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9200000006

第6章 情绪的核心是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在情绪分析框架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情绪反应总是与动机紧密相连。首先,情绪反应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其次,在某些情形下,情绪反应本身即可视为动机。

第一,一般行为的产生,均由动机所促动,故而一般称之为动机性行为(motivated behavior)。由动机所促动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寻求动机的满足。由此可知,动机性行为的结果,能否使个体的动机获得满足,自然就会伴随产生不同情绪;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甚至在寻求过程中因遭遇阻碍打击,更可能产生恐惧、沮丧等复杂情绪。当然,在动机性行为的活动过程中,随个体因行为活动而伴生的情绪经验,也有一些是正面的。从最基本的饥、渴、性三种生理性动机而言,在饮食男女的一切行为活动上,就可能产生所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第二,有时候情绪反应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此时的情绪能促动个体的行为活动,即称为情绪性行为(emotional behavior)。以恐惧为例,它既是情绪,也是动机;恐惧对个体所促动的行为,可能是逃逸,也可能是攻击。

情绪反应的产生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它们是认知评价、生理变化、情绪表现、工具性行为、言语行为和情感。

3.2.1 认知评价

评价使情绪有了指向的对象,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刺激(instigation)、目标(target)和目的(objective)。诱发性的条件是刺激,情绪指向的人或事物是目标,对目标所做的情绪反应是目的。例如,玛丽因受到朋友比尔的侮辱而愤怒,并企图报复。玛丽愤怒的评价对象包括觉察出的侮辱(刺激)、比尔(目标)和报复(目的)。

然而评价不是情绪状态激活的必要条件。人们常假定被评价的对象是情绪状态产生的原因。是的,情绪经常与认知交织在一起,但情绪首先是一种相对独立于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先于认知而发生,可以超越认知过程而直接发生。

情绪也不是自发的,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刺激,多半是外在的,但有时也是内在的;有时是具体可见的,但有时是隐而不显的。就引起情绪的外在刺激而言,生活环境中的任何人、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就好比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无际的草原,会使人心旷神怡,而忙碌的街头、拥挤的公车、喧哗的市场,会使人烦躁不安。诸如此类,引起情绪的外在刺激,不胜枚举。不过,我们可以想像的是,同样的外在刺激,未必引起同样的情绪状态,有的人见灾心惊,但也有人幸灾乐祸。

至于引起情绪的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的,诸如腺体的分泌,器官功能失常(疾病)等,都会成为内在刺激而影响情绪。另外有些内在刺激是心理的,诸如记忆、联想、想像等心理活动,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情绪。

在导致情绪状态的刺激链条中,还有很多潜在的联系,包括从基本的身体联系到基本的认知联系。在药物或激素分泌不平衡的影响下,有时即使较少的甚至没有认知参与的情况下,情绪状态也会激活,如产后抑郁症。与情境无关的动机因素也能在评价情境刺激中起作用。

3.2.2 生理变化

詹姆士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那么每种情绪都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吗?答案是肯定的,不需要灵敏的科学仪器和复杂的统计技术就可识别出伴随着性唤醒的体内变化与伴随着恐惧时的体内变化,在一些重要的细节方面是不同的。然而,我们要明白刚刚提到的性唤醒与恐惧之间的区分是在情绪粗略的分类中做出的,在一般水平上界定的情绪很可能有与其对应的特定的生理反应模式(行为的生物学系统)。例如,性唤醒与生殖行为有关;恐惧与逃避危险有关。然而在情绪的等级组织中符合一个一般水平的事实,不一定也符合另一个更具体的水平,例如,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在较具体的情绪类别间(如生气与嫉妒)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Averill,1997)。

人们对确实发生着的生理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研究表明生理反应的自我报告与实际的生理活动有很低的相关性,内脏不是特别敏感的身体器官,并且在测量生理反应时,在一般性的情绪类别中仅观察到一些大致的差别。然而当要求个体描述情绪体验时,他们确实报告了有差别的生理唤醒模式,那么这些差别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呢?自我报告的情绪体验中的生理反应,可能体现了文化定型(culturalstereotype)。例如,人发怒时脸变红,恐惧时脚冰凉。这个问题的着重点,研究的仍是处于一般水平上的情绪类别。就是说在情绪的一般类别和维度上,人们能够区分和报告出生理变化的差异,当他们全神贯注于非常强烈的情境刺激时尤其如此。Rimé等人认为,在一些情绪建构和生理结构之间有符号重叠(Rimé,etc,1990)。例如,快乐情感可能与特定的生理过程相连,大概是因为双方都产生了“温暖”的感受。

生理变化也不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明白在决定体验到的情绪类别上,一个人的生理唤醒的信念或者说意义即认知因素,比唤醒的状态更重要,Schachter 和Singer 在1962 年的一项著名实验中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生理变化为什么又如此密切地联系着情绪反应呢?正如在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中那样,心理现象与生理反应有联系,其基础可能是共同的符号意义。而一旦这个联系确定下来,就可能极其紧密。

3.2.3 情绪表达

在心理学上,对情绪表达的研究,一向集中在对三个问题的探讨。

第一,情绪经验的双向特征。情绪经验不只是单向的表达,情绪表达时多半是有沟通对象的,情绪表达者主体与其对象,必须对情绪表达的方式,具有同感共识,而后始能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连幼儿都会辨识,笑是表示快乐,哭是表示痛苦。因此,情绪表达这个概念,实际也是情绪沟通。

第二,非语言的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有很多种方式,其中用语言表达情绪,一向为戏剧家与文学家们所擅长,心理学家则甚少研究。原因在于,语言所表达的情绪比较间接,而且受文化教育的影响,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不易发现情绪心理的原则。

第三,情绪经验的形成。喜怒哀乐的情绪非但人皆有之,而且有些动物也会表达情绪。因此,自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72 年出版《人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in man and animals)一书之后,一百多年来,对情绪表达的先天性、后天性,一直是争议未决的问题。情绪表达尤其是面部表情,已在情绪研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有争议的角色。Ekman(1982)和Izard(1991)等做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组织中的人,对相似的情境刺激会产生类似的面部表情,甚至从那些刚出生还没机会从他人那里学会情绪表达的婴儿身上也可得到这种结果。更重要的是,Redican(1982)还发现在其他的灵长类动物身上也可看到类似的表情,所以,某些表情是先天和普遍的。

先天和普遍的面部表情与特定的情绪有间接的联系。这个问题类似于生理反应模式与特定的情绪之间关系的问题。一些面部表情是先天的、普遍的,表明存在着与其对应的行为生物学系统。例如,攻击、逃跑的生物学系统。

面部表情仅能在中等程度上改变情绪体验。面部反馈假说认为,面部的运动提供了情绪体验的信息。有人对检验这一假说的16 种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我报告的情绪体验中,仅有12%的情绪变化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面部表情变化来解释。并且,目前的资料不承认任何关于效果特定性的结论,即愤怒和恐惧的表情是否分别导致了愤怒和恐惧的情感。

3.2.4 工具性行为

在心理学文献中,把情绪表达与工具性反应区分开来是很常见的。例如,回避学习的两因素论就假设,恐惧(情绪表达)促使个体做出回避(工具性反应),愤怒可以激发攻击行为等。与生理反应和表情相比,工具性行为对识别情绪状态或情绪症候群更重要,它是被评价的情绪对象的反应目的。这在前面已经论及。比如愤怒,并不仅仅是由于知觉受到了不恰当的对待而引起的生理唤醒状态,它还涉及到要改正这个不恰当对待的愿望。用另一个方式说明,一个人流泪可能是因为悲伤,也可能是因为快乐。我们大体上可以通过观察个体为了改变当时的情境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推论出他(她)正在经历悲伤还是快乐。

3.2.5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涉及到两个方面,即说了什么(说话内容)和怎样说的(如语调、语速)。这里,我们只着重讨论言语行为的工具性方面,即说了什么而不是怎样说的。心理学家往往不相信情绪的自我报告,因为用语言比用其他任何一种反应都更容易掩饰情绪。并且,这种不信任还基于这样一个内隐假设,即我们用于表达情绪概念的术语,仅仅是贴在情绪上的标签,这个标签有时正确、有时错误。

当然在情绪的表达中,也可以不通过语言的方式,而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来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谈到由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的动作的含意。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摊手表示无奈。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可由之辨别出当事人所表达的心境。

由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当事人经常并不自知。当我们与人谈话时,时而蹙额,时而摇头,时而摆动手势,时而两腿交叉,我们多半并不自知。正因如此,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如下假设:当你与人说真话时,你的身体将与对方接近;当你与人说假话时,你的身体将离开对方较远。此一假设验证的结果发现:如果要求不同受试者,分别与别人陈述明知是编造的假话与正确的事实时,说假话的受试者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显得身体向后靠,肢体的活动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Mehrabian,1971)。

但是情绪并不独立于它们的概念化方式而存在。情绪概念不仅具有描述性,而且还有规定性,给我们日常的情绪概念赋予意义的观念和命题网,也帮助构成和规定着那些概念所代表的行为。当然,一旦一个单词的意思确定下来,言语反应可以与人的行为分离,既可以用来掩饰行为,也可用来表现行为。

3.2.6 情感

评价情境刺激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感受。来自生理唤醒和面部表情的反馈,也会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而工具性行为,不管是真做了还是想要做的都促进了情绪体验的产生。有可能逃跑吗?或者我坐以待毙吗?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个体体验到恐惧或抑郁这些不同的感受。

人们在感受上总是会犯错误的。经历着情绪体验的人可能最后一个认识到自己是在愤怒、嫉妒等。从理论上说,更有趣的是有时候人们没有情绪状态的激活就体验到了情绪。例如,处于轻躁狂状态的人的感情的迸发,不是快乐的迹象而是抑郁的表征。在一些细节方面,可以把体验一种情绪与听到某种声音相比较。不管这种声音听起来多么生动和真实,除非有某个刺激能说明它的产生,否则它就是不真实的。情绪体验也一样,没有适当刺激就体验到的感受往往作为虚幻的或不真实的东西被摒弃掉。

同类推荐
  • 麦肯锡思维

    麦肯锡思维

    本书将详细讲解肯锡在长期为客户作者简介:洛威茨(RobKoplowitz),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兼职教授,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过程中,总结出的高效的思考方法,如MECE分析法、30秒电梯法则等。麦肯锡人通过这些独特的思考方法,在复杂而重大的问题面前心怀信念、勇于挑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商业难题。
  • 老板可以这么当

    老板可以这么当

    本书以对话体的形式很好地架构起作者与企业家之间交流的平台。内容涉及企业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 非常营销

    非常营销

    娃哈哈一年销售近60亿元,广告投放超过5亿元,产品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从1994年起,它就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2000年一年的销售总量是排在它后面的第二到第五大饮料食品企业之和。娃哈哈的营销模式,迄今是中国营销界一个十分诱人的谜。
  • 笑着离开惠普

    笑着离开惠普

    《笑着离开惠普》在一定意义上简直就像一本企业成长工具书,他的实用性与价值因为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相伴随,而更显得可信而亲切。《经济观察报》报业公司总编辑何力认识高建华先生的时候,他刚刚离开中国惠普,那是他的第三次离开。所以当我看到高先生的《笑着离开惠普》时,我十分惊讶,他对惠普的热爱是自然而真切的。请注意,这本书是在他离开这家公司三年后写成的。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暖意。我第一次发现,在企业成长中,文化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理念培养一群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原则:员工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哪怕是很笨的方法,也不要干预;不为问题找责任,鼓励员工多谈哪个方法更有效;一个方法走不通,引导员工找其他方法;发现一个方法有效,那就把它教给你的下属;下属有好的方法,记得要学习!7个步骤:创建舒服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更好的积极性、创造性去解决问题;调节员工的情绪,让员工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帮员工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动作,让目标清晰有效;调用你的资源,帮员工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赞美员工的某个行为,而不是泛泛赞美……
热门推荐
  •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当她们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火花......他与她的邂逅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敬请期待吧!
  • 苍眸破天

    苍眸破天

    一个少年,一段征程。我们的世界和玄力的世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界点。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写照。莫名其妙被赋予的使命,他能否完成。天赋异禀不意味着注定成为强者,超乎常人的心性才是必胜法宝。当一切拥有的全部失去,他也许会懂,他真正的使命,是什么……
  • 穿越时代去修仙

    穿越时代去修仙

    幸运的范丙被上帝选中,成为第250个穿越的人。成为李氏公子,那其他五大家族又会与范丙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修仙类的小说,希望看下去!)
  • 天命书

    天命书

    安心地睡吧,我会为你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你我……从未相遇过的世界。(其实一开始让我写标签与简介我是拒绝的,因为无论是现实中的人抑或小说中的主角都不可能性格背景那么单一,用寥寥几个字就能说明。如果我真的那样写读者一定会骂我,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主角,一定是加了特技!所以我要先试着按自己的方式写一下,写完之后让读者看了。我写的时候是这样想的,你们看的时候也是感觉是这样的,就这样Duang~的一下,你们满意了,我也满意了)
  • 再度归来之她是女王

    再度归来之她是女王

    并瑞希原本是家里的小公主,奈何这一切都是假象,母亲离奇死亡,小三登堂入室,继妹百般欺辱,父亲不闻不问,男友忽然变心。并瑞希带着所有仇恨,离开了5年,再度归来,她将是女王
  • 漫步仙辰

    漫步仙辰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茫茫宇宙之中,物种无数,是否只有人类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人人渴望长生得道,上古的传说是否为真?什么是仙?成仙之路几何?世上有多少仙?我林铮,苍茫宇宙中一凡人,仰问苍天,我可否成仙!
  • 轻舟过重山了吗

    轻舟过重山了吗

    一声二叔,包含了喻轻舟多少的依赖。虽没有血缘关系,轻舟却视他为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人。可当她渐渐长大,湛憬淮才发现,当年那个小女孩早已深深刻入他的心间。她逃,他追。他说:“哪怕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祝福我们,我也要把你紧紧套在我的身边。因为我知道,我爱的,从来都只有你。”
  •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

    本书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的身心灵散文集,有爱的能量与发人深省的力量洋溢在字里行间。读起来,对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安吉丽思努力在每一个生命的片刻,每一桩人生中都带着爱、带着欣赏、带着觉察去全身心地品味。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在生活中体会到许许多多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妙滋味和人生领悟。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安吉丽思在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
  • 王小二奇人奇事

    王小二奇人奇事

    二的人生,不屈的意志。人生就是考验。不要让你的英雄气概被消磨,让他像逆风的风筝,飞翔在广阔的天空。英雄就是坦坦荡荡,就像蓝天
  • 攻略之路长漫漫

    攻略之路长漫漫

    她,是星际100年的异能佣兵;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她已有上百岁,容貌却始终如初。他,一个异魂管理者,因为任务来到华灵大陆他和她,本不该遇到的两人,却在无意之间相遇。他们冷漠,病娇,而且还有病。如此相似的两人,却只为了知道,像自己这样的人,喜欢上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一步步的算计,只为得到对方的承诺。但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相遇了的那一刻,便已经是一种相互的吸引。究竟会是谁先沉沦,一探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