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8200000010

第10章 夏之缘(5)

中午,他们找了一户农家安顿下来。主人姓傅,三十多岁。夫妻俩带着两个小孩。他们的老宅子离胡氏宗祠不远。吃过中饭以后,王明就背着画夹进祠堂去写生了。胡氏宗祠果然堪称“江南第一祠”,祠堂保管得很完整,几乎没有什么损坏,外观很气派,有徽式马头墙相隔,高低错落。进得门厅,檐柱俱为青石质,中柱伟岸,下面有大理石石鼓,建筑各方面都是一流的,尤其是木雕,栩栩如生,异常精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夏子看了一会儿就出来了。她对这黑漆漆的古建筑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便又回到了所住的地方。恰巧女主人正在门口晒太阳,夏子便有一搭无一搭地跟女主人闲聊起来。女主人听说夏子他们原来在大城市后来辗转至此,笑着说:你们真是好玩,那么好的地方不待,非得到乡下来寻破烂。夏子也笑着说:还不是因为躲日本鬼子嘛,否则谁会跑到这里来。不过你们这儿还真是不错呢,山清水秀,很美的地方呢!女主人笑着摇摇头,说美有什么用,现在谁不想往城市里跑,村里年轻力壮的,都下新安去浙江、江苏、上海了。虽说挣不了太多的钱,但城市里还是好赚钱一些。只是现在日本人找进来了,不少人从浙江、上海又回来了。这小日本,真是害人啊!

傍晚,王明兴冲冲地回来了,把几张素描递给夏子看。夏子马马虎虎地看了一遍,就信手撂在一边了。夏子有意无意地向王明复述了女主人的言语。王明心不在焉地听着,蓦然问:夏子,你注意到了吗?那么大的宗祠,竟连一片小小的蛛网都没有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夏子没有答话,起身洗手盛饭去了。

从那以后,夏子是一步也不愿意跟王明出去写生了。惧怕行车之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发现王明所寻觅的跟自己喜欢的有天壤之别。那是一种乏味,或许,还是王明说得对,自己是个关注现实的女子,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子,但要是每个人都不关注现实,生活还有必要吗?夏子这么想着,因为理由不太充分,不免就有些沮丧。天气一天天地热了,老房子里仍是阴凉得很。王明出去写生的时候,夏子甚至都懒得起床,有时怎么也睡不着了,就睁着眼看头顶上的黑色的壁板。壁板上有些印子,那是岁月留下的,那些抽象的印迹真有点巧夺天工的意味,有时像一只猫,有时又像一片云,有时则像一头鬼怪,露出怪谲的笑。不过这一切夏子也看得厌了。到了倦怠至极的时候,她就让眼眶里流出些泪水,顺着脸颊缓缓地落,那感觉竟有点痒痒的,麻麻的,她也不伸手去擦,让它自己风干。

他们开始了争吵,有时候争吵就像水龙头的阀门,一旦打开,就哗哗淌个不停。其实争吵的也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任何意义都没有。譬如王明画画的架子挡住夏子的去路,或者王明吃饭时手上蘸着颜料或者心不在焉什么的。夏子这时候就会突然地变了脸色,哭出来,或者干脆一言不发,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每一次争执结束,双方都在心里生出很多怨气,又略微地有了恨意。其实他们不知道,争吵还是因为厌倦吧,连自己也没有觉察到的厌倦。这种情绪慢慢地聚集着、压抑着、窥视着,等待着又一轮释放。这一点对夏子来说尤甚,在她的潜意识里,哪怕争吵也是好的,可以避免寂寞,避免孤单,避免那在岑寂中让人恐慌的东西。

就这样懒散地过了两个月,经济突然变得拮据起来。这一年春夏之交雨水很猛,连着下了十几天,公路线多处冲毁。前方的战事更激烈了,有消息说,美国很可能要卷入这场战争,如果这样的话,战争的局势就会好很多。不过因为战事紧张,卖画的生意变得很不好,加上王明因为突发灵感,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画那些挣钱用的图画了,所以用笔未必悉心,这样,王明挂在吴老板店里的画出手就很难,直接影响了王明与夏子的日常生活,更加剧了他们之间的龃龉。

……现在,王明的思路又变得清晰了。每到夜里,王明的思路总是显得非常清晰。就像空气本身,在白天里混杂着灰尘和各式各样的声音,因而显得混沌和纷杂。在夜晚,这一切沉静下来了,灰尘和声音纷纷落下,空气也变得透明清澈。王明此时就有这样的感觉。要是夏子不从自己的生活中出现又该是什么样?王明经常问自己,要是夏子本身并不是水性杨花又是怎样?实际上说“水性杨花”四个字是不准确的。夏子显然是那种少不了情感和性的人,她是真爱过自己,而自己忽略了她的情感。要是一切都能像电影一样重放一遍该有多好,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种样子了。但是所有曾经发生过的东西是不能重复的,它们是瞬息即逝的现实。或者说不管怎么样,所有纠缠在你身边的都是缘,生命是缘,生命中的一切皆是缘,而缘是没有好坏是非,区别不了喜剧悲剧的。

监狱里黑得很,也冷得很,从门上窄窄的洞口看出去,只有屋外走廊上有微弱的光,远处因是一片漆黑,便有一种深深的茫然了。穿过茫然,夏子的眼睛浮现出来了,那眼神带着哀怨,但还是那么好看,仿佛是无所不在似的。慢慢地,整个茫然处都是一只只冷冷的眼睛,那眼睛又似乎不是夏子的,那是一只虚空之眼。

雨季过去之后,吴老板介绍夏子到本地一家私立小学教学生音乐课,以助他们的生计。这个私立小学距渔梁不远,就在县城太平大桥的边上,走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学校的条件也非常好,校长原来是在上海做茶叶生意的,因为上海被日军占领,所以他干脆回到家乡办学。除了夏子之外,这所小学聘请的,都是原先在江浙教中学甚至大学的老师。因为资金十分充足,小学的条件非常好,有钢琴、手风琴、篮球架、乒乓球桌等,甚至还有电话。夏子倒是很适合这个工作,她的相貌、气质均十分出色,歌也唱得很好。夏子便教孩子们唱电影中的《四季歌》、《渔光曲》等等,当地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女老师。夏子很快就加入到忙忙碌碌的人群当中。有许多人是不能闲的,夏子就是这样,当她走向忙忙碌碌的时候,一切心思也就云消雾散了。

王明画了一幅油画,题为“徽州的蛐蛐”,整个基调是灰暗的,背景是徽州的老房子,飞翘的屋檐以及斑驳的墙壁,整个画面有点倾斜,很险,但又很牢固。在右下角,有一群人在斗蛐蛐。蛐蛐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是几张麻木丑陋的脸,其中有一张兴奋得完全变形……王明对这张油画很满意。他十分兴奋地发现,自己终于寻觅到一种徽州的精神,一种现代意识与徽州古老灵魂撞击的火花。几乎没有人这样画徽州,而他王明开始了。王明的立足点就是要用一种蒙克似的《呐喊》去撞击沉寂的徽州。但这对立是和谐的,不是矛盾的;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对立本身就是一种深层次的友谊。

那一段时间王明兴奋异常。因为有了对徽州的感觉和理解,王明就像找到一种路径一样,可以直通徽州的心脏。他几乎是整日整夜幽闭在老宅里。他买了一箩筐油画纸及颜料,又买了一些零食。在关闭大门前,他到小街的理发店里剃了个光头。尽管是夏天,光头在习习的凉风中仍有点弱不禁风的感觉,就像思想生出翅膀,向着一个神秘的目标飞。

十一

天气终于有了凉意。在老房子里,甚至能感到冷,那冷是慢悠悠的,但有时忽然又变得很坚硬,能一直刺到人身体的最深处。也不知什么时候,屋里变得更安静了,蛐蛐的声音明显地弱下去,蝙蝠也甚少活动了。阳光变得稀薄透明,蜘蛛也不似夏日里那么活跃,它们很勤奋地织着网,似乎策划着抓紧逃遁。明显地,秋天来了。王明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枯坐之后,终于有一种彻底醒悟的感觉,就像有了新的时间。但这醒是慢慢的,他能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死水慢慢变活,从里面不时泛出一两个泡泡来,咕咚,咕咚,然后,水开始流动了,整个思想从一个深深的幽涧中回到了老地方。只觉得整个身体变得疲乏,像一堆抽掉了木桩的草垛,可以从任何一个部位坍塌下来。

王明躺在床上。等到情绪稍稍平定,他这才醒悟:王明回来了,那么夏子呢,那个名叫夏子的女人在哪里?他吸吸鼻子,似乎空气中还有一丝她的气息,但那是和老房子的霉味、颜料等味道夹杂在一起的,很难分出彼此来,现在这个时候,王明感到非常非常地需要夏子,非常非常地需要与夏子交融在一块儿。那种美妙的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淡忘了,甚至丢失了。现在是失而复得了。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是毒瘾一样,来势如洪水猛兽一般,干扰它不得,忽略它不得,更是驱赶它不得。王明几乎是从床上如弓一样弹射出自己。他急匆匆地跑向邮局,旁若无人地在路上走着,一头长发在太阳地里很刺眼。

夏子是在学校里接到王明电话的。夏子带着学生们跟着一帮战地服务团的成员去岩寺劳军,刚刚走路回来,累得几乎趴倒了。在电话里,王明显得很激动,他说他将那个系列全完成了,这是前无古人的探索,能将古徽州的崇高和现代人的迷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开心死了,几乎是语无伦次,边说边傻笑。夏子只是捧着话筒听,听着听着眼泪流下来了。她想王明其实也是不容易的,那样痴迷于一种东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痴迷的人是苦的,也是幸福的。她又冷静地想,其实自己跟王明真是不适合的,属于阴差阳错,但王明是爱着她的,这又使她心里产生一种内疚。

恰巧就在这个时候,克伦来徽州了,他是辗转杭州、广德,又经过宁国来到歙县的,到了歙县之后,直接来了渔梁小镇,找到了王明。克伦走进那座古宅时,门开着,王明正在给他的那些油画作品装框子。克伦眼睛一亮,看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表现形式、色彩以及基调。这种东西是客观的,是与徽州的内在精神相吻合的。也就是说,王明发现了它,使它呈现在现实中,而不是王明创造了它。发现和创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几乎没有什么客套,他们的话题直奔绘画。在看完了王明所有的油画作品之后,克伦很坚定地说:跟我回去,办一次画展,我要把这批画推出去!

“办画展?”王明几乎有点目瞪口呆了,他嗫嚅地说,现在是战时啊,谁来看这些画呢?克伦微微一笑,说,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会在租界里替你办。在上海,虽说现在画市不景气,但仍有一批犹太佬酷爱艺术,一段时间买不到画,他们会嗷嗷叫的。说完,克伦也不理王明了,他目不转睛地审视着这批油画,就像认真地审视一个新世界一样。王明开始是战战兢兢的,以致克伦一个漫不经心的细微动作,例如皱眉头、掏手帕都让他心悸不止,甚至瑟瑟颤抖。直到克伦说出了这番话,王明才觉得心算是收回来了,但头脑里一阵眩晕,身体内也冷得厉害。

他们随后谈起了其他的话题,生活上的事。克伦很仔细地巡视了他们的住宅,又问了一些夏子的事。克伦开玩笑地说:你们的生活很不同凡响嘛,颇有点大师的传奇色彩。王明会意地笑了。克伦知道王明想起了那本书,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从一开始,王明就是很崇拜高更的。他曾经跟克伦说过,要做一个高更式的画家。但这些都是信口说的,说过之后早已忘记,现在才想起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有点高更的影子,这使得王明为自己做的一切欣慰了许多。

这一天夏子刚好又带着孩子去郑村一带劳军了。在郑村一带,正驻扎着上官云相的第六战区的大批人马,数十万军马驻扎在徽州一带,几乎把城里面好吃的东西全买空了。王明和克伦在歙县城里转了好几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比较好的饭店。王明几乎倾其所有来招待克伦,干笋烧肉、黄麂干蕨菜等,还点了一个大甲鱼炖冬笋,都是本地的土菜,克伦吃得津津有味。但结果还是克伦付的钱。克伦在快结束时借口去厕所抢付了账,王明要付钱给克伦,克伦边推辞边开玩笑:等你画卖掉之后成了大款再请我。王明哈哈一乐,不再客气了,心里竟有点大老板的感觉。

晚上,他们在寂静无人的县城老街道上散步。一切都像睡着了似的,只有他们俩醒着。这便给了他们一个错觉,好像就是他们能够理解徽州,掌握徽州的精神似的。其实徽州本身就在那儿,是一个大块,任何企图进入她身体的只是一根线,粗粗细细的线,它们可能在某些地方会使那个大块有所触动,但线本身不等于那个块,这是谁也明白的道理。但此时此刻的王明与克伦感觉极好,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理解徽州,掌握徽州的真谛。好像有点雨,细细的,轻轻的,伸出手掌都感觉不出来。天色阴得有点闷,灰沉沉的苍穹笼罩着这寂静的山城,天地间好像多了一层遮蔽。在大街上,有那座很著名的八角牌坊,在夜幕中,就如徽州本身的历史一样矗立在那儿。有路灯照着,但不太亮,只是个黑的影子,上面的字看不真切。王明就想:这就是历史了。历史究竟是什么?一些虚假的沉淀物,表现为破旧的房屋、褴褛的书籍以及一些垃圾,都是外围的东西,远远抵不上艺术,艺术才是接近于本质的东西,就像自己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徽州,接近于徽州的本质。

十二

王明的画展是在上海租界一家犹太人的别墅中开办的。在此之前,夏子兴高采烈地辞掉了小学的工作,帮助王明整理画作。王明雇了一个板车,将所有的画以及日常用具一古脑地从渔梁运到歙县城里。克伦又从上海包了一辆瑞典人开的商行卡车,专门赶到歙县,迎接王明和夏子。这一路上虽然费尽周折,但王明和他的画还是毫发未伤地到了上海。屈指一算,王明和夏子来徽州,也有好几年了。细细地想一想,连王明和夏子自己都感到意外,还是因为战争吧,否则,怎么会萍水相逢地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如此之久呢?

画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热闹。在王明举办徽州系列展的同时,这家别墅还在举办一个犹太商人藏画展,其中有不少私人藏品相当贵重,例如勃朗特和莫奈的真迹等等。在目睹大师们的真迹之后,重新审视一下情调独特的徽州,自是别有一番滋味。起初王明对这种无意中的巧合还感到自惭形秽,但不久,就释然开怀,感到心安理得了。

画展的第二天,来了美国人。他们先是面色严峻地看了王明的作品,然后又很挑剔地对着油画叽里咕噜一番。王明和克伦知道,这是一家国际画廊的画商,是一些更内行的家伙。王明和克伦就像两个垂钓者看着浮标一样激动和焦躁。画商们从早上一直看到中午,眼看就要吃午饭,他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出来,瞅着王明和克伦像是画展的主人,走过来说了一通。跟随他们一道的有个瘦瘦小小戴眼镜的中国人,想必是翻译了。在红头发的老外说完之后,他解释道:威尔逊先生想请你们吃晚饭,谈谈你们的画。

同类推荐
  • 红土黑血

    红土黑血

    长征纪实文学丛书《长征纪实文学丛书》三部曲之一青年军旅小说家石钟山,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平实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检验生命强度最悲壮的一幕。这是一部滴血的书更是一部高扬生命旗帜的书!作者关注人在绝境中的生存状态,把犀利的笔触逼近人的心灵,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蒋介石、毛泽东、朱德、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国共领袖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心态、举措、处事方法和由此造成的起伏沉沦的不同命运,而且还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主铁与于英、张东来与吴英、王伟与汪芳这几对恋人惊心动魄的爱情际遇,令人读后扼腕长叹本书采用传统的章回体笔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予人以强烈的阅读快感。
  • 风尘隐侠鹰爪王22

    风尘隐侠鹰爪王22

    清同治初年,发捻猖撅。陕西告急,京畿震动,捻酋以二十万众,三路攻陕。幸经多隆阿将军率兵往剿,大破捻贼于紫荆关,捻贼遁走。可是各处依然是萑苻遍地,宵小横行,尤其是陕豫两省接境的地方,防守最为吃紧。潼关、武关、紫荆关等处,跟河南接境,恐怕从河南阌乡、芦氏、焦耳山各地窜过捻匪来,所以各关隘全驻守重兵。但华阴县南、商南一带,仍潜伏着不少发捻党羽,不时扰动,居民一夕数惊,不得安枕。清廷诏授多隆阿将军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多隆阿遂坐镇陕西,调派各地劲旅,分驻各关隘,镇抚盘查,不遗余力。
  • 沙苑人家

    沙苑人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陕西关中东部沙苑地区农妇刘东霞在生活困苦的压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驱使下,将自己病重的年幼女儿春草丢弃在黄沙窝窝里。春草被执行任务回来的派出所民警宋大成捡拾回家并抚养长大。小说围绕刘东霞长达三十五年的丢亲、思亲、寻亲、见亲的故事,塑造了十多位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演绎了农村家庭三代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非亲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矛盾和感情纠葛。小说浓缩了中国陕西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刻画了陕西农民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赞扬了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揭示了人们只有选择大爱和包容,才能获得美满和幸福。
  • 腹黑高管密爱夺情:等到风景都看透

    腹黑高管密爱夺情:等到风景都看透

    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和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一场都市男女的平凡相亲局,揭开一段六十年前战火纷飞的生死离别。一段延宕三代绵绵不休的宿命纠缠,化作一场璀璨烟火后的细水。
  • 疯狂的鸡蛋

    疯狂的鸡蛋

    疯狂的鸡蛋由作者於全军近五年创作的精彩故事组成,其中既有中篇,也有微型小品,时代跨古至今,地域有中有外。故事不但情节曲折,引人人胜,而且颇具教育意义,能让人于会心一笑中得到启迪,在拍案怒骂中得到舒张。
热门推荐
  • 小大人

    小大人

    傅雷先生翻译生涯历三十载,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传神,行文流畅,文字富有色彩变化。《小大人》是傅雷先生众多译著中的一部,讲述了小大人的故事:在那些环绕着天狼星转动的行星中间,有一个星球上有个青年,聪明绝顶,最近到我们这个小蚂蚁窝中游历,我三生有幸,和他认识了。他叫做小大人,这名字对所有的大人物都很合适……
  •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本书阐述了十二时辰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十二时辰的养生奥秘。书中选取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故事,传达给读者丰富的养生信息。
  • 我可能是个假精灵

    我可能是个假精灵

    精灵森林官方第三十次强烈谴责声明,精灵是自然与生命的化身,绝对不会出现冰系元素亲和,至于那个使用寒冰造物魔法的,四处搞事情的精灵木子一定是个假精灵!
  • 无敌霸神

    无敌霸神

    天宝国修武少年杨峰,神游万古,传承绝世武技功法,踏上一条与天才争锋,屠尽妖邪的征途。修武成神,路漫漫其修远,无尽英才尽折腰,唯我无敌,敢与天穹争高!
  • 星星永坠人海

    星星永坠人海

    文案一:她作为他亡妻的替身嫁入他家,从开始到结束,从欢喜到失望。“他很好,啥都好,就是不爱我。”文案二:故事的开始是女人怀着期盼的心情嫁给爱慕已久的男子。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和平离婚,女子远赴他国。
  • 早些遇到你

    早些遇到你

    “难道只能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当然不是,我会将未来演绎的如同画卷一般,给自己填上多姿的色彩”……这部小说将会波澜起伏,有喜有悲。
  • 白帝九歌

    白帝九歌

    阿央想她这一生也是精彩有三个男人爱过她:一个死缠烂打相约到老后来方知不过认从错人了;一个百依百顺口口声声说要赎罪却让她心痛欲死百年沉睡;千百次轮回相伴每每孤单时出现温暖了她凉透的心。却终书下一句:“天命从未入世”斩下她对他的所有依恋......
  • 我,要找到你

    我,要找到你

    她,本应是豪门世家,却因为一次事故,丧失记忆,流落人间。他,本应过着辛福美满的生活,却在小时候失去了妹妹。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找她,她却全然不知。众人的不理解和阻挠,能使他们走到最后吗?
  • 大熊在异界

    大熊在异界

    以英雄无敌系列小说为背景,叙述了一头熊在异界达成心愿的过程。做为一个普通人,到达异界不会都碰到一些蠢货,所以,不太可能一帆风顺,不够YY,请谅解!最大的愿望是大家喜欢!请点击、投票、收藏支持!谢谢了!
  • 我自己的爱情故事

    我自己的爱情故事

    我没想过一段感情可以那么刻苦,我没想过会那么真诚的对一个人。这如同初恋一般的爱情。才最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