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57900000007

第7章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机制研究

刘键政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团委副书记、长乐市鹤上镇镇长助理(挂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选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担任村官,不仅能为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开通新的渠道,刘洪玉等,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3):119.并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基层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入职之初,容易出现诸如入职动机偏差、知识能力不足、工作脱离实际等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因此,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高等农林院校则应牢牢抓住当前机遇,发挥自身在学科等方面的优势,拓宽村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新机制,努力为农村社会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准村官”,以“无缝对接”的方式,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实现社会、高校、学生等多方的共赢。

一、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是服务“三农”历史使命的要求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及时地掌握农业科技信息和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应用是实现市场增收的必备技能之一。”可见,要切实推进农村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科技是关键。而要把科技带到农村,让农民得实惠,就要靠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突破农村人才缺乏的瓶颈。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激情,恰恰最适合在农村传播和推广现代化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在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优势的高等农林院校,则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也正是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的首要意义所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必定是要将为农村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作为根本的任务。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在村工作总体上已初具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就应顺势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面对农村基层的人才为核心,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农村基层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学生通过“准村官”预培养,一是通过深入农村了解基本国情和社会现状,来端正他们的村官入职动机;二是通过系统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培训,去完善他们将来从容应对基层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三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体验锻炼,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苏益南等,高校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机制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1,(2):168.169.通过这样一整套系统的“准村官”预培养新模式的塑造,大学生就能在思想认识、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锤炼和提高,从而为今后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村官”这一特殊而又复杂的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使得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发地严格。另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精英化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人数逐年激增,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也随之愈发地凸显。现在不少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择业时,为了能留在城市,宁愿放弃自己学习了四年的专业,也不去选择到农村基层去就业创业。这恰恰体现了高校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指导环节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抓住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准村官”预培养模式教育,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形成农林类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一线去担任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尽情地在农村基层的广阔空间去释放激情,去施展才华,去实现抱负。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缓解了农林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开辟了新的思路。

二、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的独特优势

(一)明确的制度要求,为“准村官”预培养提供了“天时”保障

为了切实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央及地方相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其中也指明了高等院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如中央组织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1号)中就要求“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要结合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在扶持自主创业方面,“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又如《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32号)中要求“鼓励高等院校加强适合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的本科专业点、硕士学位点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结合实际,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辟多种渠道,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这一系列的制度要求,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准村官”预培养提供了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政策依据和保障,此为“天时”。

(二)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准村官”预培养提供了“地利”条件

高等农林院校具备培养优秀大学生村官所必需的专业学科资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具有75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农林院校和福建省重点高校,该校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主,涵盖农学、工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科研型综合类高校。其中在省内具有独特优势的农林类学科资源,十分便于对大学生“准村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科学及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等教育教学,为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提供强而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通过第九届“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一契机,与长乐市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了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积极发挥农林高校的学科优势,在长乐市举办了一系列村官培训课程,得到地方政府以及在职大学生村官的一致好评。同时组织大学生“准村官”带着特定的课题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试点“准村官”预培养,收效良好。可见,高等农林院校利用自身鲜明的学科优势开展“准村官”预培养,不仅可能,而且可行,此为“地利”。

(三)特殊的“三农”情缘,为“准村官”预培养提供了“人和”的支持

长期以来,高等农林院校立足“三农”问题,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在“三农”领域积淀了十分浓厚的情缘关系,形成了对“准村官”预培养工作十分有利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农林院校长期以来为“三农”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毕业生,他们作为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广泛分布于现实“三农”工作中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他们十分熟悉“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准村官”预培养工作。闫雯等,探索农林院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途径[J]。农业考古,2011,(3):319.另一个方面,农林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通过与涉农社会职能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与广大农民朋友的面对面真诚的接触,已普遍与他们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通互信关系,这使得农林院校的“准村官”预培养工作很容易地就能得到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农民朋友的认同和支持。这一系列特有的“三农”情缘优势,使农林院校的具备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关系基础。邱冠文等,构建农林院校服务大学生村官计划机制的研究[J]。南方农村,2011,(2):86.在农村各方因素的支持下,“准村官”预培养工作势必会得到很好的推进和发展。此为“人和”。

三、农林院校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林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创新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按照村官特定的培养目标,开展多层次的专业培养,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和实践体系,以及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探索性地构建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人才。

(一)制定鲜明的村官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培养工作的风向标,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农林高校在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上,更应突出以农村基层工作需求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央对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的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服务基层农民群众的自家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的主要目标。具体要求为:一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富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热爱“三农”,真正愿意把人生发展与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当成一项人生事业去做;二是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会管理、重沟通、善交流,同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能力,能独立开展调查研究,并具有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三是要具有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熟悉并掌握国家的法律政策,特别是涉及“三农”的农村政策法规,熟悉农村基本情况。同时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农村经济、农村管理以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懂技术、会经营;四是具有一定的农村基层实践经验。真实了解农村一线基层的实际情况,能将理论知识与基层民情实际相融合来思考问题;五是具有健康良好的身心。能够适应农村相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健康正确的村官职业认知。杨华云等,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N]。新京报,2008.03.07.

培养目标中的核心是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是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毕业后不愿回到农村参加工作。一部分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是将大学生村官当做一个“权宜之计”或“跳板”,对长期扎根农村缺乏认真深入的考虑,因而造成入职后的角色不适应。因此,应从大学生“准村官”的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首先解决他们的思想上的问题。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树立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思想,为建设新农村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评估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角色职责,能以正确的观念态度对待村官工作,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服务社会、服务三农联系起来。

(二)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村官相关专业

2008年,河南农业大学率先开设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实践证明,将大学生村官这一特定职业进行专业化培养,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学校得到更加系统、专业的村官素质培养,造就了一批适应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需要的农村新型人才,也为其他农林院校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但同时,可能由于担心生源以及就业等问题,对设立“村官”专业这种类似“定向培养”性质的培养模式,各农林高校大多持谨慎的态度,使得“村官”专业“叫好不叫座”。随着国家在大学生村官计划上的日益重视,对大学生村官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无疑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证将来大学生村官能迅速融入农村、适应角色,目前比较稳妥的村官专业设置方式是在各农林高校现有的涉农相关专业(比如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规划等)的基础上设立村官方向,李红霞,大学生“村官”在校教育的改进与优化[J]。重庆与世界,2011,(7):52.优化和整合人才培养资源,采取本科专业教育、双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村官专业体系。

一是开设村官方向的本科层次教育。通过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减免部分学费、设立专门的奖学金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有志于将来服务农村的应届高考生报考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规划等现有涉农专业的村官方向,或者到大二时再让其选择是否转入村官方向。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使得这些大学生从大学低年级开始就对自己的村官职业规划有了相对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以使将来能学以致用。

二是开展大学生村官第二学位教育。作为上述村官方向本科教育的有益补充,扩大培养范围,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志愿将来到农村担任村官的非农专业的大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甚至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来修读村官方向的第二学位,使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准村官队伍中来。

三是开展研究生层次的村官教育。随着就业压力、个人情感因素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硕士研究生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为提高村官的学历层次和研究水平,有条件的农林院校可依托涉农学科的硕士学位点开设村官方向,开展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既可以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生,也可以从在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通过研究生层次的村官教育,势必能进一步提高“准村官”的研究水平和工作视野,以便能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开设富有实用特色的村官课程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准村官”将所学的知识最大程度地转化利用,是整个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在“准村官”预培养过程中,针对村官专业的特殊性,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打破原有的院系、专业限制,整合课程资源,设置适合村官工作的课程,尤其是涉及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等与农村基层工作相关的实用型村官课程。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开发出适合国情、乡情、民情的村官培养教材,并及时对新政策、新技术、新情况等进行教学内容更新,保持课程教学环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激发“准村官”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实现社会基层现状与课堂教学学习之间的真实有效对接。

按照实用性的原则,高等农林院校在针对大学生村官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是要重视可以直接积累农村基层经验的实践学习环节。这正是村官方向专业有别于其他现有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的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准村官全面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包含必要的语言表达、数理统计、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人文历史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准村官将来从事农村基层一线工作所需的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专业知识,它是在公共课程基础上的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更为专业,更为实际,更能用于实际的工作,如农林经济、农业法规、农村社会学、土地管理、农村区域规划等课程。而选修课程则侧重于进一步拓展“准村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视野,使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涉农知识,诸如农村公共关系、农村保险、农业机械、农产品品质、动物医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果树、作物栽培、农村游憩等等。

(四)开展具有实战性的村官挂职实践

因传统宗亲、风俗习惯等因素,农村往往存在着相当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纷,并形成农村基层所特有的处世观念和行为准则。不少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入职之初,正是对这种现实情况的不了解、不适应,而造成工作施展不开、屡屡受挫,进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因此,农林院校在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实践环节。让“准村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通过一定时间的身体力行,真正地去了解和掌握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农民的真实生活,培养与“三农”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为将来的村官工作奠定坚实的感情和能力基础。

要实现情感上的认同和能力上的提高,仅仅依靠传统的短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往往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样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在既定的时间、既定的地点,实践既定的内容,实践者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主性而形成责任感缺失,进而表现为实践活动“讲形式,走过场”。

为破解这一问题。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借助与长乐市校地合作共建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契机,在当地广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大学生村官驻村示范基地,并挑选有志将来到村工作的在校大学生组建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队,深入长乐市鹤上镇所辖部分村担任村官助理,协助在职村官开展日常工作,收效显著。这一成功的实验模式,为农林院校准村官预培养中的实践环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即农林院校理由自身特有的优势,与地方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并借助基地平台,创造锻炼条件,开展“准村官”“挂职”锻炼实践。把村官方向就读的大学生安排到在职村官身边担任村官助理,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工作,让准村官提前进入村官角色,并在与农民的广泛接触交流中,使准村官真实感受农村生活,积累与农村的感情,了解农村生活常识,使学习到的理论与农村实践有效对接,实现实践环节与将来工作的零距离。

(五)建设多元化的村官培养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是否达到最优化。同样地,在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过程中,将有限的师资打造成一支优质的村官培养教学团队,无疑能为村官人才的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复合型村官人才。所谓复合型,就是要求村官能通晓有关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既要有农业相关的知识背景,又要懂得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法律法规基础,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分析能力等等。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远远不是单个或几个系或学院能够独自承担的,甚至不是农林院校内部能很好承担的。因此,为更好地承担起“准村官”的预培养教学任务,农林院校应针对村官工作的复杂性,优化整合校内外各方师资资源和结构,打造一支“宽口径、多元化”的村官预培养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其中校内部分是指农林院校内部的师资力量。一是各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二是校内多年从事“三农”工作的各级管理干部,以及教职员工中曾有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经验的人员,主要负责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心得;三是从事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帮助“准村官”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四是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负责对“准村官”的心理进行培训,并使他们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分析工作能力,以备将来工作之需。

校外部分是指来自本校之外的广泛的师资资源。一是聘请其他兄弟高校(包括农林类和非农林类)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弥补本校某些专业师资的不足;二是聘请多年从事“三农”工作的各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一线的干部和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来对“准村官”进行村官实务辅导;三是聘请优秀的在职大学生村官来对“准村官”们“现身说法”,讲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真情实感;四是聘请在农村成功创业的优秀农民企业家来对“准村官”们细说农村创业心得。

同类推荐
  • “三农论”

    “三农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把农村问题分解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分别进行研究,既分析这三者的关系,也研究这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农”问题的理论,作为认识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经过1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本书内容包括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制度体制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制度体制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制度体制》:是对社会主义改革性质的理论概括。《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热门推荐
  • 番外之诺亚传说

    番外之诺亚传说

    地球在虚无的宇宙中漂浮着,是个美丽的,脆弱的星体,管理地球的却是愚蠢的人类这种危险生命体。而人是欲望的奴隶,不具有纯洁的智慧!我不是生命体,可是,我有意识,有智慧!我叫――诺亚!
  • 重生之横推天下

    重生之横推天下

    天玄大陆一教二阁三宗六大超一流门派的之一凌云宗的掌门叶辰重生了,百年前在秘境中发现了神级功法,却被青梅竹马的扶摇师妹的所杀,叶辰肯定会把功法分享给师妹的,不知师妹为何杀自己,且看叶辰这一世如何探寻真相,开启无敌的复仇之路。
  • 推销要懂心理学

    推销要懂心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好心态:优秀业务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好形象:让客户感觉如沐春风的个人形象识人性: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会电话:打电话也能做好买卖的心理技巧会拜访:第一次拜访就获成功的心理技巧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仙君他非初恋

    我家仙君他非初恋

    【钟情奶狗】×【人美心傻大姐姐】身为蓬莱玉境宗的继承人,南桥知书达理,名门闺秀,修炼资质都达上乘。传闻她,清心寡欲一心修仙。南桥:是的!没错,我一心修仙。某天心里认了个软萌可爱的“弟弟”,南桥说:其实目标时间长了就没意思了…所以…直到有一天“弟弟”一脸无辜的说:桥桥…真的不乖我吖…你不知道,你昨晚扯我的衣服,还……【修仙文,不过第二个副本是人间哦!】
  • 雪球之舞

    雪球之舞

    用球技捕获真爱的青春浪漫竞技爱情。桀骜不驯乒乓小霸王遇见厨艺绝佳伪球迷插画师,球场上嚣张霸气;球场下撒娇卖萌!一场机场告白的乌龙,她稀里糊涂的进入了他的运动生涯,看着他训练,陪着他经历禁赛风波,被误会被辱骂。在队里是桀骜不驯的“头狼”,在她面前却会变成撒娇卖萌的“哈士奇”,赢得比赛,会第一时间跑向她拥抱她。我们能相爱,这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安排。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 韩娱之指环王

    韩娱之指环王

    指环上铭刻着我们的光阴!我的指环会燃烧!……………………新人新作,更新暂时一天一章!
  • 殖装魔能暴走

    殖装魔能暴走

    喜欢殖装,也喜欢巫师世界,那就一块炖吧。。
  • 杭州创意标点

    杭州创意标点

    白居易是卖萌先生,苏东坡是定位大师;获普利兹建筑奖的王澍自称是个活在十七世纪的古人,《甄嬛传》作者的笔名“流潋紫”原来是支口红的牌子,手握拳刀的魏立中敢把明末清初的一块品牌摘下来;作者麦家说他连西湖都没有去游览过,而漫画家蔡志忠说自己是生在台湾,死于杭州;吴海燕从西湖荷花获得灵感,张雷把杭州油纸伞介绍给了世界,朱炳仁则要把铜水稻种进联合国大厦……这一个个的杭州创意标点,串起了了本书的访谈和故事。集记者和作家于一身的作者历时一年多的采访和写作,为我们展现了杭州文化创意的精彩和意韵、前世和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