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7300000014

第14章 文人风骨

因为写过一篇有关周作人历史的文字,受到诮议,嘲之曰“奉旨骂贼”。其实,既是贼,奉旨骂或者不奉旨骂,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骂的这一位确实做过贼骨头,骂就没有错。举例而言,总不能因为这个贼的面孔长得标致,你爱之弥切,喜之弥甚,就容不得别人骂他。或者,也不能因为这个贼写了一手漂亮毛笔字,你欣赏备至,五体投地,就要我们忘了他的贼身份。

贼就是贼,一定要把贼当神仙供,“天地君亲师”后加上这个贼,香火供奉,那是个人自由;但不许别人讲这个贼的一句坏话,那就是霸道了。孔夫子早就说过的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总不能因时代“进化”,思想“解放”,到了对汉奸,卖国贼,人人必得“捧”之的地步吧?

清人刘声木在其《苌楚斋随笔》卷二《南宋邓肃等论扬雄》中讲到:“扬雄,后世以其能文,极力为之文过……好其文,并及其人,欲使其弥天罪恶消灭于无形。其颠倒是非,淆乱黑白,居心尚堪问乎!”看来,因其能文,而为其文过者,古已有之,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新鲜感了。

中国旧时文人,都讲“道德文章”。从理论上说,文人的“道德”和“文章”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或尽量做到统一。但是,几千年来,相当多的人并不“道德文章”,甚至更有文章甚好而道德极差的文人。怎么办?一般都采取不深究的办法,只当看不见,何况中国人有隐恶扬善的美德。

对于当汉奸的周作人,其实大家一直心照不宣,向来是道德归道德,文章归文章分开来看他的。五十年来,相安无事,大家也约定俗成,作如是观。近年来,忽然发现这是一座“金”矿,出版他的书,可以卖钱,于是猛出;写他的文章,可以得稿费,于是猛写;为他鸣冤叫屈,可以捞一顶“拨正反乱”的桂冠,于是猛来劲。

本来是个粪桶,盖住了,掩鼻而过,也就拉倒。偏要插进搅屎棍去,于是,恶臭薰天。这就是时下在周作人屁股后面,那班老的少的拥簇者做的“好”事。

这一阵子,过分侈谈他文章如何的好,竭力忽略他道德实在的差,已经相当违背客观事实,混淆视听。迩来,更是变本加厉,金身重塑,香火供奉,连他那段当华北伪政府教育总监、为虎作伥的丑史,也因为文学行情看好,跟着要改写,那就真是岂有此理的混账了。

贰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够可耻的了,汉奸,比贰臣更遭人唾弃,更让人痛恨。因为贰臣只是叩了上一朝皇帝的头后,转过脸来又向下一朝皇帝山呼万岁而已,虽然这种迅速的转变,很不要脸,起劲地向新主子献媚,令人恶心。但在罪恶的层次上,比起当东洋或西洋的哈巴狗之流,或许要差一些。因为,贰臣过了几朝几代以后,丑恶的色彩相对淡化,而中国人对认贼作父的汉奸是永远也无法宽恕的。

这也是以往抗日题材影片中的维持会、新民会、皇协军、翻译官这类俗称“二鬼子”的角色,为什么无一不被刻画到坏得流油,无一不让人恨得牙痒的缘故。有时候替编、导、演想,难道不怕落入脸谱化、程式化的窠臼。后来悟通了,对于中国人来讲,像汉奸这样的话题,是做不得翻案文章的。涉及到民族感情、国家尊严、人心所向、全民认知的原则问题,则尤其不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大多数中国人的意志。

八十年代初,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试图突破,想出出抗战题材之新,写出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来,讲述一个被日本鬼子强奸了的中国农村妇女,生出来的孩子的故事。剧本的最初题名,颇为直露,就叫《孽种》,冲这两个字,大概也就想象出会有些什么情节了。这是一个令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很不舒服的题材,听说后来改了,如何改,改得怎样,也就不知下文了。

显然,此公这部电影文学的构思,是受到西方时尚流行的影响或者诱惑。当时,重新思考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性,成为文学和影片正当令的题材。于是,洋作家,洋导演,出了这样一个畅销的名堂以后,可怜的扁脸黄皮的中国作家,中国导演,也就跟着“克隆”。反正咱们中国地大人多,要什么故事,有什么故事,要什么人物,有什么人物,准还能学得像模像样。

这类作品,说得好听些,叫借鉴,说得不好听些,叫模仿,是那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更缺乏自信心的文学家、艺术家偷工省力之举。但是,老兄啊!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你身体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总不能数典忘祖。这祖,就是数千年文化传统薰陶下的价值观。外国人或许能够容忍这个“孽种”,中国人,至少那些尚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对这个“孽种”会感到堵得慌。

中国人不但对于外国,甚至对于外族,乃至于对于同一族群的不同阵营、不同集团、不同派别,也会泾渭分明,党同伐异,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我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关云长土山失利,讲好了条件,降了曹操,虽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也未能打动他。最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还是过五关斩六将跑了出来。即便如此,他的义弟张翼德还要斩了他呢!有出戏,叫《古城会》,就写的这段故事。无论如何,投降是事实,大节亏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关云长一下子找不到感觉,那西皮流水也真是唱出了他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呢!只此一点,便可了解“汉贼不两立”的精神传统,在这块土地上是何等的历史悠久,又是何等的根深蒂固。中国人,其实很讲中庸哲学,独独在大节上,非常之绝对,绝对到了不间毫的地步。

这种断然不能容忍背叛变卖行为的绝对精神,确实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这是和几千年来在中国土地上发生过太多的灾难,人民受到太多的痛苦有关:改朝换代的血风腥雨,异族入侵的战乱流离,外国侵略的屠杀毁灭,每当老百姓成为俎上肉任由宰割的时候,总有这种食同胞肉的引狼入室者,喝同胞血的为虎作伥者,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地使苦难加番。

我记得《孽种》剧本问世后,当时,从上至下都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这类题材的影片在外国,也许可以拍,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死了两千万人的中国,大概是很难可以的。所以,想把周作人树为新圣人,或者说他是个好汉奸,会被人看作是丧心病狂的行为。即使把鲁迅打倒一千年,一千年后,周作人仍是汉奸,而鲁迅仍然是民族精神的火光。

如果有人修《民国史》,周作人未必能进得了《贰臣传》,因为贰臣只是效忠了上一朝以后,改换门庭又为下一朝卖力。若真有这部第二十六史的话,周作人应该是与溥仪、王揖唐、汪精卫、周佛海等卖国贼一起,在《汉奸卷》中就位的。

翻案,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暴君秦始皇不是翻了么?奸臣曹操不是翻了么?但汉奸,贰臣,佞幸,叛逆,是不容改写,也无法改写的。只是可以把这一页搁置起来,但做手脚想把这一页扯掉,大概很难。记得大清王朝鼎革之际,不得不对前朝降过来的武将洪承畴,文臣钱谦益之辈,优礼有加,尊让三分,待以上宾,共襄国是。那时,入关后立足未稳的多尔衮,把洪视作股肱,委以心腹,孤军深入江南的多尔衮之弟多铎,对钱所以客客气气,温文尔雅,都出于一种政策需要。抬举这些有影响的人物,笼络人心,对巩固新王朝的统治,是有好处的。

一般人不会这样考虑,当时,确实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跑去问洪承畴:“将军啊,崇祯已经当你为殉国英雄,举朝公祭过了,你怎么还活着为新朝效力呀?”当他被清政府封为亲王,回家光宗耀祖之际,想不到他老娘一顿拐杖劈头劈脑打来,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太,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家只有明朝的总兵,没有清朝的将军!”这种节义观,也许对拥护周作人的信徒来说,一无可取之处。但正是这种人格上终始如一的要求,是中华文化传统维系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精神基础。

百年过后,大清王朝政权稳固,江山坐定,于是,历史又回复其本来的真实面目。一是弘历整顿风气的政治措施,他认为应该提倡人民对他的忠诚不贰,不能鼓励臣下朝秦暮楚的变节行为;二是中国文化中这种“汉贼不两立”的绝对精神,所表现出来视贰臣、汉奸、卖国贼为大恶的水火难容的心理。于是,乾隆推翻了他先人赐予这些降臣的谥号、袭封、恤典,并对国史馆编撰们发出指示,洪承畴只配放在《贰臣传》中,而钱谦益,在弘历眼中要更不值钱些,说此人在《贰臣传》中还得次一级,只能放在乙编。

这或许就是对于中国文人特别苛求而导致的不幸结果。

其实,清政权建立之初,不知用了多少明代的降官降将,但当时的人和后世的人,却总是盯住这期间的几个文人不放,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洁癖在起作用。一方面,“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称得上是风流倜傥的文学“明星”,聚光焦点,不愧为显赫一时的文坛领袖,众望所归。于是,人们的期望值就水涨船高,有理由要求他们做出高风亮节的举止。一方面,白头少年钱侍郎,陪骑白马、作戎装的美人柳如是,招摇过市;生性狂纵的龚少卿,掷金一千五百两,娶得名妓顾顺波,金屋藏娇;风流蕴籍的吴太史,一曲陈圆圆,传遍了大江南北,洛阳纸贵……风头出足,风光无限,人们艳羡之余,难免产生“木秀于林”的危机。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成“明星”,就免不了有“明星崇拜”,这是古今同样的道理。有“明星崇拜”,就有“追星族”。可以想象,这些被崇拜的明星,忽而成为被唾弃的贰臣贼子,如此严重的失落,能不令追星族生出特别的憎恨吗?这恐怕是三位江东名士,成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众矢之的的根本原因。为周作人鼓吹不遗余力者,要懂得这点群众心理,也许就不会枉费心机去涂脂抹粉了。

钱谦益受到指责最多,乾隆就带头看不起他,专门写过一首诗,把他奚落一个够。“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普通人对钱谦益的失节,在他生前就当面加以讥讪。“牧翁游虎丘,衣一小领大袖之服,士前揖问此何式?牧翁对曰:‘小领者,遵时王之制;大袖乃不忘先朝耳。’士谬为改容曰:‘公真可为两朝领袖矣。”’(清·佚名《绛云楼俊遇》)

吴梅村略好一点,他还有一点清醒的自省意识,但最后终于剃去明代的头发,留起清朝的辫子。他北上为新政权效力时,也被人嘲讽过的。“顺治间,吴梅村被召,三吴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清·刘献庭《广阳杂记》)

龚鼎孳的名声本来不佳,是个来回折饼,顷刻之间,三易其主的走马灯式的人物,更为人所不齿。“李自成陷都城”,还挺赏识这位大文人,给了一个“北城直指使”的官给他做。跟着,清军围城,他一看大势不好,连忙打开城门,投降多尔衮。“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又做清朝的官。有一次,“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集科道质讥”。龚鼎孳来劲了,为了讨多尔衮的欢心,“斥铨阉党,为忠贤义儿。铨曰:‘何如逆贼御史?’鼎孳以魏徵归顺太宗自解”。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王笑曰:‘惟无瑕者可以戮人,奈何以闯贼拟太宗!’”压根儿看他不起(《清史稿》)。

文人末路,一至于此,也怪不得别人,纯系自找的了。

因为,与钱、吴、龚同时,或先后的像孙奇逢、陈洪绶、张岱、傅山、黄宗羲、朱舜水、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朱耷、李颙、吕留良等人,或坚决不仕,或归隐山林,或削发为僧,或反满抗清,也还是能够保持住人格上的完整。

正因如此,吴梅村活得并不开心,“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苟活”,“脱屣妻非易,竟一钱不值,何须说”,“浮生所欠只一死”,从这些诗句中,不难听出他忏悔和自责的心声。他“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的说法,也值得同情。他要求死后“敛以僧装”,不穿清朝的衣衫,石碑上要求刻“诗人吴梅村之墓”,不署清朝官衔,也算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吧(《清史稿》)?

钱谦益在北京的国史馆,当了半年编修,托病回到江南,还多方接触当时地下的抗清力量,希望有所作为,也许为了改写自己那一页不光彩的历史吧。龚鼎孳虽然不很振作,但在奖掖后进,提携新秀,发现俊才方面,倒是不遗余力的,这或许是他的一种聊胜于无的自我赎解吧。然而,即使这小而焉之的失节,无论怎样的弥补,也并不能逃脱历史的嘲笑,何况周作人乎?

鲁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风骨二字,真是值得为文的中国人深思的。

同类推荐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以所读古今中外书稿之读札随笔为写作宗旨,却又另开特色,不单纯于读后随笔,而渗透了许多人生哲理,从各个方面带给整个社会深度思考。认证读万卷书的好处和魅力。作者作品《虞美人·故宫》获2007年华夏国际文化中心诗赛二等奖。
  •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收录了《俺想要个女娃》;《为你撑了十八年》;《皮日休吟诗露踪迹》等故事。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李健吾译文集·第五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五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文学创作和批评与戏剧教学和实践转型为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事实上成为新中国法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者,由他翻译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莫里哀的喜剧全集等,成为法国文学翻译的典范之作,其翻译成就堪与傅雷并驾齐驱。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热门推荐
  • 今天你作妖了马

    今天你作妖了马

    《今天你作妖了马》正在编辑简介,稍等……
  • 你与我的三生三世

    你与我的三生三世

    人死了,真的可以重生吗?没有续完的姻缘,它还会在次重现吗?我爱你,可是上帝给我们制造了那么多的误会,也只有这三生三世……我们才懂得了珍惜,什么才是爱!
  • 接天记

    接天记

    一条平凡人的崛起之路,一段可爱的少年踏歌行。边界外,有他穿行血间的身影。都城内,有他举头望月的感叹。乱世中,有他恍若神明的英姿。天塌了,有高个的人接住。劫来了,有能力的人站出。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异世少年行

    异世少年行

    柳如风意外触电来到曙光大陆,一个修者妖魔纵横的地方。悲催的是这里人人都拥有灵源,他却成为独一无二的废柴。没有灵源就不能成为体修,灵修,符修。可这又算得了什么?“没有这玩意咱照样游山玩水!”“没有这玩意咱照样开宗立派!”“没有这玩意咱照样险地求生!”......
  • 卿物唯苏

    卿物唯苏

    略腐。白苏是个死宅,但死宅也有用,他是名黑客,帮助自己哥哥在股市大赚,可白苏自己并不开心,因为,他是个残废。
  • 荒界帝尊

    荒界帝尊

    王腾,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不公,我就破了这天。地若不平,我便平这地,人若不服,我便灭了这人。王腾无意解开仙人天魔封印,打破平衡,酿成大祸,村庄家人全被牵连,得仙人指点迷津,为了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毅然走上了坎坷的修仙之路,称天地宇宙,断洪荒万古,开启自己的传奇。
  • 命天劫殇

    命天劫殇

    某人手执折扇轻挑起她下巴:“终于露出尖牙了小东西?嗯?”嗯什么嗯?你以为你是霸道总裁啊!“唔,这个可以有。下三滥?还不知,你要往我身上撒那种药粉?春、药?”呸!还春药,美得你!不毒死你算你命大!哎呀呀呀,这个妖孽啊!谁来收了他!哦?某狐狸晃着身子一步三摇走过来死死压住人儿,为夫来收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24小时阴阳便利店

    24小时阴阳便利店

    她是谁?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任务就是帮助各路人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她是走在生死边缘的人。或者说,她不是人......她只是性格和当年的她极为相似,却不是她。他还是他,却早已不是当年的他。世界早已变迁,他选择的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