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2000000052

第52章

〔九〕先汉人对人率自称为臣,史记刺客列传载聂政与严仲子对答皆自称为臣,高祖本纪,吕公自称为臣,集解:“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皆自称仆。’”文选西都赋李周翰注:“臣者,男子之贱称,古人谦退皆称之。”

〔一0〕史记此句上有“王之弟在秦”句。

〔一一〕钱大昕曰:“平原君为惠文王之弟,于孝成王为叔父,此时惠文已没,不当更称弟。”器案:“叔”古文作“囗”,见古文尚书尧典、集韵、隶续载左传石经遗字,与“弟”相似。又从叔从吊之字,古多通用,如“不淑”假为“不吊”,“俶诡”假为“吊诡”是也。钱氏知“弟”为误,而不言致误之由,故补之。

〔一二〕史记“闲行”上有“亡”字。胡三省曰:“闲,空也,投空隙而行。”

〔一三〕“赴急”,史记作“急抵”。

〔一四〕册府无“大”字。

〔一五〕“犹与”,史记作“犹豫”,豫、与古通,汉书淮南厉王长传:“计犹与未决。”师古曰:“‘与’读曰‘豫’。”一切经音义十九:“‘豫’,古文作‘与’。”

〔一六〕史记“斤”作“镒”。

〔一七〕“卒”,元误作“平”,拾补据史记校改,今从之。

〔一八〕“封”字元脱,拾补据史记补,今从之。

〔一九〕史记作“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二0〕“闻”,宋本、郎本、程本同;余本误作“间”,朱筠校作“闻”。

〔二一〕史记“重”作“难”。

〔二二〕以上见史记范雎传。

〔二三〕史记本传:“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着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又十二诸侯年表序:“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着八篇,号为虞氏春秋。”案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云十五篇,与史迁所言异。章学诚校雠通义曰:“或初止八篇,而刘向校书,为之分析篇次,未可知也。”今有马国翰辑本。

孟尝君〔一〕逐〔二〕于齐,见反,谭子〔三〕迎于澅〔四〕曰:“君怨于齐大夫乎?”孟尝君曰:“有。”谭子曰:“如〔五〕意则杀之乎?夫富贵则人争归之,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六〕,愿君勿怨。请以市论〔七〕:朝而盈焉,夕而虚焉,非朝爱之而夕憎之也,求在故往,亡故去。”孟尝君曰:“谨受命。”于是削所怨者名而已〔八〕。

〔一〕朱藏元本、仿元本、两京本、胡本、郎本、程本、钟本不提行,亦因大德本上行“春秋焉”字,适至行末而止,致有此误耳。

〔二〕宋本“逐”误“遂”,余本不误,今从之。

〔三〕齐策四作“谭拾子”。

〔四〕“澅”原作“囗”,今据翟灏、桂馥、王贤仪说校改。拾补曰:“当作‘澅’,翟晴江云:“水经注淄水云:澅水出时水东,去临淄城十八里。困学纪闻传写作囗,字书未尝有囗字也。此即孟子宿于画之画,今本亦误作书。’”札朴曰:“风俗通:‘孟尝君逐于齐,见反,谭子迎于澅。’史记田单传:‘燕入齐,闻昼邑人王蠋贤,封以万家。’水经注淄水云:‘王蠋墓在澅水南山西。’馥谓孟子‘宿于昼’,当作‘澅’,盖地以水得名,传写省水作画,又讹作昼。广韵:‘澅,水名,在齐。’”王贤仪家言随记曰:“历城,古谭子国,诗:‘谭公维私。’诗序:‘谭大夫所作。’风俗通有‘谭子迎于澅,(即三宿出画地)对孟尝君语’。齐侯伐谭,谭子奔莒,后无闻焉。国在东平陵西南。(右扶风有平陵,故加东字。平陵旧城在省东八十里。)”

〔五〕齐策“如”作“满”。

〔六〕齐策作“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潜夫论交际篇:“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固然也。”(从汪笺本)

〔七〕“论”,齐策作“谕”,鲁连子作“论”,与应氏同,详下条。

〔八〕齐策作“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类聚六五、文选张景阳杂诗注、女史箴注引鲁连子:“孟尝君逐于齐,谭子曰:‘富贵则就,贫贱则去,此物之必至,而理固然也。愿君勿怨。请以市论:市,朝则盈,夕则虚,非朝爱而夕则憎之也,势使然。’”今案:史记孟尝君传以此为冯欢对孟尝君,其文曰:“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欢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欢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欢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趋市者乎?平明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亡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案:史记廉颇传:“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以市道相交,即谭子之所谓“以市论”也,本篇按语,已慨乎言之矣。

韩信常从南昌亭长食〔一〕,数月〔二〕,亭长妻患之〔三〕,乃晨早食〔四〕,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五〕意,遂〔六〕绝去,钓城下〔七〕,有一漂母见信饥〔八〕,饭之,竟漂数十日。信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耳〔九〕,岂望报乎!”淮阴少年有〔一0〕侮信者〔一一〕,曰:“君虽姣丽,好带长剑,怯耳,能死,刺我,不能,则出我跨下。〔一二〕”于是信熟视之,俛出跨下,匍匐〔一三〕;一市人皆笑,以为信怯。后佐命大汉,功冠天下,封为楚王;赐所食母千金,及亭长与百钱〔一四〕,曰:“公〔一五〕,小人也,为德不竟。〔一六〕”召辱信〔一七〕之少年,以为中尉〔一八〕,告诸侯〔一九〕将相曰:“此人〔二0〕壮士也,方辱我时,岂不能杀之,杀之无名〔二一〕,故忍至于此也。〔二二〕”

〔一〕史记淮阴侯列传索隐引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二〕史记有,汉书韩信传无。王先慎曰:“下文‘信谓亭长曰:公,小人,为德不竟。’明从食之日久矣,若无‘数月’二字,则与下语不合,史有,班氏删之,非也。”

〔三〕“患”,史记同,汉书作“苦”。

〔四〕史、汉俱作“乃晨炊蓐食”。

〔五〕“知”下,史、汉俱有“其”字。

〔六〕汉书“遂”作“自”。

〔七〕汉书作“至城下钓”。

〔八〕“见信饥”,史记同,汉书作“哀之”,应氏此文盖杂采史、汉而成。

〔九〕史、汉俱作“吾哀王孙而进食”,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一0〕“有”,史记同,汉书作“又”,古通。

〔一一〕“者”,史记有,汉书无。

〔一二〕史记作“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葱下”,汉书同,其“葱下”作“跨下”,与应氏同。

〔一三〕“匍匐”,史记作“蒲伏”,案左传昭公十二年:“奉壶饮冰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盖轻唇音古皆读为重唇音也。汉书无此二字。

〔一四〕“钱”下原无“曰”字,史、汉俱有,今据补。

〔一五〕战国以来,诸侯相王,秦、汉之际,人与人间之称谓,遂打破从前等级之束缚,争以公、卿相称,即对卑贱者亦然,下条韩安国称狱吏田甲为公,与此正是一例。

〔一六〕师古曰:“言晨炊蓐食。”

〔一七〕“信”,史、汉作“己”。

〔一八〕续汉书百官志五:“王国中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职如郡都尉,主盗贼。”御览二四八引汉旧仪:“王国置太傅、相公、尉各一人,秩二千石,以辅王。”

〔一九〕史、汉俱无“侯”字,此误衍。

〔二0〕史、汉俱无“人”字。

〔二一〕史记文同,汉书两“杀”字皆作“死”,周寿昌曰:“杀者专就少年言,死者兼己身言也。”

〔二二〕史记作“故忍而就于此”,汉书作“故忍而就此”,师古曰:“就,成也,成今日之功。”此文“忍”下,亦得据补“而”字。

韩安国为梁中大夫〔一〕,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二〕,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三〕”田甲曰:“燃则溺之。”居无几〔四〕,梁内史〔五〕缺,孝景皇帝遣使者即拜安国为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六〕。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乃宗。〔七〕”甲肉袒谢〔八〕。安国笑曰〔九〕:“公等可与治乎!〔一0〕”卒善遇之。

〔一〕续汉书百官志五:“王国大夫,比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中大夫即王国大夫,李祖楙曰:“中大夫见宗室四王三侯、光武十王、章八王传。”

〔二〕史记韩长孺列传索隐:“蒙,县名,属梁国也。”顾炎武曰:“史记万石君传:‘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甲、乙非名也,失其名而假以名之也。韩安国传狱吏曰田甲,张汤传汤之客曰甲,汉书高五王传齐宦者徐甲,严助传闽越王弟甲,疑亦同此。”

〔三〕史记、汉书韩安国传“燃”俱作“然”,燃,后起字。

〔四〕“几”,汉书同,史记作“何”。

〔五〕续汉书百官志五:“内史主治民。”

〔六〕汉书同,史记“亡”下有“走”字。

〔七〕史、汉“乃”俱作“而”。

〔八〕汉书同,史记“甲”下有“因”字。

〔九〕史记有“可溺矣”三字,汉书无,与此同。

〔一0〕史、汉“可”俱作“足”,索隐曰:“案不足与绳治之。”师古注引一说同。

李广去云中太守,屏〔一〕居蓝田南山中〔二〕,射猎,尝〔三〕夜从〔四〕一骑出饮田间〔五〕,还,霸陵尉呵止广〔六〕,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亭下〔七〕。居无何,匈奴入辽西〔八〕,大为边害,于是孝武皇帝乃召广为北平太守〔九〕,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斩之,上书谢罪〔一0〕。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一一〕。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一二〕’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貊〔一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一四〕,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一五〕,岂称〔一六〕朕之指哉!〔一七〕”

〔一〕史记李将军列传、汉书李广传同,册府元龟四四八作“并居”,胡本作“平居”,俱非是。屏居,谓屏人而索处也。

〔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汉书窦婴传同,师古曰:“屏,隐也。”王先谦曰:“李广传亦云:‘广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盖蓝田南山,在当日为朝贵屏居游乐之所。”

〔三〕“尝”,宋本、吴本作“常”,余本及册府作“当”,史、汉作“尝”,案“常”、“尝”古多混用,今从史、汉校正。

〔四〕胡本“从”误“走”。

〔五〕史、汉俱作“从人田间饮”。

〔六〕索隐:“案百官志云:‘尉,大县二人,主盗贼,凡有贼发,则推索寻案之也。’”

〔七〕汉书“宿”下有“广”字,史记作“止广宿亭下”。

〔八〕“辽西”,史、汉同,册府作“陇西”,宋祁引越本汉书亦作“陇西”,王先谦曰:“事在元朔元年,见武纪、匈奴传,越本误也。”

〔九〕史、汉俱作“右北平太守”,器案:汉、魏俱言右北平,去“右”字,自太平寰宇记始,此盖宋代刻风俗通义时所删去。由汉书后文“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注,孟康曰:“白檀,县名,属右北平。”(汉志,白檀属渔阳,渔阳、右北平俱属幽州。)观之,当作“右北平”为是。

〔一0〕以下史记无,汉书有。又见水经濡水注。

〔一一〕书钞设官部引汉官仪:“武帝西征西夷,有前、后、左、右将军,为国爪牙,所以扬示威灵,折冲万里。”

〔一二〕沈钦韩曰:“司马法:‘兵车不式,城上不趋。’无‘遭丧不服’语。”案文海披沙人臣专杀条载此事“服”作“报”,盖误字。

〔一三〕汉书“貊”作“貉”,同。

〔一四〕论语子路篇:“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一五〕汉书匡衡传:“免冠徒跣待罪。”申屠嘉传:“免冠徒跣谢。”凡谢罪皆免冠,重则徒跣。

〔一六〕汉书无“称”字。

〔一七〕汉书此下尚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十八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我热爱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幸福。我喜欢寓言,是因为寓言不但形式活泼,短小精辟,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启迪,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理解,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人生,更加追求完美。
  • 异界科学家0

    异界科学家0

    “砰!”凌寒被一发手枪爆头而死。“该死的外挂!”穿越到异界。“外挂已绑定。”“解锁功能:锁头。”“真香。”
  • 冰帝传奇

    冰帝传奇

    天界大陆,乃是魔法师的大陆。江流儿,是烈焰王朝中的烈焰学院的一个废材学员。由于魔法能力低下,遭到了不知多少白眼、嘲笑。“不!我不是废材!我是冰魄王者!你们还是太不识货了!”江流儿说道。“什么?你又说你的火系雷系双系魔法是王者?克制我?哈哈,我还真不怕你!”就这样个小镇中,一代法王的崛起之路,开始了!
  • 超级房间

    超级房间

    每个月的三号凌晨三点钟,刘宇家的老屋都会灯火通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着什么,除了刘宇爷爷。自从爷爷过世以后,刘宇按照爷爷的嘱托独自回到了老屋,再次亲自执行着这个古老的规矩。作者:希望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体会,新人作者,不好的地方,见谅。
  • 范氏列传

    范氏列传

    故国不堪回首,他乡已是故乡。明月千缕相思,家国万里凝霜。
  • TFBOYS:原来是相遇

    TFBOYS:原来是相遇

    少年停止了敲打把耳机摘了下来,他身后有两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一个面孔深逐的少年开口:“怎么样千玺?”报机前被称之为千玺的少年转身,看着他们,声音带着慵懒,十分磁性:“不知道上面发了什么疯,要派来新成员,然后让我们一起去执行那个任务。”“新成员?”一直沉默的少年发出声音,清新的薄荷音此时有些奇怪。:“是男是女?”千玺站起,伸了一个懒腰,:“好像是三个女生。”那么着急,还以为是不是任务有了新消息,结果就是要给他们派几个拖后腿的。
  • 殊途同归三生有幸

    殊途同归三生有幸

    幼稚无赖没长性的天才男主,和身赋骇俗真相的小白兔女主,携手成长的故事。暂定每周一、三、五更新。
  • 驱灵二三事

    驱灵二三事

    莫名其妙半强迫着做了驱灵师,世界观完全被颠覆,高维空间,灵魂裂缝,见识了一个又一个被困住的灵魂,终于踏上这条不归路。什么?还要上学培训?!以后的世界还会再怎样反转又颠覆?陈曦心里只能自求多福了......
  • 师糊:萌徒来也

    师糊:萌徒来也

    他本是六界地位尊崇的无化上神,超然于世,却不曾想到……他竟捡了个小萌徒回来,从此,过上萌徒养成的日子。“师糊,为什么你是师糊,你是浆糊吗?”“师糊,这个妖妖好可爱,可以给我当小宠物吗?” “师糊,我,我可以吃你吗?”饶是强大如他,也有算错的一天,竟让她神形俱灭……
  • 鲜妻,敲美味

    鲜妻,敲美味

    三年后,她终于出现,也吃了他做的菜,却毫无波澜。因为,她什么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