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43800000018

第18章 写到天堂的时候,抒情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当岁月的恩仇在暮秋的晚钟里消融

他朝你友善地眨了眨眼睛

在一棵老树下,你蓦然发现

你一生的抵押

仅仅是和他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生活》(节选)

刘频

1963年1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十一年。从1994年至今在民盟柳州市委工作。自大学时代至今已发表诗歌作品五百余首。出版有诗集《浮世清泉》、《雷公根笔记》。现居柳州。

1999年3月,《广西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20世纪90年代广西现代诗状况的长文,文中对广西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几乎所有现代诗创作新锐都能在文章里找到各自的名字。这是广西多年以来少见的相对详尽和完整的现代诗人介绍文章,且刊登于广西最高级别的党报(一般来说这是一种高规格的承认),其意义不论是对于现代诗创作一直被重视不够的广西文坛还是诗人个人都不言自明。然而不知何故,这篇文章漏提了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席的名字。据说文章见报后,几个青年学生拿着报纸跑到那人家里,愤愤不平地说:“写广西诗歌却没提到你,这算什么文章!”

这个“缺席者”就是刘频。在我看来,刘频与盘妙彬等人一起,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广西现代诗歌的一尊绕不过的碑石。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1993年《诗歌报》上的一则启事,称发表于该刊某某期并被编辑配发“选稿人语”重点推荐的诗歌《纪念瓦特》为抄袭之作,原作者是柳州某校的教师刘频;1994年2月,《诗歌报》在第二期头条位置推出刘频的组诗《公社》,这是广西诗人自1985年《诗歌报》创刊以来在该刊发表的第一个头条;一年后,这组诗中的《芭蕾》、《叛将》、《闪电》三首被选入了《诗歌报十年精华》一书。这一事件发生在现代诗创作相对薄弱的广西,对同行们的确可算是一次不小的激励。记得当时我曾对朋友说:就凭这组诗,即使刘频今后五年不写东西,诗坛上仍然会有人记住他。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刘频并不是我所预想中的诗歌懒汉,他一直在不停地写着,只是由于类似于“刘频风格”的作品除了观念较前卫的刊物如《诗歌报》等敢于刊用外,许多刊物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它们“敬而远之”,因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刘频的作品在刊物上出现得相对较少,只是像野花一样零零星星地撒在一些省市级刊物并不宽敞的土地上。这一现象导致了一些不谙“诗事”的年轻人对身边“恐龙”的忽视。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频的大部分作品即使放在国内任何一家刊物上,都可以如鸵鸟一样昂然独立傲视群雄。——需要指出的是,我一再言及“省市级”和“国内任何一家刊物”之类并不表明我对省市级刊物的漠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应该小看那些不大知名的省市级刊物,几乎没有哪个诗人和作家不是在这些刊物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遗憾的是,现在文学刊物举步维艰,许多省市级刊物停刊的停刊,改版的改版。阵地的消失,使一些本来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诗人延长了跋涉的道路,也有可能使诗歌创作人才面临断代的危险。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有互联网,发表诗歌容易了。但那已经是另一码事,谁都知道,在网上发表的东西几乎算不上发表,即使算,发表得容易也会使文学失去神圣感和神秘感。没有了神圣感,创作者的创作心态会悄然改变,安于现状,乐于小打小闹。

在我1994年所阅读的诗歌中,刘频的《公社》是很有冲击力的一首:

春天的力。有组织的树叶

在城邦的沃野闪动黝绿的眼瞳

淹没水底的剑从祭司的咒语中

劈向广大的夙敌

奔跑吧,在百年的晨光中不停地奔跑

神的嘴唇嗫嚅着,血中浮起颗颗宝石

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笼罩这春笋万里的帝国

这首仅有八行的短诗,意蕴无穷。也许会有一些读者在面对它时感觉难以进入。在我看来,这首诗至少有一点是应该注意的,即它具有意象派的余风。特别是第一小节的意象转移与对置,将“有组织的树叶”喻为“在城邦的沃野闪动黝绿的眼瞳”,生动灵巧,与庞德的《地铁车站》中将“人群中浮现的脸庞”比喻为“湿漉漉的树枝上黝黑的花瓣”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公社》在对人与物的转换、动和静的处理上与《地铁车站》恰好相反,前者是将人们的视线从静态的树叶过渡到动态的眼瞳,后者则是从动态的人像延移到静态的花瓣。有意思的是,两首诗都具有相似的色调,一个是“黝绿”,一个是“黝黑”。不知刘频在重读这首旧作时是否会想到这一巧合。

第二节中,“淹没水底的剑”可以虚指季节开始时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暗暗存在的自然之力,也可以实指最后一节所说的“春笋”。“剑”出现,自然要展示它的威力,那些萎靡的、慵懒的、披着坚硬的冬天的外壳的事物,是它天然的仇敌。如同政权的变换从来都需要无数或明或暗的战争,如果我们将季节拟人化,那么一个季节的更替,也必然有其不为人知的残酷性,将是人们看不见的血与火。而在代表着新生力量的一方眼里,那血与火辉映出了即将到来的宝石。“春笋万里”无疑就是无数支高举的剑戟,即将到来的对抗只能用“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来形容,壮观而又残酷。因此,在我看来,《公社》是一首在平静中暗含着风暴的诗篇,一次语言的起义和暴动,“战火”一触即发。

那么,诗歌标题“公社”又是什么意思呢?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公社”一词有四个义项,第一项是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第二项是欧洲历史上的城市自治机关,即资产阶级政权的初级形式;第三项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形式,如人们熟悉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第四项是特指人民公社。无论是哪一种义项,都具有“人口多,环境喧嚣,行动一体化,一呼百应”等共同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具体到刘频这首诗歌,我认为更倾向于第三个义项,即巴黎公社起义,里面有血和泪,有无尽的激情,它实质上是一种阶级试图推翻另一种阶级的统治的运动。只不过《公社》一诗写的是季节之间的“起义”而已。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的“宝剑”这一意象来证明《公社》一诗起义或暴动的指向。我们知道,矗立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就是巴黎公社起义五年后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祝贺美国独立一百周年的礼物,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自由女神像最引人注目的是女神高高举起的右手,以及头上戴着的具有宝剑般的棱角的冠冕,这让人无法不联想起《公社》一诗中宝剑般高举的春笋。

如此说来,这首诗其实取名为《暴动》或者《起义》、《革命》等都可以成立,而刘频将其命名为“公社”,不知是出于考验读者的历史知识的念头还是其他想法,但无论如何,这个标题使诗歌增加了飘忽不定的因素。当然,上面的阐释不一定能完全囊括《公社》的诗意,有的时候,解释是必需的,而另一些时候则是画蛇添足,诗歌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应该保存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气质。其实,诗人就是在精神世界里想入非非,在纸上革命的那种人,他应该做的,不是在现实生活中夸夸其谈,而是悄悄地掀起词语的暴动。刘频也认为诗歌不宜说得太多——2007年6月18日中午,刘频在柳州新闻网一个论坛中这样写道:我常回到“写什么,怎么写”这样一个传统的、本元的文学命题,对此把握得比较准确到位的时候,诗歌写作就会豁然开朗,有如冲破乌云遮蔽的阳光顿然照亮无垠的大海。诗人不必饶舌,其作品本身呈示一切,包括艺术价值和人格尊严……

可以这么说,现代诗发展到今天,“怎么写”日益重要。关于春天的诗歌难以计数,而刘频的《公社》因为其别出心裁的语言和技巧,在众花丛中独自绚烂。

《公社》是刘频的转型期的作品,几年后,刘频的语言变得舒缓大气,诗意也更为浑厚。青春的激情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中年的温文与稳重。对于诗歌而言,这是质的区别;对于诗人的姿态而言,这样的转折也意义重大。在对刘频诗歌的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他越来越倾向于一个普通的道理——无论为人为文,都要实在、本真、不玩花架子。刘频的诗歌写作经历过一段不算太短的浮华时期——这个时期几乎每个诗人都会经历——开始写作时,认定每一首诗都应该有升华,有哲理,有警句。按理说,对这种艺术境界的追求无可指责,但在具体的写作中,问题出现了,这样的东西总有一种教化的味道,每一首诗里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插入一些类似于“名人名言”的东西。这些东西太突兀了,阻碍了读者对整首诗的关注,使作为一件艺术品的诗歌肢解为一些言辞的碎片。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你算什么?哲学家?思想火种的传播者?替芸芸众生受难的神?就那点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就那几年的校园生活,你竟有了那么多的感悟,那么深的思想,那么高的境界?有了如此反省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诗人本身并不是神,他写下的文字不是神谕,诗人就是一个平凡人,除了提起笔的那一瞬,他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在这样的前提下,诗人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只能是管住自己,时刻检点自己的内心,让思想在诗意中自然呈现,而不是对世界夸夸其谈,以一个灵魂工程师的面目去对读者指手画脚。当你的思想如涓涓细流般沁入读者的每一个细胞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教益,那才是真正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对此,刘频说得更精辟:“写诗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技艺的劳作。从这个角度说,诗人和打金匠、烧陶工、编席匠没什么不同。”(见柳州新闻网)当一个读者表示更愿意称刘频为“诗人”而不是“著名诗人”时,刘频显得十分乐意,他说:“我以为称谓没有实际意义,称谓往往是一顶遮住自己目光的沉重的帽子。作为一个真诚的诗人,应该靠自己的作品本身说话,文本证明一切。……诗人的内心应该是慢的,像黄昏里缓慢的光线,在沉静中充满感恩和悲悯。”(同上)正是因为对这些因素的深刻体察,我们发现,新千年以来,刘频的创作成功地抛却了以往的“对速度的迷恋”,进入到一种平静而朴素的境界之中,而且更为关注世事,写出了《生活》、《让苦孩子的脚步变得轻松》、《五百公里以外的忧伤冬夜》、《一只穷人的肾》等一批关注民生而又诗意浓郁的作品,其中流露的对弱者的关注与怜惜,使刘频与《公社》中的那种激越豪迈的形象判若两人:

当一张报纸以新闻的语调,原谅了一个女人的轻生

宽恕了一颗被逼到窗台的破碎心灵

我感到我的诗篇有如一只虚亏的肾

无力过滤沉重的岁月中——那缕绝望的眼神

这是《一只穷人的肾》的最后一节,从这四行文字中,我们可以猜想到一个凄凉的故事,故事的开始与结局,并感受到诗人悲悯的内心。曾经在网络上读到过一篇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文章,文中说:“刘频的诗已经说出了工业时代城市中许多不为人重视的东西,然而他的语言并不像国内一些诗人那么尖锐或犀利,也不指桑骂槐,而是以一种缓重的语言说出他所思、所见和所感,这与他生存的环境和生命的体验是有着重要关联的。……他仍然有捕捉不到、剖析不到的地方。透过他的诗作,我仍然看见他的周围有着无边的黑暗和无知的领域游动在他的四周。”文章对刘频近几年的诗歌特点的概括是精到的,既肯定了刘频作品的独到之处,又指出了他的缺憾。我相信,依靠出色的才华和深厚的生活底蕴,刘频一定能够直面眼前的黑暗,并深入其中,用自己的才华将其照亮。

在刘频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2002年冬天《诗刊》刊登的《下雪的天堂》。这是一首宁静而开阔的诗歌,来自于诗人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诗歌在淡淡的忧伤中带着对心灵的抚慰,像智者的眼光:

请原谅,当我写到天堂的时候

抒情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一片片雪花像夜色般飘落

我想起了那位早逝的亲人

在天堂里,他冷不冷

在下雪以前,他是否找到了另外几个亲戚

此时,他们是不是也围在火炉边,搓着手

轻声地谈话,随一片片雪花

落下来

温暖地覆盖我的稿纸

在我2004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随笔集《或明或暗的关系》的封面上,出现了刘频这首诗的最后几句。对于该书的装帧设计,事前出版社的美编并没有和我商量,待图书出版,我看到封面正上方手写体的《下雪的天堂》,既欣慰于我的书有一个好封面,更欣慰于美编给了我和我的朋友在纸上相聚的机会。因为在此前我和刘频只见过两面,一次是2003年6月的桂林诗会上;另一次是2002年10月中旬,我去四川访友经过刘频所在的城市,刘频出来很热心地招待了晚餐,把我灌得面红耳赤,差一点错过了火车。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德彪西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德彪西

    德彪西的音乐,像月光一样,从他深邃的灵魂中漂洒向广袤的世界。没有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没有急风暴雨翻天复地,没有呐喊和喧嚣,只有真诚的低言细语,精美的幻想迷醉,无言的激情,含而不露的思想。创新的冲击力融化在拉丁化的柔和形式中。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KarlHeinrich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热门推荐
  • 戮神战纪

    戮神战纪

    界皇之血,被后世称为戮神之血。别人都是在辛辛苦苦地寻求各种宝物机缘,而他的一身热血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充满无限开发潜力的异宝。炼丹?炼器?炼阵?都太无聊了。身怀界皇之血,自然会有天才妖孽自甘为其效劳。少年因为身怀界皇之血而惨遭诸天神罚,幸得不死,历尽艰苦,终于成长起来,势要诛杀那些以众生为刍狗的天地诸神。身化界皇,当斩尽天地混沌。逆炼天道,当屠尽万界诸神。
  • 遨游诸界星辰

    遨游诸界星辰

    宇宙,星辰以及...未知面对无尽的黑暗,无穷的危机,少年夏宇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当然,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他能否抓住机遇取得成功?
  • 媚流年

    媚流年

    相思是蛊,你是毒,我就是那个中了蛊毒的傻瓜。豪门大小姐年年爱上乡村桀骜少年流星。年年在经历了背叛,真相,怒砸婚礼,车祸失忆之后被流星以其妹妹流年的身份带着远离都市。意外重回豪门获知真相的年年因为车祸遗留的伤病不得不远赴国外治疗。当年年重新回来的时候,身边的霸气男艾伦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旧爱PK新恋,各种阴谋各种孽,各种奇葩各种伤,谁才是那个可以陪伴年年一生的男人?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魔剑与圣主

    魔剑与圣主

    一千年前,一个其名为帝的圣主结束了动乱,创立士土之制,在九天大陆上建立九大宗门帝星陨落,魔族复生一千年后,九宗不再,仅存七宗。有人预言,下一任九天圣主即将降世——“圣主止戈”也有人预言,大劫将至,无人能逃脱——“白骨堆里出圣人”PS:慢热
  • 大梵至尊

    大梵至尊

    在一次外出去书坊的时候买下一本雕木残本,机缘巧合下炼出了不同于真气的灵气,并寻得修仙门路,成为修仙者中的一员。万事频发下又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练气掌门。且看王森清如何在经过不懈努力下,成功将门派发扬光大,成为人尽皆知的修炼圣地,又如何与各行各界的巨头们平起平坐,令人忌惮,成为一界至强存在,雄霸一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勋鹿我只爱你

    勋鹿我只爱你

    他一直都在,我怎么会忽视了他那么久?在每一个时光的拐角,他都在等我。从我开始狠狠地抛弃他的一切开始,他大概就知道我会后悔。1.这是生子文。2.不建议blx看3.不爱看不要进来,左转去找你的大神文去。
  • 剑道玄尊

    剑道玄尊

    逆炼成神,剑道玄尊!平庸的世家子风秦,在得到重生的强大灵魂力后,不仅获得一系列法宝神器,更得到高人指点,视升级如儿戏,吃丹药如零食,从此扮猪吃虎,艳遇不断,一步步恢复家族荣耀,走上剑神巅峰!*******************************武道:修武境、玄真境、丹元境、鬼斧境、天茧境、炼魂境、生死境、涅槃境、封神镜。剑修:剑士、剑师、剑宗、剑王、剑尊、剑圣、剑神。魔法:魔法士、魔法师、大魔法师、策法士、策法师、大策法师。******************************************(*^__^*)欢迎入群:278817610******************************************
  • 万界流浪系统之爱情公寓

    万界流浪系统之爱情公寓

    贾殇从万界回到自己的时空,却发现自己的时空与爱情公寓相重合了……而脑中的系统竟然是可以实体化的?!和系统谈恋爱,你敢想象吗?京城的贾家大少爷和公寓的几位奇葩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一起去看看吧!(另外顺便ps:在此保证绝不低俗黄色搞开车!只求别再封我书……觞君跪求……)
  • 灵瑶诀

    灵瑶诀

    他,林旐维,灵瑶山得意大弟子,玄道赫赫有名的冷酷战神。她,溱溱,误打误撞穿越到玄道的疯丫头,江湖人人喊灭的凶物血玖。他们的初见,格外惜命的她就死皮赖脸的缠上了他。在拨开层层迷雾她的身世越发复杂,他们也终是要站到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