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2800000040

第40章

第四辑(三)

父亲的戏剧人生

赵玫

不曾想过,要为父亲赵大民的戏剧创作写点什么。总觉得父亲的作品在我们中间就那样天经地义地存在着,浸润并环绕着,就如同生活本身。还或者因为父亲就在近旁,所以感觉中游走的,大都是些日常的琐细,反而疏淡了父亲对艺术的那年深日久锲而不舍的探求与追索。于是到了今天,我和父亲所享受的,就只是对方的成果了:我每每走进剧场满怀期望地去看他的戏剧,而父亲得到我写的每一本书。

倒是那些在父母身边度过的成长岁月日久而弥新。那岁月始终和剧院和舞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因为父亲对戏剧的近乎痴迷的追求,而使我们的家庭也一如生活在戏剧之中。自儿时起,印象中父亲永远坐在书桌前。在他的书桌上有茶杯,有稿纸,然后就有了从笔尖流淌的人物和对话。转而坐在桌前的父亲,又倏忽间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排演场。于是曾行走于笔端的万般景象,又在父亲的导演中活动了起来。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在做文与做戏之间,数十载岁月过去,父亲转换出了他的戏剧人生。

很多年来,总是“现在时”地领会着父亲,却不曾回望父亲是怎样从那辽远的乡村土地中走出。在满院的杏树下,一个日渐式微的满族家族。父亲说给了他人生重要起步的,是乡下家中存有的那些可供他无限遐想的古书。而我的文学的启蒙,竟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得益于他亲手置造的那满堂书香。于是想一个爱书的家庭,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一个求知的孩子的心目中,书中的世界,必定会给他带来别样春秋。

以为给了父亲戏剧人生的,还有我的祖母。这些是在我见到了祖母后,才谙知了这位生活于乡下的小脚女人,有着怎样非凡的智慧。她尽管生活贫乏,却永远有讲不完的充满幻象的故事。她尽管目不识丁,却虔诚地信奉着耶稣基督。她尽管看不懂《圣经》的教义,却能歌一般地唱诵“爱是永恒的忍耐”。便是这瘦小单薄的女人,在那个视土地为命的乡下,竟作出了哪怕卖地,也要送父亲上学的决断。于是父亲考进昌黎的汇文中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得以遇到了教育家张汝贤,得以遍学新知与旧学。也是在这里,他结识并爱上了那神圣的将附丽于他毕生的诗一般的戏剧。

凭靠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父亲毅然中断学子生涯,于1944年加入到革命文艺的行列中。伴随着解放的号角,父亲的文工团进入城市。1953年,父母又双双调来天津,从此与这座城市共同着命运,如今已逾半个世纪。

父亲以他对艺术的执著而安身立命。对他来说,从乡村到城市是一个命定的过程。他只是怀着一腔青春的热血。听任革命洪流将他带到任何地方。无疑大城市给了父亲更大的舞台。而他作为乡村知识分子的与众不同处,在于少年时远离都市的乡野生活,让父亲拥有了一份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共生的诗意。

就这样父亲从乡村知识分子成为了都市艺术家。在蓬勃的城市生活中,以为从此将永远和艺术在一起。是的,当年如歌般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那是记忆中永远不会磨灭的景象。剧院坐落在市郊的水塘边,就仿佛建造在水中的一座艺术的城堡。园中藤萝绽放,白鸽起舞。还有栏舍里的鸡鸭,树丛间的蜻蜓。剧院是父母工作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重要部分。我们从小听到看到的,是惟有剧院那种地方才会有的声音和景象,那弥漫在空气之中的艺术的气息。

因为剧院,我成为了剧院最长久也最忠实的观众。漫远的几十年来,从连排,到彩排,又到剧场中的正式公演。不记得曾有过多少次坐在剧院的舞台下。我喜欢那种坐在台下黑暗中的感觉。屏神静气,兴奋而又紧张地等待着。父亲或者就在剧场中某个我看不见的角落。然后大幕开启,灯光明暗,布景翻转,那充满了激情的故事和表演……德才里28号是舞台之外的另一个舞台。剧院中几乎所有的主创人员都住在这里。出出进进看到的都是从舞台上走下来的叔叔和阿姨。于是舞台在这里被延伸了。记得他们无论在走廊上,还是在公用厨房里,甚至洗脸刷牙时遇到,所谈所议亦是正在排练或已经公演的那些戏剧。所以28号有时候并不像是一幢宿舍楼,而是一个研讨表演的艺术室。如此地让工作与生活都纠缠在戏剧中,这在今天看来已经实在是奢侈了。那时候因为父亲翻排郭沫若的《蔡文姬》,郭老亲手题写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赫然悬挂在剧院门口。而那时的人艺也因为艺术家的阵容和表演的精湛,而名列全国八大剧院之一。

是的,那时候父亲对艺术的未来一定怀抱了很崇高的期冀,对自己的创作实践也充满了自信。而他任编剧或导演的剧目也确实到处公演,屡获好评,他怎么会想到人生中最激情四射的年华会突然被剥夺,他所为之奋斗的艺术之路在顷刻间倒塌。

当父母因为“四清”而远离我和弟弟长达一年之后,有一天,父亲突然回家,又突然地,不再回家。后来知道他被关进“牛棚”接受审查,自此揭开了我们这个家庭在十年浩劫中的艰辛与苦难。在遭遇抄家、批斗以及关押之后,我们就再也不能亲近父亲了。其实父亲就被关押在剧院。但是在那样的情势下,我们怎么敢去看父亲?偶然与父亲远远地不期而遇,却也只能赶紧离开。

不知道“牛棚”里的父亲是怎样生活的。他那么热爱的艺术自然是不会有了,那么他的生命中还能有什么?后来知道父亲即或被羁押,却依旧固执地在心里构思着他的古体诗词。那或者是他继续艺术生涯的惟一的方式了。

“文革”不仅破碎了父亲为之奋斗的艺术的梦想,后来干脆被摒弃于这个他一直置身其中的艺术团体,下放郊区劳动改造。但离家时却看不出父亲怎样的沮丧,他只是把这当作又回到了乡下。后来几次听父亲说起,人要能上能下的道理。他的比喻生动又些许无奈。他说人应该做到,就是被扔进石头缝里,也要坚韧地存活下来。这或者是父亲几十年人生经历的体验。他每每被踩进泥里,又每每不甘,每每自强不息。父亲便是凭靠着这样的意志生活在乡下的。偶尔回家,父亲让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他对农村生活所生出的那一份自在的恬静与喜悦了。

父亲的一生是他所经历的时代的缩影,是他追求真善美的漫长的旅程。在不同的背景下,父亲创作过不同的作品。不论在哪一次创作中,他都会满怀着热忱与真诚,倾其全力地将他的艺术理念贯穿其中。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色工会》《把一切献给党》,还是六十年代的《红岩》《飞雪迎春》,抑或历史剧《钗头凤》和《蔡文姬》,父亲总是把他对戏剧艺术本身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于是“文革”中父亲才有了“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那样的头衔,让他在十年浩劫中吃尽苦头。

改革开放给父亲带来巨大喜悦的,就是心灵的自由。从此父亲不再固守“遵命文学”的套路,而是决意去写那些真正想写的东西。但父亲却也没有跟风般地,将自己的创作陷于盲目之境,而是继续坚守着他生命中精神的和艺术的神圣领地。或者他觉得那是他对历史的一份责任,亦是他对革命的一重使命。他用诗笔写剧,用剧笔写诗,他的剧才能每每充满华辞丽藻,诗情画意;他的诗亦每每跳动着鲜活、浪漫的音符。于是,向革命先烈李大钊致敬的《晨钟》,为纪念总理周恩来的《觉悟》,都浸满了父亲由衷的心血。而后,千古绝唱的《唐明皇与杨贵妃》、芳草碧连天的《李叔同》及至讴歌民族英雄苏武的《茂陵封侯》,更是将父亲的艺术世界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他在寄言于戏剧的同时,也完成了他对自身的历练。

是的,不论在怎样的情境下,不变的惟有父亲对艺术的追求。那或者就是屈原的精忠报国式的属于士大夫的不朽精神。任凭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而这求索又是虽九死而未悔的,更是生命不息、思绪不止的。这样听起来有点壮怀激烈,而其实所有艺术家的激情跋涉,都是英雄般的壮丽人生。

父亲行进中的令人敬佩之处,还在于他从来不曾终止过学习。幼时的咿呀背诗,少年的四书五经,青年的西洋新学,长年的学而不倦。到了老年,仍是手不释卷,博古通今,以八旬高龄,却始终不曾落在时代的后面。学习不仅改变了父亲的命运,也让他和生活永远切合着节拍。父亲喜欢读书,无论古今中外。这是他骨子里的嗜好,是想要舍弃也舍弃不了的。

作为女儿,一直觉得我是父亲的影子。也一直在想,几十年来,父亲所遗传给我的究竟是什么。外在的相貌?抑或血液中的一份传承?我和父亲类似的东西很多,譬如我们都喜欢整洁,喜欢生活中充满秩序。我们还都喜欢读书,喜欢长久地坐在桌前。我们也都敏感脆弱,遭遇过诸多挫折甚而失败。但共同的是我们都不曾舍弃,在逆境中坚持着一种刚毅。还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物质而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都能寂寞地固守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纯净的精神家园。

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秋色悄然,而父亲依旧在排演场。以八旬高龄导演他的诗剧《茂陵封侯》,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了,近乎于运动员向极限的挑战与冲刺。父亲说他尽管雄心勃勃,却还是感到了年龄的疲累。可我们依然看得出那深藏于心的,事实上依旧是艺术带给父亲的巨大喜悦。一种人生得以完美的实现,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欢愉的呢?

于是再度期待着走进剧场。我知道那将是最享受的时刻。像小时候那样去看父亲的戏剧。想象着剧场里的灯光慢慢熄灭,舞台上的大幕缓缓拉开……最后的一句话是给母亲的。很多年来,母亲为父亲的艺术可谓竭尽心力。她不仅参与父亲的创作,还承担着照顾父亲的艰辛角色。在他们同甘共苦的漫漫岁月中,因为有了母亲,父亲才能愈加地君子模样,风雅而洒脱地君子远庖厨。

原载2009年5月23日

山水诗魂人间情

——忆晏明

戈缨

与晏明老师相交五十年来,是诗之缘使我和他及他的诗友沙鸥、王亚平、禾波等结下了难忘的友谊,他们可谓是我的长辈和老师。我年轻时代酷爱诗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武汉工作时,从旧书摊买了晏明老师1943年在湖北恩施编的诗刊《诗丛》,里面他和沙鸥的诗给我留下颇深印象。这本诗刊,我爱不释手,珍藏了多年。从武汉来北京工作后,我带着创作的诗集《山河剪影》到北京出版社联系出版时,结识了晏明老师。他稍胖,中等个头,谦逊和蔼、亲切朴实。交谈中,他问起我的工作、生活、写作情况。此后,我成了他家的常客。他们夫妇以及五个儿女都那么热情好客。夫人北野老师(原北京晚报记者、编辑)还带我一起去工人体育馆看庄则栋的乒乓球比赛。有时,我还和晏明老师的朋友们一起聊天、谈诗。晏明老师指导我写诗,他的话我记忆犹新。他说:“要多读书,要勤奋地读与写。要重视古诗词和一些绝句,及外国名著。写山水诗,要从中提炼出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努力追求诗的美,并使这种美升华,倾注心灵的全部感情。”他还说过:“要构思巧妙、意象独特、形象丰美、意境幽深,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诗人在创作中,要赋予山水诗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就在晏明老师指导下,从青年走到了中年、暮年,逐渐成熟起来。

1990年以后,我们彼此居处相距远了,加上工作原因,只能在电话中交谈。当我2006年准备在国庆前夕去拜访他时,电话那边却传来了噩耗,晏明老师已在节前故去了。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3册)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传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描写了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与自身、与艺术、与社会斗争的一生,从少年时代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社会与艺术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友情与爱情的悲歌,到差点被生命的大难关摧毁,但最终达到清明高远的境界。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性格,但是他对于生命、艺术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即使遭到误解,仍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坚韧、勇敢地斗争。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素以华丽清灵的抒情散文著称,但他不仅是写景状物的美文大师,更能用洗练素朴的笔致摹写动人心弦的日常生活。本精选集以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全集》为底本,并参阅其他朱自清权威作品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57篇,不仅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白马湖》《背影》《威尼斯》等抒情美文,更有《航船中的文明》《给亡妇》《圣诞节》《三家书店》等洗练素朴的日常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伴随一生的好诗·好文·好典(荷花卷)

    伴随一生的好诗·好文·好典(荷花卷)

    自然,清新幽远,是孟浩然五言律诗的显着风格。这首过故人庄是其这种风格的代表之作。读此诗,我们的感觉是一位不久前到农庄做客的朋友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做客的过程和感受:村庄被绿树环绕,远山在村外静卧,桌上是丰盛的农家菜,窗外是村民劳作的场地,与老友把酒闲谈农家诸事。心中自然十分舒畅、兴奋。
热门推荐
  • 天元圣地

    天元圣地

    “我靠,我的如来神掌,乾坤大挪移在这里岂不是得逆天。”他原本是华夏大地传承数千年的古武世家子弟,掌握华夏无数武技秘典,却不想遭族人陷害被迫跳崖,死后灵魂意外重生,看他如何在这一世成就武技天才之名,华夏武技如何在这个异世大陆再现辉煌……
  • 浮兮志

    浮兮志

    第一次,他亲手为她披上嫁衣,目送她到他厌恶万般的凡尘,到那帝都……第二次,他亲手为她描上柳眉,目送她到他痛恨万千的炼狱,到那冥府……第三次,他却再也看不见了,这一次她从凡尘中来,从冥府中来,来到他的身侧。此后一生,那袭红衣似血……数年后的竹幽盯着山庄的相柳石像发呆,记忆的那一年,师妹红衣似血,师尊白衣飘飘……
  • 大梦轮回术

    大梦轮回术

    练气一指分九州,锻意一念破苍穹。凝魂聚气下九幽,凝神破镜踏天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此爱不凛

    此爱不凛

    【复仇x追恋之间的关联展开一系列情节】八岁的他因上一辈的恩怨,导致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稚嫩与成熟仅存于一瞬之间,父亲惨死,母亲终身囚禁,梦中恶魔的身影永远都挥之不去,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发誓,终有一日,势必斩杀恶魔的爪牙,为父母报仇雪恨!十五岁的他为了取得凶手的信任,抛弃外表,与昔日共患难的他们断决关系,认贼作父,双手早已沾满了鲜血,他常常问阿叔“忍,还要忍到什么时候……”阿叔醉醺醺的回答“小子,你还不够格,哈哈哈嗝”气急败坏之时,一只软糯糯的小手,拉着他说“哥哥,羽涵想吃糖,甜甜的”蓝澈的眸子可怜巴巴的望着他,小团子是他从小带到现在,虽然身处险境,还是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好好,羽涵乖,哥哥陪你摘樱桃,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故意装作一副很凶的样子——“哥哥,骗人,羽涵就爱吃糖”“不行,糖和哥哥,只能选一个”“那好吧,哥…不…糖…不对…”羽涵苦恼的掰着手指头,这可真是一个世界难题——羽凛轩眼里尽是宠溺,傻丫头,没有哥哥谁给你买糖……【他只有在羽涵面前有过真情流露】
  • 华灯初遇

    华灯初遇

    生命中会有很多次遇见,遇见红日,遇见星空,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生命中也有很多错过,错过朝阳,错过彩虹,错过点点滴滴的美好。他和她之间遇见是开始,之后,她成了他没有错过的朝阳和彩虹,他成了她的SOULMEET。
  • 赘婿之逆转人生

    赘婿之逆转人生

    送外卖把自己送成上门女婿,平平无奇的小人物了解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事情。见识过阴谋与阳谋、历经背叛与危机,我只想掌控自己的人生。
  • 吾炼星空

    吾炼星空

    天下动荡,乱世渐起。问苍茫茫大地何主沉浮!天命之陨被视为不详之人,自小便为家族所弃的他如何能在强者林立的大陆上脱颖而出?大世将危他又将何去何从?他姓南宫,单名一个陨字。
  • 口是心非的人啊

    口是心非的人啊

    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让人无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