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03300000003

第3章

讲解第三 唐京师日严寺释吉藏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 唐牛头山幽栖寺释法融 唐武丘山寺释智琰 唐襄阳耆阇寺释智技 唐蓝田山悟真寺释慧远 唐牛头山释智通 唐左仆射宋国公萧瑀 唐海虞山释慧旻(昙玄附) 唐新罗国释缘光 唐苏州流水寺释玄璧 唐同州戒业寺释智俨

更有三十三人。录名居后。亦有造疏

释吉藏。俗姓安本。安本安息人也。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因遂家于交广之间。后迁金陵。而生藏焉。年在孩童。父引之。见于真谛。仍乞詺之。因名吉藏。其父将藏听皇寺道朗法师讲。随闻领解。悟若天真。年至七岁。投朗出家。采涉玄猷。日新幽致。凡所咨禀。妙达指归。论难所标。独高伦次。词吐赡逸。弘裕多奇。至年十九。处众覆述。精辩锋游。酬接时彦。绰有余美。进誉杨邑。有光学众。具戒之后。声闻转高。开皇末岁。炀帝晋蕃置四道场。国司供给。以藏名解着功。召入慧日。礼事丰厚。优赏异伦。王又于京师。置日严寺。别教延藏往彼居之。然。京师欣尚。妙重法华。乃因其利即而开剖。晚以大业初岁。写二千部法华。隋历告终。造二十五尊像。舍房安置。自处卑室。昏晓相仍。竭诚礼忏。又别置普贤菩萨像。帐设如前。躬对坐禅。观实相理。镇累年纪。不替于终。藏年气渐衰。屡增疾苦。敕赐良药。中使相寻。遗表殷勤。累以大法。至于清旦。索汤沐浴。着新净衣。侍者烧香。令称佛号。藏加坐俨思。如有喜色。斋时将及。奄然而化。春秋七十有五。即武德六年五月也。遗命露骸。而色逾鲜白。有敕慰赙。令于南山。觅石龛安置。凡讲法花。三百余遍。亦着玄疏。盛流于世。及将终日。制死不怖论。落笔而卒

释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也。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临海之章安焉。父天早去。母亲鞠养。生甫三月。孩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法僧名。顶仍口敩。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告摄静寺慧极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极公弟子。日进文词。玄儒并惊。清藻才绮。即誉当时。年登二十。进具奉仪。德瓶油钵。弥所留思。泊极师厌世。沐道天台。承习定纲。因有亏绪。俄随智者东旋。止于台岳。晚出称心精舍。开讲法花。跨郎笼基。蹑超云印。方集奔赴。负箧成群。有吉藏法师。兴皇入室。嘉祥结肆。独擅浙东。闻称心道腾。意未之许。求借义记。寻阅浅深。乃知体解心醉有所从矣。因废讲散众。投足天台。餐禀法花。发誓弘演。至十七年。智者现疾。瞻侍晓夕。艰劬尽心。爰及灭度。亲承遗旨。乃奉留书并诸信物。哀泣跪授晋王。晋王五体投地。悲泪顶受。仁寿二年。下令曰。禅师既是大师高足。法门委寄。今遣延屈。必希霈然。并法花经疏。随使入京也。伫迟来仪。书不尽意。顶持衣负锡。高步入宫。三夏阐弘。副君欣戴。每至深契。无不申请。并随问接对。周统玄籍。后遣信送还。嚫遗隆倍。尝有村人于法龙。去山三十余里。染患将绝。众治不愈。其子奔驰入山祈救。顶为转法花经。焚栴檀香。病者虽远。乃闻檀香入鼻。应时痊复。又乐安南岭地曰安州。碧树青溪。泉流伏溺。人径不通。顶留连爱玩。顾而誓曰。若使斯地夷坦。当来此讲经。曾未浃旬。白沙遍涌。平如玉镜。顶以感通相显。不违前愿。仍讲法花。用酬灵意。自顶受业天台。又禀道衡岳。思顗三世。宗归莫二。若观若讲。常依法花。及说圆顿止观四念等法门。其遍不少。且智者辩才。云行雨施。或同天网。乍拟璎珞。随闻能领。唯顶一人。其私记智者词旨。及自制义记。并杂文等题目。并勒千碑阴。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房。春秋七十有二。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灭日。香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申遗诫。词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三称阿弥陀佛。低身[仁-二+付]就。色貌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日。尝有同学智曦。清高亮之士。先以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先师智者。宝座行列。座皆有人。唯一座独空。云却后六年。灌顶法师。外此说法。焚香验旨。即慈尊降迎。计岁论期。审曦不谬矣。以其月九日。定于寺之南山也

释法融。俗姓韦氏。丹阳延陵新亭人也。少小聪哲。不修矜操。真率自居。博览经史。弱冠。遂被经去俗。晦影山林。负笈寻师。不远千里。乃依第山丰乐寺大明法师。听三论。及华严大品。大集。维摩。法花等诸经。伏膺累年。妙探机奥。虽久为门侣。人未之识也。大明既灭。又听盐官邃法师讲诸经论。于时。座下学侣如林。各骋词锋。争驰辩箭。而融谦光藏用。默契于心。时候清闲。发疑起问。言理精妙。人所不闻。讲主惊嗟。深相崇礼。乃私谓人曰。此师。后日必为佛法八无。然率性无恒。不为时辈所许。后有永嘉永安寺旷法师。会稽一音寺敏法师。钟山定林寺旻法师。并当时义海。融遍游座下。忻然独得。后归丹阳牛头山幽栖寺。别为小屋。精修故业。远近学侣。翕尔归之。乃于岩谷之前。讲法花经一部。于时正在盛冬。凝霜被木。乃于讲所。忽生三茎金色莲花。众甚惊异。叹未曾有。经文既毕。花亦不见。又有一大鹿。常依时听讲。停法之后。绝迹不来。门人发心。皆以法花为正业矣。后不测所终

释智琰。俗姓朱。吴郡人。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父玟。陈奉朝请。母张氏。初怀孕日。梦升高塔。登相轮而坐。诞育之后。有异侪童。八岁出家。事通玄寺璩法师。为弟子。其后。博采群经。跨轹先辈。陈至德三年。建仁王齐。百师百座。竞流天口之辩。琰时年二十有二。以英少之质。簉弘通之寄。机辩纵横。众所嗟服。隋炀帝在蕃。亦深加礼异。至大唐统宇。还归武丘山寺。讲念之余。常行法花普贤等忏。又诵法花。三千余遍。感应冥符。神瑞非一。宵炉未爇。自起烟芬。夕灌才空。潜加溢水。以贞观八年十月。迁神山寺。春秋七十一。凡讲法花三十余遍

释智拔。姓张。襄阳人。幼年清悟。雅好佛法。六岁出家。初为闰师弟子。闰顾有济器。乃携付哲法师。哲亦襄川僧望。具之别传。初诵法花。日通五纸。经中妙理。略有规度。惟日期经诸佛出世之大意也。一人一道非弘不通。担毕依持。开悟蒙俗。承帝京上德吉藏法师。四海标领。三乘明匠。寻诣奉旨。欣击素心。首尾两遍。命令覆述。英俊鼓言。无非乱辙。藏亲临坐。拔问众言。一乘为云。遂分为三。亦可一乘为雨。分为三雨。众无敢答。藏曰。拔公此问。深得旨矣。乃属累大法。使必当遗寄。于是。振锡还襄。住耆阇寺。恒在常济。讲法花经。年别五遍。贞观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于清信士张公英家。宿集竖义。开法花题讫。云今与乡里大德檀越等别。时不测其言也。遂敛容端默。众疑入定。迫而察之。已迁化矣。合境缁素。嗟惋特深。颜状如生。卓然加坐。蒋王。躬临礼拜。烧香供养。赠物百余段。墓所设五千人斋。春秋六十八矣

释慧远。俗姓杜氏。京兆人也。弱不好弄。便慕内法。年甫十岁。投吉藏法师而出家焉。具戒已后。博文多识。讲法花经。皆自作章疏。晚辞人境。卜居蓝谷。乘闲乐道十有余载。贞观十九年。在寺夏坐。时属亢旱。乃讲法华。以祈甘液。远近听之。云集雾委。每有二老。应时而坐。既非旧识。远默记之。潜思诘问。未之发也。既讲至药草喻品。大雨沾洽。向之二老。三日不来。后策杖俱臻。远怪呼而问。乃逡巡对曰。弟子龙也。比蒙法师弘譬喻之品。开方便之门。思酬德惠。忽然降雨。但时未应下。敢擅洒之。故为龙王所笞耳。因忽不见。远所服三衣。特加护净。或时飘然自被其体。而雅性谦挹。虽遇沙弥。必下骑而在问也。或问其故。答曰。仿佛染衣。仙圣幢相。师子致敬。今成正学。在余一介。敢不遵乎。远常诵法华。频有灵感。或不加油炷灯。数日自明。后染患浃辰。敛念而卒。年五十有一。贞观二十一年七月也

释智通。姓陈。住梓州。八岁出家。为正道法师弟子。后诵法华并讲。在牛头山。善持威仪。奉戒贞苦。降伏黄老。士女奏章。必杖之五十。远近皆惮。寺宇成就。惟其经始。合众畏慑。无蓄私财者。常有双鹅。依时听讲。讲百余遍。两度放光。至贞观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告众。吾造山寺。可用十万贯钱。恨未周备。今便永别。言讫而卒。春秋七十七矣。于时合寺房堂。并皆振动。树林草木。悉作白色。经一食顷。仍方还旧

左仆射宋国公萧瑀。字时父。兰陵人。高祖梁武帝。父明帝。公深信释典。捐弃外学。时处会宴。敕每别赐素食。又赐王褒手书大品经一部。山纳袈裟一领。公虽参国务。而诵念无亏。手着法花义记凡十卷。时于第内为子侄讲之。疏成之日。梦多宝佛塔炳耀空中。因召名工造兹妙塔。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卒于玉花宫。未终之前。遗嘱云。吾之衣服道具。并送津梁寺。同僧羯磨。其上赐山衲。及高祖树皮衲。铁如意。曲几。麈尾。香炉。澡灌。玉唾壶。玛瑙珠。朝冠。器服。并入常住。永为供养

释慧旻。河东人。志用方直。操行不群。九岁出家。精勤洁业。诵法华经。期月便度。俄历众师。具探玄妙。年十七。赴请还乡。于光兴寺。讲法华经。听众云翔。咸陈嘉瑞。异香弹指屡经结空中。受具足后。更增荣问。一十七年不出寺门。无始要终。布衣蔬食。庆弟既绝谈谑。斯云。遂使兽群不乱。鸟集无扰。大唐之始。便入海虞山隐居。二十余载。远方请业。常百余人也。地宜梓树。劝励栽植。数十万株。通给将来三宝功德。中年别于南涧。止一草庵。两兔一虎来共同。内外盘游。无相陵恼。至于禽兽神只请受归戒。叙其事绩。未可具言。苏州都督武阳公李世嘉。及刺史江王。前后频请。并固让不受。以贞观末年八月十一日旦。终于所遁。春秋七十有七。未终三日。异香满寺。举众怪问。曰吾后日当去矣。生死人之常也。寄世本若行云。慎无哭泣。各念无常。早求自度。丧事殡葬。律有恒仪。碑志饰词。一不须作。能依此诀。吾何言哉。斯固临终不桡。可谓坚贞者矣

释昙宝。不知何人。断谷炼形。戒行无点。常讲观世音经导引士俗。而声调超挺。特异人伦。登高诵经。响闻三十里内

释缘光。新罗人也。其先。三韩之后也。桉梁员职图云。其新罗国。魏曰斯卢。宋曰新罗。本东夷辰韩之国矣。光世家名族。宿敦清信。早遇良缘。幻归缁服。精修念慧。识量过人。经目必记。游心必悟。但以生居边壤。正教未融。以隋仁寿年间。来至吴。会正达智者。敷弘妙典。先伏膺朝夕。行解双密。数年之中。欻然大悟。智者即令就讲妙法华经。俊郎之徒。莫不神伏。后于天台别院。增修妙观。忽见数人。云天帝请讲。光默而许之。于是。奄然气绝。经于旬日。颜色如常。还归本识。既而器业成就。将归旧国。与数十人同乘大舶。至海中。船忽不行。见一人乘马凌波来。至船首云。海神请师暂到宫中讲说。光曰。贫道此身。誓当利物。船及余伴。未委如何。彼云。人并同行。船亦勿虑。于是。举众同下。行数步。但见通衢平直。香花遍道。海神将百侍从。迎入宫中。珠璧焜煌。映夺心目。因为讲法花经一遍。大施珍宝。还送上船。光达至本乡。每弘兹典。法门大启。实有功焉。加以自少诵持。日余一遍。迄于报尽。此业无亏。年垂八十。终于所住。阇维既毕。髅舌独存。一国见闻。咸叹希有。光有妹二人。早怀清信。收之供养。数闻体舌自诵法花。妹有不识法花字处。问之皆道。有新罗僧连义。年方八十。弊衣一食。精苦超伦。与余同止。因说此事。录之云尔

释玄璧。未详其氏。苏州吴县人也。幼小出家。住流水寺。好学不倦。多游岩壑。栖神妙观。不以世务婴心。猛兽毒虫。妖精恶贼。频繁遭遇。未始忤其情守。常坐一床方四尺。傍无尘杂。未曾倚卧。每讲中百十二门。摄大乘等论。花严涅盘法花等经。二十余州。咸来听受。尝讲法花经。忽有一鹤。从外飞来。于殿下池中。三度含水。喷洒于地。径诣佛边圣僧座上。一立不动。直至讲了。然始飞去。如此经年。后乃恒住。上堂即鼓翼引前。下讲即倾身随从。法师或令其舞。即搙翮[求*页]足。顾影回头。乍起乍仰。或来或去。变态殊绝。难以具名。凡历二年。周旋不去。数州文翰之士。莫不伟而同咏。后刺史江王来向寺。长史司马。遣人来报法师。法师云。好。准常安坐。王至寺门。长史自报。师云。已知。如常安坐。王怪不来迎。遂即却去。至其夜一更。王总唤合郭众僧。为国行道。诸僧并驰集王所。王忿形于色。遣长史千行自唤法师。法师报云。王为国转经。心须殷重。未洁净辄即迎僧。大夫轻慢。不敬三宝。如此转经。亦非得力。王令宅内所有酒肉五辛。并皆除却。香汤洒扫。贫道。又须洗浴洁净。然可转经。公且去。后日来。王大嗔。更遣人唤法师。依常安坐。一无惧色。至后日。乃去至彼。王问诸僧曰。玄璧何如人。皆曰。禅行高僧也。王意少解。令人唤入。安一高座。遣三五美姬。侧近看侍。璧聊叙暄寒。即礼佛上座。结加趺坐。凝神寂定。乃经七日。身衣尘积。初无摇动。王大发善心。问众僧曰。若为得令其出定。僧云。以音乐供养。王命侍妓奏之。经半日。璧乃从禅定起。王及大夫人。请法师忏悔。受戒。所有猎拘鹰鹞。并皆解放。璧劝王诵般若心经。王依言敬受。每旦恒诵。于是倾舍名玲。奉酬师德。一无所受。皆令散施。王自尔之后。每斋日。常来就寺。参问幽玄。道化之声。于斯更远。即贞观中年之事也。后不知所终

释智俨。俗姓严。同州人也。弱而好道。清真盖俗。率行方坚。动成轨则。年至十二三。忽遇梵僧。令其剃落。俨即鞠躬受诲。因此出家。住朝邑县戒业寺。于是。遍近众师。广祈玄教。至于摄论唯识般若维摩。及法花经等。并贯其幽旨。穷其了义。加之傍习世典。善谈老易。雅论玄情。出自天骨。未盈数载。遂当法将。每以讲说之余。栖心妙观。常坐不卧。用此为恒。房内唯有一床。更无什物。实所谓高洁法师。言行兼至者也。显庆三年。太州仙掌县道俗。请俨于灵仙寺。讲法花经。俨于寺僧还香房内。居止合舍。初夜取法花经。舒披案上。方欲寻读。于时。还香并侍者三人。并在其处。俨焚香未讫。忽见经上佛字中。出三舍利。五色光明。散满经上。行流不住。还香等。遍告寺僧。俱来礼拜。欲共收取舍利。舍利还流入于佛字。僧等礼拜悲泣。燃香发愿更睹真容。舍利还从佛字中出。流行不住。少选之间。别于他佛字中。相从隐没。俨所讲法华数十余遍。感灵获瑞。难以具言。然妙行高踪。超驾伦辈。尝与诸僧。行于池侧。诸僧取水洗濑。俨止之曰。若物属他。不与不取。他池水。宁得非盗。又夏中正食。蝇来器上。俨一一以指徐引到致壁。人或问之。答曰。学修无畏施耳。自俨往来讲导。涉履数州。每拱默徒行。执持衣钵。虽有香花幡盖。鼓乐弦歌。车马振天地。人物隘城郭。俨但疑然不顾。邈尔居后。其所感惠利。动盈亿万。一无希取。并随处施之。受具三衣。至终不替。不汁不破。但唯少故耳。斯乃秽累将除。业行坚固之先候也。将终数日。处处巡行。法朋旧识。人人共别。忽一日。洒扫庭院。端坐入禅。所有门徒。皆令念佛。遂因在定。于是而终。时年六十余矣。道俗悲恸。若丧所天。素服而从弟子礼者。万余人矣。于是。忽有异香。氛氲满院。经余七日。送毕方消。亡后数年。其舌不怀。鬓发加长二寸。容色如旧。识者。以为得道之流也 晋剡东仰山竺法深 晋剡葛岘山竺法崇(有疏四卷) 晋於潜青山竺法旷 晋匡山东林寺释慧远 晋蜀龙[泳-永+开]寺释慧持 晋彭城郡释道融(有疏) 晋长安释昙影(有疏四卷) 宋吴虎丘山释昙谛 宋京师何园寺释慧亮 宋下定林寺释僧镜(有疏) 宋会稽嘉祥寺释昙机 宋豫州释道慈 齐伪魏济州释道登 齐京师湘宫寺释弘充 齐荆州竹林寺释僧慧 齐庐山释法龙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 梁上定林寺释法通 梁钟山开善寺释智藏(有疏) 陈杨都大禅众寺释法勇 陈杨都大彭城寺释宝琼(有疏) 周潼州光兴寺释宝彖(有疏)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释道庄(有疏三卷) 隋常州安国寺释慧弼 隋吴郡虎丘山释智聚 隋丹阳仁孝道场释智珠 隋九江庐山大林寺释智错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弘遵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灵藏(又讲观音日二遍) 隋江都安乐寺释慧海([(彰-章+(彰-章))/林]诵) 唐京师纪国寺释慧净(有疏十卷) 唐京师定水寺释僧凤(有疏) 唐京师通玄寺释慧頵

右并非专业。兼弘异部。略题徽目。知兰荪不绝耳

同类推荐
  •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溪玩月

    东溪玩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祐山杂说

    祐山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砚斋词话

    砚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Following the Equator

    Following the Equa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尽头的另一端

    尽头的另一端

    真实故事改编………………………………………
  • 独倚年华之神魔姐妹

    独倚年华之神魔姐妹

    神魔两界,世代敌对。上千年来,纷争不断。终于有一天,双方都厌倦了这千年恩怨,而与此同时,神王之子卡罗斯与魔族王女艾薇相遇了。不出所料的,两位厌倦战争的对手相爱了,当他们向族人坦白后,本以为会引发一场纷争,却不想,双方就这样欢欢喜喜的同意了?!“他们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这是当时二人心中所想。不久后,神魔两界联姻,卡罗斯登上神王之位,而艾薇也将王位传给了与自己情同手足的胞妹艾达。再后来,艾薇生下了一对美丽的双胞姐妹。神王大喜,亲自赐名,姐姐名为爱丽丝(天使),妹妹名为魔莉丝(恶魔)。而故事,就从这两姐妹身上展开......
  • 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

    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这是一本专门献给中学生阅读的心理咨询参考书。作者积20余年从事心理研究及心理咨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丰富的案例,以咨询手记的方式引出青少年青春期目前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然后进行对话式分析和诊断,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书的风格和特点:有故事、人物和情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娓娓畅述,可读性强;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分析透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入情入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表达清晰,观点鲜明,实用性强。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之中,给自己心中的世界洒一片阳光,在阳光中走上心灵自救的成功之种。
  • 先锋王:殇

    先锋王:殇

    “昔日桃酒宴豪情,今朝兄弟赴国殇!”他,刚及弱冠,便要撑起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他,背负家恨,想放下一切又注定放不下一切……他,身份不明,游走在黑暗于光明的夹层之间……在西方位面狂风暴雨般的冲击下,在北风猎猎的“汉”字大旗下,他们还能重整山河,复我金瓯?但看枪吟声起,为我汉家先烈再奏一曲“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 生命异化论

    生命异化论

    生命源于进化,通过进化强大自身。世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自身进化变成强者,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异化,
  • 植物世界王国

    植物世界王国

    一个青年单身汉,无意中遇见一位植物世界的公主。他们一同进入了植物世界,却被打入了大牢之中。这一切都是植物世界的国师搞的鬼。随后,二人将一同对抗邪恶的国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征战万古至尊

    征战万古至尊

    [书籍][书籍]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创越到异界之后,得到一个非常牛逼的系统,这个系统居然可以召唤别的位面的人来帮自己,得到系统的龙华得意忘形,等到他实力越来越强时,接触到的位面越来越高时,才发现这些位面是多么的可悲,死亡在这里是经常有的事情,这让爱好和平的龙华看不下去,他下定决心要自己开创出一个没有杀戮的位面,然而系统的主人也是一个脾气非常火爆的人,发现自己的力量被别人利用,不甘心!于是带着自己的大军讨伐这些玩家,而宿主肯定是不会这么罢休的,直接带着玩家和他们对着干!
  •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本书为身残志不残的作家梅芷的最新散文集,记述五十年前作者处于年少时期的人们的各种生活和作者的少年时代,其中是对各种童年生活细节的精致记述,涉及亲情、友情以及各类趣味横生的童真小事,题材怀旧,文字温馨,展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与始终贯穿的坚强乐观精神。
  • 混元仙侠录

    混元仙侠录

    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满怀一腹狭义心肠,一个年以及笄地少女,满怀一江春水撩人。为了寻真两人走上了凶险破测,崎岖坎坷的江湖路,就此开启了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入魔又如何?只因你不离不弃的轮回!堕仙又如何?只因你无怨无悔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