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是企业最了解市场,最注重效益,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因此,应该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家、企业科技人员在内的职工群众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专业研究人员只有与他们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有些专家学者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认为把企业看作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具有一定局限性。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不行的,因为对于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企业必须也一定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二元结构显著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企业当然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创新,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是整个行业一起来做,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企业,国家也应当进行大力支持。从我国专家学者对自主创新的内涵界定可知自主创新应该是一个系统和整体的概念,它包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各种创新,自主创新应该突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于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标志,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品牌为目的的创新活动。
2.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有的专家学者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作了充分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贯穿于自主创新过程的始终。如经济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产生新产品、新工艺,促进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效益、创造财富。
变革性。自主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新颖性。自主创新显示了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陈旧事物的决裂,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创新不是走历史的循环之路,而是革除过时的事物,确立先进的事物。
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自主性。创新要有自己特色,并且为市场接受,服务于顾客,创造并保持超额利润。
有的专家学者提出自主创新的特征:高风险性。因为创新活动涉及许多相关环节和众多影响因素,从而使创新的结果呈现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创新带有较大的风险性。高回报率。在经济活动中,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尽管创新的成功率较低,但成功后可赚取的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创造性。创新的成果常常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和个性表现的结晶,带有很强的创新性。综合性。创新活动常常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或是建立在许多人的成果基础上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认为自主创新的综合性和时效性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表现一定的新颖和超前意识。自主创新是失败和成功、自主与集成的统一体。
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技术链和创新链、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因素;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创新人才,企业家精神等内部因素。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还有:知识积累、技术学习、研究与开发(R&D)活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力量,认真研究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对规划企业战略、寻求内外环境支持、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的利用各种因素水平可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良性互动,提高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3.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指标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企业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要想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就必须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创新力,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创新体系,并且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道路,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路径:首先,重点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技术以及优势品牌的企业,同时全面提升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模仿创新能力。然后在集成创新特别是优势品牌形成的基础上,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形成战略突破。即自主技术创新要激进式发展,由中间突破逐步升级,形成最终的大突破,还要加强形成与消费偏好相适应的技术偏好路径的建设。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应当是:确立自主创新目标—自主创新设计—存量技术扫描—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必要的知识产权引进—自主实施的模式演进。要合理处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要强调选择性和有效吸收性,更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避免在企业竞争过程中受制于人而处于不利地位。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依据,而采用一个单项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必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采取的统计指标过多,又会在具体评价时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为此,在选择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时应遵循指标选取科学性与现实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二级指标: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包括科研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数量和拥有发明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占国家总资产投入的比重等。有的专家学者从信息利用能力评价、创新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能力评价、创新管理能力评价、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评价等4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和全面的评价。此外,一些专家学者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研究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对创新力的不同理解,我国的专家学者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或者不同的权重值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评所得到的结论将会有所差异,但是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企业可以对已有的成果合理地借鉴,根据自己的现实特点,理顺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关系,尤其是研发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建立保证技术创新有效运行的体制,形成市场调查预测、科研开发、生产转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通过强化管理,保证创新资源合理有效使用,以形成和完善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指标。
4.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具体而言,加快企业体制改革为突破;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实施“智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高效配置智力资本结构;高强度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建立风险资本投资体系;真正确立以企业家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确立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进行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跨国企业集团自主技术创新;全面提升高新区创新体系的运行质量。自主创新,既要引进吸收,又要强调自主,还要以开放的态度进行合作创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利用全球知识储备,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引进过程中我国的企业还要认真修炼自身内功,作好消化、吸收,并创出自己的特色。绝不能盲目地以为外资引进得越多越好,而应通过适当的政策规制和化解外资的单独逐利性,其目的是促使和引导FDI走上能够有助于我国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要全面提高地区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还必须全面地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开放与创新的关系上,从区域层面的开放带来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层面的开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企业层面的开放强化企业间的合作;合作的结果促进创新。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观念创新。企业经营者应坚定以创新促企业发展的信念,主动地吸收外部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其次要改善创新环境,深化制度创新。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也应主动积极参与制度创新,进行产权变革,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然后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企业要继续努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维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融资渠道。最后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工作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强化管理创新。企业在继续做好组织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创新的同时,还应逐步加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和企业文化等深层次综合性管理创新工作。
总之,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我国企业面临自主创新的挑战且又迫切希望了解自身创新能力。首先,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在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并构建业界普遍认可的自主创新能力定义及内涵。其次,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研究,总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另外,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认、计量测度与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开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撑系统。这样对于正确制定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满足企业通过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的评价获得对自身创新能力系统的了解,并及时作好企业诊断,发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从战略高度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五)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比,特别是与世界500强等大跨国公司比,差距仍然很大。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1.采取国家政策行动,抓好督促落实工作
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督促企业提高创新能力。2009年督促******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继续组织实施国家认定创新能力建设,具体从总体目标、支持重点、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督促和要求。
(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通过专项实施,引导和扶持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有利于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支撑平台,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奠定基础。
(2)支持重点
重点围绕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特别是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农业以及节能、环保、战略性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为依托,重点支持对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优势骨干企业,建设较为系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设施、工程研究试验设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等综合性基础设施。
(3)具体要求
申报条件:2007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得分70分及以上(不含承担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未验收的企业)或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管部门应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按照专项目标和重点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见附件,报告需由甲级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写),并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2.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