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0500000042

第42章 沉寂中的收获(2)

三年后的夏天,是一个七月流火的时节,也是范志国喜获丰收的日子。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丰收,而是他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点,一个足以用心铭记的里程碑。因为这年的七月,是他爱情事业双喜临门的日子。1991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他和北京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李桂琴以旅游祖国大好河山的形式永结秦晋,在北京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这时候,范志国的工作也有了进展,二炮的一个单位对他很满意;妻子也认为离家近,愿意他进这个单位。但正在他自己犹豫不定时,却接到了学院研究生处的通知。研究生处苏处长很郑重地对他说:

“小范,你不能走了。后勤指挥教研室的冯亮主任跟我们急了,说如果把你给放走的话,明年的研究生就不招了。”听了这些话,范志国的那颗年轻的心灵蓦地受到鼓舞和震动,自己一无所成,却受到领导和恩师如此的重视和信任!他顿时热血沸腾,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努力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回报领导和老师的培育之恩、信任之情。范志国毅然决定留校任教,把自己的青春学识献给祖国的军事教育事业。

如今,范志国很感慨地说:“当年的那批同学,大都选择了去机关工作,如今还在院校的就我一个了。”但他的言语之中并无悔意。1992年,后勤指挥学院撤销了一年,范志国到总后勤部当了一名参谋;这一年也恰逢驻港部队筹建,要抽调战勤参谋,按道理讲,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的确是个很好的“机遇”,能到繁华美丽的香港去工作,而且还可能前途无量,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但范志国思虑良久,最终放弃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1993年学院复建,对范志国一直很器重的冯亮主任当了训练部副部长,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是来机关还是回到后勤指挥教研室当一名普通教员?到机关工作,既有权力又有实惠,在仕途上还有升迁的希望,又是在领导的身边,无形之中便罩着一层令人艳羡的光环,这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钻的机会,范志国再一次放弃了,他仍然选择了那个清贫且辛苦又默默无闻的教员岗位。在心境淡泊者的天地里,权力和物欲无异于身外累赘之物,是毫无价值可言的。那时的范志国已经给自己进行了坚定的人生定位,他不想飞黄腾达,也不想让机关大量的行政事务淹没了自己清静长远的人生追求,从而淡化了积淀多少年的知识储备。他信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信条,志愿把自己年轻而蓬勃的热望献给辛勤繁复、沉静清贫的教学科研事业。范志国又一次无怨无悔地走上了人生讲台。

三、崭露头角,异国深造

1991年,范志国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像所有初为人师的学子们一样,第一次走上讲台授课时的范志国紧张地出了一身汗,但由于准备充分,课上得还算顺利。范志国笑着对我说:“那时候我天天跟着老教授们听课、学习、观摩;有时自己拿一个小录音机,讲完一遍录下来。再边听边修改,苦苦练习基本功。”刚刚任教,他就带过两期“师后勤部长班”。因为学员的层次比较高,他内心的压力很大,但也由此促使他产生了努力钻研后勤理论的动力。他不想成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器,老主任也慈爱地鼓励他要讲出新东西来,争取有所发展。有了三年研究生学习的储备,有了这个可以让他任意驰骋的讲台,又有老同志们的关心爱护,年轻的范志国如鱼得永,在军事后勤理论这个深邃又全新的知识海洋里尽情邀游。他开始进入一种属于他个人的理论思维境界。在讲好课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论文,第一年就发表文章十几篇。而且先后参加了两届“军事后勤学学科前沿理论研讨会”,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年,范志国就开始给学员们上“想定作业课”了,这更加促进了他努力工作与研究的积极性。在后勤指挥学院,能上理论课是对一个成熟的教员能力与水平的充分肯定,范志国具备这种素质。但就在他刚刚走上轨道,想放开手脚大展宏图的时候,后勤指挥学院撤销了一年,这使范志国心爱的事业一度中断了。那段时间,他像一只飘流的小船突然找不到航向一样,生活顿时失去滋味与寄托。因此,学院复建后一返回教研室,范志国便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对军事后勤理论和作战指挥学科的研究之中,这一年他正好30岁。有了前两年对本专业理论体系、规律和特点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有了一线教学实践的锻炼和研究方法的掌握,范志国已经开始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他沉静下来,在其后三年时间内共主编和编写了教材、专著和论证报告共10部,发表学术文章4篇,完成文字量100余万字;各种奖项、证书蜂拥而来。除了完成大量教学组织、设计工作和一系列科研任务外,范志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手段,注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受到学员们的普遍好评;1994年以来他共实施了10余个队次的教学,授课量达1000余学时。他还参加了大量的院外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部队咨询、全军教材评审、部队后勤干部集训授课等任务。

1995年,全军搞军事斗争准备战法保障法论证,总部要求副教授以上人员参加这个课题,全军各系统共几十所院校人员集中在国防大学集训。院里本来派一名50多岁的副教授去了,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临时通知范志国准备资料参加调研。去后他发现只有自己和海军的一个教员是年轻人,更巧的是,两人都31岁,一年后又一起去俄罗斯留学。那一次科研论证给了范志国很大的锻炼和提高,1995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他搬了两箱方便面放在办公室,啃了厚厚的一堆资料,主笔完成了“登陆战斗后勤与技术保障法”和“濒海山地进攻战斗后勤与技术保障法”两个论证报告。范志国用自己那颗沉静而坚毅的心灵拓开了通往科学研究的光辉路途。他成了后勤指挥教研室和学院的青年标兵与教学科研骨干。

1996年,又一个好机遇降临到范志国的头上。为加速人才培养速度,我军中断40余年的外派军事留学生事务顺利恢复,首选俄罗斯。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学院里仅有的两个名额更显珍贵。选拔过程中,在一些人开始试图凭借各种关系进行“活动”和争取的情况下,学院领导高瞻远瞩,公正决断。当时的院长徐根初说了这样一句简洁却力顶千斤的话:“一定要从我们的教员队伍里找一个合适人选。”根据职务、学历、年龄和成绩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范志国脱颖而出,有幸成了我军恢复外派军事留学生后的首批人员之一。

他先进国际关系学院俄语强化班学了半年俄语,于1997年4月前往俄军后勤与运输学院外训系留学,学习军队后勤指挥(即战役战术后勤司令部指挥)专业。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完了俄罗斯本国完成班学员需要三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共13门。范志国在后来的总结中说,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俄罗斯全盘西化后给整个社会领域造成的恶果,亲身感受到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境况。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俄罗斯政局剧烈动荡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痛苦,使我的政治思想觉悟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更加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为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同时激励我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和身上的责任,刻苦学习,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范志国惜时如金,他没有流连沉醉于彼得堡美丽的异国风光中,除了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笔记外,他还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采取复印、扫描、摘记等方法获取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他不但对俄军后勤与运输学院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院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对俄军后勤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及内容,俄军后勤指挥系统发展方向、后勤军事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思路等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1999年6月19日,范志国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俄国家考试,获得由俄军国家考试鉴定委员会主席(武装力量后勤部副部长)签发的毕业证书,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留学归来的范志国如虎添翼,担任了后勤指挥学院后勤指挥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历高了,职位升了,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依然在教学一线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又开始了新的课题计划和科研任务的研究。在我的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的妻子李桂琴打来了电话,问他今晚回不回家。我听见他抱歉的笑声,却看见他幸福的笑容。他说他欠妻子和女儿的太多了,如今女儿已上小学了,自己却从未能抽出很多时间来辅导教育过她,而且通情达理的妻子也从未怪罪过。他又有差不多十天没回家住了,就在学院的宿舍凑合。

其实他的家在同一个城市,几乎近在咫尺。我抬眼看看窗外的天空,暮色渐浓,回家的渴望也渐深了。有淡黄的灯光,弥漫着路上夜归人的心灵,我也该告辞了。

走在回家路上的我仍然禁不住回忆着他的话语。范志国曾经反复这样对我说过:“只要是我接下来的任务,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这个教研室一直是学院的龙头教研室,曾出过13个将军,现在到了我们肩上,我们会让她继续‘兴旺发达’下去的。”他那朴实坦白的话语里蕴涵着庄重的责任,连同他那坚定与自信的神情,让我似乎看到了一种闪耀在不远的未来里的光芒。上个世纪不可一世的那个欧洲伟人拿破仓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合格的士兵。”对于任何一个军人来说,这种金光闪闪的梦想都是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一个向往。

他正走在这样一条沉寂却光明灿烂的路上,我甚至能够感觉到他身上那隐含着的光芒。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共产党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禁毒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禁绝烟毒斗争及其成功经验,到新时期的禁毒斗争,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禁毒斗争史的专著。
  • 增广贤文(国学大书院)

    增广贤文(国学大书院)

    《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到典章制度,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几乎囊括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它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它又是一本格言集,融汇了诸子百家、历代文人的名言警句,句句闪耀着中国人思想智慧的光芒!
  • 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

    本书是一本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随笔。作者是知名学人蓝英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与作者同辈或前辈学者、诗人、翻译家的亲身接触,如与梁漱溟、张东荪、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现在那些人物大多作古,这些真挚的文字,读来亲切感人。另一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文坛上有意义的趣闻趣事。文章写得轻松、有趣,又很好读。
  • 你知道的太多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知道的太多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死于生活的洪流之前,或许我们内心深处都曾经存活过这样一个孤独迷狂、悲哀而充满质疑的自己。这些随笔来自作者的心声,他的所思所想所感。生活在报复你,文字在偿还你。
  • 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收入本书的,就是第三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是从5000多件参赛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基本代表了本届比赛的最高水平。
热门推荐
  • 天地由我沉浮

    天地由我沉浮

    这是一个创世神的故事。一念生天地,一念天地灭;一念生万物,一念万物死;一念定生死,一念破轮回;一念经万古,一念历红尘。 天地之大?仅在一念之间!
  • 庶女江山

    庶女江山

    在夫家斗小三,回了家还要斗姨娘姐姐们。王爷不甩她,好歹她是挂名王妃。家人不疼她,好歹她是嫡女。当王妃变丫鬟,嫡女变庶女时,她该何处何从……月月求票,求收藏,求评论。
  • 枯杨生花

    枯杨生花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文学的熏陶可使青少年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性情和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交汇之处,可以从文学作品的阅读开始。
  • 小尔雅

    小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圆舞曲

    青春圆舞曲

    《青春圆舞曲》是一本以青春期的成长、心事、秘密为主,以女孩为视角叙述的故事。青春期既有甜蜜,也有忧伤,自卑、骄傲、怯弱、渴望、梦想这些词汇都可以作为青春期女孩的代名词。李兴海,笔名一路开花,云南宣威人,实力派青春文学领军作者,国内知名美文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语文报》《疯狂阅读》等大型期刊专栏作家。
  • 梦断挽歌行

    梦断挽歌行

    希望现在正在看着这本书的朋友们,你们能够有十二万分的耐心继续看下去。因为这本书有无数个未知。它可能会与你们平日里看到过的书不同,无论是故事,还是结局。一切的一切,都看似顺理成章,实则从一开始,就是万丈泥潭。也许你们会觉得我的文字太淡漠。那么我该庆幸。因为我所追求的就是像水一样的文字。透明,柔弱却充满力量。无知无觉却必不可少。-------致自己。致你们。
  • 武霸诸雄

    武霸诸雄

    乱世之始,家破人亡!东洲大陆,人妖何妨!我欲称雄,谁与争锋!携妖崛起,人妖称王!立东洲,逐天下!人界称王,在战仙界!我若不死,神界不宁!雄霸诸雄,唯我称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鬼手

    大鬼手

    林风,代号鬼手,是一名职业杀手,虽然他是杀手,但却干出了许多杀手不可能干的事,比如:拍广告、摆地摊、给小萝莉当老师、为大明星当保镖。林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居然爱上了一个拉小提琴卖艺的哑女;林风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任何招惹他的人,必将遭到他百倍的偿还。林风:“我是一个杀手,不对……我是一个有着原则的杀手,也不对……我是一个有着原则,且极其拉风的杀手!”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