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7700000013

第13章 冲突与分裂:现代主义的困境(2)

创作界的实践也逐渐在推进,除王蒙进行意识流实验外,李陀也相继发表《七奶奶》、《自由落体》等作品,虽然比较生硬,但实验倾向却更明确,高行健的几部戏剧如《绝对信号》、《车站》等,已经摆出阵势要向现代派迈进。其他一些作品虽然未标明是现代派,但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已经侧重于向怪戾方面发展。关于“现代人”的设想呈现二极分化:其一是具有改革开放意识的现代人,另一种是性格与情感都具有某些怪诞的违反社会常规的现代人,而后者似乎更具有文学的“现代人”的特征。对这种人物的表现,当然也就有了“现代派”的部分特征。

张洁的《方舟》(1983-)写了一群独身女人,她们追逐事业和个性而拙于爱情,这使她们纷纷陷入性苦闷的境地。,张洁当年的感伤与温情,现在已经为尖锐怪戾的性意识所替代,人格分裂,对生活的过激反应和一些怪诞的生活行径被张洁刻画得有棱有角,而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1984-)最早涉及到城市中男女的个性冲突问题,小说探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家庭的冲突。那个“盂加拉虎”被没想成富有个性的现代人,他以困兽的姿态与社会搏斗。并且不屑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寻找平衡。

这篇小说可能是“新时期”以来的最早具有女权意识的作品,张辛欣的叙事一向犀利而硬气,敏感而富有张力。

现代主义的早期探索困难重重,王蒙关于意识流的探索就受到各种批判,高行健的现代小说主张更是遭遇猛烈的攻击。

对“现代派”的批判在8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经历过************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现代派”却奇怪地存活下来,并且在创作实践中成长壮大。就文学创作实践而言,根本缘由在干文学界一直承受着创新的压力。“新时期文学”经历过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和知青文学之后,面临着在艺术上向前发展的要求。尽管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相当的成就,但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是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也就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下,重述反“****”的历史叙事;就其艺术而言,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当意识形态的想象力被发挥到极致后,文学需要在自身的艺术本体方面作出有效的探索。艺术在任何时代都要有创新,不管是从整体的创作实践来看,还是就个体艺术家而言,更阿况处在一个改革求变的时代。实现现代化,也就意味着中国社会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对于具有历史敏感性的作家来说,求变的思想则显得更加迫切。在这样的前提下,西方现代主义为寻求艺术创新的中国作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事实上。自现代以来,文化上的“新”总是与西方文化发生直接关联。新与旧的更替,经常被东西方冲突的二元模式所代替,向西方学习,自现代以来就成为我们文化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一规范意指着进步、创新。现代主义就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的动力。尽管这里面有诸多的片面性,但作为冲破僵化沉闷的文学格局来说,不失为有益而必要的尝试。

就叙事文学而言,现代派的高潮直到1985年才到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被认为标志着中国真正的“现代派”横空出世。《你别无选择》描写一群大学生对个性的狂热表现。这些大学才子大都自以为是,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他们以惊人的执着迷恋和声或新的“音乐世界”,对生活有片面却深刻的理解。他们甚至要打破和谐,打破平衡,打破一切已有的常规;他们在寻找新的音乐力度的同时,也在选择骚动不安的自我,制造一种无调性的错乱的生活状态。这篇小说抓住了当时青年急于认同自我的社会心理,表现出******和反传统的激烈情绪。小说的叙事落拓不羁,挥洒自如,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特别是对那种无聊感和荒诞感的处理,显示了某种反讽的或黑色幽默的意味。所有这些在当时都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急切渴望“现代派”的文坛来说,刘索拉理所当然被指认为真正的“现代派”。

《无主题变奏》讲述一个自以为没有出息的青年,他嘲弄一切世俗规范,拒绝成名成家,对学院教育嗤之以鼻。他与老Q一见钟情,而老Q显然是一个学院式的激进女性,她有着惊人而高亢的进取精神,她与“我”迅速上床(这在当时被看做惊人之举),设法使“我”成名,在各种社交场所周旋,这是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交际花和现代的女权主义者混合而成的女精英分子。这篇小说试图表现生活的荒诞感,表现无聊和空虚组合成的“多余人”或“局外人”的态度。事实上,那个嘲弄自我也嘲弄一切的主角,其实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那自我欣赏的姿态距离现代主义的偏执与绝望似乎还有一步之遥。时过境迁,人们用“伪现代派”来指称这二位闯将有失公允,仔细推敲也不难发现,刘索啦笔下那些自命不凡的大学才子看上去更像浪漫派的天之骄子,而徐星笔下的那个骄傲不羁的文学青年也不过是当时流行的各种自以为是的做派。随着这种人到处那是,刘索拉和徐星的革命意义也消失殆尽。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势中,以明显带有挑战性的立场来表现一代青年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这在思想上对当时文学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刘索拉和徐星在叙事上都表现出对主观叙述视点的强调,把自我感觉放在叙事的中心。这与强调客观反映对象事物的现实主义构成明显反差,小说叙事被看成是作者直接表达对生活现实的看法,与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当然,说到底,这些被称之为“典型的”现代派的小说,其实质还是表达了一种“现代派”的生活观念,张扬了一种个性至上与个人主义,这些思想观念构成这些小说的思想底蕴,使之具有现代派的风格。实际上,现代派小说并不十分强调文体实验,更侧重于表达一种世界观,表达对生存的独特感受。就此而言,刘索拉和徐星的小说也未尝不能被看成是现代派的作品。

关于现代主义在80年代中期有一个别致的表述:“新潮小说”。也许现代主义过于西化,有自由化的嫌疑,也许是现代主义谈论数年还不足以满足人们寻新求异的心理;“新潮小说”这种说法则与当代文学史的创新自觉紧密相联,也重新划定了一个时期的变革开端。总是乐于处在开端,就像急于宣称一种潮流过时一样,这是当代文学无法承受创新之重而作出的过激反应。1985年是一个创新之年,于是1985年的文学就有了“85新潮”的说法。居于创新首位的并不只是典型的现代派小说,同时“寻根文学”以更具有集体性的姿态跨入1985,使“85新潮”变得名符其实,也使现代主义具有了本土的特色。寻根文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定义为现代主义,这确实是一个语焉不详的问题。扶其影响来说,寻根派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后者被西方60年代先锋派小说奉为圭臬;从其创新的前卫性而言,它是与现代派对话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小说的创新压力正是来自于现代派。所有的创新都是试图切人现代派,或超越现代派。在这一意义上,所有的创新义必然打上现代派的烙印——明显的或潜在的烙印。因而,寻根的文化目标和创新动力部暖昧且自相矛盾。“寻根”在文化方面的目标是要重新理解传统,如何理解?寻根群体几乎没有统一的观点和立场,有持批判态度的,也有试图到原初的文化性状中去获取生命热力,以作为进入现代化的生命动力的。“寻根”的文化意义在于呼应海外儒学复兴而作出应急的反应,这使它在中国急于进入现代化的时期,奇怪地去审视中国传统。这种应急措施根源于中国由来已久的现代性焦虑,它本质上是要确认自我的文化身份,从而与世界(西方)文化对话。“寻根”在文学上的意义则是借助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当代文学创新难题作出反应,这又使它具有现代与本土的双重意义。

寻根小说在艺术表意策略方面,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纪实的叙事风格;从个人经验来看,它们明显是“知青文学”的变种(其主人公及叙述视角明显带有知青痕迹),其中也确实有一种刻意营造的文化意味,但文化在这里只具有象征的意义,作为小说叙事的背景在起作用。对于寻根作家来说,重要的是把握个人的直接经验,创造出一种有创新意义的文本。因为文化的意义最终呈现为审美效果,它实际完成了一次文学观念和审美风格的变异。寻根文学还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学经验,并且群体效应并没有淹没个人化的风格,以文化作为底蕴,个人的风格化标志才有特征可寻,才有力量。贾平凹因刻画秦地文化的雄奇粗砺而显示出冷峻孤傲的气质;李杭育沉迷于放浪、自在的吴越丈化而具有天人品性;楚地文化的奇谲瑰丽与韩少功的浪漫锐利奇怪地混合;郑万隆乐于探寻鄂伦春人的原始人性,他那心灵的激情与自然蛮力相交汇向动人心魄;而扎两达娃这个搭上“寻根”末班车的异族人,在西藏那隐秘的岁月星寻觅陌生的死魂灵,异域文化蕴含着不可知的力量而令人震惊……正如那些被称之为典型的“现代派”小说仔细分析总是与现代派相去甚远一样,“寻根派”从直接动机到表面的叙事都与“现代派”抵牾,但其最终创造的文学观念与美学效果,它所蕴含的间接动机,这些都表明它与现代派的内在联系。在这一意义上,“寻根派”是8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同路人。

试图从总体上评价中国现代主义及其之后的文学流变是困难的。比之现实主义文学,不能说当代现代主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比之欧美的现代主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也不能说形成声势浩大的运动。8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既不明确也相当短暂,它在文学史上留下的经验远不如它酿就的声势,就像一声短而急促的呼喊。从理论上来说,“现代主义”真正的艺术成就反倒体现在它为后来的先锋派文学铺平了道路。先锋派小说几乎是突然间领悟了中国现代派的困境,因而先锋派以它的跳跃方式既完成了现代派未竞的事业,也超越了它。这使先锋派不得不向,或者说意外地向后现代主义靠拢——这是题外的话,只有依赖其他的文章再加讨论。但不管如何,我们也要看到,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叙事文学中短暂存在的现代主义在艺术上取得的某些经验。正承继和改变现宴主义的艺术经验,对现代主义的追寻促使当代中国文学在艺术上明显处于相当的水半线上。文学不再处于总体性制度直接强加的状况,不再怍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展开实践,它毕竟是以文学自身的美学或创新要求为前进的动力。就艺术性而言,对现代主更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追求,使当代中同文学创造了自身的经验和美学趣味,例如:1.具有文学自主性的观念;2.强调叙述主体的作用;3.文学本体观念或文本观念替代了意识形态观念;4.注重对人物的心理意识等个人性的表现;5.叙述方式的开放性与实验化;6.对语言本体和形而二观念的多种方式的有机把握;7.以个人为本位的多极化文学格局……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的现象,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当代文学、思想和精神的深刻变化。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主义给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精神想象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确实构成当代精神活动变化的主要方面。

现代主义在当代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潜在的触动文化深层次变化的那种思想力量,它在中国引起的变化带有深刻的中国本土烙印,并且这种探索或思潮随着中国本国的政治文化的变化不断改变其轨迹并转化成其他的过渡形式。例如,在9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以及90年代后期盛行的个人化立场,都是现代主义这条轨迹变异的产物。尽管其形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属于这一思想序列。确实,当代思想终究发展出个人化立场,这是现代主义的间接成果,又是其直接证明。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个人存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证明。

庞大的意识形态实践,一直使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具有第三世界的显著特征;但个人化立场的出现,则表明现代主义式的那种精神意识开始有了基础。但值得探讨的是,这种个人化立场,在当代中国并不是现代主义的直接产物,也不是其基础,而是经历过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以及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多重变异才产生的文化状态。

尽管现代主义作为阶段性的思潮或艺术创新运动已经结束,但现代主义形成的当代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创生机制却依然在起作用,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一种积极的当代文化变革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不断地寻求与西方最新的思想流向对话,以期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创新并把当代文化提升到一种国际水准,这种愿望是当代文化在应对全球化思潮时保持自身活力的有效方式。现代主义作为当与代中国改革开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前卫表现,它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现代性启蒙规划的一部分,它也表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对第三世界文化的有效影响。

确实,80年代以来的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文化一直在构造着中国当代文化的基础,这并不是简单的西化过程,这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必要过程。在促使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中,西方最近的思想文化成果无疑起到积极的建构作用。思想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尽管携带着很强的本土化诉求,思想文化资源的共享性这一特点,则使人们的对话与沟通成为未来文化建构的主导形式,而对抗与封闭只是特殊的补充环节。当代思想文化越来越少意识形态特征,而趋向于知识建构和思想方法,这也使具有很强本土化诉求的跨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与西方保持长期的对话,并从中获取自我创新的资源和动力。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学依然会循着它固有的创新轨迹,去开创文学未来的道路。

同类推荐
  • 毛姆读书随笔

    毛姆读书随笔

    本书是毛姆的读书心得和体会,里面有他开列的书单和他对欧美作家的评点和梳理,是一本不错的阅读指导书。
  •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年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和短章》,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作者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选编有“纸币的跳跃”、“杨梅烧酒”、“北国的微音”、“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
  •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

    贾平凹老师四十年散文创作全新精选,收录自1981年至2019年的随笔六十六篇,共二十万字。着眼于自然的林中一花、河中一沙,通过对自然深情的抒写,还原生命的纯粹和本真,以及对万物生灵的思索这是一份对万事万物由衷的热情与好奇,对生命有所追求,并在追求中展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更难得的是,横跨四十年,始终尊重生命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热门推荐
  • 灵魂献祭

    灵魂献祭

    度航怒摔游戏机后引发穿越,来到游戏世界在利布洛姆的帮助下越变越强最后击败大巫师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 元灵之殇

    元灵之殇

    本文讲诉的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吃货青年林寒,因意外穿越到了源世大陆,与安林国中一个最底层贫民窟的孩子凌寒灵魂融合了。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元灵的觉醒,修炼;元宠,元晶的获得。在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将会给林寒带来怎样的奇妙旅程。而林寒的意外降临,又会给这个这个国家及整个大陆带来怎样的变化。
  • 神级小农民

    神级小农民

    偏僻小山村,悠闲小日子。勤劳朴实的候小启得到逆天传承天官图,从此脚踩村霸,拳打恶狗。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 林先生的心动从高中开始

    林先生的心动从高中开始

    高二时温小姐:真扔了,真没留着?林先生:真扔了,真没留着。高考前林先生冲动了温小姐淡定的回复:我再考虑考虑。大学开学前温小姐:林先生,我考虑好了。待我们完成学业你会娶我吗?林先生:当然会。大四林先生:我到法定年龄了温小姐:我想考研,所以,我还没有完成学业(套路成功的坏笑)呃...温小姐被抗走了
  • 光年

    光年

    维瑞和芮徳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饗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
  • 一日鹊桥相会浮华终可期

    一日鹊桥相会浮华终可期

    浮华尘世,终有一人是我心之所向,情之所期。鹊一远远的望去,在漫山遍野的彼岸花的另一边,那是九重天的幻影,是初入尘世的千年之中养育她的地方:“你是谁?”男子立在风銮大殿前一棵树下问她。“尊主!我终于能日日夜夜伴在您身边了!”女孩激动的扑向他。伏华探这气息,竟然是自己在鹊山招摇峰所取回的五彩石石心修炼成仙了!···“伏华,你当真要诛我的心?千余年间,这里空空如野,只有你。”女子一身素衣浸染着鲜血跪坐在地,融进了身后的斜阳赤霞当中。男子神情淡漠,看向远方,忽的眸光狠戾,“传我令,玄女鹊一违抗天道,除仙籍,废七魄,永世不得入九重天!”···“既然你已断了我七情六欲,何苦如今又纠缠不休。”鹊一的语气平淡如水,对伏华而言却是火上浇油。“我若再不出现,你可是要与那狐仙化成魔、双宿双飞?”伏华字字铿锵,似乎快要忍不住怒火、恨不能将她封印在鹊山。“我不欲成魔,可惜天命如此。”鹊一说着,笑了。那一千年中夜夜悚栗凄苦的哭喊声、青青紫紫的血手印终于为助她为魔,“这一切,不都是拜你所赐?拜你一个伏羲神之子所赐吗?”
  • 宇宙图

    宇宙图

    地球不是人类的地球,地球才是地球生态圈的主宰,人的寿命不过数十年,历史不过数千年,说地球是人类的地球,可笑至极。人类只是寄居者,终将走向星河宇宙。
  • 末世之九幽苍穹

    末世之九幽苍穹

    末世。丧尸。人性。道德。当黑暗笼罩大地,是堕落于九幽之下,还是在九幽中重现苍穹?“孩子,你要记住。人易成兽,兽难成人。你是人,不是兽。”
  • 盛世婚宠:征服腹黑小娇妻

    盛世婚宠:征服腹黑小娇妻

    18岁生日当天王诗情未曾谋面的生父跳楼自杀,给她留下了一笔高达一亿的欠款作为礼物。茫然无知的王诗情为了还债,被迫加入了一家经济公司。加入公司的当天,她就被经纪人带着参加了一个圈内的酒会。酒会上,王诗情阴错阳差之下救了中药的荣泽,成了他一夜贪欢的对象。一夜之后,王诗情羞愤逃走,荣泽却仿佛食髓知味一般对她紧追不放。“女人,上了我的床,你就注定属于我。”荣泽看着眼前眉目精致却面无表情的女人,说道。“我不是货品,我只属于我自己。”王诗情淡淡地说服,仿佛眼前站着的男人根本不是H市的无冕之王。
  • 单身王者

    单身王者

    “王者是多么?,多么寂寞。王者是多么,多么空虚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始终还是单身的我……”长天抱着自己的膝盖唱起了单身无敌,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这是一个努力摆脱单身,却越走越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