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6600000004

第4章

解第二段第一心中分二。初解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文。后解皆令入无余涅槃。总中罗什全无。流支云。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此论云。所有众生界。施设住施设已。与能断同。能断云。乃至有情界施设所施设。此中意说。外道尼干说。草木皆悉有命。佛则不尔。于五无量中。彼初说有情界无量是也。此中施设者名也。能诠之名。或名为想。因想起故。或名无体。但是心想之所意解。能起于想。故名为想。或名施设。法本无名。名者皆是假所施设。施设不称法体。非但名。是法上施设。亦是世尊为异外道说草木等以为众生。唯说若有内五蕴者以为有情。能施设者佛也。正施设体名所施设。有情之体皆欲度之。非度外道所说有情诸草木等亦欲令其入涅槃也。是此中意。论云。谓上种种等者。谓上所说三类差别。种种体相在众生界。为世尊施设有情之名。所辨施。以为有情体者。总牒上来所说众生

下期化度我皆令入无余涅槃分三。初解何故不愿与余法而愿与涅槃。次解卵生湿生等愿得涅槃义。后解唯设令入无余不说令入余义。初文问云。何故愿此乐果体通世间出世间。何故不愿与世乐果。出世有二。一菩提。二涅槃。何故不愿与菩提果。善戒经第一及菩萨地说。发菩提心。愿令众生得大涅槃及如来智。何故此中唯愿与涅槃。依初解。问何故唯愿与此涅槃。不可得义。而不愿与世间之乐可得之果。依第二解。问何故唯愿与此涅槃。而不愿与当菩提果。其不可得义。是答之文摄。依初问解答云。生所摄故无过。以皆是生故者。前说四生。而生有死。以生为苦。灭生为乐。世间乐果。增生不灭。涅槃灭生。故愿与之。故言生所摄故无过。以所度者皆是生摄故。与违生涅槃乐果。依第二问解答者。以菩提者不可得义。二乘定.性不可得菩提。一切种智故。然依所度化者。皆生所摄。故与涅槃。皆是生故为灭其生。与涅槃乐。同华严经初发心愿言乐普令入涅槃故。非三乘者。皆得菩提故。不说与非一切生皆悉得入无余涅槃。此中说者。如前已解。又解。虽菩提智非皆可得。瑜伽初愿。一意乐普广。二由未解故。发愿与之。此文据实故不说与。更有别解。至下当知

如所说卵生等者下解第二卵湿生等得涅槃义。谓有难言。四生之内。胎化二生人天所摄。可有令得入涅槃义。湿生卵生多分鬼畜。云何能令入涅槃也。境界三中。有想一种可令入涅槃。既住无想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云何皆入涅槃也。依彼身现身入圣涅槃义。皆悉不得。故为此问。非是余地先已入圣。后生有顶。不能入涅槃。若依此文。不作此解。即生有顶。无入涅槃者。便与一切圣教相违。又言等者。于依止二。现住有色少分。可令入涅槃。现住无色少分。云何亦令入涅槃也。有色中地狱等。不能入涅槃故。一一义中。皆应疏失。初问意言。如此亦有无性有情不入涅槃。此问略无。以宜闻有。不宜闻无。又初发心宜闻总有。不宜闻别无。故略不问。又彼义谓决定不得。故不须问。答有三义。随应料简。八难处生。待时而济出难。根熟必化之故。如小山比丘鸽鬘比丘顶生王等。卵湿二生皆亦可化。此中据总以为问也。答中以有彼类可化之者。但约难处决定为答

何故说无余涅槃界等者下解皆令入无余涅槃义有二。初问。次答。前问可知。何故不总言得一切涅槃。而但言无余耶。然涅槃义诸教不同。涅槃经说。具足四德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具常乐我净四胜德故。摄论但说。一无住处涅槃。又说二声闻之人以小涅槃而般涅槃。大乘之人以大涅槃而般涅槃。十地论说二。谓同相别相。胜鬘说二。有余无余。金光明说三。有余无余及无住处涅槃。又说四。自性净方便净有余无余。唯识旧梁摄论说四。自性净无住有余及无余涅槃。又说三事具足。入大涅槃。具足三事。非是三个涅槃。涅槃亦非三种。体成一涅槃。此中但简世间六行所得彼分涅槃及有余涅槃。不简自性。简中有四。一但简彼分涅槃非择灭者。二但简有余涅槃择灭少分。三自以宿业下双简前二涅槃。四如是涅槃等下结释简不说二涅槃因。初中但总言得涅槃。与佛所说凡夫外道所得世间六行伏或所得非择灭摄彼分涅槃。不异言中滥故。彼是五果中士用果。丈夫力得故。非离系果。体因所得。无佛亦得。由非究竟。故不愿与此。彼分涅槃。亦名方便涅槃。行世间方便因之所得故。无余不尔 下第二简不说有余涅槃。前问可知。次答云。彼共果故。彼有余涅槃。有苦所依。身无苦所。依身皆共得之。虽解脱果非如无余。三乘圣人要无苦依。方始能得不共之果。是故偏说令入无余第三双简不说前二涅槃中。自以宿业。又值佛说而得果故。以二因解不说方便涅槃所以。又非一向故。以一因缘。解不说有余涅槃之所由。谓世间得彼分涅槃。不但丈夫力果而非究竟。亦由宿业。数习为因。而得现入。如劫坏时任运而得。又如下地。曾习次上地定。退生次下地。生已彼下地。由宿习力。任运渐习上定现前。岂无余灭亦宿业得。其无余涅槃要由外缘闻法力等。值佛说得。不同彼分方便涅槃不待佛说方便而得。又无余涅槃一得已后。圆满安乐。更无微苦。其有余涅槃。惑业虽尽。苦依未除。而非一向果。身苦有余故。故但说无余。不说二涅槃。此通三乘二涅槃义。若依佛位。有漏身智无名无余依涅槃。无漏身智在名为有余灭。便无是义。上来已说不说彼分有余所由。细料简者。由度三乘。不说令得大般涅槃及无住处及三别相自性清净并大菩提。论中以经说发大心所度令得三乘通化。故但简二。今彼如有余三乘。通得。余非涅槃。论亦自说非究竟第四结释不说二涅槃所以。初牒二涅槃。次别以四因结。后总结是故说无余。一丈夫力果故。二非究竟果故。即前习业果。其究竟果必加行因得故。此二因结释不说方便涅槃。一是共果故。二非一向果故。此二因结释不说方便有余涅槃。总结是故但说无余便无是过。其无住处及大般涅槃。大乘得。二乘定性皆所不得。亦不说与。然菩萨地及善戒经第一卷。初发心愿大般涅槃及大菩提。与此全别。此同华严经初发心位愿得无余。略有三解。一云彼即同此说。大乘无余涅槃胜故。影彰亦得菩提。二云。此依种性。非皆得佛。故得无余。彼说意。想愿作佛亦不相违。三云。初犹未解。彼愿皆得。此依种性。不说菩提。此皆发愿。故略不问。亦不愿得自性清净涅槃。彼已旧成。不须问说。故但简二

第三段解常心中分三。初解经牒已所度生。次正显常行。后释成常义。初文可知。无有众生得涅槃者下显经常行。初牒经文。问可知。解云。如菩萨自得涅槃。无别众生。虽度入灭。如菩萨身自入涅槃。不见身外别有众生。故是常行。何以故。若菩萨等者第三释成常行。初牒经文。问可知。唯言有众生想。对自明他。故唯说一。不说余名。解云。若菩萨于众生所。起他身想。不作摄他。同已想者。不名菩萨。下解证道等中。由诸菩萨证真智。后得摄诸有情同自性意。令初发心设虽未证亦依此解。由无此彼。不生劳倦。故能常度。若见身外有别众生。无同体意。执生劳倦。便不能度。设度不常。故辨中边十六空中毕竟空云。为常益有情。由观有情毕竟皆空。故能常益。此亦如是。不见身外有众生故

第四解不颠倒心中有三初牒经文问。次正解。后成之。所牒经中流支何以故下有非字。余三本及此论皆无。由上来再个何以故皆乘前起问。方起下文。此后何以故征。逐有非字。何以故非菩萨。能断之中。初何以故。后所以者何。此本及流支说三。谓众生命人。罗什本四。增我。能断说八。唯说三者。但说所化别有三世三界等异。他三界身三世身多异故。不说自我。说有四者。顺上下文。自他总别通说故。四说有八者。依贞观年中玉华所译。杜行顗本说有八故。后显庆年。于玉华寺所翻大般若。勘四梵本。皆唯说四。然瑜伽论摄释分中亦解经八。以此准知。经本自有广略中异。杜顗广本。能断文是略。于阗本罗什文同。中者是天竺本。与真谛流支本同。玉华更译。文亦相似。今于慈恩梵经台。具有诸本。但以前帝敕行能断。未容闰饰已所于代。恐更极谬。遂后隐于玉华复译。所以诸本增减不同。学者知矣

正释中若以烦恼心。取所度生。起三想者。彼能化菩萨便有自他二种相转。乃起颠倒。云何名为菩萨.也。释成云菩萨于彼不转者。证真菩萨于彼所化不起他身众生想故。由二因缘。不于他身众生想转。一已断我见。得无我故。烦恼无也。得自行平等想故。法执无也。故下论云。得粗恶平等。故能信解自他平等。劝发心者。亦应如是。通结成云。彼菩萨非众生命人取见者者。非者无也。由诸菩萨无众生等执取故。无自他能所化度。是经之义。故不颠倒。若有如是能取见心。乃名颠倒。能断更结。善现是故无有少法名为发趣菩萨乘者。结成无我。所化无故。能化亦无。余本无此。又罗什本。于经文中。但有一文。即非菩萨阙无初结合为文故。其天亲论唯以一颂。配解此经。菩萨地说。最初发心有二奇法不共世间。一摄诸众生。皆为眷属。上来解是。二摄眷属过所不能染。由无增损染违顺故。于彼众生。发生利益。安乐意乐。离恶进善。拔苦与乐故。此最初发生四意

解摄住处中第二段指答。三问中分二。初指文。后重释次愿。即摄广大第一二文为欲愿。答初问。正求思念故。以常心为等至。答第二问。略无经文。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依罗什。无初重即非菩萨文。便无此答。正起无分别定。故答修行。后翻不名菩萨。设住散心。无分别。答第三问。文有三。初配文。次释义。后成前。释中尔涅槃者。境界也。定位观诸境相。都无自他故。在散位如在定中住观境界。亦无他相。后却成前修行云。是故无众生得涅槃者。此义得成就

重****愿中有三。初显胜。二显行。三显不说。初文意说。欲说利行。先欲希愿满足。次修正行。修正行者。应于定散一切时位。伏除执障。执障不除。行不能修。行不能修。欲愿不满。故以欲愿。摄诸住处。而为最胜。进善灭恶之胜首故。显行中但行无相无分别定灭诸执障。行诸住处。与定.相应。其所欲愿决定成满。住有分别。不除执障。谓浪自济生随自后生广大欲愿。无由满足。显文不说欲愿胜义。其文可知。若依天亲。上来合是唯答初问云何住。问无著天亲共遣慈氏。内称昆季。外号师资。俱释经文。并为人范。何因弟制两周。别酬先问。兄分三段。总答前征。成依地而渐修。或释疑而显起玄宗。便异粗梗概。以为言识义残文故。不可而言。[矛*牟]盾以为师义。师文固不可而言也。既而[矛*牟]盾。前哲如何华萼。后贤愿辨指南。以骏未悟。为辨指归。以骏来悟。答为谋日积久。应彼道同。入室岁盈。信成风靡。此中三问。第一问弟制两周者。是先德之迷宗。兄分三段者。乃今修之悟旨。无著禀偈于弥勒。天亲受旨于贤兄。何得兄说一周弟分两遍。天亲亦一周而说解者。自迷云。尔有别解。已如前释。又第二问弟别酬先问兄总答前征者。弟随文增以制答。兄逐义具而酬问。又兄随利根以释文。弟逐钝品而解义。又弟逐初学以申宗。兄随久修陈旨。由此不同。不相违也。又第三问。兄依地而渐修弟释疑而显起者听者但随信定。即说进善灭恶之门。闻者有疑生。即逐他情。以陈妙道。兄随前义。依地渐修。弟遂后说。释疑显起。又兄但依宗以释义。弟乃假说。以明生文。二制状似不同。理实非相[矛*牟]盾。大同小异。应释二文。如下当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倾城皇后爱上冷漠皇帝

    穿越之倾城皇后爱上冷漠皇帝

    她,一个调皮可爱媚惑型的倾城皇后;他,一个冷毅孤傲睿智型的冷漠皇帝!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却日久生情的爱上了一个冷漠并只是利用她的皇帝,为了悍卫自己的爱情她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后之位!在这个勾心斗角的后宫看我们的女主如何捍卫自己的爱情。
  • 开局挖出申公豹

    开局挖出申公豹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沈卓什么都没种,可却拎着一把锄头,挖出了无数神魔!开局挖出申公豹,赦封冥神,开启高调伐天之路!“我有预感,我这一锄头下去,会把二郎真君挖出来,最起码也是齐天大圣!”沈卓看着脚下焦土地,认真说道!
  • 我是九叔世界的出马仙

    我是九叔世界的出马仙

    现代人魂穿清朝末年,获得系统变成出马仙混在九叔僵尸世界的欢乐故事。
  • 怡然求仙记

    怡然求仙记

    求仙路上有偶然,有必然,偶然之机修仙机遇,看怡然自得
  • 铸剑仙云录

    铸剑仙云录

    一个关于铸剑的故事。少年方云偶得一上古神秘之剑,为师报仇拜入修仙门派中最神秘的“铸剑门”。从此才发现,铸剑门并不是想象中的铸剑门,古剑也不是想象中的古剑,由铸剑而入修仙之道,更是异乎寻常的艰难……
  • 只问浅笑安然

    只问浅笑安然

    成长的路上会经历很多痛,但我们会依然善良
  • 大学生幸福心理课

    大学生幸福心理课

    本书以心理健康知识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帮助大学生用更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追求幸福人生为目的,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困惑,如自我成长、学习困惑、人际交往、情绪困惑、压力管理等,展开了系统的阐述。本书结合当前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新时代对个体积极心态,以及高心理素质的要求,通过“身边故事”“理论快线”“ 探索自我”“实训操练”“感悟成长”五大模块,突出心理课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环环相扣的内容设置,让大学生在实战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零下二十五度

    零下二十五度

    江小川的生活很简单,和江小庭打打闹闹度过下半辈子是他的梦想,可是他暗恋的和暗恋他的人却都不放过他,他是招谁惹谁了呢?走着瞧吧,小爷也是东北汉子一枚,还怕了你们了?
  • 亦然修仙

    亦然修仙

    散修二代出身的安亦然的梦想努力赶上飞升大军羽化成仙,然而一次秘境探宝中因得异宝被人追杀而亡后在现代重生无男主
  • 我的神奇保险系统

    我的神奇保险系统

    一个普通的小医生因为意外获得的神奇保险系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媳妇,却意外带着她穿越到了异界,登上了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