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23300000002

第2章

又辨时意以解深密说三时教。今此论等何时教收 然要集等云。约此等以辨教时名为教依 今谓不尔。不约说于半满二教。有作无作.生法二空.人天言教。此等法时以为所依。若依此等各自是时。说唯识教说唯识时。何须更辨是何时教。若约半满.有作无作.生法空等法门别辨。法门无量何只尔许。又随别法而以辨者。即亦如名说唯识法教。何须对辨。若云诸教所说不同。诸师立时明教各别。此何所摄者。亦不应尔。说一.二.四.五时教等无圣教文。并不可依何云教依。既不准定空设劬劳。然瑜伽论说时为依。依三世辨不约教时。取此误也 又因论生论。圣教之中一音说法有二不同。一词。二法。如无垢称经。皆谓世尊同其语词。或生厌离。或欢喜等法。如涅槃经二十四云演说一法若界若入。一切众生各随本解而得闻之。是法.词合说。一名.句中现多名句。一音声中现多音声。故各随本解摄假从声。以诸名.句随生有别。然不离声故总名闻。又梵网上云。一音中说无量法品。又云苦.空.无常.无我一谛之音。并法.词合 或但举法。如华严云。若多贪恚等八万四千垢各闻对治法 又云。一音说法。或有众生学声闻乘。闻佛说法即知声闻藏。此等即但明法无碍。亦得通词。闻即闻声 又无量义经云。能以一音普应众声。即但是词 又如婆沙七十三云。一音者梵音 若支那人来在会坐。谓佛为说支那音义。此通法.词 又云。贪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不净观等。此即唯法。虽各有义且辨一音不说所余 问随能闻现声各有殊。若据所诠法各差别。何名一音 答或一刹那。或一无漏。或且随一所诠之法。或随于一所化之生。或从于如。总得名一 问若尔何故毗婆沙云一音者。梵音。若支那人来在会坐。谓佛为说支那音义 答不以小乘而为定量。既如如意随求雨宝。故随生感各各现声。或声清净名为梵音。非必唯同一梵音声 问佛说一音具诸法门为不具耶 答有四解(要集所叙)。一云如来无相圆音。以无相故佛说一音。以圆满故普应众生。此答不了说不具故 一云如来但出一音。未知何以为名。而众生心中闻无量法门(此答不正。不答问故。亦同外道老庄说故) 一云如来随所化者。一时具有无边法门。随正所为故云一音。此意一音具诸法门。随正所为一别有情名为一音。然答不明。应云随所化生方类不同。于一时中现一切音。一一音中具诸法门。且随一生或正所为故名一音。非一音言唯诠一法。虽然答问亦不分明 一云如来所出一音声体自在难思。与彼无边名等相应为众生说故。经云。如来所出一语中。演说无边契经海。此释虽胜亦未尽理。言一音者。为一梵音。为一刹那。为名等各别。为一名中此现多名等。今谓一一声.一刹那声.一一名等.各能现多。或一声现多名。或多声现一名。或一名现多名。或多名现一名。句.义准知。随义皆得名为一音 要集云。菩提流支云一音教。法苑广破然恐不当 此亦不了破意。彼云一音顿说名为顿教者。非一音中即顿说教尽。根性前后不一时故。何得一音顿说教尽。又复设尔不应别判华严等为顿。又以一音名为一时无教定判 又云半.满而为二时。法苑所破亦恐不当。经云为声闻说半字者。岂不约逗机。故恐不尔。亦不解彼法苑说意。彼意不障逗机而说名为半.满。但不许判为渐顿机。说于半.满名渐.顿教。为定姓人亦说半满故 诠宗各异者。叙外道如下破明及法师瑜伽论抄明。叙小乘计如法师异部疏具解。烦不具引。明自宗者。别宗即唯识章是。然疏略解名成唯识故。此即以唯识为宗。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以为宗也。虽具明诸法皆不离识也 西明云。总相分别唯识为宗。别即境.行.果三 此释不异法苑。然枢要中释名科文广明宗意 体性不同者。于中分三。一辨本释如法苑。于中复三。一总出体。二别出教体。三明聚集 二叙异释。叙异释中。初叙异。次诠简。三叙自释。自释者至下当辨 先叙异释者。有释五门。一摄妄归真。二摄相归识。三以假从实。四三法定体。五法数出体 又云三藏开为八门。于前三门各开二门。谓一摄妄归真。二真妄差别门。余二准此 有解六门。一五法自性体(心心所等五法)。二三相差别(三科法门)。三摄义归名(名言所熏摄一切法)。四摄假归实。五摄劣归胜(心识)。六摄相归性 旧摄论师四门。一随名义别体。二摄义归名体。三摄尘归识体。四摄事归理体 要集为三。一离能所诠教。入楞伽第二云。法佛说法者离心相应体。故内证圣行境界故。四卷亦同。谓佛法身真如理。生正智解名说法 二通能所诠教。瑜伽八十一云。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 三唯局能诠教。十地云。说者听者二事究竟 依三藏八门作四渐略。一摄妄归真门。二真妄差别门。真妄差别门中。一摄相归识门。二识相差别门。此识相差别教中有本无本。佛地两说。由斯四句。如有释说 差别相中。一摄假从实门。二假实差别门。假实差别门中。一三法定体门。二法数出体门。法数出体门中。初法数出体。后聚集显现。法数中有三渐略。谓内外相对。内中大小相对。大中中边相对 次诠简者。有释五门名中有滥。缘生名妄。此则可尔。若约五法相.名.分别.正智.如如。摄彼前四总归如如。正智非妄。总云摄妄故即有过。又辨中边颂云。虚妄分别有。乃至是则契中道。故不可说无漏名妄 二摄相归识。此亦有过。若识性名识不异前门。若即归八识识亦是相。亦不可说心王所变相分名相。以不离识所有五法皆名识故。若以五法总名为识。如非相故。离五无法可摄归故。若云约教体说所变相分。同时心所亦变名等为相缘故 摄假从实。即本第三。三法法数合是第四性用门摄 又摄不尽。既约三法。何不约于五法三性。若云从略应依四门。何假分五。分为八门得失准前。有解六门后之三门。即本前三。前之三门即本第四性用别门。虽更开三犹广略失。准同有释 然彼意辨先宽得后狭。又摄义归名亦少有失。非一切义皆是名摄。因名言故名名言熏习。非即是名 旧摄论师后二门体。亦本初初二二合是性用别论。阙本第三摄假从实。亦广略失 要集三门离能所诠。即摄相归性。推功归本复是无分别智所缘之境。因境起智。言法佛说法。寄诠谈之。云离心相应故。内证圣行境界故。是名法佛说法之相。非是真智正证如时。能证所证有此行解名为说法。后之二门亦即性用别论门摄 要集云。依三藏八门作四渐略。一摄妄归真。二真妄差别门。真妄差别门中。一摄相归识门等 此意从宽渐向于狭名之为略。然摄妄归真即以一法。乃至法数出体。以声.名.句.文。即有多法何得名略。不解所以 今为渐略即有二意。一从通向别略。即从初向后是。二从多向少以末就本略。且就教体辨渐略者。以性用别论中能所诠异。由能诠文义得显现。略所诠义但取能诠。故十地论说者听者俱以二事而得究竟。一者声。二者善字。能诠之中有声.名.句文。即假实别。摄假从实以声为体。故集论等云成所引声而为教体。于能诠声能所变别。摄从能变以识为体。就识之中性相有别。摄相归性。引文可知。聚集显现中云。五心中前三唯无记。后二通善.染者。此义有余。与唯识第五解五心违。彼许定中有初二心故。约识分别文多不叙。要集云。有说得新境故名为率尔。有释不作意缘名为率尔。以何为正。解云论唯任运。若言新境不见其文。然准道理合有二义。今谓不尔。瑜伽第三云。又意识任运散乱缘不串习境时。无欲等生名率尔。既云缘不串习即是新境。若唯任运散乱缘境不与欲俱即名率尔。除第六外余一切时。但名率尔应无余心。未转依位皆唯任运散乱缘故。更有同异繁不具述 言聚集显现者。如说诸行无常。有释云。西方三解。一云说诸字时率尔现量。寻求前境不缘名等但得声相。至决定心具现三相。谓声.名.字。说行现六。说无现九。说常字时现十二相。并句.所诠合十四法。经十六心乃具聚集。谓四字中各有四心。谓耳.意各四率尔。并意寻求.决定各四。一云寻求是非量故。亦缘名等故。于寻求亦得聚集。四寻求心如其次第。得三.六.九及以十四。准前应知经十二心具足聚集。一云耳识同缘意识亦缘名等。此有二说。一云四率尔心各唯得三。不缘过去现量得故不说聚集。至寻求心方名教体。一云耳识同时意识。容非现故得缘过去。即八心中具足聚集。今谓有余。且初释中所经心多聚集法少。何者意识上聚集何故经耳识四率尔心耶。岂许意识不取本质但缘耳识所变声耶。既许意识.耳识同时自缘本质。但经意识十二心现。不应十六。若取耳率尔。应取耳缘声。应成十八法。若以声相似但说十四法。亦应心相似但说十二心 如实说者除耳四率尔。但经意识十二心现。所集之法 四刹那声.四个字.四个名.名所诠四。即四自性。又有一句并句所诠一差别义。合十八法聚集显现。此据一相。若于一字等现无量字等。法则不定。说五心中诸识.三性至下第五明其是非 又本所说于行.常二方有决定决定知诸诠迁流行无于彼常。有释四字皆有决定 要集云。若无此释于理有阙。虽有诸释仍未尽理。谓立论者欲成无常。对敌论等即立量云诸行无常。其敌论等虽闻前三。而于所立未生定解。说常字时方生定解。故前三字未有决定。乃至云。若依此释。立因.喻后方生决定。亦准此理此意立宗。若未解时未有决定。因.喻.已后方生决定 此义应思。且西明释于四字上皆决定者。且闻诸字知目于何。既未知诸诸于何法。岂生决定。若言决定知是诸声有决定心。说行字时应有三决定。决定知行复决定知诸言目行。若不定知诸言目行不生解故。余二准此。即合念六决定。不应但有四故亦增减.失 要集所说亦不尽理。对敌立量可如所说或但说法不立比量可无决定。故法苑意通约说法。决定知彼诸言所目生决定心。说有七心或十二等。故即无过。不唯据悟所说义旨以判多少。余既重说何不尽言 要集云。法苑云诸恶者莫作依婆沙作法。字.字身.多字身.名.名身.多名身等。闻一句时即有五十一法。令谓闻经一句义中。生解之心必无如是多法现前者 此不善得法苑之意。且据一句作法如是。如说五字。或有一字名即名.名身有十五等。言五十一聚集显现不决定言。闻一句时有许聚集。如第五卷五别境中作法之类 要集云。由此理故有字非名摄。一字字不成句。字为二依故于此中有十八法。谓字有十五。字有五。字身四。多字身六。准作法知 此亦不尔。应言字及字身等有十五。下准知之。一句一名一所诠义。此亦不尔。依字成名依名成句诸处通说。岂可莫作不是名耶。不尔苦.空等亦应非名摄。又下自判诸行无常二名为正。何故此处即但一名。又不应言一所诠义。如瑜伽论等云。所立有二。一自性。二差别。又名诠自性。句诠差别。自性差别岂不二义。说一义耶。又云。若不依识相准义作法。非唯五十合七十一法。字有十五。名有三十五。句有二十。及所诠义故。此意或有二名成句。三名成句。四名成句。五名成句故。三十五名有二十句。此意一字成名有五个名。二名成句有四。二二合。三名成句有三。三三合。四名成句有二。四四合。五名成句有一。五合说。即有十个句 二字成名作句中名既有四。二名成句有三。三名成句有二。四名成句有一。复有六句 三字成名作句中。二名成句有二。三名成句有一 四字成名作句中。有一句。总二十句 五字成名名既唯一。一名无句。并一诠义。合七十一 此亦不尔。何者若论字有五。名有十五。一字所成名有五。二字所成名四。三字所成名三。四字所成名二。五字所成名一。若字身.名身即重合彼。非更有别名之与字。并句二十合三十五所诠之义。足字.字身十五。名.名身三十五句有二十。合一百五。若更句.句身并所依声即更有多故。今但言为七十一有增减过。法苑本意且约能诠粗作法尔。复既细论不尽故过 问准何得知以字成名以名成句 答解深密经第五云。即于一切名聚集中 又百论第八云。然诸世间随自心变。谓有众字和合为名。复谓众名和合为句。故知如是 后叙自释者。本末合有十二门。于本四门又复加二。即后四门取无相.因缘。并前成六。七三性出体。即依遍计.依他.此及圆成实八依显扬等四真实。并依辨中边四真实。九依五相。即瑜伽等能诠相所诠相等。十依五法。即相.名等复四不同。一瑜伽。二辨中边。三楞伽经。四摄大乘论。并如唯识第八明其所以。十一约瑜伽八十一云。经体有二。一能诠文。二所诠义。文义二中各有多法并为经体。十二约百法。若三科五法通三乘故。杂小不说。唯取大乘。又略即二。一总出体有四。真如.唯识.无相.因缘。别即有八。通体性故。别别法故。略举大意。繁不细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诸天岛屿

    诸天岛屿

    来着诸天的“古币”背后,那是崭新的世界。这是一场佛系之旅。有着勇者与魔王。有着生于死。有着曾经存在过世界的痕迹……
  •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丁约翰的打拼

    丁约翰的打拼

    杜拉拉一族必读的职场谋略小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将经历职场这段路,而且很少有人“牛”得可以自由选择老板。有职场,就有老板,而管理老板就会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本书将告诉你,办公室里的游戏其实是有规则的。只要我们遵循了规则,就可以成为职场游戏的赢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马的夜婴

    天马的夜婴

    ???钥匙声响了好一阵,房门才打开,她咚的一下踢掉脚上的黑色高跟鞋,摊倒在自己的大床上。
  • 冥王幽妃

    冥王幽妃

    重生在紫莲幽身上,第一天就与萧霂发生了关系,她告诉他,给她一点时间,让两人都有一个缓和期,他同意了。而后,她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她的重生,都是他一手安排的,为的,是她的心头之血,她任他用匕首刺进她的心脏,此后,她消失不见,他却意外得到消息,她已有了身孕,他寻,她躲,三年之后,他的到消息,终是寻回了她,她却依旧躲避不理……她说:“萧霂,我这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你在一起!”他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伤害你!”
  • 神荒九变

    神荒九变

    大地为一片白雪所覆盖,万山皆为冰川,在这寒冷萧瑟的天气中,号令十万大山的白虎妖王,气势凌厉的拖着车辇,带着辇中的少年,缓缓地前行,驶进了天罗城……从此开辟了一个传说。三年前,那一眼谁知?是永别!当萧秋雨以为三年了,可以忘记她时,谁知她的身影,她绝代芳华的容颜,已然在他的心中无法磨灭。最终……萧秋雨决定离开秋雨山庄,去寻她……
  • 无限远征军

    无限远征军

    海贼王里面和路飞并肩作战,火影中一起实现晓的计划,星河战队中与虫族厮杀,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存在是为了征战万界,秩序与和平在战争的铁骑下踏碎,把地狱主君的头颅斩下,骑乘深渊巨龙在天空翱翔,看恶魔瑟瑟发抖,狠狠践踏异世界神灵的尊严,在这无尽的万界,只有不断战斗和强大,才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 周游唐朝

    周游唐朝

    现代“有为青年”周康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历史上的唐朝,附身于一个本应该悲剧的女子身上,当历史的车轮向其碾压时,事情都变得不可控制。
  • 彼岸花吶,我愿你安好!

    彼岸花吶,我愿你安好!

    彼岸花,红色的又名曼珠沙华。相传它是生长在黄泉路上的花朵,也是黄泉路上唯一的花朵。佛经记载“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有花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有关于她的所有的传说,都是无比的凄凉。相爱恋人被上帝残酷无情的诅咒,情爱化作永远的相思。“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一个少女靠在一棵大树上,望着这一片繁茂的曼珠沙华,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哀伤,继而仰头看向天空喃喃自语:“秋天又到了。你现在又在哪呢?”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