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900000054

第54章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灵魂

这就是孔子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一概而论。因材施教法就是针对孩子的性格、气质、志向、兴趣、爱好、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这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广泛采用,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孔子实行因材施教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一方面,春秋末期诸侯因争相招聘贤士为己所用,不拘一格选用各种人才,这就为孔子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各类人才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孔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因此他的学生成分复杂,学习目的各有千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运用这一方法,首要的一点是认准、把握“材”字。所谓“材”,就是说看他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这块材料是适合于做领导,还是适合于做学问;适合搞文学艺术,还是适合于搞科学研究;适合于经商,还是适合于带兵打仗等等。这块“材”通过性格、气质、志向、兴趣、能力等方面来体现。“材”可以用两个方法去识别:一是观察法。通过言谈举止观察孩子在性格、气质、志趣、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二是运用谈话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志趣、理想和抱负。第二步:在认准是什么“材”的基础上施行具体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在古代历史上屡见不鲜,留下许多佳话。

曾国藩善于根据儿子的气质本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如针对纪泽记性差、悟性佳的特点,教他读书不强求背诵,只要求读懂。在为人方面,曾国藩根据纪泽、纪鸿的不同特点说:“泽儿天质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功夫。”他还教诫纪泽要力戒语言太快、举止过轻的缺点。这些教诲为纪泽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准备了某些条件。

“因材施教”走过了它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因材施教”的现代化,就是根据现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资质,施以相应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有用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不同层次的人都得到发展。有些父母会问:“我孩子读书前也挺聪明的,可读书以后就渐渐地没有了灵性。”还有些会问:“我孩子小学时成绩也挺不错的,可进入中学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成绩就不行了。”这些是怎么回事呢?专家的回答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当前学校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其内涵是按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使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苏联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差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原有的灵性。

苏联赞科夫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那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每个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他们的个性,然后根据他们的个性决定教育的方法。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同类推荐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热门推荐
  • 重生神级盗贼

    重生神级盗贼

    在未来世界时间竟然成为唯一流通货币然而这种时间基因的真相事实上是一种残酷的基因病毒一但在手上的时间钟表清令,就将被剥夺生命有钱人可以长生不老,而穷人们的生存则更加艰难一代吊丝王巨在盗墓返回地面时被雷劈到了未来这小子携着太悠荒古时代修真功法闯荡未来世界踏上无限盗途却被世人扣以救世主光环以诸子百家精髓创建金身大盗门复仇者联盟修炼打架破时间基因病毒威慑外星人重夺地球人权以盗门主持天下建立修真科技共荣辉煌的新时代高踞神坛傲视宇宙
  • 网游之最强邪剑

    网游之最强邪剑

    带着前世的记忆,重新回到了游戏中,要成为最强的邪剑,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一觉回到爆发前

    一觉回到爆发前

    在人类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中,一场史无前例的病毒爆发,使地球陷入了全球变异的危险,刘阳在末世一觉睡醒发现自己回到了病毒爆发之前的世界,可是危险并不会就此消失。
  • 造化石碟

    造化石碟

    夺天地之造化,运天地之神通!混元十二天极,万灵造化之功!剑破苍穹,凌驾九霄云上,拥大自在之游!
  • 陆战之王——坦克

    陆战之王——坦克

    坦克,战车的一种,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的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的作战任务,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 浮生醉过

    浮生醉过

    当今生便已经注定要偿还前世,如何还能勇敢的的去轮回?生而便是家中弃女的林燕七自幼和家中养子令狐宁在江湖行走,但是逍遥的日子很快便走到了尽头,阴差阳错的,燕七被卷入宫廷中,紧接着令狐宁的失踪使得燕七越来越害怕这个世界,越来越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了巨大的阴谋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真相、越来越多的尘封的往事浮出水面。那么在命运的面前,燕七是选择力挽狂澜逆天而行,还是随波逐流一世长安,抑或书剑恩仇快意江湖?
  • 魔尊通缉令魔妃别想逃

    魔尊通缉令魔妃别想逃

    颜卿遥本是九重天中的司花仙子,却因小人算计被贬下凡历劫,某魔尊道:看来这九重天不太平,连本尊女人都敢动,终究还是他们太闲了。洛酒,让他们忙活忙活……
  • 狂风咒

    狂风咒

    这场战斗,必须赢,前世之辱,今世还,王将再次苏醒。
  • 樱花爱恋,难追的高冷女王

    樱花爱恋,难追的高冷女王

    她的高冷,她的抚媚,有许多人追的她,偏偏遇上了一个无赖!她遇见他真的伪装不出她平时的高冷,她真的想一脚把他踹到墙上扣都扣不下来!“唔……音音,你好香”“啪!”“千弦夜!你给老娘滚!”
  • 暮雪剑行

    暮雪剑行

    林子渡里闲里偷忙去练剑,三更山里呆头呆脑撞狐仙。不明不白习得一身绝学,愣头愣脑想要扬名世间一心想要纵情万里行侠仗义,不料尝遍世间冷暖人情沧桑。懵懵懂懂闯天下,舍生取义救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