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2800000044

第44章

第四辑(五)

袁牧之与中国电影的诸个“第一”

袁牧女

那日又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上到二楼,迎着厅门,我一眼就看到了爸爸。

作为为我国电影创造了诸多“第一”的进步的红色电影人;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作为解放区人民电影的第一个创作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的前身)的奠基人和创建者;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电影局长,他对党和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功绩被给予了这样特殊的地位予以纪念。父亲啊,您没有被遗忘。

转过两个厅阁,便看到聂耳和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蜡像,他们旁边的液晶电视里正播放着父亲和王人美主演的《风云儿女》片段,父亲正反复高唱着这首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影片主题曲,他是演唱国歌第一人。父亲那时是多么年轻,二十六岁,斗志昂扬。

继而略过了父亲编剧主演的《桃李劫》,那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略过了父亲编剧导演的我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略过了父亲编导的我国左翼电影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展区,我径直来到“延安电影团”(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的简称)展柜前,那里除了父亲的各种战斗英姿外,还有一幅纪念1938年10月1日在黄帝陵开拍父亲编导的我党第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第一镜的油画。父亲经历千难万险来到了延安,实现了“拍摄真正抗日的共产党八路军”的志愿。

父亲遗文:“我当时认为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就参加演出阳翰笙写的《八百壮士》,该片内容是写国民党的一个营在上海四行仓库内坚持和日寇作战的故事……但问题在于该片还没有拍完,那个营就在上海租界上英帝国主义的所谓‘调解’下都关进了英租界的监狱中。这使我感觉到故事片很虚假,没有意思,认为纪录片对于宣传抗日作用更大,于是我就向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提出建议,由周恩来同志批准,买了批电影器材去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在延安拍了几个月就到华北敌后拍片。1940年又返回延安。同年5月,我在延安入了党。接着组织上就派我与冼星海到苏联去完成这部片子。”

不幸的是父亲到苏联考察的次年、1941年6月就爆发了苏德战争,他们被困在那里近六个年头。战争的残酷使冼星海客死他乡。而父亲终于在经历了严峻的战争困苦磨难后,坚持到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于1946年春得以回国。一回到东北,父亲便马不停蹄地投入了领导接收伪“满映”的战斗。

父亲遗文:“1945年12月中下旬之间,我离开哈萨克的阿尔马阿答电影厂,回到莫斯科。当我刚搬进原共产国际招待所的时候,杨至成同志见了我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毛主席、党中央有电报来,要一批中国同志回国,名单中有他也有我……”“在1946年4月底,当长春南面的四平街正在进行激烈战争的时候,被称为长春文化四宝之一的电影厂,面临着这样两个前途:这个厂还有没有和这个厂属于谁?如果……把长春变为西班牙的马德里,化为一片废墟,那么就压根儿没有了这个电影厂!我当时听了……心里却引起许多疑问。而对于伪‘满映’的这批电影器材,觉得要全部保全它就只有搬。”

在父亲坚持搬厂的建议下,这批电影器材得以安全转移,没有成为战争废墟,也没有落入国民党之手,赢得了人民电影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就在爸爸他们离开长春后不久,国民党军迅速占领了长春,中共地下党员金山受我党指示,以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身份也来接收,却扑了个空。解放后,二人在北平会师后,金山劈头一句话:“牧之,你太不够朋友了,一样有用的都不给我留下!”爸爸哈哈笑着:“你手里有美金嘛!”

1946年10月1日,父亲领导成立了我党的第一个人民电影制片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并任厂长。“东影”被喻为“人民电影的摇篮”。

父亲当了厂长后,“第一件工作就是继续抓队伍建设,他充分预见‘东影’不仅是建立和发展东北电影事业的基础,而且也是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电影事业和培养新中国自己的电影人才的基地……”(罗光达《著名电影艺术家、人民电影事业领导者——袁牧之》)母亲朱心遗文:“为了紧跟形势,老袁狠抓新闻摄影队伍同时,又积极抓紧时间从老区来的干部中挑选编导人才,主要是导演……从未碰过电影的老区干部,一下子要他们学当导演,实在是难啊!一位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同志,刚开始时,没有信心,但在老袁的劝说下表示试试看,不行的话,还回去干老本行。就这样老袁一点点地教他们,把着手教,从不会到会到精,其中有十几位在全国解放后,拍了许多很有影响的好影片,成为名导演。”

与此同时,为了迎接解放后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继续不断补充新生力量,他先后在东影创办了四期电影训练班,“办一所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是父亲滞留苏联时期就萌生的发展中国电影教育的心愿,此时的培训班便是初期的经验准备和教育实践。

“一至四期训练班共培训了学员七百多名,结业后分布在人民电影事业的行政、发行、技术、艺术的各个方面。第二期特别是第三期学员结业后,多数学员分配到了新闻摄影队。当时,正是辽沈战役胜利进展的时候,许多刚结业的学员立即随前线摄影师去参加战地摄影,不久后又随人民解放军进军山海关,去参加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全中国的战斗。”(程季华《袁牧之与新闻纪录电影》)“工农兵电影”的口号是父亲提出来的,拍摄工农兵电影给工农兵看,使无产阶级真正成为电影主人翁,体现人民当家做主人的人民电影。而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更以兵为歌颂的主角。这一精神在建国后更得到进一步实现。

父亲遗文:“1948年冬,我收到东北局宣传部转来中宣部的电报,问我两个问题:1.明年(1949年)东影的生产计划;2.全国形势开展后,你有什么打算?我就写了两个报告,经东北局宣传部转中宣部。后来又收到中宣部回电,其中有一句话说:‘等北平解放以后,请你来北平主持全国电影工作。’这样,我就在1949年3月来京主持电影局的工作。”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紧张筹备,中央电影管理局于1949年4月5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父亲出任第一任局长。百废待兴,从零开始,父亲深感这使命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首先在接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电影产业及旧有电影机构的同时成立了北影、上影,加上原来的东影构成了人民电影的三大国营制片基地。他的思考是使国营电影企业在电影生产上起绝对主导地位,成为主流声音。二、重点抓新片创作生产,让国产进步电影占领市场,挤垮英美消极片垄断。三、在当时电影生产经验和国情基础上,制定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针政策,这些制度法规奠定了我国电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础;四、建立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网。父亲在他领导建制的“东影”发行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建立了扩大发行网的组织保证,在各大区都成立了影片发行公司,形成了从中央到大区的两级电影发行网络,并开始建立国外的发行代理关系,1951年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五、胜利举办“南京放映训练班”和“新片展览月”。六、“办一所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是父亲由来已久的心愿,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于1950年6月成立了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3年改称北京电影学校——即北京电影学院前身(父亲的心愿被写进院志)。七、电影事业建设由国家投资转而实现了有盈余上交,在全国11个有利润上交的行业中排名第六位。八、“首都电影村”梦想……(今天遍地开花的影视基地证实了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父亲始终的管理理念和主导思想是试行企业化管理。

父亲遗文:“靠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而不是靠行政权力手段来争取进步电影的优势地位。”“将来国营电影事业,肯定是国家的一项很大的收入,听说苏联的电影事业就是国家最大的七项收入之一,我们将来也肯定会向国家上交。”“国营电影事业必须实行企业化,以节约国家文教经费,并从企业化打下人民电影的经济基础,使电影事业能在这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父亲本质上还是个艺术家,但他“为人民和民族解放奋斗终身”的政治自觉性使他在政治舞台上“也为我们电影赢得了巨大的光荣”(陈昊苏《纪念袁牧之同志》)。父亲曾笑谈过:我喜欢把行政当艺术搞。艺术态度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是他的风格特点,也形成他独特的领导魅力。在1950年元旦的新年献辞中,父亲把自己对1950年奋斗目标的管理思路用春联的形式加以布置和动员:1.给全体电影局工作人员的:上联是“争取进步片优势,保证工农兵电影主导”;下联是“实行企业化管理,扩大国内外发行”。2.给北影厂及创作者的:“提高思想性艺术性,掌握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做市民观众俘虏,防止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3.给发行战线的同志的:“缩小新片需要量,扩大放映网,争取城乡观众均衡”;“先到基本群众中去,后到电影院,改变发行宣传方法”。横批是相同的,都是“团结学习”。

父亲提出了1950年两大奋斗目标:一、文化战线上——争取进步电影从劣势转为优势;二、经济战线上——所有本局的直属单位,都要试行企业化。

“全力保证国家第一年电影生产计划的完成,已成为维护工农兵电影与维护国营电影厂的一场重大战役”。为了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在狠抓新片生产的同时,父亲也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工农兵群众看不到电影的不合理状况,决心扩大放映网,那么人才的培养就是当务之急,父亲心中有数。在1950年度计划中,父亲亲自制定了一次性发展组建600个16毫米巡回放映队的计划,开历史先河举办了最权威、最宏大的电影放映网络教育——近2000人的南京放映训练班。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电影教育史上的首例创举。

这一举措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电影送到广大偏远农村、山区、矿山、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哨所,让群众先看到电影,再进一步看到好电影,增强发行放映力度,建立工农兵电影桥梁,让“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电影文化生活都得到普及与提高”。由于巡回放映队的建立,从此我国农村破天荒开始看到了电影。

1950年首战告捷,国营电影厂圆满完成26部新故事片的年度任务。为巩固战果,父亲抓紧战机,提出并策划了在全国21个大城市同时举办“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活动,《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刘胡兰》《翠岗红旗》等26部首次公映的新片,一天换一部作了一次大检阅,在全国反响非常强烈,共放映6370场,观众人数达500万人次。周总理亲自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人民日报》社论高度评价:“我国电影史上的空前创举!”父亲又创造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再一个第一次!这批新片在国际上也影响深远,相继获奖。

父亲领导着中国电影人做出的极大努力,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全国电影观众达到了56亿人次,与之前相比增长近10倍,发行收入也增长了7倍多,仅1952年一年,电影业已在全国十一个有利润上交的行业中排名第六位。父亲终于实现电影业也要参加新中国经济建设,从依靠国家投资到“成为国家的一项很大的收入”的抱负。他在担任电影局首任局长期间,把建立良好的电影企业市场机制和发展电影产业经济进行了精彩的表达,他是喊出“新中国商业电影”的第一人。

遗憾的是,他还有一系列的举措和设想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精心勾画的蓝图还没有来得及筑成大厦的时候,风云突变,《武训传》被批后,电影界万马齐喑。尤其是他还有一项勇敢的大手笔未来得及实施,即:在我国经济条件具备后,在北京逐步建设完成一座配套完整的电影产业化基地,父亲名之为:电影村。

同类推荐
  •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慧极必伤,一言道不尽纳兰心思;情深不寿,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词清丽婉约,独具特色。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塘堰印象

    塘堰印象

    我省水资源丰富,但塘堰淤塞、小农水“最后一公里”不畅的现象也尤为突出。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回应人民关切,在全省大规模开展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号令一出,省作协随即启动了“荆楚作家走乡村――塘堰行”采风采访活动,4个月时间内,近100位作家走出书斋,奔赴乡间湾组,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最感人的故事,描写最美丽的风景,采写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纪实文学作品。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被称为“妙书”“奇书”,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行云流水,书中有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读来轻松愉悦,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1021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王益曾做过几任地方官,有些政绩,能为民办点实事。这对青年王安石有较好的影响。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作文考试高分秘籍,青春文学阅读宝典。新概念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绝对不能否认的是它成就了那么多人的文学梦想。本书主要收录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的散文作品。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讲述了爱情的温馨和浪漫,亲情的可贵和温暖,友情的美好与宝贵。当然也有他们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恐惧,以及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鞭挞。更多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这是新一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写真集”。
热门推荐
  • 锦凤洛阳

    锦凤洛阳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朕的女人,清丽冠绝的容颜,才华馥比仙的情致,从活泼少女到倾国美人,她步步生莲,引得一代君王侧目,执手如画江山。
  • 女神系统:宿主,不要再汉子了

    女神系统:宿主,不要再汉子了

    作为剩女的苏素素,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好看的脸蛋,高挑的身材,但......名字是她自己取的,脸蛋是她那从未见过的父母给她的,而有着高挑的身材却是贫乳,明明可以是高冷女神,却因为生活在孤儿院,事事都要亲历而为,变成了汉子还要汉子的人,最后过马路的时候看美男而被撞死,死后被某个迷路的系统附身,被他带到另一个平行空间......
  • 呆萌玉兔闯天下——萌途闪耀

    呆萌玉兔闯天下——萌途闪耀

    一个普通女孩景玉儿的逆袭,当闺蜜和男友抛弃她,当老师和父母放弃她。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定成为叱咤娱乐圈的顶级武打明星,让那些曾经抛弃自己的人,都后悔。在星途中偶然捡到一颗漂亮、散发这紫光的水晶球,殊不知,这神秘的水晶球,竟改变了她的命运。。。
  • 妖怪不轮回

    妖怪不轮回

    古流年穿越,成了妖怪,和亡灵妖挤在一副躯壳里,没多久,真正的亡灵妖去了轮回,躯壳成了她的。她出了地府忘川河,外面有人接应,一同回妖族。接应她的,是一个看上去比自己小几岁的“小孩”,也是凝溪认的义弟,他扮成了阴魂徘徊在地府,找了两百多年,才找着。接下来,古流年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渐融入。她毫不客气的占据了属于亡灵妖的东西,包括对于喜欢着亡灵妖的凝溪。………
  • 人生与学问

    人生与学问

    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人生与学问》是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 死亡浪潮

    死亡浪潮

    你想体验生命的真谛吗?你想活的真正自由吗?你想要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吗?你想要实现自己真正地价值吗?欢迎来到逃亡游戏,在这里你将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地活着。
  • 不是日志的日志

    不是日志的日志

    本文纯属回忆录模式从初中说起希望将来有一个自己老态龙钟的时候看一看还微微一笑或者这个故事可以勾起某些读者校园时期的回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赵惠民影视文学精选

    凭借对生活的赤忱热爱和真情实意,作者以自己的家乡夏邱镇柳沟村的田园小景和当地纯朴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透过泥土的芳香,不仅孕育出了乡韵的诗情画意,而且蕴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 若你离去,谁许我余生幸福

    若你离去,谁许我余生幸福

    单小单,她是都市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小白领,每日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她也是大都市中众多“单女”中的一员。她如同众多小女生一样,相信爱,相信永久,却被爱情所伤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单女”一族。真应了物以类聚那句话,她的三个铁瓷女友,也同样都是“单女”……
  • 你是我唯一的女主角

    你是我唯一的女主角

    山是水的主角,云是风的主角,你是我唯一的女主角。“猪,我想偷你的温度。”“说人话”“要抱抱......”下一秒,蒋可恬被罩在一片阴影下,“被抱了”可蒋可恬不知道的是,在她的头顶上,男生的嘴角浅笑,轻轻的说:“我赖上你了......”※全书包甜,欢迎入坑!(呱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