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8100000045

第45章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长江下游杭州湾南岸浙江余姚河姆渡,南是四明山,东北面是丘陵,源出四明山的姚江从葱绿苍翠间流过。河姆渡的环境告诉我们,河姆渡是有故事的。

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的古气候,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山丘起伏丛林密布河水奔流,各种植物和动物蓬蓬勃勃,湖泊中有野生的菱角和莲藕。

河姆渡遗址中最丰富的是稻谷遗存,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稻谷王国,无论建筑遗址还是深埋的废墟灰烬中,到处可以见到稻谷的影子,就连锅底残留的锅巴中也发现了炭化的米粒。有的遗址中稻根、稻杆、谷壳、谷粒的堆积厚度达40至50厘米,出土的稻谷均已炭化,但大多保留了谷粒外形,颗粒大小接近现代农民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米山亚种中晚稻形水稻。

7000年前,江南的大米饭和我们现在吃的大米饭是一样的,甚至更香,那时不用化肥。

那真是水稻之乡啊,河姆渡人一日三餐均无法离开大米,谷壳加工成谷糠饲养家畜,稻秆则是农家燃料,一根水稻从根到秆到壳到米,浑身是宝,为农家所珍爱。这一传统,在今日之河姆渡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稻作区,一直保持到了20世纪80年代。

栽培稻显然是从人们发现并研究包括品尝野生稻开始的,河姆渡的野生稻,不知如今安在?猜想起来,那是水泽中的几丛或小片野生植物,开始并不引人注目,当它们在秋天结出少许谷粒之后,河姆渡人便在惊讶中放在嘴里嚼之,那是人类采集的天性。当初这大地上的果实,我们的先人几乎尝遍了,也有为此送命的,更多的时候却是充填了饥肠。后来再把野稻煮熟,有香味,让人胃口大开,好吃。便注意保护这些野生稻,进而再加以拣选,试着播种,并且留心着它们的特性是离不开水,那是种植水稻的开始吗?可是野生稻的种子又是从哪里来?谁播种的呢?也许我们只能说,在人类出现之前,便有野生稻谷等待着河姆渡人了。河姆渡人的耕作农具是骨耜和骨镰,骨耜用来翻耕土地,骨镰则用于收割。骨耜取材于偶蹄类动物如牛、鹿的肩胛骨,骨镰以兽类的肋骨制成,一侧打磨成锯齿形,是铁制镰刀的前身。

吃的问题解决了,从穿着与安居看河姆渡,也是教人眼界大开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蚕”纹盖帽上蚕纹图像,“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蚕纹图象”(《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专家们认为此一蚕纹图象很可能意味着,在6500年前河姆渡人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了。而稍晚的崧泽遗址上彡部,“此时孢粉组合中桑树花粉数量非常多,说明除了附近山地植被中有桑树外,在当地的一些髙岗地带也有较多的桑树生长……使我们认识到崧泽文化时期已有人工栽桑、养蚕的可能”(资料来源同上河姆渡遗址中没有纺织品遗存,但不少珍贵的纺织工具如骨针、骨匕、骨轮、角梭、木经轴、木梳形器、陶质纺轮等可以组合成如下画面:骨匕、木刀相当于纬刀;小木棒是绕线棒;木质经轮为固定经线用;纺轮是纺纱捻线的工具;于是家家户户纺纱织布。纺的是什么纱?织的是什么布?猜想之下或者是野蚕丝或者是苎麻。从野蚕到养蚕到吐丝作茧再到缫丝织絹,其间工序之繁琐细微,是长江流域的农人经历了多少辛勤实践之后的成果,中国为“丝”国之名由此而来,丝绸之路不也正是由此铺设的吗?苎麻织品的实物发现于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是三块苎麻布及苎麻绳等。布为平纹织品,每平方厘米经线为24根至31根,纬线为16根至20根,纺织技艺已堪称高超。丝绸扬名国外在先,唐宋之后苎麻织品曾盛极一时远销海外,我们还要记住外国对苎麻织物的一个与“丝绸之路”同样富有诗意的名字:“中国草。”苎麻之所以至今仍让人浮想顿生丝丝不断,笔者认为那是人类源于对大地的感恩之情,没有野稻何以果腹?没有野蚕与苎麻何以避寒?在最初利用、纺织业这一伟大创造中,先人的智慧、辛劳,以及对天地自然的利用、改造与和谐,成为人类史前文明辉煌之一斑。

河姆渡乃至长江下游的原始建筑以“悬虚构屋”的干栏式为代表,把一根根圆木和木桩以榫卯结合固定,形成一列列排桩,再铺上带有企口的厚木板,再在厚木板上立柱架樑,筑起离地架空的房屋,此种建筑的复杂与难度,是同时期黄河流域半穴式房屋不可同日而语的。关键在于榫卯结构和企口拼接,这是极具想象力与技术难度的复杂技术。不同的榫卯结构的组合才能使悬虚之屋得以稳固,如连接地板的龙骨的柱脚榫,上承屋梁之重的柱头榫,还有梁头榫以及防止受力后松动的带木梢钉的榫等等,然后便是企口的拼接技艺。河姆渡人的一处干栏式建筑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那是没有文字的年代,更不用说图纸和建筑学了,但,我们已经隐约可见:河姆渡的总建筑师就是河姆渡的农人。

河姆渡是长江下游史前文明之集大成者。

干栏式住房的出现,与长江流域湖泊、沼泽广布有关,为了适应这种地理环境,趋利避害,以防瘴疫虫害及野兽便有了“悬虚构屋”。今人想来十分浪漫的悬虚而住,彼时彼地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遗址中发掘出现的是13排桩木,至少有三座干栏式长房,大屋子也!但,不可能再现的是榫卯结构发现之初,尚不精确完美时,悬虚而不得稳固,造了又塌塌了再造的过程。

终于安居了。

“人辛勤劳碌,但诗意地安居”的典范就是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

河姆渡给人的惊讶是层出不穷的。

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二文化层还发现了一口水井,距今6000余年,它由200多根桩木、长圆木组成,分内外两圈。外圈为栅栏桩,直径约6米,面积约28平方米。内圈是一方形竖井,边长2米,井底距当时地表约1.35米。细细观察之后,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口水井的营造方式是在原先存在的水坑中部打进4排桩木,组成木柱墙,然后清除淤泥,清水出矣。从外围的一圈栅栏及出土的苇席残片推测,这水井之上还有一个小小的井亭。让人颇费思量的是,河姆渡的西部和南部紧邻姚江,6000年前的姚江之水不仅充盈而且绝对没有污染,河姆渡人的挖井之举何苦来着?也许我们只能换一个视角观察这口井了:这里原先是一个水塘,附近的河姆渡人常在这水塘里取水,水质甚佳。当旱季到来,水塘几近干枯时,有一个或几个河姆渡人突发奇想,打桩清泥,便掘出了一口井。为什么要打这口井?到井里取水比去姚江的路途要近得多,此其一也;井水比姚江水更清,此其二也。公元前三世纪,刘熙在《释名》中说:“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河姆渡人真是起风气之先了。

亲爱的读者,你去过浙江余姚河姆渡吗?在河姆渡,你要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慢慢听。如是,你才能感觉到河姆渡先人的智慧之超前,让人难以理解,而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一切灿烂只能归之于上苍的恩赐。

我们已经在河姆渡看到了野稻种植培育成为水稻,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五谷之一,蚕丝是对昆虫的驯化,苎麻是野生植物纤维的利用,这一切可以说均为世界之最早。与之相比,认识到漆树的汁液是一种工艺原料,并在实践中使用,成为闻名世界的漆器,似乎有着更大的难度。幸运的是,或者说出乎意外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了一只木质漆碗,碗的外表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红色漆。这是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漆器,距今6500年,也是中国漆器从而也是世界漆器制作的开始。

历史诸多动人的细节永远消失了。

河姆渡人是怎样发现漆树的汁液一漆的?发现之后又是怎样割取的呢?为什么不认为这漆树之液可食而只是可用呢?那是多少动人的故事啊,我们连猜想都很困难了。搜集远古的信息,只有公元前三世纪间,庄子在《人间世》中的声音依然清晰:“漆可用,故割之。”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1959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杭良渚,是故得名,以后又陆续发现于江苏、浙江太湖流域。良渚人从事农耕、养蚕,农作物中除籼稻外还有粳稻,以及花生、芝麻、蚕豆、甜瓜等。如此众多的野生物种怎样发育如何培育已经不得而知了,直至今天还是江南农家的主要农副产品。笔者就是吃这些食品长大的,回想起来蚕豆花的轻盈、优雅而又与农家田垄为伍的纯朴,怎能教人不思恋?

良渚文化中震惊中外最激动人心的是它的数量众多质量精美的玉器。正是良渚玉器与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奠定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基础,并以此为发端,使中国的玉文化得以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光泽闪烁,温润依旧。华夏先人发现玉石琢磨玉器大致确切的年代,各路专家其说不一,但有一种看法是一致的:“玉器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长江文化史》)玉器与青铜器同样作为国之重器,区别在于,玉器在先,玉器贯穿迄今为止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但从未得到过“汉武帝得鼎而名其年”的荣耀。这是说汉武帝得一青铜鼎后,把“元狩”年号改为“元鼎”的故事。但,“这种思想意识,在当时只是在上层人士中存在,并且以后逐渐淡薄起来。而玉则不同,直到近代人民群众中还普遍存在着爱玉的心理,对玉有着特殊思想感情”(《长江文化史》或者可以这样,自古以来,玉就华中华民族的至爱。良渚玉器中的玉琮、玉钺、玉璧更是古玉中的珍稀。良龜渚玉琮上的细致人微的神人兽面纹饰其意义究意何在,以及在没有铁器的年代如何琢磨而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说文解字》谓:“玉,石之美者。”一个显然与石器时代并存,却又可以剥离出来的高贵、美妙、温润的玉器时代,那才是真正称得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国粹啊!正如张光直先生在《中国青铜时代》所言:“玉器时代在中国正好代表从石器到铜器的转变,亦即从原始社会到国家城市社会中间的转变阶段,而这种转变在中国社会史上有它自己的特征。玉琮在中国古代文明史和社会进化史上的重要性在此。”稍加回顾,还可以得知,当社会的某一时代转变之后,以石器而言,即成为历史存之于博物馆,即便是青铜器,从商周而汉,之后便渐渐零落。只有玉器,在一个时代结束之后,其光泽从未间断,其影响从未减弱,而有清一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的仿古玉器,更可以视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然后是迭经离乱、战争,风起云涌至如今,中国人仍然爱玉如宝。

从江源到下游。

从元谋的火光到河姆渡的干栏、良渚的玉器。

你找到人类从远古走来的脚印,便找到历史了,大野中的大历史。但有趣的是,假如我们能与古人对话,偎依火堆边的元谋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在创造历史,而只是为了生存,需要迫切解决的是食、衣、住。人类是在生存中不经意创造历史的,而不是刻意地为创造历史而生存的。

长江文化的创造史,不就是千辛万苦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类生存史吗?

说到长江文化的创造时,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长江本身流动、下切与坠落及转折的启示,而把这一切演绎得精心动魄到极致的便是金沙江了。金沙江是退隐的,退隐在横断山脉的深沟峡谷中,金沙江因为退隐而成为稳固并且神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江的沉雄博大、气概非凡、伟力无穷是在横断山区磨砺,是在金沙江段孕育的。金沙江还是《道德经》的天然诠释者:关于“道”,关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还有行走其间的那些人,如徐霞客。因为金沙江,让我们从长江下游回到上游。

1998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江源寥廓,我在通天河畔漫步,感觉玉树草原的苍茫之夜,甚至想寻觅伏藏在这草原深处的那个美丽传说的起始,那语言的丝丝缕缕与青草和石头的缠结、牵挂。当煨桑台上的桑烟飘散而尽,经幡也随之融进夜幕时,这里便是一个廖廓的梦,弥漫在雪山,帐篷与荒野之间的梦。通天河是宽阔地流动的梦呢?还是载着宽阔的梦在流动?

通天河的藏名为珠曲,意为“美丽的河”或“奶水的河”。

通天河曾经是中原、青海北部通往青海南部、西藏的天险要道。不知有多少汉藏使者、戍边将士、僧侣信徒、商贾旅人、贩夫走卒,在这里来来往往。这来来往往便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货物的转运和买卖,一族一地与他族他地的碰撞沟通。过往通天河,冬天靠冰桥,夏天用羊皮筏子,兰达渡口是通天河上的古渡口,如今还能找到当年叠石而成的渡口遗迹。古渡口是一种连接,此岸与彼岸的连接,天地神人的连结。相传,文成公主一行长途跋涉来到兰达渡口后,随行的工匠与当地藏民便开始建造码头和船只,这是通天河上的第一个码头、第一只船。通天河流到玉树巴塘河口,便走完了它在青藏高原的全部流程,长813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同类推荐
  • 感恩情歌

    感恩情歌

    融融讲早年寻求的故事,有苦难有感恩,也由此懂得了开创新生活的生命甘苦。尤其是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情感,成为融融情感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激励她如此地热爱生命。如今,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飘》里面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说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心里的震颤是看到融融在中西丈化的沟壑面前用自己身心的巨大投入将生活的距离一步步缩短和填平,她笑着给我讲一个东方女人与西方男人发生在空调里的“战争”故事,讲到最后让我有泪流出,忽然地明白:西方的个性主叉与东方的和谐互助,如此对立又能如此统一,兼并共存不仅是融融面对的人生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新移民在异国他乡时时需要面对的生活历练。一起来翻阅《感恩情歌》吧!
  •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绿岛揭秘:一个传奇囚徒的采访手记

    1910年,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浪人横行,远离台湾18海里的绿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监狱岛;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经蒋介石批准,派出军队重新修复绿岛,建立了世界上防御体系最完备的岛屿监狱,这里前后进出了李敖、柏杨、陈映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

    儿童诗对于提升小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写诗的孩子,注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化作诗的雨露,洒向孩子们天真的心田。
  •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

    《匆匆行色》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陈昌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在教学之余,游历山川,且行且思,写下的日记式的旅行笔记。全书共十辑,七十二篇文章。每一辑为作者去过的地方的行旅实录。作者在每个去处都深度感受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并将自己的当时行为状态和思想情感付诸文字。
  • 宁肯文集(全8册)

    宁肯文集(全8册)

    “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典藏版。两次获得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沉淀之作。全书既恣肆汪洋又细腻深情,知识面广阔,扎根于北京话的叙述文字灵动大气,准确传神。宁肯文集为“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典藏版文集,收录《天·藏》《蒙面之城》《三个三重奏》《环形山》《中关村笔记》《我的二十世纪》《说吧,西藏》《宁肯访谈录》八部主要作品。
热门推荐
  • 宋词杀人案

    宋词杀人案

    本书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异界灭五国

    异界灭五国

    在中国人送外号“逗乐”,可能是天妒英才。被老天所不能容。于是老天就把他扔到异界大陆让他自生自灭去了,可是呢?主角为了活着,死皮赖脸的认了亲。随后机缘巧合下进了修仙门派。刚修炼有所成就之时,却突然的大陆狼烟四起,英才辈出,五国天下各各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主角因为守护心爱之人,无奈下卷入了尔虞我诈的战争之中。最后用无与伦比的智谋平了五国。
  • 亲亲我的宝贝夫郎

    亲亲我的宝贝夫郎

    瞧一瞧看一看哈,看一个傲娇小夫郎如何被宠翻天(#∩_∩#)
  • 葬灵祭

    葬灵祭

    宇宙间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叫做万灵阁,这里的人掌握着所有星系中的灵,他们制定的规则没有人可以改变。但当你被迫挑战规则的时候,你必须冲出这个枷锁,用实力去构造你的规则。
  • 位面驿站

    位面驿站

    一个位面驿站系统带来的穿越之旅。先穿越的带动后穿越的全民穿越。
  • 最好的你

    最好的你

    她说多年以后,以前的事情都淡忘的时候,你和我还在原地吗?你也许在原地,我呢?我连我自己都丢了!我什么也没有了!他说别怕,你还有我!你不管丢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的!生日上,她忘了给他生日礼物,她问他怎么办?他说,把最好的你,送给最好的我。
  • 十诵律比丘戒本

    十诵律比丘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之鬼道

    异界之鬼道

    70年代,中国的一个修真者跑到异界,如果这个修真者还只是个配角的话,那故事怎么发展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苏苏一生

    苏苏一生

    十八岁那年,你在我“丑小鸭”的时代走进我的生命,给了我从未想象的温暖。二十八岁那年,你在我“白天鹅”的时代放弃了我。留给我一个落寞的背影。对苏幕遮来说,幸福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幸福是细水长流的陪伴。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苏锦却不懂。在一次次过错与错过之间,他们注定要痴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