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0100000058

第58章

释曰。灭智。摄在法念住中。以缘择灭唯是法故。若他心智。后三念住摄。以能知他受心法故。不知色故。除身念住。所余八智。通四念住。

从此第三。明十智相缘。论云。如是十智。展转相望。一一当言几智为境。颂曰。

诸智互相缘  法类法各九

苦集智各二  四皆十灭非

释曰。法类道各九者。法智能缘九智。除类智 类智能缘九智。除法智 道智。能缘九智。除世俗智 苦集智。各二者。苦集二智。一一能缘二智为境。谓世俗智。及有漏摄。他心智也。四皆十灭非者。四谓世俗。他心。尽无生智。此四皆缘十智为境 灭智不缘十智为境。故言灭非。灭智唯缘择灭境故。

从此第四。明十智缘境。就中有二。一正明十智缘境。二明俗智缘境。且正明十智缘境者。论云。十智所缘。总有几法(一问)。何智几法。为所缘境(第二问也)。颂曰。

所缘总有十  谓三界无漏

无为各有二  俗缘十法五

类七苦集六  灭缘一道二

他心智缘三  尽无生各九

释曰。初三句答第一问。余五句答第二问。所缘总有十谓三界无漏者。标所缘法也。十智所缘。总有十法。谓有为法分。为八种。三界所系。及无漏有为。此四各有相应不相应二。故成八种。无为有二。一者是善谓择灭也。二者无记。谓虚空非择灭也 俗缘十法五者。俗智缘十。法智缘五。谓欲界二。无漏道二。及善无为。故为五也 类七苦集六者。类智缘七。谓色无色界。无漏道。各二为六。及善无为。为七 苦集六者。苦集二智。各缘六法。谓三界所系。各二法也。灭缘一道二者。灭智缘一。谓善无为 道智缘二。谓无漏道二也 他心智缘三者。谓他心智。缘欲界****无漏三相应法也 尽无生。各九者。尽无生智。能缘九法。除无记无为也。

从此第二。明俗智缘境。论云。颇有一念智。缘一切法不(问也)。不尔(答也)。岂不非我观知一切法皆非我耶(难也)。此亦不能缘一切法(答也)。不缘何法(一问)。此体是何(第二问也)。颂曰。

俗智除自品  总缘一切法

为非我行相  唯闻思所成

释曰。初句答第一问。下三句答第二问。以世俗智。观一切法。为非我时。不缘自品。故除自品 言自品者。谓俗智自体。相应俱有也。不缘自体者。谓境有境别故。不缘相应者。谓同一所缘故。不缘俱有者。谓极相邻近故。此无我观。俗智为体。唯是闻思所成慧也。

从此第五。明人成智者。论云。已辨所缘。复应思择。谁成就几智耶。颂曰。

异生圣见道  初念定成一

二定成三智  后四一一增

修道定成七  离欲增他心

无学钝利根  定成九成十

释曰。异生圣见道初念定成一者。谓异生位。及圣见道。初苦法忍。名为初念。此之异生。及初念圣定。成一智。谓世俗智 二定成三智者。入见道至第二念苦法智位。定成三智。谓世俗智。法智。苦智。后四一一增者。从苦法智。后有四位。一第四念。苦类智位。二第六念集法智位。三第十念灭法智位。四第十四念道法智位 此上四位。皆增一智。且第一位。成前三智。增一类智。总成四智。于第二位。成前四智。又增集智。于第三位。成前五智。又增灭智。于第四位。成前六智。又增道智。故见道位。总成七智。修道定成七者。此约修道。未离欲位。亦成七智。如见道说。离欲增他心者。于离欲位。成前七智。有增他心。总成八智。无学钝利根定成九成十者。时解脱者。定成九智。除无生智。不时解脱。定成十智。

从此第六。约位辨修。就中分六。一约见道辨。二约修道辨。三约无学道辨。四约余位辨。五约依地辨。六明四修义。且初约见道辨者。论云。于何位中。顿修几智(此总问也)且于见道十五心中。颂曰。

见道忍智起  即彼未来修

三类智兼修  现观边俗智

不生自下地  苦集四灭后

自谛行相境  唯加行所得

释曰。见道忍智起即彼未来修者。于见道中八忍七智。忍正起时。修未来忍。智正起时。修未来智。此之忍智。先未曾得故。不相修唯修同类 三类智兼修现观边俗智者。于苦集灭三类智时能兼修未来现观边俗智。此世俗智。于一一谛现观后边。方能兼修。故立现观边。世俗智号也。现观边者。即三类智也。谓世俗智。于无始来。曾知苦断集证灭。今三类智。亦知苦。断集证灭。与世俗智。同为一事。有事现观故。三类智边。能修世俗智 问于道类智时。何不修俗智。答俗智于道中。曾无事现观故。道类智不修世俗 又必无于道。遍事现观故。谓于三谛。可遍知苦。可遍断集。可遍证灭。当谛事周。故修俗智。必无于道。可能遍修。种性多故。故道类智。不修俗智 问何故于三谛。有遍声非道谛耶。答以其能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而无能修一切道谛。佛亦于道得修习修。俱不尽故。故无遍声 不生自下地者。此世俗智。三类智边。得非择灭。故名不生。此不生法。于一切时。无容起故。以见道是无漏俗智。是有漏故。于见道此无容起。以不起故。得非择灭 自下地者。修世俗智。唯自下地。谓依未至。见道现前。能修未来二地俗智。谓修未至及欲界也。修未至者。是修自地。修欲界者。是修下地。如是乃至依第四禅。见道现前。能修未来七地俗智。谓****六。欲界一地。修第四禅。是修自地。修余六地。名修下地 苦集四灭后者。此世俗智。苦集边修四念住摄。灭边修者。唯法念住。自谛行相境者。此世俗智。随于何谛。现观边修。即以此行相。缘此谛为境。唯加行所得者。此世俗智。见道力得。故唯加行得。

从此第二。约修道辨。论云。次于修道离染位中。颂曰。

修道初刹那  修六或七智

断八地无间  及有欲余道

有顶八解脱  各修于七智

上无间余道  如次修六八

释曰。修道初刹那修六或七智者修道初刹那者。道类智是也。此智现前。修未来智。或六或七。未离欲者。未来修六。谓四谛智。法智。类智。已离欲者七。更加他心断。八地无间者。谓断欲界乃至无所有处。此八地中。无间道也。及有欲余道者。谓未离欲。名为有欲。此有欲圣。所有加行。解脱胜进。名为余道。是前无间道。外故名为余。有顶八解脱者。谓断有顶。八解脱道。除第九也。各修于七智者。此上所明八地无间道。及有欲余道。并有顶八解脱。各修未来七智也。若无间道。及有欲余道者。谓四谛智。法智。类智。及世俗智。有顶八解脱。修七智者。于前七智。除世俗智。加他心智。上无间余道如次修六八者。上无间者。谓是断有顶。九无间道也。此上无间。未来修六。谓四谛智。法智。类智 言余道者。谓断欲界。第九解脱道。及第九胜进道。又断上七地。诸解脱道。及胜进道。断上八地(加有顶也)诸加行道。又断有顶前八品惑。诸胜进道。此上诸道。皆名余道。此之余道。未来修八。于前六智。加世俗智及他心智。

从此第三。约无学辨修。论云。次辨离染得无学位。颂曰。

无学初刹那  修九或修十

钝利根别故  胜进道亦然

释曰。无学初刹那者。谓断有顶。第九解脱道也。此无学位。未来修智。或九或十。谓钝根者。除无生智。若利根者。具修十智。于无学位。诸胜进道。或九或十。准前说之。

从此第四。约余位辨修。论云。次辨余位修智多少。颂曰。

练根无间道  学六无学七

余学六七八  应八九一切

杂修通无间  学七应八九

余道学修八  应九或一切

圣起余功德  及异生诸位

所修智多少  皆如理应思

释曰。练根无间道学六无学七者。有学练根。诸无间道。未来修六。谓四谛智。法智。类智 无学练根。诸无间道。未来修七智。于前六上。更加尽智。余学六七八者。余谓余道。即是练根诸解脱道。及加行道。并胜进道。故名为余。有学练根。诸解脱道。未离欲者。未来修六。谓四谛智。法智。类智。已离欲七。更加他心。若加行道。未离欲者。未来修七。谓四谛智。法智。类智。及世俗智。已离欲八。更加他心。诸胜进道。未离欲者。未来修七。已离欲八。如加行说。应八九一切者。应谓无学。上句余字。流入此中。谓约余道。应八九一切也。谓无学位。退法等五。修练根时。前八品解脱道。未来修八。谓四谛智法。智类智。他心智。尽智。于退法等四。第九解脱道。未来修九。于前八上。加世俗智。于第五堪达种性。第九解脱道。未来修十。又无学练根。诸加行道。未来修九。除无生智。若胜进道。是钝根者。未来修九。若利根者。未来修十。杂修通无间学七应八九者。此明杂修无间道。及修五通诸无间道也。有学杂修。诸无间道。及修五通。诸无间道。未来修七。谓四谛智。法智。类智。及世俗智(释学七也)无学杂修。诸无间道。及修五通。诸无间道。未来所修。钝八利九。八者。除他心智。及无生智。九者唯除他心(释应八九也)余道学修八者。余道。谓杂修。及修五通。诸解脱道。及加行道。并胜进道。名为余道 学修八者。学位杂修。及修五通。诸解脱道。及加行道。并胜进道。未来修八。除尽无生智。应九或一切者。应谓无学。上句余字。流至此中。谓无学杂修。及修五通。诸解脱道。并加行道。及胜进道。未来所修。钝九利十。此上修通。诸解脱道。应知唯取宿住。神境。他心修。解脱道也。谓天眼。天耳。二解脱道。无记性故。不名为修 圣起余功德者。谓余四静虑。四无量心。等诸功德也。及异生诸位者。谓异生位。修四静虑。及修通等也。所修智多少皆如理应思者。此上两句。修智多少。如道理思之。谓圣起余功德。若有学圣。未离欲七。已离欲八。若无学圣。钝九利十。其异生位。若未离欲。唯世俗智。若已离欲。加他心智。

从此第五。约地辨修。论云。诸未来修。为修几地(一问)。诸所起得皆是修耶(第二问也)。颂曰。

诸道依得此  修此地有漏

为离得起此  修此下无漏

唯初尽遍修  九地有漏德

生上不修下  曾所得非修

释曰。前七句答第一问。第八句答第二问。诸道依得此修此地有漏者。此明修有漏也。诸道。谓世俗。及无漏道。此有两类修有漏道。一诸道依此地。能修未来此地有漏。二诸道得此地。能修未来此地有漏 依此地者。于九地中。随依何地也。得此地者。随依何地。离下地染。第九解脱道。得上地也。得上地时。能修上地根本近分有漏功德。离下地缚。必得上故。为离得起此修此下无漏者。此明修无漏也。此有三类修无漏道。一为离此。谓为离此地也。二得此谓得此地也。三起此。谓此诸道。起此地也。此上三类。皆修未来此地无漏及下地无漏。以无漏道非系地摄。故得傍修。论云。为离此言。通二四道(二谓有漏无漏也。四谓加行无间。解脱胜进也)唯初尽遍修九地有漏得者。唯初尽智现在前时。力能遍修九地有漏。不净观等。无量功德。以彼自心初为王位。一切善法。起得来朝。生上不修下者。上言遍修。若生上地。必不修下。修九地者。约欲界说。曾所得非修者。若法先时。曾得弃舍。今虽还得。不名所修。曾来未得。今时方得。名为所修。用功得故。

从此第六。明四修。论云。修有四种。一得修。二习修。三对治修。四除遣修。如是四种依何法立。颂曰。

立得修习修  依善有为法

依诸有漏法  立治修遣修

释曰。得习二修。依有为善。以可修习得爱果故。故有为善。可名为修。若现若未。俱有得得。皆名得修。法体现前。名为习修。亦名行修。法现行故。约世分别。于未来世。唯有得修。起得得故。现具二修。有法俱得。名为得修。体现行故。名为习修 治遣二修。依有漏法。谓有漏法。有对治道。名为治修。遣缚义边。名除遣修。西方诸师。于四修上。加防护修及观察修。防护诸根。观察身故。毗婆娑云。防观二修。即治遣修摄。

同类推荐
  • 老子本义

    老子本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门

    血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琴说

    琴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论

    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此刻需要情深的拥抱

    此刻需要情深的拥抱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个不可触及的,却又忘之不缺的人。很多话我们想说出口,但是永远时机不对,永远勇气不够。其实就是缘分不到吧。所以总在梦里,思绪里,不停地为这个人旋转,总在奇迹一般幻想,这个人也是同样地在想念自己。所有的不甘以及不舍总得有个怀缅之地,可以让这份感情有个归宿,至于何以生长,能否结果,更多都要看缘分的造化吧。
  • 运势大师

    运势大师

    运气令人琢磨不透,很难领略其中的奥妙,对运势敏感的你是否能进入梦境大陆,在这个以运气为生的大陆里,你又能得到多长时间的居住权利呢?
  • 覆天成魔录

    覆天成魔录

    我不是魔!我不是人!我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是谁?好吧,那么就毁了这一切!我要让山河归原,海天重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衍诛天录

    道衍诛天录

    天道不公如何?命运坎坷又如何?纵然我王乐是蝼蚁,今天也要斗上一斗,战!
  • 叶凌宸

    叶凌宸

    天凰星系兵马大元帅叶凌宸突破时被围攻魂魄逃了出来;北斗星系丹帝慕北辰炼丹时炸炉魂魄逃了出来。他们的魂魄同时来到了古蓝星一个中毒将死的皇帝身上,皇帝同意将身体给他们,不过,有个条件……
  • 冰龙传奇

    冰龙传奇

    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各显神通,这是一个妖怪与人类共生的世界,一名叫做罗平的少年因为父亲的遗愿踏上了阴阳师的道路,而他必将成为传奇。新人新书,一个个完美的故事即将为大家呈现
  • 花间神医

    花间神医

    不会读心术,但只需要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知道你的心思。不会吃软饭,但财团千金,黑道小姐,顶级女杀手都是他的病人。不会异能,没有奇遇,魏航只是一个曾经在部队里面打滚了几年的心理医生,部队里面最专业的谈判专家。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脱离了部队,游戏花丛。
  • 绝色至尊之妃逆苍穹

    绝色至尊之妃逆苍穹

    云澄菾:“你曾说过,无论你是神是魔天上地下,永世相随。”陌妃暄:“是你亲手把我们的爱情剪断。”前世与你的羁绊,今生也该就此了断
  • 娇娇小农妻

    娇娇小农妻

    苏菀一朝穿越成了五个小奶娃的娘亲。只有一个感觉特别的懵。算了,反正来都来了,在原世界自己是个孤儿,没人在乎,现在也回不去,干脆就撸起袖子,带着个小奶娃和冷漠丈夫发家致富。还好,五个小奶娃可盐可甜,相公更是宠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