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47400000003

第3章 入市必懂的三大规矩

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公输子(鲁班,我国古代优秀的土木建筑工程师)教他的徒弟用木头做圆台和方台,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于是,就去请教师傅。公输子看到满脸疑惑的徒弟笑而不语,从桌上拿过两样东西递给了这个徒弟。过了一会儿,徒弟就做出两件十分精细的木制圆台和方台。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折尺,可画出直线、直角和量取长度。这应该就是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来历。欲成方圆,规矩必严,由此可见规矩是何等的重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堵场有堵场的规矩,风月场有风月场的规矩,五行八做,三教九流,无一没有规矩。当然,股市也有股市的规矩,在没有弄明白股市中的这些规矩之前,就冒然进入并深入敌后,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规矩,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积淀最深的部分。

本章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政策、大盘和交易。第一节讲解掌握政策规矩是炒股的大前提,第二节讲解认清大盘规矩对于个股的影响,第三节讲解实盘交易中规矩的重要性。这三个小节的排列顺序是一个操作方向由大到小的顺序。在实盘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但操作的顺序必须是先看政策,再看大盘,最后选个股,如果不顾政策和大盘,只顾低头炒个股,那等待你的将是股市对你无情的修理。为什么非要是这个顺序呢?这是由我们国家股票市场的性质决定的,市场形成的规矩就是这样。

第一节 政策密码

一、政策是中国股市的一道密码

中国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这是事实,无人否定。中国股市创立的初衷,就是为那些濒临倒闭的国企服务,将国企改革的成本转嫁给公众。因此,伴随着中国股市成长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脚下是无数股民的血泪。

太多的散户股民,有了一点闲钱以后,不屑于银行的低利率,想在股市里“钱生钱”,于是像模像样的开了户,对股市规矩、股票交易规则、股市运行规律知之甚少或者完全不知,在股市里东碰西撞,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睁着红肿的眼睛傻傻的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偶尔有所收获,但靠的也仅仅是一点点运气,但却表现得很兴奋,以为赚钱真的很容易,心里暗自得意:常听别人说在股市里赔钱,其实赚钱简单的很嘛!在此提醒各位股友,不管你的理想火苗是孱若烛光还是艳若正月十五的大裤衩,都要先冷静下来读完此书再行动不迟。

股市从1991年创立至今,期间的每一次大波小动无一不是与管理层出台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靠“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步一脚印走过来的,股市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同样也是靠“摸着石头过河”的规则来发展的。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那就有摸对的地方,也有摸错的地方,而把中国股市摸成了一个彻底的政策市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错误。现如今,股市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柄利剑,而且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所以你在中国股市这样一把利剑上行走,你不仅要有高强的武艺,还要学会而且必须学会看透耍剑人的心理,只有这样你才会在股市中活的更久一点,才不会被上下翻飞的剑法弄得眼花潦乱,砍得皮开肉绽。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看股市的变化就会发现其实规律很明显,也很简单。因为股市说到底是为企业、为政府或者也为老百姓服务的,那么既然是服务就会有人要求服务要到位,本着服务要到位的原则,市场的波动就显得在情理之中了。通俗点说,政府是妈妈,股市就是孩子,当娘的既望子成龙,又担心孩子随时学坏,所以,总也不敢放手任由其自己发展,但当娘的管教难道每次都是正确的吗?也未必。我们股民不必关心这个孩子最后到底究竟要往哪里去,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个当娘的每次管教后所产生的效果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够了。

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股市,我们股民除了要关注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政策以外,对以往政策留下的后遗症也要有明确的认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交易中能够回避掉这些以往政策带来的新的伤害。

比如:股改后出现的“大小限”。

自股改以来新产生的“大小限”,已经远远超过了股改产生的“大小非”。2010年A股市场共有45342亿元的首发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全年总数的比例高达78%!而股改限售股,即“大小非”的解禁数量为6465亿元,占比仅为11%。这意味着,与股改前相比,中国股市的供应量正在以加速度膨胀!现在的资本市场规模,已经是股改前的好几倍!

股市中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政策隐患就是融资问题,对于企业无休止的上市融资圈钱及分红制度,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一家家上市公司就像一张张血盆大口,每天都在无情的吞噬着无数股民的血汗钱,却从来不知道要分红,铁公鸡的贪婪本性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是融资,更是一种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平台:民众把暂时不用的资金,“借给”亟需发展而缺少资金的企业,分享企业发展的收益,从而实现比把资金存入银行更高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是双赢的。然而,对资本市场是为了转嫁改革成本的初期定位的延续,实际上已经使中国资本市场严重扭曲,股市成了圈钱的工具,成了少数人暴富的工具,而广大股民从来没有获得稳定的回报,股市成了单向的平台:即股民向企业和强势既得利益者输血的平台。

时寒冰先生曾经撰文指出:美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香港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中国股市在20年内,截至2010年3月12日,沪深共有1739只股票(不含B股和58只创业板股票),扩张的速度几乎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人们犹记得,2007年是A股市场IPO创历史记录,沪深两市IPO募集资金约4771亿元,加上再融资3657亿元,2007年A股融资总额突破8000亿元,超过2002年至2006年5年的融资总和(2005年时新股发行只有322.09亿元),也超过了美国的融资总和(折合人民币后:纽约证交所主板的2629亿元、纳斯达克的1393亿元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631亿元),中国IPO金额全球第一。而名列第三、第四的巴西、俄罗斯股市,新股发行规模只有200多亿美元。

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终于成为中国股市的不可承受之重,A股从6100多点一口气跌到1600多点,不少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由此带来的消费低迷,一度让这个庞大经济体陷入茫然的状态,令决策者忧心如焚。

但是,管理层好了伤疤忘了痛。自2009年6月29日新股发行重启,由桂林三金至2009年12月16日中国一重上市,2009年共有147家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登陆A股市场,IPO数量在世界位居第一,除了数量多,高发行市盈率是另外一个最典型的特征:2009年的新股平均市盈率高达66.25倍,远远高于2006的23.2倍、2007的30.1倍和2008年的26.7倍。

按照目前的新股发行速度和再融资速度,等到2010年年底沪深股市“全流通”后,预计沪、深两市A股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有可能达到80%以上,甚至可能更高。考虑到GDP的注水因素,中国股市的扩容规模明显过大、过快!毕竟,2007年,沪深流通市值占GDP总值的达到48%的时候,股市就已经承受不住了!如果参照国外的经验,以日本为例,日本股市从1878年起步,一直到泡沫开始前的1981年,其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也没有超过31%——当它在1985年底达到52.1%并在1989年达到139.5%时,泡沫迅速累积并快速破灭,日本承受了长达10多年的痛苦!元气伤害之深,至今未能痊愈。而中国沪深股票市值占GDP比例的上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泡沫破灭前的日本,正在埋下一个巨大隐患。

股市中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不能说都是由于政策不当所导致的,但与政策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股市已经变成了上市公司或即将上市的公司肆意圈钱的工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是极大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虽然明显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但这对我等散户而言却是无力回天的事情。如果想在股市中成功,就要想方设法避开这些雷区,只有首先保全自身,或许才能赢得未来的战争。

当市场中出现任何莫名其妙、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都可以往政策面上想一想。政策是打开中国股市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进入其看似变幻莫测内部的一道密码,拿到这把钥匙,得到这个密码才是你真正迈出了炒股人生正确的第一步。

二、政策干预导致中国股市出现的八次潮涨潮落

上文已经说过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资,也因此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当股市低迷,成交量下滑,人气涣散,丧失了融资功能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管理层就会适时的推出一些救市措施,让市场活跃起来,恢复原有的融资功能;而当股市极度膨胀,人气高涨的时候,管理层为了控制泡沫破灭带来的可怕后果及巨大的风险,就会适时推出一些打压股市的政策,为股市消暑解热。

下面是政策这只大手在中国股市年轻的身体上留下的八次清晰深刻的痕迹:

第一次(1992年):恋曲1992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5月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5月26日上证指数创下历史新高1429.01点。同年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大暑之后有大寒》,股价应声下挫,之后开始一路下跌,到同年11月17日创下当年新低点386.85点。

中国股市由于事先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的准备,而事后又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使得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国股市变得更加孱弱多病和软弱无能。对于这个孩子,当娘的想让他红他就红,想让他绿他就绿。到最后,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该红还是该绿,只能完全按照当娘的为他设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跌跌撞撞的向前走了。

第二次(1994年):利好1994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以后,股市在经过小半年的大跌之后,开始进入盘底整固阶段,并开始慢慢上涨,到1993年2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1558.95点。

1993年5月和7月,为了抑制全面暴涨的沪市股脂,央行两次加息,政府紧缩银根的政策出台。此后,股指节节下挫。

1994年1月,股市受法人股即将上市流通等传言影响,沪市指数急跌50点。截至7月底,股指从900多点跌至325.89点。

1994年7月30日,面对阴跌不止的股市,《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在“三大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引发了股市的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从1992年开始,中国的几波上市公司狂潮与20世纪初的科技股IPO狂潮没有什么区别,到处是成立大会和上市酒会,它们的目的就是拿到钱,然后与突然有钱的中奖者一样乱花钱。等到钱花完后,自己的本业也荒废了。极速的扩张变成了股市的不能承受之重,指数狂泄而下,市场悲观绝望,管理层开始惊谎失措,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强行使本来已经软弱无力的市场再度兴奋,甚至疯狂。

第三次(1996年):起伏1996

1996年初,沪深两市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无数散户血泪横流、哀鸿遍野。同年4年底,央行突然宣布降息,之后市场开始回温。到同年7月底,上证指数已经上涨了三百多点。8月23日央行宣布再次降息,市场开始燥动、沸腾,进而转向了疯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股指就年初512.83点冲到了1258.69点,涨幅达到了145.44%。

面对急速上冲的指数,管理层深感忧虑。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扼住了股市涨势的咽喉。文中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当天,除了某新股上市上涨139%外,所有610只股票和基金全部跌停,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第二天又是全线跌停。此时,管理层又感到害怕了,匆忙发表护市言论,说中国股市还是光明的等等。第三天,股市才在大幅低开后,有资金抄底,将市场稳住,起伏跌宕的指数再一次体现了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强大影响力。

第四次(1999年):转折1999

1998年左右,在市场中转轨的国企十分衰落,为了挽救破落的国企,让它们进入最应该奖优罚劣的股市,资源的错配是注定的,加上当年的三江泛滥,洪水涛天,市场人气极度低迷,所有的投资者都对市场前景深感忧虑。

1998年3月25日央行宣布减息,6月12日交易印花税调至4‰,7月1日央行宣布降息,12月7日再次宣布降息。但股市就是股市,不是侍女,更不是太监,不能轻易使唤。直到1999年5月19日之前,中国股市仍是熊气弥漫,尤其是5月8日,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消息传来,5月10日深沪两市跳空下挫,形成了较大的“导弹缺口”。但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几天的中国股市表现,几乎把全国人民愤怒的视线转移了。在网络股的带动下,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强劲的上升行情。上证指数从1,058点上升至1,300点左右,累计升幅达25%左右。6月1日至6月14日,在央行降息和证监会将B股印花税由4‰降到3‰的利好形势下,上证指数达到了1,427点。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随后,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涨涨跌跌的股市,期间不知成就了多少亿万富豪,也不知夺去了多少普通投资者的泪水与欢笑,但发展还是要继续。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的阶段。

第五次(2000年):疯狂2000

1999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允许保险基金间接入市;同年11月证监会发出《关于证券投资基金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11月23日财政部公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即“四项提取准备”。

2000年春节前后,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发表文章《新千年开始之际的中国资本市场》,管理层提出了“超常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口号,并发布“允许券商向银行质押贷款和三类企业进入股市及新股向投资者配售”的特大利好,全国人大相关官员多次公开强调,应让私募资金合法化。基于上述的种种政策,上证指数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疯狂上涨,从1314点一口气涨至2125点,气势如虹。

2000年11月下旬,证监会开始着手查处违规资金,上证指数应声下挫,从2125点跌至1874点,全国股民怨声载道,证监会的监管步伐有所减缓,上证指数才又逐渐走稳。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证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威力,在股市中体现的真是淋漓尽致。

第六次(2001年):减持2001

2001年6月14日,媒体刊登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国有股减持拉开了序幕。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结果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很快,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2001年10月22日,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当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国有股“减持”的叫停,使得奄奄一息的大盘像注了一支强心剂,跳空高开121点,沪深两市几乎所有个股全部涨停。

但是,由于遭受重创的股市已经元气大伤,行情仅仅持续了两天,之后继续前期的疲软走势。当年,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然而股市却是一片狼籍。因此,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应是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政府出台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这应该是实际操作中最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

第七次(2005年):熊途2005

从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的整整四年间,中国股市满目疮痍,四年的熊市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损失了七、八成市值,上证指数从2245.42点一路跌到了998.23点,跌幅超过了一半,证券公司被大批托管,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灰飞烟灭,庄家们也损失惨重,抓的抓,逃的逃,只有共同基金元气尚在,主要在一些大型蓝筹股里互相抱团,取暖过冬。

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大意是:做全流通实验交易产生全流通股价,然后由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损失差价,非流通股在补偿后上市。很多交易者担心大小非股东操纵全流通股价,当天大盘暴跌。

2003年4月,上证指数有所回升,创出当年新高1649点,之后由于“非典”疫情日趋严重,股市又开始大跌。

2004年10月29日是,保险资金获准直接进入股市,落实“国九条”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大盘仅仅反弹了两周后便再次掉头向下杀跌。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终于说服了国务院,开始宣布要从根子上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2005年6月10日,当天大盘指数最低点探到了998.23天,随后慢慢拉起,开始整合筑底,长达四年的熊市才告一段落。

第八次(2007年):牛市2007

2007年3月,沪市大盘突破3000点,市场传言QFII大规模减仓。

2007年5月22日,沪市大盘突破4100点,当天,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再次沸沸扬扬,甚至有人还在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称,“财政部晚间将发布消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再次采访了财政部、国税总局有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确实没有听说过将要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

2007年8月21日个人直投境外股市开闸 初期首选港股。境内居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投资香港股市了。

2007年8月23日上证指数冲破5000点大关,收在5032.49点,全日涨52.41点

2007年9月28日,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

2007年10月9日,国庆节长假过后第二天,中国神华上市,其董事长声称69.30元的收盘价市场定位偏低,导致“601板块”全线飙升,中国神华连续三天涨停,市场继续演绎着股市的神话,“蓝筹泡沫”大肆膨胀。

2007年10月16日,疯狂了近一年的股市终于达到历史最高点,上证指数收在了6124.04点之上。奥运会的召开,世博会的幻想,政府带头炒概念,最终走出令世人瞠目结舌的行情。

功利性透支使得中国股市无法继续谱写美丽的神话故事,反而掉头向下,从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从6124.04点跌至1664.93点,历时整整一年,跌幅达72.81%。无数投资者的资金灰飞烟灭,股市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实际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市场,以左右市场的发展方向,只不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股市而言,其政策性的特征表现得更强烈一些,只要我们明白政策对于市场的重要性,就可以了。

三、如何准确解读政策信息

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就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股市波动剧烈,如上文所讲的八次大起大落;二是政府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来调控股市的运行。这些政策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有意识的控制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速度;第二是政府领导人在一些敏感时期的讲话;第三是利用《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表一些相关的文章,以表明管理层当下的想法。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试图根据股市波动情况来调控股市,使其在政府理想范围内运行。

政府政策调控股市波动,具有以下特征:

1、政府政策不连贯、前后不一致。如1997年证券委、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规定银行、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能入市炒作股票,1999年7月1日实行的《证券法》也作了类似规定。但随后为了刺激股市,于1999年9月又批准三类公司和保险公司人市。

2、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公众的预期,公众未预期到的政策往往会造成股市剧烈波动。典型的例子,如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引起几乎所有股票都以跌停收盘,其原因就有政策出台太突然、力度超出公众预期的原因;相反公众预期到的政策效果就比较温和。

3、政策效果还取决于政府和公众的博弈。在一项政策出台后,公众的预期和行为就会相应发生改变,从而使政策执行效果也发生改变。典型案例就是国有股减持,在出台的时候是有利于股票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但是由于公众预期股市将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股市低迷,这时继续减持国有股就不利了,因而后来政府决定国有股减持暂缓执行。

由于这些特征,股市政策往往造成股市过度波动。即使政府出台的是一项稳定股市的政策,并事先承诺使股价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内。然而一旦股民相信了这个承诺并据此形成了股价稳定预期,政府就可以使股市加快发展以实现为国有企业更多融资的目标。这是因为,也许在政策制定阶段政府的最佳选择是稳定股市,但在执行阶段由于公众预期的改变,政府的最佳选择就变成促进股市上涨!这样政府就没有积极性真正实行这项稳定政策。这就是所谓的股市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而这种“动态不一致性”的股市政策执行的结果只能是股市剧烈波动。

正是因为股票市场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导致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判断股票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困难大大增加。这种判断政策对大趋势影响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只能通过时间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来解决。我们都是普通的散户股民,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达到分析政策的相当水平,所以我们不必去就政策分析政策,去解读整个政策对股市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那些离我们很远,至少目前对我们没有太大的作用。我们只需要听到管理层的只言片语,或者感受一下发新股与发基金的节奏,或者关注每期央行发行央票的力度就可以把握股市短期的走向。

比如股领13年的老股民卢先生说:

我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而是一个趋势投资者。2006年到998点的时候,我没有判断到这个市场是牛市。但是,当周小川说买中国股票有风险,不买更有风险时,我赶快就去买了。成功的经验是“看国家政策面”,“跟党走、跟国家走”。大方向看清楚后,自上而下选股,先看行业,再看主线,主线无非两条:资产、资源,有色金属、煤炭、银行、地产。“530大跌”前三天,我就觉得风险很大,因为一个桌子上12个人吃饭,结果12个人买的股票都赚钱,所以我就把一些比较好的股票,比如招商银行留下,把手上其他股票全部抛掉。我有一个原则,趋势不明朗的时候我就先出来,等到趋势明朗再进入。而趋势判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学会在一些宏观面信息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比如6124点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开会,有一个画面,说让股民知道股票市场能够赚钱,也能够赔钱。在6000多点说这样的话,我就有点发冷,我觉得风险可能快到了。结果就是一二天的时间,就开始一路下跌。当我看不清楚的时候,就全部卖掉。

再比如2008年10月份,国务院提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初步框算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拟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约4万亿元人民币。”看到这条信息或者听到管理层的讲话后就应该明白,中国股市肯定会迎来一波大涨了。原因很简单,一是如此庞大的4万亿资金,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分流入股市,那么股市在不缺钱甚至是钱很多的情况下,上涨是肯定的;二是由于有4万亿资金的拉动,会形成一大批受益行业,而这些行业所对应板块便是受益板块,这些板块的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三是如此巨额的资金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连年赤字的情况下,这些钱只能依靠从银行贷款和发行新货币来获得。银行贷款短期来看加大了银行的利润率,银行股必然会涨,而银行股在股市中又占有很重要的权重位置,所以必然带动大盘上涨,大盘上涨,中小盘股自然而然也不会逆市下跌;而发行新货币的直接后果就是货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众多企业、个人为了规避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必然会选择购买能够持续保值或升值的产品,而能够持续保值或升值的产品除了黄金之外还有有色金属、稀有资源和高科技技术等等,相应的这些板块的股票都会上涨,所以通过这样分析,不但能够得出股市上涨的结论,而且还得推导出什么板块会先涨,会大涨。

号称“齐鲁股王”的侯先生说:炒股记住一句话“听党的话”。

这些久经沙场的老股民在被股市无情的修理之后,说出这样的话,应该是肺腑之言,是有借鉴意义的。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至少应该能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对我们以后的操作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第二节 指数机关

一、大盘指数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我国股票大盘指数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

这两市的大盘指数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综合指数是指将指数所反映出的价格走势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纳入指数计算范围,如深交所发布的深证综合指数,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变化都纳入计算范围,深交所行业分类指数中的农林牧渔指数、采掘业指数、制造业指数、信息技术指数等则分别把全部的所属行业类上市股票纳入各自的指数计算范围。

成份股指数是指从指数所涵盖的全部股票中选取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称为指数的成份股,计算时只把所选取的成份股纳入指数计算范围。

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指数,就是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中选取40种,计算得出的一个综合性成份股指数。通过这个指数,可以近似地反映出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走势。上海的上证30指数是上交所的上证成份股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以发行量为权数(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权平均法计算,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的股价指数。

深证成份股指数: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为样本,以流通股本为权数,以加权平均法计算,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的股价指数。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由于大盘指数是个股形态的综合反映,所以当大盘指数出现问题走坏的时候就说明大部分个股都开始走坏了。这个关系很明显,个股影响大盘的指数,大盘反过来折射个股的走势,当实盘交易当中,大盘指数是必看的一环,如果不看大盘,只是低头默默的炒自己的个股,那后果是很可怕的。

当然,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大盘指数的小幅震荡对部分小盘股影响不大,甚至会走出相反的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前提必须是大盘处在上升趋势中,不受影响的个股也仅仅限于中小盘个股,而且大盘的震荡是正常的回调而不是破位下跌。

二、大盘与个股关系

乍看起来,大盘和个股的关系很像树木与森林。如果远看,森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有如海的浩瀚和如云的氤氲。虽然这并不代表林子里的每棵树挺拔健美,但它们依旧组成了美丽的森林。当然近看森林也好树居多,那些参天枝干和绿叶葳蕤,更有一番动人心弦的万千气象。然而,树木组成森林,森林却不能机械的等同于树木的集合。虽然50万棵大树聚集在1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就是森林,可成为森林之后,会伴随着灌木花草昆虫走兽,会有湿润的气候,良好的植被和生态,这些仅属于森林。因为50万棵树如果长在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每平方公里1棵,那就是沙漠化,树也迟早死掉。

大盘和个股便是这种复杂和动态的关系。虽然个股指数的加权平均就形成了大盘指数,但大盘不是个股的简单集合。就算我们逐一分别研究了所有的个股形态,也未必就能对大盘形成正确的判断。因为个股合成大盘后产生的综合效应,就像树木组合为森林后的效果一样,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将大大超过个股。而个股只要存在于大盘,就不能单纯地做为个股存在,其走势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盘其它因素的影响。于是,在初步探讨过了政策行为对股价的影响之后,我们一定要探讨大盘的问题,因为大盘对个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验证判断的结果。

以2004年8月30日为例:我们对每一只个股连续20天的走势与同期大盘指数做了相关分析,当天共有1317只股票正常交易,1047只股票和大盘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其中790只股票呈现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8),就是说,约80%的个股走势受制于大盘走势,其中又有约60%的股票近乎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走势被大盘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票的品质并非相同,而是有业绩优良的,也有乏善可陈的,按说其表现应该很不一样,或者应该相去甚远,但在大盘面前,这些影响个股的其他因素均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而使个股趋势乖乖地受制于大盘的引导。大盘与个股的关系于此可见一斑。好在大盘的信息、即影响大盘的市场因素是公开的,不需要像了解个股信息一样需要到上市公司实地考察。所以,散户一定要根据大盘做个股,在明确了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后,下一步需要参照的就是大盘指数的走势。

有人说大盘是皮,个股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有人说大盘是巢,个股是卵,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些说法都正确,而且贴切、准确。

第三节 交易规则

一、何为交易

上面两节讲了政策和大盘在炒股中的重要性,这样我们就明白,炒股第一要看政策,根据政策来决定是否入市操作。在看完政策后第二个要看的就是大盘,如果说个股是一架架作战的飞机,那么大盘就是停放飞机的航空母舰,脱离了大盘,单纯的去研究个股,那死得只能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那么是不是在政策和大盘都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入市随心所欲的操作了呢?当然不是,这就是炒股要讲究的第三个规矩:交易规矩。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技术分析与实盘交易的关系。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懂技术分析就能做好交易,其实它们是两回事。不懂技术分析,同样可以交易;但懂技术分析也不见得能做好交易。技术分析是确立系统交易方法的一种手段,事实上实盘交易的时候不需要你作任何技术分析。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发生?

一只5块钱的股票,即便你知道它会涨到10块,但你无法预知它会怎样涨到10块,是先破5块,跌到3块再涨到10块?还是直接上涨?是连续涨停,还是涨涨回回?每一次回档到什么位置?是一个月涨到10块,还是三个月,还是半年?能够告诉你这一切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骗子,还有一种是傻子。

系统交易的核心是关注现在正在发生什么,而技术分析很多人把它用来判断将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这样来认识技术分析,那么,你已经站到了输家行列。如果你的交易系统发出了进场信号,那么,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排除一切干扰,买进。如果你的交易系统发出了离场信号,那么你需要抵御一切诱惑,卖出。如果交易系统发出持股信号,你坐着不动即可,无需自作聪明地分析来分析去,你分析跟没分析完全一样。当交易系统发出持币信号时,你也只需坐着不动,而不要耍小聪明,想找个所谓的最低点进场。

必须永远做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先知先觉者。圣经有言:在先必在后。

很多人瞧不起后知后觉者,他们试图做一个先知先觉者。因此,预测性的技术分析大行其道。很多人看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就是看它测得准不准,很多人也是拿自己测得准来标榜自己水平高超,这些都是很幼稚的想法。如果你对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效力不满意,那么,你可以修改自己的交易系统,而不要做违背自己交易系统信号的事。

系统交易也不是完美的交易模式,事实上,也不存在完美的交易模式。但系统交易可以帮助你走入赢家行列,而且,可以保持稳定与持继获利。

系统交易一点也不神秘,它只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一种概率和风险收益比有利的模式化交易。大家应该努力去建立自己独特的交易系统,只有这样做,你才会最深入地理解你的交易系统,你才会对它充分信心,你才会自觉自愿地、坚强有力地执行交易系统发出的信号。

交易需要信号,更需要信心,当信号发出时,是信心帮助你决断。因为所有的低吸点都伴随不同级别的恐慌,而所有的高位都欢天喜地,让人久久不忍离去。建立交易系统好比立法的过程,执行交易系统的指令好比是执法的过程。立法要科学,执法要严明。

其实,交易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而所谓的不简单,就是能把简单的事给做好。这句话是张瑞敏说的。

如果你还处在随意发挥的感性交易阶段,那么,赢利是偶然,失败是必然;如果你能把交易理解到这个层面上,并且落实到行动上,那么,祝贺你,你必将走入成功交易的殿堂!

二、交易的三大问题

1、交易需要什么样的品质

第一时间果断认输无疑是头条法则。很多人一定会反对我的观点,因为他们会认为这种说法太消极了。还有很多人会认为高手的法则是未卜先知;他们早就知道会跌到哪会涨到哪,因而不存在认输的问题,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的最大分歧所在。

风险不长眼睛,他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而对你心慈手软。市场中的每个人都面临操作失败的风险。对风险如何应对,正是区分高手与低手最核心的标准之一。创造财富非常重要,但不让所创造的财富不断流失也更加重要。退一步说,如果你没有创造财富,也没有流失财富,也可以接受;如果你把增值的财富还给市场了,也尚可接受;但如果你连本金也丢失进去了,你的创造就失去了意义。

当然,以上说法主要针对技术性交易而言,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那么,你可以在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越跌越买。

事实上,很多人是打着投资的旗号在做着投机的事情。一只个股在翻了三五倍之后,有人问我:“你帮我看看,这只股票能不能买?我想长线持有!”

对自己要诚实,对投资要理解。

价值投资最需要的品质是忍耐。你能为一个买点等几年吗?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就诚实地对自己说:“我不适合投资,还是投机吧。”

2、交易需要先知先觉吗

个人认为在技术交易中,无需先知先觉,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先知先觉。退一步说,即便你提前知道某个价格就是本次调整的最低价,从超短的角度而言,它也不见得就是一个非常有短线操作价值的进场点。

短线是试图找到一个有效率的点,而不是一个最低价的点。如果一个进场点,进去之后,次日即涨3%,而另一个点过了10天涨了8%,那么从短线交易的角度来讲,只能选择前者,因为短线会非常强调资金的作战效率,它是靠积小胜为大胜。

市场中众多的分析师每天都在预测未来趋势,当股票在上升趋势中运行时,他们会告诉你该股票会涨到多少多少钱,然后说出一大堆理由,你听着句句在理,因为在上升趋势中,上涨的概率是很大的。

当股票在下降趋势中运行的时候,他们又会告诉你,该股票最后会跌到哪里哪里,然后再给出一堆理由,你依然听着有道理。同样是因为股票在下降趋势中,下跌的概率比上涨的概率要大很多,但这些对你实盘的交易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分析师是靠分析吃饭的,而不是靠做股票吃饭。他们所说的,所总结的,只能永远放在分析层面,不能应用于实战,如果你胆敢把他们的分析带到自己的实际交易中,那风险会无限放大。

这么讲并不是否定分析师的分析结论,而是强调希望每一位股民都要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统,而不是整天跟着别人的吆喝走,如果不靠自己,就要听吆喝,那迟早有一天,吆喝者会让你喝到正宗的西北风。

3、操作成功率有多重要

首先提示股友,不要掉进成功率的陷阱。

如果你的交易是中长波段交易,你的成功率最好不要突破60%的上限,过高的成功率必然会损伤风险收益比系数。事实上大波段的技术操作,主要不是靠成功率来获胜,而是靠风险收益比来获胜,是以不断的小失败试探作为成本代价,来换取一定比例的大成功,这样在全局上与战略上就会成功。

对于超级短线而言,需要有成功率的保障。因为短线操作持股时间较短,一般来讲很难在很短的持股时间里产生极佳的风险收益比系数,而波段操作风险收益比可以放大到1:5,比方亏7%止损,赚需赢利35%以上才了结,当然这个系数甚至可以设得更高一些。而超短正常风险收益比只能做到1:2左右,比方亏2%止损,赢利3-5%可能就会止赢。只有在遇到非常强势表现个股的时候,这个收益比才会扩大,比方涨停出局的。

三、技术分析在交易中的定位

高手看低手一目了然,只要从其选择的进场点就能断定其短线操作水平,与本次操作的成败无关。低手看高手一片茫然,根本看不懂高手的赢利机理。而这个市场永远都是有经验的人赚钱,有钱的人赚经验的地方,这个规律永远不会改变。

“每个笨蛋都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而聪明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陴斯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高手学习,可以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少向市场交纳很多很多的学费。在这里我把这句话送给初学技术分析的股友,希望大家能提早地深悟这一点,提早步入成功操作的殿堂。

99%的股民+99%的所谓市场专业人士都还停留在对技术分析的极其错误的认知阶段;这一点从他们所提问的问题、所发表的股评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认为技术分析是用来搞预测的,所以股友们问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明天我的股能涨到哪、还会不会下跌?所谓的专业人士,他们的股评也大都停留在对顶和底的预测上。

我可以下这样的断言:他们正处于对技术分析的最危险的认知阶段。完全错化了技术分析的本质;我要对大家说,正统的技术分析从不预测趋势,而是发现趋势、跟从趋势、服从趋势。预测趋势必然被趋势埋藏。大势当从,小势必逆。上涨主导趋势中的短线回档就是最佳的买点。上升趋势中,所谓的最佳买点就是找到一个对你最有利的止损点。

技术分析的本质只是概率分析,如果你认为你现在懂技术分析了,可以大把大把赚钞票了,那么我可以说,技术分析必然成为你自杀的最好工具。因为你懂技术分析,主力也懂技术分析,比你还要懂技术分析!

K线是一种双方交锋的语言,你必需看到K线背后的故事,你才可能成为赢家;我可以说,学技术分析是为了让你具有反技术侦察能力;如果你连技术分析本身都没搞透,又如何具有反技术侦察能力呢?

对技术分析的认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递进的过程,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再回到肯定。最后回到很简单的状态:股票操作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买点,一是卖点。虽然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这是从操作难度上来讲的,卖点 常处于个股K线巨烈波动期,更难掌握;但若就每一次操作的重要性上讲,买点是否正确已经从80%的意义上决定了你此次操作的成与败。

一个正确的买点必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值得一搏:第一、当前大盘处于主导上升趋势中,这一点是强调进场时机的选择;第二、个股的形态量能点必需是短线爆发在即的;第三、在这个点进场,如果操作失败,有小亏出局或平盘出局的机会,如果成功则有收出大阳或涨停的机会。只有这样的进场点才是值得一搏的有价值的进场点。随意进场,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断定了赢是偶然,亏是必然。

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短线或波段操作来说,离开技术分析是万万不能的。技术分析的本质只是概率分析,是帮你发现买卖点信号的。如果你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祝贺你,至少在通往技术分析的道路上,你没有走错大方向。

你最终会发现,有效的技术,最终会淡化成最简单的技术,简单到你几乎不敢相信的程度。而交易心理要做到能灵活自如地驾驭好你的交易技术这一层面,则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类推荐
  • 爱上收藏赚大钱

    爱上收藏赚大钱

    本书选择了邮票、钱币、书画、家具、书报刊、字画、标徽章、卡片、票证券、石头等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介绍了通过收藏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
  • 回乡创业100例

    回乡创业100例

    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学生完成原始积累后,带着资金、技术、项目等返乡创业,已成为农村劳务经济开发的一个新亮点。本书希望通过100个创业案例对创业者进行鼓励、宣传,更主要的是对其他创业者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人走上创业之路、致富之路。
  •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瑞奇曼,经济学硕士。常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以“投资之神”巴菲特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师,反复思考后发现,成为富人,不能只靠钱滚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他的座右铭是:“好的观念能让你以小搏大,不好的观念则会让你因小失大。”
  • 写给上班族的理财书

    写给上班族的理财书

    本书在观念上校正了那些理财意识淡薄的上班族,让他们丢开“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没财可理”等不正确理财观念,并在他们的脑海里树立起牢不可破的理财观念,让积极主动去理财的意识生根发芽,开启自己的合理理财计划。
热门推荐
  • HALO秋叶

    HALO秋叶

    基于FPS游戏HALO的同人作品,以陆战队员的角度叙述发生在2552年的地球战役以及05环带战役,方舟战役。用微观的角度阐述真实的战场与人性。
  • 火影之通灵叶王

    火影之通灵叶王

    须佐之男很厉害吗?看我超灵体,尾兽?看你查克拉无限还是我巫力无限……
  • 修仙神算

    修仙神算

    求仙路漫漫,问道唯长生。林才挣扎在漫漫长生路上,前方是立身在魔道之巅的亲弟弟,惊才艳艳!天资平平的他,该如何争渡?且看他,一指星河轮转,一指问道长生!(凡人流,求点收推)
  • 初晴思雨

    初晴思雨

    凡氏帝国少爷和普通女孩雪初晴的相遇随着情节的推动,初晴也变成了凡思雨不想伤害也头疼的对手,两个人的相恨相爱……
  • 混沌古决

    混沌古决

    一部名为《混沌古诀》功法从此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他早已没有了选择,面对仇敌,他只有拿起手中的刀……且看少年刘逸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 冰覆年轮之蝶舞天下

    冰覆年轮之蝶舞天下

    她是九千年拯救世界的亣斯蒂亚公主,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亣斯蒂亚的世界重生,导致自己魂飞魄散。本该死的她却得到了神的怜悯,穿越九千,到了21世纪,虽然换了个世界,但她的法力却还在,逆世之法。看我们的笁笭公主如何在这新世界得到真爱吧!
  • BUG进行时

    BUG进行时

    某一天,地球第七次生命进化试炼开始。从此人类的数量不断锐减,人们在一个又一个可怕的试炼世界里游荡,努力积攒积分,人性的丑恶几度爆发,所有人,都只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只是,试炼掌权人,人类眼中那个恶魔般的小女孩,意外发现了一个……bug。一个巨大的BUG第七想弄死这个BUG般的存在,可是,剧情类试炼弄不死她,竞技类试炼也弄不死她,第七把现阶段能启用的最难的试炼都丢给沈致郁了,可她还是活的好好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第七逐渐发现了一些秘密……第七:对对对不起!看在试炼需要我的份上,留我一条小命吧!Boos们:卧槽,你跟我讲这是个试炼者?!闹呢?!这是一个失忆的大佬逐渐找回自己的过往,在一个又一个试炼世界里愉快玩耍的故事。【无男主】【无感情线】【周末/放假更新】
  • 掌门下岗之后

    掌门下岗之后

    秋风扫落叶,掌门要下岗。妖王逃跑,周玄清情急之下把镇国侯的屁股踹了,为了赎罪只能一道下山追妖。“侯爷,打个商量。火就别放了。”刘晏殊盯着她的腿凉嗖嗖道:“周玄清,你的腿还想不想要?”周玄清认怂:“放放放!随便放!”哼,管不了侯爷还抓不了妖?神符出手,“妖孽休逃!”砚卿君目光讳莫如深:“你不来,我怎敢动。”周玄清面色无恙,心里发慌:此妖有病,老不正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蒂森克虏伯之夜

    蒂森克虏伯之夜

    本书是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四辑中的一种,是作家弋舟继《丙申故事集》之后又一部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平行》《安静的先生》《空调上的婴儿》《赖印》等十七个传奇的故事,阅读的时候,仿佛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故事中寻找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蒂森克虏伯之夜》是这些故事中最具思想深度的。弋舟以残酷的书写,宣告了成年礼仪式的血腥性,即源自包小强等单纯青年撞上“恶意的消费主义”这堵透明的玻璃墙之后而丧失主体性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