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98200000022

第22章 心态

修行一事,重点在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当下每一步过程都可能是结果。因此,在了解正确的知见以及修行方法后,就要调整好心态,在修行的道途上勇往前行。

坚定心志

有人觉得话头禅很难,用不上力,便认为自己不适合这法门;也有些人在话头上用功修行,平时觉得工夫不错,然而一遇到几乎夺命的大病,发现自己完全作不了主,便怀疑参禅只能使身心安定,却无法了生死。因此面临生死之际,就转为念佛法门,认为反正只要认真念,最后靠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行了。

还有些人,打坐无法突破或在禅定当中有点觉受,一听说某某法门很奇妙或某某人有神通变化,能替人看病或知悉未来等等,就失掉了禅的立场跑去跟随。这些都是在面对境界时,受到各种身心状况的影响而动摇心志。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中,收录了大慧宗杲写给一位妙明居士的书信,谈到“宗乘七个样子”,也就是参禅应有的七种心态,其中即如此提醒修行人:

“既办此心,要理会这一着子,先须立决定志,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

“着”,是指下围棋时做活棋盘上的眼,也就是在棋盘纵横交错的点上,将棋子置于最恰当的位置。意思是说,既已决心要在心地法门上有个落处、有所领会,就要先明白如何将这一着子(这一步)走正确。

“这一着子”即为“立决定志”,立下坚定不移的志气。如其随后所说:“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在参禅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境界,都不动摇心志,不受他人影响,远离作怪的行径或修法。要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定地继续努力下去。

有些人参禅,平常觉得身心状况很好,以为那就是悟道,但遇到生死病痛、灾难来临时,却通不过考验,因为他只是达到身心统一或身心成片而已,并未真正见性,因此一遇到生死危难,由于无法看破生命的实相,就掉在自己的身心相上头。

经典记载,佛陀晚年亦时有病痛,除腰酸背痛外,也有风湿,常需要阿难帮忙按摩,禅门经典里就记录了许多有关按摩治病的方法。所以并不是成佛之后就没有病痛,差别在于,众生在承受这些老病之苦时,就着在其中,变成颠倒妄见,既要面对病痛的折磨,又要担心害怕面临死亡。但佛陀清楚知道,病痛只是色身的现象,因此无忧无惧。

如同《涅槃经》记载,佛陀临终前,接受铁匠纯陀的供养,饮食中有珍贵的栴檀树耳,是一种野生磨菇。佛陀食用后,发现它难以消化且含毒性,于是告诉纯陀:“将你准备的栴檀树耳全都给我,其他食物如甜粥等,则分给比丘僧众。”又嘱咐纯陀将剩余的栴檀树耳埋到地下,以免动物吃到。虽然不明究理,纯陀还是照着做了。

接受完供养,离开后,佛陀一路上严重腹泻。这段人生的最后旅程,是在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一面缓缓步行,三五日内,至少走了数百公里,一面继续向弟子开示,解释佛法的修行,讲述涅槃经,最后在娑罗树林入灭。

当我还是小和尚、未曾体会佛法之前,也曾疑惑:即使佛陀最后也不免往生,那何谓不生不死呢?后来才了解,觉悟者并非没有生死,世间一切都是生生灭灭的,正是要在诸法生灭时,去体悟何谓生灭中有不生灭,那才是真正的不生不灭。这不能从语言文字上去了解,必须参悟。

因为见到生死的实相,不会着在生死相上,因此无有恐惧颠倒,纵然面临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可以保持清明的正念。其实禅宗不讲“正念”,而用“无念”。“无念”并非没有任何念头或思虑,而是对境了然清楚但不被染着,于相离相,而达到无相、无念、无住。第一念尚且不可得,更哪有第二念涉及自己的生死?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本来就无生无灭。《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根本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真正证悟者具足这样的智慧,因此面对生死能够自在解脱,哪怕盗贼要砍他脑袋,依然洒脱自如。

造如是因,必受如是果,修行不能逃避业果,连佛陀都做不到。一般说“了业”并不是没有这个业,而是在承担业的时候,身心不陷入妄执当中,而能安然自在,也就不会感到苦,在苦中又继续造业了。

所谓“解脱”,一点也不虚幻,就是清楚生死的实相而不颠倒,能够坦然接受所有的业,自在随缘度日。只是时时刻刻如此,没什么大不同,唯一的差别是,以前胡涂、现在清楚知道该怎么做,但当然也不是落在“清楚”上。总之,一定要建立对参禅的信心,要确信禅法的修行绝对可以让我们远离颠倒生死。

将生死贴在鼻头

立定心志后,大慧宗杲接着指出:在日用应缘时,“常以无常迅速生死二字,贴在鼻孔尖头上”。时时感到生死事大、人命无常,时光倏然而逝,若至死仍未修好该如何?岂能懈怠!

所以修行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常感生死可怖、时光可贵,必得好好精进。古代祖师为了对治懈怠放逸,写一“死”字挂于梁上;甚至有位国师,因为打坐时昏沉,遂择于悬崖边坐禅,借以警惕自己,若不小心陷入昏沉,就会跌落深谷之中。

他们修行精进努力,绝不因贪恋生命而荒废道业。道业未了,不能出生死;若能不惧生死,奋勇冲破它,解决了此生的生死大事,生生世世的生死自不成问题。

以直心修行

大慧宗杲接着比喻道:“又如欠了人万百贯债,无钱还得,被债主守定门户,忧愁怕怖千思万量,求还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则有趣向分。”犹如欠人许多钱,债主登门逼讨,却苦于无钱可偿,一旦有人敲门,就心惊胆战。修行时也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欠谁的债呢?只要害怕生死,就是欠阎罗王的债;若能了生死,当阎罗王来时,既不欠他,他也就找不上我们麻烦。

未了悟生死前,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受怕,若还不了此债,必凄惶不知所终。面对这般困境,不要痴心妄想,期待别人或佛祖可以帮助我们,这笔债必得自己去了。

如何了?那就要努力修行,将生死的债挂在鼻尖。若还不了此债,天地再大也无处可逃,只要常存着害怕没有还债的心,就“有趣向分”——就还有一点在往这条路走的份,也就是你往心地法门来用功这条路就没有走错。

“若半进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里无智愚夫。何以故?为渠百不知百不解,却无许多恶知恶觉作障碍,一味守愚而已。”

人们往往一天打渔、十天晒网,在禅堂里用功参禅,但引磬一响,话头就不知跑哪儿去了,所以是“半进半退”。而你打坐有时觉得有点信心,有时又觉得一片烦恼,工夫用不上,于是开始思忖:到底我适不适合这个法门?它是否真能帮我出离生死?这就是“半信半不信”。

修行时,一定要确信这个法门是最好的!自己欠了百万钱财,只要继续精进用功,必能真正了债。否则,大慧宗杲说,连“三家村”(比喻偏僻的乡下地方)未受过文明熏陶的无知愚人都不如呢。因为虽然他们对很多文明事物不了解,却也不曾被太多不正确的知见所障碍,天真质朴,不像我们这些受过文明教育洗礼的人,脑筋弯弯曲曲地想很多,再简单的事都会被弄得复杂。

有些人在参禅时,就是因为懂得太多,常拿不同法门或过去的经验做比较,这就是“恶知恶觉”。应将过去一切抛开,专心于现前的方法,不做比较也不分析,要用这样单纯的心才能得力。

修行时要直心,越单纯越好,全心全意相信你的师父,依照他的教导去做。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将他当成信仰上的神祖牌去崇拜,或将他所指导的内容当做圣旨背诵,却未依照其教导从心地上用功、在生活中实践。若是如此,那也是“一味守愚”了。

发愿

大慧宗杲在这封书信中,除了以上所述,还谈到很重要的一点:愿力!

“若夙有愿力,遇真正善知识,善巧方便诱诲,则有甚难处。不见古德有言:江湖无碍人之心,佛祖无谩人之意。只为时人过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碍人。”

如果我们在往昔生中或今世曾发愿修证,要在心地法门上用功、亲见自己的真心,就能够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以种种善巧方便来教诲。如此,想要见到自己本心、解决生死问题,自非难事。

大慧宗杲告诉他的弟子:既有这么好的修行因缘,有师父以善巧的方法教诫,就要好好珍惜、把握因缘,只要认真用功,绝对可以证悟、了生死。我们也应该要有信心,既然能来修学禅法,必也是夙有愿力,那就要好好用功,不辜负自己。

临济义玄也教诫我们:对“法”要有不怕丧生的愿心意志。当初二祖神光想求得达摩祖师的教法,下定决心守候在外,一夜大雪,积雪高过膝盖。达摩终于开口:“你想做什么?”神光说:“想求甘露大法。”你知道达摩祖师如何回答吗?他告诉神光:“以这样的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得到大法吗?”

祖师求法的过程尚且如此,如实开示我们修行要具备决心和愿力!所以不要妄想,以为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可以修行。生命没有经过真正的历练,花朵没有经过风雨的考验,是不能顶立在天地之间的。

“不见古德有言:江湖无碍人之心,佛祖无谩人之意。”

修行人四处寻师访道,虽有山川江海横亘,阻隔旅途,且时有风波之险,威胁生命安全,但这并非江湖存心阻挠。修行人切勿因为前途有障碍或困难,就将它当成永远过不去的事实;如果了解所谓“障碍”并非实有,纵使江湖再险恶,也阻挡不了求道的决心。

而佛祖也绝无骗人之意,只因我们不了解真实义,他只有以方便善巧来帮助我们。因此,虽然有三藏十二部的教法,佛陀却说他四十九年没说过一句法,甚至没有涅槃,也没有人般涅槃;他也告诉我们此心当下就是佛心,然而,却又说没有佛。

事实上他没有骗我们,等我们真正出离了苦,就能了解为什么佛说无佛可成,亦无众生可度。待了解生死的实相后,无论有佛可成、无佛可成,都不会再困惑。

“只为时人过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碍人。”

其实,真正构成阻碍的不是江河,也不是身心病苦、困难障碍,一切端看你有没有信心、决心和愿力去度过。

当我们过不得时,就认为是业障现前或福报不够,如果无法克服,这些阻碍就会横在眼前。有些人在禅七中可能会有一些身心反应而感到不舒服,如果不能立定决心、咬紧牙关,起大愿心忏悔精进,就可能在禅期中一无所获,枉自空叹。

回想从前在圣严师父座下打七,比起现在的训练要苦十倍,再加上自己身体的病痛,每次禅七都痛得死去活来,心里暗自决定以后绝不再参加,可是每当禅七接近,又觉得苦得很值得。

生命本来就很微脆,何须怕苦?事实上,当时那些严酷的禅修,带给我日后生命极大的助力。我发现,只要肯用功,所有痛苦都会因发心努力而消失。所以当身体有病痛时,我总是用忏悔的心去接受治疗,而不担心结果,我相信只要承担起自己的业障,所有一切不过如此。

我二十几岁起,就与病痛相依为命,时时活在生死的阴影下,除了肾脏疾病,也有因鼻腔问题造成入睡后的呼吸中止,后来因为脑部长瘤,半边身体不能动。当时要自费看病,看西医每次至少两千元,在三十多年前,那可是一般公务员半个月的薪水,师公认为我已受戒,算是大人了,应该自己想办法。我因为付不起,大多看中医,但中药与我体质不合,每次吃药都腹泻,身体反而更痛,而且药也不便宜,所以只能找一些免费治疗的机会。

我试过针灸,最长的针有五十厘米,从头上、从眼睛旁、从身体各处,前后扎过几万针。针扎进去,越往内越痛,有时还在上面点艾草烧炙。每次扎针,如同身陷地狱的刀山剑林,可见往昔造的业多可怕。

扎了上万针不见有效,有人建议我尝试电击治疗。一次电击五百元,真是花钱买罪受。第一次,医生调好电压强度,我有状况的右边身体,除了肌肉受到电击自动收缩外,没有任何感觉;于是他调高电压,但仍然没用,只好继续增加强度。每次电击时间不能太长,真正通电时间大约五六分钟,电经过身体的感觉很不舒服,让人反胃,可除了这些现象外,右边身体还是没感觉,如此折腾三十分钟才告结束。

一星期后我再次去电击,这次甚至调到最强,是人体所能负荷的最高电量,我几乎可以闻到自己的肉香味。感觉上过了很久,实际不到一分钟,牙齿好像都要咬碎了,但结果相同。

医生告诉我不必再来了,他说开业十五年,我是第二个用到最大电量的人。我问他第一个人呢?他说已经往生了。

然而,比起当初在家师座下打禅七,这些治疗似乎都不算什么。那时师父非常严格,打坐期间身体不准动,腿痛得连碰都不敢碰,路都走不了。

但我发现后来身体状况竟然慢慢好转,电疗、扎针都没用,打坐却有效果。或许是因为打坐时身体痛到底,甚至达到神经最深处,气就开始运行,反而改变了本来不能动的右半边。

修行未得力前,遇到这些病痛灾难的阻碍,确实十分苦恼。像我得这病时,师公没给我钱看医生,我又还在读书,学校和生活都需要钱,于是只能去赶经忏。当时心里真的很苦。

其实赶经忏我也不够资格,因为法器打得不太好,常被人取笑;常住又安排所有出家众轮流上殿诵经做佛事,有时只得向学校请假。当时我在外面寺院挂单,当家和尚原本同意由常住支付我的医疗费,担任会计的也是位出家人,当我递上申请单时,他却骂道:“为什么不回去找你老和尚要,却来用我们的血汗钱?”

那时对佛门的炎凉世态,感到无比悲伤愤怒,这里充满是非计较,慈悲何在?但也只能想这是自己业障,人家肯帮忙是福报,不肯帮忙是理所当然,何必怪别人?

随家师打七后,了解到是自己前世未结好缘,而透过修行,更体验到这些人是大菩萨,以逆行的方式来考验我、成就我。

我以自己曾经历的身心之苦,为大慧宗杲的教导做批注。人生旅途上,不是没有江湖的阻碍,但是用修行就能化解一切障碍,成就自己。禅七的训练,不仅使我能承担自己的业,更使我开放内在的生命,终能走出苦痛,慈悲关怀同样受苦的人。

所谓“苦难成就人生”,诚哉斯言!

附注:

“既办此心,要理会这一着子,先须立决定志,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常以无常迅速生死二字,贴在鼻孔尖头上。又如欠了人万百贯债,无钱还得,被债主守定门户,忧愁怕怖千思万量,求还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则有趣向分,若半进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里无智愚夫。”

“若夙有愿力,遇真正善知识,善巧方便诱诲,则有甚难处。不见古德有言:江湖无碍人之心,佛祖无谩人之意。只为时人过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碍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同类推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人生三昧”、“苦乐之间”、“说忙说闲”、“人生加油站”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热门推荐
  • 巴黎背影

    巴黎背影

    七年前的甜蜜过往如何面对今天的再次相遇,是否还在回忆那过往?“薛恩涵,我说过要你在我的世界里,一辈子也不允许你离开!”相对命令,霸道的口吻,这个在c市拥有一片天下乃至整个亚洲,欧洲都拥有权势的他,那张无可挑剔的脸上,有着浓浓的不悦。“你知道吗?七年,当初你为什么不辞而别?你有资格怪我?!”这不屑的眼神,让他无缘无故心慌。“我又我的苦衷。”“你有你的苦衷、我为什么一定要原谅你?你以为你是我的谁?你能约束我?”“薛恩涵!”七年,他发生了什么?而,她到底又经历了哪些?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历史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有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顶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靠前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标准。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是比尔·盖茨的数倍。
  • Warlord of Mars

    Warlord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朋友?男朋友?

    女朋友?男朋友?

    虽然她长得有点中性,但只是一点点哦!基本上她还是个女人。虽然她有喜欢看美女的毛病,但只有一点点哦!基本上,她还是对男人有兴趣的。可她美得倾国倾城、柔弱堪怜,总让她有将她拥入怀中的冲动,当然只是一点点冲动!看到她的泪她会有心痛的感觉,当然,也只是一点点心痛!四个一点点加在一起----妈呀!为什么我不是男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妖孽贵公子

    重生妖孽贵公子

    白发红颜,新婚克夫——员外府弃妾小倩,命途多舛。红烛下初嫁,员外郎新婚夜暴毙;给亡夫殉葬,棺中逃出的一缕冤魂,又经风尘劫,破相拒卖笑,红烛下再嫁,嫁了个鬼夫;浴火历劫,红烛下三嫁,新郎眼中却只容得另一个“她”,相思成痴,未及三日,第三个夫君撞邪疯癫。三嫁三弃,倩女幽魂何人敢收?再次出现在她面前的少年,口出狂语——丫头,等我,闯鬼门、破地狱,救你回来!
  • 以南世界

    以南世界

    前面写的不大好,后面会好的!更新也略慢(因为我不是大神啊(?(三括号?)))
  • 龙虎大帝

    龙虎大帝

    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万千大陆,百族林立,强者出没,妖孽横空,天才多如狗,群星争耀,英姿勃发,美人如画,问世间英雄几何,还看我辈今朝!一名异世来客,起于蛮荒之地,手持方天画戟,横扫四方,白骨铺路,血肉为座,所过之处,英雄尽出,顿时高喝一声:“长戟在手,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
  • 抓住那小妖

    抓住那小妖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上一世,我是不是眺望了你百年.......
  • 网游之唯一强者

    网游之唯一强者

    哈?有没有搞错?就算我受伤退役,也不能打发我去和一群小孩玩游戏吧!还有你,作为我的老婆能不能不要怎么损我。Boss大人,我不是有意推到你妹妹的,不知道是谁给我下了**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