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60600000025

第25章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2)

其实,真正成功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并不是事事都参与的,而是多给他人留些发挥的余地。王阳明从小就接受父亲王华的教诲,王华曾经给王阳明讲过明成祖的故事。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十分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因此事无巨细,任何事情他都一一过问。因为他的皇位是通过政变夺来的,所以他十分害怕这样的事情再在他身上发生,所以他事事参与,甚至就连宫内的装修、宫女太监的调整等他都不放过。他以为这样就能够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了。但是,烦琐的朝政让他喘不过气,殊不知,正是由于他的事事参与,大臣们的奏折才会越来越少。

有一天,由于朱棣终日在处理朝政,所以有些劳累。随身的太监看见后端了一杯茶放在御案上,朱棣在喝茶的时候突然不小心将手中的奏折掉在了地上。奏折上也溅上了几滴水,随从的太监却不敢上前捡起落在朱棣脚边的奏折。这时,朱棣才恍然大悟:原来正是因为自己平时事事参与,所以就连身边的随从太监都不敢过问任何小事情,那些涉及国家大业的事情大臣们就更不敢提具体的意见了。对此,朱棣认为是时候改变了,否则,长此以往,自己迟早会被他人挤下去。

从此,朱棣开始将手中的权力慢慢地下放,让大臣们真正地忙碌起来。朱棣也不再事事参与,而是处处克己,希望从大臣那里学到治理天下的方法。他反复细读大臣们的奏折和上疏以及一些讲义,最终成为明朝的一位开明皇帝。

王华经常用这件事情来告诫王阳明,在为官的道路上要居安思危,不必事必躬亲,要多让下属和他人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否则自己一味地事事参与,迟早会引起他人的不快,甚至还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王阳明在被贬到龙场的时候,宋然发动叛乱,叛军直逼贵阳。当时贵阳人心惶惶。王阳明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贵阳将会有更大的灾难。当时,王阳明清楚地明白安贵荣完全有能力平乱,但是安贵荣并没有平乱而是躲在一边想要看笑话。王阳明看到事情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恶劣,于是准备开始行动。

王阳明认为,只有让安贵荣出兵平乱,才能保住贵阳与水西。于是,他写了封信交到了安贵荣手上。在信中,他告诉安贵荣:“尽管你高居宋然之上,但是朝廷命你们一起镇守同一个地方,如今宋然叛乱,你有责任镇守这个地区。同时,遵义的土司以及凯里的杨友等人也对这件事情看得一清二楚,如若你不出兵平乱,他们就会平乱,那么贵阳、水西恐将不保。”

安贵荣看到王阳明的这番话之后恍然大悟,犹如茅塞顿开,于是他加紧出兵平定了叛乱,保住了水西。而这件事情也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安贵荣因此而加官晋爵。而王阳明尽管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却得到了安贵荣的信赖和支持。自此以后,王阳明和安贵荣便有了很深的交情。而王阳明在安贵荣的帮助下,也得以安稳地生存。可见,如果当时王阳明没有帮助安贵荣,那么王阳明在龙场将不会得到安定,也不会得到安贵荣的欣赏和信任。而事实上,王阳明并没有参与平乱之事,只是写了封信,点拨了一下安贵荣。

可以说,王阳明的这种不事事参与的居安思危的方法在这次事件中着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王阳明在后来的仕途中也是运用这种方法,不事事参与,尽可能地多让下属参与一些事情,以此来让自己在官场中更安稳,在困难面前也能应对自如。

5.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为官处世的强硬道理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是处世的一种强硬道理。事实证明,那些能够做到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人往往能够安稳地渡过人生中的众多磨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王阳明家境富裕,其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很早就入朝为官,可以说王阳明从小就处在一个家境殷实的环境中。所以,他小时候并没有穷苦人家生活的经历,也没有过饥寒交迫的感觉。但是,从小就饱读诗书且经常与父亲外出的经历,还是让王阳明看到了外面的一些穷困现象。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将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当成是自己的座右铭。王华经常对王阳明说:“此时的你生在富贵之家,但是世道纷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一无所有,所以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王阳明把父亲的教诲牢记在心,所以他从不铺张浪费,也俨然没有那些公子哥的不良习惯。王阳明后来在为官的时候也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

王阳明认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是每个人都应该谨记的道理,不管是在官场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熟记在心。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富裕的生活不会永远长久,身居高位的人也不会永远高高在上。

王阳明在对弟子们讲学的时候曾经讲到过这样一个关于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故事。在东汉时期,桓少君家境殷实,而且十分美丽端庄,是桓家的大小姐。当时,桓父学识高、修养深,于是开办了一个小小的书堂。有个弟子叫鲍宣,是书堂里读书最用功的一位。鲍宣家境十分贫寒,但是他十分上进,勤学不止。桓父通过长期观察,认为鲍宣日后定能成为有用之才,于是便将自己的独生女桓少君许配给了他。

二人成婚之际,桓家为女儿准备了华美的服饰和几个仆人做嫁妆,鲍宣看着这些丰厚的嫁妆不禁难受起来,他认为很对不起桓少君。他说:“少君生在富裕之家,平时的生活都非常优裕。而我一贫如洗,门第也十分低下,我实在是有愧于你。”桓少君听到鲍宣的这番话,连忙说道:“我父亲因为你品德高尚,修养极深,认为你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所以将我许配于你。而此时你我已经成为夫妻,我定会尊重你。”鲍宣听了十分高兴,并且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

接着,桓少君与鲍宣一同将那些丰厚的嫁妆全都送回了娘家,然后自己也换上了粗布麻衣,与鲍宣一同推着小车回了鲍家。桓少君见到婆婆之后十分有礼,而且还主动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从此桓少君就这样在一贫如洗的鲍家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苦日子。后来,桓少君一直是十分恭敬地孝顺自己的长辈,而且从来没有因为贫穷而叫苦抱怨。她与丈夫鲍宣一起同心同德,共同经营着这份家业。同时,她还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丈夫在功名仕途方面的努力,这些事情乡亲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人们都夸赞鲍宣娶了个贤德的夫人。

后来,鲍宣果然出人头地了,他走上了仕途,并且还做了官,再后来他的官职已经升到了司隶校尉。而他们的儿子也成了鲁郡的太守,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富裕起来。多年以后,他们的孙子鲍昱问祖母:“太夫人,可还记得当年推小车的事情?”桓少君说道:“先婆母曾经对我说过‘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我哪能忘记呢?如今我们家境好了,但是你们不要因此而骄奢,要有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精神。”桓少君放弃了当年父母给她的丰厚嫁妆,选择与夫君鲍宣一起艰苦奋斗,最终成就了一代世家。而成功之后的桓少君仍然不忘用存不忘亡、安不忘危的思想来教育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永远记得要居安思危,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王阳明认为,在生活中人们更应该学会居安思危,就像桓少君一样,虽然已经处在了殷实的家境中了,但还是不忘用居安思危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后代。因为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明白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存在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永恒存在的。今天殷实富裕,明日很可能就倾家荡产。所以,在生活中要时刻有一种思想准备,居安思危能够让人们摆正心态,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也就能够从容面对了。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有备无患才能防患于未然

王阳明在为官、处世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哲学道理,他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做学问、做官,就是因为他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而且,他十分认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他认为只有做到有备无患,才能防患于未然。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只有有备无患,才能防患于未然。王阳明认为在官场中的“备”就是时刻谨慎小心,有长远的眼光,这是做任何事情都通用的方式。只有小心行事才能避免一些因为大意而出现的错误,这便是一种有备无患的表现。

王阳明从小就对军事、哲学、思想教育等方面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做学问的同时,他也不忘在军事方面有所发展。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对军事的痴迷才让他学到了广泛的军事知识,而在后来为官的时候也都充分地运用在了官场之中,加大了自己获胜的筹码。

当王阳明高中进士被派到工部担任修建坟墓的监工时,所有的人都想要看他的笑话。众人认为,王阳明一介书生根本不懂得修建坟墓,更不懂得构造格局,但是王阳明利用自己的军事管理思想将工人们重新调配分组,还制订了一系列的详细合理的修建计划,最终使坟墓修建提前完工,而且还修建得十分宏伟。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人们不再看不起这个表面上柔弱的书生了。而王阳明也因此被朝廷再次重用。可想而知,如果王阳明不精通军事管理思想的话,那么当时在工部肯定会成为他人的笑柄,自然也就不能被朝廷欣赏和重用了。在这一点上,王阳明的做法充分体现出了有备无患的重要性。

后来,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的事情上也充分表现了他的有备无患。当时,宁王朱宸濠看到正德皇帝的昏庸无能,认为大明王朝的大势已去,所以基于想要重振王朝,谋权夺利,他开始策划起兵造反。

王阳明听闻宁王造反,于是赶紧召回人马,上报朝廷。此时王阳明认为事情比较复杂,他担心宁王会进犯南京,一旦南京被宁王攻下,那么朝廷将会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

同类推荐
  •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许尔千山万水身: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普通的农奴家庭。作为一代格鲁派教宗的他,父亲与母亲以及世世代代的先祖都笃信宁玛派。宁玛派僧可以恋爱结婚,不认为爱情与信仰有什么冲突,而格鲁派主张禁欲。仓央嘉措十五岁才坐床,他在宁玛派文化氛围中长大,受俗世欲望的熏染,情爱对他来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那么天真自然。他生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 端木蕻良传

    端木蕻良传

    作者大量援引一手材料,更通过与一些亲历者的访谈,得出自己对于端木蕻良在现代文化史、文学史上地位的独到见解。
  • 林汉达小传

    林汉达小传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民主运动还是从事教育问题、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或是翻译工作、历史普及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广大工农群众。不了解汉达先生这种光明磊落的人生观,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能那样冒着掉头的危险奋不顾身地进行斗争,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党交给他的任何行政工作都那样全力以赴,为什么在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以后依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那样忠心耿耿,为什么对学生、对朋友总是那样热情爱护、关心备至,为什么他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仍能够那样夜以继日地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翻译任务。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的这样一颗纯净、单一的心和对自己信念的赤诚。
  • 帝王的手段

    帝王的手段

    《帝王的手段》介绍了:赵匡胤、乾隆帝、唐玄宗等帝王的故事。帝王的位置,原本是属于一家一姓的,谁得到了都不想拱手相让,哪怕是一个白痴都要死抗到底。要想坐上去,靠的是诡计多端的手段。因此,历史上大多数帝王的结局,都是悲局。帝王是权力、富贵的象征,它的诱惑力让人摇着船橹一波一波地驶去,一直驶入腥风血雨之中。
  • 戴笠全传

    戴笠全传

    本书详实的叙述了戴笠一生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人前人后的明争暗斗。
热门推荐
  • 欺天嗜血

    欺天嗜血

    生于尸山,归于血海。天灭不了,负天而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冥王绝宠:红妆太子,好勾人

    冥王绝宠:红妆太子,好勾人

    上一世,她是一国太子,女扮男装,虽步履维艰,倒也有皇族贵胄疼爱,对那个人倾心相付,痴心一片却换来他给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一整个皇族的覆灭……所以,这一世的重生,她发誓。既然老天让她重活一次,她誓要扭转乾坤,绝不眼睁睁将国家拱手,让皇室蒙羞。皇朝百年诟病,权利混杂又如何,女子之身又如何?谁说女子不如男?可是,对爱情如此绝望的一颗心,又有谁会来拯救?又有谁与她,之子于归,同赴天涯?
  • 不负那年韶华

    不负那年韶华

    她是一个鬼马精灵,他是一个阳光少年。因为一次学校交流,他们坐在了一起。
  • 同桌的非故事

    同桌的非故事

    来自农村的内向女孩乔茵到城市读高中,和调皮捣蛋的城市男生石天成为同桌,两人经过短暂的抵触期后无话不谈、建立默契。后来座位调整,乔茵为了学习离开石天,之后两人却相互想念并开始写信。不料有的信件被石天的同桌韩晓东拿去在同学间传阅,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指出乔茵是石天小妾。高三一次考试中,乔茵考取班级第一,石天却考了倒数第一,乔茵为了帮助石天表示愿意和他重新同桌。未等乔茵和同桌齐亮商量,石天就和韩晓东通过威胁将齐亮逼走。石天18岁生日乔茵精心准备一个月却在石天生日当天没有等到石天出现。再次座位调整乔茵又一次离开石天,不久患上需要手术的疾病。乔茵忍受着病痛却等不到石天的关心。毕业后石天在大学找到女朋友却最终分手,之后向乔茵表白,乔茵婉拒。但是三年后乔茵却邀请石天做她一周男友,石天沉默。乔茵大学毕业留在烟台工作,而石天在家乡的城市找到新女友并很快结婚,乔茵送出结婚礼物,却没有完成期待已久的拥抱……
  • 西行神记

    西行神记

    三界混乱,神魔交战,天下纷争,正邪逆转,昆仑山玉虚峰明清天尊和众弟子战邪神华阴,重整三界秩序,匡扶正义,弘扬正气。。。。。。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 花折伞之妖宠王妃

    花折伞之妖宠王妃

    慕容婵的传世爱情,陆琪终会改变历史还是会与他双宿双飞?第二者的介入,陆琪冒着身份被识破的危险选择了留在历史,与他留下三百年的承诺;三百年后陆琪会遇到他吗?还是会与他擦肩而过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都市仙官

    都市仙官

    蹩脚仙人反穿千年,游戏都市生活。老子有的就是气场,玩的就是纯情。混的就是官场,打的就是黑道。引的都是美女,聊得全是靓女。推倒,干倒,扑倒,打倒,牛A与牛C一边滚开,老子只做牛B纯情都市小仙官。强烈征集,打赏,收藏,金砖,推荐,只要你敢给,我就狠狠爆。群:147161087(火热召集马甲,龙套。)
  • 窥破命理之门

    窥破命理之门

    一位刚上大学的山村年轻小伙,酷爱推算命理,冥冥中竟靠梦境所见,寻到绝世书籍一本,从此走上了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