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600000016

第16章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主要内容(8)

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秉承了伊斯兰法中实行土葬、薄葬、速葬的原则性规定。

所谓土葬就是指一个回族穆斯林归真后(回族把死亡称为“归真”或“复命归真”),不用棺木或其他装放遗体的器物,在选定的墓地里按伊斯兰法的规定挖一个墓坑直接将用三丈六尺白布裹好的死者的遗体贴土而葬。死者无论男女、长幼皆按此方式下葬。

《古兰经》中说到:“我从大地上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上复活。”这段经文就是伊斯兰法和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实行土葬的法律依据。此外,伊斯兰教的“创世说”认为,真主用泥土创造了人类的始祖“阿丹”(又译亚丹),又从他的左肋骨上造化了其妻,名为“海娃”(又译夏娃)。真主使两人互为配偶,最终繁衍了人类。阿丹一词源于古希伯来语,意为“出自泥土”“被造化者”。所以回族穆斯林固守着“人来自于泥土,死后也应当回归于泥土”的传统观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尊重和保护回族的传统丧葬习惯法,国务院于1993年10月23日颁布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其中就对回族的传统丧葬方式——使回族的这项—土葬予以明确的认可,传统习惯法上升到了国家法(国家行政法规)的层面。为什么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一直固守着实行土葬的传统,向来很少为族外人士所理解。明末回族伊斯兰学者王岱舆先生曾对此作过如下阐释:“或曰:清真正教法律精严,惟殡葬一事,不用棺椁,此之为教,不近人情。曰:不用棺椁,至理有二:一乃自然,一乃清净。自然者,缘人之本来乃土也,返本还原,复归于土,谓之自然;清净者,乃人之血肉葬于大地,遂可化而成土,若以不洁之水投于江海,即无不洁之味;若倾于器中,其秽愈甚。较之此理,此非清洁乎。夫人本出地土,终贮棺椁,有若冰炭同炉,必不契合,斯谓忘本,忘本必不自然,若亡者无知,虽金棺玉椁,何益于彼;若其有知,身处脓血之中,绝无可避之地,贴体肮脏,何得清净,设令亡亲陷此苦难,可谓孝乎。诗云:‘种子遭笼络,红黄永寂寥。若还更入土,脱壳任逍遥。’”作者阐释了之所以回族固守土葬的习惯,就在于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认为:人来自于泥土,身死返本还原,再回到泥土中去,不应受到束缚,应该顺应自然。

薄葬也是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在总体上要求回族在办理丧事活动时不得铺张浪费,应该丧事从简。具体来说,就是指在丧葬期间禁止操办丧宴,死人,“殓不重衣”,活人不许披麻戴孝,禁止置办陪葬品、不请客,不送礼,不设灵位、灵堂,禁止送花圈、幛联,禁止摆设任何祭品、禁止对亡灵进行跪拜等等。回族的伊斯兰信仰习惯法认为生死乃为真主之“定然”,所谓生,只不过是人寄托于尘世而已;死亡并进入后世才是人最终的归宿,今世不过是后世的过渡而已。有生必有的死,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必然结果;人们自脱离母体之后就已经开始不停息地向死亡迈进。但人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消逝,而“鲁哈”(即灵魂,阿拉伯语为“Ruh”)却是依然存在的。王岱舆先生说:“夫人之死乃身形及觉性,非人之灵性也,灵性在身,若拘于狱。此身若死,如囚出禁,其灵倍增。凡知命者,不议死为难,归回原所,各有定位,不得自迁。见黑夜方知白昼,缘生死始悟真常。”对回族来说,死亡只是躯体的消失、灵魂的升华,是人自觉遵从真主之前定,返本还原、复命归真之开始。因此,在回族中流传着一句俗语:“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回族人认为既然生死已为定制,对待生死应该泰然处之,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需假借死人之名而沽名钓誉,与其在人死后做一些活人给活人看的事情,不如在世时多尽孝道、多做善事。

回族的人生哲学既以“死亡为正命”,因此速葬也就成为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根据伊斯兰教法“人死之后三日之内必葬”的规定,回族处理丧事的要求是:人死之后尸体不得久留,不择时日,不问风水,一般在三日之内就地而葬,以求“入土为安”。根据这个原则,即使是在旅途中的亡故者,也要就其旅居处所择地而葬,不宜长途将尸体运送回乡里埋葬。至于在大海航行中身亡者,也不可长途跋涉地将尸体运回原居所之地埋葬,以免耽误时日,而应按规定对尸体进行洗浴、入殓、殡礼后将尸体投入海中,实行“水葬”。

上述三项内容只是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在这三项原则的指导下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还规定,从一个亡故者弥留之际到他的遗体被埋葬之后,有一系列的丧葬仪式需要完成:

1.做弥留讨白

一个回族穆斯林在死亡前的弥留之际,其亲属、好友要请阿訇为其作弥留“讨白”(意即忏悔)。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认为,谁在弥留之际真心诚意地接受做“讨白”,他(她)将获得真主对他们在世间所犯罪行的宽恕和赦免。因此,回族伊斯兰信仰习惯法和丧葬习惯法均把弥留之际视为回族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时刻,历来备受重视。当一个回族处于弥留之际时,其处所内外必须保持肃静,做到“息声息,禁行走,男子之室,妇人不入;妇人之室,男子不入,唯本生子女例外”。此外,其近亲属中懂经典、教门好(宗教操守好)的人必须守候在弥留者床前,随时提醒弥留者记念“清真言”和“作证词”,以使弥留者一心倾向于真主,不萦怀尘世间的妻财子禄,坚信真主是今生、后世的最终主宰和唯一依托,同时坚信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坚定如磐石,至死不渝,真正做到“复命归真”。

2.殡葬仪式

洗浴“埋体”。在正式为亡人洗浴前,一般本乡本土的邻居、亲朋好友都会前来作简单的遗体告别,这种遗体告别仪式在云南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俗称“望埋体”,西北地区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俗称“转香”。然后正式为亡人洗浴尸体,回族俗称“洗埋体”。回族对亡者不称死人,而称“亡人”,对亡者遗体忌称尸体,而称“埋体”(其实是阿拉伯语“Maiyyit”的音译)。洗埋体时还要念祈祷词,意为代亡人向真主申告自己的意图,乞求真主承领和襄助。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还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妻子则可以为亡夫洗浴埋体,但丈夫却不能为亡妻洗浴埋体,这是源于伊斯兰法的特殊规定。伊斯兰法学理论认为,妻子亡故后,她与丈夫的夫妻关系即告断绝,成为陌生女人,此时亡妻的埋体对丈夫而言已属应当回避的“羞体”(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应当加以遮盖的身体的某些部分),如果丈夫再行接触即为“哈拉母”(阿拉伯语,意为“非法的”);与此相反,妻子可以为亡夫洗浴埋体。伊斯兰教法规定:当丈夫亡故时,妻子有义务为亡夫“守限”四个月零十天,在此期间亡夫与妻子间的婚姻关系视为仍然存续、有效,所以妻子为亡夫洗浴埋体是“哈拉理”(阿拉伯语,意为“合法的”)。这项规定也就成为了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妻子可以为亡夫洗浴埋体的根据。

为“埋体”穿“卡番”。“卡番”(Kahfan)为阿拉伯语的音译,俗称“裹尸布”,它是指用手工粗制而成的,专用于包裹穆斯林遗体的布单、布料,通常为白色。

为“埋体”站“者那则”。“者那则”(Janazah)为阿拉伯语音译,俗称“殡礼”。其意为生者代替亡者在现世中最后一次礼拜真主,感赞真主的召唤而脱尘复命归真,同时祈求真主慈悯亡人,赦免其一生的罪孽,而赐以永恒天园的幸福。

转“伊斯卡特”。伊斯卡特(Iskatah)为波斯语音译,阿拉伯语为“斐达”(Fida),意为“赎罪”,因此俗称赎罪仪式;云南回族称之为“转经”。在这里,往往是把转经仪式假定为赎罪施济的过程,当参加该仪式者接到传递中的《古兰经》或那一包现钞时即视为他们接受了这种施济,同时他们又及时将这种施济反馈给送经人,以便他再次将施济转给其他人。转经的整个仪式都充满了假想和象征的色彩,长期以来它在回族中产生了极深的影响,而且影响非常广泛,成为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其实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的这个仪式,既非《古兰经》的定制,也非“圣训”的要求,在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丧葬习俗中也未曾出现过这个仪式,那么它是如何成为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的既定内容的呢?有学者认为,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坚持这项内容的唯一根据是源于一则伊斯兰学者对《古兰经》的注释以及受中亚穆斯林的丧葬习惯的影响所致。这种观点应该是可取的,因为中国回族的伊斯兰信仰传统历史上曾受过古波斯文化以及中亚文化的很大影响,很可能是蒙元时期由调遣东来的波斯和中亚穆斯林传入。对于这项在内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中所特有的习惯法规定,曾有很多回族伊斯兰学者指出它于伊斯兰法的无根据之处,但一直无人能予以废除。

“埋体”下葬。当上述程序都完成后,便将亡者的遗体埋葬入土。

3.为亡人做身后善事

这项仪式在云南回族中通常称之为“搭救亡人”。如前所述,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在一个回族去世后严禁为其摆设灵堂、灵位,禁止向亡人遗体或遗像默哀、膜拜,禁止烧纸焚帛、燃放鞭炮,禁止点香、燃烛,也不许以食物、鲜花、果品供奉,同时还禁止为表现哀痛而有意地号啕大哭或有其他过分的哀痛之举。但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却要求通过以下特定的方式对亡人进行悼念:

为亡人施舍财物。按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规定,凡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成年回族,每年必须按规定从自己合法的经济收入中抽出一定的比例作为“天课”施舍给贫困无助的人。当他们去世以后,生者有义务根据亡人的遗嘱或根据亡人生前丢撇宗教功修的情况为其施舍财物,以之为亡人“赎罪”,回族俗称“做罚赎”。按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规定,亡人生前丢撇一番拜功或差欠一日斋戒,须以价值相当于二升半小麦的财物作为罚赎施舍给贫困无助者。照此类推,如果所欠功课过多,财力不足时,则应以全部家产的三分之一用以施舍。而实际生活中,回族在执行这项规定时往往是量力而行,富裕者多作罚赎或贫困者少作罚赎均可分别情况而定,并不强求。

为亡人“做好事”。所谓“做好事”是指由亡者的至亲、朋友“举意”(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中的专用术语,意为向真主举证、祈祷)并出“乜体”(阿拉伯语,意为出资)请阿訇到家中或在清真寺中举行赞颂《古兰经》仪式。在云南回族中这种做好事的仪式通常叫做为亡人做“三周、五期”,而在西北地区则通常叫做“身后善事”。关于以这种赞颂《古兰经》(“做好事”)的方式来为亡人祈祷的意义,明代回族伊斯兰学者刘智认为,赞颂《古兰经》是因为它是“善恶、是非、功过、赏罚之条目也。颂经则思功补过,勉善去恶,身心诚洁,祷乎于主,无弗准佑也。”

游亡人的坟。“游亡人的坟”(回族俗称“游坟”),顾名思义就是巡游亡人的坟墓。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到亡人墓地上走走或看看,而是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需要完成。关于回族伊斯兰丧葬习惯法中游坟这一仪式的目的和意义,刘智在其所著《天方典礼》(卷二十·丧葬篇)中也曾作过精当的论述:“亡者得生者来祈祝,亡人之灵慰矣;生人视亡人之众多,知己身必将为冢中之人也,则贪念之心顿息,向道之念油然,其为益者大矣。”游坟这一形式,在云南滇东北的昭通等地通常又叫做“上坟”,在滇南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通常叫做“走坟”,而在滇西的大理、楚雄、保山等地通常又叫做“游坟”,滇西的这一称呼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回族对这一仪式的称呼一致。

从上述回族地区通行的各种具体做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庞杂,而且由于其主要来源于伊斯兰教,所以宗教意味也非常浓厚。每一种看似极普通、极简单的仪式或行为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或象征意义,每一种习惯法后面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比如,回族的丧葬习惯法虽然看起来内容复杂、琐碎、多样,但它往往是通过集体仪式或集体参与的方式表达出一种传统的回族伊斯兰团体精神,通过这些集体仪式既能增进各个成员对集体的信任和依赖,又能通过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传递出传统回族社会对伊斯兰习惯法的态度和信仰。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年轻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青年人通过参加这些集体葬礼仪式能够知悉和领会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从真正意义上体验回族独特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代表着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因为这两个字,从古至今,无数人前赴后继,不顾一切的想去接近它,即使丧失生命。冒险者们喜欢它,因为它能带来财富;各国政府喜欢它,因为它能研究考证历史疑团;普通大众更喜欢它,它可以传递着知识并且饱含着传奇。准备好了么?来探险揭秘。
热门推荐
  • 美人老师不要跑

    美人老师不要跑

    韩司云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天毁人亡,杜木木已经被迷的晕头转向。某日。“老师你真好看!”杜木木一脸色相。“好看是么?”韩司云微笑,递给她一张卷子,“这张卷子打不到一百二就别想再和我说话!”又某日。校长要求韩老师在教学大会上分享教学经验,杜木木得知后悲愤地对他说:“老师,你不要教唆全校老师一起出卖色相!”韩老师差点揭案而起,你丫的为人师表!你丫的伟大形象!此学生若不好好管教那还了得!一对美人老师与色徒学生的奇葩日常,一段大气磅礴翻天覆地可歌可泣皆无的奇葩爱情就此展开。——爱是什么?爱是当我遇见你时才觉得人生终于完整,爱是什么?爱是无论怎样我都要和你在一起!
  • 刹帝妖女

    刹帝妖女

    以前的她一直觉得是自己配不上他。当她追赶上他,让她觉得自己配得上他时,他却又说,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他所喜欢的她了。以前的他总是害怕她的离去,可当他不在害怕她离去时,她却又真正的离他而去。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妖女之身,他是世人所崇拜的剎帝之王。他们之间的爱,似乎与势均力敌永远背道而驰。.......修炼升级种田空间我都有,魔宠法器样样来,爽文在上,男主在下,好磕不头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先生的黑月光

    先生的黑月光

    五岁那年抓住了一只蝉,就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十五岁握住了一个男孩的手,就以为能和他永远。
  • 侠侣奇缘传

    侠侣奇缘传

    有江湖的地方不一定有武侠!但是,有武侠的地方必定有江湖!看我如何在传统武侠的基础上去拓展,去创新,去诠释爱情,侠义,还有情义的真谛!会让你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武侠新视觉!这!就是我的武侠盛宴!我是昊臻!我在《侠侣奇缘传》等你!让我们一起去看那不一样的新武侠!
  • 冷君的弃妻

    冷君的弃妻

    握着细白柔荑的男性大掌像失了控制,那般的用力宛如直到碎裂才肯心足。清秀的脸庞滑落因痛而起的泪水,沉静无波的脸容跟双眸的痛楚形成强烈对比,淡淡的吐:“好,我若不配为你安堪的妻,那请一纸休书。”手骨响起脆裂之声,男人用力一推,冷笑:“你一心要嫁进我安家,不到死那天又怎能轻易离开?”痛跌在地,女子瞪着那远去的背影,凄然的笑开了。七年前一个恩情,让她刻记在心底深处,从来不曾向人透露。可她不会忘记那一天那双关心她的眼神,那么善良的笑。只是他不懂,他永远都不会懂得她的心,就算她已成了他的妻。当属于他的女人终于回来后,她的存在更是罪过。当他深爱的女人惨死后,她才知道自己在他的眼中连死都不配。
  • 情衷......莫若情痕

    情衷......莫若情痕

    我不知道什么是命中注定,我只知道,守护她,就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事了。呵呵,已经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我们刀戈相见。我的记忆,只剩下,我们拥抱在一起,一起喃喃的说着:若我们不能一起自由生活,那就让我们一起永世不得超生吧。
  • 天荒潭

    天荒潭

    一场步步为营的棋局,乱了谁的心魂,原本是一场谎言,到头来却是掏心的对待。上古古潭,乱了谁心里的涟漪,一场强大势力间的殊死拼搏,结局谁输谁赢……
  • 圣典法师

    圣典法师

    圣典,云:"典藏万法,驱逐亡魔,永护众生。""圣临天下,万物轮回,恩泽苍生。"本书有魔法,有武技,有体术,有权谋,有颜值。。。。万年之后的现在,当初追随他们的其中一个家族后辈-洛伦无意间得到此物,故事由此展开,为了位面苍生真正的自由,洛伦背负重任,冒险之路由此展开.......
  • 源天神师

    源天神师

    历经2000年的岁月,源大陆的封印开始松动,东西大陆掀起了回归源大陆的高潮,无数冒险者、商队不顾茫茫大洋的阻隔,毅然走向了探险之旅,诸神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神之庭院的十二位年轻人发生了什么事?东大陆的哈利兰和西大陆的诺亚谁才是天地的主宰?爱好和平的精灵和无敌的兽灵们怎样完成他们背负的使命?在战乱即将开始的时候,东大路原居民大华族平民小子张八宝意外被另外一个世界的张八宝附体,他将开始一个绮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