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2000000070

第70章

〔八〕“湔氐徼外”,原作“湔流互徼外”,拾补校作“湔氐道徼外”,朱筠曰:“‘氐’讹作‘互’,‘流’字衍,当作‘江出江都湔氐徼外’,据许氏说文****解更正。”今参卢、朱二家说校改。

〔九〕说文水部:“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

〔一0〕今大雅荡之什江汉作“江、汉浮浮”,王引之经义述闻谓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与二章言“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相应,其说曰:“风俗通山泽篇引此诗曰:‘江、汉陶陶。’‘陶’与‘滔’古字通,(楚辞九章“滔滔孟夏兮”,史记屈原传作“陶陶”。)若非经文本作‘滔滔’,何以应劭引作‘江、汉陶陶’?(风俗通穷通篇云:“诗美‘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所引乃四月六章也,此云“江、汉陶陶”,则引江汉首章也。)此其明证也。上句为‘江、汉滔滔’,则下句当为‘武夫浮浮’明甚,而孔氏正义已据误本作解,陆氏释文亦不列古今本之异同,则当时已上下互讹,莫能是正矣。”

〔一一〕汉书地理志:“江都有江水祠。”郊祀志:“江水祠蜀,宣帝改祠于江都。”续汉书郡国志:“江都有江水祠。”水经淮水注:“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江都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旧江水道也。”申鉴注引汉制:“江庙在广陵江都县。”史记封禅书:“江水祠蜀。”索隐:“案风俗通云:‘江出崏山,崏山庙在江都。’地理志:‘江都有江水祠。’盖汉初祠之于源,后祠之于委也。”正义:“括地志云:‘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

〔一二〕水经淮水注引“氏”下有“县”字,“东南”上有“在”字。

〔一三〕说文水部:“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

〔一四〕小雅谷风之什鼓钟文。

〔一五〕桐柏淮源庙碑:“以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春秋宗奉,囗异告愬,水旱请求,位比诸侯。”水经淮水注:“桐柏大复山……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文辞鄙拙,殆不可观。”续汉书郡国志注:“荆州记曰:‘桐柏山淮源涌发其中,潜流三十里,东出大复山南,山南有淮源庙。’”申鉴注引汉制:“淮庙在平氏县。”七修类稿二引中都志:“风俗通曰:‘淮庙在唐州,庙前槐树下有一泉眼,淮水出焉,其源甚窄。’”郎锳曰:“今考风俗通无有,实谬论也。”案汉无唐州之名,唐代始置,后改淮安郡,寻复曰唐州。风俗通何得有唐州之称,此实中都志之谬论耳。

〔一六〕水经济水注一:“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于秦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出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贞也。’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拾补云:“此非四渎之济,郦道元已议其误。案四渎之济,本作囗字,说文:‘囗,沇也。’汉书地理志:‘河东垣县,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囗亦作泲,后人与济混用无别,故致斯误。”器案说文系传云:“汉书:‘房子县赞皇山,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此非四渎之济,四渎之济,古皆作泲,今人多乱之。’”辨济、泲二水甚明,张华博物志一亦以出王屋之济,为四渎之济,证以说文:“泲,沇也,东入于海。沇水出河东东垣王屋山,东为泲。”则济、泲二水,自不相混,道元以下,辨之者众,兹不具。

〔一七〕朱筠曰:“‘沮’当作‘泜’,据说文济字解更正。”器案:汉书地理志:“常山房子,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说文:“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又泜下云:“水在常山。”沮水,水经、汉志“直路”下俱云:“出北地直路,入洛。”不言受济水,此作“沮”,误。

〔一八〕汉书地理志:“临邑有泲庙。”师古曰:“泲亦济水字也。”续汉书郡国志:“临邑有泲庙。”水经四:“济水又北过临邑东。”注引地理志曰:“县有济水祠也。”申鉴注引汉制:“济庙在东郡临邑县。”

谨按:尚书大传〔一〕、礼三正记:“江、河、淮、济为四渎。〔二〕渎者,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民陵居,殖五谷也〔三〕。江者,贡也,珍物可贡献也〔四〕。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五〕。淮者,均〔六〕,均其务〔七〕也〔八〕。济者,齐,齐其度量也。〔九〕”

〔一〕宋本、吴本、两京本、胡本、郎本“大”作“太”,不可据;宋藏元本、仿元本“大传”更误作“太傅”。

〔二〕陈寿祺定本以此为夏传文。

〔三〕永乐大典本水经河水注引作“江、淮、河、济为四渎,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白虎通巡狩篇:“谓之渎何?渎者,浊也,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功着大,故称渎也。”释名释水:“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也。”水经二河水:“河水又东北流四渎津。”注:“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东分济,亦曰沛水,受河也。然荥口水右断门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合。考沛渎自河入济,自沛入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也。”王观国学林四:“唐书许敬宗传:‘高宗东封泰山,以敬宗领使,次濮阳,帝曰:“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甚细,而在四渎,何哉?”敬宗对曰:“渎之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者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观国按:前汉郊祀志曰:‘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颜师古注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者,发源而注海者也。’所谓发源而注海者,江、河、淮、济皆发源于西,而注乎东,受他水而不为他水之所受,有直通之意,故谓之渎。天下洪流巨谷虽多,然自发源以往,皆为他水之所受,未有如四渎,不为他水之所受;许敬宗乃言渎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其说非也。渎与独虽同音,而其义则大不同,岂遽以渎为独耶?四渎正因受余水,而不为余水之所夺,故能直赴于海,而敬宗乃言不因余水独能赴海,非也。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前汉地理志引禹贡‘沇水东流为泲。’颜师古注曰:‘泉出王屋山名为沇,流去乃为泲也。泲与济同。’盖济水虽潜流屡绝,而亦自发源赴海,不为他水之所夺,故居四渎之数,而敬宗以为独而尊,亦非也。渎亦通用窦字,周礼大宗伯:‘以血祭五祀五岳。’郑注曰:‘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或省文也。’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郑氏注曰:‘四望,五岳;四类,四窦也。’窦亦直通之意,渎与窦虽异文而义则同,以此观之,则四渎或读为四窦。春秋桓公十二年左氏传曰:‘乃宋公盟于勾渎之丘。’杜预注:‘勾渎之丘,榖丘也。’释文:‘勾音钩,渎音豆。’又哀公六年左氏传曰:‘拘江说囚王豹于勾窦之丘。’释文:‘窦音豆。’然则渎、窦二字通用矣。郑康成读四渎谓之四窦,则四渎或读为四窦,可知矣。”

〔四〕拾补据水经注校补“所出”二字于“珍物”上。器案:永乐大典本水经江水注引作“出珍物可贡献”,文选江赋注引作“江者贡也,为其出物可贡”。帝范审官篇注引作“出珍物,可贡献也”。御览六0引作“江,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群书通要甲集九引作“所出珍物,可献贡也”。广雅释水:“江,贡也。”释名释水:“

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据毕沅校本)水经江水注引释名:“江,共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文选江赋注引释名:“江者,公也,所出物不私,故曰公也。”

〔五〕“播也”二字原无,拾补据水经注校补。器案:永乐大典本水经注河水注五引作“河,播也,(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此文,下尚有“昔禹治洪水”五字)播为九河,自此始也”。御览六一引作“河,播也,播为九州也”。广雅释水:“河,何也。”诗玄鸟笺:“河之言何也。”水经河水注引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释水:“河,下也,随地下处而流通也。”

〔六〕拾补曰:“水经注引‘淮,均也’,此不加‘也’字亦可,书中自有此文法,下‘济者齐’同。”

〔七〕拾补曰:“水经注引春秋说题辞,‘务’作‘势’。”

〔八〕广雅释水:“淮,均也。”释名释水:“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水经淮水注、御览六一引春秋说题辞:“淮者,均其势也。”地理志淮浦注引应劭曰:“淮,涯也。”水经淮水注引应劭曰:“淮,崖也。”崖、涯字同。

〔九〕水经济水注引作“济,齐其度量也”,注又引春秋说题辞:“济之为言齐也,齐者,度也;度者,贞也。”广雅释水:“济,济也。”释名释水:“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

谨按:诗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一〕”传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二〕”礼记将至〔三〕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四〕林,树木之所藂〔五〕生也〔六〕。今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予前临郡,因侍祀之行,故往观之,树木盖不足言〔七〕,犹七八百载间有衰索乎〔八〕!

〔一〕大雅文王文。

〔二〕注见愆礼篇。

〔三〕“礼记将至”,拾补曰:“疑是‘礼将祀’三字,‘至’字当为衍文。礼器本作‘齐人将有事于泰山’,此或约省其文也。程本改‘祀’为‘记’,书中无此例。”

〔四〕续汉书祭祀志上:“建武三十年三月,上幸鲁,过泰山,告太守以上过,故承诏祭山及梁父。时虎贲中郎将梁松等议:‘记曰:齐将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盖诸侯之礼也。河、岳视公侯,王者祭焉,宜无即事之渐,不祭配林。’”注:“卢植注曰:‘配林,小山,林麓配泰山者也。谓诸侯不郊天,泰山,巡省所考,五岳之宗,故有事将祀之,先即其渐,天子则否矣。’”案礼器郑注:“配林,林名。”正义:“配林是泰山之从祀者也,故先告从祀,然后祭泰山,此皆积渐从小至大之义也。”公羊传成公十七年何注作“蜚林”,释文:“蜚,芳尾反,又音配。”惠栋曰:“古‘配’字读为‘妃’,故‘配林’一作‘蜚林’,音相近。”

〔五〕“藂”原作“聚”,今从拾补校改。

〔六〕说文:“平土有丛木曰林。”淮南说林篇高注、文选西京赋薛注:“木丛生曰林。”吕氏春秋安死篇高注:“木藂生曰林。”释名释山:“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御览五七引蔡邕月令章句:“丛木曰林。”

〔七〕御览五七引作“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金树木,盖不足言”,疑有脱误。

〔八〕犹、由通,此通春秋至汉末言之。

谨按:尚书:“尧禅舜,纳于大麓。〔一〕”麓,林属于山者也〔二〕。春秋:“沙麓崩。〔三〕”传曰:“麓者,山足也。〔四〕”诗云:“瞻彼旱麓。〔五〕”易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六〕”

〔一〕尧典文。

〔二〕水经浊漳水注、汉书地理志上钜鹿注引应劭曰:“鹿者,林之大也。尚书曰:‘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烈风雷雨不迷,致之以昭华之玉,而县取目焉。’”案所引尚书,当是大传文。史记尧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舜本纪:“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淮南泰族篇:“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高注:“林属于山曰麓。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而不迷也。”论衡吉验篇:“尧使舜入大麓之野,虎狼不搏,蝮蛇不噬,逢烈风疾雨,行不迷惑。”(又见乱龙篇)僖公十四年谷梁传:“林属于山为鹿。”说文麓下引一曰:“林属于山为麓。”

〔三〕见僖公十四年,今本“麓”作“鹿”。

〔四〕诗旱麓传:“麓,山足也。”书尧典释文引马、郑云:“麓,山足也。”路史发挥五引尚书大传郑注:“山足曰麓,麓者,录也。”易屯卦集解引虞翻曰:“山足称鹿,鹿,林也。”

〔五〕大雅文王之什旱麓文。周语引诗作“旱鹿”,韦注:“山足曰鹿。”

〔六〕屯卦文。释文:“王肃作‘麓’,云:‘山足。’虞翻曰:‘艮为山,山足称麓。’”集解引虞注作“鹿”。李赓芸炳烛编云:“李鼎祚集解载虞翻注及应劭风俗通皆以鹿为山足作麓,正字作鹿,古省,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亦省麓作鹿也。魏志王粲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文选左思魏都赋:‘即鹿纵而匪禁。’淮南缪称训高诱注云:‘鹿以喻民。’则皆以为麋鹿之鹿。”

谨按:尔雅:“丘之绝高大者为京。〔一〕”谓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二〕。春秋左氏传:“莫之与京。〔三〕”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四〕”今京兆〔五〕、京师〔六〕,其义取于此〔七〕。

〔一〕释丘文。尔雅作“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浮华惜慈

    浮华惜慈

    《浮华兰若》第二部,十九年后,青帝颜墨假死退位后,陆雪兰的儿子颜雪继位。召南储君楼惜任血玫宫宫主后被人暗算,完全失忆,后双目失明,流落至无名山谷为颜墨所救,改名雪韵。在颜墨的悉心照顾下,楼惜对他有了别样的情愫。召南帝楼兰,派燕南陌之子燕零星去青国寻找楼惜。为治好楼惜的双目,颜墨让颜雪去寻找神医江寻花,颜雪在途中与颜若之女江伊慈相遇后相爱。楼惜找回记忆,知晓颜墨是逼死自己母后的仇人,又得知颜雪是自己的亲弟弟,奈何颜雪不曾忘记颜墨对他的养育之恩,楼惜只得与亲弟弟恩断义绝,后设计将颜墨逼死,楼兰死后,楼惜继位,与自己的青梅竹马燕零星成婚。
  • 青梅煮酒论仙

    青梅煮酒论仙

    天剑绝刃,一念成仙。谈尸论道,煮酒论仙。
  • 破剑寮

    破剑寮

    江湖与朝廷,那年风波吹倒了多少豪杰。利益和情义,哪些更值钱。品茶,还是饮酒。过错,是淡忘还是弥补。真相和天下太平,如何选?
  • 心花冰语

    心花冰语

    冰凉的刀刺入我的身体,再痛也没有我心里的痛!虚伪的笑容,如同刀子般刺入我的心,再来一世,拥有空间,系统。命运不再被人把握,心已寒,她再也不为任何人敞开她的真心。
  • 农场乌托邦

    农场乌托邦

    那什么金钱如山,我没想过要那么多那什么超级武器,都是我用农场生产的东西换来的那什么兵马无数,我只想保护我的农场其实,我只想平凡的活着,生活在我美丽的农场里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讲笑话的人
  • 今生不嫁有钱人

    今生不嫁有钱人

    前世,李佳楠在表姨妈的“筹划”下嫁了三次,婆家一个比一个有钱,可她却没有一刻是快乐的。今生,她奉行远离有钱人,自力更生的中心思想,到头来。。。。。。某人却大言不惭的表示:亲爱的,我是真心爱你的,只是碰巧比较有钱而已!
  • 我在你心上

    我在你心上

    闹市之中难得清静,有这么一位文艺范的女子为了少年时的梦想,毅然决然在闹市之中开了“你在我心上”,一家集书店、咖啡屋和花房三合一的店铺,她每天静候在一角,看书、品咖啡、写小说,对着每一个到来的客人露出最明媚的笑容,在繁华喧嚣里带给他们温暖缱绻。当她对他一见钟情时,最爱做的事还是为他调制各类咖啡。他本是最淡漠的存在,幼时的打击一度让他濒临崩溃,在获得无上荣耀之后趋于自闭。在好友极力推荐下,他慕名来到这家身处闹市的静店,只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之后的每一天他都上这来坐坐,享受着许久不曾有过的宁静平和。他心想,他终于还是被救赎了。然后在这里,他遇上了那个救赎他的人,温暖明媚的她。我在你心上?你在我心上。
  • 你的笑意一世痴迷

    你的笑意一世痴迷

    被所谓的初恋插刀的杨梣,把自己葬送了自己闺蜜的前途。她犹如一具透明人一般辛辛苦苦的活了两年。她无意间发现了北城这座城市,那里的夕阳很惊美,激起了人对生活的期望。她试图去那里找回对生活的热情,机缘巧合下遇见了贺烬染。贺烬染倾尽所有守护着她。知道自己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身份后,最后一丝热情彻底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