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3100000027

第27章 工政五河防四(1)

治淮黃通海口疏康熙十三年

江蘇布政使慕天顏

竊惟 國家今日之重計。孰有重於黃運河工哉。民生今日之災困。熟有困於淮揚百姓哉。乃建議治河者。人人能言之。而莫能收其全效。良由急於近功。而緩於久計。故決隄旋塞旋開。河流變遷無定。其病止在黃淮之不交。海口之難洩耳。我 國家歲輓漕糧四百萬石。以淮揚運道為咽喉。淮南億萬生靈。以河漕隄堰為屏障。惟賴全淮之水。與黃河交會。刷黃沙以東歸於海。則黃運兩利。自無昏墊之虞。淮瀆導自桐柏。千溪萬壑。匯為洪澤湖。注出清口。其水會黃入海者十之八。引資漕渠者十之二。惟清口無病。則湖水直瀉而北。其勢全盛。足以敵黃之強。而黃沙不致倒灌運道。惟海口無病。則黃水疾趨而東。其勢迅急。自無淤墊之阻。而奔流不致橫潰四決。此以清刷黃。用水治水。而亦順水之性。千古不易之法也。其間用功。昔人幾費經畫。自徐邳以下。既築縷隄遙堤。束黃以障其狂。又建減水四壩。分黃以殺其怒。宿桃之間。歸仁堤一工。極其堅厚。惟恐黃水之溢。稍入洪澤湖。則泛濫東流。而淮南州縣民人。必受其害。臣考河防一覽。故明河臣潘季馴言之鑿鑿也。又有高家堰捍衛洪澤。蔽於淮城之南。迄西則連高良翟家壩。中設周橋閘。其地比高堰稍亢。故壩閘亦比高堰稍低。夏秋淮水盛發。洪濤衝斥。高堰必危。高堰危而淮地陸沉矣。故不使翟壩增高。正欲從壩滾水。出氾光白馬高寶諸湖。不惟鳳泗之漲潦可消。抑且高堰之築工永固。及至水平壩面。閉閘不流。高寶增堤亦無傷害也。往昔之防河。如此周密。是以千百年水患偶逢。旋可亟圖修治。今累年以來。黃運堤工。處處告決。淮揚屬邑。歲歲告災。止因康熙元年間。南河工部分司吳煒。擅開周橋。奸商利通私販。往往盜決翟壩諸處。以致淮水湍下。晝夜不息。高寶諸湖。盡已盈滿。及桃花水漲。湖不能容。浪擊風摧。漕堤大壞。清水潭之決。所從來矣。湖水既東。黃躡其後。濁流西泝。清口遂堙。清水漸微。黃力愈悍。灌入天妃閘。沙隨水漫。而運道淺塞矣。黃淮相背。淤沙罔滌。雲梯關入海之路。坐此淺狹。日墊日高。水行地上。勢緩則沙停。沙停則河飽。下流哽咽。而上流四潰。必然之勢也。於是桃源煙燉。最先決矣。安東茆良口。宿遷磨兒莊。繼決矣。築工未竣。而二鋪邢家口復決矣。七里溝方合龍門。而新莊口又決矣。他如王家營羅家口等處。在在衝溢。正河自草灣以下。安東雲梯關白沙一帶。亙三四百里。中泓僅流一線。向之測深十餘丈者。今止深數尺。開廣十餘里者。今不滿數丈矣。向之設有五險工入套水者。今且一望沙灘。不知為河為岸矣。以數萬里發源之黃河。竟無出海之河身。求其不怒決。固不可得。決而欲望築塞之堅。惡可得哉。臣所謂受患之本源。止在黃淮之不交。海口之難洩者如此。伏思八九年來。黃潰而北。則邳宿桃清安海諸州縣民胥沉溺。淮溢而東。則高寶興鹽山陽江都泰州田沉水底。幸我皇上蠲賑屢頒。殘黎苟活。然淮黃未得安瀾。漕運民生。何時復舊。總河臣躬宿河干。日夕經理。風濤雨雪。倍歷艱辛。而次第修築。以幾成效。惟是新工可以告成。舊堤難保無恙。臣自念奉職無狀。上致天災。禍此一方。仰聖天子宵旰焦勤。涓埃莫報。亦嘗蒐討治河故實。今臣入覲。經過淮揚。目睹情形最真且確。合之古法。詢之土人。節節訪求。若同符契。臣至清水潭。見新築西堤。棄深就淺。灣入湖心。雖圍繞丈尺。較長於直工。而淺處下埽。百不失一。將來閉口。可不當其洶湧。其費反省。東堤亦可避潭。測淺施工。此計深為得宜。臣隨與南河部司臣勒德禮王自修面相商確。據云西堤計日克成。再建高寶分水各閘。就斯工而論。頗稱盡善。但周橋翟壩。一日未閉。則洪澤湖春濤滔天浴日而來。新工雖堅。而舊堤危岌。斷斷如也。則是堵清水潭。必先修周橋翟壩。欲閉周橋翟壩。必先疏清口。若清口不暢。全淮難蓄於湖。必又危高堰而扼運戕民也。

有謂泗州之民田。不利於閉周橋築翟壩者。此奸民黠商之說也。豈知有壩閘而後清口通。清口通而後入海順。昔之治河諸臣。辯論之詳且切乎。試問康熙元年以前。閘壩未壞之時。泗民何嘗被渰沒之患。閘壩之利泗而不害泗也明甚。又有謂高堰重加堅厚。翟壩始可興修。湖水北指攻沙。清口可不疏而自達。臣又親至清口。乘小舟探測。口闊雖有數十丈。而底淺流弱。即溝深之處。亦僅丈許。目見湖面高於黃河。湖水不能射出。實因淤積板沙。攔截難通。不得不加淘濬。且翟壩之壞。缺口甚多。水頭東向。經今十年。若非清口暢洩。湖腹漲溜。工難施築。是口一疏。又事半而功倍。然淮性素弱於黃。必使全力入河。方得滌沙歸海。臣查運河建天妃閘。所以拒黃迎淮也。閘之上。原設有壩。漕艘出入則開之。運過則築壩不啟。五六月間。黃水不得闌入。關係甚重。今未聞有閉壩之時矣。議疏清口。莫若乘春運過淮之後。築閉此壩。使全淮合併入海。又何憂水漫沙凝哉。況此壩一封。漕渠之淺處立見。更可大興挑濬。一律深通。俟清口大暢。回空漕船臨淮之日。即可啟壩。嗣後每歲五六七月。照舊封閉。著為定例。運漕貢解船隻。往還無礙。而伏秋可以永防。若客船當閉壩之時。提貨過清江浦。亦屬往例。非臣臆說。河防成書。疏議可稽。臣愚以為閉壩而疏清口。平修翟壩。實治淮之上策。治淮即以治黃。治漕兼盡其要矣。然而猶未也。黃淮既交。必使海口絕無壅滯。而後全河有利無害。今海口萬頃黃沙。極目無際。涓流灣曲。遽難攻洗。且邢口二鋪諸決。以及王家營羅家口泛溢之處。未議興修。安東清河。田廬漂蕩。尚無涸土。惟新莊口現在併力修築。將次成功。但各口未塞。全河散漫。終難合一。臣又遍勘諸決。惟邢家口倒堤最長。為工艱鉅。近幸於邢口之上。河沁淤沙。忽開一道。轉達安東。而邢口二鋪之水。淤出沙影。正可及時施工。為今之計。應從海口溯雲梯關而上。逐節審視而疏治之。其沙迴水迂之處。則直穿沙腹。挑闊數丈。務期深浚。俾水到徑遂。速瀉兩邊。洗刷不難寬廣。其水淤沙淺之處。宜倣古法。用混江龍。鐵掃帚。乘風鼓浪。攪起油沙。隨流而去。亦不難深通。至於各決口。通盤估計。應時修築。當為一勞永逸之圖。斯可全功底績。或謂海口廣闊。凡二三十里。狹者亦十餘里。從來無濬海之法。盍止用水攻之為愈。不知古之決與淤。不盡如今之甚。用古法而莫識變通。又膠柱刻舟矣。臣未嘗不用水攻也。要亦引之使攻。其攻得力耳。決口既多。眾流未合。遇紆則逆。難免衝。即七里溝已閉。旋決新莊口。其明驗也。或創議河道遷徙靡常。縱其所之。別鑿一道出海。殊不知新鑿之人工。斷不能如天造正河之寬廣。今正河尚可淤。能保新鑿不旋淤乎。即邢家口已決而自淤。又一明驗也。或又議多闢支河。分黃下海。可免再決。更不知河患其不合也。古之所謂分黃者。設減水壩。防伏秋太漫。滾水以節之。而平壩則威減矣。原不欲使平時固有之河源強分為半也。然則疏築二事。機有當乘。工難偏廢。若先疏後築。水散不歸。若先築後疏。水無去路。惟閉塞各口。似宜從下流緩處先合。倘上流先閉。水又盛下。而下口仍多費力。滄桑頃刻改觀。盡人事以配天工。呼吸難待。伏望皇上假河臣以便宜之權。庶收功更易。臣愚以為開海口而築諸決同時並興。實治河之上策。治河即以利漕利民。兼盡其要矣。臣所謂歸水之故道。惟任淮黃之交會。海口之通洩者如此。

議覆緩挑引河疏雍正四年

河南副總河稽曾筠

本月臣謹具摺恭進黃沁安瀾圖。本月臣齎摺家人回。奉旨令於所指之處。或應開挑引河一道。若別處有形勢類此者。俱應相機開河。欽此。臣當即率領河員。乘船相度。伏查黃河形勢。東西暢流則勢順而安恬。南北斜衝則勢橫而激蕩。今河身上自廣武山而下。引河深通。尚能束行於兩岸之中。而祥符以下。河勢多曲。每遇掃灣轉溜。即成南北斜衝。兩岸險工。均坐此病。如南岸考城之司家道口等處。北岸儀封之三家莊。其最著者也。細閱河身。自儀封北岸之趙家寨迤西。灣環起勢。直走正南。至考城之縷水堤迤北。環向正東。掃逼勾家寨淘作兜灣。每至水長之時。下行不暢。則橫流注。汕成支河。分道南侵。此考城司家道口一帶受病之源也。又自勾家寨斜趨西北。折行東北。經豫省之三家莊。東省之芝麻莊等處。繞道而南。至王家樓迤下。方斜流東注。此北岸兩省險工受病之源也。今若將南北兩灣從中挑斷。引水直流。則改南北之形。而成東西之勢。兩岸工程誠有裨益。但從來開挑引河。必須河頭有吸川之形。河尾有建瓴之勢。方可期其必成。至於上下接挑。尤必上段之河尾與下段之河頭吐納相應。呼吸相通。方能一氣貫注。今查儀考兩邑之河灘。皆係平沙漫衍。並無西高東下之勢。而兩層首尾亦不能直接順通。且河頭接溜之處。去北岸較遠。而離南堤較近。恐北岸之險雖去。而南岸之險復增。似難必其萬全。臣兩年以來。因儀考堤工告險。往來救護。舟楫頻經。再三相度。緣未獲因勢利導之機宜。未敢冒昧陳請。今惟有督率各員。加緊保守。以防明歲汛水。倘河形遷改。機遇可乘。即當隨時具奏開挑。斷不敢因循貽誤也。至於此外工程。則有祥符縣南岸之陳家寨。蘭陽縣南岸之四水口。險工似應疏濬。而形勢亦未敢輕議。伏念我皇上神功聖德。宵旰河防。費百萬之帑金。垂兩河之永利。而臣謬膺河務。所晝夜縈心者。惟期事出萬全。功在必成。固不敢因工大而畏難。亦不敢因急功而輕舉。是以逐細查勘。再三斟酌。茲河身甫漸刷深。若改挑引河。舊時深處變為淤淺。新挖河漕未必驟深。臣愚以為不如盡力保守兩岸堤工。詳看全河形勢。倘有動移。即當因利乘便。估計開挑。以慰聖懷。

請開青龍岡引河疏雍正五年

河南副總河稽曾筠

為乘機因勢。開挑引河。以固大堤。竊惟黃河之水。湍悍變遷。其性多曲。每遇掃灣轉溜。非斜趨而北。即直注而南。以致兩岸堤工。或當大河之頂衝。或被支河之汕刷。簽樁下掃。多方救護。始獲保固平穩。此南北兩岸。各工致險之源也。上年十月內。臣恭進黃沁安瀾圖。仰蒙聖慈。就圖指示。就灣處挑直。堤工即可化險為平。諭臣查勘具奏。臣遵即來往河濱。詳細審視。因河頭俱無吸川之形。河尾又無建瓴之勢。是以不敢冒昧議開。倘河流稍有動移。或遇可乘之機。即當隨時入告。不敢因循貽誤。當經奏明在案。今查得儀封縣北岸。雷家寺一工。向因大河在南岸青龍岡迤下。由西南埽灣起勢。直注西北。致將雷家寺上首之灘。刷開支河一道。沿堤走溜。經宋家營徐家堂曲家樓等處。直至三家莊出口。五十餘里騰波湧浪。勢同奔馬。每遇汛水泛漲。上下搶護。救應不遑。該廳等曾將支河堵築土壩攔截。以保大堤。而水力甚大。殊難抵禦。臣經營籌度。乘舟親往查勘。現今青龍岡迤下。水勢瀠洄紆折。將上灣淘作深兜。與下灣相對。止隔四百一十丈。上水河頭已有吸川之形。下水河尾亦有建瓴之勢。亟宜乘機因勢開挖。引河導水東行。則河身順直水不紆回。大河之流既暢。支河之勢自緩。隨築壩攔截。可以經久捍禦矣。引河既成。支河壩既築。俾黃流全歸正河。自當愈刷愈深。將來河灘。漸次淤高。不特北岸雷家寺迤東五十餘里之埽工。可以漸次減省。而涸出之灘地。亦得廣為耕種。實於運道民生。大有裨益。謹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娱界大才子

    娱界大才子

    娱界出了个神一般的大才子娱界出了个神一般的大才子
  • 极夜下的鬼船

    极夜下的鬼船

    幽幽梦魂吟,凄凄凉心舟。在黑夜中忏悔的,不是你是我,我一直都有罪。
  • 尘垢

    尘垢

    世人皆欲长生。道阳始祖著《太虚指玄经》赠于世人。却不曾想,一本经书引起众人兵戎相向。灭不尽的是欲望,看不透的是人性。一普通山间的酒肆少年,本该平凡一生。可惜还没来得及涉入红尘,命运便将他踩在脚下,“定数”二字让痛苦的他动弹不得。无助、恐惧、无力感。他真实地活在人间,又宛如困于地狱。难以道尽的是命运。不能做那趴在地上责难命运却受一辈子践踏的蝼蚁,在死之前,至少要做一次飞蛾,猛扑向那团熊熊烈火,用自己的一切来宣告对世界、对命运的抗争!总有些尘垢残余世间难拂尽,注定需些人挽剑以血来洗涤。
  • 王者轮回路

    王者轮回路

    远古时期,地球大陆修仙者遍布,修仙者达到顶峰便会降下天罚,如果成功渡过便脱离肉体飞升至仙界,传说只有一个人达到过此境界,可惜没有渡过天罚,乃至身形俱灭,在临死前他化作诅咒,封锁了天地间所有的修行灵气,肉体化作一颗灵珠,千年后修仙者灭绝地球进入了科技网络时代。
  • 问道山河图

    问道山河图

    一把通往天地宝库的钥匙,一柄贯通古今的奇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一个光怪陆离的江湖,九天黄鸟,黑水玄蛇,洱海鲲鹏,山中大妖,傻小子闯江湖,尽在山河图!
  • 武道士

    武道士

    江湖凶险无比,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失性命。少年们踏入江湖,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奇遇还是危机呢?
  • 《专属于我们的故事》

    《专属于我们的故事》

    没有华丽的开场白,没有大神行云流水般出彩的文笔,有的只是我手中小人物的大喜大悲。我是枫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法,这就是我的写法
  • 九竹鹿

    九竹鹿

    他是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人,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我的梦中就是为了遇见你。
  • 重生毒妃不好惹

    重生毒妃不好惹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杀手加医生,可以妙手回春,又可以杀人于无形。一朝穿越成一位废材小姐,从此,虐渣男未婚夫,白莲花妹妹,绿茶婊闺蜜……眼睛都不眨一下。却一个不小心,惹上了冷酷无情的彬王殿下……
  • 书呆楚汉

    书呆楚汉

    一次被殃及的意外事故,使得素有“书呆”之“誉”的物理学博士仁之初穿越虫洞,来到波谲云诡的大秦末世时代。意外发现,远古时代的世界,远非史书里记载的那么简单。凡人的世界,祖先的世界,神袛的世界,在这里完美并行。不可思议的时空宇宙结构,是否能在理性与逻辑中获得诠释?先贤圣达所孜孜追寻的天地大道,到底为何?个体在时空宇宙的洪流中,如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科学与传说,理性与情感,性命与大道,在这里激烈碰撞着。或许,能给出命运答案的人,始终唯有……“曼陀轮,愿你赐予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