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3200000010

第10章 在国粹与欧化之间(1)

如果说章门弟子在辛亥革命时期只是作为参与者而崭露头角,那么时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他们则是作为领导者正式登上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舞台。关于这一点,日本学者岛田虔次即曾感叹说:“‘五四’前后涌现出许多思想界、学术界的人物,也都出自太炎之门,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以及黄侃、吴承仕、朱宗莱、马裕藻、朱希祖等等,只是数数人名,也应是思过半矣”。[日]岛田虔次:《章太炎的事业及其与鲁迅的关系》,章念驰编选:《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揆诸史实,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章门弟子开始异军突起、大展宏图,在诸多领域引领了一时潮流,本章拟首先探讨他们在“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观。

“国粹之万不可保存”

作为革命派的杰出思想家,章太炎早在1903年为邹容《革命军》作序时便深刻认识到革命“不仅驱除异族而已,虽政教学术、礼俗才性,犹有当革者焉”。章太炎:《革命军序》,《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193页。而此后历史的发展恰恰印证了他这一判断。众所周知,辛亥革命虽然暂时卷去了封建皇冠,但并未完全拂去笼罩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时论即云:“此次革命以形式言固成功矣,以精神言则犹未也。”《民德报·发刊词》,《民国经世文编》,经世文社1914年版,第5240页。也唯其如此,袁世凯、张勋的复辟丑剧得以接连上演,极大地践踏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有鉴于此,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想革命,缘是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中西文化论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西文化论争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时有论者就说:“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笃旧者高揭复古之帜,进化者力张反抗之军,色彩鲜明,两不相下也。”黄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东方杂志》第13卷第2号,1916年2月10日。而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过程中,曾经“以保存国粹为职志”的章门弟子发生了巨大的思想转变。

究其根源,他们的这种思想转变显然是因为受到了封建复辟的强烈刺激。钱玄同即曾在日记中写道:“至国粹、欧化之争,吾自受洪宪天子之教训以来,弃保存国粹之心理已有大半年矣”。《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1月11日条,第1505页。他后来还一再表示:“自洪宪纪元,始如一个响霹雳震醒迷梦,始知国粹之万不可保存”,钱玄同:《保护眼珠与换回人眼》,《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81页。“玄同自丙辰春夏以来,目睹洪宪皇帝反古复始,倒行逆施,卒至败亡也,于是大受刺激,得了一种极明白的教训。知道凡事总是前进,绝无倒退之理。……断非可张‘保存国粹’之招牌,以抵排新知,使人人褒衣博带,做二千年前之古人”。钱玄同:《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31—32页。

从这种思想转变出发,章门弟子在“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论争中,针对几种错误观点予以了以下猛烈的批评。

第一,继续深入批判“西学中源说”。

清末以来,有一种观点相当盛行,即“西学中源说”。持此论者认为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发明实际上在中国“古已有之”,或与中国发明暗合。这种观点最初曾经被早期维新派用来扫除引进西学的障碍,发挥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不科学的认识,后来更发展成为妨碍西学传入的理论依据。因此,有不少思想家都对此展开批判。如章太炎便说:“至于别国所有中国所无的学说,在教育一边,本来应该取来补助,断不可学《格致古微》的口吻,说别国的好学说,中国古来都现成有的。”章太炎:《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517页。鲁迅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批评“西学中源论”者“惟张皇近世学说,无不本之古人,……旧国笃古之余,每至不惜于自欺如是。震旦死抱国粹之士,作此说者最多,一若今之学术艺文,皆我数千载前已具”。鲁迅:《科学史教篇》,《鲁迅全集》第1卷,第26页。

时至“五四”时期,钱玄同更是发挥了上述章太炎与鲁迅的批判精神,对“西学中源说”加以了严厉抨击。他在《新青年》连续发表《随感录》针砭道:“若说科学是墨老爹发明的;哲学是我国固有的,无待外求;……那便是发昏做梦”,钱玄同:《随感录三十》,《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16页。“近来中国人常说:‘大同是孔夫子发明的;民权议院是孟夫子发明的;共和是二千七百六十年前周公和召公发明的;立宪是管仲发明的;阳历是沈括发明的;大礼帽和燕尾服又是孔夫子发明的。’(这是康有为说到。)此外如电报、飞行机之类,都是‘古已有之’。这种瞎七搭八的附会不仅可笑,并且无耻。”钱玄同:《随想录五十》,《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21页。

第二,深刻反思“保存国粹论”。

晚清国粹派“保存国粹”的主张,主要是建立在所谓“学亡则亡国、学存则国存”这一论断的基础上的。对于这种观点,章门弟子曾经一度十分认同。如钱玄同在1909年即曾说:“文字一灭,国必灭致亡,借观印度、波兰,可为殷鉴,……故今日急务实在复保氏之教为最要。”《钱玄同日记》第2册,1909年11月2日条,第844—845页。客观看来,这种“保存国粹论”固然反映了他们当时对民族文化危机的独特思考,但是由于终究难脱恋古的情结而易被保守势力所利用,因而到了“五四”时期,他们便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出:“有人说国语是国魂国粹,废国语是消灭国魂国粹,国将不国;这是十六七年前老新党的议论,动辄引俄灭波兰兼灭其语为言,……我意且以为国魂国粹要是永远保存,甚或昌大之,力行之,则国真要‘不国’了。……照这样做去,中国人总有一天被逐出于文明人之外,……所以依我看来,要想立国于二十世纪,还是少保存些国魂国粹的好!”钱玄同:《答姚寄人论Esperanto》,《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67页。两相对照,钱玄同这一观点与此前明显相反。

与此同时,钱玄同还对所谓“学存则国存”的观点予以了深刻反思。他清醒地认识到所谓“国粹”并不足以保全中国,否则“何以会有什么‘甲午一败于东邻,庚子再创于八国’的把戏出现?”钱玄同:《随感录三十》,《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16页。他还进一步追问:“国魂国粹是什么法宝,捧住了它,国家便不会倒霉了吗?那么,要请问,二千年来,天天捧住这法宝,并未失手,何以五胡、沙陀、契丹、女真、蒙古、满洲闯了进来,法宝竟不耀灵,而捧法宝的人对于闯入者,只好连忙双膝跪倒,摇尾乞怜,三呼万岁,希图苟延蚁命?”钱玄同:《青年与古书》,《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142页。

无独有偶,鲁迅此时也开始质疑“保存国粹论”。他一方面明确表示:“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绝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另一方面则担忧:“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鲁迅:《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第1卷,第307页。他还深入质问道:“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如此情形?”他同时还强调指出:“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鲁迅:《随感录三十五》,《鲁迅全集》第1卷,第305—306页。从当时鲁迅与钱玄同的交往来看,该文中所言“朋友”很有可能就是钱玄同。

第三,认为中西文化差异是“古今之别”,而非“性质之异”。

“五四”时期的思想界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东西文化存在着差异,这是双方都承认的事实,并各自归纳罗列了不少“异点”,但这种差异的实质究竟何在,双方的旨趣则大相径庭。概言之,新文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在东方文化派看来则是“性质之异”。

1915年,《新青年》创刊伊始,陈独秀便撰文提出:“东洋文明者,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并强调说:“欧洲人之进步,一日千里,吾人捷足追之,犹恐不及,奈何自画?”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此后,常燕生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文中也指出东西方文明的“关系是前后的,不是对峙的”,“所谓东洋文明的几种要素,往往在古代西洋诸国里边都可找出来”。他因此断言:“我对于世界文化问题的意见,向来主张世界上并没有东西文化之区别,现今一般所谓东洋文明和西洋文明之异点,实在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特点。”常燕生:《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3页。

与此相反,杜亚泉(伧父)则认为,中西文化犹如异地并长的两种草木,殊科异类,各具特色,并无优劣之分,故而二者“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杜亚泉(伧父):《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第24页。1921年,梁漱溟更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从文化路向的角度对东西文化的差异加以阐释。他认为:“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因为走得慢,比大家慢了几十里路;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地走终究有一天赶得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别的方向上去,那么无论走多久,也不会走到那西方人所达到的地点上去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黄克剑、王欣编:《梁漱溟集》,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1920年前后任教于北大时的梁漱溟

今天看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实际上都既有反映人类文化共性的时代内容,又包含有表征文化特殊性的民族因素。因此,东西文化的差异也应该是同时涵盖了“古今之别”和“性质之异”。而在“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争中,无论是新文化派还是东方文化派,都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科学的全面阐述,往往各执一端、相互攻讦。不过,就当时思想界的总体状况而言,凸显文化的时代性显然更切合社会的需要。唯其如此,章门弟子也坚定地站在新文化派的立场上,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古今之别”,而非“性质之异”。

1919年,钱玄同针对有人认为他未免“操之过急”的看法解释说:“人家的学问、道德、智识都是现代的;我们实在太古了,还和春秋以前一样。急起直追,犹恐不及,万不可再‘徘徊歧路’了!”钱玄同:《写白话与用国音》,《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373页。1923年,他又针对梁漱溟“文化路向说”,发表了《“持中”的真相之说明》一则随感录,予以了辛辣嘲讽。此后,他还明确表示:“我反对梁漱溟先生们那种分别东西文化三类(中国、印度、欧洲)之说,……东西文化之异,并非性质不同,只因西洋人比咱们要努力上进,一切学术都超迈到咱们的前面去了,咱们应该耻于落后,不甘‘自外生成’,急起直追,赶上前去,跟上他们,才是有出息的民族,有希望的国家。”钱玄同:《为什么要提倡“国语罗马字”?》,《钱玄同文集》第3卷,第389—390页。

与此同时,钱玄同还一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世界性:

我最近觉得“东方化”、“西方化”的说法实在不能成立。总之,科学未兴以前的文化,都是博物馆里的材料。……我更相信“赛先生”绝对不能西洋人所私有,的的确确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物,所以说这是“西方化”,实在不通,这分明是世界文化。《钱玄同日记》第5册,1923年4月6日条,第2628—2629页。

一般人所谓“西方文化”,实在是现代全世界的文化。钱玄同:《〈世界语名著选〉序》,《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69页。

我坚决相信所谓欧化,便是全世界之现代文化,非欧人所私有,不过欧人闻道较早,比我们先走了几步。我们倘不甘“自外生成”,惟有拼命去追赶这位大哥。钱玄同:《回语堂的信》,《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155页。

所谓“西方文化”便是现世界最较合理的文化,所谓“西学”便是现世界最较近真的学术,这断断不是西洋人私有的东西。钱玄同:《为什么要提倡“国语罗马字”?》,《钱玄同文集》第3卷,第390页。

钱玄同的以上这些论述,一方面继续彰显中西文化的“古今之别”,极大支持了新文化派的有关论述;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西方文化的世界性,修正了陈独秀此前所谓“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钱玄同认为引进西方文化并不会导致所谓“西方化”,只不过是一种顺应潮流的“世界化”,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人们对学习西方的抗拒心理,同时也为输入欧化减轻了舆论上的压力。

二、反对国粹,输入欧化

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实质进行了深刻思考的基础上,章门弟子明确提出了反对国粹、输入欧化的主张。如鲁迅就说:“现在的外来思想,无论如何,总不免有些自由平等的气息,互助共存的气息”,鲁迅:《随感录五十九》,《鲁迅全集》第1卷,第356页。所以应该“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鲁迅:《看镜有感》,《鲁迅全集》第1卷,第200页。“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拿来主义》,《鲁迅全集》第6卷,第40页。他并且还尖锐讽刺那些主张“保存国粹”、反对输入欧化的人,“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鲁迅:《看镜有感》,《鲁迅全集》第1卷,第198页。

这一时期,周作人的文化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他表示:“我相信,所谓国粹可以分作两部分,活的一部分混在我们的血脉里,这是趣味的遗传,自己无力定他的去留的,当然发表在我们一切的言行上,不必等人去保存他;死的一部分便是过去的道德习俗,不适宜于现在,没有保存之必要,也再不能保存得住。所以主张国粹只是说空话废话,没有一顾的价值。”周作人:《地方与文艺》,《谈龙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这无疑严厉针砭了那些主张“保存国粹”论者。与此相应,周作人此时也主张输入欧化,他并且还曾针对人们对欧化的恐惧解释说:“现在有一种大惊小怪的人,最怕说欧洲式,最怕说‘欧化’。其实将他国的文学艺术运到本国,绝不是被别国征服的意思;……既然拿到本国,便是我的东西,没有什么欧化不欧化了。”周作人:《致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54页。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文化交流的融合性,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

同类推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说聊斋

    《聊斋志异》谈狐说鬼,瑰丽迷人,这些神奇变幻的精灵们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寂寞的心弦,触发过多少人的神外之思。《聊斋志异》,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可爱?
  • 学无涯丛书-世界名楼

    学无涯丛书-世界名楼

    宇宙无限,生有穷时;知识无界,学无涯际。世界名楼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有名的各种楼宇或宫殿,包括:中国的黄鹤楼、大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美国白宫等。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守护天使:霸道小姐只爱你

    守护天使:霸道小姐只爱你

    有一个地方,叫做“绝谷”杀手部,那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特级杀手。两个小女孩,为了复仇,来到了这里。六年后,“紫烈”神秘出世……因为需要帮忙,她们来到了中国,遇见了几个本不该相见的男生,一段浪漫、诡异的恋爱经历,能否抹平两个女孩子心里的那段仇恨?
  • 练武加速器

    练武加速器

    林虎意外来到了蒸汽与火炮的世界,但却偶然发现这里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秘武,海怪,神秘职业者……但是不要怕,自带外挂无限制提升!黑虎拳法——黑虎通神拳——黑虎毁天灭地拳……
  • 动漫年华

    动漫年华

    很简单,这就是一个重生做动画的故事,首先嘛,主角开局有个公司……
  • 诸天玩家

    诸天玩家

    王者于废墟中崛起,目光洞穿黑暗,江寒被主神送往洪荒,在这个充满了危机的世界,他该何去何从?
  • 呜咽的小河

    呜咽的小河

    一个再宁静安详不过的贫困小山村,村南山北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边淳朴俊俏的少妇们谈笑着洗衣服,河里乖巧聪明的孩子们在戏水捉鱼,河岸壮实年轻的小伙子在卖力的刨着耕地,快乐的小河欢笑的奔腾着。贫穷不等于没有欢乐,富裕并代表就是幸福。疯狂开山大肆采矿使村里人的腰包日渐鼓起来的时候,但不幸开始降临,悲痛接踵而至,最终留下的是一条浑浊呜咽的小河,也只有韩瑞丰老人狠命的吸着廉价的钻石牌烟卷,对着即将干涸的小河,不知在思索着什么!是人生命运,还是家庭幸福?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他要做什么!
  • 宠后欢喜记

    宠后欢喜记

    苏青青带着穿越神器穿越到南朝,嫁给同样穿越的皇帝刘逸之。皇后苏青青的日常:睡睡觉,喝喝茶,吃吃饭,逛逛御花园。皇帝刘逸之的日常:爱老婆,疼老婆,宠老婆,天天秀恩爱。
  • 末法时代也要搞事情

    末法时代也要搞事情

    灵气突然枯竭,修者们迎来”世界末日“,人界进入末法时代。白巧灵天生阴阳眼,天赋出众,可惜生错了时代。玄学术法几近绝迹,本以为自己会平淡的走完这一生,没想到末法时代了,还有人搞事情。从孤身一人,再到爱人相伴,亲朋相随,白巧灵也不甘心就此认命了。
  • 碧血昙花

    碧血昙花

    神刀惊风雨,怒剑可涤尘。百变玲珑手,万里不归人。\r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身上自然会有许多动人的传奇。\r可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浪子呢?
  • 忘川司

    忘川司

    传说,忘川水下的忘川灵,原是那些不愿喝孟婆汤的痴情人,他们在忘川下沉睡千年,再次苏醒便可进入忘川司,从忘川司中回到人间寻找前世恋人。忘川司的主人说:前世因果,必竟不是今生命运,你是愿意回到千年前重新相爱,还是来到今生再次相遇?重蹈覆辙的相爱,没有结局的相遇,你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