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93500000004

第4章 伤寒(2)

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何以言之。上焦者。气分也。主纳而不出。病则不能主纳矣。于是为痞。在上者因而越之。然有可吐者。有不可吐者。有吐后不减者须枳桔陈皮之属。泄上焦之气则得矣。中焦者。主腐熟水谷者也。病则不能主腐熟矣。于是为满。肠胃为市。无物不受。宜各随其所受而消之磨之。加以苦温等药。

是泄中焦法也。下焦者。阴分也。主出而不纳。病则不能主出矣。于是为燥实坚积。蕴热既久。津液必亡。不能传导。须以荡涤之。剂下之。斯愈矣。由是观之。则上中下三焦。自有浅深次第。有治上焦而中焦得快者。或治中焦而下焦得通者。断未有不泄上中二焦。而遽用承气以下下焦之理也。观其曰邪在中焦。不用枳实浓朴。恐伤上焦元气。以甘草和中。名曰调胃。岂芒硝大黄。独不伤元气乎。又岂甘草一味所能调之乎。观其曰上焦受伤。

则痞而实。去芒硝。名小承气。谓不伤下焦真阴。岂枳实浓朴大黄。果不伐其根本乎。观其又曰。三焦俱伤。痞满燥实坚俱全。用大承气汤。将谓上不伤元气。下不伐真阴乎。又岂可一概浪投者乎。必须以手按病患。自胸至少腹果有硬处。手不可近。不得已而施之可耳。虽然。其间有至理存焉。人之所借以有生者命门也。其所以禀命而营运者。三焦也。命门为生气之原。一名守邪之神。三焦者。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故寒邪侵犯。独赖此火以御之。使不得深入肌肤。即发壮热。而出纳腐熟之司。则不能如平人令矣。所以伤寒独不可食。食亦不化。正谓邪热不杀谷也。宜用甘苦温之药助之方可。奈何反用苦寒以伐其生气哉。否则此火一衰。寒邪直犯则为纯阴症矣。岂能发热乎。

按予一日读东垣脾胃论。其诠解黄 。谓除躁热肌热之圣药。又云温肉分。益皮毛。实腠理。以益元气而补三焦也。似乎劳倦发热。亦本之三焦。则余以伤寒发热。归于三焦。益非无据。然内伤不能食而可食。伤寒独不可食。何欤。一则本气自病。利用补。一则客气来乘。利用攻也。

附时珍三焦辨时珍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原一委也。命门指所居之府。而名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为出纳腐热之司。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

两肾之间。二系着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胡桃仁颇类其壮。而外皮水汁皆青黑。能入北方。通命门。利三焦。愚按即胰脂也。联系脏腑。

充周一身。皆藉此。

谓胃承气汤大黄(六钱酒洗) 芒硝(四钱) 甘草(一钱)水煎。

小承气汤大黄(四钱) 浓朴(二钱炒) 枳实(一钱炒)水煎。

大承气汤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炒) 枳实(一钱炒) 芒硝(四钱)水煎。

阴证论

阴寒一症。向谓寒邪直中。便尔四肢厥逆。阳气顿竭。身如被杖。腹中绞痛。

下利清谷。脉微欲绝。急投四逆理中辈以温之。犹恐不及。窃思人之一身。

有卫气营气。宗气元气。春升之气。水谷之气。种种护持。发源于三焦命门。

以为生生之用者也。何寒邪一犯。辄尔深入至此。不知此非外中之寒。乃本身无火。命门真原。早已衰绝。即不受寒。而阴惨之象。已具于身中。偶或触之。而遂至是也。或以为阳气暴绝。或以为生冷内伤。或以为大寒侵犯。

皆言其标而不言其本。所以仲景取方。止曰救里。意可知矣。况此症生气索然。变异顷刻。非姜桂参附。不足回垂绝之元阳。犹得借口于外中也哉。

一少阴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

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钱。炙甘草一钱。干姜一钱五分。温服。面赤。加葱。腹痛。加芍药。呕。加生姜。咽痛。加桔梗。

利止脉不出。加人参。

一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也。仲景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三钱。炮附子二钱补之。黄 建中汤。亦可用。

一伤寒下后。又发其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症。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温之。

一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饮水。脉沉手足厥逆者。是此症也。孙兆用霹雳散。附子一枚。烧存性。为末。蜜水调服。节庵用回阳返本汤更胜。李东垣治冯翰林侄。阴盛格阳伤寒。面红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入。两服之。得汗而愈。此则神圣之妙也。

一夹阴伤寒。先因欲事。后感寒邪。阳衰阴盛。六脉沉伏。小腹绞痛。四肢逆冷。呕吐清水。不假此药。无以回阳。人参炮姜各一两。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煎分服。脉出身温而愈。吴绶曰。附子乃阴症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症伤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温经散寒。拾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按阴寒之症。为害迅速。余所以详列之者。盖欲临是症者。加意焉而不敢忽也。

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甘草一倍干姜附子汤干姜(二钱) 附子(三钱)水煎服回阳反本汤熟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腊茶 陈皮面戴阳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澄清泥浆水煎。临服。入蜜五匙。顿冷冻饮料之。

黄 建中汤黄 (蜜炙一钱五分) 芍药(二钱炒) 肉桂(一钱去皮) 甘草(五分炙)加姜枣水煎。去渣。入饧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大便溏利。或呕者。不用饧参附汤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分作三服。姜水煎。

阴虚论

夫阴寒者。肾中之真火衰也。阴虚者。胃中之真水亏也。真火衰。则有寒而无热。真水亏。则有热而无寒。经曰。阴虚则发热是也。世或不察。见其发热。

动曰伤寒。舛误悖谬。莫可言状。殊不知与伤寒二字。绝不相干。试诊其脉。

则不紧而数。不实而虚。验其症。或头目眩晕。或引衣倦卧。或腰腿酸疼。或渴喜热饮。身虽热而未尝恶寒。不喜食而未尝胀满。询其因。非酒色过纵。

必大劳大病后。不能谨欲。乃致此。急与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则热退而病却矣。或畏寒口渴。则用七味汤。足冷脉弱。则与八味汤。或有畏其泥膈而不敢轻尝者。盖不知六味八味等汤。皆是肾经本药。直达下焦。使果阴虚。急借以益水补火。必不可缺。必不可缓之剂。更何疑之有。

治验一人年五旬。得发热症。已曾服药七八日矣。比予诊之。脉来虚数。目赤唇焦。舌肿大无津。余曰。此肾阴水衰之候也。宜进地黄汤。彼家犹豫。复延医者曰。脉虚甚矣。乃所用药。则芩连栀粉清火之剂。余曰。若服此而津生。所不待言。服此而更甚。则非此药所能疗也。及服之愈甚。始信予言。

遂进地黄汤一剂。觉少寐而舌和。二剂而津果生。后与生脉散相间服之得痊。

一人年五旬余。素不谨欲。冒寒发热。他医曾与解散。及余视之。则脉微细。

面色通红。目赤唇焦。舌黑而枯。予曰。此真阴衰竭。水火两亏。宜以八味汤加五味子峻补方可。其家虽信。未肯轻投。余曰。不用此药。则无救矣。

急延吾友唐子松声验之何如。比至诊之。谓余曰。此八味汤加五味子候也。其言若合符节。遂取而进服之。果舌有微津。连剂焦枯顿释。又加人参。调理而安。后不守禁。半载后。犯房戒。用他药以殒。

一徽商年二十八。病后不谨发热。彼家以过啖浓味故复。医者投小柴胡汤三剂。体倦。腰胯痛。不能转侧。余诊之。脉微弱。曰此女劳复也。以七味汤加五味杜仲。连进二剂。即能转侧。又数剂。兼人参而痊。

六味地黄汤怀熟地(三钱) 山茱萸(一钱五分去核) 茯苓(一钱) 淮山药(一钱五分炒)牡丹皮(一钱) 泽泻(一钱)水煎。

八味地黄汤(即前方) 加熟附肉桂(各五分) 去附子名七味汤

内伤论

内伤一门。东垣先生辨之详矣。或劳役无节。或饥饱失时。或思虑过度。皆足伤其中气而发热焉。此与伤寒亦绝不相干。而治之者辄借口而妄治。

真大可叹矣。诊其脉。不辨其气口弦大无力也。察其症。头疼。不辨其时作时止也。恶寒不辨其得就温暖即解也。发热。不辨其四肢乏力无气以动也。不食。不辨其口淡无味也。恶风。不辨其惟恶些小贼风也。喘急。不辨其气耗而乏也。不寐。不辨其心血不足也。神昏。不辨其神气浮越也。及用药。

又乌信东垣补中益气汤。可止头疼。可除寒热。可进饮食。可定喘促。乌信济生归脾汤。可益心神。可调荣血。身虽大热。而投之辄应。其神妙有如是乎。彼犹且扬扬骄人曰。此太阳症也。此阳明少阳症也。汗之不愈。表未解也。下之不愈。里未清也。直至败坏。而医者病者。终不觉悟。尚忍言哉。尚忍言哉。但东垣补中益气汤。其加减法最详。独兼外感者。则慎用黄 兼停滞者。则渐进参术。惟在用之得宜耳。

按内伤症。必自汗。必体倦。必唇口淡白。必饮食无味。必脉大无力。纵使发热。即与补中。倘兼风食。则先与解散。而后补之。若骤补。则邪反炽而难为疗矣。此又不可不慎也。

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 (蜜炙) 白术(土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当归(一钱)陈皮(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三分)加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归脾汤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神 黄 (蜜炙) 枣仁(炒研各二钱)远志肉(甘草汤泡净焙)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龙眼肉(二钱)加姜枣水煎服

表症论

伤寒之用表药。固其常也。而余独鳃鳃慎之。何欤。盖药性有刚柔。人质有浓薄。喜用之则昌。不喜用之则危。匪细故也。即以麻黄论。味轻而浮。长于驱寒者也。而失之太热。羌活独活。利关节为最胜也。而失之过燥。如太阴之苍术。阳明之白芷。厥阴之川芎吴茱萸。少阴之细辛。太阳之 本。气味辛烈。亦复如是。故仲景立麻黄汤。润以杏仁。和以甘草。果足敌麻黄桂枝之辛热乎。易老九味羌活汤。汇诸燥味。以黄芩生地监之。寡不胜众。又岂制方之善者乎。余独不然。漫立一方以平易易之。紫苏味之辛温者也。足以去寒。防风荆芥。味之辛散者也。足以去风。柴胡性升。能除表热。葛根性润。长于解肌。广皮辛苦。能散能降。甘桔味甘。合以生姜。辛甘发散。如是而寒有不除。风有不解者乎。如是而有耗其津液。损其真阴。亡其元阳者乎。

若果脉紧无汗。则加麻黄羌活。脉细湿胜。则用苍术独活。如吴茱细辛白芷本之属。倘或对症。暂投则可。否则感冒轻者。禀质薄者。及病后。劳后。

产后。酒色后。即恶寒发热。岂可一概不审。而漫执古方以恣浪投者邪。即予所定之方。亦未必中肯綮也。

紫苏饮紫苏(一钱五分) 防风 荆芥 柴胡 葛根 广皮 桔梗(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山楂(一钱五分)加生姜三片水煎。头痛。加川芎五分。夹食。加浓朴一钱姜制。枳壳一钱麸炒。如咳嗽。去柴胡。加前胡一钱。

按此方虽平易。虚者犹不能当。慎勿泛用多用。得汗即止。

里症论

伤寒传里。发热口干。胸满。烦躁。甚则谵语揭衣。皆里实也。攻之无疑。又何慎焉。不知攻里之法。宜缓不宜速。宜平不宜峻。宜专不宜杂。宜升不宜降。

宜润不宜燥。何以言之。饮食入胃。消之者脾。腐之者中焦易易者。唯一为所阻。而藉药以化之。则不能朝饮夕效。部分有上中下。用药有深浅次第。

如邪在上中二焦而遽下之。成结胸痞气是也。所谓宜缓不宜速也。人之所籍以生者胃气耳。既为风寒饮食所伤。而复药以克之。是重伤也。惟用辛温苦平之剂。令其克化足矣。非比大积大聚。必得蓬术大黄等峻厉以荡之。庶胃气不大坏。而完复可俟也。所谓宜平不宜峻也。既伤于食。必审何物受伤。何药能制。如山楂制肉。莱菔制面与豆。陈皮制蛋。杏仁制粉。葛根制酒。茗制谷气之类。一物一治。用的为君。以他药佐之。庶易见功。不然泛投取应。岂可得乎。所谓宜专不宜杂也。凡物之理。有升必有降。若降令太过。则壅塞而不行。胃气喜升。葛根能鼓舞之。胆气欲升。柴胡能条达之。

而后加以内消之药。则升降之道得。而物易以化矣。所谓宜升不宜降也。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肾为胃关。又主五液。其所以能变化传导者赖此耳。

若辛热躁烈之药。有以竭之。则烦躁斑黄谵妄之所由作也。如平胃散中。

浓朴。苦温者也。同以葛根则润。青皮枳实。苦而下降也。缓以甘桔则不峻。

楂肉味酸。能调五味而化油腻。广皮枳壳。能理气而快膈。若妇人多怒。加香附以调之。故伤寒里药。发表在前。汗液外泄。不可又用苍术木香草果豆蔻之属。复竭其液也。观其燥结。独用胆汁蜜导。又可知矣。所谓宜润不宜燥也。

枳朴汤枳壳(麸炒) 浓朴(姜汁炒) 桔梗 柴胡 广皮(各一钱)山楂 葛根(各一钱五分) 甘草(二分炙)加砂仁生姜。水煎。如寒未除。加紫苏一钱。伤面。加卜子一钱。邪在下。加青皮枳实各一钱。去枳壳服四五剂。邪已变化。如未大便。用猪胆或蜜煎导之。

按上表里二法。最为稳当。惟不竭其津液也。岂待清火而后愈乎。盖寒凉一早。食便不消。其热愈炽。所谓点沸不如抽薪也。

热症论

同类推荐
  • 天圣广灯录

    天圣广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弥陀经义记

    阿弥陀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lack Robe

    The Black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other Study of Woman

    Another Study of Wo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不朽龙城

    不朽龙城

    无尽混沌,无数生灵在厮杀,强横的战力在混沌中开辟一个个世界,随后又被打爆,整个混沌都在不停的坍塌消散。
  • 冤家宜结不宜解

    冤家宜结不宜解

    她是D大校大级的人物,但在他眼里不过是碍眼的冰山一座。却因为父亲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这个自视甚高桀骜不驯的大二男生,竟针是她未来的弟弟?平日里阴阳怪气的看她不顺眼外,还莫名其妙地朝她发火。
  • 一人的多种人生

    一人的多种人生

    方成自从经历了接二连三的诡异事件后,竟不可思议的和未来的自己对话了……未来的自己要求方成拯救未来,而拯救未来的方法就是修正未来对过去的改变所谓的人工修正,也可说成,一个人多种人生
  • 重生之你一定要爱我

    重生之你一定要爱我

    徐微上辈子没有说出对他的喜欢,更是以为他不喜欢自己,没想到一次意外,她重生了……重生后她才知道这一直都不是单向暗恋,而是双向的奔赴。趁年轻,趁着还喜欢,我们放肆爱!
  • 论语通译

    论语通译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为方便读者,在原文之后增加了注释、译文两个板块。
  • 守护甜心之鲸落夜曲l

    守护甜心之鲸落夜曲l

    不复仇/不虐(应该)/向着梦想努力“我知道我喜爱钢琴,我非常非常喜爱它,但我也讨厌它。”鲸落于海,风隐于山林,我归于你。
  • 乖乖女的专属小爹妈

    乖乖女的专属小爹妈

    她生性淡漠,总是一个人来来往往;他性格开朗,总有一却有人相伴;她从小时起,便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爹妈总嚷着,女儿啊,你能不能出去闯个祸,捣个蛋,否则我们当父母的得多没成就感;他自小时起,便四处捣蛋,爹妈总嚷着,你个死小子,一天不惹事,一天老师不打电话上门,你就活着不自在是吧,你就不能乖点,给我们留点脸面;他调皮,他捣蛋,他不解风情,但自他认识她的第一天起,便将所有的柔情,所有的耐心,甚至是所有的唠叨,都给了她,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按她的话说,顾言,你简直就是我的小爹妈······
  •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可萌可酷可高冷,乖巧贴心又机灵,安若心卖萌耍帅突变三大校草心上物,不懂拒绝囧事连连,从灰姑娘一路攀登到独宠女王的励志校园文。校草内部竞争惨烈,谁会为了灰姑娘打倒一切绯闻?只要你在,我的肩膀任你靠。
  • 最后的车

    最后的车

    女主李月月因为男主李郎朗变成了学博女神故事就开始了……
  • 爱在转角处

    爱在转角处

    “你最好给我快点,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合上手机,刚想转身的天扬看到不远处有人似乎在跟自己打招呼。看着一边挥手一边微笑着向自己走来的小女人,白皙的皮肤,精致的五官拼合在小巧的瓜子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