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39000000010

第10章 珠三角企业品牌资产生成及其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

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等7个城市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地区共14个市县,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4077万。2001年广东省开始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广东省经贸委在《2003年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工作意见》中,提出了今后5~10年的具体目标: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广东名牌,以及一批能冲刺世界名牌的广东名牌。其中的重点地区便是珠江三角洲。

在地区经济的快速成长过程中,珠三角的品牌建设也迅速推进。目前,广东省国家级优秀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基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2001~2004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共评出547个中国名牌,广东名牌有109个,约占全国名牌数量的1/5,其中珠三角有99个,占全省的90.8%。在2001~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即驰名品牌的评选中,珠三角共有98个驰名品牌,占广东省109个中国名牌产品的90%,占全国的17.9%。珠三角的部分优势突出的“中国名牌”产品分布。

2001~2004年全国电话机评出的5个中国名牌全部属于珠三角企业;全国电视机驰名品牌共8个,其中珠三角占3个,但在2002年其产量却分别占全省和全国总产量的77.3%和29.6%;微波炉全国驰名品牌共2个,珠三角占1个;燃气热水器全国驰名品牌共7个,珠三角占4个;建筑及卫生陶瓷全国驰名品牌共10个,珠三角占7个;在电话机、燃气热水器、微波炉、手表、黄金首饰、铝合金建筑型材、建筑及卫生陶瓷、实木复合地板等11类产品中,珠三角的驰名品牌在全国驰名品牌中所占的比例均等于或超过50%。可见,珠三角企业品牌建设在家电、建材等行业表现非常突出,家电行业中的电话机、电视机、微波炉、电冰箱等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在冰箱、彩电、微波炉、空调行业,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科龙、美的、格兰仕、TCL及康佳等品牌厂商都拥有优质的品牌资产,在品牌日趋集中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TCL在2003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估中名列第六,品牌资产价值高达267.12亿元,而同样属于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美的,其品牌价值2004年评估为201.18亿元,在白色家电中名列第二。这些无形的品牌资产已经为企业自身创造了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保证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顺畅,为企业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而进入品牌管理的良性循环。

但珠三角企业的品牌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特色是带动整体经济起飞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来料加工业和贴牌生产有稳定的加工费收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自有品牌的动力,导致在某些行业出现一方面是惊人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却是名牌数量寥寥无几的现象。这一点在珠三角地区表现在纺织服装、家具、鞋类和玩具等轻工业品加工业。同时,大量的事实也印证了珠三角地区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健力宝的品牌号召力也因为企业内部困境的加深而日渐衰落;康佳彩电曾因品牌战略的执行力不足,一度卷入价格战,使得原先技术领先的品牌定位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品牌形象遭受损害;科龙品牌也不断起伏。这些都显示了珠三角地区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巨大的市场冲击,尤其是国内长三角迅速崛起的压力。

长三角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万,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镇江、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舟山、宁波、嘉兴、绍兴,跨越三大省市15个城市74个市县。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两地GDP约占全国GDP的28%。2000~2002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的GDP增长速度都保持在2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两地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2.3%。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2001~2004年长三角共评出“中国名牌”产品128个,占全国总数的23.4%,部分优势突出的“中国名牌”产品分布。

长三角的驰名品牌产品中,纺织服装业等行业表现非常耀眼。全国真丝绸驰名品牌共5个,长三角占3个;全国针织品驰名品牌共9个,长三角占5个;全国精纺呢绒驰名品牌共7个,长三角占4个;全国床上用品(系列产品配套件)驰名品牌共7个,长三角占4个,纺织服装业驰名品牌数基本占到全国数量的50%。在男西服套装、真丝绸、衬衫、工业缝纫机等16类产品中,长三角的驰名品牌在全国驰名品牌中所占的比例均等于或超过50%。

两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品牌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出的2001~2004年4年的547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共有226个,占全国的41.3%。由此表明两地的品牌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比较两地的品牌资产生成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两地存在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1.珠三角和长三角品牌资产生成的相似性分析。

(1)国家级优秀品牌产品的覆盖率均较高,占全国的比重较大。四年来,珠三角的98个驰名品牌分布在43个行业,涉及行业占全国的45.3%;长三角的128个驰名品牌分布在60个行业,涉及的行业占全国所有95个行业的63.2%;两经济区的驰名品牌覆盖了全国95个行业中的75个。

(2)国产品牌都存在相当程度的流失现象。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体制问题、资金短缺、包袱过重等。当它们在经营上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外企则乘虚而入,用国外的牌子换掉国内的牌子,从而削弱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长三角地区南京的加佳企业,是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厂,但随着合资的进行,原来的品牌正逐步被“碧浪”、“奥妙”等品牌取代。有些企业合资后,原有的品牌虽还存在,但被国外的品牌所压制,市场份额大大减少。

(3)假冒驰名品牌的伪劣商品层出不穷,使品牌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近几年来打假力度不断加大,但市场假冒品牌现象仍然较为猖獗。例如,深圳市森雅精品制造有限公司1994年进入礼品行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当其品牌占有一定市场之后就出现了仿冒的伪劣产品,极大地阻碍了品牌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经营者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在商品或其包装上做虚假标识,傍用国外或国内一流名牌的影响力来打开销路,使消费者误认为是国外产品,造成消费者误认误购。国内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对打造自己的品牌缺乏信心,同时缺乏资金实力,就会采取“借棵大树来乘凉”的做法。据了解,各种称呼的华伦天奴在国内多达120多个,而实际上,该品牌的顶级名称只有3个。这些行为都使名牌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4)国内顶级品牌的价值和竞争力与国际上的优秀品牌相比差距较大。美国《商业周刊》在新一期的杂志中公布了2004年全球最具价值的100个品牌,其中美国品牌占多数,中国品牌无缘上榜。与国际优秀品牌相比,两地大多数驰名品牌的档次和质量都处于中等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不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虽两地相当多的企业在和国际大公司抢市场时,在渠道和终端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以弥补品牌拉力的不足。但从长远来看,更应花大力气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这才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

2.珠三角和长三角品牌资产生成的差异性分析。

(1)两地政府对品牌建设都十分关注,但在支持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珠三角政府对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给予了相当大的物质支持。自2003年起,广东省特地从财政每年拨出几千万元用于对品牌经营突出者的奖励。每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可获得100万元奖励,再加上各市区10万~100万元不等的“追赏”,获得一个“中国名牌”,企业就能拿到两三百万元的奖励……

与广东省对优秀品牌企业的奖励相比,某些珠三角城市设立的奖金更为丰厚。中山市政府表彰荣获2002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总奖金额高达1000万元。其中,荣获2002年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的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市樱雪燃气具有限公司分别获150万元现金大奖。深圳市也设重奖,2003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9家企业的10个名牌产品分别获得100万元重奖。

相对于珠三角物质支持而言,长三角政府更关注于创建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健康环境,各省市政府联合建立起了区域内的名牌产品异地免检制度。以往只有国家级名牌产品才能在各地免于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省级名牌产品只在本地免检,但在2003年12月中旬,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质监部门共同建立了区域内名牌产品免检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和检查后处理协查制度、省级质检报告和质检机构考核人员互认制度。这项跨省市的名牌产品异地免检制度为国内首推,从2004年1月1日起在长三角范围内正式实施。

同时,这三省市政府质监部门还建立了长三角品牌保护打假工作协作网,以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如果上海消费者在江苏买到了伪劣商品,或者浙江客人在上海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只要拨通12365投诉举报电话,就可以通过三省市质监部门的内部信息传递系统异地投诉、异地解决,实现跨省维权。

两项措施的出台,对当地品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给品牌的创建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地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推动品牌竞争的市场化和规范化进程。创建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健康环境相对于物质奖励而言对品牌建设更加重要和有效。

(2)从生产总量与品牌数目的比较来看,珠三角存在着二者差异较大、极不对称的特点,而长三角则相对较为平衡。长三角国家级优秀品牌产品行业覆盖率较珠三角高,长三角分布在60个行业,涉及行业数占全国所有95个行业的63.2%,比珠三角多出17个行业。珠三角的某些行业虽然生产规模巨大,产量在全国的总产量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品牌建设情况却不容乐观,获得优秀品牌称号的生产企业数量极少。与之相比,长三角却积极建设发展本地品牌,现在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并带动当地的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珠三角地区。

比如服装业,珠三角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出口基地,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2003年珠三角服装企业近3万家;服装产品超过100亿件,服装出口达100亿美元,占全球服装出口额的5.2%。但珠三角的服装大多是加工的“洋品牌”,仅仅是赚一点“加工费”,真正有名气的服装品牌是少之又少。相对于珠三角的尴尬状况,长三角地区在过去10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的优秀服装品牌,比如雅戈尔、杉杉、罗蒙、报喜鸟等。长三角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全国在衬衫、羽绒服、男西服、羊毛衫、羊毛大衣、皮衣和西裤7个产品共有59个“中国名牌”产品,其中有32个是来自于长三角,占全国的54.2%。据国家统计局不完全统计,2003年11月份浙江服装业工业总产值达670.43万元,出口交货值为387.89万元,全国排名第一,第一次超过了广东。

又如皮革业,珠三角共有近300家上规模的皮鞋生产厂家,皮鞋的年产量超过10亿双,占全国42%;各式皮包袋年产量4亿个,占全国总量的65%;皮箱类年产量1500万只,占全国总量的36%。在数量上都位居全国第一。但与之相对应的一组尴尬数字是:取得名牌资格的皮鞋生产企业仅有丽港鞋业等5家,产量为284.9万双,仅占全省总产量的0.4%,其中国家知名品牌生产企业仅1家。在由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组织的“真皮标志产品”称号评选中,选出的皮鞋生产企业共112家中,广东只有5家;27家皮具生产企业中,广东只有5家;167家皮衣生产企业中,广东只有6家。

再如家具业,目前珠三角家具企业达5000多家,占全国近一半以上,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东莞、深圳、顺德和中山等地,有不少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生产企业。2000年广东家具企业产值为36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达18亿美元,总产值占全国的50%,出口量占全国的2/3.但珠三角家具业的品牌建设情况相对滞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普遍不高,企业品牌宣传投入不大。珠三角在服装、皮革和家具等行业的品牌建设之所以较长三角落后,一方面在于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急功近利,缺乏品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在于租牌、借牌现象盛行,各种所谓的“世界名牌”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使本土品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当不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品牌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出的2001~2004年4年间的547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共有226个,占全国的41.3%。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品牌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高度的集中性,这既是两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有力地推动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这两地的企业品牌建设已具有较好的基础,有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生成若干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这种状况的令人忧虑之处是,从中折射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在区域布局上的严重非均衡性及其背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度悬殊,从而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同一区域内同类产品品牌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使品牌内涵的文化要素缺乏多元性,最终使品牌资产生成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尽管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某些异同之处,但从品牌资产生成的特点看,两地企业所走的路基本上属于基于企业行为的品牌资产生成路径。

同类推荐
  • 跟着大佬学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

    跟着大佬学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微管理系列)

    卓越商业领袖总是与众不同的,更多人愿意追随他们并相信他们看到的未来。但他们的过去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最终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成为众多人追随和信仰的“传奇”。在中国,施振荣、柳传志、王石等老一辈企业家,是中国商业的开创者和亲历者;而马云、马化腾、丁磊、张近东等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则是继承者和变革者。我们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过往文章中,选出十二位具有代表性的“大佬”,希望通过他们对企业和自身的复盘,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并再次领略他们作为中国商业领袖开创时代的精神和魄力。
  •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危机经营

    危机经营

    本书介绍了企业抗危自救的六大举措,主要包括正视影响、应对“寒冬”、强化内功、把握契机、危机预警、坚定信心。
  •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本书讲述了恒大地产的董事会主席灵魂人物许家印的创业经历。从白手起家到房地产事业有成,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大风大浪,最终傲立群雄,之后成立恒大足球俱乐部,为中国的民族足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体育营销全程操盘及案例解析

    体育营销全程操盘及案例解析

    体育产业收益不菲,潜力巨大,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本书分析了体育环境、体育营销与媒体、体育与金融、体育赛事等内容,介绍了体育行业的商业化下的体育产业管理及体育赛事营销,采用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跨领域分析了体育行业当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对学者和研究人员探索体育行业潜在利益有所裨益。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直接听体育营销专家的真知灼见,亲身领略体育营销的基本原则以及可以带来的机会。
热门推荐
  • 主宰苍穹之逆天

    主宰苍穹之逆天

    这是一个没有斗气,没有魔法的世界,这是一个以实力为尊的大陆,这里弱者被欺淋,我林阳,既然天不让我以此路走,那我便以血为引,开辟一道属于我的路,我欲主宰,此为逆天。
  • 一念定天

    一念定天

    太古四武神,居然屈于一个少年,赵子龙——韩信——关羽——吕布居然都被一个少年获得了,上古之人死后,灵魂居于星辰,树木,墓穴,得上古之人魂魄传承者称为圣体修者,感悟道得道修炼的称为道体修者,自古两家力量平衡,不相上下……
  • 失忆前妻:总裁的专宠

    失忆前妻:总裁的专宠

    简介:他和她,毫无交集了两个人,因为一场阴谋,两人相识相知相爱,沉浸深深在阴谋中。当阴谋完成时,两个人也再也没有任何交集……某年某月某日,再次相遇的两个人,谁也不认识谁,彼此忘记着……
  • 校园奇侠之红月石

    校园奇侠之红月石

    得奇石相助,穿越回到十年前,靠着彩票发了家,一身修为逆了天,无数美女怀中抱。主角理念:无敌的我一刀子解决不了的事就再来一刀。
  • 降天地劫

    降天地劫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地不稳,主角楚浩天应劫而生,他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最原始的天地有什么?或者什么是没有的?本人新手,请包含,谢谢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谁是心上人(靡靡之音系列)

    谁是心上人(靡靡之音系列)

    [花雨授权]向来无病无灾的她,竟然被诊断为“血癌”。为了父母可以安心养老还有弟妹们的将来,她接下“让未婚夫解除婚约”的委托,从此生活变得无比精彩。先是笨少爷和傻管家的组合让人捧腹,接着是“红杏出墙”惨遭失败……
  • 仙路之重返混沌

    仙路之重返混沌

    混沌,为初始。无尽岁月诞生规则之灵,名曰天道。天道截取一丝混沌之气演变化生阴阳,阴虚上浮化生鸿蒙,阳实沉降化生五行冰风雷,五行循环不止,冰风雷跃动不息,鸿蒙助宇宙稳定不动,最终诞生世界。只有重返混沌,修成混沌体,才能超脱世界之上。功法升级: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成仙。真仙,天仙,金仙,圣贤,大帝
  • 大荒之搜神战记

    大荒之搜神战记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大荒少年花逍然在涂山之上,遇见了身中五彩寒蚕蛊之毒的欧芋笑,为了助其解去五彩寒蚕蛊之毒,与欧芋笑一起寻找世代隐居在涂山的涂山氏一族,不想竟因此获悉自己的身世。之后有随欧芋笑一起,前往沙海城,途中经历了各种艰险........这里有大禹治水,有精卫填海,有后羿射日....简单来说,这是夏启一步步成长为帝王的故事。.
  • 斧正之士

    斧正之士

    关欣一不小心,干掉了未来的自己。他很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