展轉分。僧中差一人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聽。今持是衣物與比丘(某甲某甲)。當還與僧。白如是。羯磨文可知。作此法已。隨現前多少取其衣物。依數分之。客僧至。亦得分。但分衣入手方至者。不得。五分云。若不遍者。和僧與一無衣比丘。若一衣極好。不須割裂竝有者。從上行之。須者直付之。

四人共住一人死。應作直分其賞看病人。惟三人口和。以衣付言。諸大德憶念。今持亡比丘(某甲)衣鉢等。與看病比丘。三說。自餘輕物。作白二羯磨。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白如是。羯磨文可知。客比丘至。同前。

三人共住。一人死。應共分其賞看病人。二人口和。以衣付言同上。其餘輕物。彼此三語共分。應言。大德聽。此亡比丘(某甲)衣物。應屬我等。三說。客比丘至。同前。二人共住。一人死。在者手取衣。口言。此亡比丘(某甲)衣物。應屬我。三說。客至者。不得以手執衣故。

若有為病人求醫藥.衣食.及為塔事.僧事。雖不現前。當與一分。若淨人亦得半分。若死在白衣家者。輕物隨現前五眾分。重物送近處僧伽藍。若無五眾。并送與近處僧伽藍。

六聚懺法

懺波羅夷法

波羅夷。此云棄。謂永棄佛海邊外。無道果分也。犯者應滅[打-丁+(實-毌+尸)]。若犯已。無覆藏心。哀求懺悔者。當與學戒羯磨。與是戒者。奪三十五事。盡形行之。不得超出。若眾僧說戒.羯磨時。來.與不來。無犯。若更犯重。應滅擯。若能證阿羅漢果。方超入大僧位。

僧祇云。犯重也。啼哭不肯離袈裟。又深樂佛法者。應與學戒。學戒者。比丘不淨食。彼亦不淨。彼不淨食。比丘亦不淨。得與比丘過食。除火淨五生種及金銀。已從沙彌受食。

十誦云。佛所結戒。一切受行在大比丘下坐。不得與大僧同室宿過三夜。自不得與未受具戒者同室宿。過二夜。得與僧作自恣.布薩二種羯磨。不得足數。授戒出罪。若餘眾法。不得作.得受歲。不得眾中誦律。無人者聽之。

懺僧伽婆尸沙法

僧伽婆尸沙。此云僧殘。謂罪隣于棄。如人為他所斫。僅存咽喉。理宜速救也。犯者。若覆藏。應隨其所覆之日與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與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竟。與二十僧中出罪。若犯而不覆藏者。直付與摩那埵。六夜竟。便與二十僧中出罪。若二種行法中重犯者。隨所犯與本日治。

波利婆沙。此云別住行。謂得羯磨已。奪三十五事。在僧下行八事失夜。白僧發露。供給眾僧。盡覆日行之。

摩那埵者。此云極苦卑劣行。大略與波利婆沙同。但在僧中宿為異耳。

懺偷蘭遮法

偷蘭遮。此云醜惡。有二種。一從生。二獨頭。從生偷蘭遮有三品。從棄罪生重偷蘭遮名上品。應向一切僧中悔過。若從棄罪生輕。若從僧殘生重。名中品。應出界外。四比丘眾中悔過。若從僧殘生輕。應向一清淨比丘前悔過。獨頭偷蘭遮。亦有三品上品者。如破轉法輪僧.殺天.盜四錢等名上品。如破羯磨僧.盜三錢.二錢名中品。如食生血肉.惡心罵僧.盜一錢等名下品。三品悔過。竝同從生。

懺波逸提法

此聚分二位。一名尼薩耆波逸提。此云捨墮。其事皆于財物上犯。今罰其財物往僧中捨故名捨墮。一名波逸提。此云墮其事竝是言行上犯。無物可捨。故單名墮也。

懺捨墮者。此物不可別眾捨。若捨不成捨。得突吉羅罪。當往僧中捨。偏袒右肩.脫革屣.禮上座足已.胡跪.合掌。白云。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我今捨與僧。一說捨衣竟。即于僧中乞懺悔。白云。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今有眾多波逸提罪。從僧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懺悔。慈愍故。三說已。當請懺悔主。其懺悔主須未犯罪者。或犯已懺悔竟者。名清淨比丘。方可受懺。整儀作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請大德為波逸提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波逸提懺悔主。慈愍故。三說其受懺人。不可便答。可.不。當先作白云。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也捨與僧。是中有眾多波逸提罪。令從眾僧乞懺悔。若僧時到.僧忍聽。我(某甲)比丘受(某甲)比丘懺悔。白如是。作是白已方告彼云。可爾。懺罪人具威儀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有眾多波逸提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散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已。受懺者應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云。爾。懺悔已。當還衣。僧中當察其財物可還.不可還。如野蚕綿作臥具。則不可還。當斫碎和泥塗壁及埵。如畜長衣.長鉢.一月衣.急施衣.殘藥。此五長當即座轉付還。餘所犯當即座直付還。即座轉付者。佛言。若僧眾難集。此比丘有因緣欲遠行者。應問此物與誰。隨其所說便與。與已。當還僧中作白二羯磨還。白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今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某甲)比丘。白如是。羯磨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僧中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誰諸長老忍。僧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即座直付者。若所犯非前五長者。當依此法付。又。或是前五長而無因緣欲遠行者。得延至明日。亦依此法付。僧中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離衣僧伽黎宿。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今持此衣還(某甲)比丘。白如是。次羯磨文倣上可知。

四人已下對首捨衣法。當具威儀。白云。諸大德聽我(甲某)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我今捨與諸大德。作是捨已。請懺悔主。文如前。受懺人應問餘比丘言。三長老。若三長老聽我受(某甲)比丘懺悔者。我當受。答言。可爾。受懺人轉告比丘言。可爾。懺罪文如前。還衣用直付。白云。諸大德聽。彼(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諸大德。今諸大德聽我持此衣還(某甲)比丘者。我當還。答云。可爾。

對一人捨衣法。具威儀。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今持捨與大德。作是捨已。請懺悔主。文如前。正懺悔法。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大德。有眾多波逸提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餘詞如前。還衣直付。無白詞。

懺小罪法。佛言。若犯僧殘乃至突吉羅。知而覆藏。應先教作突吉羅懺悔。今按捨墮具足八品突吉羅罪。初根本二品。謂著捨墮衣及說戒時審問不發露。次從生六品。初二品。謂覆波逸提經一夜.二夜已去。次二品。謂覆藏著捨墮衣。經一夜.二夜已去。後二品。謂覆藏說戒審問不發露。經一夜.二夜已去。合根本從生共八品。

今先懺從生六小罪。具威儀對懺悔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若干長衣。犯眾多波逸提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并著用捨墮衣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經僧說戒。默妄語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竝犯突吉羅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餘詞同前。

次懺根本二小罪。具威儀白懺悔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著不淨衣經說戒默妄語。竝犯突吉羅罪。各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餘詞同前。

懺單波逸提法。此法無財物可捨。但乞懺悔。請懺悔主及正懺悔三法。文大同尼薩耆。但事有不同。隨事改稱而已。若小罪八品。可自量度。或有犯。即同前懺。但改罪名相為異也。

懺波羅提提舍尼法

請一人為懺悔主。請語同前。但改罪名。次正懺悔。具威儀。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有(某)事。犯波羅提提舍尼罪。不憶數。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應為。今向大德悔過。受懺人應云。汝見罪不。答云。見。應呵云。慎莫便作。答云。頂戴奉持。

懺突吉羅法

佛言。若故作者。犯應懺突吉羅。以犯非威儀突吉羅。若不故作者。但犯突吉羅。故作者。先具威儀.請懺悔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請大德為突吉羅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突吉羅懺悔主。慈愍故。三請已。應懺悔其中從生.根本。亦須詳察種相多少。方對懺悔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故不齊整著僧伽黎。犯突吉羅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餘詞同前。若悞作者應具威儀。心生慚愧。口言。我(某甲)比丘悞犯不齊整著僧伽黎。犯突吉羅罪。我今日責心悔過。一說即止。

此上六種。通名六聚。若不開出偷蘭遮。止名五篇。若于突吉羅中開為惡作.惡說。即名七聚。從言上犯者。謂之惡說。從身上犯者。謂之惡作。

懺悔之法。律中詳明。依而行之。但滅犯戒罪。故智論云。戒律中雖復微細。懺則清淨。但犯十善戒。雖懺而三惡道不除。如犯諸性戒等。須知當依大乘懺悔之法。其法。大略有二。一事懺。如梵網經云。晝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諸佛又如法華.大悲等懺法。精誠修之。決能滅罪。二理懺。如涅槃經云。若有修習身.戒.心.慧。能觀諸法猶如虗空。設作惡業。思惟觀察。能轉地獄重報。現世輕受。若于小罪不能自出。心初無懺。不能習善。覆藏瑕疵。雖有善業。為罪垢污。現世輕報。轉為地獄極重惡果。是為愚癡。若犯四重.五逆.謗法。名為破戒。有因緣故。則可拔濟。若披法服。常懷慚愧。生護法心。建立正法。我說是人不名破戒。成實論云。有我心者。則業煩惱集。若無我者。則諸業不能得報。以不具故。華嚴經云。譬如幻師。能幻人目。諸業如是。名清淨真實悔過。前事懺但能伏業。後理懺直能斷業。事理雙修。則如車兩輪。無遠弗屆。可出苦海。可詣覺場。豈但滅罪而已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你和时光都正好

    你和时光都正好

    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还好我遇到你时,时间正好。校园时光慢,遇到你时,我希望这一辈子都慢。风格慢热,只为更好的甜。
  • 这辈子不放过你

    这辈子不放过你

    经历上一世的悲惨结局的季堇诺得出一个经验,面对大魔王要顺毛哄,反抗只会被虐得怀疑人生。但是再没有脾气的小兔子也是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所以季堇诺一面顺毛哄大魔王一面暗度陈仓。心中预料结局无非是失败被玩死,或者是成功获得自由与美好爱情。
  • 梦魇浮沉

    梦魇浮沉

    【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无抄袭】她是相府千金的小姐,姬无雪。她亦是灵羽宫宫主,灵血公子。……
  • 狐非妖娆:蛇王的暴躁小妻

    狐非妖娆:蛇王的暴躁小妻

    卧槽!原本只是一个高中生,却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被某个陌生男人亲之后变成了一只狐狸。那红中透白的皮毛那不到半米高的身姿简直不要闪瞎她的眼。没事,我还能卖萌打滚求包养,可为啥领养我的是那个亲了我的男人勒!不妥协,坚决不妥协!“红红,吃肉了。”啊!那都是我的!你滚粗!
  • 劲爆战士之冰莲火花

    劲爆战士之冰莲火花

    劲爆队的摩多在一次比赛中偶然遇到了美丽、神秘的女孩姬仙莲,可能真的是缘分,他们竟然分到了花泛昔洛中学的一个班,从此以后,摩多不断地梦见美丽的白衣少女在悬崖上香消玉殒,总感觉姬仙莲是如此的熟悉,她的身上也有众多秘密,其实,两个人的前世有着说不清的纠缠......
  • 盛世溺宠:宝贝你别逃

    盛世溺宠:宝贝你别逃

    【已完结】他是反恐的最高督察、少校军衔,我行我素,从不受任何的拘束。她是第一恐怖组织的高层机密人员,活泼可爱,却又玩笑世间。他们本应该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可能相交,然而命运却总是爱开玩笑。将他们紧紧绑在了一起!他说: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冷漠的对待全天下所有人,可是遇见你,却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心甘情愿。她说:我可以为了我的家人、为了我的职责而放弃我的生命。但是你,却是我始终都放不下的那个人。
  • 我的恋爱学分为零

    我的恋爱学分为零

    “为什么我总要输你一点点?”倔强女一号举起拳头问道。“因为我就是要赢你一点点咯~”嗯。。。这当然是神气的男一号的回答。以上是恶魔与小恶魔的对话,就此两人展开高中校园生活的。。嗯。。热血恶斗。。。。。。等等,男一号有2个人?敬请期待@@@@
  • 仙古妖逆

    仙古妖逆

    他眼睁睁目睹了那一战,改变他一生的那一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在血雨下跪了三天三夜。命运已被改写的他,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
  • 万世登仙

    万世登仙

    一颗小球,跨越百万载岁月而来!它滚过了妖族盛世,滚过了百族争仙,滚过了人族崛起。它砸出了药神,碰醒了妖皇,撞出了人皇。一个又一个强者得到了它,但却只有它不被时光长河所侵蚀。一代又一代的强者落幕,一世又一世的天才争霸,仙路难寻无数天才陨落。恰时,魔界入侵——无羽帝尊初登帝位便与魔界幽帝同归于尽——两大帝尊自身通天修为反哺天地!由此开始——一批又一批耀眼的天才纷纷出世,混战天地,乱世降临。而那颗小球中,存在了万年之久的灵魂,于帝尊陨落百年之后终于醒来,也踏入了这群星闪耀的盛世。于是,道临!果然有些心急了我在酝酿酝酿不过可以看看东方畅游记搞笑哦
  • 那年凤凰花开时

    那年凤凰花开时

    一个男人,让同窗之谊四分五裂。一个家族,让他人闻风丧胆。她明明可以是天之娇女,却不卑不亢想要独自生活,直至双腿不能行走,她才知道这世界真正对她好的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