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7700000054

第54章 卓尔不群:又见广西三剑客(2)

这篇小说讲述一个家庭的母女俩经历的不幸生活。故事可能发生在一个小县城,因为下岗而生活拮据的女工程师偷丁块猪肉,导致丈夫出走。这使母女俩的生活立即陷入恐慌,母亲的所有愿望就是找到出走变心的史夫。这是绝望的“寻找”,其结果星女儿也遭遇更大的不幸,母亲也终于死去。从传统的现实主义角度来看,这篇小说无疑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它尖锐地器露了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和他们在这种困境中的无助。巾同社会是一个落差极大的丰十会,在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改革开放无疑带来社会相当大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相应的飞跃。最先进的后工业化社会的那些现象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比比皆是,传媒、广告业、时裴、各种演艺和体育竞赛、电脑、网络……等等,但中国的基层社会依然贫穷落后,从现在的各种传媒中不难看到鬼子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鬼子并不单纯描述苦难生活的一些事实,这篇小说蕴含的实际主题,在于揭示经济变动时期家庭所承受的灾难性后果。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经济变动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灾难。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另部分人却更加贫穷,他们别无选择。这位母亲可能属于这一类型。她虽然身为工程师,也属于科技知识分子一类,但她的恩想观念却依然停留在半个世纪前。我们也许会责备她自作自受,但作为生活的弱者,她们无能为力。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弱者,没有那么多自强不息的人。她们的生活只能靠外部较好的环境来建立安全感,一处在困境中则只能任凭生活走向崩溃的结局。父亲当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坏蛋,被当今商业社会激发起的欲望所俘获,个人的欲望满足完全淹没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最不幸的也许还是寒露。这个未成年的中学生由于家庭的破碎而走向个人生活的绝境,她四处寻找父亲不过是她生活无望的一个象征,就是找回了父亲,她又能如何呢,所有不该经受的苦难,她都经历了。

这部小说把一个家庭的生活推到苦难的极端,母亲的故事有如“为奴隶的母亲”的现代演绎,打瞌睡的女孩寒露的故事则更其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毫无疑问,这篇小说对苦难生活的书写催人泪下,对底层人民不幸的反映在当今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鬼子小说的叙事凝练而冷峻,直接切人生活的实质,他的叙事儿乎是偏执地向前推进,固执地走向极端。鬼子的小说也有值得追问的地方。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相肖纯粹,干净利落,鬼子的那种凝练冷峻的叙事风格表现得非常充分。这篇小说还接近电影的表现手法,鬼子不贝是把握情绪和情感的单纯方面,同时在把一种情感氛围推向极致。他处理那些结构的转折也很像电影,例如“偷肉”、“父亲出走”、“失身”等等关键性的情节转换,带动了人物的命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显示出情节本身的内在生长力。那些情境的处理也很具有电影的氛围,如在宾馆寻找父亲,那种表现情感的现场情境气氛就极有表现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鬼子的小说情节过于硬性,它们像是一个符合目的性的必然过程。鬼子只关心苦难和不幸,他过分专注于他要达到的目的,以至于人物所经受的苦难像是叙述的强加,叙述总是不顾一切地层层加码,直到把苦难和不幸推到极端。这使他的人物总是有单面化和类型化的特点,好人就是好,坏人就绝顶的坏,不幸就是绝对的不幸,苦难就必然陷入绝境。当然,书写苦难本身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没有彻底没有绝对就没有苦难,对于某一部小说这样写也许是必要的,我只是担忧鬼子如何处理生活和人物的复杂性和相对性。当然,鬼子可以以他的方式去表现他所理解的生活,去演奏他的苦难奏鸣曲。

阅读李冯的小说永远是一件漫不经心的事,他可能恰恰和鬼子处在某种状态的两极。李冯的小说总是在轻松自如中给人以明晰的快感,那些快乐和智慧的趣味是随时随地从段落和句子中看似不经意地讲述的人和事中透露出来的。近二年李冯的小说风格变化不大,写作的主题也还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方而是当下的边缘文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对近现代历史的演绎。《一周半》描写两个外省青年人进京,试用以自由撰稿人的方式在北京谋求发展,但他们很快就被生活的现实性所压垮,面对经济的困窘和个人的生理欲望无能为力。李冯写出了一部分“藏匿于高校的异类”不安分的生活幻想,一种在商业主义时代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幼稚病。概括李冯小说的主题和内容并不难,但李冯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对那些生活过程的灵巧而机智的表达。随意出现的生活场景,偶然涌现的想象,李冯的小说就像是不经意打开的一个生活侧面,你随时随地部可眺望到那么一些情趣。鬼子的小说像一堵硬梆梆的墙,他总是去发掘墙下的生活死角;东西的小说有如指给你看那些翻墙者,他总是不怀好意地去拉扯那些翻墙者的腿部关节,致使他们的姿态怪异可笑;而李冯则是在墙上随意乱画,或是打开一扇窗户,他自己就跳将过去。李冯的小说如同可写性文本,不知道他在哪里开始,也不知道他要在哪里结束;开始和结束都是暂时的,也不重要,它们不过是短暂的停顿。李冯的那个叙述人不断参与到叙事中,他的感觉细致,稍稍超出常人,既在情理之中,x在意料之补。那些平常的生活细节,其实常常越出生活的正常轨迹。

例如这种描写:

我在车站广场的人群中寻找老吴,最后在一个角落的一堆民工中找到了他。老吴出发前新剃了个头,所以发青的脑门在人堆里很显眼。他怀里抱着一只纸箱,看到了我,他端着纸箱站起来,似乎是想把它交给我。我试图接过来,它分量非常沉,但老吴实际上却抱紧它不放。“老吴,你到了多久?”栽问。“三个小时。”他说。“三个小时?你就一直坐在这儿?”我吓了一跳。“火车开得比你想象的快。”老吴憨憨地笑笑,显得有些精神恍惚。

这种描写看上去平实,但每一句似乎都暗含着对生活进行重新组装的可能。老吴的光头形象,他抱着一个纸箱的姿态,他精神恍惚的神情……等等,仔细辨析,小难发现在李冯小说叙述的平实外表下,掩盖着对生活重新改写的那种力量。如果说鬼子是重拳出击,东西是怪招频出,李冯则是四两拨千斤。鬼子是拿一副鞭子拷打生活,东西是拿一把锥于扎生活,李冯则是手持一支狗尾巴草,给生活搔痒。有时候,这种搔痒搔到要害处也会叫人受不了。李冯的那些漫不经心的嘲弄,使生活在变质的那个瞬间突然变得陌生,突然使人涌溢出挚爱生活和生命的感受。老吴拍打电脑,老吴冲动地买下电话,老吴渴望和那个光头女孩约会,暮色中二男二女在胡同里有目的又没有目的地行走……这些非常平实的日常生活细节,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涌动着难以压制的生活渴望。什么是有质感的生活?有时候是要把人、把生命压垮的那种东西(如鬼子笔下的有些场景)。有时候就是那些突然涌溢出来的愿望。这篇小说在李冯的小说中并不能算是突出的和典型的,但却是耐人寻味的那种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冯的小说在趣味和风格方面有点类似汪曾棋,尽管他们所写的生活性质完全不同,但那种格调,那种韵味,那种情致,有某些异曲同工之意。当然,汪曾棋的那种老到和意境是李冯所不具有的,但李冯有另一种东西。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经验,有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在本质方面是不可比的,但作为汉语写作,他们又有某种共通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在平淡之处,显示隽永和不可磨灭的痕迹。

李冯的写作确实有向着俏皮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不仅在他的一些关于现实的小说中可以见出(例如这里提到的《一周半》以及《在天上》等等),在一些改写近现代历史的故事中也越发明显。他在1999年发表的《谭嗣同》就完全像是历史讽刺小说。对历史的改写和颠覆一直是李冯的业余爱好。之所以说是业余爱好,因为李冯写这些小说像是从不刻意要去完成。他的那篇关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小说,同样是在解构历史。历史英雄和名人,都在他的改写中变成一个普通人。对历史进行解魅,从中获取叙述的快乐,这是李冯的特殊才情。

李冯最近写的《在天上》和《七短章》都是不错的作品,依然是那样轻松从容地剖析生活。对于李冯来说,生活在哪里变质,哪里就有快乐出现。生活的那些动人之处,恰在于那些变形错位的环节。那个一心想换系的铁梅和“我”(《在天上》),那个在安美美安莉莉之间周旋的杜马,这些人物都有些神经兮兮,但他们总是渴望越轨。也许是一种生活的勇气,也许是当代生活在最本质方面出了毛病,李冯总是躲在幕后,不置可否。他让我们去感受生活并自己作出判断。在广西的三剑客中,李冯也许是最不负责任的一个,这与最负责任的鬼子形成强烈的反差。

鬼子决不含糊地告诉你,什么是生活中该诅咒的东西;东西也明白地告诉你什么是生活中应该撕开来看看的东西;李冯则只告诉你什么是有趣的可以随便看看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这=个作家同出于广西,他们的风格其实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存在给当代文坛输入了活力,他们的存在恰如其分地在当代中国文学最薄弱的那些环节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鬼子多少有些暴力化的写作倾向,给软弱的文学写作注入一种强硬的力量;东西的诡秘使当代小说叙述的呆板裂开一道缝隙;而李冯的灵巧也使笨重的文学获得暂时的轻松。但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存在就无可挑剔,也不必挑剔。事实上,我总是觉得,鬼子的写作过于沉重,东西过于诡诈,李冯则过于轻巧……

这当然都是他们的特点,我不知道如果他们之间稍微靠拢一点,是否会抹去各自的特点?或者各自就走向个人的极端,独树一帜也未尝不可?我无法得出结论,但我拭目以待。

1999年12月21日于北京望京斋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

    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以及导致这种生成及演变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文化权威、政治权威和市场权威。本课题既面向现代文学,同时又超越现代文学。对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评价的多种因素均加以考察。
  • 漂在北京的女人

    漂在北京的女人

    北京,新移民一族的寻梦园。这个城市包容了她们,也给了她们机会。本书所描绘的是一群漂在北京的女性,为了生活得更好,她们在爱与恨、道德与欲望之间不停地挣扎、追求、忙碌,因为她们深深懂得,人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新的希望……
  • 李叔同精选集

    李叔同精选集

    本书精心整理收录李叔同的自述性散文、佛学经典演讲录、中西文艺简谈、新旧体诗词,涉猎全面、层次分明,以李叔同最经典、最平易的文字,带领大众读者走进李叔同的世界,感受他在红尘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致在空门的清心苦修、慈悲为怀。本书特别附有生僻注释,另附大师生平大事记。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酱香随笔集

    酱香随笔集

    全书从六个方面“人文仰望、文章测绘、书香近嗅、书画遥感、汉语CT、人生标高”对人文,书籍、汉语等有感而发。话题广泛、识见挺拔、文字雅洁,表述活泼,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如酱香型白酒般馥郁,令人寻味且回味。
热门推荐
  • 陪她走到生命尽头

    陪她走到生命尽头

    都市爱情故事,本小说,讲述作者陪她走到生命的尽头。
  • 特工冷妃性本狂

    特工冷妃性本狂

    她是二十一世纪完美的军人。因为抓捕一名国际犯毒团伙而殉职。她为人冷傲,机智她是异世界轩辕大陆四大家族的废物嫡女。因为犯花痴而逝世。她为人呆傻,愚笨。两个不同世界,两个不同身份,两个不同死因,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却在命运的玩弄下交换身体。
  • 一剑破天机

    一剑破天机

    天机山上有座天机宫,天机宫里有个老人,老人卜卦显天机,算尽人心,世人欲求天意,却皆为摆布。看着天下之乱,他自嘲说道,此乃天下为局,众生为棋……山下有一人持剑而来,朗声道:“世人皆说天命不可违,天机不可破,今日看我一剑破天机!”
  • 梦之梦魇

    梦之梦魇

    想知道真实的大学生活吗?个经受分裂之痛的男孩子,从一座小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生活中他遇到了朋友,恋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始终丢弃不了曾经的那段情,于是有很多人伤心又有很多人狂笑,几个人感情的纠结,友情爱情,还有九零后那份创业的激情,缠绵在其中,开始的瞬间相聚于是这以后的一个个离开,终归是一个人但心中少了份感伤,却不知始得终弃,终归一场梦。
  • 正当白梨花开时

    正当白梨花开时

    ”你说,人一生可以只为开心而活,多好......"她叫欢颜,可一生她又是否欢颜;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亦逃不过“情”之一字;她与他纠缠半生,最后也不过如此......春风徐来,满树花开;繁花一现,只为见君一面......
  • 我的武魂是符华

    我的武魂是符华

    简介什么的最难写了,反正这辈子都不可能写简介
  • 末世:致命重生

    末世:致命重生

    2056年,J博士研究人体进化失败,失败实验品受不明元素进化成为病毒!短短时间,生化病毒感染了整个GSB基地。三天后,整个速度之城沦陷成为丧尸之城。谁能带领人类清除危机,带来光明?(夏魂基地:325160313)
  • 纸贵金弥

    纸贵金弥

    六月,带着一身制纸技艺踏空而来,本想着就是简单的发家致富,过好日子而已,谁知道一不小心,还是踏入了家族争斗和内宅的纷乱中,宅斗,商战,尔虞我诈。新书《江小荞的幸福生活》求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于光年

    至于光年

    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会和一个自己爱的人到天荒地老,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你才会知道,年少时的感情之所以单纯也许是因为经历比较淡薄的原因。要说霸气,他也会不由分说的直接把满桌的菜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就直接往碗里夹,要说温柔,他也会在看到自己皱着眉头的时候,把手上的香烟给掐灭。但是呢,他心里住着一个人,那个人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也许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反而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