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5700000025

第25章 “借影”新说: 钗黛的另一对影子

曹雪芹不愧为写人的高手。《红楼梦》替十二金钗画像,除了采用了不少传统的技法之外,更创造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段。譬如,钗黛的“借影”之法,就是其中堪称“经典”的一例。读《红楼梦》,许多人都知道“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正所谓“袭乃钗副,晴有林风”。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钗黛其实还有着另外一对影子,而且还恰恰可能是更为关键的一对“借影”!她们是谁呢?笔者发现,她们不是别人,正是金钏与小红!

金钏之名正与宝钗相对,小红之名正与黛玉相对。何也?由小说交代可知,金钏本姓白,即“白金钏”,正可与“薛宝钗”三字相对。小红本名红玉,乃林之孝之女,即“林红玉”,正可与“林黛玉”三字相对。“白”,雪之色也,“金”与“宝”均示其贵。“林”与“林”同姓,“玉”与“玉”重名。“钗”为头簪,“钏”为手镯,都是女子首饰之物。点唇用“红”,画眉用“黛”,皆系妇人化妆用品。这样的对应关系,不可谓不巧妙啊!

其实,脂砚斋早就看出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金钏一出场,他(她)就批道:

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甲戌本第七回侧批)

小说正文也的确多有将宝钗与金钏联系起来的文字。第三十二回,宝钗为金钏送衣殓葬,说: “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隐隐然将金钏之死,写成是宝钗一个影子的失落。至第三十五回,更是将金钏之妹“白玉钏”与宝钗之婢“黄莺儿”联袂: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一并写成是宝玉所倾心的两个丫鬟。

至若黛玉与小红,脂砚斋也有一段精当的批评。他(她)说,“林红玉”这个名字:

又是个林。“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庚辰本第二十四回双行夹批)

小说第二十四回有一段也专门点出,红玉是因为犯了黛玉的讳才改名小红的。“你也玉,我也玉,得了玉的便宜似的。”(第二十七回,凤姐语。)

千万不要把书中的这些安排,当作无关痒痛的文字游戏!须知,《红楼梦》一书,“表里皆有喻”,曹雪芹的用笔行文,是从来不肯白白落一闲处的。小说中每一个精巧的构造,都无不包含着作者的重大用心!或许有人会问: 这金钏与宝钗,小红与黛玉,在性格上到底有何相似之处,值得作者如此煞费苦心呢?笔者答曰: 其相似之处,大矣!只不过,是读者的粗心,长期以来,将其怠慢了过去罢了。对此,我们还是来作一番深入的剖析吧。

先说说黛玉与小红,二人性格上的相似,就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条:

第一,黛玉与小红,均心性高傲,不肯屈于人下。黛玉的孤高自傲、目下无尘,自不必细说。第七回,“周妇送宫花”,黛玉那种斤斤计较于送花之顺序,惟恐自己低别人一头的态度,即是明证。小红虽身为下等贱婢,却也素有“眼空心大”之名。她长期受到晴雯、秋纹等人的压制,内心却仍然自视甚高,并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黛玉一有机会,便欲“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而小红也仗着她“原有三分容貌”,便“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

第二,黛玉与小红,都聪明灵慧,尤以口才见长。众所周知,黛玉天生一副伶牙俐齿,一张嘴说出话来,“真真比刀子还尖利”(第八回,李嬷嬷语)。小红的口才,亦不曾输于黛玉。第二十七回,小红跑到凤姐面前传话,说得头头是道,一丝不乱,以至于凤姐也大感惊奇,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说: “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

第三,黛玉天性是个“喜散不喜聚”的。对此,她有她自己的一番道理: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第三十一回)同样地,小红也常把所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句话挂在嘴边。第二十六回,她即对另一个小丫头佳蕙说: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她二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僻情结。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平素间清高孤傲,“喜散不喜聚”的黛玉,到了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地表现出了其倾慕权势、邀宠攀高的一面!第十八回,元妃省亲,黛玉竭力颂圣,即写下了“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的文句。第六十二回,她对宝玉的一段表白,更道出了她对于贾府经济利益的迫切关心。她的“喜散不喜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惟恐失去种种繁华景象,徒增清冷伤感所致。所以,骨子里,她仍然是“入世”的。而这一点,也突出地表现在了小红的身上。如前所述,第二十七回,小红跑到凤姐那里“攀高枝”,即是明证。第二十四回,作者评小红说:

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向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第二十四回)

读者请回忆一下黛玉“偷香芋”的小耗子精形象,作者对红玉的这段批语,不也正可以移到黛玉身上吗?此为黛玉与红玉的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相似!

再来看宝钗与金钏,她二人性格上的相似,也可以相应地归结为四条。

第一,宝钗与金钏,俱性情温婉,深得尊长的喜爱。第三十五回,贾母在众人面前,不赞别的女孩,独赞宝钗,说: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宝钗之深受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而金钏儿亦是王夫人身边的宠婢。虽系奴婢,长期以来,却宠得如同太太的女儿一般。王夫人后来也不无悔意地说: “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第三十二回)其生前的受宠,亦可以想见。

第二,二人对于宝玉,都有一种十分率真的情感。在“情不自禁”的时候,她们的示爱,往往都显得十分大胆、直露(按当时的标准来看)。有一次,金钏即拉着宝玉,悄悄地对他说: “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呀?”(第二十三回)后来,宝玉向金钏表示,欲讨她做自己的贴身侍女,那金钏儿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第三十回)三言两语,一副含情娇态,便已跃然于纸上矣。无独有偶,那宝钗对宝玉的示爱,虽稍显含蓄,却也体现了同样的热烈和真切。第三十四回,宝钗前往宝玉处探伤,一时性急,说出了“大有深意”的话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临走时,又特意交代: “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只管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你看,这像不像今日中学生“早恋”时,一副暗做秘事的情态呢?至第三十六回,宝钗一不留神,就坐到了宝玉床边,为他绣起鸳鸯兜肚来,那情景就更俨似一对亲热的小夫妻了。而这样的举动,在那个时代,无疑比递帕传情一类的小偷小摸要大胆得多。

第三,可二人又恰恰因为这种过于直白的示爱,而遭到了世人,尤其是那些保守之人的全力诟骂。金钏被王夫人骂作“下作的小娼妇”,说: “好好的爷们,都被你勾引坏了。”(第三十回)其所受到的冤屈,真可与那千古含怨的宓妃(即洛神)相并。而事实上,在她死后,作者也确实把她比作了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具“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的洛神!宝钗被后世称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可真正的“封建卫道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一人物形象的呢?翻看旧日许多道学夫子的评红笔墨,我们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愈是保守、刻板的点评家,对宝钗的斥责、攻击反而愈甚。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满脑子孔孟圣贤之道的读者,还恰恰是把宝钗作为“不守礼教”的典型来加以攻击、批判的。在这方面,以解盦居士的“自媒”、“耻态”之说最具代表性。这位道学先生就“探伤”及“绣鸳鸯”两件事指责宝钗说:

柔情蜜意,无异自媒,毫不知避嫌疑,此皆由衷而发,不能自掩之耻态也。

另一位道学夫子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亦申言曰:

以中道评书之人,惟迎春、李纨、岫烟庶几近之。若宝钗辈纯乎人欲而汩没天理,其去道也远矣。

读者请看,这与王夫人斥责金钏的话语,在逻辑上不是如出一辙吗?只不过,在程度上,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金钏儿,这么一个温顺婉嫕、受人宠爱的小姑娘,到了关键时刻,却显出了一股子凛然不可犯的正气和不畏强势的烈性。而这,也正暗合了宝钗内在的、深层次的品性!金钏被逐以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以死抗争。她宁死,也不愿再屈辱地苟活下去。而宝钗也在那元宵佳节,合家聚乐的场合上,写下了“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这样的词句,以至于引得贾政大为扫兴。她的《螃蟹咏》刺贪讥俗最毒,骂世最狠。她那“雪洞一般”素净的卧室陈设,连贾母看了,也觉得“离格”、“忌讳”,而甚感不悦。——这种潜藏的个性和烈性,甚至还逾在金钏儿之上!作者针对金钏之死一事,特意在回目上大书: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第三十二回回目)

读者试想,这“情烈”二字,不也正与宝钗的“热毒”二字遥遥相对吗?“凡心偶炽”,情感率真,是谓一个“热”字,正与一个“情”字相对;愤世嫉俗,骂世最狠,是谓一个“毒”字,正与一个“烈”字相对。至此,宝钗与金钏,不仅在形式上焦孟不离,处处辉映,在骨子里亦神韵相通,应和无穷矣!

显然,作者对于钗黛所采用的“借影”之法,实际上是一种“双借影”(或者也可以称为“复借影”)的结构。它绝不是“一个丫鬟影射一个小姐”这样一种传统的、机械的模式,而是同一个女主角即拥有一“正”一“反”的两个分身!袭人与晴雯,作为钗黛的一对“外影”(“外影”者,彰显而浮面也),所反映的是她们各自性格的“正面”;而金钏与小红,作为钗黛的一对“内影”(“内影”者,隐含而深刻也),则实实在在地照出了她们各自性格的“另外一面”,即更为本真的一面!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钗黛的“超对称”关系,以及人性的迭错与反转吗?曹雪芹以袭、晴、金、红四婢,作为钗黛的内外四影,正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艺术技巧和文章布局呵!这一切,共同地体现了《红楼梦》在追索人性上的“风月宝鉴”性质。

提及“风月宝鉴”,小说第十二回,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故事。

穷塾师贾代儒的孙子贾瑞(字天祥),偏偏迷恋于凤姐的美色,想入非非,幻想能与之相好,成为她的情人,却遭到了凤姐三番五次的设计整治。那贾瑞求凤姐不得,回到家中,又受到了他祖父的责罚。由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作者说他:

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醉,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

家人为其各处求医,百般用药,却无丝毫见效。眼见着,就要病入膏肓。这时,忽然来了一个跛足道人,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直如见了救命菩萨,忙求其施治。那道人便取出一件“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递与贾瑞说道:

“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说毕,扬长而去。众人苦留不住。贾瑞收了镜子,照其背面,但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他连忙掩了,心里叫骂不已。又忍不住照其正面,却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入了镜子,与那凤姐一番云雨。如此三四次,再想出镜,忽然就来了两个恶鬼,拿了铁锁套住他,拉了就走。贾瑞叫道: “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其人已气绝身亡。贾代儒夫妇见孙子死了,大骂道士: “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 “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对于这个“正照风月鉴”的故事,许多人都只是浮面地匆匆读过,未必懂得其中的真意。有人说,此类“红粉骷髅”式的说教,剌剌可厌,“并不高明”(白盾《红楼梦研究史论》)。更有人则干脆认为“这类附带叙述的小故事,其实可以全部删除,以便把篇幅用在更充分地经营主要情节上面”(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惟有脂砚斋独具只眼,瞧出了这个看似枝节的小故事对于解读全书的重大意义。

在道士云“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处,脂砚斋批道:

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庚辰本第十二回双行夹批)

在提及那件“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处,有两条批语云:

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庚辰本第十二回双行夹批)

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庚辰本第十二回双行夹批)

在小说的另一处,脂砚斋也曾提及:

是书勿看正面为幸。(甲戌本第八回侧批)

很明显,《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面“风月宝鉴”。读者对于此书,既可以“正照”,也可以“反照”。而作者的真意,作品的重大主题、主要人物的真实品性,俱在于文章的“背面”!如果读者仅仅从那些表面的文字出发,去读红、评红、论红,则不免就会像书中的贾瑞“正照风月鉴”那样,“脚下如绵,眼中似醉”、“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了。回想一下,近几十年来,世人对于《红楼梦》的肆意曲解,什么“阶级斗争”啦,什么“反封建”啦,什么“做人”与“做诗”的“两种选择”啦,诸如此类,不也正如这样的写照吗?对于这类读者,若作者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大声地疾呼一句: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以上足以为那些浅尝辄止的论者鉴!

说到此,笔者以为,作者使袭、晴、金、红四婢,为钗黛之影,也显然包含了同世俗的审美观相争衡,并借以警醒读者的用意。俗人看问题,往往是喜欢从线性思维的模式上出发的。读《红楼梦》,亦复如此。集中到钗黛问题上,就是习惯于将二人视为两种对立极端的典型,却从不考虑这种两极分派,本身是否符合小说的实际。从传统的褒林贬薛之说,到后来的所谓“卫道士”与“叛逆者”之说,再到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所谓“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两种选择”之说,都无一不是这一思维定势下的产物。殊不知,《红楼梦》之“风月宝鉴”性质,恰恰决定了小说所奉行的,必然是一种“非线性”和“反典型”的原则!你以为它是在塑造传统意义的“典型”么?对不起,小说转瞬之间,就可以将其化为“黑”不是黑,反而是真正的白,“白”不是白,反而是真正的黑的局面!事实上,曹雪芹是非常厌恶将人物的性格直线化、极端化的。他喜欢的是丰富的内蕴,带有迭错和反转意味的幻笔。这也就是所谓“两两出婵娟”的两赋论的美。很显然,作者的非线性、反典型思想,势必与读者习以为常的线性模式发生尖锐的冲突。可小说的本质,仍然是要人看、要人懂。怎么办?以袭、晴、金、红四婢,作为钗黛的影子,去分别映射她们各自的“正面”与“背面”,再辅以脂批的提示,则不失为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能深刻准确地反映问题实质的好办法了。过去,不是常有人说“写宝钗写不尽,特以袭人继之;写黛玉写不尽,特以晴雯继之”吗?现在好了,写宝钗,以袭人继之也写不尽,特以金钏反转之;写黛玉,以晴雯继之写不尽,特以小红反转之矣!只可惜,我等后人,还是太过于愚笨,能解得这番苦心者,至今仍寥寥可数。悲夫!

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袭、晴、金、红四人,又有着一种共同的命运。她们都曾被人误解、遭人诟骂,可历尽劫波之后,却焕发出“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光彩,为作者所深深敬爱。晴雯为谗言所构,被骂作“狐狸精”,含冤而逝,其实不过是“枉耽了虚名”。作者将她的灵魂比作“芙蓉花神”,特让宝玉作文以祭。袭人后来改适他人,被人们普遍视为“失节”、“忘恩”,又哪知她恰是为了救主、护主,才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的。袭人临行前,犹留下麝月,让她与宝钗一道照料宝玉。改嫁之后,仍与琪官一道,“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金钏的遭遇,略与晴雯相似。她死后,宝玉前往水仙庵偷祭。作者又把她的影像比作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的“洛神”。含冤最大的小红,因其一心“攀高枝”,又“遗帕惹相思”,被众人视为反面角色。秋纹等骂她: “下流没脸的东西。”甚至脂砚斋初读此段文字,也认为“此淫邪婢也”。直至“狱神庙”一回,小红与茜雪一道,不避风险,勇敢救主,方显出其义薄云天的“义婢”本色。那么,这样的安排与钗黛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莫非作者早料到他笔下的理想女性,必然遭到世人的误解,故特先以四婢作引,告诫读者要悉心体会?

如此说来,宝钗在王夫人处议论金钏之死的一段文字,就该含有更深一层的寓意了。

以前人们引用这段文字,往往只是为了论证宝钗“内心冷酷”。何其愚也!论者但知宝钗说金钏有可能是自己失足落井,“不过是糊涂人,不为可惜”,却惟独没有看见宝钗对金钏之死一事的真实态度!听婆子对袭人言,宝钗第一个反应乃是: “这也奇了。”至王夫人处,为王夫人所问及,宝钗的第一句话也是: “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可见,存疑、纳罕才是其真正的态度。宝钗劝慰王夫人之语,与其说是为后者开脱罪责,倒不如说恰恰隐含了对王夫人的怀疑和暗怨。读者试站在宝钗的角度去想想: 大观园中好好的一个丫头忽然投了井,本身已够奇怪的了。王夫人一面将金钏的死因,说得那样轻描淡写,一面又哭得那样伤心,岂不怪上加怪?更何况,以王夫人平日的风格,又哪里会因为“弄坏了一件东西”,就发脾气撵人?金钏又何至于因为这点小过失就投井自尽?王夫人的说法,连我们听了,都觉着疑点颇多。以宝钗的聪慧敏感,又焉能无察?从宝钗与王夫人的关系来看,她一向对她的姨妈都是亲敬有加的。可事到临头,王夫人不仅不坦言相商,反而像防范什么似的,百般掩饰,当面撒谎,一副完全拿她当外人待的样子。以宝钗的孤高自矜,内心中又岂能不生出一点隐隐的幽怨?宝钗作为晚辈,自然不好明言。以《红楼梦》“温柔敦厚”的风格,也不会直指家长们的过失。于是,便特使宝钗作此一语,即顺着王夫人的逻辑,推出一种更为荒唐的说法,正所谓“归谬”之法也。话虽委婉动听,却也藏锋其中。果然,引得王夫人连忙表示: “话虽如此说,到底我心里不安。”点到为止,宝钗便又以赠衣的举动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待她取衣回来,见王夫人数落宝玉的情形,方知王夫人的隐瞒是为给宝玉掩丑。整个过程,就是宝钗既“事事留心,时时在意”,又小心翼翼地避免冲突的写照。同时,小说也借此暗示了宝钗与王夫人之间的一层隐隐的隔膜。——如果笔者的“借影新说”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宝钗对王夫人的隐责暗怨,就似乎并不只是针对王夫人一人了。这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世人任意歪曲、贬损其笔下人物的一种无奈和不满呢?书至第四十四回,宝玉专程赴水仙庵私祭金钏儿归来。黛玉觉着宝玉此举似有些多余,便借着看《荆钗记》的机会,和宝钗说道: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似乎是在支持宝玉的举动。也许在作者看来,专门写一段文字来澄清他笔下人物所遭受的冤屈,也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吧。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

    《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共分为七章,第一至五章按照编年顺序,依次记叙晚清时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文物事业;第六章记叙台湾、伪满洲国、华北、华中等沦陷区的文物事业;第七章记叙中国近代文物商业亦即古玩业的发展简史。此外,《中国近代文物事业简史》附录还原文辑选了1912年至1949年民国政府、日伪政权和中国共产党颁布实施的主要文物事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42件,以方便读者研究参考。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会是些什么样感动人的故事呢?
  • 远远的漂泊里

    远远的漂泊里

    《远远的漂泊里》为作者赵树义创作的散文集,全书共八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作者用细腻且富有哲理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对故乡的刻骨乡情流淌在作者笔下。同时,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环境保护的寄托等广泛的取材,赋予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内容。本书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读者读后能从中获得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畅快。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是大厨

    我真不是大厨

    你是一个初级厨师,还是个尾锅。月工资2500。女友因你贫穷离你而去。却在某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开了挂.....叮!恭喜你获得了厨艺系统,赠送新手大礼包一份。叮!你获得了炒锅精通,炒制菜品色香味+20。你炒制出了极品黄金炒饭,叮!炒饭技艺+50。人民币+500。你制作出了极品打卤面,叮!面食技艺+50。人民币+500。你切制出了极品文思豆腐,叮!刀工技艺达到“出神入化。”人民币+1000你制作出了极品黑暗料理,叮!全技艺-10。人民币-10000。你是一个厨师,一觉醒来..........只要做菜就能变强。
  • 易烊千玺之爱他就要他幸福

    易烊千玺之爱他就要他幸福

    她从第一眼便爱上了他,没遇见他之前别人问她会不会一见钟情,她说“不可能,一见钟情太假了,我不可能会对一个人一见钟情的”可是……
  • 废材逆天:步步为营杀手狂妃

    废材逆天:步步为营杀手狂妃

    漆黑的夜晚,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发生了爆炸。命运之轮再次转动,分别三年,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主体和形体合为一体时,当腹黑撞上腹黑时,又会引发怎样的故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生活,但却出自一体,当她们完全融合在一起时,又将怎样呢???黑夜,因为有了她而更加绚丽,白天,因为有了她而更加疯狂。生活,也将拉开序幕......曾经是个废物又怎样???只要敢想,就没有她林仙儿不敢做的事!她要让曾经欺负过她的人都付出惨痛的代价!本无所畏惧的她,却在他的出现下变得柔情似水,越来越像自己。他的致命诱惑使得自己一步步靠近,一步步成长。且看废材逆天,成为一朝女帝!步步为营,步步惊心!
  • 石雨禅师法檀

    石雨禅师法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任凭弱水三千

    任凭弱水三千

    “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女生那么爱吃头发,虽说蛋白质丰富,但是粗纤维不好消化。”宁倏骎永远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冉冉就是喜欢他的胡说八道,低低压着带有磁性的声音,觉得太性感欲罢不能。他说:“冉冉,你就是我那一瓢水。”“为什么我是水?”“可能我容易出汗。”他语出虽不惊人却总能让人冒一身冷汗,又觉得暖暖的,还能不能好好说情话了!那天晚上,她下定决心,要迈出那一步,他说:“我没准备好......”又在她失落的前一秒摘下他正气少年的面具。“只有宠的你无法无天,才没人敢要你!”
  • 当全球首富从睡觉开始

    当全球首富从睡觉开始

    林家废柴女婿陆小川,受尽冷眼和嘲笑,无意间获得睡觉奖励系统,从此开启一段逆袭之路,一步步成为全球首富,到达人生巅峰。
  • 全职猎人记

    全职猎人记

    猎人,猎人大陆的主宰,这是一群在猎人大陆上拥有杀人执照的人群。而成为猎人不需要什么修炼条件,只要能够通过考核就可以。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想成为猎人,因为只有成为猎人才能进入各类灵境、秘境、魔镜、妖境进行探险,捕捉灵兽、珍兽、魔兽、妖兽,获得各类财宝、珍宝、秘宝、魔器、妖器,展现各类能力。
  • 为答应献上膝盖

    为答应献上膝盖

    先帝退位后担心儿子掌控不住朝臣,把一个小丫头塞进了后宫当了个答应。秦晟:???姜昭筠:你请我来就是为了保护这个皇帝的?于是约法三章,待到他皇位稳固,她便恢复自由身,秦晟每天都能从不同的妃子口里听到这位姜答应的各种英勇事迹,委婉的提了一下能不能不要那么浪。姜昭筠:有意见?秦晟:不敢不敢。你是大佬,谁敢和您杠。秦晟将苦恼说给自家哥哥秦铖,结果发现哥哥和自家答应有一腿?秦晟:喵喵喵?我老婆变成我嫂子了?秦晟只觉得头上的绿不是绿,是背叛。纨绔王爷和全场带飞的小答应,无逻辑,开心就好。
  • 暗宇时代

    暗宇时代

    当黑暗时代在世界降临,死神向世界的每一个人伸出魔爪,绝望,恐惧笼罩世界......人类进入了黑暗的时代,应如何生存?乞求,抢夺,亦或是杀戮?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每个人都只有逃,不断的逃,可是,究竟有谁逃得了命运?在你身边的人不分身份,各怀心思,明争,暗斗。在黑暗中,你就是猎物,被猎手锁定的目标。在这危机四伏的黑暗时代,下一个死去的,有可能就是你!
  • 鹿晗花开的时候

    鹿晗花开的时候

    (苏冷歆:也许我这次不会再回来了希望你能好好的。不要恨我,再见!)(鹿晗:为什么?为什么?你明明还爱这我!)(晨晓尹:也许我真的错了,你根本没喜欢上韩墨宇,对不起!)(韩墨宇: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爱你为什么你还是视而不见,苏冷歆,我一定要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