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200000001

第1章 《黄帝内经》解读长寿之道

人人可懂的养生智慧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天人和谐,天人统一”。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天人一理”、“人身乃一小天地”。

《黄帝内经》中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背)之。”“天人相应”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医的精髓。两干多年前,当人类被大自然惩罚得伤痕累累的时候,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定胜天”基本上是句空话,“合于自然,顺乎自然,应于自然”才是人类明智的抉择。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体是由心、肝、脾、肺、肾五脏,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胆六腑,皮、脉、肉、筋、骨五体,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阴(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外口的总称)和肛门等诸窍共同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所有的器官都是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的,而且这种联系有其独特的规律。

人体由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皆以脏为首领,故五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五脏当中,又以心为最高统帅,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此,在整个人体中,心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主宰作用。

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同时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五脏中某脏有病,常会影响到其他脏器。在五大系统的各个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也相互影响。例如,肾虚则不但肾本身的功能减退,同时也影响到耳,出现听力差、耳鸣、耳聋;影响膀胱,使膀胱固摄无力,而见遗尿,甚至小便失禁;还可影响骨骼,小儿多见骨软无力,易于变形;老人则多见骨质变脆,容易骨折。

因此,中医的养生理念十分注意整体观念。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天人相应,顺乎自然”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与外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的,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不仅给人类提供营养、水分、空气、阳光等,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不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相应地出现各种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和气,命之日人。”生命的构成和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密切相关。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自然法则在人身上会有所体现。外界环境的问题,一定会在我们身体内部有所体现。

因此,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且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

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人们要顺应阳气发泄的趋势,早些起床到室外活动,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气候转凉,阴气收敛,人们又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而养阴养阳的道理,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的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也可称为“形与神俱”“形神兼备”。这一理论可以上溯至《墨子·墨经》的“刑(形)与知处”说,汉代谭恒用烛与火的比喻,来说明形与神的关系。如“精神据形体,尤火之燃烛矣”;”气索而死,如火烛之具尽矣”。火不能离烛而存在,精神也不能脱离形体而独存。东汉王充则进一步解释:”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哲学界关于形神合一的解释,直接对应了中医的形神合一的理论。

中医学中的形与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它们是物质基础,是有形的物质。所谓神,是指以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是无形的物质。神为生命之主神是生命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一类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在人体统一的整体中,起统率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率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

人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怒、喜、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用“五行学说”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进行的。

人体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协调的关系,而且与外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也是靠“神”来实现的,“神”在机体内外抗邪中起着主导作用。I形生命之基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具”才能“神生”。战国思想荀况在《荀子·天论》中说:”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这里的“天”指自然界;“形”指人之形体;“神”指精神意识活动。意思是说,人的形体及精神活动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所起的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必然结果,只有具备了入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动。

《黄帝内经》对形体与精神关系的论述,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这不仅阐明了精、气、营、血、脉是“五神”的物质基础,而且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与“五神”活动的关系。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动于内,情表现于外,这就是五脏与神、情的密切关系。

中医养生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精的盈亏关系到神的盛衰,而血气精微是神活动的基础。人体的物质基础丰富,人之精神旺盛,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因为精神思维活动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来供应,所以临床上认为劳神太过,则心血暗耗;心血亏虚,则神志不宁;神志不宁,则表现出各种异常心理活动。

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刺激因素,自然现象的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情绪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四时更迭、月廓圆缺、颜色、声音、气味、食物等,都可作用于人体,使之发生情绪改变,进而影响人体生理活动。这说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随时随地互相转化、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形神共养,益寿延年

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养神在形神关系中,“神”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人手。

养形

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及具有生理功能。形体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养形重在保养精血,《景岳全书》中说:“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意思是说,阳气虚损,要温补阳气;阴气不足,要滋养精血。此外,人体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健康养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养心

“心”既主宰人的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器官,如果因某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受到伤害,那么人的精神就会消失,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可见,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增进健康,享尽天年。所以,要想长寿,就要形神共养,在很大程度上更要注意养心,即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才能益寿延年。

顺应天时

《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掌握了《黄帝内经》的生态健康观,主动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自然的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黄帝内经》认为,天人合一,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相通。”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的活动,顺应天时的变化,按照一年四季时节的不同来养形调神,是”寿命之本”。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活动顺应时序的变化,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养自然之生,取得天人合一。

春三月,万物俱生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欣欣向荣,富有朝、生二气。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在这个季节,人应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束发,放宽衣带让形体舒展,使神志随着春阳升发而舒畅。这就是与春季相应的保养”生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导致供养夏季的”生气”减少,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夏三月,万物华实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养秋季”收气”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在夏季,人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体内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敛气;天气太热,出汗以后体内的津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

秋三月,万物成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肺气,到冬季就会发生腹泻之类的疾病,以致供养冬季”闭藏”的力量就少了。

冬三月,万物闭藏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是与冬季相适应的保养”藏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肾气,到来年春季容易发生痿厥一类的疾病,以致供养春天生发之气的力量就少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会内郁成疾;”逆夏气,则太阳不长”,会使心气内虚和悸动;”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致使肺热叶焦而胀满;”逆冬气,则太阳不藏”,会伤肾气,出现肾虚等症。人的活动顺应天时消长进退的规律,身体能得以维养,生气才能旺盛勃发。

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中的”秘”,指固守、固密。人体阳气有向上、向外发散的趋势,”秘”就是要守得住,不能妄发。”阴平阳秘”中的”平”,指平衡。”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指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阴平阳秘”,指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

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清浊、升降、出入、动静、化气成形等各种对立属性的物质及运动形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即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从而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也就是取得了动态平衡,即”阴平阳秘”。

就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来说,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白天阳气充盛,兴奋机能制约了抑制机能而占主导地位,因而工作学习精力充沛;入夜则阴气充盛,抑制机能制约了兴奋机能而占主导地位,因而进入睡眠状态。正是由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盛衰更替,相互制约,才使兴奋和抑制取得了协调统一。

阴阳失调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抗争的过程,正邪抗争就会导致阴阳失调,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打破,失去平衡,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若一方过于强盛,则另一方被过度抑制,可致其不足,一般称为”制约太过”,出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若一方过于虚弱,则对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相对偏亢,一般称为”制约不及”,出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相互维护的关系,”阴平阳秘”即告瓦解,生命就会终止,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的互相制约和相互消长,保证了事物经常地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即阴阳调和。只有如此,生物才有生、长、化、收、藏和生、长、壮、老、已的发展过程。”阴平阳秘”,即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的动态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并非仅是数量上的绝对平衡,只是相对的动态平衡而已。在某些原因的影响下,机体阴‘阳的对立斗争激化,制约失控,相对动态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阴阳出现失调,产生疾病。

生命真是从心跳开始的吗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但这个定义却抹杀了生命和生物现象的差别,混淆了生命和生物的概念,千百年来还没有人能够完全破解它。中医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古语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

“精”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黄帝内经》认为”精”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的原动力,父母精气相交产生新的生命活动。在《灵枢·经脉》中还描绘了胚胎生命的发展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黄帝内经》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天地未形成之前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日阴日阳,日柔日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前,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统率

《黄帝内经》认为”神”是先天之精(生殖细胞精)与后天之精(营养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所以,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相参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人生天地之间,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体生长壮老的历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使堕。”

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到了七岁就开始发育。十四岁时,不但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而且乳房、,骨盆也开始发生变化,月经按时来潮,已经基本具有生育能力。二十一岁,乳房已经变得丰满,骨盆变得很宽阔,身材和生殖器官都完全适宜怀胎。二十八岁,是女子生育能力的高峰期,而且这个时候身材也发育得最为饱满和壮实,是最适宜怀胎的时期。过了三十五岁,女人的生育能力便开始下降,脸上开始长皱纹,伴有脱发现象。过了四十二岁,生育能力便急剧衰退,整个身体开始日渐萎缩。过了四十九岁,女人的月经便断绝,再也不能生育了。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一般情况下,男孩子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肾功能很好。到了十六岁,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性欲旺盛,可以生育了。到了二十四岁,性欲稍微平和些,身体比以前变得更强壮,更适合生育。三十二岁是男人最强壮的时候,筋骨粗壮,肌肉发达,血气旺盛,最适合生育。到了四十岁,性欲开始衰退,牙齿开始松动,伴有脱发现象。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半部肌肉日渐松弛,面色不如以前好看,两鬓开始花白。到了五十六岁,血气不如以前旺盛,神经也不如以前灵敏,导致四肢都不如以前灵活了。过了六十四岁,生育功能便衰竭了,由于肾脏不好,会明显感觉到年老带来的痛苦。

肾中精气是生长壮老已的根本

人体在生长发育期,肾气渐渐盛实;壮盛期,肾气充盛,已成稳定均衡趋势;衰老期,肾气渐衰。在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天癸”则是直接与生殖能力及性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过程直接相关。

《黄帝内经》还对年老有子的原因做了探讨,《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意思是说,男性64岁,女性49岁,肾气衰,天癸竭,所以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是一般情况;但天寿过度、气脉尚通、肾气有余的人,天癸未竭,也可以有生育能力;更有对养生之道有深厚造诣的人,”能却老而全形”,即使到了百岁,仍有生育能力,这是特殊情况。可见,肾气与长寿、生育能力密切相关。

长生不老的秘诀

古人与今人

远古时代,人们的寿命之所以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的方法,饮食、起居、劳作皆有规律,保持形神的和谐协调;而现在的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得养生之道,贪杯嗜酒,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只图一时快乐,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于是不是遵循了养生之道。

影响长寿的因素

《黄帝内经》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在于人们是不是懂得和实行了养生之道。七情、劳逸、饮食失宜是《黄帝内经》提到的影响寿命的三大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做出的7种不同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使人发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便成为致病因素,例如不理想的生活、工作环境、天灾人祸以及社会动荡、经济状况变迁等,均可引发七情异常变化而导致疾病。

作为致病因素的劳逸,是指过度疲劳和过度安逸,简称过劳或过逸。正常的劳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均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会使人发病。但是,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则能成为致病因素而致人发病。如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者,会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精神疲惫、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腹胀、眩晕、耳鸣、遗精、早泄、阳痿、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症。而过度安逸则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和全身虚弱。因为运动太少,全身气血运行缓慢,流通不畅,进而可引起气滞血瘀而变生他病。

饮食是人体摄取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及气血,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饮食失宜又常常成为致病因素。

长寿之道

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唯一的方法是切实遵循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提到了5种养生的方法:一是法于阴阳,即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二是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三是食欲有节制;四是起居作息有规律;五是劳作不要违背常度。只有掌握了养生之道,保持形神和谐协调,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从心理、社会等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才能奏效。

要”静以神藏”

古人云:”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观点提出了神在养生中的作用,提出了静为养生之本。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祛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要”立志养德”

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

要调情志,免刺激

情志波动过于持久或剧烈,可以引起身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尽力调摄情志,避免过激情绪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本书简要介绍了家庭足部按摩的基本知识和足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详细介绍了各科常见病的足底相关反射区,基本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和其他辅助疗法。其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使读者易于掌握和操作,特别适合家庭自我治疗与保健,也适合基层医生阅读参考。
  • 冠心病自控自防自疗

    冠心病自控自防自疗

    本书是《家庭养生保健必备》系列丛书之一,此丛书对三十种常见癌症从病因、病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药膳方精选、并发症以及辩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人们对癌症有正确详细的理解,从而使患病者能够摆正心态,走上健康之路。
  •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职工科学健身手册

    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职工科学健身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望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望诊”来发现自己身体存在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反射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内在的健康情况。只要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我们的脸、手、脚、腰、背、臀,甚至是排泄物都能随时准确地给我们传递健康信号,这些信号能及时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将给你的健康增加一个保护层,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小毛病”,探究出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大患,以降低患病的概率,让自己成为健康的“预言家”,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告诉我们: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 健身营养指南(30岁而立篇)

    健身营养指南(30岁而立篇)

    本书为30多岁人士的健身和营养需要,提供针对增强腹部肌肉、减轻腰部疼痛、降低血压以及减肥的有效锻炼方法。
热门推荐
  • 机遇在于把握

    机遇在于把握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懂得把握机会。如果只是等待别人把我们推上成功的彼岸,成功永远也不会到来。愚蠢的人只会坐着等待机会,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事无成;而成功者却是靠自己去创造机会,抓住机遇,最终走进成功的殿堂。哪里有失败,哪里就有机会!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机遇只会垂青那些经历了失败而不放弃的人,只会垂青那些有思想、有准备、有能力的人。一个人能否成功,就要看他能否有效地把握好身边的每一次机遇。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前世,她是别人手里的刀,一切只凭握着她的人的心意。结果,她被背叛,被舍弃。重活一世,她不再是刀,却依旧奋勇直前。她再不要被任何人掌握,一切由已不由人!她要做人上人!实力是她追逐的目标,敛财是她的手段和消遣!变成尼姑不怕,顶着废物的名头不怕,被家人舍弃也不怕。她有空间,可种出千年灵药。有能力,强到无人能敌。
  • 隔世侦缉档案之红珠湖

    隔世侦缉档案之红珠湖

    导游杜润秋在红珠湖遇到主动向他搭讪的晓霜与丹朱,这两个神秘的女孩执意要住进当地盛传闹鬼的豪华酒店元帅楼203房间。她们,想见鬼。一系列灵异事件随即发生,无法解释的死亡现场、氤氲水雾中的神秘留言、惊慌失措的盲眼算命师、突然发狂的当地老人,众多线索指向一段模糊的恐怖传说……难道真有被金、木,水、火、土阵法禁锢的鬼魂.而复仇的怨念会伴随转世而来,生生不息……
  • 修神记

    修神记

    超越生死的真情大爱,剑拔弩张里的抵死缠绵!重生之前,他是无名小子;重生之后,他一直在拼搏着,直到最后,他站在了清幽崖之巅,斜望着那初出头的太阳,成就一段笑霸天下的神话。
  • 嫡女无双:惹火弃妃太抢手

    嫡女无双:惹火弃妃太抢手

    手握大权却被狗男女逼得鱼死网破跳了楼。可这一跳却没死,一眨眼,成了草包嫡女。不仅如此,还被自己的丈夫嫌弃,小妾欺负,白莲花妹妹算计。你嫌弃我,我还看不上你;你欺负我,我便十倍还你;白莲花?演戏我也会。复杂的男女关系,本小姐实在没有兴趣。和离书一封,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原以为脱离了渣男是海阔天空,可怎么这位皇叔就是不放过她?说好的弃妃无人要,怎么她就成了抢手货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极指向

    三极指向

    更远的未来做历史记录的人写到:“人类最终还是放弃了追溯自身起源的热情。这并不是人类繁衍旅程的错误时代,用此时代给予我们的新思维方式来说,它既然存在,既然适时地出现,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混乱的时代必然出现理性与感性的必然矛盾。人,思想,行为。生命,社会,自然。上古,现世,未来。三大三者矛盾构成了这个世界局势的最稳定的框架。当然也有三个人,他们是那个时代最被痛恨的人,被后世最不可提及的三人。那三人在命运的指使下创造了最不可思议的世界。以至这个世界充斥无休止的战争,对和平的殷切追求,及其最极致的策略与阴谋。后世的人称这个时代的世界为———三极世界。”
  • 在异界生活的我有个系统

    在异界生活的我有个系统

    这是一个某周姓的普通人来到异世界开始生活的故事
  • 明若晓溪之第二年的期待

    明若晓溪之第二年的期待

    再次沉沦,不知如何选择,终于做了决定时他失忆了原本。。。“你是?”再次回到日本,原本守候她的人少了一位,而此次日本之行便是......
  • 微夕学院

    微夕学院

    一次擦肩而过的意外,导致了他们后面的相遇。面对真心,他们又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