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5800000061

第61章 父亲的意义——对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解读

◎薛昭曦

我一直以来不热衷于看电影,在这个“读图时代”显得有些落伍。但是,我认为这和谈恋爱一样,宁缺毋滥。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引起观影者的思考,那么它只能成为一次性消费品,而无法带来审美上的感动和意义上的追问。关于父亲,特别是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很久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父亲在电影中的出现,有时超越了一般人对于父爱的诉求,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意味极深的隐喻。我想通过对《2012》《追风筝的人》《天伦之旅》这三部电影,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并解读出现在西方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首先谈谈《2012》这部美国灾难片。这部电影,打动我并留给我思考的,并不是那些毁灭性的场面和紧张的故事情节,而是不断出现的父亲形象以及这种形象背后的价值隐喻。影片中,共有这样几位父亲:科幻小说家杰克逊以及他的父亲、印度科学家以及他的父亲、影射奥巴马的总统、那对双胞胎的父亲。影片延续了一贯的美国式的温情,在壮观的大场面下,还不忘表现人与人之间细致的感情。《2012》中表现得最为出色的,我想便是父爱。以杰克逊一家为主要线索,以点带面,所串起的是导演对于父亲形象的关注与认识。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部灾难片里,导演不断地安排各种父亲形象?显然,影片所要表达的“父爱”主题已经超越了身体与血缘所建立的伦理意义上的父爱。从这个角度上看,《2012》其实是一部“寻父”主题的电影。在面对灾难与毁灭时,母亲的温柔已经无法安抚不安与失望了,人类急需找回“父亲”,带领着我们走向新生。其实,长久以来,父亲在西方的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甚至是被有意回避。不论在文学,还是荧幕上,西方人对父亲的形象一直受到了“弑父情结”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父亲往往代表着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暴君形象,他压制了自由意志、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甚至在宗教信仰上,作为“天父”的上帝也不断被人怀疑,被人推翻。人类过度膨胀的“强力意志”把父亲赶出了精神家园。然而,在缺少父亲的世界里,似乎一切价值都失去了平衡,人类变得狂躁、不安、恐惧和无处归家。儿辈们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加合理的秩序世界,反而败坏了父亲所建立的基业。人类这种弃父行为最终招致了毁灭性的灾难。与其说《2012》表现的是现实中的事实灾难,不如说它是表现了西方人在精神上的价值灾难,是西方人长久积习的精神危机一次隐喻性的大暴露。然而,影片还是为我们指出了希望与出路。我想这种希望并不是来自于强权政治统治下造就的“诺亚方舟”,而是父亲的回归,长久以来被放逐的“父亲”被人类重新认识,人们急需一位在精神上能够带领他们、给予安全感的父亲。只不过,《2012》把这样宏大的主题,集中展现在了一个家庭中,甚至是杰克逊一人身上,最终也是这位作为小人物的父亲解救了全人类。但是,不得不说,在表达“寻父”主题上,《2012》做得并不成功。父亲形象虽然不断出现在影片之中,但是始终无法指向更高的意义世界。商业化的运作,更是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文化内涵。虽然找到了“父亲”,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信仰,并没有得到解决。正是这方面的缺失和模糊,使得它无法跻身于优秀电影的行列。在同样一部有关“寻找”的电影里,在这方面比它做得成功,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追风筝的人》。

同样是美国人拍的电影,《追风筝的人》在表现“父亲”时的精神内涵就比《2012》来得深。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似乎都只注意到了具体意义上父亲,即阿米尔的爸爸,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全身充满硬汉骨气的父亲,这个形象的塑造显然是成功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描写一个人追回友谊,重新面对自己曾经的懦弱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追风筝的人》中所追的“风筝”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当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风筝”常常被理解为自由、民主、文明的美国文化,以此来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残暴、落后甚至野蛮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我更愿意从信仰层面来理解“风筝”的象征意义。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心灵的救赎,更是一次信仰的救赎,而这种救赎同样也通过“父爱”得以完成。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当阿米尔回到喀布尔,从塔利班人的手上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可是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他不见了。于是他追着一个孩子的背影进入了清真寺。在清真寺里,他又一次洗净了手脚,跪在真主安拉面前。等他从清真寺出来时,他融入了众多信徒行走的洪流之中。我觉得这一个场景充满了寓意,阿米尔正是在这一次寻找之中,找回了自己的根,找回了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也寻找到了“父亲”的意义。这样一个电影场景的表现,恰恰体现了西方人对信仰的重新理解。阿米尔最后追回的除了自己曾经丢失的勇气外,最重要的还在于他完成了精神上的成人仪式。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追逐背后实际上是与父爱交织在一起的。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阿米尔的父亲对自己孩子充满了爱,这种爱不仅是勇气、责任,更是对自己信仰的执著与虔诚。所以阿米尔的回归,是为了完成作为一名伯伯(某种意义上就是“父亲”)所要经历的“灵魂的洗礼”。由于这是美国人拍的电影,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他们可能把握得并不准确,但是影片中却始终暗含着西方人对宗教与信仰的理解。他们认为,只有信仰,只有精神之父,才能够使这个无序、充满暴力与邪恶的社会重回安宁。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精神上的父亲,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救赎。《追风筝的人》中“父与子”的关系,实际上已成为人类一个基本而又深刻的生存方式的隐喻。“寻父”更多是为了重塑“精神父子”,使子辈在“寻父”的体验中成熟自立,重新做人。世界上许多宗教,“主”必然是父亲的形象。作为伦理意义上的父亲,给予子辈的是最初的世界观,而作为精神意义上的父亲,他提供给子辈的是“存在”的出路和归宿。这正是《追风筝的人》以及众多“寻父”题材的西方电影中努力塑造一个具有完美道德人格的父亲形象、渲染伟大的父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正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不断袪魅过程中所凸显的精神困境。从这一点上,《追风筝的人》在精神内涵上比《2012》有更多可供挖掘和解读的东西,也是它“与我心有戚戚”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一部电影就是《天伦之旅》,这一部电影,相比前面两部,或许少了形而上的价值意味,可是更多了一份世俗中令我们感动和思考的父爱。与“寻父”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父亲寻找子女的电影。影片的最后,当我看到大卫的那幅画着蓝天下的电线杆和沟通人类情感的电线时,我不禁湿润了眼睛。包了一辈子电线的父亲,用自己的手,连接起了现代人沟通和维系情感的电话线,而他的这次寻找儿子和女儿的旅程,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连接,而这时,他用的是一个父亲的爱与理解。“你过得好吗?”父亲其实要的只是一个答案。我们却常常因为从小的畏惧,而无法与父亲进行沟通。影片告诉我们,其实父爱不仅如山一样,充满威严,父爱有时更是一种理解。父亲会在任何时候理解他们的孩子!因为在他的眼里,不论子女走到哪里、年龄多大、成就多大,都只是曾经在他的怀抱里、肩膀上嬉闹的孩子。这也正是为什么影片中每一次父亲与子女们告别时,看到的都是子女们小时候的模样。这样一部电影,我不想从哲学、信仰的维度去解读它。因为,我想再恢宏的价值指涉、再终极的人文关怀,最后的落实,都必须是每一个个体的具体行动。而关于父亲,我们除了认真去爱,去理解,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呢?“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这才是人的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每个人都应该找到父亲的意义,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上!

同类推荐
  • 此情自可成追忆

    此情自可成追忆

    本书是宋词余韵与现代美文的一次经典合璧。古典的情思与意蕴在现代的场景下显现出别样的韵味。作者用新锐灵动的手法和唯美细腻的笔法,将我们心中的江南情结和古典情思,在古今交换的情场、情景中,进行了淋漓细致的勾画。他用诗词一样华丽唯美的语言,引导着你去作一次浪漫的旅行,引导着你去探寻梦中的江南,直抵内心最温暖的殿堂……
  •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本书记载了120多个爱情、亲情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平实、温婉的文字让人感动,给人激励。
  •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走向民间与回归传统》分为:文学综论篇;山西作家篇;美学与文学思想篇;重视原始文献提倡实证研究重说新文学史(代后记)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五四时期山西新文学发展概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山西抗战文学导论等,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未来之星际联盟

    未来之星际联盟

    21世纪的云汐被挚爱送进疯人院,被逼自杀。47世纪因为一场复活实验的失误,错将云汐重生在这个世纪。当宠物,当女王,当奴隶,当反派……还有什么身份不是自己不能忍受的呢?一步步坠入地狱,再一步步爬出地狱,从地狱复活的罗刹之女啊,她爱的人在哪里?血红的玫瑰一点一点枯萎,我将这被世界污秽染黑的红玫瑰献给我爱的人;“你是恶魔,且为我所有。MyLOVE!”欲望!厮杀!呐喊!挣扎!不过是人心的空虚与寂寞。试着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然后去不顾一切的爱吧。
  • 道剑仙星

    道剑仙星

    一个出身卑微的穷苦少年一个道术至上的修真世界丹、符、器、剑、体、星、灵,前路茫茫……少年终于觉醒,原来此世是合星而来,历经万千轮回,神魂体魄早已脱胎换骨!仙星在手,道剑在心,强横者仍然高高在上,漫漫修途隐于脚下……
  • 我想成为简单的人

    我想成为简单的人

    没死?穿越?变男人了?羞耻啊~~还好是个富二代~
  • 诸天万界传送阵

    诸天万界传送阵

    二十一世纪,普通大学生木云,机缘巧合之下,被传送系统砸中,与之融为一体,成为了变异型传送系统,沦为一个三界打工仔。一个悄然的世界,为木云打开,他借助传送系统,开店铺,做交易,坑遍诸天大神。常言道:别人吃肉,我喝汤,我要坑你,心别慌。
  • 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

    一位来自大城市、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艺术院校高材生,为了爱情走入军营,开始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种兵经历,并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在绿色军营中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逐渐感触到军人的坚韧灵魂,成为骁勇善战的优秀特种兵。《利刃出鞘》在军旅题材小说中可谓一枝独秀,小说笔触刚劲且细腻,行文有铁血也有柔情,围绕神秘兵种——特种兵,展开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 北周遗孤

    北周遗孤

    当心中的锋芒被生活的无奈磨平了棱角,平凡便慢慢变成了平庸。若今生有悔,敢将锋芒遥指九天苍穹,看儒、释、道、各大世家门阀争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惊世废材:毒医洛王妃

    惊世废材:毒医洛王妃

    21世纪黑道毒医慕华因装逼被雷劈死,一朝穿越,成为玄灵大陆东岛青阳温孤世家嫡长女温孤慕华,开启月华手链,打通七经八脉,当绝世废材变为惊天鬼才时,天材地宝,圣兽灵宠都围着她转,还有.........一个王爷?某王:女人,你夺走了本王珍藏了二十四年的纯真,怎么赔?某华:圣阶复元丹十瓶,圣阶武器两个某王;本王的贞洁就值这些?某华:不然你以为呢?技术那么差,某个地方又那么小{嫌弃脸}某王;慕华,你再讲一遍{咬牙切齿}于是.........你们懂得。【情节虚构,绝对原创】
  • 修仙从厄运开始

    修仙从厄运开始

    天门长老要杀楚淼,当夜天门长老磕丹药时被噎死;地门门主也要杀楚淼,当夜地门门主御剑飞行时被雷暴劈死;人门老大还是要杀楚淼,当夜人门老大赶路时气火翻滚,因上火流鼻血虚弱而死……还有平地摔摔死的宗主、被自家养的灵兽踩死的教主……种种修真界令人发指的惨事,源头究竟是何?矛头直指万年万一的先天厄运神体——楚淼一时间修真界拉起“防火防盗防楚淼”旗帜,人人望楚淼而逃
  • 在废土就不要吐槽了

    在废土就不要吐槽了

    当百年前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时,没有人知道它会给整个人类文明画上句号。当无人预料的战争瓦解了原本的秩序,各类灾难随之席卷了整个世界,人类终于在陨落日那天跌落了王座。当文明逐渐向黑暗沉沦,当不可名状的异变席卷了整个大陆,人性成为了最后的光辉。面对能力者失控的常态,古小莹不禁也发出了沉重的叹息。“温宇,你说这个张三失控后身上不断长出了那么多果实,这算不算帮聚居地解决了短期的粮食问题?能不能拿去换个基因药剂?”书友群:723063752
  • 倾城夫君在花楼

    倾城夫君在花楼

    一名二十二岁的少女,因意外离奇穿越…吃最香的肉,喝最美的酒…数不完的金钱…情不知所起,便一往情深…到底花落谁家,各位看官请听我细细道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