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0100000006

第6章

释曰此之两句总有四义。一随粗次第。二随染次第。三随器等次第。四随界别次第。且随粗次第者。色有对故诸蕴中粗 谓五蕴中。色蕴有对。余四无对。故色最粗。先说色也。无色中粗。唯受行相。故世说我手等痛言(无色者。受等四蕴。于中最粗唯受行相。何以得知。故举喻言手等也。言痛即在苦受。不言手等想。明知受粗于想。故先说受) 待二想粗。男女等想。易了知故 解云待者对也。二者行识二蕴也。想对此二。即粗故。言待二想粗。次说想蕴也 行粗过识贪嗔等行。易了知故。此贪嗔等。是行蕴摄。既易了知。明知行蕴。粗于识蕴。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解云。境有二相。一者总相。谓色声等。二者别相。谓违顺等。心所取别。识取总相。故难分别。最为细也 第二随染次第者。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著乐受味故。耽受复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业烦恼(烦恼。是行蕴摄) 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由此随染。立蕴次第 第三随器等次第者。器等者。等取饮食助味厨人食者也。夫欲请客。先求食器。既得其器。次求米面。以为饮食。米面已辨。次求盐酢。以为助味。便付厨人。使令调合。饮食既办。进客。令食。色蕴如器。如世间器。饮食所依。色亦如是。受所依故。受类饮食。如世间食。有损有益。受亦如是。乐受益人。苦受便损。想同助味。如世盐醋。助生食味。想亦如是。起怨想时。生苦受味。起亲想时。生乐受味。行似厨人。由行蕴中有业烦恼。能感异熟。如世厨人造得饮食。识喻食者受果报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 第四随界别次第者。于欲界中。有诸妙欲。色相显了。先说色蕴 于****中。有胜喜等。受相显了。次说受蕴 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次说想蕴 第一有中。思最为胜。行相显了。解云。第一有中。非想地也。谓思是业。行蕴所摄。由非想业。能感有顶八万劫果。故思最胜。行相显了。次说行蕴 此前四蕴。识住其中。故后说识。谓识住色中。识住受中。识住想中。识住行中。四是所住。识是能住。故识后说。由如世间。田种次第。先田后种。田喻四蕴。识喻其种。由上四义。立蕴次第故。故此五蕴。无增减失。又论云。即由如是。诸次第因。离行别立受想二蕴。谓受与想。于诸行中。相粗生染。类食同助。二界中强。故别立蕴(前次第因。邻次当辨。是此文也。相粗者。受想粗门。生染者。是受想生染门。类食是受也。同助是想也。此是受想器等门。二界中强者。受****强。想无色强。是受想界次第门。故次第因含此四门也)。

其次第二。明处界次第者。论云。处界门中。应先辨说六根次第。由斯境识次第可知。颂曰。

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或随处次第

释曰前三句。约境明次第。第四句。约处明次第。前五境唯现者。前五根境。谓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第六意根。取境不定。意境有四。三世无为。于此四中。或时取一。或二三四。是故后说。四境唯所造者。初句前字。流至此中。应言前四境也。谓五根中。前四根境。唯是所造。是故先说。身境不定。是故后说。谓身取触。触有十一。四是能造。地水火风。七是所造。滑涩等。身根有时。或取大种。或取所造。或二俱取。故。不定也。余用远速明者。余谓前四眼耳鼻舌身意外故。名之为余。此四根中。先说眼耳。取远境故。鼻舌不尔。是故后说 于眼耳中。眼用远故。在耳先说。远见山河。不闻声故。

又眼用速。先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二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谓由两义。一速。二明。一速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臭香。舌后尝味。二明者鼻能取味中之细香。舌不能取香中之细味也 或随处次第者。处是六根。所依之处。随所依处有上下故。辨根次第。谓眼所依。最居其上。其次耳鼻舌。身多居下。意无方所。有即依止诸根生者。故最后说 解云。谓六识身。总名为意。眼等五识。依五根生。非第六识。故言有即依止诸根生者。

从此第五。明名废立者。论云。何缘十处皆色蕴摄。唯于一处。立色处名。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种。立法处名。颂曰。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释曰为差别三字。通下两句。且初为差别故一处名色者。境有境性。种种差别。名差别也。谓色等五境。为境性。是境界故 眼等五根。名有境性。有境界故 于此十处。若总名色。即无如此境有境性种种差别。为差别故。建立为十。唯一名色。又眼等九各有别名。唯此色处。而无别名。为眼等九名。所简别。虽标总称。即受别名 言最胜者。明色处得通名也。于十处中。色处最胜。故立通名。色有三义。名为最胜。一者有对故。二有见故。三诸世间同说为色故 眼等九处。唯有有对一义。无余两义。不名最胜 又为差别故一名为法处者。释法处也。若总言法。即无差别。谓差别故。立一法处。如色应知。摄多增上法者。此明法处得立通名。一摄多法。有六十四法。名为多法。心所有四十六。不相应有十四。无为有三。及无表色。此等诸法。法处摄故。二摄增上法。增上法者。所谓涅槃。唯法.处摄。由此两义。独名为法。

从此第六。明摄异名。于中有三。一略摄法蕴。二明类摄余蕴等。三别明六界等。就第一略摄法蕴。复分两种。一摄法蕴。二明法蕴量。且初第一摄法蕴者。论云。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相可得。为即此摄。为离彼耶(经中种种蕴。及处界者。蕴者谓八万法蕴。于戒等五蕴。名种种蕴。处谓十遍处。八胜处。五解脱处。无想天处。非想天处。名种种处。界谓六十二界。地等六界。名种种界。此经中蕴。为即此论五蕴所摄。此经中处。为即此论十二处摄。此经中界为即此论十八界摄。为离彼蕴处界耶)。彼皆此摄。如应当知(此论文总答前问。彼经中蕴处界。皆此论中蕴处界摄。如其所应。当知下文当辨)。且辨摄余诸蕴。名相。颂曰。

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释曰。论有两释。诸说佛教语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语是音声。故色蕴摄。诸说佛教名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行蕴摄。名是不相应行。故行。蕴摄。

从此第二。明法蕴量。论云。此诸法蕴。其量云何。颂曰。

有言诸法蕴  量如彼论说

或随蕴等言  如实行对治

释曰初两句颂。约文定量。第三句。约义定量。第四句。约行定量。论云。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法中。法蕴足论说。或随蕴等言者。是第二师。约所诠义。以为其量。或者显第二解也。随蕴等者。蕴者谓五蕴。等等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四食。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三十七觉品。六神通。一无诤定。一愿智。四无碍解等。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如实行对治者。是第三解。就行定量。是婆沙中。正义家释。故云如实行。谓贪嗔痴等。八万行别。对治者。是不净观等。能对治门。所对治贪等。有八万故。能对治教。亦有八万。言八万者。谓贪嗔等。十种随眠。此十随眠。一一皆以九随眠。为方便。足成一百 此有前分一百。后分一百。合成三百。置本一百。就前分一百。一一皆以九随眠。为方便。成一千 后分一百。亦以九随眠。为方便。复成一千 兼本一百。成二千一百 已起有二千一百。未起有二千一百。足满四千二百 约多贪。多嗔。多痴。著我。思觉。此之五人。一一有四千二百。合成二万一千。更就三毒等分四人。以配一一。有二万一千。遂成八万四千 如彼所说。八万法蕴。皆此五中。二蕴所摄 若声为体。是色蕴所摄。若名为体。是行蕴摄。

从此大文。第二类摄余蕴等。论云。如是余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余处者。余经处也。余经所明。诸蕴处界。皆此论中。蕴处界摄故。言类亦应然也) 颂曰。

如是余蕴等  各随其所应

摄在前说中  应审观自相

释曰初句标经。次两句。明论摄经。下一句。劝观。如是余蕴等者。标经所说。如是余经。所明蕴等。等取处界。蕴谓戒等五蕴。处谓十遍处等。界谓六十二界等。各随其所应摄在前说中者。明论摄经。谓经所明。蕴处界三。各随所应。摄在此论。前所说中。谓此论五蕴。摄经五蕴。此论十二处。摄经十遍处等。此论十八界。摄经六十二界。故言各随其所应也。应审观自相者。观知摄相。相者性也。应审观彼一一自相。夫言摄者。唯摄自相。色唯摄色。心唯摄心。名自相也。经中五蕴。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彼中戒蕴。此色蕴摄。戒是道共无表色也。彼余四蕴。是行蕴摄。解脱蕴以胜解。为体。解脱知见蕴。取尽无生智为体。此之四蕴。是心所法。故行蕴摄。又诸经说十遍处等。前八遍处。无贪性故。十二处中。是法处摄。若兼助伴。五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此中色蕴。取定共无表色也。色等四蕴。是法处摄。识蕴是意处摄。摄八胜处。应知亦尔。空识二遍处.空无边等四无色处.四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 复有二处。谓无想有情天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初处即此。十处所摄。无香味故。后处即此意法处摄。四蕴性故。又多界经。说界差别。有六十二界。随其所应当知。皆此十八界摄。如有颂曰。

界有六十二 十八界为初 三六一四种(三六。一十八。加一四。成二十二界。足前十八界。成四十) 六三后二二(六三十八。二二成四。合二十二。足前成六十二) 三六者(一六。谓地水火风空识界。二六。谓苦乐忧喜舍无明界。三六。谓欲恚害无恚无害无欲也) 一四种者(谓受想行识也) 六三者(一三。欲界****无色界。二三。****无色界灭界。三三。过去界。现在界。未来界。四三。善界。不善界。无记界。五三。劣界。处中界。妙界。六三。学界。无学界。非学非无学界也) 后二二者(一二。有漏界。无漏界。二二。有为界。无为界也)。

从此第三。别明六界。论云。地水火风。四界已说。空识二界。未说其相。为即虚空名为空界。为一切识。为识界耶(问也)。不尔(答也)。云何(征也) 颂曰。

空界谓窍隙  传说是明闇

识界有漏识  有情生所依

释曰空界谓窍隙者。正明空界非虚空也。唯取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传说是明闇者。出空界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昼以明为体。夜以闇为体 依经部宗。空界是假。萨婆多师。空界是实。明闇为体。论主意。朋经部故曰传说 识界有漏识者。正明识界。非无漏识也。有情生所依者。明无漏识。非识界所以也。由许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故。若无漏法。破坏三有。非生所依故。无漏识非识界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浮生一梦为种田

    浮生一梦为种田

    暂时没有简介。。。。。。。。。。。。。。。。。。
  • 杀之正道

    杀之正道

    华龙在天龙大陆,因争夺帝天绝而被围困轰杀,肉身死去灵魂缺穿越了,带着带着帝天绝来到了玄武大陆。为了复仇创建了帝天殺,杀手组织。
  • 求神记

    求神记

    人世艰苦,求神求渡;上穷碧落,下探九幽。血泪作墨,徒书一笔;世已无神,人当自渡!
  • 王爷不傻:毒妃倾城

    王爷不傻:毒妃倾城

    她,在二十一世纪是个杀手之王也是神医,无意间被阎王爷收走魂魄穿越到古代。他,是一个王爷,一面冷漠一面温和,皇宫里的争夺皇位,偏偏中了毒计,不能说话又有点傻。她被赐婚,嫁给了“傻傻”的王爷,她发誓一定要医好他的。她缺乏的安全感,他都给了她。是命中注定擦肩而过?还是誓言许诺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 我把王爷弄哭了

    我把王爷弄哭了

    医生穿越,厨师穿越,杀手穿越……谁见过体育生穿越的??想想就激动哦。“潼潼,刚刚有个女人企图勾引本王……”“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勾引你。”沈潼捏起香喷喷的烤鸡一口咬了下去,一脸的满足。某人慌得一批“你不吃醋吗?”“我干嘛要吃醋?我无所谓啊。”沈潼吃着烧鸡一脸懵地看着轩辕听白仿佛在问:你是不是脑袋有毛病?“本王是你夫君,本王被别的女人勾引,你难道不要吃一下醋吗……?”轩辕听白说着脸都红了。真的好害羞啊第一次问这种问题~“别的女人勾引?”怎么感觉听着好奇怪?“还有谁勾引你了?”“你啊!”轩辕听白脱口而出。“老娘什么时候勾引过你了?不要乱说话!一大老爷们怎么这么喜欢乱说话?”沈潼气得一脸嫌弃的看着轩辕听白。“你……!……本王……”好像是没有勾引过啊……“那…那现在勾引也不迟吧……?”………
  • 英雄不必拯救世界

    英雄不必拯救世界

    再一次从医院病床上醒来的韦乾一,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有些不确定道:“这一次应该回到地球了吧?”
  • 出租车兵王

    出租车兵王

    一个打算远离枪林弹雨的佣兵王者,他渴望一份都市的宁静,喝点小酒、泡一个小妞,组一个家庭,这成了他现在生活的真实理想。谁知树欲静而桃花不止,漫天的桃花飞舞,他想万花丛中过而片叶不沾身这是不现实的。还有生活里产生的各种矛盾,过去仇家的舍命追杀。焉能使他卧龙乡野,安静一生?我左肩枪林弹雨,我右肩雪月风花。
  • 萌宝助攻:爹地快来妈咪别跑

    萌宝助攻:爹地快来妈咪别跑

    孔羽羽为摆脱周锦俞跟别人扯证假结婚。周锦俞带上户口本杀来,“孔羽羽,只有我能成为你的丈夫!”孔羽羽嘴硬,“这是我儿子!跟你没关系!”儿子麻溜的背叛她,扑向周锦俞包住不撒手,“爹地这么好,妈咪不跑好不好?”周锦俞脸色阴沉,“孔羽羽!你胆子大啊,敢拐带我儿子!”许久之后……孔羽羽托着腮帮子看着相处和睦的父子两,伸手摸了摸高高隆起的肚子,暗恨磨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定点扶神计划

    定点扶神计划

    不好意思,由于我个人的不注意,导致章节缺失,现已在公共章节最后补上
  • 花千骨之非你不爱

    花千骨之非你不爱

    花千骨回长留后,会原谅白子画吗?原谅了又会怎样?在本小说写画骨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