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9600000009

第9章 运动系统

1.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肌肉三部分组成。全身骨借骨连结连接成骨骼,构成动物体的坚固支架,在维持体形、保护脏器和支持体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上,收缩时以骨连结为支点,牵引骨骼发生位移,产生各种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所以说,骨和骨连结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则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运动系统构成了动物的基本体形。其重量占动物体重相当大的比例,为体重的75%~80%。具体比例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以及营养健康状况等而不同。运动系统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役畜的使役能力,而且也影响到肉用畜禽的屠宰率及品质。体表的一些骨突起和肌肉,可以在体表摸到,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常用来作为确定内部器官位置和体尺测量及针灸穴位的标志。

1.1 骨

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坚硬而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的能力。骨基质内沉积有大量的钙盐和磷酸盐,是动物体的钙磷库,参与钙磷的代谢与平衡。骨髓有造血和防卫功能。

1.1.1 骨的类型

动物体各骨因位置和功能不同,形态也不一样,一般可分为长骨、扁骨、短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1)长骨

多分布于四肢的游离部,呈圆柱状,两端膨大称为骨骺或骨端,其光滑面称为关节面,覆以关节软骨,中部较细,称为骨干或骨体,骨干中空为骨髓腔,容纳骨髓。长骨的作用是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杠杆。

(2)扁骨

如颅骨、肋骨和肩胛骨等。一般为宽扁板状,主要位于颅腔、胸腔的周围以及四肢带部,可保护脑和重要器官,或供大量肌肉附着。

(3)短骨

约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四肢的长骨之间,如腕骨和跗骨,除起支持作用外,还有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为形状不规则的骨,一般构成动物体中轴,如椎骨等。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具有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等作用。

1.1.2 骨的构造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膜是被覆在骨内、外面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在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表面的称为骨外膜;衬在骨髓腔内面的称为骨内膜。骨膜呈淡粉红色,富有血管和神经。在腱和韧带附着的地方,骨膜显著增厚,腱和韧带的纤维束穿入骨膜,有的深入骨质中。骨的关节面上没有骨膜,由关节软骨覆盖着。

骨膜分浅深两层。浅层为纤维层,富有血管和神经,具有营养保护作用。深层为成骨层,富有细胞。正在生长的骨,成骨层很发达,直接参与骨的生成,老龄动物成骨层逐渐萎缩,细胞转为静止状态,但终身保持分化能力。在骨受损伤时,成骨层有修补和再生骨质的作用。故在骨科手术中应尽量保留骨膜,以免发生骨坏死和延迟骨的愈合。

(2)骨质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构成长骨的骨干、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致密而坚硬。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由许多骨板和骨针交织而成,这些骨板和骨针的排列方式与该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骨密质和骨松质的这种配合,使骨既坚固、又轻便。

(3)骨髓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胎儿及幼龄动物全是红骨髓。红骨髓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是重要的造血器官。随动物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所代替,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当机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身存在。

(4)血管和神经骨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分布在骨膜上的小血管经骨面的小孔进入并分布于骨密质。较大的血管称为滋养动脉,穿过骨的滋养孔分布于骨髓。

骨膜、骨质和骨髓均有丰富的神经分布。

1.1.3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是体内较坚硬的组织,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和张力。骨的这种物理特性不仅决定于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且与骨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骨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和黏多糖蛋白,成年动物约占1/3,决定骨的弹性和韧性。如用酸脱去骨内钙盐,只剩有机质,骨虽保留原来形状,但失去了支持作用,柔软易弯曲。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约占2/3.无机质决定骨的坚固性。将骨燃烧后,除去有机质,其形态不变,但脆而易破碎。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随年龄和营养状况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幼龄动物有机质多,骨柔韧富弹性;老龄动物无机质多,骨质硬而脆,易发生骨折。妊娠母畜骨内钙质被胎儿吸收,使母畜骨质疏松而发生骨软症。乳牛在泌乳期,如饲料成分比例失调,也可发生上述情况。为了预防骨软症,应注意饲料成分的调配。

1.2 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由于骨间的连结方式及其运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2.1 直接连结两骨的相对面或相对缘借结缔组织直接相连,其间无腔隙,不活动或仅有小范围活动。直接连结分为两种类型。

(1)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连结,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如头部各骨之间的缝,桡骨和尺骨的韧带联合。这种连结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当老龄时常骨化,变成骨性结合。

(2)软骨连结

两骨相对面之间借软骨相连,基本不能运动,由透明软骨结合的,如蝶骨与枕骨的结合;长骨的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等。到老龄时,常骨化为骨性结合;由纤维软骨结合的,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这种连结,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不骨化。

1.2.2 间接连结是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骨与骨之间具有关节腔及滑液,可进行灵活的运动,又称关节或滑膜连结。

(1)关节的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部分。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关节唇等辅助结构。

1)关节面

是骨与骨相接触的光滑面,骨质致密,一般为一凹一凸,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称为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有减轻冲击和吸收震动的作用。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其营养从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的血管渗透获得。

2)关节囊

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密闭关节腔。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保护作用,其厚度与关节的功能相一致,负重大而活动性较小的关节,纤维层厚而紧张,运动范围大的关节纤维层薄而松弛;内层是滑膜层,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滑关节的作用。滑膜常形成绒毛和皱襞,突入关节腔内,以扩大分泌和吸收的面积。

3)关节腔

为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为负压,这不仅有利于关节的运动,并可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4)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关节的血管主要来自附近的血管分支,在关节周围形成血管网,再分支到骨骺和关节囊。关节囊各层都有淋巴管网,关节软骨无淋巴管。神经也来自附近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关节囊和韧带。

5)关节的辅助结构是适应关节的功能而形成的一些结构。

韧带:见于多数关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关节囊外的韧带称为囊外韧带,在关节两侧者,称为内、外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内的称为囊内韧带,囊内韧带均有滑膜包围,故不在关节腔内,而是位于关节囊的纤维层和滑膜层之间。如髋关节的圆韧带等。位于骨间的称为骨间韧带。韧带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并且对关节的运动有限制作用。

关节盘: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如股胫关节的半月板,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把关节腔分为上下两半,有使关节面吻合一致、扩大运动范围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关节唇:为附着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可加深关节窝、扩大关节面,并有防止边缘破裂的作用。如髋臼周围的唇软骨。

(2)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运动与关节面的形态有密切关系,其运动的形式基本上可依照关节的3种轴分为3组拮抗性的动作。

1)屈、伸运动关节沿横轴运动,运动时两骨的骨干相互接近,关节角变小称为屈;反之,使关节角变大的称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纵轴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面接近的称为内收;相反,使骨远离正中矢面的称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垂直轴运动时称为旋转运动。向前内侧转动的称为旋内,向后外侧转动的称为旋外。

(3)关节的类型

1)按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关节两种。仅由两骨参与构成的关节,称为单关节,如肩关节等。由两块以上的骨参与构成的关节,称为复关节,如腕关节等。

2)根据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可将关节分为3种。

单轴关节:一般为由中间有沟或嵴的滑车关节面构成的关节。这种关节由于沟和嵴的限制,只能沿横轴做屈、伸运动。

双轴关节:是由凸并呈椭圆形的关节面和相应的窝相结合形成的关节。这种关节除了可沿横轴做屈、伸运动外,还可沿纵轴左右摆动。动物的寰枕关节属于双轴关节。

多轴关节:是由半球形的关节头和相应的关节窝构成的关节,如髋关节。这种类型的关节除能做屈、伸、内收和外展运动外,尚能做旋转运动。

1.3 肌肉

肌肉能接受刺激发生收缩,为机体活动的动力器官。依据其形态功能和位置可分为3种类型,即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等,心肌则分布于心脏,骨骼肌主要附着在骨骼上。心肌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肌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纹结构,故又称横纹肌,而平滑肌无横纹。骨骼肌收缩能力强,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而平滑肌和心肌则受自主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

1.3.1 肌肉的构造

组成运动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复杂的器官。构成肌器官的主要部分是骨骼肌纤维,此外还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骼肌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构成肌腹。包在整块肌肉外表面的结缔组织,形成肌外膜。肌外膜向内伸入把肌纤维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称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肌纤维之间深入,包围着每一条肌纤维,称为肌内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形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随着肌膜进入肌组织,对肌肉的代谢和功能调节有重要意义。

1.3.2 肌肉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1)根据位置和功能分类

肌肉由于位置和功能不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如下种类。

1)板状肌呈薄板状,主要位于腹壁和肩带部,其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的呈扇形,如背阔肌;有的呈锯齿状,如腹侧锯肌;有的呈带状,如臂头肌等。板状肌可延续为腱膜,以增加肌肉的坚固性,如腹外斜肌腱膜。

2)多裂肌主要分布于脊柱的椎骨之间,是由许多短肌束组成的肌肉,表现出分节的特点,如背腰最长肌、髂肋肌等。

3)纺锤形肌多分布于四肢,中间膨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构成,称为肌腹,两端多为腱质,固着于相应的骨上。

4)环形肌分布于自然孔周围,如口轮匝肌,肌纤维环绕自然孔排列,形成括约肌,收缩时可关闭自然孔。

(2)根据腱纤维含量分类

肌肉根据肌腹内腱纤维的含量,可分为动力肌、静力肌和动静力肌3种。

1)动力肌肌腹由肌纤维及柔软的肌膜组成,肌纤维的方向与肌腹的长轴平行。这种肌肉收缩迅速而有力,幅度较大,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但消耗的能量多,易疲劳。

2)静力肌肌腹中肌纤维很少,甚至消失,而由腱纤维所代替。因而失去收缩能力,只起连接等机械作用。如马的骨间肌。

3)动静力肌肌腹中含有或多或少的腱质,构造复杂。根据肌腹中腱的分布和肌纤维的方向,又可分为:半羽状肌、羽状肌和复羽状肌。表面有一条腱索或腱膜,肌纤维斜向排列于一侧的为半羽状肌;腱索伸入肌腹中间,肌纤维以一定角度对称地排列于腱索两侧的为羽状肌;肌腹中有数条腱索或腱层,肌纤维有规律斜向排列于腱索两侧的为复羽状肌。动静力肌由于肌腹中有腱索,肌纤维短,但数量大为增多,从而增强了肌腹的收缩力,而且不易疲劳,但收缩幅度较小。动静力肌对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均起重要作用。

1.3.3 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肌肉一般都以两端附着于骨或软骨,中间越过一个或多个关节。当肌肉收缩时,肌腹变短或变粗,以关节为运动轴,牵引骨发生位移而产生运动。肌肉收缩时,固定不动的一端称为起点,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四肢的肌肉近端通常为起点,远端为止点。但随运动状况发生变化,起止点也可发生改变,如臂头肌在站立时头端是止点,肌肉收缩时可举头颈,但当前进运动时,头颈伸直固定不动,头端则变为起点,肌肉收缩时,可向前提举前肢。

根据肌肉收缩时对关节的作用,可分为伸肌、屈肌、内收肌和外展肌等。肌肉对关节的作用与其位置有密切关系。伸肌配布在关节的伸面,通过关节角顶,当肌肉收缩时可使关节角变大从而伸展关节。屈肌配布于关节的屈面,即关节角内,肌肉收缩时使关节角变小实现关节的屈曲。内收肌位于关节的内侧,外展肌则位于关节的外侧。掌握了肌肉配布的规律,根据关节的类型和关节角的方向,便可大致确定作用于该关节的肌群及其位置,如肘关节为单轴关节,关节角顶向后,那么该关节只有伸屈两组肌肉,而且伸肌位于掌侧,屈肌位于背侧。

1.3.4 肌肉的命名

肌肉一般是根据其作用、结构、形状、位置、肌纤维方向及起止点等特征而命名的。如伸肌、屈肌、内收肌、咬肌等是根据其作用;二腹肌、三头肌等是根据其结构;三角肌、锯肌是根据其形状;胫前肌、颞肌等是根据其位置;直肌、斜肌、横肌是根据其纤维方向;臂头肌、胸头肌等是根据其起止点。大多数肌肉是结合了数个特征命名的,如指外侧伸肌、股四头肌、腹外斜肌等。

1.3.5 肌肉的辅助器官

包括筋膜、黏液囊、腱鞘、滑车和籽骨。

(1)筋膜为被覆在肌肉表面的结缔组织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1)浅筋膜

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覆盖于整个肌肉表面,各部厚薄不一。头部及躯干等处的浅筋膜中含有皮肌。营养好的动物浅筋膜内蓄积大量脂肪,形成皮下脂肪层。浅筋膜连结皮肤与深部组织,有保护、储存脂肪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2)深筋膜

在浅筋膜之下,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包围在肌群的表面,并伸入肌肉之间,附着于骨上,形成肌肉间隔。深筋膜在某些部位(如前臂、小腿等处)形成总的筋膜鞘;在关节附近形成环韧带以固定腱的位置;有些筋膜可作为肌肉的附着点。总之深筋膜可以固定肌肉的位置,使肌肉或肌群能够单独进行收缩,为肌肉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黏液囊和腱鞘

1)黏液囊

是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囊壁薄,内面衬有滑膜,囊内有少量黏液,多位于肌、腱、韧带、皮肤与骨的突起之间,有减少摩擦的作用。有些黏液囊是关节囊的突出部分,与关节腔相通,常称为滑膜囊。

2)腱鞘

多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处。为黏液囊包裹于腱的外面形成。呈筒状包围于腱的周围,表面为纤维层,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称为壁层,附着于纤维层内面;内层称为腱层,紧贴于腱的表面,两层滑膜在腱系膜处相连续。壁层与腱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腱活动时的摩擦。

(3)滑车与籽骨能够改变肌肉作用力的方向,减少腱与骨或关节之间的摩擦。

1)滑车多位于骨的突出部,为具有沟的滑车状突起,表面覆有骨,腱与滑车之间常垫有黏液囊。

2)籽骨是位于关节角顶的小骨。籽骨有关节面与相邻骨成关节,腱通过籽骨时附着于籽骨。

2.躯干骨及其连结

2.1 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脊柱、肋和胸骨。躯干骨除具有支持头部和传递推动力外,还可作为胸腔、腹腔和骨盆的支架,容纳并保护内部器官。

脊柱由一系列椎骨如颈椎、胸椎、腰椎、荐骨和尾椎,借软骨、关节与韧带连结而成。脊柱内有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2.1.1 椎骨的一般构造

组成脊柱的各段椎骨由于功能不同,形态和构造稍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突起组成。

(1)椎体位于椎骨的腹侧,呈短圆柱形,前端略凸称为椎头,后端稍凹称为椎窝。相邻的椎体由椎间盘相连结。

(2)椎弓位于椎体的背侧,与椎体之间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依次相连,形成椎管容纳脊髓。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弓的切迹合成椎间孔,供血管、神经通过。

(3)突起有3种,从椎弓背侧向上方伸出的一个垂直突起,称为棘突。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水平突起,称为横突。横突和棘突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处,从椎弓背侧的前后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与相邻椎弓的关节突构成关节。

2.1.2 脊柱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家畜颈部长短不一,但都是由7枚颈椎组成。第3~6颈椎的形态基本相似,第1、第2和第7颈椎比较特殊。

1)第3~6颈椎椎体发达,其长度与颈部长度相适应。牛的较短,马的最长,猪的最短。椎头和椎窝均很明显。前、后关节突很发达。牛的棘突从第3~6颈椎逐渐增高。马的棘突不发达。横突分背侧支和腹侧支,基部有横突孔。各颈椎横突孔连成横突管供血管神经通过。

2)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由背侧弓和腹侧弓构成。前端有成对的关节窝,与枕髁构成关节。后面有鞍状关节面,与第2颈椎构成关节。横突呈翼状,称为寰椎翼,其外侧缘可以在体表摸到。牛的寰椎无横突孔。

3)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前端形成齿突,与寰椎的鞍状关节面构成关节。棘突纵长,呈嵴状。无前关节突,后关节突位于棘突后缘。牛的横突粗大,马的很小,仅有一支伸向外后方。

第7颈椎短而宽,椎窝两侧有一对后肋凹,与第1肋的肋头成关节。横突不分支,无横突孔。棘突较显著。

(2)胸椎

胸椎数目因种类而异,牛、羊为13个,马为18个,猪为14~16个。牛的胸椎椎体长,棘突发达,较宽,第2~6胸椎棘突最高。马的椎体较牛的短,第3~5胸椎棘突最高,较高的一些棘突(第3~10)构成耆甲的骨质基础。关节突小。椎头与椎窝的两侧均有与肋头成关节的前、后肋凹。横突短,游离端有关节小面,称为横突肋凹与肋结节成关节。

(3)腰椎

构成腰部的基础,并形成腹腔的支架。牛和马的有6个,驴、骡常有5个,猪和羊有6~7个。椎体的长度与胸椎相似;棘突较发达,高度与后位胸椎相等;横突长,呈上下扁的板状,伸向外测,牛第3~6横突最长,马第3~5横突最长,这些长横突可以扩大腹腔顶壁的横径,并都可以在体表触摸到。关节突连结坚固,以增加腰部的牢固性。

(4)荐椎

构成骨盆腔顶壁的骨质基础并连接后肢骨。牛、马均有5个荐椎,驴常有6个,猪、羊有4个荐椎。成年时相互愈合成一整体,称为荐骨。荐骨横突相互愈合,前部宽并向两侧突出,称为荐骨翼。翼的背外侧有粗糙的耳状关节面,与髂骨成关节。第1荐椎椎体腹侧缘较突出,称为荐骨岬。荐骨的背面和盆面每侧各有4个孔,称为荐背侧孔和荐盆侧孔,是血管、神经的通路。牛的荐骨比马的大,愈合较完全。棘突顶端愈合形成粗厚的荐正中嵴。荐骨翼后部横突愈合成薄锐的荐外侧嵴。马的荐骨呈三角形,棘突未愈合。猪的荐骨愈合较晚且不完全。棘突不发达,常部分缺少,荐骨翼与牛的相似。牛荐骨的盆面正中有一明显的脉管沟,供荐中动脉通过。

(5)尾椎

数目变化较大,牛有18~20个,马有14~21个,羊有3~24个,猪有20~23个。前几个尾椎仍具有椎弓、棘突和横突,向后则逐渐退化,仅保留棒状椎体并逐渐变细。牛前几个尾椎椎体腹侧有成对腹棘,中间形成一脉管沟,供尾中动脉通过。

脊柱的弯曲:在完整的脊柱上,从侧面观察有4个生理性弯曲。颈弯曲在颈的前端,由前几个颈椎形成向背侧凸出的弯曲,马的颈弯曲较明显,猪几乎没有颈弯曲;颈背弯曲在后部颈椎到第1胸椎处,形成向腹面凸出的弯曲;背腰弯曲由整个胸椎和腰椎构成,呈稍突向背侧的弓形;荐骨部的曲度不十分明显,盆面稍凹陷。脊柱的每个弯曲,都有其功能意义,对于支持头的抬起,维持身体的前后平衡,支持体重,加强稳固性起重要的作用。

2.1.3 肋、胸骨和胸廓

(1)肋

肋左右成对,构成胸廓的侧壁。哺乳动物的肋很发达,构成呼吸运动的杠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两部分构成。肋骨位于背侧,椎骨端有肋头,与相邻两胸椎的肋凹成关节;肋头的后方有肋结节,与胸椎横突肋凹成关节。肋骨的远端与肋软骨相连。在肋骨的后缘内侧有血管、神经通过的肋沟。肋软骨位于肋骨的腹侧,由透明软骨构成,前几对肋的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或胸肋;其余肋的肋软骨则由结缔组织连接于前一肋软骨上,称为假肋或弓肋。最后肋骨与各弓肋的肋软骨顺次相连,形成肋弓,作为胸廓的后界。有的肋的肋软骨末端游离,称为浮肋。

肋的对数与胸椎的数目一致。牛、羊有13对,真肋8对,假肋5对,肋骨较宽;马有18对,真肋8对,假肋10对,肋骨较细;猪有14~16对,7对真肋,余为假肋。最后一对有时为浮肋。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为肋间隙。

(2)胸骨

位于腹侧,构成胸廓的底壁,由6~7个胸骨片和软骨构成。胸骨的前部为胸骨柄,中部为胸骨体,在胸骨片间有与胸骨肋成关节的肋凹。胸骨的后端有上下扁圆形的剑状软骨。

(3)胸廓

胸廓由胸椎、肋和胸骨组成。胸廓前部的肋较短,并与胸骨连接,坚固性强但活动范围小,适应于保护胸腔内器官和连接前肢。胸廓后部的肋长且弯曲,活动范围大,形成呼吸运动的杠杆。胸廓前口较窄,由第1胸椎、第1对肋和胸骨柄围成。胸廓后口较宽大,由最后胸椎、肋弓和剑状软骨构成。

动物胸廓的容积虽各有不同,但形态基本相似,均为平卧的前口小、后口大的截圆锥状。

牛的胸廓较短,胸前口较高,胸廓底部较宽而长,后部显著增宽。

马的胸廓较长,前部两侧扁,向后逐渐扩大。胸前口为椭圆形,下方狭窄;胸后口相当宽大,呈倾斜状。

猪的肋骨长度差异较小,且弯曲度大,因此,胸廓呈圆筒形。

2.2 躯干骨的连结

躯干骨的连结分为脊柱连结和胸廓连结。

2.2.1 脊柱的连结可分为椎体间连结、椎弓间连结、脊柱总韧带、寰枕及寰枢关节。

(1)椎体间连结是相邻两椎骨的椎头与椎窝,借纤维软骨构成的椎间盘相连结。椎间盘的外围是纤维环,中央为柔软的髓核(是胚胎时期脊索的遗迹),因此椎体间的连结既牢固又允许有小范围的运动。椎间盘愈厚的部位,运动的范围愈大。动物颈部、腰部和尾部的椎间盘较厚,因此这些部位的运动较灵活。

(2)椎弓间连结是相邻椎骨的关节突构成的关节,有关节囊。颈部的关节突发达,关节囊宽松,活动较大。

(3)脊柱总韧带是贯穿脊柱,连结大部分椎骨的韧带,包括棘上韧带、背侧纵韧带和腹侧纵韧带。

1)棘上韧带

位于棘突顶端,由枕骨伸至荐骨。在颈部特别发达,形成强大的项韧带。项韧带由弹性组织构成,呈黄色。可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索状部呈圆索状,起于枕外隆凸,自枢椎向后,附着于第3,4胸椎的棘突,向后延续为棘上韧带。板状部起于第2,3胸椎棘突和索状部,向前下方止于颈椎的棘突。板状部由左、右两叶构成,中间由疏松结缔组织连接。索状部也是左右两条,沿中线相接。项韧带的作用是辅助颈部肌肉支持头部。牛、马的项韧带很发达,牛项韧带板状部后部不分为两叶,猪的项韧带不发达。

2)背侧纵韧带

位于椎管底部,由枢椎至荐骨,在椎间盘处变宽并附着于椎间盘上。

3)腹侧纵韧带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腹面,并紧密附着于椎间盘上,由胸椎中部开始,终止于荐骨的骨盆面。

脊柱的运动是许多椎间运动的总和,虽然每一个椎间的活动范围有限,但整个脊柱仍能做范围较大的屈伸和侧向运动。

(4)寰枕关节

由寰椎的前关节窝与枕髁形成,为双轴关节,可做屈、伸运动和小范围的侧向运动。

(5)寰枢关节

由寰椎鞍状关节面与枢椎齿突构成,可沿枢椎的纵轴做旋转运动。

2.2.2 胸廓的连结包括肋椎关节和肋胸关节。

(1)肋椎关节

是肋与胸椎所形成的关节。包括肋头与相邻两胸椎椎体的肋凹形成的肋头关节和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形成的肋横突关节。

(2)肋胸关节

是真肋的肋软骨与胸骨两侧的肋凹形成的关节,具有关节囊和韧带。牛第2~11肋的肋骨与肋软骨间还形成关节,有关节囊和肋间韧带。

3.头骨及其连结

3.1 头骨

头骨位于脊柱的前方,通过寰枕关节与脊柱连结。头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大部分借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连结。头骨分颅骨和面骨。颅骨位于后上方,构成颅腔和感觉器官——眼、耳和嗅觉器官的保护壁。面骨位于前下方,形成口腔、鼻腔、咽、喉和舌的支架。在有些动物头骨的内、外骨板之间形成空腔,称为窦。窦可增大头部的体积,以附着牙齿,但不增加其重量。在头骨上还有许多孔、沟和管,是血管和神经的通路,同时还有许多突起、结节、嵴、线和窝,供肌肉附着。

3.1.1 头骨的一般特征

(1)颅骨

颅骨包括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和成对的顶骨、额骨和颞骨。

1)枕骨

单骨,位于颅后部,构成颅腔的后壁和底壁。枕骨后端有枕骨大孔,前通颅腔,后接椎管,孔的两侧有枕髁,与寰椎成关节。枕髁的外侧有颈静脉突。枕骨基部向前伸延,与蝶骨体连接。枕骨的项面粗糙,有明显的枕外隆凸,供韧带、肌肉附着。

2)顶间骨

为一小单骨,位于枕骨和顶骨之间,脑面有枕内隆凸,隔开大脑和小脑。

3)蝶骨

单骨,位于颅腔的底壁,形似蝴蝶,由蝶骨体、两对翼(眶翼和颞翼)和一对翼突组成。前方与筛骨、腭骨、翼骨和犁骨相连,侧面与颞骨相接,后接枕骨基部。

4)筛骨

单骨,位于颅腔的前壁,由筛板、垂直板和一对筛骨迷路组成。筛板在颅腔和鼻腔之间,上有很多小孔,脑面形成左右两个筛骨窝,容纳嗅球。嗅神经就是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至嗅球的。垂直板位于正中,形成鼻中隔的后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许多薄骨板卷曲形成,支持嗅黏膜。

5)顶骨

对骨,位于枕骨之前,额骨之后,构成脑腔顶壁,内面有与脑的沟、回相适应的压迹。

6)额骨

对骨,位于鼻骨后方,构成颅腔的顶壁,外面平整,向外侧伸出眶上突,构成眼眶的上界。眶上突基部有眶上孔。

7)颞骨

对骨,位于枕骨的前方,顶骨的外下方,构成颅腔的侧壁。分为鳞部、岩部和鼓部。鳞部与额骨、顶部和蝶骨相接,向外伸出颧突,颧突转向前方,与颧骨颞突相结合,形成颧弓。颧突腹侧有关节面称为颞髁,与下颌骨成关节。岩部位于鳞部和枕骨之间,内耳和内耳道在岩部,岩部腹侧有连接舌骨的茎突。鼓部位于岩部的腹外侧,外侧有骨性外耳道,向内通鼓室,鼓室形成突向腹外侧的鼓泡。

(2)面骨

由成对的鼻骨、上颌骨、泪骨、颧骨、切齿骨、腭骨、翼骨、鼻甲骨及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组成。

1)鼻骨

对骨,构成鼻腔的顶壁。后接额骨,外侧与泪骨、上颌骨和切齿骨相接。鼻骨前部游离。

2)上颌骨

对骨,构成鼻腔的侧壁、底壁和口腔的顶壁。几乎与所有的面骨相邻接,分骨体和腭突。骨体的外侧面宽大,有面嵴和眶下孔,水平的板状腭突隔开口腔和鼻腔。上颌骨的下缘称为齿槽缘,有臼齿槽,前方为齿槽间缘。内外骨板间形成发达的上颌窦。

3)泪骨

对骨,位于眼眶前内侧,背侧与鼻骨、额骨相接,腹侧与上颌骨、颧骨相邻,其眶面有一漏斗状的泪囊窝,窝内有通向鼻腔的鼻泪管开口。

4)颧骨

对骨,位于泪骨下方,前面与上颌骨相接,构成眼眶的下界,并向后方伸出颞突,与颞骨的颧突结合,形成颧弓。

5)切齿骨

对骨,位于上颌骨的前方。除反刍兽外,骨体上均有切齿槽。骨体向后伸出腭突和鼻突。腭突水平伸出,向后接上颌骨腭突,共同构成口腔顶壁。鼻突伸向后上方,与上颌骨和鼻骨相接,并与鼻骨的游离端形成鼻切齿骨切迹,或鼻颌切迹。

6)腭骨

对骨,位于上颌骨内侧后方。构成鼻后孔的侧壁与硬腭后部的骨质基础。

7)翼骨

对骨,为狭窄而薄的小骨板,构成鼻后孔侧壁后部的支架。翼骨前下端游离而薄锐,形成翼骨钩。

8)鼻甲骨

是两对卷曲的薄骨片,附着于鼻腔的两侧壁上。上(背)、下(腹)鼻甲骨,将每侧鼻腔分为上、中、下3个鼻道。

9)下颌骨

单骨,是面骨中最大的骨,分为前部的骨体和后部的下颌支。骨体呈水平位,较厚,前部为切齿部有切齿槽,后部为臼齿部有臼齿槽,切齿槽与臼齿槽之间为齿槽间缘。下颌支呈垂直位。下颌支上端的后方有下颌髁与颞骨成关节;前方有较高的冠状突,供肌肉附着。下颌髁与冠状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下颌骨之间形成下颌间隙。

10)犁骨

单骨,位于鼻腔底面的正中,背面有鼻中隔沟,容纳筛骨垂直板及鼻中隔软骨。

11)舌骨

单骨,位于下颌间隙后部,由数块小骨组成,支持舌根、咽及喉。包括基舌骨和舌骨支。基舌骨或舌骨体,横位于舌骨前下方,在其正中向前方伸出舌突,支持舌根。舌骨支包括甲状舌骨、角舌骨、上舌骨和茎舌骨。由舌骨体向后方伸出一对甲状舌骨,与喉的甲状软骨相连接;向前上方伸出角舌骨和上舌骨。茎舌骨,前方与上舌骨成关节,后方与岩颞骨的茎突成关节。

3.1.2 牛、马、猪头骨的主要特征

(1)牛的头骨

牛的头骨呈锥形,较短而宽;分背面、侧面、底面和项面。

1)背面由后向前可分为颅顶部、额部、鼻部和切齿部。颅顶部和额部由额骨构成,约占背面的一半,呈四方形,宽而平坦,后缘与顶骨之间,形成额隆起,为头骨的最高点。颧突向两侧伸出,是头骨背面的最宽处,其前部中央稍凹,在颧突基部有眶上沟及眶上孔。在有角的牛,额骨后方两侧有角突。鼻部由鼻骨构成,较短而窄,前后几乎等宽,前端有深的切迹,骨质鼻孔宽阔。切齿部由切齿骨构成,骨体薄而扁平,无切齿槽,两侧的切齿骨互相分开,前部距离较宽。

2)侧面呈三角形,可分为颅侧部、眶部、上颌部和下颌部。颅侧部由颞窝、颧弓、岩部和鼓部的外侧部组成。颞窝全部位于侧面,较窄而深,由额骨、顶骨和颞骨构成,为颅腔的侧壁,其粗糙面为颞肌附着部,颞窝前方通眼眶。颧弓位于颞窝腹侧,由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相接形成,短而扁平。岩部和鼓部位于颧弓后下方,有明显的外耳突和鼓泡。眶部由额骨、泪骨、颧骨和蝶骨构成眶窝。眶窝大而深。泪骨的眶面形成一薄壁的泪泡,向眶窝下部突出,其内腔是上颌窦的一部分。上颌部主要由上颌骨和切齿骨构成,较短而宽,表面有线状隆起的面嵴,前端有面结节,面嵴下缘粗糙,是咬肌的附着部。在第1臼齿槽相对处的上方有眶下孔,有时有两个。下颌部由下颌骨构成。上颌骨和下颌骨各有6个臼齿槽,下颌骨体前方有4个切齿槽,前方外侧有颏孔。

3)底面除去下颌骨,可分为颅底部、鼻后孔部和腭部。颅底部宽,后方为枕骨大孔,孔的两侧为枕髁,髁的外侧有粗大的颈静脉突。枕骨基部与蝶骨体位于颅底正中,两骨结合处的肌结节大。枕骨基部侧缘与鼓泡之间的裂缝,称为岩枕裂,该裂的后部称为颈静脉孔。颞骨的岩部小与鳞部愈合。鼓泡大,左右扁,向腹面突出。鼻后孔部窄而深,由腭骨、蝶骨翼突和翼骨构成,侧壁高。犁骨的后2/3不与鼻腔底壁接触,因此鼻后孔不分为两个。腭部宽广,约占头骨全长的3/5,由腭骨水平板、上颌骨腭突和切齿骨腭突构成,腭部向前至第1臼齿的前方变窄,并向背侧凹陷,前部宽而平坦。下颌骨之间为下颌间隙,后宽前窄。

4)项面宽广,系颅腔的后壁,由顶骨、顶间骨和枕骨构成,此三骨在出生前后不久即愈合为一整体。枕外隆凸较粗大,项面粗糙,枕髁相距较远,颈静脉突弯向内侧。

5)鼻旁窦为头骨内外骨板之间含气腔体的总称。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或副鼻窦。主要有额窦、上颌窦、腭窦和筛窦等。在动物医学临床上较重要的是额窦和上颌窦。

6)额窦较大,伸延于整个额部、颅顶壁和部分后壁,并与角突的腔相通连。正中有一中隔,将左、右两窦分开。窦的前界达两眼眶前缘的连线,两侧伸入颧突。每侧额窦又可分为大的额后窦和小的额前窦。额后窦位于眶后缘至角突后缘之间,窦内有眶上管通过。额前窦主要位于两眶之间,并深入上鼻甲后部。额前窦又被窦内骨小板分割为前内侧额前窦和前外侧额前窦。各窦有小孔通入筛道,间接与中鼻道相通。角突的腔又称角窦,与额后窦相通。犊牛额窦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

7)上颌窦主要在上颌骨、泪骨和颧骨内,前界伸至面结节处,背侧界约在眶下孔至眼眶背侧缘的连线上;后方伸入泪泡的部分也称泪窦。窦的底壁不规则,最后3~4枚臼齿的齿根突入其中;窦的背内侧有一短而窄的口,通入中鼻道。

(2)马的头骨

马的头骨全形略呈长的锥形四面体,分为背面、侧面、底面和枕面。

1)背面呈不对称的菱形。部分枕骨、顶骨和顶间骨构成颅顶部,较小而隆凸。额骨较平坦而宽广,颧突间是头骨背面的最宽处,颧突基部有眶上孔。鼻骨后宽而前窄,前端尖称为鼻棘,表面隆凸。切齿骨前端腹侧有3个切齿槽,向后伸出鼻突与鼻骨构成骨质鼻孔。

2)侧面呈三角形。颞窝位于背外侧,由顶骨,额骨和颞骨的鳞部构成。颧弓位于颞窝的外侧,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相接构成,颧弓较宽,两侧压扁。眶窝由额骨、泪骨、颧骨和蝶骨构成,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上颌骨较长表面有明显的面嵴,向前延伸至第3臼齿相对处。面嵴的前上方有眶下孔。切齿骨与鼻骨间形成深的鼻切齿骨切迹。下颌骨构成下颌部。下颌支比牛的发达。切齿骨和下颌骨的前端,各有3个切齿槽。在公马,上、下颌骨齿槽间缘上各有一个犬齿槽。

3)底面较长。颅底后方为枕骨大孔,孔两侧为枕髁,髁的前下方为舌下神经孔,两侧有较长的颈静脉突。枕骨基部和蝶骨体位于颅底正中,两侧有破裂孔,其外侧为岩部、茎突和鼓泡。鼻后孔为椭圆形,由腭骨、蝶骨的翼突和翼骨构成它的壁,中央由犁骨分为左、右两个后鼻孔。腭部狭长而凹,由上颌骨和切齿骨的腭突构成。

4)枕面即枕骨部,呈上窄下宽的梯形,背缘形成明显的枕外嵴,嵴下正中为枕外隆凸,是项韧带的附着部,两侧粗糙面是肌肉的附着部。最下方有枕骨大孔,孔的两侧为枕髁,髁外侧为颈静脉突。

5)鼻旁窦额窦位于额骨内、外骨板之间。两侧的额窦由额窦中隔完全分开。额窦的底是筛骨迷路向前扩展到鼻骨和背鼻甲的后半部之间;在窦的腹外侧有大的卵圆孔与上颌窦相通。表面投影:额窦的前界达眶前缘,主要位于两眶之间。

6)上颌窦是上颌骨、颧骨和泪骨内的四边形空腔。窦随年龄而增大,5岁以下的马较小,老龄马较大。上颌窦内有纵行的眶下管通过。窦内由一斜隔板分为前后两部,前窦小,后窦大,均以裂隙与中鼻道相通。表面投影:窦的前界在面嵴前端眶下孔的稍后方,上界相当于从眶下孔向后与面嵴平行的线。

(3)猪的头骨

不同品种猪的头骨形态变异很大,原始品种猪的头骨相当长,额部外形平直,为长头型。有些改良品种猪的头骨显著变短,额部向上倾斜,鼻部短,鼻面凹,为短头型。

猪的头骨近似楔形。项面宽大,枕骨高,背缘形成发达的枕外嵴,颈静脉突长,垂向下方。额骨较长,眶上突短,不与颧弓相连,因此眶缘不完整。颞窝完全位于侧面,长轴近于垂直。颧弓强大,两侧扁。面嵴短,前方有眶下孔。犬齿槽大,外面有嵴状隆起。骨质腭突较长,中间宽、前后较窄,两侧有腭孔和腭沟。鼻后孔小。在切齿骨上方和鼻骨前方有一吻骨,是吻突的骨质基础。

3.1.3 头骨的连结

各头骨之间大部分为不动连结,主要借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彼此之间结合较牢固。只有颞下颌关节具有活动性。舌骨则借韧带与颅底相连。

颞下颌关节由颞骨的颞髁与下颌骨的下颌髁构成。两关节面间夹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关节囊的外侧有外侧韧带,牛无后韧带。在马还有由弹性纤维构成的后韧带。两侧颞下颌关节是联动的,可进行开口、闭口和侧向运动。

4.前肢骨及其连结

4.1 前肢骨

前肢骨是前肢各个部位的骨质基础,包括肩带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完整的肩带由3块骨组成,即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有蹄动物因四肢运动单纯化,乌喙骨和锁骨都已退化,仅保留肩胛骨。前臂骨由尺骨和桡骨组成。前脚骨由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组成。

4.1.1 肩胛骨

是三角形扁骨,斜位于胸廓前部的两侧,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其背缘附有肩胛软骨。外侧面有一条纵行的隆起,称为肩胛冈。冈的前上方为冈上窝,后下方为冈下窝。肩胛骨的远端较粗大,有一浅关节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成关节。关节盂前方有突出的盂上结节。内侧面的中部有大而浅的肩胛下窝。

(1)牛的肩胛骨较长。上端较宽,下端较窄。肩胛冈显著,较偏前方。冈的下端向下方伸出一突起称为肩峰。

(2)马的肩胛骨呈长三角形。肩胛冈平直,游离缘粗厚,中央稍上方粗大,称为冈结节。肩胛软骨呈半圆形。

(3)猪的肩胛骨很宽,前缘凸。肩胛冈为三角形,冈的中部弯向后方,有大的冈结节。

4.1.2 肱骨

又称臂骨,为管状长骨。斜位于胸部两侧的前下部,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分骨体和两端。近端的前方有臂二头肌沟,后方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成关节;两侧有内、外侧结节,外侧结节又称大结节。骨干呈扭曲的圆柱状,外侧有三角肌粗隆。远端内外侧有两个滑车关节面,分别称内、外侧髁。与前臂骨成关节。两髁的后面有一深的鹰嘴窝,尺骨鹰嘴的肘突伸入其中。

(1)牛的肱骨近端粗大,大结节很发达,前部弯向内方,二头肌沟偏于内侧,无中间嵴。三角肌粗隆较小。

(2)马的肱骨二头肌沟宽,由一中间嵴分为两部分。外侧结节较内侧结节稍大。三角肌粗隆较大。

(3)猪的肱骨与牛的相似。

4.1.3 前臂骨

由桡骨和尺骨组成,为长骨,其位置几乎与地面垂直。桡骨位于前内侧,发达,主要起支持作用,近端有关节窝与肱骨内、外侧髁成关节,其背内侧有较大的突起称为桡骨粗隆。远端有滑车关节面与腕骨成关节。尺骨位于掌外侧,近端特别发达,向后上方突出形成鹰嘴,其顶端粗糙称为鹰嘴结节。骨干和远端的发育程度因动物种类而异。桡骨和尺骨之间的间隙称为前臂骨间隙。

(1)牛的前臂骨桡骨较短而宽。尺骨鹰嘴发达,骨干与远端较细,远端较桡骨稍长。成年牛尺骨骨干与桡骨愈合,有两个前臂骨间隙,分别称为前臂近、远骨间隙。

(2)马的前臂骨桡骨发达,骨干中部稍向前弯曲。尺骨仅近端发达,骨干上部与桡骨愈合,下部与桡骨合并,远端退化消失。

(3)猪的前臂骨桡骨短,稍呈弓形。尺骨发达,比桡骨长,近端粗大,鹰嘴特别长。桡骨和尺骨以骨间韧带紧密连结。

4.1.4 腕骨

位于前臂骨和掌骨之间,由两列短骨组成。近列腕骨有4块,由内向外依次为:桡腕骨、中间腕骨、尺腕骨和副腕骨。远列腕骨一般为4块,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2,3,4腕骨。近列腕骨的近端关节面与桡骨远端成关节。近、远列腕骨与各腕骨之间均有关节面,彼此成关节。远列腕骨的远端关节面与掌骨成关节。整个腕骨的背侧面较隆突,掌侧面凸凹不平,副腕骨突向后方。

(1)牛的腕骨由6块组成。近列4块。远列两块,内侧一块较大,由第2和第3腕骨愈合而成,外侧为第4腕骨。

(2)马的腕骨由7块组成。近列4块。远列3块,由内侧向外侧为:第2,3,4腕骨。

(3)猪的腕骨由8块组成。近列和远列均有4块。第1腕骨很小。

4.1.5 掌骨

为长骨,近端接腕骨,远端接指骨。有蹄动物的掌骨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牛有3块掌骨。第3、第4掌骨发达,近端和骨干愈合在一起,称为大掌骨。骨干短而宽。近端有关节面,与远列腕骨成关节,在其背内侧有掌骨粗隆。远端较宽,形成两个滑车关节面,分别与第3,4指的近指节骨和近籽骨成关节。第5掌骨为一圆锥形小骨,附于第4掌骨的近端掌外侧。

马的掌骨有3块。第3掌骨发达,又称为大掌骨,其方向与地面垂直,呈半圆柱状;近端稍粗大,有与远列腕骨成关节的关节面;远端稍宽,形成滑车关节面,与近指节骨和两个近籽骨成关节。第2和第4掌骨是远端退化的小掌骨,近端较粗大,有关节面与远列腕骨成关节;向下逐渐变细,由韧带连接于第3掌骨的掌内、外侧。

猪有4块掌骨,由内向外为第2,3,4,5掌骨。第3,第4掌骨发达,第2和第5掌骨较小。近端与远列腕骨相连,远端各连一指骨。

4.1.6 指骨

又分为指节骨和籽骨。

(1)指节骨

各种动物指的数目不同,一般每一指都具有3个指节骨,近指节骨又称系骨,中指节骨又称冠骨,远指节骨又称蹄骨。

牛有4个指,即第2,3,4,5指。其中第3和第4指发达,称为主指。每指有3个指节骨。近指节骨呈圆柱状,两端较粗,骨干较细。近端与掌骨远端成关节;远端与中指节骨相对的关节面成关节。中指节骨与近指节骨的形状相似,但较短。远指节骨近似三棱锥形,位于蹄匣内,外形与蹄相似,蹄尖向前并弯向轴侧面。远轴侧面是隆凸的斜面,轴侧稍凹,称为指间面。近端有关节窝,与中指节骨远端成关节。前缘有伸肌突,后方接远籽骨。底面的后缘粗糙,称为屈肌面,供屈肌腱附着。第2和第5指,又称悬指,每个悬指仅有2块指节骨,即中指节骨和远指节骨,不与掌骨成关节,仅以结缔组织相连于掌指关节的掌侧。

马只有第3指。近指节骨是一较短的长骨,前后略扁,两端较粗,骨干较细。近端有关节面,与掌骨远端成关节。远端有与中指节骨相对的关节面。中指节骨短,宽度稍大于长度,两端的关节面与近指节骨相似。远指节骨位于蹄匣内,外形与蹄相似。近端有与中指节骨远端相接的关节面,前方有伸肌突。壁面呈半环状的斜面,与地面呈45°~50°角。底面前部是一凹面;后部粗糙,称为屈肌面。

猪有4指,每指都具有3个指节骨。第3和第4指发达,指骨的形态与牛相似。第2和第5指较短而细。

(2)籽骨又分近籽骨和远籽骨,分别位于掌指关节和远指间关节的掌侧。牛主指各有两块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马近籽骨两块,远籽骨一块,猪第3,4指各有两块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第2,5指仅各有两块近籽骨。

4.2 前肢骨的连结

前肢的肩胛骨与躯干骨间不形成关节,以肩带肌连结。其余各骨间均形成关节,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指关节又分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肩关节为多轴关节,其余均为单轴关节,主要进行屈、伸运动。

4.2.1 肩关节

由肩胛骨远端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关节角顶向前,关节囊宽松,无侧副韧带。肩关节虽为多轴关节,但由于两侧肌肉的限制,主要进行屈、伸运动,而内收和外展运动范围小。

4.2.2 肘关节

由肱骨远端和前臂骨近端的关节面构成的单轴单关节。关节角顶向后,在关节囊的两侧有内、外侧副韧带,只能做屈伸运动。

4.2.3 腕关节

由前臂骨远端、腕骨和掌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间关节和腕掌关节。关节角顶向前,关节囊的纤维层为各关节所共有,背侧面较薄而宽松,掌侧面特别厚而紧。关节囊的滑膜层形成3个互不相通的囊,桡腕关节囊宽松,关节腔最大,活动性也最大;腕间关节的次之;腕掌关节的关节腔最小,活动性也最小。腕关节有一对长的内、外侧副韧带,还有一些短的骨间韧带。在牛腕关节的背侧面有两条斜向的背侧韧带,腕骨间的韧带数目较少。由于关节面的形状,骨间韧带和掌侧关节囊的限制,腕关节只能向掌侧屈曲。

4.2.4 指关节

包括掌指关节、近指节间关节和远指节间关节。均属单轴关节。

(1)掌指关节

又称系关节或球节,由掌骨远端、近指节骨近端和一对近籽骨构成。关节囊背侧壁强厚,掌侧壁较薄,侧副韧带与关节囊紧密相连。掌指关节掌侧除有强大的屈肌腱外,还有悬韧带和籽骨下韧带等,它们都是前肢的弹力装置,当踏地时,可以缓冲由地面来的震动,同时可以固定掌指关节,防止过度背屈。

1)悬韧带

又称籽骨上韧带,是由骨间肌腱质化而形成的,位于掌骨的掌侧,起于大掌骨的近端,下端分为两支,大部分止于近籽骨,并有分支转向背侧,并入指伸肌腱。

2)籽骨下韧带

是近指节骨掌侧的强厚韧带,起于近籽骨,止于近指节骨的远端和中指节骨近端。

(2)近指节间关节

又称冠关节,由近指节骨的远端和中指节骨近端的关节面组成,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紧密相连,仅能做小范围的屈伸运动。

(3)远指节间关节

又称蹄关节,由中指节骨的远端、远指节骨的近端和远籽骨组成。关节囊的背侧和两侧强厚,掌侧较薄,侧副韧带短而强,位于蹄软骨下,只能进行屈、伸运动。

马为奇蹄,只有一指(第3指),各关节构造同上述。

牛为偶蹄,有两指,各关节均成对,其构造基本同上述相似。牛主指两个掌指关节的关节囊在掌侧部相互交通。悬韧带含有较多的肌组织,特别是犊牛,含肌质更多,悬韧带在大掌骨1/3平面处分成3束;内侧束与外侧束的一部分止于相应的近籽骨,其余斜向背侧,加入指伸肌腱;中间束较大,又分为3支,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止于相应指的轴侧近籽骨,中支细,在通过大掌骨远端分成两支也分别加入指伸肌腱。此外,在两主指的近指节骨、中指节骨和远指节骨之间,有较坚固的近侧和远侧两组指间韧带。防止两指过分开张。

5.后肢骨及其连结

5.1 后肢骨

动物的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膝盖骨)、小腿骨和后脚骨。髋骨是髂骨、耻骨和坐骨3块骨的合称,又称盆带,以支持后肢。小腿骨有胫骨和腓骨。后脚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5.1.1 髋骨为不规则骨。由背侧的髂骨和腹侧的坐骨和耻骨愈合而成。三骨愈合处形成深的杯状关节窝,称为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左右侧髋骨在骨盆中线处以软骨连结形成骨盆联合。

(1)髂骨位于前上方。后部窄,略成三边棱柱状,称为髂骨体。前部宽而扁,呈三角形,称为髂骨翼。髂骨翼的外侧角粗大,称为髋结节;内侧角小,称为荐结节。翼的外侧面称为臀肌面,内侧面称为荐盆面。在荐盆面上有粗糙的耳状关节面,与荐骨翼构成关节。翼的内侧缘凹,形成坐骨大切迹,向后参与构成坐骨棘。

(2)坐骨位于后下方。构成骨盆底壁的后部。后外侧角粗大,称为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的后缘形成弓状,称为坐骨弓。前缘与耻骨围成闭孔,内侧缘与对侧坐骨相接,形成骨盆联合的后部。外侧部参与髋臼的形成,其背缘向内凹,形成坐骨小切迹,参与构成坐骨棘。

(3)耻骨较小,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壁的前部,并构成闭孔的前缘。内侧部与对侧耻骨相接,形成骨盆联合的前部。外侧部参与形成髋臼。

骨盆由背侧的荐骨和前3~4个尾椎、腹侧的耻骨和坐骨以及侧面的髂骨和荐结节阔韧带构成,为一前宽后窄的圆锥形腔。前口以荐骨岬、髂骨及耻骨为界;后口的背侧为第3尾椎,腹侧为坐骨弓,两侧为荐结节阔韧带后缘。骨盆的形状和大小,因性别而异。总的来说,母畜的骨盆比公畜的大而宽敞,荐骨与耻骨的距离(骨盆纵径)较公畜大;髋骨两侧对应点的距离(骨盆横径)较公畜远,骨盆底的耻骨部较凹,坐骨部宽而平;骨盆后口也较大。

牛的左、右侧髋骨接近平行。髂骨与水平面的角度比马小,背面稍凹,荐结节位置较低,髋结节大而突出,前缘接近水平。坐骨大,骨盆面深凹,坐骨弓较窄而深;坐骨结节发达,呈三角形。骨盆腹侧中部有嵴,骨盆前口呈椭圆形,斜度较大。

马的髂骨较倾斜。荐结节突向背侧,与第1荐椎相对,形成荐部最高点。髋结节粗厚,近似四边形,前缘倾斜。坐骨的骨盆面较平;后缘粗厚,坐骨弓较浅。骨盆前口接近圆形。猪的髋骨长而窄,左、右两侧互相平行。

5.1.2 股骨为全身最大的管状长骨,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近端粗大,内侧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成关节;外侧有粗大的突起,称为大转子。骨干呈圆柱形,外侧缘有第3转子。远端粗大,前方为滑车关节面,与髌骨成关节;后方为内、外侧髁,与胫骨成关节。

(1)牛的股骨近端股骨头较小,关节面有一部分向外伸延,大转子发达并向外侧突出。骨干较细,呈圆柱形。远端前方滑车关节面的内嵴较外嵴宽而突出。

(2)马的股骨近端大转子发达,由一切迹分为前、后两部。骨干的背侧圆而光滑,跖侧较平坦,外侧有发达的第3转子。远端前方的滑车关节面的内嵴高而向前上方突出。

(3)猪的股骨基本与牛的相似,但较短。大转子的高度不超过股骨头。

5.1.3 髌骨又称膝盖骨,是一大籽骨,位于股骨远端的前方,与滑车关节面成关节。髌骨的前面粗糙,供肌腱、韧带附着,后面为关节面;内侧附着有纤维软骨,其弯曲面与滑车内嵴相适应。牛的髌骨近似圆锥形,马的呈四边形,猪的髌骨窄而厚。

5.1.4 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胫骨呈三面棱柱状,近端粗大,有内、外侧髁,与股骨的髁成关节;髁的前方为粗厚的胫骨粗隆,向内下方延续为胫骨嵴。骨干为三面体。远端有滑车关节面,与胫跗骨成关节。腓骨位于胫骨外侧,与胫骨间形成小腿骨间隙。

(1)牛的小腿骨胫骨发达,形态同上述。腓骨近端与胫骨愈合为一向下的小突起,骨体消失。远端形成一块小的踝骨,与胫骨远端外侧成关节。

(2)马的小腿骨胫骨发达,近端外侧有一小关节面与腓骨头连结。腓骨为一退化的小骨。近端扁圆,称为腓骨头,与胫骨近端外侧成关节。骨体逐渐变尖细。

(3)猪的小腿骨胫骨骨干稍弯向内侧,在近端外侧髁的后面有与腓骨相连结的关节面。腓骨较发达,与胫骨等长,其近端和远端与胫骨相连接;远端还形成外侧踝。

5.1.5 跗骨由数块短骨构成,位于小腿骨与跖骨之间。各种动物数目不同,一般分为3列;近列有两块,内侧的为胫跗骨,又称距骨;外侧的为腓跗骨,又称跟骨。距骨有滑车状关节面,与胫骨远端成关节。跟骨有向后上方突出的跟结节,中列只有一块中央跗骨。远列由内向外为第1,2,3,4或5跗骨。

牛的跗骨有5块,近列为距骨和跟骨。中央跗骨与第4跗骨愈合为一块。第1跗骨很小,位于后侧。第2与第3跗骨愈合。马的跗骨有6块,近列同牛。中列为扁平的中央跗骨。远列内后方为第1和第2跗骨愈合成的不规则小骨,中间为扁平的第3跗骨,外侧为较高的第4跗骨。猪有7块跗骨,近列同马、牛。中列有中央跗骨。远列有4块,为第2,3,4,5跗骨。

5.1.6 跖骨与前肢掌骨相似,但较细长。牛的大跖骨(第3,4跖骨)比前肢大掌骨细长;第2跖骨为一退化的小跖骨,呈小盘状,附着于大跖骨的跖内侧。马的跖骨较前肢掌骨细而长。

5.1.7 趾骨与前肢指骨相似,亦分趾节骨和籽骨,但后肢的趾节骨较细长。

5.2 后肢骨的连结

后肢骨的连结有荐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和趾关节。荐髂关节属盆带连结。膝关节包括股髌关节和股胫关节,趾关节与前肢的指关节构造相同。后肢各关节与前肢各关节相对应,除趾关节外,各关节角的方向相反,这种结构有利于动物站立时保持姿势的稳定。后肢各关节除髋关节外,均有侧副韧带,故为单轴关节。

5.2.1 荐髂关节由荐骨翼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关节面不平整,周围有短而强的关节囊,并有一层短的韧带加固,因此,动物的荐髂关节几乎完全不能活动。主要起着连结后肢和躯干的作用。在荐骨和髂骨之间还有一些强固的韧带——荐髂背侧韧带、荐髂外侧韧带和荐结节阔韧带。其中荐结节阔韧带最大,为一四边形的宽广韧带,构成骨盆的侧壁,背侧附着于荐骨侧缘和第1,2尾椎的横突,腹侧附着于坐骨棘和坐骨结节;其前缘与坐骨大切迹形成坐骨大孔,下缘与坐骨小切迹形成坐骨小孔,供血管和神经通过。

5.2.2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关节角顶向后,关节囊宽松。在股骨头与髋臼之间,有一条短而强的圆韧带连结。马、骡、驴还有一条副韧带,来自腹直肌的耻前腱沿耻骨腹面向两侧连于股骨头。髋关节能进行多方面运动,但主要是屈、伸运动;在关节屈曲时常伴有外展和旋外,在伸展时伴有内收和旋内。

5.2.3 膝关节包括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为单轴复关节。

(1)股胫关节是由股骨远端的内、外侧髁和胫骨近端的内、外侧髁构成。在两骨之间垫有两个半月板。关节囊的前壁薄,后壁稍厚。除有一对侧副韧带外,关节中央还有交叉的十字韧带,连结股骨与胫骨。此外,半月板还有一些短韧带,与股骨和胫骨相连。半月板使股骨和胫骨的关节面互相吻合,此外还可减轻震动。股胫关节主要是屈伸运动。

(2)股髌关节由髌骨和股骨远端滑车关节面构成。关节囊宽松。髌骨除以股髌内外侧副韧带连于股骨远端外,在其前方还有3条强大的髌直韧带,连于胫骨近端的胫骨粗隆上。髌直韧带与关节囊之间填充着脂肪。股髌关节的运动,主要是髌骨在股骨滑车上滑动,通过改变股四头肌作用力的方向,而伸展膝关节。

(3)跗关节又称飞节,是由小腿骨远端、跗骨和跖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关节角顶向后,仅能做屈伸运动。跗关节包括小腿跗关节、跗间近、远关节和跗跖关节。关节囊前壁宽松,后壁紧而强厚,紧密附着于跗骨。滑膜形成4个囊,即胫跗囊、近跗间、远跗间囊和跗跖囊,其中以胫跗囊最大,并向内侧突出。跗关节内、外侧有侧副韧带,背侧和跖侧也各有韧带,限制跗关节的活动并加固连结。牛的跗关节除胫跗关节有相当大的运动外,距骨与中央跗骨之间也有一定的活动性。马的跗关节仅胫跗关节能做屈、伸运动,其余3个关节连结紧密,活动范围极小,只起缓冲作用。

5.2.5 趾关节包括跖趾关节(系关节)、近趾节间关节(冠关节)和远趾节间关节(蹄关节),其构造与前肢指关节相同。

6.皮肌

皮肌为分布于浅筋膜中的薄层肌,大部分与皮肤深面紧密相连。皮肌并不覆盖全身,根据所在部位可分为面皮肌、颈皮肌、肩臂皮肌及躯干皮肌。

6.1 面皮肌

面皮肌薄而不完整,覆盖于下颌间隙、腮腺和咬肌表面,有分支向前伸达口角,称为唇皮肌。牛还有宽大的额皮肌。

6.2 颈皮肌

颈皮肌:牛无此肌,马的颈皮肌起自胸骨柄和颈正中缝,向颈的腹侧伸延;起始部较厚,向前逐渐变薄;有的马特别发达,可与面皮肌相连。

6.3 肩臂皮肌

肩臂皮肌覆盖于肩臂部,牛的较窄。

6.4 躯干皮肌

躯干皮肌覆盖胸腹壁侧壁的大部分,前缘接肩臂皮肌,下缘与胸深后肌融合,上缘与背阔肌融合,后部伸入膝褶。

皮肌的作用是颤动皮肤,以驱除蚊蝇、抖掉灰尘及水滴等。

7.前肢肌

前肢肌肉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连结躯干与前肢的肩带肌;一部分为作用于前肢各关节的肌肉。

7.1 肩带肌

肩带肌是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一般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根据位置,可分为背侧和腹侧两组。背侧组起于头骨和脊柱,从背侧连接前肢,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和臂头肌,牛还有肩胛横突肌。腹侧组起自颈椎、肋骨和胸骨,从腹侧连接前肢,包括胸肌和腹侧锯肌。

7.1.1 斜方肌是扁平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根据起点和肌纤维方向分为颈斜方肌和胸斜方肌。牛的较厚,两部分之间无明显分界;马的较薄,明显地分为颈、胸两部分。颈斜方肌起自项韧带索状部,肌纤维斜向后下方;胸斜方肌起自前10~12个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前下方。两部分均止于肩胛冈。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7.1.2 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也分颈、胸两部分。颈菱形肌狭长,呈三棱形,肌纤维纵行,胸菱形肌薄,近似四方形,肌纤维垂直。菱形肌两部分的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的内侧面。其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当前肢不动时,可伸头颈。在斜方肌与菱形肌之间形成肩胛上间隙,当创伤波及此间隙时可成为蓄脓场所。

7.1.3 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为一块三角形大板状肌,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部分被躯干皮肌和臂三头肌覆盖。

牛的背阔肌除起自腰背筋膜外,还起于9~12肋骨、肋间外肌和腹外斜肌的筋膜。其止点分三部分,前部止于大圆肌腱,中部止于臂三头肌长头内面的腱膜,后部与胸深肌同止于肱骨内侧结节。

马的背阔肌起自腰背筋膜,止于肱骨内面。

背阔肌的主要作用是:①向后上方牵引肱骨,屈肩关节;②当前肢踏地时,牵引躯干向前;③牛背阔肌的肋部可协助吸气。

7.1.4 臂头肌呈长而宽的带状,位于颈侧部浅层,自头伸延到臂,形成颈静脉沟的上界。可明显地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锁枕肌,下部称为锁乳头肌;二者于颈中1/3处会合。

牛的臂头肌前部特别宽,后部显著变窄,仅覆盖肩关节面。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肱骨嵴。

马的臂头肌全长宽度一致,后端包盖肩关节的前面和外侧面。起于枕骨、颞骨、寰椎翼和第2~4颈椎横突。止于肱骨外侧的三角肌粗隆和肱骨嵴。

臂头肌的作用:①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②提举和侧偏头颈。

7.1.5 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前部位于臂头肌的深层,后部位于颈斜方肌和臂头肌之间。起于环椎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有牵引肩胛骨向前和侧偏头颈的作用。马无此肌。

7.1.6 胸肌位于胸底壁与肩臂部之间皮下。分浅、深两层。

(1)胸浅肌位于前臂与胸骨之间的皮下。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胸降肌(胸浅前肌),后部为胸横肌(胸浅后肌)。

牛的胸浅肌较薄,前、后两部分界不明显。

马的胸浅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胸降肌很发达,突出于胸前部,起于胸骨柄,止于肱骨嵴。胸横肌较薄,起于胸骨嵴,止于前臂内侧筋膜。

胸浅肌的主要作用是内收前肢。

(2)胸深肌位于胸浅肌的深层。亦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锁骨下肌(胸深前肌),后部为胸升肌(胸深后肌)。

牛的胸深肌较发达,略呈三角形,起于腹黄膜、剑状软骨和胸骨侧面,止于肱骨内外结节。

马的胸深前肌略呈三棱形,起于胸骨侧面前半部,向前上方逐渐变狭,行经肩关节前面及冈上肌前缘;止于冈上肌上端的筋膜。胸深后肌,形状起止点与牛相似。

胸肌的作用:①内收和摆动前肢;②前肢踏地时可牵引躯干向前。

7.1.7 腹侧锯肌为一宽大的扇形肌,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可分为颈、胸两部分。颈腹侧锯肌全为肌质。胸腹侧锯肌较薄,表面被有强韧的腱膜。

牛的颈腹侧锯肌很发达,起自第3~7颈椎的横突和前3个肋骨;胸腹侧锯肌起于第4~9肋骨的外面,均止于肩胛骨的锯肌面和肩胛软骨内面。

马的颈腹侧锯肌起于第4~7颈椎的横突,胸腹侧锯肌起于第1~8(9)肋骨外面,均止于肩胛骨的锯肌面和肩胛软骨内面。

主要作用:左右腹侧锯肌形成一弹性吊带,将躯干悬吊在两前肢之间。站立时,两侧腹侧锯肌同时收缩,可提举躯干;颈腹侧锯肌收缩可举颈;胸腹侧肌收缩可以协助吸气。一侧收缩可将体重移向对侧的前肢。

7.2 作用于肩关节的肌肉(肩部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外侧面及内侧面,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伸、屈肩关节和内收、外展前肢。

7.2.1 伸肌

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内。牛的冈上肌全为肌质。马的有强韧的腱膜。起于冈上窝和肩胛软骨。止腱分两支,分别止于肱骨内、外侧结节。

7.2.2 屈肌

(1)三角肌呈三角形,位于冈下肌的浅层。借冈下肌腱膜起于肩胛冈和肩胛骨后角,在牛还有起于肩峰的头。止于肱骨外面的三角肌粗隆。

(2)大圆肌位于肩胛下肌后方,呈带状。起于肩胛骨后角,止于肱骨内面。

7.2.3 内收肌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内侧面。起于肩胛下窝,在牛明显地分为3个肌束。止于肱骨的内侧结节。

7.2.4 外展肌

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一部分被三角肌覆盖。起于冈下窝及肩胛软骨。止于肱骨外侧结节。

7.3 作用于肘关节的肌肉(臂部肌)

臂部肌分布于肱骨周围,起于肩胛骨和肱骨,跨越肩关节及肘关节;止于前臂骨。主要对肘关节起作用,对肩关节也有作用。可分为伸肌和屈肌。伸肌位于肘关节后方,有臂三头肌和前臂筋膜张肌;屈肌位于肘关节前方,有臂二头肌和臂肌。

7.3.1 伸肌

(1)臂三头肌位于肩胛骨与肱骨形成的夹角内,呈三角形,是前肢最大的一块肌肉。分3个头:长头最大,起于肩胛骨的后缘;外侧头较厚,起于肱骨外侧面;内侧头最小,牛的较大,马的不发达,起于肱骨内侧面。3个头共同止于尺骨鹰嘴结节。

(2)前臂筋膜张肌位于臂三头肌的后缘和内侧面。牛的狭长而薄,起自肩胛骨后角,以一扁腱止于尺骨鹰嘴内侧面。马的宽而薄,后缘较厚,以一薄腱膜起于背阔肌止端和肩胛骨后缘,止于尺骨鹰嘴及前臂筋膜。

7.3.2 屈肌

(1)臂二头肌位于肱骨前面,为多腱质的纺锤形肌。以强腱起于盂上结节,通过臂二头肌沟,止于桡骨粗隆。

(2)臂肌位于肱骨臂肌沟内,起自肱骨后上部,向下经臂二头肌与腕桡侧伸肌之间,转到前臂近端内侧,止于桡骨近端内侧缘。

肩臂部内侧肌与腹侧锯肌之间形成范围较大的肩胛下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有利于肩胛骨在胸壁上前后摆动。

7.4 作用于腕关节的肌肉(前臂部肌)

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的肌肉(前臂及前脚部肌),其肌腹分布在前臂部的背外侧面和掌侧面,大部分为多腱质的纺锤形肌,均起于肱骨远端及前臂骨近端,在腕关节附近移行为腱,除腕尺侧屈肌外,均包有腱鞘。作用于腕关节的肌肉,止腱较短,止于腕骨和掌骨。作用于指关节的肌肉,则以长腱跨越腕关节和指关节,而止于指骨。

7.4.1 伸肌

(1)腕桡侧伸肌位于桡骨的背侧面,为前臂部最大的肌肉,起于肱骨远端外侧上髁,肌腹于前臂下部延续为一扁腱,经腕关节背侧面向下,止于掌骨粗隆。腱通过腕关节前方的表面包有腱鞘。

(2)腕斜伸肌(拇长外展肌)呈薄而小的三角形,起于桡骨中部外侧,在指伸肌的覆盖下,越过腕桡侧伸肌腱表面斜向腕关节内侧,止于大掌骨近端。在腕部包有腱鞘。

7.4.2 屈肌

(1)腕外侧屈肌原名腕尺侧伸肌,但在牛、马因位置靠后,为屈腕作用。位于前臂部后外侧皮下,指外侧伸肌的后方。起于肱骨远端外侧上髁,大部分止于副腕骨,小部分变为细圆腱,并包有腱鞘,止于第5掌骨(牛)或第4掌骨(马)近端。

(2)腕尺侧屈肌位于前臂后内侧部皮下,起于肱骨远端内侧上髁和鹰嘴内侧面,以强腱止于副腕骨。该肌与腕外侧屈肌之间形成尺沟,沟内有尺侧副动、静脉和尺神经通过。

(3)腕桡侧屈肌位于前臂部内侧皮下,起于肱骨远端内侧上髁,牛的止于第3掌骨近端内侧,马的止于第2掌骨近端。该肌与桡骨内侧面之间形成前臂正中沟,沟内有同名血管和神经通过。

7.5 作用于指关节的肌肉(前臂及前脚部肌)

7.5.1 伸肌

(1)指总伸肌牛的指总伸肌较小,位于指内侧伸肌与指外侧伸肌之间,起于肱骨远端外侧上髁及尺骨外侧,在前臂远端延续为一细腱,经腕关节和掌骨的背侧面向下伸延,至掌指关节处分为两支,均包有腱鞘,分别止于第3,4指的远指节骨伸肌突。

马的指总伸肌位于前臂部外侧皮下,腕桡侧伸肌后方;主要起于肱骨远端外侧上髁,前臂骨近端外侧,在前臂下部延续为腱,经腕关节背外侧面、掌骨和近指节骨的背侧面向下伸延,止于远指节骨的伸肌突。在腕关节处分出一小腱,并入指外侧伸肌腱中。

(2)指内侧伸肌又称第3指固有伸肌,牛的指内侧伸肌位于腕桡侧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起点同指总伸肌。其肌腹与腱紧贴其后缘的指总伸肌及其腱。止于第3指的中指节骨近端背侧缘及远指节骨。马无此肌。

(3)指外侧伸肌又称第4指固有伸肌,位于前臂部外侧面,在指总伸肌后方,牛的发达,马的很小。起于前臂骨外侧面。止腱经腕关节外侧面向下延伸至掌部,继续沿指总伸肌腱外侧缘下行。牛的止于第4指的中指节骨及远指节骨;马的止于近指节骨近端。

7.5.2 屈肌

(1)指浅屈肌牛的指浅屈肌位于前臂部掌侧,被腕屈肌包围。起于肱骨远端内侧上髁。肌腹分浅、深两部分,各有一腱,向下分别通过腕管的表面和腕横韧带,至掌中部又合成一总腱,并立即又分为两支,分别止于第3,4指的中指节骨,每支在掌指关节上方与来自骨间肌的腱板形成腱环,供指深屈肌腱通过。

马的指浅屈肌位于腕尺侧屈肌的深部,有两个头:肱骨头起自肱骨远端内侧上髁,在腕关节上方延续为腱;桡骨头为一强腱,起于桡骨后面下半部,在腕关节上方与肱骨头合成总腱,通过腕管,走在指深屈肌腱的浅层,在掌指关节处形成一腱环,供指深屈肌腱通过,在近指节骨远端分为两支,分别止于近指节骨和中指节骨的两侧。

(2)指深屈肌位于前臂骨的后面,被腕屈肌和指浅屈肌包围。共有3个头,分别起于肱骨远端内侧上髁、尺骨鹰嘴及桡骨后面。3个头合成一总腱,经腕管向下伸延至掌部。

牛的指深屈肌腱在掌指关节上方分为两支,分别通过指浅屈肌腱形成的腱环,止第3,4指的远指节骨掌侧面后缘。

马的指深屈肌腱在掌部变成一圆索,走于悬韧带与指浅屈肌之间,在掌中部又有腱头加入,最后穿过指浅屈肌的腱环及其分支之间下行,以扁腱止于远指节骨的屈肌面。

(3)骨间肌又称悬韧带或籽骨上韧带,位于掌骨掌面。犊牛几乎全为肌质,成年牛腱质强厚,但仍有肌质。马全为腱质并钙化。

8.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及腹壁肌。

8.1 脊柱肌

脊柱肌是支配脊柱活动的肌肉,可分为背侧肌群与腹侧肌群两部分。

8.1.1 背侧肌群发达,尤其是颈部。位于脊柱的背外侧。其作用是: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伸脊柱、举头颈;一侧收缩时,可向一侧偏脊柱。除下述肌肉外,紧靠脊柱还有一些分节性的小肌束,如多裂肌、横突间肌等。

(1)背腰最长肌为全身最长最大的肌肉,位于胸椎、腰椎的棘突与横突和肋骨椎骨端所形成的三棱形凹陷内,表面覆盖有一层腱膜,由许多肌束综合而成。起于髂骨嵴、荐骨、腰椎和后位胸椎的棘突,止于腰椎、胸椎和最后颈椎的横突以及肋骨的外面。该肌两侧同时收缩,有很强的伸背腰作用,还有伸颈和帮助呼气的作用。一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

(2)髂肋肌位于背腰最长肌的腹外侧,狭长而分节,由一系列斜向前下方的肌束组成。起于腰椎横突末端和后10(牛)或15(马)个肋骨的外侧及前缘,向前止于所有肋骨的后缘(牛)和前12,13个肋骨的后缘及第7颈椎横突(马)。作用为向后牵引肋骨,协助呼气。该肌与背腰最长肌之间有髂肋肌沟,沟内有针灸穴位。

(3)夹肌位于颈椎、耆甲、项韧带索状部之间,呈三角形,其后部被斜方肌及颈腹侧锯肌所覆盖。起于棘横筋膜和项韧带索状部,止于前4个颈椎横突、枕骨和颞骨。其作用是两侧同时收缩举头颈,一侧收缩则偏头颈。

(4)头半棘肌又称复肌,位于夹肌与项韧带板状部之间,为强大的三角形肌,有3~4条腱划。起于棘横筋膜及前8,9个(牛)或6,7个(马)胸椎横突及颈椎关节突,以强腱止于枕骨。作用同夹肌。

8.1.2 腹侧肌群不发达,仅存在于颈部和腰部。作用是向腹侧弯曲脊柱。

(1)颈长肌位于颈椎及前5~6个胸椎椎体的腹侧,由一些短的肌束构成。作用为屈颈。

(2)腰小肌为一狭长肌,位于腰椎椎体腹侧面的两侧,起于腰椎及最后(牛)或后3个(马)胸椎椎体腹侧,止于髂骨腰小肌结节。作用为屈腰。

8.2 颈腹侧肌

颈腹侧肌位于颈部腹侧皮下,有胸头肌、胸骨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

8.2.1 胸头肌位于颈部腹外侧皮下。起于胸骨柄,两侧胸头肌的起点紧密相接。牛的胸头肌向前分浅、深两部分:浅部称为胸下颌肌,止于下颌骨下缘;深部称为胸乳突肌,经颈静脉及腮腺深部,止于颞骨。马的以扁腱止于下颌骨的后缘。有屈或侧偏头颈的作用。胸头肌与臂头肌之间形成颈静脉沟。

8.2.2 胸骨甲状舌骨肌位于气管腹侧,为一扁平的带状肌。起于胸骨柄,起始部被胸头肌覆盖。前部分两支:外侧支止于喉的甲状软骨,称为胸骨甲状肌;内侧支止于舌骨体,称为胸骨舌骨肌。作用为向后牵引喉和舌骨,助吞咽。

8.2.3 肩胛舌骨肌呈薄带状,起于第3~5颈椎横突,斜向前下方,止于舌骨体。在颈前部形成颈静脉沟的沟底,把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隔开。因此,在颈前部进行静脉注射或采血较为安全。

8.3 胸壁肌

胸壁肌分布于胸腔的侧壁,并形成胸腔的后壁。胸壁肌收缩可改变胸腔的容积,参与呼吸运动,因此也称为呼吸肌。主要有以下几种。

8.3.1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为向前外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8.3.2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为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8.3.3 膈又称横膈膜。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膈由周围的肌质部和中央的腱质部构成。肌质部根据其附着部位,又分为腰部、肋部和胸骨部。腱质部由强韧而发亮的腱膜构成,突向胸腔,称为中心腱。

膈上有3个孔:①主动脉裂孔,位于左、右膈脚之间,供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位于右膈脚肌束间,接近中心腱,供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位于中心腱上,稍偏中线右侧,供后腔静脉通过。

膈收缩时,使突向胸腔的凸度变小,扩大胸腔的纵径,引起吸气。膈舒张时,由于腹壁肌肉回缩,腹腔内脏向前压迫膈,使凸度增大,胸腔纵径变小,而帮助呼气。

8.4 腹壁肌

腹壁肌都是板状肌,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前连肋,后连髋骨,上面附着于腰椎,下面左、右两侧的腹壁肌在腹底壁正中线上,以腱质相连,形成腹白线。

8.4.1 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面。起始部为肌质,肌纤维斜向后下方,在肋弓后下方延续为腱膜,止于腹白线。腹外斜肌腱膜在髋结节至耻骨前缘处,加厚形成腹股沟韧带,在其前方腱膜上有一长约10cm的裂隙,为腹股沟管的皮下环。

8.4.2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斜向前下方,起于髋结节,在牛还起于腰椎横突,呈扇形向前下方扩展,逐渐变为腱膜,止于腹白线;在牛还止于最后肋骨,其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交织在一起,形成腹直肌外鞘。在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裂隙,为腹股沟管鞘环。

8.4.3 腹直肌呈宽带状,位于腹白线两侧,底壁的腹直肌鞘内。起于胸骨和肋软骨,肌纤维纵行,最后以强厚的耻前腱止于耻骨前缘。在腹直肌的肌腹上有5~6条(牛)或9~11条(马)腱划。

8.4.4 腹横肌是腹壁肌的最内层,较薄,起于腰椎横突和弓肋下端的内面,肌纤维上下行,以腱膜止于腹白线。其腱膜构成腹直肌的内鞘。

8.4.5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部,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是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阴囊的通道。有内外两个口:外口通皮下,称为腹股沟皮下环或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上的裂隙;内口通腹腔,称为腹股沟鞘环或深环,为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裂隙。在马,皮下环长为10~12cm,鞘环长约10cm,腹股沟管长约10cm。公畜的腹股沟管明显,内有精索和血管和神经等通过。母畜的腹股沟管仅供血管和神经通过。

腹壁肌的作用是形成坚韧的腹壁,容纳和支持腹腔脏器;当腹壁肌收缩时,可增大腹压,协助呼气、排粪、排尿和分娩等。

9.头部的主要肌肉

头部肌可分为面部肌和咀嚼肌。

9.1 面部肌

面肌是位于口腔和鼻孔等周围的肌肉,可分为开张自然孔的张肌和关闭自然孔的环行肌。

9.1.1 张肌一般均起于面骨,止于自然孔周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鼻唇提肌呈薄板状,起于额骨和鼻骨交界处,肌腹分浅、深两部分,分别止于侧鼻翼和上唇。作用为上提上唇,开张鼻孔。

(2)犬齿肌又称鼻孔外侧开肌,起于面结节,穿行鼻唇提肌浅、深两部分之间。止于外侧鼻翼,作用为开张鼻孔。

(3)上唇固有提肌牛的较小,起于面结节,穿过鼻唇提肌两层间,以数条细腱止于鼻唇镜。马的特别发达,起于泪骨,向前走于鼻唇提肌下面,两侧止腱合并,止于上唇。作用为上提上唇。

(4)下唇降肌位于颊肌下缘,起于下颌骨体,肌纤维纵行。止于下唇。作用为下降下唇。

9.1.2 环行肌位于自然孔周围,有关闭或缩小自然孔的作用。

(1)口轮匝肌呈环状,构成上、下唇的基础。牛口轮匝肌两侧的肌纤维在上唇正中不衔接。

(2)颊肌很发达,位于颊部,构成口腔侧壁的基础。作用为参与吸吮、咀嚼等动作。

9.2 咀嚼肌

咀嚼肌是使下颌发生运动的肌肉。草食动物的咀嚼肌很发达,可分为闭口肌和开口肌。

9.2.1 闭口肌位于颞下颌关节的前方。是磨碎食物的动力来源,所以很发达且富有腱质,包括咬肌、翼肌和颞肌。

(1)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侧面,起于颧弓和面嵴,止于下颌支外侧面。

(2)翼肌位于下颌骨的内侧面,起于蝶骨翼突和翼骨,止于下颌骨内侧面(翼内侧肌)和下颌髁(翼外侧肌)。

(3)颞肌位于颞窝内,起于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状突。

闭口肌的作用是牵引下颌向上或做侧向运动,完成咀嚼动作。

9.2.2 开口肌不发达,位于颞下颌关节的后方。

(1)枕下颌肌牛无此肌。马的枕下颌肌位于下颌骨后缘,起于枕骨颈静脉突,止于下颌骨支后缘。

(2)二腹肌位于翼肌内面,有前后两个肌腹,起于枕骨颈静脉突,斜向前下方,止于下颌骨体。

开口肌的作用是向下牵引下颌骨而开口。

10.后肢肌

后肢肌较前肢肌发达,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后肢肌大多数可区分为伸肌群和屈肌群两大部分,只有髋关节除有伸、屈肌群外还有内收和旋动肌群。

10.1 作用于髋关节的肌肉(臀股部肌)

10.1.1 伸肌位于髋关节角顶,有臀中肌、臀深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1)臀中肌大而厚,位于骨盆的背外侧,构成臀部的基础,向前与背腰最长肌相接。起于背腰最长肌后部腱膜、髂骨臀肌面、荐骨及荐结节阔韧带,止于股骨大转子。有伸髋关节、外展及旋外后肢的作用,由于同背腰最长肌相结合,还参与竖立、蹴踢及推进躯干等动作。

(2)臀深肌薄而宽,被臀中肌覆盖。起于髂骨翼外侧、坐骨棘和荐结节阔韧带,止于大转子前外下方,有伸髋关节、外展及旋外后肢的作用。

(3)臀股二头肌长而宽大,位于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两头合并后下行逐渐变宽,牛分为前、后两部分。马明显分前、中、后三部分,以腱膜止于髌骨、髌外侧韧带、胫骨嵴、小腿筋膜和跟结节。其作用是伸髋关节,亦可伸膝、跗关节;在推进躯干、蹴踢和竖立等动作中起伸展后肢作用;在提举后肢时可屈曲膝关节。

(4)半腱肌长而大,位于臀股二头肌的后方,构成股部的后缘,止端转到内侧。牛的起于坐骨结节,马还有椎骨头起于尾椎和荐坐韧带。以腱膜止于胫骨嵴、小腿筋膜和跟结节。该肌与臀股二头肌之间形成臀股二头肌沟(汗沟),沟内有针灸穴位。

(5)半膜肌长而宽,呈三棱形,位于半腱肌的内侧。牛的起于坐骨结节,马还有椎骨头起于荐结节阔韧带,止于股骨内侧上髁和胫骨近端内侧。可伸髋关节和内收后肢。

10.1.2 屈肌位于髋关节角内,有臀浅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缝匠肌、耻骨肌等。

(1)臀浅肌牛无此肌。马的位于臀部浅层,呈三角形,以臀筋膜起于髋结节和荐结节,止于股骨第3转子。

(2)阔筋膜张肌呈三角形,位于股部的前外侧皮下。起于髋结节,向下呈扇形展开,借阔筋膜止于髌骨和胫骨近端。

(3)髂腰肌位于腰椎和髂骨的腹侧面,由腰大肌和髂肌所组成。髂肌有内、外两头。外头较大,起于髂骨翼内面;内头较小,起于髂骨体。两头之间夹有腰大肌,以同一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4)缝匠肌呈窄而薄的带状,位于股部内侧,在股薄肌的前缘。起于髂腰筋膜和腰小肌腱,止于髌内侧韧带和胫骨嵴。

(5)耻骨肌呈锥形,位于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起于耻骨前缘和耻前腱,止于股骨体内侧。

10.1.3 内收肌位于股部内侧,包括股薄肌和内收肌等。

(1)股薄肌呈薄而宽的四边形,位于股内侧皮下。起于骨盆联合和耻前腱,以腱膜止于髌内侧韧带、胫骨嵴和小腿筋膜。

(2)内收肌呈三棱形,位于股薄肌的深层,在耻骨肌与半膜肌之间,起于耻骨和坐骨的腹侧,止于股骨的后内侧。

10.1.4 旋动肌均为位于髋关节后方深层的小肌肉,包括闭孔外肌、闭孔内肌和孖肌等。

(1)闭孔外肌呈扇形,起于耻骨和坐骨的腹侧面及闭孔的外缘和后缘,止于股骨转子窝。

(2)闭孔内肌也呈扇形,起于耻骨和坐骨的骨盆面,其扁腱经闭孔,止于股骨转子窝。

(3)孖肌呈薄三角形,位于臀股二头肌的深面。起于坐骨外侧缘,止于股骨转子窝。

10.2 作用于膝关节的肌肉(股部深层肌)

10.2.1 伸肌只有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大而厚,位于髂骨与股骨形成的夹角内,被阔筋膜张肌所覆盖。有4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除股直肌以两个短腱起于髂骨体的两侧外,其他三部分别起于股骨的内侧、外侧和前面,共同止于髌骨。

10.2.2 屈肌只有腘肌。腘肌呈三角形,位于膝关节后方,胫骨后面的上部。以圆腱起于股骨的腘肌窝,斜向后内侧,止于胫骨内侧缘的上部。

10.3 作用于跗关节的肌肉(小腿部肌)

10.3.1 伸肌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1)腓肠肌发达,位于小腿后部,肌腹呈纺锤形,在臀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和半膜肌之间。有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髁上窝的两侧,下行到小腿中部变为一腱,与趾浅屈肌腱及臀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腱膜的一部分共同合成跟腱,止于跟结节。跟腱前方内、外侧的沟,分别称为小腿内侧沟和小腿外侧沟。

(2)比目鱼肌呈薄而窄的带状,斜位于小腿外侧上部。起于胫骨外侧髁,止于腓肠肌的外侧头。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称小腿三头肌。

10.3.2 屈肌有腓骨第3肌、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

(1)腓骨第3肌牛的发达,呈纺锤形,马的变成腱索,位于小腿背侧皮下,与趾长伸肌和趾内侧伸肌以同一短腱起于股骨伸肌窝,至小腿远端延续为一扁腱,经跗关节背侧,止于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

(2)胫骨前肌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面,紧贴胫骨。起于胫骨粗隆和胫骨嵴的外侧,止于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

(3)腓骨长肌呈狭长三角形,位于趾长伸肌后方。起于胫骨外侧髁和股胫关节外侧副韧带,肌腹于小腿中部延续为细长腱,向后下方伸延,经跗关节外侧,止于跗骨和大跖骨近端。马无此肌。

10.4 作用于趾关节的肌肉(小腿及后脚部肌)

10.4.1 伸肌有趾内侧伸肌、趾长伸肌和趾外侧伸肌

(1)趾内侧伸肌(第3趾固有伸肌)马无此肌。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层,趾长伸肌的前内侧。起点同腓骨第3肌,于小腿远端变为腱,止于第3趾的中趾节骨。

(2)趾长伸肌呈长梭形,肌腹的上半部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层,下半部位于其后方。趾长伸肌与腓骨第3肌共同起于股骨伸肌窝,下行到小腿远端变为细长腱,牛的在跖趾关节处分为两支,分别止于第3,4趾的远趾节骨伸肌突,马的止于第3趾的远趾节骨伸肌突。

(3)趾外侧伸肌(第4趾固有伸肌)位于趾长伸肌后方,起于胫骨外侧髁,于小腿远端延续为长腱,向下沿趾长伸肌腱外侧缘下行,牛的止于第4趾的中趾节骨,马的止腱在跖骨中部并入趾长伸肌腱。该肌与腓骨第3肌之间形成腓沟,沟内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10.4.2 屈肌有趾浅屈肌、趾深屈肌和骨间肌。

(1)趾浅屈肌呈纺锤形,大部分位于腓肠肌两头之间。起于股骨髁上窝,于小腿下1/3处转为强腱,由腓肠肌腱的前面经内侧转到后面,至跟结节处变宽扁。强腱越过跟结节后变窄,并继续向下伸延至趾部,其行程、结构和止点与前肢的指浅屈肌腱相似。

(2)趾深屈肌发达,位于跟腱前方,紧贴胫骨后面。有外侧深头、外侧浅头和内侧头3个头,均起于胫骨近端后外侧缘和后面。3个头于跖骨近端后面形成一总腱后,再向下伸延至趾部,其行程、结构和止点,与前肢的指深屈肌腱相似。

(3)骨间肌位于跖骨后面,其结构与前肢的同名肌相似。

复习思考题:

1.骨的类型。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4.关节的构造。

5.关节的类型。

6.肌肉的构造。

7.椎骨的一般构造。

8.按顺序说明前、后肢骨的名称。

9.按顺序说明前、后肢关节的名称。

10.说明脊柱的构成、胸廓的构成、骨盆的构成。

11.指出颈静脉沟、前臂正中沟和腹股沟管的位置和构成。

12.依次说明腹壁肌肉的名称和肌纤维方向。

同类推荐
  • 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海洋。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化传说中,开天辟地是关于地球形成的最早传说。传说天地本是一片混沌,这时我们的祖先盘古氏用一把巨大的斧头将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的身体也随之无限地长高。后来,盘古氏再也无法顶住天和地,累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美丽的神话讴歌了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
  • 地理知识知道点: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

    地理知识知道点: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

    山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之一,高耸入云的山峰常常给人一种博大宽厚之感。正因为如此,山历来都是人们向往之地,历史上的隐士常常选择名山作为隐居之地,孔子也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
  • 决不放弃——航海英雄启示录

    决不放弃——航海英雄启示录

    本书为我们重现了四位航海探险家,包括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库克,书中带领我们同四大航海探险家一起,走上跨越海洋的大胆旅程,分享他们的冒险和知识。
  • 探索未知-生命化学趣谈

    探索未知-生命化学趣谈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那时花开的青春

    那时花开的青春

    小时候的一场小孩子们的'战争'千奈家族与夜羽家族,小女孩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羽氏兄妹的出现,会让故事有进展吗?【如果故事内容不好,请大家多多吐槽!么么哒!】
  • 御影师

    御影师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影子,深邃的黑暗是整个世界的影子,那将是我取之不竭的力量。。。
  • 幻世集

    幻世集

    羽陆世界,幻术与造梦术是必备的生存技能。充斥着欺骗和邪恶梦境的世界中,伴随着美女妈妈游走在每个国家之间见招拆招,成长中的正太救世主,腹黑程度与日俱增。
  • 谁倔强了一世花开

    谁倔强了一世花开

    三年前一个不明不白的案件让她们散场,也让她与他还没有在一起就分离。三年后,他重回故地,却是失忆。慕沥雨三年苦苦的等待是否能迎来他的执手相依,她昔日好友口中的希望,她是否能迎来成功。一路上的挫折,未能将她打倒。她从来不信邪,所以她为了正义从不肯向挫折低头。别人都说她很倔强,是的,她很倔强,倔强到全世界都说不,她非要说行。
  • 梨花落:绝代有佳人

    梨花落:绝代有佳人

    谢氏一桩简单的杀人案,在弄权之下被断成了通敌案,后演变成谋逆案,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谢氏大族一朝覆灭。侥幸逃脱的谢氏兄妹二人,躲过明枪暗箭,步履艰难的替谢家沉冤昭雪,却发现这背后还有更不为人知的隐情,究竟谁才是导致谢家覆灭的真凶?那一年,梨花盛开的洁白,年仅六岁的谢蕴身穿丧服,在数着梨花凋落踌躇伤感之时,被一声声嘶吼惊住,接着便传来了浓烈的血腥味,白裙被染成了红色,梨花也被染成了红色······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这个有机体的基因密码。本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以实现企业组织基因的改造,以及如何全面构建出能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基业长青的强势企业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实施的思路、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标准和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方法三个方面。
  • 风水流

    风水流

    好奇害死猫,不是因为好奇哪有那么多的事发生呢?他的故事从他走进了风洞开始……
  • 你想要的我全有

    你想要的我全有

    曾经的我那么喜欢你,很多时候只希望你能回头。可是,你却再也没有回过头。你是忘了我吗?
  • 古文关键

    古文关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王别闹了

    女王别闹了

    奥路菲斯的世界,是个奇幻魔法的神话世界,在这里,各式各样的种族分成几块,各自生活在独自的大陆之上。人类,目前主要聚集在奥路菲斯的中部大陆奥菲,大大小小有约二十多个王国,五六个文明。奥菲菲大陆,战火纷飞的大陆,远比其他的大陆,在这里,人类自己的战争就从未停止,也从未有人类统一过。直到有一天。奥路菲的小国维多利亚出现一位任性的女王,一位年轻的事务官。女王,别闹了。不,要叫我女皇,女皇,您别闹了,不,要叫我女帝,女帝,您别闹了。我要征服奥路菲斯。够了,女王,别闹了。总而言之,这是一篇任性女王和苦逼事务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