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20200000010

第10章

笔直的桉树和火红的木棉点缀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成片的甘蔗林和香蕉林将坝子染得油绿;大田里的水稻成行成线,舒展着身子茂盛地扬花;葱郁的芒果树和石榴树布满农家庭院;公路两旁的层层坡地里,红苕藤或花生秧缠绕着玉米。春夏之交,金沙江畔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尉越涧抽着烟,尽情地欣赏大自然赐予的美。

在这没人打扰独自静思的时刻,他超脱出尘世间的烦恼,找回宝贵的宁静。

汽车蜿蜒而上,金江地区的富庶景象渐渐远去。

汽车直上几十公里路,爬到海拔2000多米的大将树梁子,开始在弯曲的公路上起伏前行。金江山区的面纱被撩了起来,露出了她贫困的脸。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荒凉的山头;一小片一小片的桦树林和云南松,毕竟遮盖不住重重叠叠的破碎大山;庄稼地里长着洋芋、荞麦;路边的村落,净是矮小破败的茅屋。村中的道路凸凹不平,牛粪、马粪、猪粪、羊粪满地;一只只食不果腹的瘦猪,晃晃悠悠走在村中的路上;公鸡、母鸡在房前屋后寻觅食物;一些农民靠墙晒着太阳,一张张脸孔无忧无虑;几只懒狗无精打采地睡在地上,全无凶悍勇猛的威风,它们也和主人一样,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

山上山下,反差巨大。

山下,红绿青蓝,葱葱郁郁。

山上,贫瘠荒凉,人穷物悲。

尉越涧的心头像浇了一盆冷水……

吉普车在轰鸣中继续盘旋而上,行驶到海拔3000多米的地区。山头更加荒,没有了绿树,看不见人家。

尉越涧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着天际;他抬起头来,蓝天白云;凉风强烈地从车窗挤了进来。

在一片片人造草山上,10多条牛悠然自得地吃草,洁白的羊群飘洒其间。10来个衣衫破烂的牧童跑着跳着吆喝牛羊,稚气的脸上阳光灿烂,一个个精神抖擞。

这是一幅绝妙的高山上人畜和谐情景交融的图画。尉越涧被迷住了,心情豁然开朗。

一个男孩突然蹿上牛背,那条牛停止了吃草,慢慢腾腾地悠游。放牛娃唱起了粗犷的山歌:

大雨大大下,

放羊娃儿躲山下,

一天只要三顿饱,

雷公火闪都不怕。

大雨大大落,

放牛娃儿躲崖脚,

一天三顿饭,

雷都挺不脱。

男孩儿的歌声刚落,3个小姑娘一齐唱出《放羊歌》:

二月放羊是清明,

春分草儿遍地生。

羊儿不吃春分草,

要吃河边柳叶青。

三月放羊是清明,

手提白纸去上坟。

有儿坟上飘白纸,

无儿坟上草生青。

小姑娘们从正月唱到腊月,歌声凄迷悠长,唱出了牧羊人的喜悦与心酸。

尉越涧听罢,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知道这首歌词的含义吗?他们一日三餐用以充饥的是洋芋、荞麦,有时吃了上顿无下顿,没有忧愁却有欢乐……他问老张:“张师傅,这些小孩到过县城吗?”

老张说:“书记,他们咋个到得了县城?一年四季,从家头到坡上,从坡上到家头。到了腊月间,大人高兴了,最多会带着赶一趟乡街子。”

是啊,这些娃娃不知外边的天有多大,不知城市同龄人的生活状况,自然做着不一样的梦。尉越涧想。

他又问:“他们为啥不去上学读书?”

老张说:“学校远,读书也难。乡坝头的人也不想送娃娃读书。读去读来没啥子用,还是当农二哥,好些娃娃读一两年,大人说发个蒙就行了,就不给读了。姑娘嘛,根本就不兴送进学校,说早晚是人家的人。”

尉越涧心头抽得紧紧的——这些孩子的幸福观相当扭曲蒙昧,祖祖辈辈传承的观念使他们无知地快乐着。

他突然想不清楚了幸福的含义——是学者罗列的客观指标,还是主观心灵的感受?

汽车在险峻的山路上坡下坡。尉越涧不敢伸头往公路下看——刀切的悬崖,令人头昏目眩。

在一块画着叉叉、叉叉上架着白骨、标着“此处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的警示牌前,司机停下车来——这是去年冬天纪检监察干部车毁人亡的地方。

尉越涧注目良久,感慨万端,一句话没说,又上车前行。

在离兴冲乡街子几公里的地方,车子突然抛了锚。

金江虽是个大县,但工作条件不如关河县。在关河,尉越涧只是县委副书记,却可以乘坐桑塔纳或日产三菱越野车。到了金江,尉越涧考虑自己才来,当然不好马上提出购买新车。他觉得乘212吉普外出虽然寒酸,但在县里,却能给干部群众留下一个艰苦朴素的印象。

下车来,尉越涧感觉到几分凉意,身上套了一件摘了领章的警服——这是他在关河县主管公安工作时领到的服装。

趁司机修车,他带着秘书,拐下坡,去了一户人家。

这户农民家极贫。两开间的茅草房前,一个中年女人领着3个娃娃坐在地上晒太阳。女人穿着城里人捐赠的肥大衣服,身躯显得瘦弱矮小。3个小孩脸膛极脏,下身赤裸,好奇地打量着来人。

尉越涧问那女人:“你家贵姓?”

女人眼神惶惑,没有做声。

王秘书说:“尉书记问你姓啥子?”

女人大约听懂了秘书的问话,答道:“我家姓光。”

尉越涧说:“我们进屋看看行吗?”

女人脸上露出羞愧,没有做声。

尉越涧领着秘书径直进了屋,堂房左边角落有一眼灶,灶头上放着一个甑子。尉越涧伸手揭开一看,甑里黑黑光光,一股难闻的霉味冲鼻而来。屋中的火塘旁摆了几把茅草,火塘却没有生火。县委书记心里叹道:这家人炊烟断了多日了!

尉越涧迈脚进了里屋,房间黑洞洞的,混浊腐败的臭气扑鼻而来,鼻孔被刺得酸痛。他赶紧打燃打火机,微弱的火光模糊映出屋中的一切——只有一张床,残破的被子露出了黑斑斑的棉絮。

尉越涧用手摸了一把,手指感觉到黏腻潮湿。

尉越涧出了屋,问那女人:“孩子他爹去哪里啦?”

女人说:“上山挖野菜去了。”

尉越涧问:“净吃野菜行吗?”

女人说:“他爹前些天,也去找亲戚借吃的。”

尉越涧问:“借得着吗?”

女人说:“有时借得到,有时借不到。”

尉越涧问:“政府没给你们救济粮吗?”

女人说:“没给过。”

尉越涧问:“为啥不给呢?你们可以去问嘛。”

女人甩甩头,不说话。

尉越涧稍迟疑了一下,又指着大的小孩问:“这个娃娃没去读书?”

女人说:“读书有啥子用。”

尉越涧震撼了——这家大人信奉的是读书无用论!在这些高寒山区,普及小学、初中教育,谈何容易!

尉越涧问:“你家就这3个小孩吗?”——一些农户往往隐匿超生。

“是。”女人说。

尉越涧问:“你知不知道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

中年女人的脸立马阴下来,不回答县委书记的问题。

王秘书说:“你们家已经超生了,你们做没做手术?”

女人脸色更加难看,默不作声。

尉越涧清楚,陌生人问这个敏感问题,女人最好的办法是拒绝回答;他也知道,在农村,少数农民对计划生育政策很不理解。

他从口袋里掏出20元钱递给女人——那时,县委书记的工资在全县最高,每月有136元,20元大约相当于他的工资的七分之一。

女人阴郁的脸变得羞怯,嘴唇嚅动了一下,本能地推搡。

王秘书对女人说:“这是县委尉书记,你拿着吧,去街上买些吃的。”

深山里的农村妇女,不懂国家政治,不知道官位品级,她当然不知县委书记是他们金江县最大的父母官,见来人面善,也就没有再推,眼里滴出两颗泪水,伸手接了后,对孩子们说:“谢谢叔叔。”

3个小孩用黑黝黝的眼睛盯着县委书记——他们不知道面前这人怎么会拿钱给妈。

回去的路上,尉越涧的脑里不断浮现瘦女人和3个没穿裤子的小孩的身影,他沉浸在当年往事的回忆中……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广大中学生,无论是站队正确或是站队错误的学生,都陆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初一年级学生尉越涧也作为知识青年,回到家乡天新区。他被区革委会安置到天堂生产队插队落户。

下乡不到一个月,妹妹跑来天堂队,说:“二哥,爸爸被押回天新交代罪行,妈妈要你回家看望……”

晚上,尉越涧悄悄摸回家。父亲长长的头发、胡子,手臂上的道道伤痕,使尉越涧黯然泪下。

第二天一大早,尉越涧回到生产队,生产队长说:“尉越涧,你不请假就走,今后你就不要来出工了。”——他的行踪被发现了,公然不请假就敢去探视“反共救国军头目”,被生产队开除了队籍。

尉越涧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回到天新街上,劳动权利被剥夺了,知青成了“黑人”“黑户”。

这是尉越涧一家最困难的时期。父亲继续被斗争;母亲被撵到偏僻山村教书,每月发给12元的生活费。

家里剩下已经停学的弟妹和戴着地主分子帽子的祖母。没有了父母的工资,一家人生活无着。尉越涧带着弟妹,加入了天新街上的“黑骆子队”——这是当时社会地位最低的劳动大军,每天爬山到10多里的山里,背煤炭卖到街上国营酒厂,靠这苦活维持全家生计。

大约过了两个月,情况有些好转,母亲增加了生活费,哥哥从朝阳一中回到家乡。区革委会按县里指示,将尉越涧兄弟俩安置到离家10多公里的寨子生产队。这里天高皇帝远,政治气息稍薄。生产队长是老乡干部,是和善之人,对尉家弟兄没另眼相看,给他们安排了住房,拨给了300斤周转粮。全队老老小小皆称呼弟兄俩为“尉哥儿”、“尉老表”或“尉家”,视同亲戚。

尉氏弟兄的新宅,坐落在山脊上,位于全队最高处。这间房子原是五保户老婆婆的住房,这孤老婆子归天之后,生产队改做牛圈。尉家弟兄来之前,生产队安排人刮尽牛粪,打了一眼灶头。茅草房有10多平方米,有半层竹楼,楼下堆放柴火,加上那眼灶,算是堂屋兼厨房。因无客人来访,房屋虽狭窄,倒也勉强可以栖身。爬楼靠一把竹楼梯,楼层很矮,只能弯腰走路。竹楼大部用于堆放粮食,靠墙一角铺床,毯子铺了稻草、棕垫,床的两头各放一截圆木,是尉家弟兄的枕头。

插队的知青远比世居农民艰苦,他们住房不完整,生产工具不齐全,也没有行头修理这些工具,更没有亲亲戚戚的帮助。他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必须老老实实。他们的头脑远比当地农民发达,又有一点文化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困难重重,又难解决,是人改造环境,还是环境改造人,他们说不清,他们也无处诉说。

拂晓,生产队长吹起催工哨子,尉氏兄弟俩慌忙抓上几个点心边吃边跑,加入出工的队伍——点心是昨夜煮熟的洋芋或红苕。

白天,繁重的农活累得兄弟俩腰酸背疼。夜晚,回家后,兄弟俩拖着疲惫的身子,撮上两升包谷,下坡到百米之外的邻居家——也是最近的一户邻居,推着石磨,磨了玉米面回来蒸熟,吃饭已近半夜。为了节省磨面蒸饭的时间,往往是磨一次蒸一甑子饭,反复热上几顿。有时还得吃些馊饭,实在难吃就做成塌锅巴,塌锅巴仍然难以下咽。哥俩的菜蔬是从地里摘来煮熟的瓜豆,有时从自留地里拔青菜来腌成酸菜。没油没肉,只能放少许盐——生活就是这样艰苦。

尉越涧永远记得,他们哥俩曾一连吃过9天的红苕根根和6天的洋芋籽籽——这是为节省一些主粮,背回老家补贴吃不饱的祖母和弟妹。

他们没有厕所,在屋后放了一个粪桶,是简易的坐便方式,拉下的粪便,是浇灌三分自留地里的庄稼的肥料。

尉越涧曾有过几天才解出一次大便的记录。

尉家兄弟被评成队里的全劳力,栽种、挑粪、薅草、割麦打豆、翻地造田、修公路、背公粮,样样都干。

薅二道草最难受——这是对玉米进行第二次薅草,比人还高的玉米,叶子不断割着脸、脖子和手臂。

提起麦把往半桶里打,或用梿枷甩打豆子,灰尘飞扬,灰和汗沾满全身,却找不到洗浴之处。

春耕季节,大忙之时,在劳累饥饿之中,他们时而会伸出极其肮脏的手,接住好心的乡亲递来的红苕、洋芋,美美地啃上几口——这是挖过粪掏过粪背过粪抓过粪的手啊。

他们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常常盐迹斑斑。兄弟俩辛勤劳动挣的工分,一年下来能得到10多元分红钱。

哥哥后来被抽去修铁路,当了一年民工。在哥哥离开生产队的日子里,尉越涧更觉孤独,更感艰难。特别是磨面煮饭,两个人推的石磨,如今一个人推,更显沉重,推上几转,还要停下来,往磨盘里添上两把玉米。好心的邻家女儿,有时帮“尉哥儿”往磨盘里添上把玉米,或一起推上几转。

生产队开会或者分粮食的夜晚,总要熬到深夜,甚至到三更。回家的路上,尉越涧手提马灯背着粮食,高唱“浑身是胆雄赳赳”——这是壮胆的好办法。

每晚,尉越涧躺在铺上,借蹾在墙头混浊的马灯光,反复阅读他手边仅有的4本书——《毛泽东选集》《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中国成语故事选》。这几本书,使他减轻了劳累,战胜了孤独,培养了勤奋。

尉越涧深夜醒来,时时出现幻觉——看见房梁闪着点点火光,虚幻未曾谋过面的孤老婆子,似乎还听到她喃喃的唠叨。

日子长了,尉越涧得到农民的认同。不仅当了代理会计,生产队长还让他参与了队里瞒产私分——这是机密工作,只有信得过的人才有资格参与,农民能多分点粮食是天大的幸事。生产队干部喜欢他,农民社员感谢他,“哥儿”、“老表”喊得越加亲切。经队里推选,组织还给了他荣誉——出席了关河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尉越涧被队里最漂亮的姑娘瞄上了。姑娘放出话来,说是要嫁一个读过书的人。这实在是太诱惑人了——倾慕姑娘美貌,娶了娇妻做了乘龙快婿,不愁油盐柴米。但乡镇长大的他从内心本能地拒绝了当一个富足农民的意念——在农村当上门女婿矮人一等,更担忧的是娶了媳妇,生了小孩,只能永远当个庄稼汉了——有家有室,老婆孩子热炕头,毕竟不是城里知青的归宿啊!

那时,报刊不断宣传朱克家等辈,提倡“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知青回城的消息如泥牛入海一般。他没读过孔孟,也没看过《史记》,更不懂欲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只是强烈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城里,成为不干重活拿个购粮本本的城里人。他每天望眼欲穿的是“太阳包”快些落下山去,能多睡些瞌睡,养养疲惫的身子。他不曾想过功名富贵、光宗耀祖;没想到自己“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后来能走出乡村当了人民教师;他不曾梦想到日后靠奋斗和机遇,当了“公仆”,成了人民共和国的县官。

尉越涧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眼里不知不觉闪出了泪花。

王秘书见尉越涧落泪,以为书记为刚才的所见所闻动了真情,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是的,尉越涧是为当年的艰苦卓绝落泪,也是为20年后依然贫穷艰辛的农民落泪。

当晚,尉越涧一行夜宿兴冲乡政府。

同类推荐
  • 雷马克作品系列: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作品系列:西线无战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完全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 春尽江南

    春尽江南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江南三部曲3:春尽江南》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可以说,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我们时代近20多年来的精神史情感和灵魂,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极其深刻的呈现和审视。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却长达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功达之子、诗人谭端午自我放逐到鹤浦,面对群体参与变动的时代,试图从《新五代史》找到解释;最初崇拜诗人的李秀蓉在社会剧变的潮流中成为律师,她改名换姓,以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现身,最后却在虚浮而折磨人的现实中走向了绝望……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是作者的成名作,是系列第二部长篇探案小说。作品以印度土兵叛乱的历史背景,通过人们对土王宝盒的拼死争逐,与华生和莫斯坦小姐追求纯真爱情视不义之财为阻隔来加以对照表现,揭露了人的财富欲的罪恶与虚无,把人带入纯净的境界,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人文题材,提出了令人值得深思的诸多社会问题,从侧面向读者提供了深广的人文思考空间。
  • 速战

    速战

    本书是一部融合销售技巧和市场策略的商战小说。主人公方锋是个具有敏锐市场眼光而敢于接受挑战的执行型营销天才,在获得一份期待已久且令人羡慕的工作机会面前,毅然作出了放弃的决定,最终选择了另一家即将倒闭的IT软件公司,担任营销总监。就在刚刚让公司摆脱生存困境,即将让公司走向快速发展且已获得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承诺的关键时刻,一场始料未及的商业暗战同时展开……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菜鸟之路

    英雄联盟之菜鸟之路

    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张志明毕业生在被XX理工入取之后,便被基友拉进了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游戏之中,这个游戏一下子就击中了张志明同学的G点,于是,一只小菜鸟就这样慢慢的向着自己最强基友进发,成为LOL界的神话…
  • 渡我于沉睡的星河彼岸

    渡我于沉睡的星河彼岸

    那个声音带我去的星河彼岸是什么?是天国,还是永夜?当硝烟与纷争落幕,我爱的你啊,带我回家吧。
  • 替嫁娇妻甜爆了

    替嫁娇妻甜爆了

    婚前她说:“二少真是太可怜,双腿残疾惹人怜。”婚后她红着脸,咬牙切齿:“顾南城你就是个大骗子!”婚前他想:这个女人真可怜,以后他就罩着她点吧!婚后发现真相的他,心疼的不行:“谁要再敢欺负她,老子就和谁拼命!”他把她放在心尖上,宠她如宝,容不得别人说她半点不是!
  • 飘落在星海

    飘落在星海

    或许你就这么平凡下去,你不善良,你语出伤人,你不幸福,但上天偏偏选定了你,选择你被闪电击中,在星海浮沉,让你进入了不一样的人生,然而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神秘而诡异的家族,带给你的爱和折磨是无尽的………
  • 我在异界养精灵

    我在异界养精灵

    穿越异界养宠物小精灵,开局一个喷火龙,拳打战士,脚踢魔法师,然后被人尊称为龙骑士,但是请等一等,我的老喷可不是龙属性,它是火和飞行属性,只不过它长相似西方龙而已,严格来说它只是一只会喷火懂飞行的精灵!
  • 赤月风暴.

    赤月风暴.

    短短的时间里,人类的科技发生了恐怖的飞跃。是外星文明的到来?还是史前文明的出现?众说纷纭,迷雾重重。一个“次元空间”,一场血腥风暴,一位传奇故事……
  • 从楚狂到鬼谷

    从楚狂到鬼谷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没有想到的是我在有那么一天成为了楚狂……
  • 云止风不止

    云止风不止

    能挑能抗能打的流氓女王爷×面冷心硬的黑心小狼狗前期女追男,全程无尿点,轻松欢脱向女主有权有钱,男主有颜有才,非爽文,1v1
  • 金庸世界行

    金庸世界行

    开了个新的,《魔幻手机之神话大秦》拿着魔幻手机穿越到大秦,易小川那个版本的大秦。金庸世界行现代小伙穿越天龙。16万字过不了,放弃了。
  • 圣女行:妖孽莫猖狂

    圣女行:妖孽莫猖狂

    一个邪灵附体的不堪妖物,也想染指仙族圣姬?情路上万千艰险,几番轮回消磨记忆。嗜血残忍之命,却只为她而缱绻温柔。千年过去,人们总会在茶前饭后闲谈起那时候的故事:妖王抢亲,战神大怒携仙神大战妖王,最后仙族取得光辉胜利——却没有人在意过,谁在轮回之中苦苦穿行,谁又化为无情天地间的灵魄孤寂等待那场不来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