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011

第11章 太祖赵匡胤

我们知道,宋朝是一个比较衰弱的朝代,它从来没有收复北方的失地,真正统一中国。宋代怎么会这样软弱?这要从宋朝初建说起。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927~976),涿州(今属河北)人,父赵弘殷,母杜氏。公元960年开国称帝,在位17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庙号“太祖”。他在位期间,统一南北,加强集权,发展经济,其文治武功,堪称显著。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赵弘殷也就开始受到冷落,家境日益艰难。赵匡胤21岁那年,决心到外面闯荡一番。

后汉乾祐二年(949),赵匡胤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手下,做了一名士兵。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亡了后汉,建立起后周王朝。赵匡胤也因战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后周显德元年(954),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是为周世宗。赵匡胤就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二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展开激战。战斗危急时刻,赵匡胤对部下高喊“主危臣死,拼死效忠的时候到了”,带领两千骑兵冲入敌阵。北汉军队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的亲自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三项工作。在这次整顿禁军的过程中,赵匡胤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人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基层将领,同时又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从后周显德三年到显德五年(956~958),周世宗对南唐前后发起过三次进攻,在整个战役中,赵匡胤因功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自南唐战役以后,赵匡胤又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文人罗致麾下,成为心腹幕僚。此时,他自己也开始留意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诗书的草莽作风。

周世宗死后,其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出兵迎击入侵的辽与北汉的联军。当天下午,大军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刚安顿好,有一个自称通晓天文的军校就指着西面的太阳叫道:天边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说:一日克一日,这是天命。二人煞有介事地一问一答,引起了周围士兵的注意,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军中都知道“一日克一日”这件事了。

当晚,赵匡胤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掌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次日天刚亮,忙得一夜未眠的赵普、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在门外将校的阵阵呼喊声中将赵匡胤拥出寝室。只见将校们手握刀剑,挤在院子里,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对高级军事长官的尊称)为天子。”赵匡胤未来得及回答,一件象征着天子服饰的黄袍就披在了他身上,众将校统统跪拜,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驿兵变”。

赵匡胤当即接受拥戴,宣布军纪,随之火速回师开封,在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势。事已至此,柴宗训无计可施,只得召集百官,宣读了别人几天前就准备好了的“禅位制书”,将帝位让给了赵匡胤。第二天,赵匡胤宣布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

赵匡胤初登大位,人心不稳,众臣都认为应采取以稳定京城、笼络后周旧臣为主的方针,以静制动。因为“京城若乱,四方必转生变”,“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静谧”,所以,赵匡胤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对于那些恃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赵匡胤毫不留情地严加处理。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城时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横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巡检为名,去敲宰相王溥的门,吓得王溥“惊悸而出”。结果王彦升被贬为唐州刺史。赵匡胤的这些做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疑惧,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周旧臣都被笼络了。建隆元年(960)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举兵反宋。北汉又出兵南下,声援李筠。扬州李重进也准备起兵响应李筠。面对这种复杂局面,赵匡胤先传话给李重进,要与他永保富贵,誓不相负,然后亲自出马征讨李筠,不久宋军就越过太行,大败李筠于长平。李筠走投无路,自焚而死。同年十月,赵匡胤又亲率大军征服了扬州李重进。至此,宋王朝与后周旧臣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

建隆二年(961)六月,赵匡胤的母亲皇太后杜氏病中问一直在身旁侍奉汤药的长子说:“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能做天子吗?”赵匡胤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应付道:“这都是先世和太后积德积功的结果。”太后严厉地说:“你能做天子,那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国君年幼的缘故,如果当时是一位成年人继位的话,你能当上天子吗?我想将来你传位时,就应当传位于你弟弟光义,立年长者为国君,是社稷之福呀!”赵匡胤哭着答应道:“一定按您的吩咐办。”于是由赵普当场记下太后遗嘱,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为了削夺武将们的兵权,太祖赵匡胤还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精彩一幕。一日晚朝后,赵匡胤将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高级将帅留下,设便宴招待他们。酒到半酣,赵匡胤慨叹道:“若没有你们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是永远不会忘的。可是做天子也太难了,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自做了皇帝后,我可没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赵匡胤一字一顿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一听这话里有话,石守信等人吓得慌忙站起来说:“陛下为何口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再有贰心?”赵匡胤说:“那也未必!纵使你们无异心,可你们手下的人呢?一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这皇帝怕也不行吧?”这一番话直把石守信等人给说懵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只得请皇上给指一条路。赵匡胤长叹一声说道:“你们为何不释去兵权,买上一批好田宅,为子孙们留下一份产业,家中多置一些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快活地过完这一辈子呢?这样一来,我们君臣之间就再也不用互相猜疑了,上下相睦相安,这该有多好!”石守信等人很感激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密,这么长远,真如同对待亲生骨肉一般!”第二天,他们都上书称自己有病,不适宜领兵征战了,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对他们大加赏赐后,安排他们到地方州郡去作节度使去了。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这三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自立后,全国依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统一的历史趋势已经形成。在北方有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在西北有党项族的强大势力,夹在二者之间的则是割据山西一带的北汉。在江淮以南,则存在着南唐、吴越、后蜀、荆南、湖南、南汉、南平、漳泉等八个割据政权。虽然这些割据政权处于物产丰富、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由于其各自疆域狭小,又互不联合,因而大都国力不武,软弱怯懦,不得不向以前的后周和刚刚建立的宋王朝表示名义上的臣服或通好。

为谋天下一统,宋太祖赵匡胤与群臣反复论证、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乾德元年(963),赵匡胤遣将出征荆湖。乾德元年二月,宋军攻破江陵,荆南高继冲归降。一个月后,湖南亦被平定。荆湖一平,后蜀门户大开。乾德二年(964)十一月,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分兵两路,仅用66天的时间就灭亡了后蜀。

平定后蜀不久,赵匡胤先后派遣侯霸荣、惠璘等人打进了北汉内部,并买通北汉宰相郭无为。开宝元年(968)八月,赵匡胤发兵进攻北汉。在宋军进逼太原城下的同时,侯霸荣在郭无为的支持下,发动了宫廷政变,刺杀了北汉国主刘继恩。但就在此时,郭无为突然变卦,杀死了侯霸荣等人。不久,契丹出兵来援北汉,围城的宋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次年(969)二月,太祖二次兴兵伐汉,但再次大败而回。

在南方,北宋平定后蜀后,潘美等宋将就曾攻取了南汉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进攻态势。所以,潘美等接到赵匡胤灭亡南汉的指示后,马上行动,大败南汉军10余万于莲花峰下。至次年二月,即攻克广州,南汉灭亡。南汉灭亡之后,南方剩下的最后三个割据政权个个自危,震恐异常。吴越和漳泉早早上表称臣,接受宋朝的官职。势力最强大的南唐这时也不得不主动要求取消国号,放弃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

但是,无论南唐如何示弱,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还是于开宝七年(974)十月一举灭掉了南唐,并俘虏了南唐国主李煜。这次战争中的“浮桥渡江”、“围城打援”,是宋太祖战略部署中的得意之举,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

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死去,太宗赵光义按其既定方针,继续对吴越和漳泉施加压力,终于不动干戈,迫使钱俶和陈洪进纳表献土,南方完全统一。在此基础上,赵光义一鼓作气,又灭亡了北汉。至此,除了辽所控制的燕云16州以外,汉族所聚居的中原地区和南方的广大区域重新获得了统一。这时,离赵匡胤逝世刚刚三年。

宋初南北用兵、统一全国的同时,宋太祖赵匡胤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而创立了一整套为其后代奉若圭臬的“祖宗家法”。

首先是“稍夺其权”,即削弱地方势力。乾德元年,平定了荆湖以后,赵匡胤做出废除荆湖地区“支郡”的规定。他宣布,新征服地区仍保留节度使,但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直属京师”;同时,逐渐向各州郡派遣文臣出任“知州”,最终形成了宋代的“以文臣知州事”的制度。同年,赵匡胤又订立了两项限制州郡长官权力过重的措施。一是“三岁一易”,使“知州”、“知县”在一地任职以三年为限,不得久任。另一项措施是在州郡设立通判。通判名义上是与知州共同判理政务的,其地位略低于知州,但事实上由于其负有监督州郡长官的特殊使命(故通判又称监州、监郡),知州往往还要怵其三分。所以有宋一代,州郡长官与通判不和的问题一直存在。

其次是“制其钱谷”,即收夺地方上的财权。乾德二年,赵匡胤发布了一道十分重要的诏令,要求各州除留有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财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应全部辇送到京城,不得无故占留。次年三月,又一次重申了这道诏令。自此以后,“粟帛咸聚王畿”,地方藩镇失去了对抗中央王朝的经济后盾。

宋太祖赵匡胤为收地方兵权,还创立了兵分禁、厢的制度,主要的军事力量直接由中央掌握,这成为两宋兵制中的一大特色。从此以后,出现了“天下之权悉归朝廷”、“四方万里之遥,奉遵京师”的新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以后两宋三百多年的统治中,赵匡胤所确立的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作为“祖宗之法”的主要内容,一直为宋代君臣所恪守。

在调整和确立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同时,赵匡胤对君臣关系也进行了调整。宰相是封建社会的“百官之领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赵匡胤即位后,宰相奏事仍沿旧制。有一天早朝,他突然对宰相王溥、范质说:“我眼睛有些昏花,把你们的奏疏送上前来。”在范、王二相离座递疏时,宫廷侍卫乘机将他们的座位搬走了。自此以后,宰相在皇帝面前毕恭毕敬地站着奏事成为定制,宰相的地位也大大下降了。

同时还推行“官、职分离,互相牵制”的任官政策。宋代官制中,“官”是品级,只有据此受俸禄的作用;“职”是殿阁、馆阁学士一类的荣誉称号,亦没有实际权力;只有由皇帝或中书省“差遣”的临时职务才是实职,即执行实际权力的职务。这种职权分离、名实混淆的任官体制,使任何官员都无法集中权力、荣誉、威望于一身,权大者并不一定职高,望重者并不一定位显,这样也就很难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了。

皇帝临时“差遣”的实职,也是依照“分权而相互牵制”的原则进行安排的。如宋代有固定的尚书省兵部,但兵部尚书只是虚职,只有被差遣为枢密使才有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实权。不过枢密使也只是有奉旨调兵之权,而领兵之权归“三衙”长宫。同理,“主衙”的高级将领虽然名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却也只有领兵之权而无发兵之权。

赵匡胤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改革和推进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宋初极力放宽科举考试的范围,无论家庭贫富、郡望高低,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的人,都可以前往应举。同时严格考试制度,以防权贵豪门请托舞弊。宋太祖还着力改变重武轻文的旧风气,在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用耆学名儒,以劝励教化。针对五代时期文教不兴、学校荒废的情形,他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

这样,一方面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使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等各方面的权力不断地向中央集中,最后又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另一方面又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极力扩大这一专制统治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广告大王大卫·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满腔热血洒空林:左宗棠

    满腔热血洒空林:左宗棠

    本书记述了左宗棠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一位朝廷重臣的高超的军事谋略、精辟的治军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强烈的爱国之心。
  •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黎夜大陆之暗夜修罗篇

    黎夜大陆之暗夜修罗篇

    宁静祥和的大陆上,突起的一片风云,无人知晓的危险,生死的对决,最终的王者,已经降世,生命的阻隔,能否改变屹立在大陆巅峰的人······
  • 大魔典

    大魔典

    动荡的年代接近了尾声,天空中还悬挂着厚厚的辐射云,大地上依旧存在无数的变异生物。人类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并掌握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强大能力,发展出了更加宏伟的文明。格斗域,神秘学,类法术,以及各种辅助能力,都发出无比璀璨的光芒,出现了无数恐怖的存在。少年时代的主角心思并不在能力领域,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专注都投入到了科学的领域和神秘学的世界里,选择了一条普通人完全不会选择的道路,这是一条天才、变态和疯子们扎堆的道路。少年选择的是神秘的灵魂学。据说这是亡灵和黑暗法师专注的世界。进化的道途上,无论是黑铁、青铜、白银、还是黄金,全部囊括其中。这是一本蛊惑众生的恶魔之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歧路风云

    歧路风云

    一次穿越,易铭到了中世纪的明末清初的年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在那里,他成为了一支失利的起义军的首领。于是,在他的领导下,义军于穷乡僻壤、待化之地的小地方崛起,东征西讨、逐鹿中原,最后实现了定鼎天下的伟业。但这绝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当他的所爱变成一场幻梦,他一手创建的恢弘事业成为一种障碍。为此,他不惜一次次冒险求索,当劫波渡尽,真相大白,却发现世事人生,歧路多歧,让人肝肠寸断、不知何为......。
  • 混元纪世

    混元纪世

    少年凭借神秘青珠,发现走上一条非同寻常的探索之路,冥冥中自由安排?我却不信这一切,天地我去闯
  • 娘子靠种田发家致富

    娘子靠种田发家致富

    沐安歌是二十五世纪的女企业家,日子过的顺风顺水,突然有一天,她竟然穿书了!!!!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沐安歌只好发奋图强。种田打猎,带大儿子,发家致富。墨家人家门口来要钱?我沐安歌见一个,打一个。说我装来的钱不正当?我沐安歌见你们说一次,就怼一次。直到村子里的见我怕为止!哼!想欺负我?你们还太嫩了点!正当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时候,那个到战场上三年的小子竟然回来了,还跟在沐安歌后面一口一个夫人的叫的欢,要不是她丈夫,早就被她剁成十八大块喂狗了!
  • 兰烨蝶盈

    兰烨蝶盈

    她,是天地之女,下界历劫百世,百世之后,尝尽人间百苦,将登基,凤临天下;却被身为炎皇之子的他,借“游历”之名追求百世……第百世,她为舅母所害,遇古僧相救,有幸参加历练,遇他,随后机缘不断,本可称霸天下、逍遥一世,却被执意害死毒箭之下,灵王归来,势不可挡!萌新上场,多多支持呐~~o(≧v≦)o
  • 三国之江东才子

    三国之江东才子

    我,葛玄一,穿越人士,生于江东,顺带一提,葛玄是我奶奶,可是即便我长得帅,我也不想吃软饭!我努力修习道法之道,看我如何在这娘化乱世中,叱咤风云!
  • 重新成人

    重新成人

    看一个死去的生命重新开始,为生命而努力。
  • 诸天境

    诸天境

    修道之路崎岖,成仙之路艰难,一个被称为废物的少年,不甘心一生平庸,拼上所有,也要搏一个人生的灿烂和辉煌……什么阵法和符箓,统统都在这禁法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