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65600000063

第63章

赞曰。结劝无疑。慧光照疑度一切故久修业得。以此悲愿故寿命长

经。如医善方便(至)无能说虚妄

赞曰。下五颂涅槃无上。有二。初一喻。后四合。此初也。狂子谓根未熟者

经。我亦为世父(至)速成就佛身

赞曰。此四颂合为四。一现身异。一为恶生。一说法异。一愿作佛

分别功德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

来意有三。一者二品傍释涌出疑中。前说权实两佛.理智二身。总万德之鸿基绾三明之极体。穷神尽妙。闻之者悟心契智。符真。融之者道证。今明阶位故此品来。二者果五品。分二中。初二品明已满果。因前品正明已满果。此品辨时众因此证获不同。故此品来。三者论解十无上中。第十胜妙力无上。余残修多罗说。论复自云。自此以下示现法力及修行力。法力即经之威神。修行力即能所行之胜德。法力者有五门。一证。二信。三供养。四闻法。五读诵持说。证谓诸菩萨中闻寿量者。有十一位证圣信。谓八世界微尘数菩萨发心信解。供养。谓天雨华等。此上三门皆在此品初。闻法谓此品中后二长行偈。并随喜品中闻法随喜者。读诵持说。谓法师功德品明读诵持说等人所获功德。至文当解。论自解云。初四门弥勒品示现。皆告弥勒故。后一常精进品示现。唯告常精进故。由此法力唯摄三品。其修行力摄十一品。一法师。二安乐行。三持。四神力。五药王。六妙音。七观音。八陀罗尼。九妙庄严。十普贤。十一嘱累。合十四品皆是第十胜妙力无上。由明证信供养三种。故寿量后有此品来

释名者。功谓功劳闻法力用。德谓道德体即福慧。由闻妙法功力所得之德。故名功德。分音府文反。别音方列反。或作莂。或作[言*別]。此辨释义。或分音扶问反。别音凭列反。分别诸功德事。此品辨释分别彼功德事故名分别功德品

解妨者。何因声闻闻实.权。而悟领乃为授记。菩萨闻真.化。而解知。不为记别。答菩萨之记佛已数彰。但说证因不说当果。声闻初悟作佛事难。因证未成且记当果。问何因说乘权实菩萨记.证双无。说身真化声闻记.证俱阙。答菩萨先知权实但闻身而道证。声闻未证化.真唯闻乘以得记。菩萨无取舍声闻未证故。问初科云。何故说权实以记声闻。乃为宗旨。说真化以证菩萨乃属流通。答法华开诱正对权实以陈宗。不说真应。岂说身以为宗旨。但是因前涌出释彼众疑。而非开诱之标。故非宗也

经。尔时大会(至)得大饶益

赞曰。品分为二。初一长行.颂明时会获益现前阶降。后诸长行与颂。明校量胜劣后时利益。初文有四。一标时益。二佛告益。三供养益。四颂受益。此初也

经。于时世尊(至)清净****

赞曰。下佛告益。有二。初明证得。后明信发。初文有二。初之六门依位证得。后之五门依生证得。此初也。依论法力五中此中有三。一证。初十一位是。二信。八世界发心是。三供养。雨华等是。依义殊胜论作此解。无领受故。无生法忍本论说初地。据初得位。长时在七地相续在八地圆满在佛地。无生是境无所执。生法者是教。诠无生教。地前昔闻未能智证。今智证印名无生法忍。忍印证义。即三无生。遍计所执名相无生。依他起性自然无生。圆成实性惑苦无生。闻持在三地佛地等说故。十地论说在五地。三地离定障。五地定自在故。乐说辨才在五地。解五明论辨才具故。唯识等说在第九地。据成满故。旋陀罗尼在七地。旋音似泉反还也。若如水回作漩辞选反又似泉反。今从还旋。还旋巡空及有情中行覆荫故。七地长时无相。及观有情故。弥勒上生说。弥勒得在第十地据成满故。不退****在八地。具四不退故。清净****在十地无相离障为清净体。又此是功德法但随义说证。不须次第配地

经。复有小千(至)三菩提

赞曰。此之五位依生证得。论云此得初地菩提离分段死。随分得见真如佛性。名得菩提。非得果满佛位菩提。亦有释言。依涅槃经。八生是四恒人。解十六分中之一分义。四生是五恒人解八分义。三生是六恒人解十二分义。二生是七恒人解十四分义。一生是八恒人解十六分义。虽有此释言八恒是第十地。今依本论得初地菩提。不说得佛位故不作是释

经。复有八世界(至)三菩提心

赞曰。此明信发

经。佛说是诸(至)赞叹诸佛

赞曰。第三供养。有七。一雨华。二雨香。三作乐。四雨严具。五烧香。六菩萨上天。七歌赞佛德。末尼珠虽适心而未胜。如意珠最胜。香来非下故说九方

经。尔时弥勒(至)欢喜充遍身

赞曰。第四领受益。十九颂分三。初二颂闻法欢喜。次十五颂颂益瑞。后二颂结成欢喜。此初也

经。或住不退地(至)清净之果报

赞曰。下十五颂益瑞。中分三。七颂证。一颂信。七颂供养。此初。有三。初三颂位证。三颂生证。一颂结

经。复有八世界(至)皆发无上心

赞曰。颂信也

经。世尊说无量(至)歌咏诸如来

赞曰。颂供养有二。初一标颂叹后六供养。供养有七。初半雨华。一半雨香。缤音敷宾反。纷音抚云反。玉篇缤纷乱也。半颂作乐。半颂雨衣。一颂烧香。一颂半上天。半颂歌赞

经。如是种种事(至)以助无上心

赞曰。结成欢喜。诸具善根者闻佛名故。助佛无上心修行顺佛心。或令彼具善根助彼众生。生无上心名为助也

经。尔时佛告(至)无有限量

赞曰。下第二段校量胜劣明后时益。中分二。初长行及颂闻寿量生随喜信解益。生下于一部中随喜功德。后一长行颂闻寿量解持读诵益。生下于一部中法师功德。初解随喜者后正修行者。初长行有三。初总明信解。次校量胜劣。后显无退此初也。随喜功德后。得菩提何量之有

经。若有善男子(至)所不能知

赞曰。此校量胜劣。其一乘体即有为慧及无为智。所以除般若以最胜故。此经虽说出生一乘。体性宽备。胜鬘一乘虽通摄入。唯无为慧以为一乘故。彼恒河沙劫行六波罗蜜。不如有人手执经卷。不说除般若。故知此经通取理.智以为一乘。二乘理.智会归一故。若唯取真理同胜鬘经以为一乘。亦应总以六度校量。通出生义。何故除慧。天亲金刚般若论说。数.力.无似.胜。无似因亦然。一数胜。二力胜胜时故。三无似胜胜喻故。四因胜胜因果故。此文有二。算数.譬喻。乃至余二亦不及之。故言乃至

经。若善男子(至)无有是处

赞曰。此显无退。信.位.证.行随应无退

经。尔时世尊(至)行五波罗蜜

赞曰。十九颂半分二。初十四颂校量。后五颂半明能信者。不颂初一。初复有二。初十二颂行五度。后二颂校量一信。初中复三一。颂标。十颂五度。一颂结成。此初也

经。于是诸劫中(至)以回向佛道

赞曰。下十颂五度中分五。此三颂贫施弟子者声闻也。田有三种。一尊胜。二贫苦。三中容。父母恩田初尊胜摄。今供初田。田.恩两胜。如是等中摄医药故四事便具

经。若复持禁戒(至)一心不懈怠

赞曰。一颂戒。二颂忍。一颂勤

经。又于无数劫(至)尽诸禅定际

赞曰。此三颂定

经。是人于百千(至)如上之所说

赞曰。此一颂结成也

经。有善男子等(至)其福为如此

赞曰。此二颂校量一信

经。其有诸菩萨(至)说寿亦如是

赞曰。下五颂半明能信者。分三。一颂信者。三颂发愿。一半结成。发愿有二。一总。二别此。初二也

经。若有深心者(至)于此无有疑

赞曰。结成也。具有六德。一深心竭****法。二清净不求名利。三质直。四多闻。五总持。六解佛语。方信无疑

经。又阿逸多(至)一切种智

赞曰。下第二段解持读诵益。长行中有七。一行者功德无边能生种智。二行者为见报身净土。三行者即为顶戴于佛。四行者即为已起佛塔僧坊供养。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七行者所在处应起塔供养。此即初文。有二。初闻寿量起无上慧。后于一部起闻持等能生种智当必得故

经。阿逸多(至)深信解相

赞曰。二行者为见报身净土。有四。一见报佛。二见净土。三见菩萨众。四结成前。当必见故。见解佛智如报佛故。此以智见非以眼见

经。又复如来(至)顶戴如来

赞曰。三行者即为顶戴于佛。闻经随喜已深信解。况读诵受持。敬重佛故名为顶戴

经。阿逸多(至)供养众僧

赞曰。四行者即为已起佛塔僧坊供养。有三。初标。次释。后结。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供养众僧

赞曰。下释。有二。一略。二广。此略也。全身在此即为起塔。众学所归即为僧坊。受持读诵真行供养。故说即为此二供养

经。则为以佛(至)作是供养已

赞曰。下广释。有二。初释则为起塔供养。后释则为造僧坊供养。此初也。有三。一量。二具。三时。是人定超于欲界故。且举极小至于梵天。微能行者善根小故。举小为喻。内法供养胜外财故

经。阿逸多(至)及比丘僧

赞曰。此释。则为造僧坊供养。有二。初少指后多指。少指有四。一数。二量。三僧住。四资具。三十二者安四方僧生八道故。八多罗者修八解脱故。一多罗树高七仞。相传解一仞七尺。八多罗树计可知矣。余各有表随义应悉。如是僧坊堂阁下是多指。即是造如前僧坊显数多也

经。是故我说(至)供养众僧

赞曰。第三结也

经。况复有人(至)一切种智

赞曰。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有三。初法。次喻。后合。疾成种智

经。若人读诵(至)善答问难

赞曰。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道场谓正等觉性。前是菩提此是涅槃。有二。初明六度利他。后结已趣道场。此初也。造塔僧坊供养者财施。赞三乘者无畏施。说此法华者法施。余戒.忍.安.勤.慧如次利他。忍中同止耐怨害忍。忍辱无嗔安受苦忍。志念坚固谛察法忍。得深定勤。摄善皆为利他故

经。阿逸多(至)坐道树下

赞曰。结已趣道场。趣真及化二道场故。觉树自荣如生树故

经。阿逸多(至)如佛之塔

赞曰。七行者在处应起塔供养

经。尔时世尊(至)如上之所说

赞曰。十九颂半分五。初一颂标指前三。次七颂半颂前第四即已起塔僧坊供养。次三颂颂第五行者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次三颂颂第六行者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后五颂第七行者在处应起塔供养。此初也

经。是则为具足(至)具足诸供养

赞曰。下七颂半颂第四中分二。初四颂半即为起塔供养。后三颂即为起僧坊供养。此初。有三。二颂造塔。一半供养。一颂结

经。若能持此经(至)种种皆严好

赞曰。即为起僧坊供养

经。若有信解心(至)其福亦如是

赞曰。颂前第五兼行六度自利疾得种智。但论一施不说五度

经。况复持此经(至)功德不可量

赞曰。颂第六兼行六度利他。为趣道场。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等皆精进度

经。若见此法师(至)经行及坐卧

赞曰。颂第七在处应起塔供养。分四一半敬如佛。一颂知道成。一半应起塔。一颂佛游处

法华玄赞卷第九(末)

保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书了囗法隆寺僧觉印之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兴福寺圆如房之本移点已了觉印为令法久住往生极乐为之

朱本者皆点本也囗左借名囗有囗他本也点本高名书也(云云)

天承元年(辛亥)五月二十一日奉传受药师寺善明房得业已了摄释并抄出传受已了僧觉印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日界线

    日界线

    这个夏天,浓得流不动的暮色下,那个牵着你的手一路走过斑马线去的男生,他掌心的温暖和整个世界的燥热似乎有些不同。这个冬天,刺骨冷寂的冰雪中,这个写着华美文字动人青春故事的女生——夏茗悠,她字里行间流转的冰凉忧伤和这个城市的寒冷也似乎并不一样……
  • 碧穹幽情

    碧穹幽情

    这是二十三世纪,苏云烟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宗的复制人,因为自己的身上居然有“妥协”这个选项,更奇特的是,当上了大学了解了更多新鲜知识后,脑袋已经可以自动编写自己的思想体系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每天为生计而苦恼,尽管生活看起来充满悲哀,但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是一出喜剧。
  • 晟仙

    晟仙

    纵使王朝更迭,繁荣衰落;纵使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纵使天不是那天,你不再是你,我还是会再次寻到你,只为再一次握住你的手。
  • 那个炸了地球的男人回来了

    那个炸了地球的男人回来了

    一纸休书传遍漓江,那个被休的男人瞬间沦为笑柄。母亲气得重病,儿子眼里瞧不起。原本只想做个平凡人的金彦一声令下!那个在平行时空炸过地球的男人,回来了!
  • 蜜恋定制娇妻

    蜜恋定制娇妻

    十年前,她们就认识,十年后,她们再次重逢,感情的天空,永远为有缘份的两人而准备。
  • 巨星招募计划

    巨星招募计划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北高有一个特殊的学科专门招收拥有明星潜质的学生它是诞生了无数明星的造星工厂星辉学院一天星辉学院的学生们收到了一条招募令成为巨星的路就在眼前“我会一直在你身后,你就放心的上吧!”“我会把它当做最后一次,粉身碎骨也不会止步。”“我希望你可以陪在我身边,不要离开。”目标是最后的王座!
  • 谋情之王爷诱妃成瘾

    谋情之王爷诱妃成瘾

    【宠文一对一,若有爱,是深爱,若有虐,是暖虐。欢迎入坑~~】他是南羽国的五王爷,大婚前一月,未婚妻突患重病,他衣不解带没日没夜的榻前照料,真是不离不弃,情深似海。————乱说,他分明恨不得亲手剁了他那未婚妻。他也是浮玉剑宗的掌门大弟子,他薄情寡义,为了娶另一个女子,竟亲手逼得爱慕他的女徒弟跳崖自尽。————瞎说,他分明爱她入骨,视她如命,怎么舍得。*****【事实是】她八岁那年家中被灭门,他救下她,阴差阳错,收了她做徒弟。从此宠她入骨,爱她如命。桃花灼灼之时,也曾许诺要百里红妆迎她进门。*****【实际是】醉酒之夜,他抱住她声声唤着“绾绾”,声声婉转动听,缠绵悱恻。她泪如雨下,心如刀割。那日,她一身红衣,他勃然大怒,从此不许她再穿红衣。那日,她和那女子同时被刀架着脖子,只能活一个时,他毫不迟疑舍弃了她。那日,他将她与刺客一同射杀,逼得她跳崖自杀。*****【真相是】他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为她,忍辱负重,受制于人。他为她,敌军城下,弃甲投降。他为她,遮雨挡风,此生不负。*****一曲红尘几重泪,再回首谁是谁非。若使相遇便相知,省却多少曲折事。*****【小剧场】浮玉剑宗后山上云雾缭绕,楚慕问白若,“你想要的浪漫是什么样的?”白若回答说,“很简单,就是我们去抢劫,成功后携款潜逃中,你不幸被捕,宁死不招,锒铛入狱……留下我一个人黯然神伤,挥金如土的度过余生。”楚慕,“……”这南羽没人敢抓他吧。————一日,楚慕拿来棋盘要和白若下象棋。白若说:“我不会。”楚慕说:“没事,我教你。”棋盘摆好后,楚慕拿着‘士’问白若:“知道这是什么吗?”白若
  • 薛丁山征西

    薛丁山征西

    本书为章回小说。书中叙述了唐将薛丁山征西保唐途中发生的故事。
  • 魂记

    魂记

    太古年间,仙人传《仙经》于世,从此万物开化,万灵觉醒。亿万年之后,修仙之路走上了仙、魂二道,正当仙、魂二道开战之际,《仙经》重现,一个卑微少年借此一飞冲天,踏上了前所未有的道路。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套丛书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同时又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孝敬父母、尊师重教、勤学求索、爱业敬业、谦虚礼貌、严己宽人、勤劳节俭、诚实求信、团结友爱、精忠报国、机智勇敢、见义勇为12个方面。由60个故事组成,全套书共有360个故事。《精忠报国》是该套丛书之一。《精忠报国》的主编是张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