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67800000037

第37章 婺源

婺源的美是和油菜花田联系在一起的,就像同它一样的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朱熹时候的婺源,也一定是村头村尾开满了油菜花,若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叫喊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了。

油菜花在江南被广泛地种植,似乎不仅仅是限于婺源的,但独有婺源却可以以之为胜。或者,这同婺源在国人的精神家园里面演绎的感觉是相关的。婺源是中国人心目里面最美丽的乡下,是被陶渊明的诗歌反复煽动着的美丽意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或者,对于每一颗在尘俗里面挣扎的心灵来说,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在功成名就之后,永远地引退在一片鲜花的田野上,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所爱的事情。就这样,婺源成了一个能够投我们所好的引退后的去处,又被充分地理想化,仿佛生活在那里什么也不缺少,惬意得要死。

似乎在不久以前,婺源还是属于安徽的,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被划到江西的治下。对于婺源,有一个词条是现在被大家叫得最响亮的:徽州文化。古时候,大概是宋朝吧,徽州府的辖地包括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但是就徽州文化本身光大和浓郁的气候来说,婺源堪称是最盛的。徽州文化的词条下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徽派建筑、祠堂文化、水口文化、村落文化、徽商文化、程朱理学、民俗文化、徽州菜肴、砚文化(又称歙砚)、历史名人、徽剧等方面。或者,我们可以从中拣取一些文化元素,以婺源为例,进行一些尽量不那么直观、武断的考察。

婺源的建筑无可推诿地是徽派的,从城市到乡村,莫不如此,以至于人们为徽派建筑的风格寻找标本的时候,就会提到婺源,大概会说,“像婺源那样的建筑就是徽派的”。在婺源民俗风情街上的那些建筑,如果仔细地考察一下:哪一座不是青瓦白墙?哪一座不是马头山墙?亭台楼榭,哪一座不是婺源所特有的那种味道呢?在乡下,徽派建筑的空间就更广大了,徽派民居的风格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户人家都极力地修饰自家的黛瓦粉墙,青白的颜色在视界里那样了然清晰,而许多家的房子以一种随意的秩序在水塘边上排布开来的时候,衬着青草的绿色和房前屋后一片花黄的油菜田,显得那样高雅舒适。流水之上,华丽的廊桥,尽管不节省木材又耗费人工,却是地地道道的徽派风格。

婺源的百柱宗祠文化,是徽州宗祠文化的经典代表。这座位于黄村的宗祠始建于康熙年间,名为百柱,实际上用到的是九十九根。这是一栋可以拿来和当时的金銮殿相媲美的建筑,几乎用尽了徽州文化里面所有的建筑智慧。五开间的祠堂构建华丽,经义堂的轴线正对着“金字面”的文笔峰,从宗祠选址风水度来说,增了很多祥瑞之气,据说这对后辈读书科考的帮助是很大的。宗祠的大门是最被经意处理过的部位,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面是三开间的“五凤楼”,内一面则是柱檐结构的三间一体的山顶,像是雅典卫城的建筑风格。在婺源乡下的村落里面,大多是同姓聚居的现象,或者这也便是宗祠思想使然了,甚至在每年的清明都有数百万的詹氏后裔,漂洋过海地回到这里,为詹姓的一世祖先扫墓祭拜。

村落文化其实不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文化,或者就是婺源的农村在彼此间协调一致而又与外界的乡村借此相区别的一系列的特色。婺源的乡村叫得上来名字的有很多,秋口镇、江湾镇、李坑村、清华镇、虹关村、古村青林、庆源古村。这些乡村的景物风格都是大致相同的,大致都是“水绕山环”的模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不是因为你亲自置身婺源,你一定会认为这样的诗句只是诗人们写出来的过于美化的应景的句子。但是在婺源古村和上、下晓起的风景就是这样如诗如画,就像风与江南有关的水墨画里所点染的那样,梯田,溪流,古树,民居,木桥,牧童,一样都不会少。

程朱理学是婺源山水育人的骄傲。紫阳古街上至今留存着朱熹的祖居,不仅仅是为纪念一位生长于斯的学者,更是对朱子文化的肯定。正月初三日,读书的孩子要做开笔利市的活动,这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而在建村于北宋末年的李坑村,村人读书蔚然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故也名“理源”。

而同样在李坑,村人们也是热爱学习的,以至于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功名高进的人。至今,村里的文人留下来的作品还有29部之多。人们常常偏执地认为,一种学说只有在它的故乡以外才可以被尽情传播和发展,而在它的故乡只有被冷落的份儿。或者,这个结论对于程朱理学是完全不适用的,婺源也以此被叫做“书乡”。

婺源的民俗就是徽州的民俗,因为曾被从理学的高度仔细地打量审查过,所以一点不见丑陋,相反,一切中规中矩,合乎礼乐。以六月六日为例,这一天是婺源民俗上所谓的洗晒日,就是将家中衣服浆洗好了,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据说可以祛邪防虫的。但是久而久之,读书人也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将自己所有的藏书搬到太阳底下晾晒,据说晾过的书可以在一年里不被虫吃鼠啮。

为婺源搜罗它古今的名人还真有些为难,因为实在是太多了,难以一一历数。或者朱熹的名字就可以作为这其中一切的代表了,近代的话,也有詹天佑。从宋朝以来的很长时间,婺源一直源源不断地有人在朝廷里面做官,婺源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承担着为统治集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角色。

以上就是婺源可以作为徽州文化杰出代表的全部理由,当然这似乎也不能道尽婺源风物人情所有的可爱和极致。婺源给人的感觉不是僵硬的,而是一种柔软的亲和状态,以至于对这块土地我们的心永远也不会觉得陌生,而对那里按捺不住的渴望使得婺源的形象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一再顾盼生姿。

到婺源去吧,在那片油菜花田上耕读,我们永远都不会太老。

同类推荐
  • 伦敦环城骑行记

    伦敦环城骑行记

    生于英国伦敦的查尔斯·乔治·哈珀(1863—1943)是著名作家及插画家。其足迹遍布英国公路和海岸线,留下多本自制行记。《伦敦环城骑行记》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本。在当时的伦敦,每个周末会有数以千计的伦敦人骑行六十到七十公里,环绕伦敦寻访国道亦或者历史古迹,而作者也正是其中之一。与其他旅行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骑行过程中记录下了当时伦敦周边大大小小数十处经典自然和人文景观;自绘精美插图贯穿始终,不仅为本地人,也为外地甚至外国人提供了一本极为优秀的伦敦周边旅行指南。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西风漫卷

    西风漫卷

    《西风漫卷》由张惠琳著,是游记散文。作者以女性独到的细腻目光,真挚入微的情怀,严谨周详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而浪漫的西部人文风情画卷。《西风漫卷》文字精练,视野宽阔,内容平实之中又见深度。
  • 世界我知道-欧洲——丹麦

    世界我知道-欧洲——丹麦

    本书内容包括:走近童话王国;历史车辙中的丹麦;政治经济的“演变”;丹麦的万般风情;绚丽多姿的艺术过度等。
  •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西藏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西藏

    本书收录了业内人士精心遴选的39处西藏最美的风景及33个了解西藏最有效的关键词。
热门推荐
  • 苍生主神

    苍生主神

    神主苍生的时代,人命比草贱,若要出头,必是白骨作舟……待我击破长空,再看谁主浮沉……QQ群:413301380新书{唢呐班的日子}已上传,敬请关注
  • 岁月流沙之文心雕龙

    岁月流沙之文心雕龙

    生活总有你所不能预见的所有,好的或是坏的,你想要的和你不想要的。尽管如此,你又如何?
  • 恰到轻寒微雨时

    恰到轻寒微雨时

    她是诗宗小诗仙,诗剑江湖,却只心系一人;他是背负灭门惨案的医家后人,纵然对她有千般关怀,却忘不了最初的那个人……而另一个他一直默默的看着一切,守护着对他而言是唯一的小诗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怪保护名单

    妖怪保护名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界上的妖种越来越少,部分妖种甚至濒临灭绝。为了爱与和平,为了后人有妖可怕,我们成立妖保所,建立妖怪保护名单,保护珍惜妖种。少年,我们需要你,妖保所需要你,世界,需要你!听,那是妖哭的声音
  • 倾予年华,何以为安

    倾予年华,何以为安

    当时光听见我爱你时,你已然不在。当我离开你时,你已十里红妆。
  • 阎王有命

    阎王有命

    林若死后到了地府,没想到却被阎王安排了去三国收集历史名人记忆的任务。于是,林若带着阎王的重托,展开了一段奇妙的三国之旅。
  • 魔妃斗气

    魔妃斗气

    魔法大陆天才少女白轩依,由于灵魂出现异常,斗气全失。在众人的讥讽、嘲笑中,踏上了修炼灵气的世界!初遇魔兽,还招惹了黑衣男子,从此惹祸上身!魔族内乱,她大显身手;前往玄武帝国参加比试,更成为焦点!女子又如何,照样能呼风唤雨!
  • 樱狼恋爱史

    樱狼恋爱史

    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自称是小狼的未婚妻,她因为嫉妒小樱所以陷害她,小樱会怎么报仇?小狼也能明白真相,和小樱在一起吗?敬请期待吧!!!
  • 兵在藏地

    兵在藏地

    无数次梦回吹角,16年的征兵季,王沐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目睹先辈的荣光,树立新一代共和国军人的信念。那是王沐二十四岁人生中最漫长也最短暂的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