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8800000030

第30章 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2)

就拿许鞍华的《桃姐》来说,这部以朴实细腻的电影语言描写主仆情深和香港底层老年人生存境遇的故事片,在平淡中凸显真实,在温婉中展现真情,其内容主旨和情感表达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让观众为之感动并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充分显示了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生命力。该片不仅赢得了包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在内的各种重要奖项,而且也赢得了很好的票房,创下了许鞍华导演个人作品的票房纪录。对于该片成功的原因,正如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博纳影业公司老总于冬所说:“第一,观众已经不那么好忽悠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看那种打打杀杀的合拍片,开始更在意影片的人文关怀。第二,知名影星仍然有号召力,比如《桃姐》,如果不是有刘德华和叶德娴的加盟,可能影响力不会像现在那么大。第三,现在香港导演应该明白,他们进内地,不是一定要拍那种浮夸的电影,只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把本土的东西拍好了,也能在其他地方卖座,《桃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于冬:我投资〈桃姐〉,唯一条件是刘德华当主演》,《羊城晚报》,2012年4月17日。这样的分析是确有道理的。

又如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是根据台湾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创作拍摄的一部台湾史诗英雄大片,它既生动地再现了台湾历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又较好地呈现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并在叙事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影片中“包含的生与死、信仰与救赎、冲突与宽容的沉重思考,使其超越了还原或再现真实的简单意义,而具有了从文化和哲理层面反思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颜浩:《〈赛德克·巴莱〉:历史题材电影的新高度》,《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10期。影片上映后,不仅在台湾本土引发了观影热潮,而且在大陆、香港等地也获得了广泛好评。这部被称为台湾第一部真正史诗大片的故事片,其筹划创作长达十二年,并跨国动员了两万人参与拍摄。该片创作拍摄的艰辛和不易,充分显示了编导魏德圣强烈的艺术责任感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显然,这种精神是值得广大华语电影创作者学习的。

近年来,中国内地(大陆)电影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拓展不仅吸引了众多香港和台湾电影工作者纷纷前来内地(大陆)发展,而且也引起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人的重视。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在原来每年进口20部分账大片的基础上再增加14部大片(主要是IMAX、3D大片),也就是说每年至少要有34部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这无疑给华语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冲击、挑战与影响。面对强势的好莱坞电影,华语电影创作者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呢?香港导演彭浩翔曾说:“和好莱坞拼技术、拼投资,这些我们都比不上,我们只有靠故事,故事接地气比较重要,这才是好莱坞给不了的。”李云灵:《彭浩翔:我们只能和好莱坞拼故事》,《东方早报》,2012年5月31日。此言甚是。的确,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充足的拍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比,华语电影尚有明显的差距,在这些方面既无法与之相比,也无法与之相抗衡。但是,故事片创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倘若有了“接地气”的好故事和颇具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即便是没有大投资、大场面和大明星,影片也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这几年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2011)、《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2013)等在电影市场上的成功即为例证。它们的票房收入不仅不比同期在中国内地(大陆)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差,而且有的还超过了好莱坞大片。例如,票房突破5亿元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打败了同档期上映的三部引进大片《虎胆龙威5》、《魔境仙踪》和《巨人捕手杰克》。由此说明,故事内容“接地气”的中小成本影片在电影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比那些大片差,关键还在于影片是否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能令观众产生共鸣的主旨与情感,以及性格较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加强中小成本影片的创作生产,而不需要再拍摄华语电影大片了。应该看到,能否拍摄生产高质量的大片乃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体系是否成熟、电影艺术和电影技术是否达到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高质量的大片也有助于电影市场的拓展。“为什么好莱坞一直投拍高投资的类型片,因为它们占据美国电影主营收入的七八成。”李婷:《〈天机·富春山图〉:中国版007浮出水面》,《文汇报》,2013年6月1日。因此,我们不能拱手把电影市场让给好莱坞,而应该通过华语大片的拍摄,既提高电影艺术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电影工业体系,又在激烈竞争中抢占电影市场。可以说,当下如何努力拍摄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高质量大片,则是华语电影创作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前,李安《卧虎藏龙》的成功曾催生和带动了诸如《英雄》(2002)、《十面埋伏》(2004)、《无极》(2005)、《功夫》(2005)、《七剑》(2005)、《神话》(2005)、《夜宴》(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墨攻》(2006)等一批华语古装大片的问世,这些影片虽然在电影市场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却受到了评论界和观众的不少批评和诟病。直到《集结号》(2007)问世,才打破了华语大片创作在题材上的局限性,并弥补了文化内涵薄弱等缺陷,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然而,此后拍摄的一些大片,叫好又叫座者仍然较少。尽管其中也有《建国大业》(2009)、《建党伟业》(2011)、《辛亥革命》(2011)等一些颇有影响的主旋律大片,但较多的大片(特别是古装大片)如《投名状》(2008)、《赤壁》(上下集,2008—2009)、《画皮》(2008)、《三枪拍案惊奇》(2010)、《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0)、《龙门飞甲》、《画皮Ⅱ》(2012)、《铜雀台》(2012)、《王的盛宴》(2012)等,仍然存在着思想内容较空泛、重技术而轻艺术等问题。同时,不少华语大片在创作中对好莱坞大片的模仿痕迹较明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倾向,缺少明显的艺术创新和东方美学神韵。因此,如何创作拍摄出一批能与优秀的好莱坞大片相媲美和相抗衡,并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高质量的华语大片,乃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疑,增强华语电影的文化影响力与拓展电影市场(特别是海外电影市场)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华语电影的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据统计“2012年全年共有75部国产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与2010年的35.17亿元相比更是不断下降”。《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惨淡,〈泰囧〉等均遭冷遇》,电影网,2013年2月19日。由此说明,华语电影的艺术质量不佳,其文化影响力削弱了,造成了海外电影市场的萎缩;而海外电影市场的萎缩,则进一步影响了华语电影更广泛的传播。当然,造成华语电影海外电影市场萎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涉及影片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内涵,以及艺术品质和技术质量等问题,也涉及影片的宣传、营销。但是,不少影片艺术品质不高、文化内涵薄弱是主要原因。为此,若要进一步拓展海外电影市场,就需要努力提高华语电影的艺术质量,不断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为此,华语电影创作在题材、类型、样式和美学风格的建构等方面应该更加多元化,以适应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和各种文化背景的电影观众审美娱乐之需求。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打破局限,开拓视野。应该看到,中华文化不仅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累,而且现实社会的变革发展也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有许多资源可供电影创作者选择和开掘,而不必局限于少数题材领域。同时,由于华语电影在创作中对不少题材资源的内涵还缺少深入挖掘和现代性的审美观照,因而拍摄出来的影片就未能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例如,中国内地(大陆)虽然曾创作拍摄了多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故事片,但无论是《屠城血证》(1987)、《拉贝日记》(2009),还是《南京!南京!》(2009)、《金陵十三钗》,它们在对历史再现的真实性之把握和历史反思的深度开掘方面,抑或是影片艺术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所以未能成为众所公认的成功之作。因此,我们仍期待着在这一题材领域能有更成熟的精品佳作问世。其次,处于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还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其创作不一定局限在本土文化题材范畴之内。在这方面,好莱坞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改编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不仅采用了中国故事,而且借鉴了一些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从而突破了迪斯尼动画片的一贯风格,使之具有较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该片当年票房收入为2.35亿美元,在全球电影票房排第9名,使许多大制作的故事片望尘莫及。而由美国梦工厂拍摄的《功夫熊猫》(2008)和《功夫熊猫2》(2011)则是向中华文化致敬的动画片,影片无论是故事创意、动画形象还是画面造型,都充分运用了中华文化的各种元素。它们在中国上映后,不仅引发了观影热潮,很快打破了动画片的票房纪录,而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由此可见,华语电影若要走向世界,创作者不仅要很好地深入开掘本土的题材资源,也要关注一些国际性的题材或跨文化方面的题材。无疑,我们只有像好莱坞那样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的创作制片策略,更好地“为我所用”,才能有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资源。华语电影也只有根据海外电影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选择适当的题材,才能有效地拓展海外电影市场。

除了题材的多元化外,华语电影在类型、样式和风格上也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切实做到百花齐放,充分显示出创作者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追求。那么海外电影观众究竟喜欢哪些类型和样式的华语电影呢?曾有学者就此做过一些专门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外国观众最偏爱的类型还是动作片,最感兴趣的文化符号是停留在文化表层的功夫、自然景观和中国建筑,最青睐的中国电影元素是故事和文化,最希望了解的是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大多数外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发挥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他们更希望看到中国电影里的时代感和都市文化。”张成:《电影是文化输出的“排头兵”》,《中国艺术报》,2012年1月9日。正因如此,李小龙的功夫片,以及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动作片已成为华语电影跨文化和跨地域传播最为广泛的影片。而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等武侠片,也是华语电影在北美电影市场上最受观众欢迎和票房收入最好的影片。但是,当下此类影片的创作也面临着需要创新突破和克服同质化弊病等问题。一位美国影评人曾说:“海外观众还是最喜欢中国的动作片,但是,近年来的古装动作片拍得不精彩,非常空洞,将一大堆历史的元素进行堆砌,给外国观众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其实,电影交流的意义就在于互相讲故事,传播各自的世界观,了解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情感和文化的沟通,但是,如果你讲的故事让对方感受不到灵魂的渴求和独特的视角的话,那么就会遭遇滑铁卢。”肖扬:《中国电影海外收入退回到五年前水平》,《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15日。的确,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倘若华语动作片(特别是古装动作大片)的创作只是重复老套路、沿用旧模式的话,不仅无益于创作生产的繁荣发展,而且还会引起广大观众的审美疲劳。

此外,华语电影若要不断拓展海外电影市场,拍摄好的商业大片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创作一批独具美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艺术电影。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其电影观众对华语电影的喜爱和认同也往往有所不同。一些高质量的艺术电影在拓展海外电影市场上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例如,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当时在国内电影市场上票房不佳,但该影片被一个日本人花6万美元买断了在日本的发行放映版权后,仅五个月时间就在日本创下了3.5亿日元的票房奇迹,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热映不衰。同时,该片还荣获了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国影片第一名。因为该片所表现的深厚的父子情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充满诗意的美学风格,适应了广大日本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如,张扬的《洗澡》(1999)也是一部具有浓郁北京地方特色、充满家庭温情的都市生活伦理片,该片围绕着一家两代人对传统的澡堂和洗澡的不同态度,反映了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影片既表现了父子、兄弟之间的真挚情感,也弥漫着一种怀旧情绪。此片的票房收入“60%来自国外,该片先后签下包括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世界主要电影集散地的总共50多个国家的销售合同,票房达200万美元”。李宝江、张江艺:《“艺玛现象”初探》,《中国电影市场》2001年第1期。导演张扬也因为此片而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导演银贝壳奖”。为此,华语电影既要重视商业大片的创作,把各种类型片拍摄的更加精致好看,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同时也要加强艺术电影的创作,使之独具新意和风格。

同类推荐
  • 爱跳肚皮舞

    爱跳肚皮舞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肚皮舞变成了女人们的秘密武器,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自信。在充满中东梦幻情调的乐曲中,忽而像蛇一样妩媚地扭动着腰肢,忽而像燃烧的火焰那样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浅笑嫣然,眼波流转,像流水,像波浪,把双臂想象成天使的翅膀,用扇跹的舞姿点燃奔放的热情,自由地用身体表达着自我。
  • 课外雅致生活-海顿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海顿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如何听爵士

    如何听爵士

    爵士乐的精髓何在?我们该如何品鉴大师级的演奏?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音乐与生态文化

    音乐与生态文化

    《音乐与生态文化》是资深音乐教授张平多年来专注于音乐与生态美学研究,着力发掘音乐艺术深广价值与未来方向的一部评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体现新世纪以来音乐艺术研究的更高追求和深度探索的著作。著作分为四辑,收入其中的三十余篇文章从歌唱与自然生命、音乐与生态美学、现代音乐与民间艺术等诸多关系出发,围绕音乐与生态文化相互交叉的学科研究,展开作者的思考与探索;多数篇章融会学理、田野考察和实践,角度新颖,独树一帜,开拓了音乐艺术研究的边界。作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将读者引向更独特宽广的音乐世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之恋与现实之恋

    你之恋与现实之恋

    “爱我,或者毁了我。”“你敢‘爱’试试!”“我爱了,那个人是你。”“你疯了!”是的!你疯了!为了逃脱他的桎梏,你不惜赔上自己!你以为他也爱你,其实只是你以为,这就是你之恋与现实之恋。
  • 郁少的制药强妻

    郁少的制药强妻

    好无聊,叶叶想出去。”反复念叨个好几遍,只听见客厅里轻微的开门声。千黎叶飞快地蹦跳着出了卧室门,蹿到外面找到小门的钥匙打开走过一个全白的过道站了正门的门口。钥匙转动的声音不仅转动着门,也转动着千黎叶的心。
  • 少年武帝

    少年武帝

    我自横刀向天笑,哪管你是什么人!且看此间少年怎样一步步登上那大陆之颠,啸看天下武林!
  • 无限大佬聊天群

    无限大佬聊天群

    当我执剑前行,我即为神话!普通都市少年王霖穿越异界,觉醒无限大佬聊天群,一代剑魔独孤求败,无上宗师令东来,青云门主道玄,拜月教主,魔尊重楼,什么!还有三清,鸿钧!这林蒙,秦羽,萧炎,唐三是什么鬼?打不过,我有群友,无数大佬给我撑腰!
  • 你你你不要过来啊

    你你你不要过来啊

    系统小怂包:你去拯救一个男人,他可能很胆小,很自闭,很孤僻,又或者很怂,遇事就哭,超级没出息。秦歌:拯救他什么?系统小怂包:让他变得强大,独立,开朗,坚强!秦歌:没问题!————那年硝烟四起的混乱时代,幕后黑手谋朝篡位染红天色,秦歌满脑子拯救那病弱胆小少年。秦歌:“我要拯救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就是…”少年:“你不要过来啊!”秦歌:……那年青梅竹马的青葱时代,受人欺凌学习不好的胆小爱哭少年,秦歌手把手拯救!秦歌:“我来救你了!别怕!我不会对你做什么的!”少年:“你要做什么?你不要过来啊!”秦歌:……我真的是来拯救你的,很单纯的拯救啊!【1v1,被迫营业女强x精分病娇装怂包的戏精大佬,剧情甜甜甜!】
  • 书侠万户候

    书侠万户候

    这世间有个地方叫做江湖,江湖上有把刀叫做离歌。这世间有个王朝叫做大楚,大楚里有个狠人叫做楚歌。楚是大楚的楚,歌是离歌的歌。我要让这江湖奏响我的传说我,要让这庙堂战栗我的风波。我是谁,谁是我?我是楚歌,对,我就是楚歌。
  • 怪物大师同人——雷顿家族之争

    怪物大师同人——雷顿家族之争

    我狐狸又回来啦!大家还记得我们的玖熙小公举吗?这回,她的身世将会进一步揭晓!玖熙和辰溪破镜重圆!究竟是好是坏?辰溪又和玖熙有怎样的纠葛?请大家继续支持狐狸哦!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
  • 冥王之画骨恋

    冥王之画骨恋

    她是世间最后一位神,上一世为情所伤。上一世的他不顾一切保护她,这一世的她很冷漠,,,他的温柔唯独倾于她一人。“尊上,有人欺负冥王”然而白子画立马找人单挑,“尊上,有人说您变态”幽若小声地说着。“我变态我乐意,要外人管吗?”某位宠徒狂大言不惭的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