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1800000023

第23章 《天人三策》,独尊儒术(2)

三是任德任刑问题。武帝问:周之成康,刑罚不用,四十余年,囹圄屡空;秦人用严酷之刑,死者甚众,却奸邪不止。其故何也?董仲舒日:周前有武王行大义,有周公制礼乐,到成康时才出现刑措不用的局面,“此亦教化之渐(浸润)而仁义之流(风化),非独伤肌肤之效也。”秦朝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不行五帝三王之道,以贪狠好战为俗,又没有文德教训于下。于是在上者贪得无厌,在下者风俗浇薄。再加之任用“残酷之吏”,聚敛无度,民失其业,“群盗并起”,因此刑虽重而奸不息,此乃“俗化使然也”。

四是现实问题。武帝问:我注意农本,任用贤人;亲耕籍田,劝孝崇德,问勤恤孤……为了天下真是夙兴夜寐,“尽思极神”了,但“功德休烈”并未实现。“今阴阳错谬,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其因何在?董仲舒认为其因有三:一日“王心未加”,二日“士素不励”,三日“长吏不明”。前者说的是指导思想,“王心”即王道,亦即儒学的仁义之道,言武帝虽则兢兢,但未从仁义之道出发,人民未普遍受其恩泽,难以成就“功德休烈”。

后二者讲教育和选举问题。他说,皇帝一心求贤固然可佳,但是士人未加教育,士行未加砥砺,上哪去求贤呢?“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因此常是朝廷有求贤之诏,而郡国却无贤可荐。于是董仲舒重申:“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才;则英俊宜可得矣。”郡守和县令是民众的师长表率,起着承德宣化的作用。如果师帅不贤,主上的德就得不到宣扬,恩泽得不到流布。现在的守令不但不能起教育作用,有的还不奉行天子的法令,暴虐百姓,与奸人为伍,使贫苦人民流离失所。阴阳错谬,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都是“长令不明”造成的。董仲舒进而将矛头直指当时的官制:汉代官吏的来源主要有“郎选”、“任子”和“资选”。郎选,即皇帝近卫侍臣到期迁官;任子,二千石(高干)可恩前子弟为官;赀选,即有钱人以钱买官做。这三种形式的任官都不考虑实际才能和品行。他揭露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货,未必贤也!”加之官吏的升擢又是论资排辈,“累日以取贵,积久而致官”,其结果自然是“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了。于是他提出“岁贡贤才”“量才授官”两策。要列侯、郡守、二千石,每年荐贤两名以供宿卫;并以此考察大臣的贤否,如果所荐贤能则有赏,不贤则有罚。这就迫使大臣们以求贤识贤为事,天下之奇士就可得而使了,遍得天下之奇士,天下何愁不治!同时,在官员升擢上,董仲舒疾呼:“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这就使贪与廉、贤与不肖判然两途,皎皎易识了。

第三策第二策在意识形态上调合孔老,而归宗儒本,这反映黄老思想在西汉流行数十年之后给儒者造成的畏惧心理,因为辕固生下圈斗彘、赵绾王臧下狱至死的殷鉴不远;同时这也是董仲舒多年潜心研究诸子百家、悉心融合儒道之学的学术成就。他对西汉宫制的抨击,也深中时敝。但是,他把西汉社会未臻大治的原因归结为教育和吏制的失误,这未免太简单化了。在武帝看来,其调和孔老有似于模棱两可,其论世事又不深不透,自然不能让急刷新政体、力矫时敝、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满意。于是三降纶音,重申天问。在策文中,武帝责问董仲舒对策“文采未极”、“条贯未尽”,说理囫囵,欲言又止,难道是对“当世之务”有所顾虑,对“王听”有所怀疑么?要他就“天人之应”、“古今之道”与乎“治乱之端”,“悉之就之,孰(熟)之复之”,透辟说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对于天人问题,董仲舒进一步申明“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群物之主”,包润万类,无不容纳。“故圣人法天而立道”: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子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这就是“天人之徵”。关于古今之道,汉武帝问日:“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何“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是不是道也有不同?道也有弊端呢?言下之意:有没有一个万古不变,百世奉行,而又有利无弊的经常之道呢?对此,董仲舒作了肯定的回答,提出了影响千载同时又是毁誉不一的著名哲学命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对这一命题,学者多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其实董仲舒也强调变化,他曾说:“譬之琴瑟之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这就是“更化”。

由上可见,尽管董仲舒的言论中,人神糅杂,但其着眼点还是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人与民。表面上或形式上,天贯串一切,骨子里贯穿的还是儒家传统的人文主义及“民本”思想、道德精神。可以说,董仲舒思想的根本性质是经学而不是神学,不过它“附以天意”,糅杂着神秘主义内容,具有神秘主义形式罢了。他是以“天”为神秘形式,以“人”、“民(心)”为真实内容,从“人”与“民(心)”出发,“附以天意”,到“人”与“民(心)”归宿。至于《春秋》,则是他的思想资源、依据与宗趣的经典形式。“天”,《春秋》,“人”与“民(心)”,在《天人三策》中,是合而为一,分而为三,是它天人感应论的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或称基本结构。换言之,它的思想体系是以“天”、《春秋》、“人”与“民(心)”三个支点搭起的三角结构。简化地说,是以“天”与“人”互为表里,“天”与“人”是通过“流通而往来相应”即感应关系结为表里的。如果,我们用天道或天治主义来概称它的思想体系,那么,这个天道或天治主义其实是其形式特征,实际内容是由神秘主义、儒家的人文主义及“民本”思想和道德精神组成的。

至于董仲舒“附以天意”,并非以鼓吹王权“天”授为主要目的,他的本意恰恰是要以此来警诫人君,限制、约束和规范君权。他并不认为居王者之位,就有王者之实,必须正名。所以做人君的,只有先正心,奉行天意,任德而不任刑,宜民宜人而达到德侔天地,才名副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受命之符并非凭空而降,即所谓的合法性合理性并非无缘无故地自然产生,而要王者去向“天”,实际上是向“万民”、“人心”、“民心”去求取。事实上,在至高无上的君权面前,用天意来警诫、谏说君主,限制君权,也许是最有根据的,是比较可行的,容易奏效的。这是天人感应论的一个现实意义所在。董仲舒面对的现实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度,这个条件他无法选择。他是希望用儒学家的理性,用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和道德精神输入并调整、改造秦汉君主制度的内部结构,限制和规范皇权,从而使社会政治局面长期维持合理的稳定。

总之,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为汉武帝设计和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君民洽乐的社会均衡图及统治方策,把汉武帝的施政大纲和远景规划神圣化、理论化、具体化,甚至可以说同时也伦理道德化了。董仲舒的思想可以说代表着武帝一代的思想。

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策,还觉得意犹未尽,复下诏问道:“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

董仲舒复对日: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吒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日:“亡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最后,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武帝被董仲舒的高谈阔论说服了,终于下定决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类推荐
  • 人话董卓

    人话董卓

    本书以个人理解解读一个历史人物,作为一个穿越类神话小说的前传,我的最大目标是让这个人物更接近历史本质。不是历史,只作为一个三国爱好者自己的推想,出于个人考虑,历史上的恶人在这里也许很是普通。我发这个出来唯一的目的只是更多的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希望能够多听到大家的意见。
  • 穿越之三国最强君主

    穿越之三国最强君主

    刘无欲(帝玄)穿越到三国时期,他的目标是当皇帝,娶美人,收武将。
  • 北平记忆

    北平记忆

    这不仅是一个老北京人真实的记忆,更是一曲新中国的颂歌。本书真实再现了在北平解放前后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整座北平城的战时风貌以及当时老北京人真实的生活状态。面对战争无论是泱泱大国还是升斗小民,都承受着空前的苦难和矛盾。在建国60年的今天,再现那一段历史,更让人回味……
  • 另一半中国史

    另一半中国史

    英国有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的最大作用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所说的,“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历史的作用决定了历史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然而历史也往往最容易被改写,因为“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中国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的,富饶的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源头,而生活在这里的黄帝、炎帝成为华夏族共同的祖先,缔造了华夏文明。
  • 机甲战国

    机甲战国

    国破家亡,君主被劫,太子流落……那又如何?万古智慧在脑,改造躯体在身,七国君主若无物,红级战神只等闲!看我平叛,复国,横扫六合,纵横八荒,成就无上大帝,一统凋零乱世!!!
热门推荐
  • 她直播间通野蛮之地

    她直播间通野蛮之地

    请假:一个月后回归 洛佴是位医者,还未学成就被撵出师门的医者。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艰难竭蹶,她没有想到有一天所有生存困苦的词都能往她身上拍。直到一天→天上掉下个野蛮之地的通道口。握着奇形怪状的手环,洛佴想:干吧!反正再怎样也没有饿死不体面。可是,当她了解到手里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的时候。洛佴:情愿特么的成饿莩啊!‘哎,主播你别晕,给你刷999艘战斗舰啊~’‘主播挺住,等我给你打赏666瓶高级治疗液!’‘等等,主播先别昏,让我记录下这种药草的作用、特征、生存环境先。’手握一把真?毒草的洛佴躺在地上,双手交于腹部,含泪望天:我只想吃一顿饱饭。PS:无CP
  • 北城感染树

    北城感染树

    我叫顾小北,我是个实验体,我想活下去,谁能带我走出去
  •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跳出了诸如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所谓天才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对20多年教过的孩子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聊天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个普通孩子身上的故事,详尽、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的孩子,并就家长与学校及孩子老师如何打交道,孩子是否跳级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及建议,为家长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在轻松读完本书的同时,您会发现:原来,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 阴冥记

    阴冥记

    新书《从文抄公到全大陆巨星》发布,感谢新老书友支持!“大家好,这本书如果不让你笑,你就退出去就行了,生活解压放松书,嘻嘻,谢谢支持!(书友交流Q群,158440336,欢迎大家加入)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她在新闻主播台上从容镇定,在灯光绚烂的演播厅理侃侃而谈,在各种突发事情的现场临危不惧,精彩的事业让她如此夺目。镜头转场,她就成了丈夫身边娇小的妻子,与爱人一起演绎两小无猜的爱情。这就是鲁豫,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贪心女人”。她的成功绝非偶然,鲁豫以及她一样成功的精英女性告诉大家---智慧用不退色,成功也可复制。
  • 青春我们相互治愈

    青春我们相互治愈

    在青春里,我们一直都在受伤中相互治愈!即使我们那样的不能在一起,也要一起彼此祝福!
  • 争城

    争城

    “谢谢你的果决,使我有了翅膀。”世界经历大破灭,人口百不存一,废墟上屹立起十二座大城,主导人类文明的存续和发展。主角卷入各式城内、城际冲突,厌倦“有人必有江湖”的政治斗争,开创卓然独立的第十三座大城,成为文明道路上独特、宁静、绚丽的一道彩虹。
  • 捡漏王

    捡漏王

    慈禧在琉璃厂秘密开铺,命蔡守信担任掌柜。冯招财不知道他有宫中背景,屡屡刁难。后万宝堂更名一宝斋,蔡守信遭到冯招财的打击报复。当日军进入藏宝密室后,蔡守信引爆了炸药……日本兵挖开密室,却发现大批宝物不翼而飞。
  • 无尘帝尊

    无尘帝尊

    少年夏无尘,清风城三大家族之一,夏氏家族族长夏渊之子。五岁修炼,十岁灵脉境三重,天赋异禀。却在此之后五年里,修为没有丝毫进展,沦为废人,前途无望……十五岁,遇丹辰,少年自逆境中崛起,弹指天地覆,拔剑神魔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