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8900000008

第8章

內篇德充符

將,應也。有諸己則可以應諸外。充,足也。德足於己則隨所應而應也。

魯有兀者王駙,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直後而未往耳。丘將以為師,而況不若丘者乎。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若然者,其用心獨若之何。

常季,孔子弟子也。中分魯者,言魯人之從夫子者半,而從駘者半也。立不教,與弟子立而無所教;坐不議,與弟子坐而無所言。而往從之者,皆空虛未有所見,一見而歸,即充然而有得矣。無形,無所見也。心成,心感之而自化成也。常季見其如此,故疑以為問仲尼。曰夫子,指王駘也,直後而未往,言我欲往見之,特尚遲耳。如某者且將師之,況他人乎。奚假,豈特也。引天下,言欲率天下之人皆師之也。彼兀者也而王先生,是一句,王,勝也,言其如此,猶勝於先生,則與常人亦遠矣。先生指孔子也,庸,常人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

死生亦大矣,此五字乃莊子中一大條貫。釋氏一大藏經,只從此五字中出。所謂死生事大,如救頭然是也。不得與之變者,言死生之變雖大而此心不動,亦不能使我與之變也。不得,不能也。與之變者,隨之而變也。此語謂出於孔子,乃莊子之寓言。儒家闢以為異端者,謂其於他事皆不講明,而終身只學此一件,其說甚正。然釋氏之學,正以下愚之人貪著昏沈而不可化,故以此恐懼之,而使之為善耳。其教雖非,其救世之心亦切。為吾儒者,不容不闢其說,而亦不可不知其心也。彼以人無貴賤,所畏者死耳。故欲以此脅持之,使人於道。或謂釋氏畏死而為此學,失其心矣。

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天地覆墜,猶大傳言,乾坤毀也。遺者,落也。言天地雖墜而我亦不與之墜落,亦猶前所謂: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讀莊子之書與語孟異,其語常有過當處,是其筆法如此,非真曰天地能覆墜也。審者,明也,見之盡也。無假者,實也。如此等句,皆莊子下字造語之妙處。若言明乎實則拙矣。不與物遷,與不得與之變,不與之遺同。命物之化者,言萬物之變化,皆受命於我,此猶禪家所謂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也。宗者,言萬物之始也,守其宗者,言斯人之所守,在於所物之始,亦猶前所謂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之意。莊子之書,如宗字只訓始字,求其意則不止曰始而已,如此讀得方見其妙處。守其宗者,全體也。遊其和者,大用也。

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常人不知萬物之同出於一初。雖其肝膽亦自分楚越。知其同出於一初,則萬物皆與我為一也。此兩句看他下語開闔處,前後能文之士,用此機關者不少,蓋莊子之書,非特言理微妙,而其文獨精絕,所以度越諸子。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

耳於聽宜也,目於視宜也。彼能如此,則不獨以耳聽,不獨以目視。此禪家所謂六用一原也。音豈可觀而曰觀世音,此雖異端之言,而皆有深意。德之和者,與天地四時同也。此和字非若中庸所謂中節之和而已。讀此書,當別具一隻眼。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所喪,言其觀於萬物無欠剩。即讀夔蚿一段,便是此意。此又翻公文軒介與之說也。遺土,猶言如土之自遺墜而不知也。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為己,修身也。以其知,言人有此識知,則能修此身。得其心以其心者,言有此知覺之心,則能得其本然之心,本然之心與知覺之心非二物也,特如此下語耳。其意蓋謂人皆有知,人皆有心,苟能盡之,則可以為己,可以得心,亦是常事耳。故曰得其常心。最者,尊之也。不曰尊而曰最,此莊子之文所以奇也。物,人物也。

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流水止水,皆以喻心。流者不能止者也,能止其心,所以獨賢於人。眾人以欲止之心就其求止焉,惟斯人則能之,故曰:惟止能止眾止。此一句蓋言未能安其心之人而求教於彼,彼乃能教之而使之安。卻如此下六字,豈不奇哉。禪家所謂將心來與汝安。學者曰:求心了不可得。其師曰:與汝安心。竟便是此一段話。

受命於地,惟松栢獨也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惟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以松植比舜,以舜比王駘,但言其得於天者,獨異於眾人,故能正其所生,以正眾人之所生。此生字只是性字。或曰舜豈可比王駘。若如此讀莊子,是癡人前說夢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

徵,證也,驗也。保,守也,守其始初之一語,而必有證有驗。只一信字卻如此下句。不懼下著一實字,無此實則不能不懼矣。九軍者,言眾兵也。或戰國之時,有為九陣者,亦未可知,不必拘天子六軍,諸侯三軍之說。自要,自信也。荊軻聶政之徒,求名而自信者也。彼惟守此一信,且能不變於死生,而況有道者乎。此一段,今觀佛書中有坐蟒巖守虎穴者,亦只此不懼之實而已。莊子如此等處皆有所見,非特寓言也。

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

官天地,天覆地載,天生地成,各職其職而已。府者,聚也。萬物隨其所聚而聚,此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之意。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亦是府萬物之意,但語脉有不同耳。寓六骸者,言六骸者吾所寄也。象耳目,與不知耳目之所宜同意。目象目而不止於視,耳象耳而不止於聽,故曰象耳目。一知之所知,上音智,下如字。智者,得之於性,知者,智之用也,以其得於天者而無所不知,故曰一知之所知。心無所見曰死。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登,升也;假,至也。注音賈、音遐皆誤。彼豈擇日而至於道乎,言不擇日而升至於道,無時而不在道也,即道不須臾離之意。人之所以從學於王駘者,從是而已,此是字重。以物為事,物者,人也。言彼豈肯以為人為事乎。蓋人自求學於彼,彼何嘗求以教人。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我出子止,子出我止,欲其相避也。申徒嘉又不如其約。不違者,不避也。齊者,同也。執政,自謂也。言子與我同出入則與執政同矣。後人者,先己也。先己而後人,則是貴我而賤物。有學問則見識廣大。取者,求也。言子學州先生,將求以廣其見識,乃淺狹如此乎。取大兩字佳。與堯爭善四字最奇,言子既兀矣,縱能為善,得如堯乎。自反,言其不自量也。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狀,述也。聲述其過以為足不當亡者,眾人皆然。不言其過以為不當存者,已鮮矣。唯有德者知事事有命,豈人之所能奈何哉。此三句是三等人。若命,順命也。遊彀中數語極奇絕,此易所謂履虎尾也。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人之生世動是危機,易以虎尾喻已為奇矣,而莊子曰羿之般中,彀中者,張弓而射,箭端所直之地也,善射莫如羿,彀中乃其必中之地,喻世之危如此。況在戰國之時,此語尤切。心幸而不中者,命也。廢然乃自失之意,言其怒至此盡失去之。反,歸也,言一見先生而歸,皆失其所以怒矣。洗字甚佳,言以善道告我,如洗滌我而不自知也。形骸內外一句最好,此皆前書所未有者,稱者謂其能言也,如左傳所謂魯人以為敏。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惟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彼且蘄以識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

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若解其桎梏,其可乎。無趾曰:天形之,安可#1解。

踵見,繼見也。不知務,猶言不曉事也。尊足者,性也。尊足二字下得奇。所可貴者,不在形骸之外也。賓賓,司馬云恭貌是也。諔詭幻怪,只言好名而已。己桎梏者,言名為己之累也。天刑之,猶天罰之不與之以道也。莊子借孔子以為言,或抑或揚,皆寓言也。但如此段曰,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此語亦有益於世教。死生為一條,可不可為一貫,即齊物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之意。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衛有惡人焉,曰哀駘他。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氾而若辭。寡人醜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惡人者,形醜者也。不倡常和,言其無所作為也。無君人之位者,言其無貴權也。聚祿,富也。望人之腹者,飽也。望,滿也,月盈曰望。看此等下字,莊子之筆端豈可及哉。知不出乎四域,言其所知非出於世外也。雌雄合其前,與物狎也。此即鷗鳥不驚之意。悶然,無意而答之意。氾者,無繫著之意。寡人醜乎,醜者,愧也。授之國者,授以國政也。卹焉若有亡,即漢王如失左右手之意。

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已焉爾,不得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刖者之屨無為愛之,皆無其本矣。為天子之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於外。不得復使。形全猶足以為爾,而況全德之人乎。今哀駘他未言而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已國,惟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豚子之喻,謂人之愛惡不在於形骸之美惡也。眴若,驚貌。不得類者,不似始者也。已,身也。言不見其身得似始者,故如此分下兩句。此皆莊子弄筆處。愛使其形之說,若以名教律之,此語大有罪。豈古人所謂事死如事生,不忍死其親之意。此皆其形容之文有過當處,不可以此律之,亦不可不知其非也。戰死不用翣,非行禮之喪也,資,用也。刖者於屨而無所愛,外飾無所施也。此亦形容有德在內不在外之意。天子之御,不爪翦,不穿耳,不修飾而全其形之意。新娶者免役,禮記有之,不得復使,言官中不得役之也。此借全形以形容全德之義。

哀公曰:何謂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卻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是之謂才全。

此段歸結在才全德不形一句。前言死生亦大而不得與之變,於此又以死生存亡、窮達貧富、毀譽飢渴寒暑等總言之,此是紬繹發越處。規者,求也。此等事之變,天命之行,日夜相更,迭於目前,雖有知者亦不能求其始,不過曰自然而然爾。不足以滑和者,言不能滑亂胸中之和也,只是不得與之變一句。不入於靈府者,不動其心也。和豫通三字一意,豫,悅也,通,流通也。心既不動則使之自然和順豫悅流通而不失其兌,兌亦悅也。此一句便是莊子之文。和豫通猶曰周徧咸也,見後篇。日夜無卻者,言日新而不已也。郤,止也。與物為春者,隨所寓而皆為樂也。物,事物也。此春字與兌字同。接而生時於心者,即佛經所謂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接猶感也,時猶時中之時也。隨事之所感而應之不偏不滯,故曰生時於心。才者,質也。如孟子曰:天之降才也。才全猶言全其質性也。

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2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吾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德不形者,言其德無所可見也。水停則平,平則可以為法,法,準則也。內保,停也,外不蕩,止也。即前所謂鑒於止水者,又如此變下其文。和者,中和之和也。成者,全也。全此性中之和,是其德之修也。德不形隨事物而見,言其無所往而非德,非一端所可名,故曰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孰民之紀四字佳,即是執國之柄。憂其死者,言能愛民也。哀公安得南面而君天下,此皆莊子下筆過當不照管處。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與孟子友之云乎意同,皆是寓言,不可以實求之。

闉跂、支離、無脤說衛靈公。靈公悅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甕大癭說齊桓公,桓公悅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闉跂,曲背也。支離,傴之貌也。無脤,無脣也。傴曲缺脣,醜之甚也。肩肩者,細長之貌也。甕大癭,項瘤者也。此兩句皆喻人之好惡不在於形骸之外,傴瘤之人得意於君,視全人反不如之,故曰德有所長,形有所忘。言愛其德而忘其形。人不忘其忘而忘其所不忘,此兩句極佳。即孟子一指不若人之喻。所可忘者,形也;所不可忘者,德也。誠忘者,真忘也。知有形而不知有德者,真忘也。

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既受命於天,又惡用人。

聖人有所遊,遊者即所謂心有天遊是也。知去聲,以智處事也。約,以禮自檢束。工,藝能也。孽,菑孽也。膠,泥也,固也。接,接於外而忘其內也。商,賈也,如所謂買名於天下也。心有天遊則知此四者皆吾之累矣。聖人無所謀於世,則不用智矣;不斲削而自合於理,則不用約矣,守其內而無事乎外,則不用德矣;不貨者不求售也,則不用藝能矣。四者不謀不斲,無喪不貨也。天鬻天食,天祿也,猶言天爵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猶言有天爵而不求人爵也。

以接而生時於#3其心,才全而德不形,一智之所知,由前言之三字皆是好字,到此段接德智又成不好字,此鼓舞其筆,不照前後,所以為異端之書。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羣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嗚。

此段乃莊子與惠子問辯之言。有人之形以下,乃莊子尋常有此語,惠子因而問之也。羣於人者,言與人同類也。是非不得於身者,言無入而不自得,超出於是非之外。獨成其天,與天為徒也。言人能外於是非,無入不自得,則與天為徒,而所造者大矣。天與之形者,有物也。道與之貌者,物必有則也。吾所謂無情,言人不以好惡之情而內傷其身者,有益則有損,常因自然則無所益亦無所損矣。言有餘不足皆為病。益生者,有餘之病也,好惡出於自然而無所著,則無所損益矣。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是以益生為資生,非莊子之意也。莊子與惠子為至密之友,惠子博學而好辯,故莊子以外神勞精譏之。外神者,神用於外也。猶言神不守合是也。槁梧,枯木以為几也。瞑,倦也。堅白,辯之名也。選,授也。言天授子之形,而子乃自苦如此。何也,只一嗚字,韓文公就此抽出成一篇序。如許其妙,莊子安得不為作者。

#1安可:原作『真人』,據明本改。

#2始:原作『殆』,據明本改。

#3於:原作『乎』,據明本改。

同类推荐
  •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窗自记

    小窗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征事迹

    北征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铜符铁卷

    铜符铁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浮生梦.三生约

    浮生梦.三生约

    三生三世,听起来是多么温暖的词汇。可她的三生,却是支离破碎和忧患苦难所拼成的。还是上仙之时,她爱过一个人,结果却是生生被挖走名单,从此胸口吊着命的,不再是冤魂所系,而是一纸符咒。
  • 微微一笑很倾心

    微微一笑很倾心

    一千多年前南風曦雪、洛皓他們之間愛情,以及百里少卿和風蘭若之間隐忍的戀情。當所有人都以為幸福来临时,却不知道危險悄悄来临……。
  • 少女的微笑

    少女的微笑

    一对夫妇假期带着孩子到海边游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木箱子,木箱子上刻着一些奇怪的文字。他们打开木箱子发展里面是一个玻璃缸,而玻璃缸里装的是一双少女细嫩的手!这个碎尸在当地引起了轰然大波,调查的任务落到了市警察局一个叫马华生的探员身上。凶手高超的技术手段让调查陷入了困境。清明时节,有人在扫墓的时候又发现了碎尸箱子。箱子上同样刻着奇怪的文字,里面同样是一个玻璃缸,玻璃缸里面装的是一副少女的半身是尸体,少女的脸上还露出了甜美的微笑!甜美地恐怖,让人不寒而栗!此碎尸一出轰动全国,马华生也因此失去了案件的调查权……真相到底是如何呢?敬请关注
  • 苍穹破天道

    苍穹破天道

    夏流抱着金手指穿越了。万万没想到的是,真的是“金手指”!且看他凭着一双“金手指”如何以力证道,飘然飞升!
  • 千里万城第七季至尊毒王

    千里万城第七季至尊毒王

    女主角:朱姣,男主角:祭影黯主要写言情。
  • 武道神印

    武道神印

    天才的他却被认为是废物!但是这个废物却先行余任何人的前面!大起大落的人生中,他如何一步步峥嵘向前!蓦然回首中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愿用我一生飘零沉浮,只望陪你刹那耀眼光华!”夜长风温柔的看着她:“即便是天,也带不走你!”从此我强者路,艰难行,神挡路,佛断前。弑神杀佛到绝颠!
  • 桃花抄

    桃花抄

    计划每个章节写一个古风脑洞故事,作者是个不靠谱的人,甚至想把这本书献给她的猫,可惜实在半点关系都扯不上,于是她只好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猫的名字,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可能会发现作者不仅不靠谱,而且故事讲的也不咋地。
  • 笙歌落尽负流年

    笙歌落尽负流年

    「他动了心,所以乱了方寸」一朝穿越,励志要做一个腹黑女主的她,在气死男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自带超强占卜技能,卜吉凶晓未来,撕绿茶虐渣渣,人见人爱一枝花——更新稳定不断更,大量存稿,放心入坑!
  • 商脉

    商脉

    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打造成功的商场成就的所有因素当中,专业知识仅占15%,而其余的85%几乎都取决于“商脉”的应用。商脉,指的是是商业交流中的人际关系网,它是人际关系在商场上的具体表现。本书是一本最简单易学的商业人脉学宝典,也是一部活用商业脉络的黄金法则,让你今天的商脉,变成明天的钱脉。
  • 双心地球

    双心地球

    双面地球,当现实世界与光怪陆离的世界结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