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实施大人才观战略的重要意义
2003年12月26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但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我国人才工作正处于需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
(二)我国实施大人才观战略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工程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
古今中外的经验都反复证明了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人才强,国运昌;人才弱,国不强。人才兴,国运隆;人才殇,国必亡。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近君子远小人也;后汉之所以颓废也,近小人远君子也。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决定因素,是高素质的人才加高科技加一流的管理。如果没有高科技人才,就不会创造出、发明出高新技术;如果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哪来一流的管理?人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由人才创造出来的最强大的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因而说,不论是新型工业化,还是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人才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没有人才作保证,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
(三)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需要高层次的人才
在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在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中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及一批接一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是发展的两大重点领域,涉及各个方面。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创新人才作实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去抓。1985年,我国建立了博士后制度,开始探索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5万多人,有近3万人出站,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99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旨在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211工程”。1998年5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启动了“985”工程。这两项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增强了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115个,超过总数的50%,产生了有“中国芯”之称的“北大众志—863系列的CPU系统芯片”、清华“USB移动数字电视控制芯片”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同时,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迅速成长,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力量。
我国人才总量不断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得到改善。至2007年10月底,全国公务员达617.2万人;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我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我国高层次人才作用不断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载人航天、三峡工程、杂交水稻、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以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级专家群体,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
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改革人才管理机制与制度。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已被整个社会所接纳。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登记求职人员7951万人次,成功介绍3994万人……中央和各地各部门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实施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一大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106.7万人,学成回国人员近27.5万人。2004年至2006年引进外国和港澳台专家约134.2万人次。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迫切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始终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鼓励人人都为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做贡献,人人都能在实践中成才。
要真正为搞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大力推进整体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强有力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在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进程中,也必须要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把党政各级干部,把各行各业的人员,培养成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正真把实施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大人才观战略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四)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适应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更好发展的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实践检验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能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顺利实施;以聘用制改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目前,全国已有65万个单位推行了聘用合同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
近年来我国坚持市场导向,人才管理机制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的观念悄然变化,求职找市场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已被整个社会所接纳。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登记求职人员7951万人次,成功介绍3994万人。
在实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进程中,特别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应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完善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开发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测评技术。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围绕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在实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进程中,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研究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与此同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取向,拓宽选人视野,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到企业任职。大力扶持能够整合生产要素、利用社会资源和聚集各类人才积极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遵循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针对人才资源的特殊性,按照人才的市场供求关系,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保证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和有序性。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结合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将经营者薪酬与其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不断改善收入结构,逐步建立与市场价格接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建立国家功勋奖励制度,对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奖项。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实现有效激励。
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要为实施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要把实施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人才与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相互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