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77300000019

第19章 后记

(一)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有所谓的“采风”,其虽然与现代意义的“民主政治”完全不同质,但毕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文明”。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一度似乎有意承袭这样的政治文明,所以也曾提出过“采风”问题,但因处于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之中,事实上却搞了一场有闹剧色彩的“新民歌运动”,可谓南其辕而北其辙。(关于对1958年“新民歌运动”的具体分析与评价,参看拙著《风骚余韵论——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今天,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民间谚谣的采集,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做相关的研究工作等等,应该说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这是本人在考虑良久后最终还是决定做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这与本书《前言》中所谈到的对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文化意义的基本认识,当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末了,有必要再作一郑重说明:本人从事这一项研究工作时,对自己的约束是:尽可能摆脱、回避意识形态问题的束缚,坚持以严肃的史家的立场、态度与方法,力求为当代中国史留一鳞片,以为后来的史家做一前期的资料性工作。

本书如能获得出版,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更盼读者们同时予以真诚而切实的帮助,如:

对本书采录的新谣谚提供其他流传版本(文字差异);对本书的“题解”性文字(带*者,尤其是流传时间与范围等)予以订正;对本书的“注释”性文字予以修正,以求更为精确;著录下您本人现在尚能回忆起来的新谣谚,或以某种渠道采录其他未被本书采录的新谣谚(希均能标注流传时间和地域范围),向笔者提供。

朱文华(伍文)

2005年9月30日

(二)

本书稿于2005年9月底基本编成,到9月30日,我还写了“后记”,同时我就开始与有关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随后的几天是国庆长假,趁此机会,我准备再通读一遍已编就的书稿,以作最后的文字润释。但其间读到了《文汇读书周报》第1075号(2005—9—30出版),得知由蒋荫楠先生辑集的《当代民谚民谣》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自序”《谚谣时代》的节选正发表在该报),而该报的有关介绍性文字又指出——蒋书“收录了1949年至今的谚谣,尤其侧重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的这段时间”,可谓“迄今最全面、容量最大的一部当代民谚民谣集”。

说实在的,对此信息,起初我是感到沮丧的:自己的研究课题撞了车,而他人的成果已经发表,致使本人的工作失去了意义。

但稍后冷静下来,尤其是读到蒋书后,两相对照分析,我对自己的工作(即本书稿)恢复了一定的自信:

首先,1976年以来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的以社会讽刺为主要内容特色的新谣谚乃是广义的“当代民谚民谣”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如同“通史”研究与“断代史”研究均有独自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意义一样,虽然有人已对广义的“当代民谚民谣”作了整体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但这并不排斥他人对其中一个时期的同类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只要这样的研究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就对国内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里所流传的民间谣谚作品的收集整理而言,本人所做的工作又自有一定的特点和可取之处,即,蒋书所收谣谚仅限于有“书证”的篇什,而我所着重采集的乃是那些纯粹属于口头流传的作品,所以有一批作品为蒋书所未收;另外,蒋书所收的某些篇什,在我看来,较明显地属于知识分子的“创作”(“编写”),而与一般意义的“民间谚谣”不同类,难以构成“当代民谚民谣”的科学研究的纯粹对象。

第三,从对1976年以来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的以社会讽刺为主要内容特色的新谣谚作品的具体研究来看,我所采用的“笺注”的方法、形式(一般包括“题解”、“词语注释”、“品评”和“附注”四项),以及所摄取的学术文化角度,与蒋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自信其间提出了不少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新见解。

正是鉴于上述几点,我认为本书稿毕竟还可作为当代民间谣谚研究方面的一家之言,似乎还值得争取出版。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书的定稿毕竟在蒋书之后,所以我完全承认:蒋书在确立“当代民间谣谚”的专门课题研究领域里具有重大的领先的意义,尤其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面。为此,我在对本书作最后的修改定稿的过程中,凡对各篇作“题解”时,则把蒋书视之为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的权威性资料文献,特别标注其是否为蒋书所收录,或者把蒋书的收录本,作为各篇的文字参校的文本依据之一。

最后,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够接受这本书稿。

朱文华

2005年12月3日

(三)

本书稿送出版社后,我在阅读一批当代小说的过程中,又陆续采集了若干当代民间谣谚作品——我认为,当代民间谣谚流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在某些民间谣谚流传开后,敏感的小说家往往及时地把它们写进自己的作品(一般是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说出来),这不仅有效地保存了这些口头谣谚的知识形态(文本),而且还有助于它们的流传,因此,从当代小说作品中采集当代民间谣谚,如同从新闻报道文稿和相关的杂文作品中去摘引一样,也属一种可靠的途径。

于是我考虑:既然书稿尚未刊印,何不对原稿予以增订补充,使之更完备一些呢。经与出版社的同志商量,出版社方面很客气地表示同意。这样,书稿才形成现在的面貌。

借此机会,我还想再谈一个问题——坦率地说,有的友人在得知我搞这一课题研究时曾经问起过“是否有顾虑”。这实际上又涉及到对当代民间谣谚的根本性的认识问题。

当代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今夕何夕》(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中有个叫张兆林的人物,系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中层干部(处长),其思想显然还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因此对当代民间谣谚特别反感,认为“古时贤明之君派人采诗乡野,以闻民声,借以资政。现在情况变了,这些顺口溜都是些别有用心的人胡乱凑的怪话,根本不代表民众呼声”;他还对手下人员发火说:“那些蛊惑人心的顺口溜,不准信,不准传,更不准编。要让一切涣散斗志的言论没有市场兜售!对乱七八糟的顺口溜,有些同志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这是群众意见的反映。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编的。用民谣儿歌之类的东西来搞乱人心,自古就有先例。……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不允许这么胡来。有的顺口溜可能还是个别干部编的。让一般群众来编,编得了这么好吗?”(第67页)应该说,现实生活中的确还有张兆林式的人,如此评价当代民间谣谚的也还大有人在。但是,在经过了“真理标准讨论”,以及“思想解放运动”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难道还会被这样的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吓唬住吗?我们的广大读者,在读了本书所采录的那几百篇当代民间谣谚之后,只要心平气和地想想,难道还会同意张兆林们的观点吗?不妨说,当年在张兆林式的人物对方兴未艾的当代民间谣谚说三道四的时候,有的知识分子就公开有过仗义执言:“民谚嘛,不是经典著作,难免夸张、片面、不准确。但从中可以吸取哪怕只有百分之五的可取之处。将民谣打成‘抹黑论’,定个‘恶攻击’,恐怕于事无补,只能使人心涣散,鸦雀无言。”(舒展:《从新闻职称说起》,《南方周末》,1993年1月29日)我完全赞同这样的看法。唯其如此,我也就打消顾虑,愿意花费不少时间来为当代民间谣谚作一番笺注。当然,以我有限的学力,恐怕未能做好这一工作。所以我恳切地期待读者的严肃的批评。

朱文华

2007年2月26日

写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上海,200433)《新国风》征求读者意见表(欢迎翻印)亲爱的读者,请您在读完这本书后,拨冗填写此表寄来。本人郑重承诺:凡收到寄来的意见表,必一一回函致谢,并奉寄邮资(邮票)朱文华(200433,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读者姓名:年龄:职业:职务职称:

通讯地址:邮编:

1.您认为本书漏收了哪些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它们大致又是在何时何地开始流传的?

2.据您所知,本书所收的某篇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的确凿的开始流传的时间与地点?

3.据您所知,本书所收的某篇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是否还有其他的流传版本?(包括标题、字句上有明显不同的)4.据您所知,本书所收的某篇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已有书证材料?(即在某一书刊文章披露过,最好写出书刊文章的名称、作品、题目、卷次、页码)5.您对本书所收的某篇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的笺注性文字(题解、注释、评点、附注等)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原因是什么?

6.据您所知,您所在的地区(单位或部门)是否发生过与流传当代新民谣(顺口溜)作品有关系的事件?

7.您对本书的修订有何具体建议?

同类推荐
  •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是曾纪鑫的文化散文精选集,也是“文化散文经典系列”中的一种。曾纪鑫是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作品《永远的驿站》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书从帝王、大臣、思想家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曾纪鑫文化散文的代表作,这篇篇目聚焦秦始皇、赵匡胤、曾国藩、李鸿章、朱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起落,文字通俗易懂,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可读性。
  •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这个无耻、傲娇又爱卖萌的猫,写下了这些让人无法直视的诗歌,“我就要尿在这里”、“跪在我面前”、“在你腿上的是谁?”、“分手”、“太忙”、“我最好的朋友里有一些是狗”……你能猜得到这只骑在主人头上的猫到底是多么傲娇了吧?读完它憋出来的诗,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德性了!书的内容就不剧透了,加菲猫曾说——“你长得太漂亮了,尼莫。可你记住,漂亮的人脑子都很笨,都是大傻瓜!”你看,你在猫的眼里就是这样的!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遥远的清音

    遥远的清音

    散文集《遥远的清音》50多篇,20万字,是邱保华从事创作30多年来,乡愁童趣题材的散文作品集束式汇展,凝聚着他30年的汗水与心血,可谓有内涵、有情趣、有思想,有力度、有深度、有厚度。
热门推荐
  • 德云社弦上心音何九华

    德云社弦上心音何九华

    “年龄不是问题!”“年龄就是问题,小姑娘,我们不合适!”“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跟她结婚啊?”“这跟你有很大关系吗?”“是啊,没有关系!”说完,她摇摇晃晃的往外面走去,她的眼前,都是他的样子,都是两人美好的回忆。而他,站在原地,他不想耽误她,那就只能打破她所有的幻想。两人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年龄真的会成为问题吗?他真的不爱她吗?(何九华同人小说,勿升真人,感谢支持!)
  • 网游之浴血战神

    网游之浴血战神

    由中国人开发的第一款用意念操控的游戏,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好评如潮,玩家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从画面上,还是人物操作上,研发者已经将游戏开发到极致。当所有人都沉迷游戏之时,却发现整个游戏,竟是成为囚禁他们的牢笼!让他们无法踏出游戏一步。在这一情况下,游戏研发者韩飞突然出现,告诉众人在游戏《破天》的最顶端,有走出游戏《破天》的方法,只有到达的顶端的人,开启了破天之秘,才是众人的救世主,可以将所有游戏玩家带出游戏破天的资格!在众多的玩家之中,一个看似及其普通的游戏少年,正在向顶端一点一点的向上爬。我现在是生,还是死,怎么什么都不记得啦!这里是那里,难道就是游戏的顶端!!!!!
  •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

    本书以哈佛人生哲学为主线,讲述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寓能力培养干思维拓展之中,通过对孩子自信、诚信、爱心等品质的培养,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天才萌妃惹不起

    天才萌妃惹不起

    21世纪天才少女,一招穿越成为人人可欺的废材,还是个傻子。傻子配残王,世人称——绝配,说她是傻子,她倒是要让看不起她的人仔细看看,可说她是天才,她竟然敢打了当今圣上,居然还毫发无损!
  • 辉煌法神

    辉煌法神

    一张神奇的卡片,一个带有无数故事的少年,一个中二病患者穿越之魂,三者相遇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ps:魔法还是那个魔法,但是总是有点怪怪的。设定还是那个设定,但是好像没有见过啊。逗比还是那个逗比,但是逗比也能创奇迹。
  • 精灵之新世纪

    精灵之新世纪

    图腾与神兽共存,两个星球社会形态的融合,人、动物、神奇宝贝,一切又将何去何从, 当守护之力逐渐落寞, 炎夏地区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新的世纪,是一同携手,还是继续走向灭亡——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钿传

    凤钿传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苦涩的复仇

    苦涩的复仇

    一夜之间,世间第一豪门消逝于世,除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谢家上下浮屠遍地,无人生还。十三年后,觉醒了黑暗属性的少年一步步了解真相,走向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