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4900000031

第31章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南宋钱塘灵隐寺智一传

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载哀载咽。飕飗凄切听者悲凉。谓之哀松之梵。颇生物善。或在像前赞咏流靡。于灵山涧边养一白猿。有时蓦山踰涧久而不还。一乃吮吻张喉作梵呼之则猿至矣。时人谓之白猿梵。召一公为猿父。犹狙公也。其后涧边群狙聚焉。每至众僧斋讫。敛生饭送猿台所。后令山童呼三二声。则群猿竞至。洎乎唐武宗废教。伊寺毁除焉。鞠为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所终

元魏洛阳慧凝传

释慧凝。未知何许人也。栖止洛邑而无异艺。正修练心戒耳尝得疾暴终七日而苏起说冥间报应。及见区分更无毫发之差。所睹者五沙门。一是宝明寺智圣。以坐禅苦行得升天堂。次一是般若寺道品。以诵涅盘经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觉寺昙谟最。称讲涅盘华严经领徒千数。琰摩王曰。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陵物。比丘中第一粗行。今唯试坐禅诵经最曰。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导不能禅诵。王曰。付司。即有青衣数辈。拥送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次是禅林寺道恒。唱云。教导劝诱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王曰。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务喧繁。虽造经像止欲得他财物。既得财物贪心即起。既长贪行三毒炽然具足烦恼。与最同入黑门。第五是灵觉寺宝明。自称未出家时。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阙。王曰。卿作刺史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青衣送入黑门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见王属吏检寻名籍误追摄耳。时胡太后闻之。遭黄门侍郎徐纥依凝之说。散访验寺额并僧名。有无奏报。云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三寺。并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太后称叹久之。诏请坐禅诵经者一百僧。常在内殿供养焉。续有诏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索。如私有财物造经像者任意。凝入白鹿山隐居修道。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禅观诵持大部经法焉

系曰。昙谟最坐讲法而人我因入黑门中。若禅诵者人我随增。知亦不免。最与道士姜斌争论护法之功。可补前过。无谓传法之人皆堕负处。胡后偏见不亡。吁哉

唐成都府法聚寺员相传

释员相。蜀人也。七岁出家。博综内外善属文。时号奇童。内修律范人无间然。龙朔元年有疾而终于此寺。将启手足。房内长虹若练而飞上天。寺塔铃索无风自鸣。其大门屋壁画剥落。每夜有鼓角声。经百余日方息。从此鸟雀不栖其屋咸亨四年甘露降于讲堂前棕榈树焉。相终弟子收文集三十余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欤

唐越州妙喜寺僧达传

释僧达。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苗得雨。随顺修禅罔有休懈遇印宗禅师重磨心鉴光州见道岸律师。更励律仪。四众依归如水宗海。开元七年示疾而终。春秋八十二云

唐京兆神鼎传

释神鼎者。不详何许人也。狂狷而纯直发垂眉际。每持一斗巡长安市中。乞丐得食就而食之。人或施粗帛币布锦绮罗縠。并缀联衣上而着且无选择。尝入寺中见利贞法师讲。于座前倾听少时。而问贞曰。万物定已否。贞曰定。鼎曰。阇梨若言定何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万物相纠六道轮回何得定耶。贞曰万物不定。鼎曰。若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何得不定耶。贞无以应之。时众惊其辩发如流贞公奥学被挫其锋。颇形惭色。张文成见之叹嗟。谓之曰。观法师迅辩即是菩萨行位人也。鼎曰。菩萨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挞之不怒辱之不嗔。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挞之即怒辱之即嗔。由此观之去菩萨远矣。时药错愕合掌而散焉

系曰。答人之问迟巧不如拙速。今传家隔几百年辄伸詶对。通曰。谷变陵迁生来死往。万类相纠五道轮回。正是不迁之法可非定耶经云。世间相常住是也。又言。天地星月各据其伦终归磨灭。可非不定耶。经云。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是也。今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可非定不定耶。虽定不定俱解脱相欤。又言有喜怒非菩萨者。菩萨虽喜怒非喜怒。非菩萨而谁也。今聊雪利贞之郁悒欤

唐京兆泓师传

释泓师者。齐安人也。神龙中来游京辇。简傲自持而罕言语。语则瑰怪。颇善地理之学占择茔兆。郭景淳一行之亚焉。而出入于郧公韦安石之门。与韦既密。一日谓之曰。贫道于凤楼原见一段地。约二十亩。有龙起伏之形势。有藏此者。必累世居台鼎。韦曰。老夫有别墅在城南。候闲隙陪国师访地。问其价几何。同游林泉。又资高兴。异日韦寻前约方命驾次。韦公夫人曰。令公为天子大臣。国师通阴阳术数。奈何潜游郭外而营生藏。非所宜也。遂止。韦曰。舍弟滔有中殇男未葬。便示此地。泓曰。如贤弟得此地不得他将相。止列卿而已。滔买葬中殇。后为太常卿礼仪使而卒。泓每行视山原。即为图状。尝自洛东言于张说曰。缺门道左有好山冈丞相可用之。说曰。已位极人臣吉孰过此。泓曰。无人胜此。遂咨源监察乾曜曰。先人有遗旨矣。后曜请假东洛。迁奉而回。已经年矣。泓再经缺门。其地已成茔兆。问居人曰。源氏之松柏也。泓曰。冥数合归源氏。坐可待其变化。不数年曜果登庸焉。泓曾诫燕公曰。宅勿于西北隅取土。后成坑三二处为穴。泓惊谓燕公曰。祸事令公富贵一身耳。更二十年祸及贤郎耳。及均垍受禄山伪官。肃宗复京以减死论。太上皇苦执令处斩。皆符泓言。然中睿朝。皆崇重泓号国师。占相之言未尝差谬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真法师)

释慧日。俗姓辛氏。东莱人也。中宗朝得度。及登具足后遇义净三藏造一乘之极。躬诣竺干。心恒羡慕。日遂誓游西域。始者泛舶渡海自经三载。东南海中诸国昆仑佛誓师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谒圣迹。寻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涉四载。既经多苦深厌阎浮。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口。其于速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界。亲得奉事阿弥陀佛。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音像。有志诚祈请多得现身。日遂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日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赐号曰慈愍三藏。生常勤修净土之业。着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也。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兴渠。兴渠人多说不同。或云芸薹胡荽或云阿魏。唯净土集中别行书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余国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无罪。日亲见为验欤。以天宝七年卒于住寺。报龄六十九。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余姚休光寺释真法师。金华人也。俗姓王氏。真[髟/公/心]丱辞家童蒙悟道。发大精进坚持戒地。一门之中数人缁服。真学习师古义成先圣。八部经理宛在掌中。三乘法源尽于度内。天宝六年太守秦公长史狄公知其行高。遂以名荐主休光寺焉。二公常相谓曰。真公通深妙法玄无上义问一得三言发响应。昔利涉辩博僧会智周。与之齐驱。未可同日。以其八年终于寺。本县令王璲述德刊铭。洪元慎书焉

唐越州大禹寺神迥传

释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律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师。即宝应年中也。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唐京兆镇国寺纯陀传

释纯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无由。翻就华言也。从游京邑人所钦重。上元中便云东渡。人见之颜容若童稚之色。言已年六百岁矣。或谓为八十岁人也。言谈气壮举动不衰。代宗皇帝闻之诏入。礼遇极丰俾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何从冥寂乎。若离简静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长年。由简洁安神。神安则寿永。寡欲则身安。术斯已往贫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笃重之。以永泰三年预知必逝。遣弟子赍衣钵进上。帝赐弟子紫衣。陀终于镇国寺焉

唐天台山国清寺道邃传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证焉。时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

唐怀安郡西隐山进平传

释进平。姓吴氏京兆人也。早出家于永安山明福院。风表端雅。诸经大论皆所研寻。销文炼注令人乐闻。末思禅观。于洛下遇荷泽会师了悟。且曰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难乎哉。后至唐州遂居西隐山。刺史郑文简请入城阐扬宗旨。示灭年八十一。大历十四年三月入塔

唐宁州南山二圣院道隐传

释道隐。姓王氏。彭原人也。风宇高峙情性宏淡。少脱尘劳誓从冲漠。既循师范因愿游方。得荷泽师顿明心要。迨旋乡土道声洋洋。慕其法者若登华阴之市也。匪召员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历十三年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焉今师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真正。其器亦然。譬犹炼丹之鼎药成鼎亦化金矣。在华严有诸菩萨成就如虚空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其隐师之谓欤

唐温州陶山道晤传

释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诰之所也。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舍。晤于此进修靡怠。人亦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焚葬后五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中州民祈祷旛华填委焉

系曰。凡诸入灭举其指者。盖示其得四沙门果之数也。昔求那跋摩举二指而灭。言已证二果欤。其次法京垂灭屈三指慧景反握二指。捋之还屈。今晤之伸指岂不同诸

唐京兆欢喜传(无侧)

释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至于京辇。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不常事迹难测。德宗皇帝闻而重之。兴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时喜与保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外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若梵乌可分诸。建中中越碛东游。得意则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则是康宝月道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征验而知。与名德相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高邈之状在昼辞焉

唐湖州杼山皎然传(福琳)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着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余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着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着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唐安陆定安山怀空传

释怀空。俗姓商氏。河阳人也。膏粱之子幼且矜庄。乃辞所亲。就本州大都山广福院出家。大明禅师默识空之器局不常。教诵群经。纳法之后观方京都。属北秀禅师阐化。造而决疑。后往安陆定安山。倏遇一叟。劝空镇压此川我沾大利。乃结茅而止。前叟即土地神耳。寻因村民逐虎入山。见空欢喜。而白之曰。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愿和尚示以息灾之法。空曰。虎亦众生也。若屠害于彼彼必来报。迭相偿报。何时断期乎。老僧为诸君计者善可禳去。乡人曰。愚下无知唯教所在。空曰。汝归舍同心陈置道场施设大会。空预法筵。至日之夕矣。有一虎于庵前瞑目伏地。空曰。咄哉恶类。一报未灭。更增宿殃。噬人伦也。天不见诛。死当堕狱。吾悯汝哉。虎被责已。忽迟回而逝。明日斋散上山。其虎在庵前领其七子。将斋余掷之。各食讫为其忏悔。七虎相次俱亡。百姓胥悦。且曰。从师居此俗无疵疠。仍年谷熟致拜而退。时张辽大夫为州牧。遣府吏慕容兴。往请入州。空谢病不起。部领工匠为建禅宫毕。示疾而终。享年八十三。贞元三年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焉

唐澧州慧演传

释慧演。姓苗氏。襄阳人也。父为东平紏曹。演幼入开元寺闻经欢喜。求于辩章法师所度脱。章日讲涅盘经。演常随听入神。既通深义复能讲谈。一日结侣同游华下。思登毛女峰观仙掌。路出洛中乃参荷泽祖师通达大观。因入南岳。遂住澧阳。江南得道者多矣。贞元十二年终。享龄七十九云

唐荆州国昌寺行觉传(皓玉)

释行觉。姓刘氏。钜鹿人也。稚岁英敏立不易方。负志出家亲难沮劝。早投本部永泰伽蓝受业。纳戒后于洛都遇会禅师开悟玄理秉心矫迹。游方见江陵古寺殿宇摧堕阒而无人。觉卸囊挂锡。明日见樵夫。惊怪言。此是国昌寺。废已三周。将知人事相因道从缘会。学者至矣。乡人来矣。郁成一寺。时节使崔尚书请召入城。谢而不赴。檀施继臻。乃兴盛化。贞元十五年告终。年九十二。荆楚之人营塔焉。又南岳山释皓玉者赵氏之子上党人也。出尘于法清寺。后于荷泽会下大明心印。入岳中兰若养道。衡阳太守王展员外倾重。终时年八十余。兴元中入塔云

唐鄂州开元寺玄晏传

释玄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而博识多学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李邕北海太守唐书有传。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至德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寺。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便寻律范。目不视靡曼。足不履邪径。于四仪中无终食之间违教仪形。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泽。望风瞻想自有远致。性多分剂。苟与恶比丘共住。遑遑然如以佉陀罗炭浴身也。不出户牖焚香扫地。端坐尽日人不堪其忧。而晏居之。以为三禅之乐不敌也。晏少习毗尼长学金刚。解空破相臻极玄奥。而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晏房舍在寺之北隅。颇为湫陋。凡当时名士共营草堂。有若陈郡袁滋赵郡李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偕檀舍同缔构也。鄂岳连师何公旌其行业。请居晋安。不移其志。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约晏为尘外之侣焉。以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春秋五十八。僧腊三十四。迁塔于黄鹤山南原也

唐南岳澄心传

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河内贫极。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气不群。乃投应福寺智明法师求教勖披削。登戒后云游鸟宿。务急参玄。于秀师高足门下了其法要。乃观诸方名迹。遂止衡岳。请益之僧摩肩骈足。时太守吴宪忠。请心入州治。谢而不行。再命栖于龙兴寺。来问道者丈室恒满。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灭。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云

唐杭州天竺寺道齐传(法如)

释道齐。俗姓赵氏。钱塘人也。幼而察慧器度浩然。入于庠序经籍淹通。偶立当衢见僧分卫行讽净名经。冥然喜之。且召入家设食。问僧为居何寺。答曰。定水伽蓝。因请父母出家。母曰。吾生汝时梦手擎日月。尝占是梦。云贵子有五等之分。脱或舍家。吾无望矣。由是往定水从师。年十七进具习毗尼法。复投灵隐寺学华严经义。自尔于天竺寺修习禅定行杜多行。其山有石窟。齐于中坐。忽巨蟒矫首唅呀为吞噬之状。愀然不动。时有虎豹近于石室。群鹿时时驯扰。又山椒乏水。以锡杖剟地其泉迸流。实供其用。贞元二十一年。四方学者劝请讲华严经。时雪飘飞。忽生华二本。状若芙蕖。熠爚光发。观者嗟叹见所未见。齐道誉惟馨。其节俭恶衣恶食人所不胜。后终于山寺焉。又唐太行山释法如。俗姓韩。慈州人也。少为商贾心从平准。至今东京相国寺发心。依洪思法师出家。隶业偕通。遂往嵩少间游于洛邑。遇神会祖师授其心诀。后登太行山。见马头峰下可以栖神。结茅而止。有褚塾戍将王文信。率众建精庐焉。刺史李亚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报龄八十九。元和六年三月迁塔云

唐金陵庄严寺慧涉传

释慧涉。俗姓谢氏。会稽人也。即东晋太傅安之后。是知杰气英灵间代而出。律梁拔俗异世岂无。涉为人清素戒节孤峻。好寂为乐不栖名闻。以大历之初。于金陵庄严寺遇牛头山忠禅师。一言知归。遂命入室授其法要。服膺道化。待之弥载。不惮其劳。洎忠捐世踵武兹岭。无游人境。一衣方丈操节弥高。自是以来问道者众。四维方域无不沾洽。五十年中翕然归德。以长庆二年终于山院。春秋八十有二。门弟子惟晏等。奉全师礼建塔于寺之西北。勒铭纪德。若考师之艺文。则草堂庐岳各美于当代矣

唐京兆千福寺云邃传(清源)

释云邃。不知何许人也。通综经论解将行兼。仍贯群书号为该博。好远泛爱人无间然。累朝诏入内道场。顺宗已来掌领译务。宪宗初句当右街诸寺观释道二教事。别敕充西明千福两寺上座。风猷淹雅纲任肃然。昔贤以道生比郭林宗。遂公有焉。次润州栖霞寺释清源。姓凭。南徐延陵人也。稚年贞素长亦弗群。俗态不拘法流爰入。造涉公为弟子焉。学赡经律人罕畴匹。栖于摄山积其龄稔。长庆初工部尚书李相国德裕镇于浙西。洗心道域延居京口。咨禀禅要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住寺

唐京师保寿寺法真传

释法真。不知何许人也。器识悠深学问宏博。研穷梵典旁赜儒书。讲导之余吟咏情性。公卿贵士无不宗奉。洎长庆中帝颇锐怀佛事。真屡膺召命内殿祗奉。四年赴禁中道场。睿武昭愍皇帝御于法席顾问三宝功能。真得应对。而辩给圜转援据粲然。帝悦。因请云。久废坛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盖两江间兵革未偃之故。寻诏两街佛寺各置僧尼受戒坛场。自三月十日始至四月十日停。仍令两街功德使各选择有戒行僧谓之大德者。考试僧尼等经。僧能暗诵一百五十纸。尼一百纸。即令与度。真频奉敕修功德。故遂奏请。真之德望实唱导之元。罔知终所

唐吕后山道场宁贲传

释宁贲。姓李氏。陇西人也。家于毫州蒙城。幼奉释尊而不言乎簪组之绪。无得称其代讳焉。贲所吐论皆以觉了不取诸相。心通定慧而尽虚空。无以边中可测。无以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寻道一祖帅。见而奇之语而异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戒作入室弟子。师资数岁道议殊伦。欲往天台。至越吕后山岑廖曰。即是诸佛住处。何必天台也。贲菩提直干挺秀七尺。村豪里宿睹其异状归依瞻仰。老幼争先同味醍醐。疾病皆愈。是时多有行路[糸*留]戾欲暴僧徒。贲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惊骇仪貌礼足归依。调御山林魔邪慑伏。不下岩岭近万余辰。德远道高僧徒弥众。先时居处隘陋兼无殿堂。众议经营任人资福。远村穷墅亦竞助缘。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约山横栋临涧飞檐。斤师斧子鸟立猿[马/衣]。揆景促力。星再回天殿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姹云。人天不殊别开佛土。大和二年六月七日。远闻道场之内有鼓鞞丝竹之声。是夜二更恬然化灭。生形七十五。炎腊四十一。是月权殡于杉园礼也。斋祭殊品哀号震山。惨树色于禅枝。咽水声于石穴。物尚知感人情可量。大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于道场巽山禀先意也

唐阆州长乐寺法融传

释法融。姓严氏。阆中人也。稚齿好朴素恶华楚之服。父训令秉笔便画佛形像。至于聚戏搏沙为塔。所作无非佛事。年甫十三见释子抠其衣坐执经卷。苦求出家。依长乐寺慧休法师为弟子。经诵偕通。乃沾戒善遂讲南山律钞。后游云水。见嵩岳普寂禅道风行。密付心印。往弋阳福宁寺放荡闲居。学道者麏至。以大和九年示疾而终。春秋八十九。其年正月十日门人奉神座入塔焉

同类推荐
  •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州人物考

    中州人物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招远县志

    招远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末藩镇演义

    唐末藩镇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非相

    非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星岚破

    星岚破

    萧天辰在大陆寻找突破帝君的方法时,意外的到一部逆天功法,功法里就有修炼到帝君的方法,不过需要自废修为。就在萧天辰刚散尽修为时,他的徒弟陆衡要与他切磋,不过陆衡不知道他的师父已无一点修为,意外将师父斩于剑下。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强大的灵魂附在了林家公子林天阳身上。萧天辰靠着前世的功法在修炼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在星岚大陆上掀起一股腥风血雨。
  • 暗裔剑魔异界破天

    暗裔剑魔异界破天

    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了这片陌生的世界,无数的修士追寻着不同的道路,我的道路又在何方,为了追寻我的道,杀伐阻我者,灭杀拦我者。满世仇敌奈我和,十步一杀百步斩。一剑一人荡天下,一人一剑碎苍穹。镇压天下千万道,寻便星空千万路。不为成尊不为神,只为那迷失的路。不求长生不死,不求名垂千古,只求那熟悉的家乡气息,追寻那不解的真相。
  • 喜欢上你隐藏的温柔

    喜欢上你隐藏的温柔

    她,曾经是学霸小胖妞,是父母疼爱的小棉袄;他,曾经是别人口中的乖孩子,是个文静懂事的小男孩……因为生活的变故,打破了他们各自美好的童年。八年后,物是人非,她,不再是那个单纯可爱的小胖妞,她用“锋利的外壳”隐藏自己温柔的一面,把人拒之于千里;他,拥有阳光帅气外表,他不但智商爆表而且撩妹技能也不逊色。直到她与他相遇,她才脱下“锋利的外壳”,与他开启浪漫的校园生活……“我喜欢你。”“喜欢我什么?”“喜欢上你隐藏的温柔。”……
  • 我的英雄学院之Faker

    我的英雄学院之Faker

    最初的获得,然后就是失去,失去,不断地失去……最后,一场大火毁灭了男孩的一切,黑暗吞噬了他。没有奇迹,没有希望,理想也消失于黑暗中……最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继承下来的荣耀,被我自己抛弃了。然后,暴露在外的自己,只是一个无药可救的空壳。然后失去了一切,总算判明了我该做的事情……我也许无法成为正义的伙伴,但是,我终将踏上英雄的道路。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苏历铭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苏历铭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享受孩子成长

    享受孩子成长

    作者以时间为轴,记录了教育孩子从胎教到幼儿启蒙直到走进哈佛十八年的教育历程。不仅有中国的教育实践,还有美国的学习观察;不仅有育儿的案例,还有她关于教育的思考;不仅有可供借鉴的具体方法,更有这些方法背后蕴含的原理。作者认为: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可以激发思考和产生共鸣。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人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通过阅读本书,让家长具备战略眼光、思考力和行动力,从而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
  • 小青铜你别怂

    小青铜你别怂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甜宠鸭,爆笑鸭,欢脱鸭】入坑王者荣耀第二天被大神收徒是什么情况?大神:“buff,要不要?”时沐:“要……”大神:“人头,要不要?”时沐:“要……”大神:“我,你要不要?”时沐:“……”大神:“带飞上王者,附赠男朋友一个。”据说A大校草林昭是国服第一高冷,谁知道他是国服第一妻奴,时沐: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男朋友是打王者送的……
  • 末世捉妖记

    末世捉妖记

    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自古以来人妖共存于世,直到天师出现,所有妖都被赶了出去,可到了后世,天师越来越少,而人类肆意建造高楼大厦,终于有一天,妖向人类进攻了,这时的人类面对妖,连对它们造成伤害的资格都没有,人类面对妖的进攻,一直节节败退,终于,所剩无几的天师站了出来,其中,也包括...叶痕。
  • 旷野的鸟

    旷野的鸟

    《旷野的鸟》共分8辑,“时尚先锋”是对时尚休闲的解读,是对流行生活的界定;“娱乐至上”和“浮世新论”是以新颖的角度,对时下娱乐圈及社会上的种种现状,进行了冷静的分析,有褒扬,更有抨击,体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良知和责任;“心海微波”和“生活思索”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对生活感悟的表露,舒缓的文字节律,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掩卷深思
  • 暖阳之下的你

    暖阳之下的你

    他笑起来像冬日里的暖阳,他寡言无趣,她俏皮温婉。他问她为什么总是看着他笑,她说“大概是你长的好看。”回头,嘴角微翘,右脸的酒窝浅浅若隐若现,微醺的暖阳落在身上,像蜜糖似的灌满了它,冷硬的下颚线也变得温和。下午,他将她压倒在樱花树下,“做我的女朋友!”他霸道的看着他的眼睛。狡黠的眼睛滴溜溜的转着,轻挑着嘴角,毫不畏惧的看着他正色道“凭什么?”他低下头用鼻角顶着她的,缓缓开口,低沉磁性的声音响起“因为你笑起来像冬日得暖阳我喜欢!”他的目光眷恋,语气霸道温切却又执着。她抬手摸着他削瘦的脸,轻笑着说“好啊!我的男朋友!”……三年后,她与他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