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8100000040

第40章

从水利电力部于1965年1月18日写给******的《黄河治理和三门峡问题的报告》中细细搜阅,可以略见端倪:“1954年,我们请苏联专家来帮助做治黄规划……在历史上,中国人希望黄河清,但是实现不了。苏联专家说,水土保持加拦泥库,可以叫黄河清。”苏联没有一条像黄河这样的多泥沙的河流,黄河在中国是中国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功过、治水的艰难与成败,只有中国人才能最深切地体会,可是苏联专家一句话,黄河顿时要变清了。水利电力部的报告接着说:“于是,历史上定不了案的问题,一下都定案了。例如三门峡修坝的问题,日本人研究过,国民党研究过,解放后研究过,都不敢定案,但是苏联专家说行,我们就定案了。”回到1955年7月1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有关水土保持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请来的美国顾问雷巴德、萨凡奇、葛罗同,在他们所作的《治理黄河初步报告》中,虽然承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却认为以之推行于整个区域而生效,需时或将数百年。这不能不叫人想起周朝的人早就说过的话: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但是现在我们不需要几百年,只需要几十年,就可以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在整个黄土区域生效;并且只要6年,在三门峡水库完成以后,就可以看到黄河下游的河水基本变清。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全国人民,不要多久就可以在黄河下游看到几千年来人民所梦想的这一天一看到黄河清。”掌声雷动,报告获得一致通过。

这掌声雷动,如今想来,却多少有点辛酸的意味了:三门峡工程一波三折,黄河怎么可能变清?在中国要想博得掌声并不难,掌声是拍巴掌拍出来的,也可以一巴掌打将过去,或者竟是捏成拳头,挥拳猛击致人死地。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击倒黄万里这样的书生,而同时又将掌声给予科学及民主决策时,中国肯定要富强许多、美丽许多。

对于国家赖以立足生存的国土和耕地而言,水土保持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及以后的几代人、几十代人,世世代代都要为之努力的,却又万万不能急功近利,违背科学,无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自身不可改变的特点,以及种树种草的艰难。因而关心三门峡的人都会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当时修筑大坝的科学家依据的是什么科学原理?在向苏联方面提出的《技术任务书》里,中方给出的关于水土保护减少泥沙的数据是:到1967年末可减少50,50年之后减少100。就连对黄河泥沙不甚了然的苏联老大哥也惊讶了,分别把1967年末沙减少量及50年后沙减少量改为20及50;。

这就是下游六年,黄土区几十年就可以“黄河清”的来历!黄河清了吗?没有,相反,陕西泥沙日积、灾难日重,那里的地方官在忍无可忍之下,绕过******径向******告状。******急了:“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1962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陕西代表组提出的第148号提案说:“三门峡大坝自1958年12月至1961年11月拦洪以来,水库淤积量共约20亿吨(包括塌岸18亿吨),潼关以上约占6亿吨。其中1960年9月蓄水以后至1961年11月,来沙163亿吨,淤积在库内的泥沙占来沙量的94。库区周围340米高程上下,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根据调查观察,在335米以上农田浸没面积已达47万亩,1961年比蓄水前扩大了24万亩。农作物产量下降,部分地区果树已开始发生死亡……”时至1962年,神话一般的“黄河清”没有人再提了,三门峡水库的运行由初定的“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此后淤积有所减缓。但因泄水洞底槛太高,泄洪流量太小,“翘尾巴”式的淤积继续向上游发展,潼关河床抬高,渭河、洛河、黄河的淤积灾情发生连锁反应。陕西省的人大代表不得不提出:汛前库区坝前水位降到315米以下,泄洪闸门全部开启并研究增设泄洪排沙措施。这就是让黄河连同它挟带的泥沙流得畅快一些,流出去,流下去,倘不,“翘尾巴”式的淤积将要毁掉关中平原及西安!看来,黄河只能以黄河的方式流动。

到1964年,三门峡大坝修成之日便是灾难开始之时。大坝的改建便迫在眉睫了。1964年12月18日,******在治理会议上讲话时反复强调:“要回答五年内怎么办这个问题。”因为“五年已淤成这个样子,如不改建,再过五年,水库淤满后遇上洪水”怎么办?面对维持三门峡原状的一种意见,******说:“但是,五年之内能不能把上中游水土保住?绝不可能!要求在五年内把西北高原的水土保住,我看砍了头也没办法。要叫我去,也不能接受这个任务,因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选集》下卷)******甚至还这样说:“实施水土保持和拦泥库的方案还遥远得很,五年之内国家哪有这么多投资来搞水土保持和拦泥库,哪能完成这么多工程。那样,上游动不了,下游又不动,还有什么出路!”焦虑焦急,溢于言表。

于是三门峡工程改建的“两洞四管”方案确立。改建的四条钢管于1966年7月投人运用,增建的两个隧洞分别于1967年8月、1968年8月建成,水库淤积开始减缓,排沙能力依然不足,潼关以上河床“翘尾巴”淤积还在继续。

这时候,黄万里在做什么呢?他还在清华教书,头戴“右冠”,降薪降级,边改造边工作。1960至1961年为************期间,有“庚子腹饥”的深切体验,黄万里全家“就阶前三分地种玉米、南瓜”,“技限于此,然获温饱”,“是冬共两儿扛粪3000斤沤渍”。这一切均记录在他的诗作《右冠残草》中。黄万里并没有耿耿于怀头顶上的“右冠”,如同那个年代不少清贫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不得不在“曲突移薪”之后,为一家生计温饱着想。读先生此一时期的诗作,在清明、坦荡中别有一番风味:

狂士何尝梦吱肉,素餐己自对群慚。

曲突移薪肯笑谈。

会须躬稼力耕芟。

待种春蔬盼翠尖。

平生效世诚微小,衣望暖,食求甘,早翻圃土迎阳照,《鹧鸪天,隔秋翻土》古柳衰杨枝叶布,却蔽畦蔬光照路,编得藩篱磐石固,遥望四周连理树,春蕤肯荫花香处,应划除,好留满圃阳和住。

隙微刺锐拦鸡兔,君莫虑,春风会面吾国度。

《渔家傲,斫枝圈篱》黄万里悠悠然在三分地里耕种,是苦中作乐呢?还是家传的耕读本色?在《小圃夏景》题后,先生写道:“夏初蔬菜既收,即种玉米、黄豆、芋苕、南瓜等,及八月满圃葳蕤。余赤背负耜,且耕且晡其间,飘飘然几不知尚寓形宇内也。”为求温饱,书生种地,所“晡”何为?他写道:“形可役心,称以习勤,顺运而终始苞实累,有粉向须吹,看茎高,棒株雄伟思蜂蝶为媒,无心撮合,吾今存意全美。笑东陵,落魄种瓜时。犹自觉,青门有余悲委我心,休计毁誉,种瓜应得瓜实,他事东流水。”1961年3月,黄万里“奉命在密云劳动,与昌黎民工同居同食同劳,所居半自地下掘土筑成,及次年再去,已荒废难寻,追思前后,不禁慨然。”黄万里怎么能忘记黄河呢?劳动改造也好,种瓜种豆也好,挥之不去的是缠绕他毕生的黄河情结。三门峡工程既成,其泥沙淤积的后果一切如他预料,事实证明黄万里是正确的,黄万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的被证明为正确,是以潼关告急、秦川陆沉、民不聊生为代价的。况且,有关部门、三门峡工程的主事者从来就没有说过,黄万里是对的。那岂不是给****平反?那岂不是说一贯正确的自己错了?

1962年8月,“闻黄河中游淤塞,三门峡水库不能蓄水,一如当年愚言,怅惘之余,诠次为七言长句。”黄万里写了《念黄河》。1963年8月,“癸卯伏雨,闭户披览各家改建三门峡坝工意见,顿起无穷之虑,怅望禹功,泪垂无已。”黄万里又写了《哀黄河》。

这两首长诗语意婉切,境界高远,论黄河,说水利,志在治黄强国利民,而不是为自己作丝毫辩解。有河之水,有科学在,何须辩解?只是“莫教碧眼笑千秋,莫使禹功坠如此”而已!依笔者的猜度,黄万里在忧心如焚中还有一种等待,等待有人征询他的意见,等待历史会给他一次挽狂澜于既倒的机会!毕竟他是当年唯一一个对三门峡工程的错误设计据理力争的人啊!有一种等待是无望的。

同类推荐
  • 17·少女症

    17·少女症

    《17·少女症》是由饶雪漫主编,11位畅销书作者共同创作的主题书。收录了饶雪漫最新短篇小说《吃猫粮的少女》。豆瓣最会八前任作者张躲躲带来的《最好的时光》纯美动人。畅销书《你好,有故事的人》作者丛平平讲述《青春期兵荒马乱》。暖心作家冷莹的《爱你是段独行路》教人直面失恋。冰心文学奖得主王璐琪写给闺蜜的《一封信》戳人泪点。凤凰雪漫签约作家王宇坤《粉红至上》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还依次收录有薇拉、为安、张秋寒、春十三少、辜妤洁、刘小念的最新短篇小说。
  •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选取了作家李新立的三十余篇散文。李新立作为打工者,以“打工谋生,业余记录窘迫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到八十、九十年代,在徐缓流淌的文字中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从中既可倾听个人心灵的私语,又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相遇,如《地理志》通过对重要标志地的描述勾勒出甘肃小村的地理面貌,《旧吃食》、《岁月的谣语》则聚焦物质匮乏的生活里吃的乐趣,《万物在故事中不老》娓娓道来陕甘大地上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等都被容纳进他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里,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醉美文摘)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醉美文摘)

    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个人经历和感悟。文章始终以第一人称述说现在,以当代人为背景亲情吐露的思想。作者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劝解大家青春的迷茫人人都有,希望读者能够从作者身上找出答案,看清自己,走出迷茫的青春。天空中有雨滴滑落,矜持说那是她的眼泪,做男人的悲哀,莫过于真正爱上一个女人,风吹开了云,风却不知将要飘向何方……本书将让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
  • 昔日重现

    昔日重现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昔日重现》分册,所选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展现了名家们的经典构思。
  •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的出版,旨在展示当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最强训练家

    最强训练家

    男子在结束自己的生命后,其记忆化作梦境降临到平行世界一少年身上。拥有另一世人的记忆,想要活得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看到更多地风景,需要强大的实力,因此少年踏上了【最强】之路!PS:欢迎大家加入交流群:585124491PS:我需要你们的支持,需要你们的推荐还有各种的票票~
  • 风云皆起时

    风云皆起时

    在修真界的大熔炉之中,芸芸众生皆渺小如尘埃,卑微如蝼蚁。命运齿轮的再次转动,在这个风云皆起的时代,为一线生机,为一丝机缘,为得道成仙者多如地上沙砾。巫玥灵发誓,这辈子,害她族者,尽杀之。(无cp,巫玥灵定位为大主角,还有其他几个主角)
  • 卿本佳人奈何荒唐

    卿本佳人奈何荒唐

    穿成一个闲散的郡主,最大的目标是想赚点小钱云游江湖,可是小时候神秘的门派找上自己,又被卷入到后宫前朝的权势争斗里,思思又能否独善其身?母亲的身份,父亲死亡的真相,居然还惹了一个腹黑的四皇子?!李元澈:“小长安,你又顽皮.”元思思:“四殿下可真是个变态!”本书又名<论逃出皇室的一百种办法>
  • 皇后娘娘不走套路

    皇后娘娘不走套路

    她现代全能,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穿得了白大褂,拿的了银针。来得了方子,配的了中药的她竟然死了!更奇葩的是死后重生到了一国之母身上。这就不好玩了。有些原主记忆的她直接翻了一个白眼。不喜欢皇宫还在里边呆着没谁了,既然如此就别怪她不愿意留下了!
  • 幻界青狐

    幻界青狐

    白帆获得了一件神器,可以在洪荒与地球之间自由穿越,秉承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他找了个山洞,然后闭关修炼,准备在千年之后——继续低调做人,然后想办法拜个好师傅。没办法,洪荒就是这个样子,千年小妖也就是一只大号杂鱼,拜师都不一定有人肯收。只是突然之间,他可以穿越的世界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多元宇宙。这下,总算可以愉快的装逼了……
  • 空间农女最好命

    空间农女最好命

    因为一场车祸,苏幂穿越重生至一架空古代同名同姓的农女身上。本以为是苦日子的开始,却没想到随身穿来的玉戒是一个神奇空间…
  • 龙飞凤舞

    龙飞凤舞

    起源自地球的外星文明与现代地球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一个已经灭绝了的外星文明,其幸存者的灵魂寄居在普通人类身上,并经过多次转生,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异能者。时间来到现代,孤儿出身的男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找到了自己身上藏有的惊天大秘密,而这时候一张张阴谋大网也落在了他的身上,那么,他将如何摆脱困境,并带着他的红颜知己们逍遥自在呢?
  • 陪你走过的青春岁月

    陪你走过的青春岁月

    打开过去的旧时光,在我的时间轴里,那本布满黄尘的同学录中,那张泛黄的纸,留下了你的名字……
  • 低调网文王

    低调网文王

    “小说界新人王爱吃牛肉,请上台领奖。”李海上去领了奖,又回来坐下。”年度月票王作家黑暗之王,请上台领奖。“李海又上去领了奖,回来坐下的时候,大家的目光变得有些怪异。”新晋黑金作家沧浪子,请上台领奖。“李海挠了挠头,又站了上去。其他作家:???
  • 金融天才成长记

    金融天才成长记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认识到了金融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投资中的商机,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华尔街的魅力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陈晨的大学生,这个看上去有些帅气但浑身散发着农村泥土气息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金融,就表现出了他在金融投资方面的超人天赋,且看主人公如何在金融战场中磨练己身、叱咤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