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0100000010

第10章 文事乱弹(10)

当然,思想性不是直露的直观的空泛的说教,不是耳提面命。思想精深的同时,还要有艺术的精湛,制作的精致,这就向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下,人们热衷于艺术的大制作,大讲创意和策划:影视制作要大投入,戏剧艺术,音像歌舞,图书出版都讲究包装。有了思想的精深,还要有艺术的精湛和形式的精美,在一定程度上,形式的优美反过来又促进思想内容的完善,扩大作品的宣传效果。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些作品有相当好的艺术构思,有较为新颖的创意,可是在具体运作的时候,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虑得不够。在影视制作中,在图书出版中,在美术展览中,在晚会的演出中,有不少的作品粗制滥造,重复拖沓。一些作品有着精品意识的追求,但缺少精雕细刻,缺少打磨,往往只满足于思想上的稳妥和保险,缺乏艺术创新的勇气。有的作品片面地理解主旋律,在思想性开掘上下了功夫,而在艺术的追求上却往往浅尝辄止,拾人牙慧,这同样也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冷漠。随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大众的艺术品味在不断提高,如果没有适合于当前的艺术形式,忽略了艺术形式的作用,如果不注重在形式的完美上下功夫,在精品制作上有追求,文艺作品的流布和扩大,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江****同志的讲话中从三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思想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辩证关系,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精深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精致的艺术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一个优秀的完美的艺术品,任何偏废都不能不影响到她的质量和生命。

“满眼生机转化钧”。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优化,时下,文艺家们都感到,我们处在一个发展文艺出精品的好时期,作家艺术家一显身手大有用武之地。大好时光,机遇与挑战并存;有亿万观众和读者的厚爱,有党中央领导对文艺的重视和关心,有繁荣和发展文艺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文艺园地必将春华秋实,满眼生机。

19.书市之后

近日举行的全国第七届书市火爆热烈,盛况空前。据报载,参加单位三千多家,接待购书者六十多万人次,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纪录,仅南方某省与“市”的人员租用两架飞机前往,足见其规模之大。

书市办得红火,不仅全国每两年一次,各地的各类书市也层出不穷,比如特价书市、社科书市、少儿书市、电子书市等等,颇受读者的欢迎。有人说,书市是读书人的节日,减哉斯言。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之余,对读书人来说,有什么比买到好书、读到好书更为愉快的呢!书市经常有,书市越办越多,是读者的福气。

书市,顾名思义,以市为主,进行买卖,展示出版业的成果,所以衡量书市的成绩是以成交量多少、订货多少码洋为标准。方便读者,方便商家,书市功莫大焉。但是,我以为书市热闹火爆之后,不要忽视了为读者经常性的服务。近年来开办的各种读书节,曾引起过反响,可是读者的热情、举办者的执著好像远不如书市。虽然,出版书籍和购买图书都是为了阅读,提高读者的文化知识。现在图书业的发达,出书和买书的困难得到一定缓解,而认真地阅读、享用书籍,则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书市之后,更应当提倡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大众对读书的兴趣。

还有,书市一般是在大中城市举办,而现在不少的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而这里有更大的读者群。农村读者,老、少、边、穷地区的少儿渎者,渴望适宜他们的图书。如何为他们提供购买书籍的方便,如何举办适应这部分读者的书市,满足这个潜在的读者群的需要,也是出版社和作者们所不应忽视的。

热闹红火的书市之后,我们应该为读者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调动广大读者读好书、好读书的热情,在全社会掀起新的读书热潮。

20.“好书主义”

据说,文艺界曾有“好作品主义”的说法,是指作家要拿出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名声的精品佳作。尽管这个说法有些歧义,没有流传开去,但提倡优秀、推出精品的出发点是好的,对提高文艺创作质量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这里引申来说,出版界也应当提倡“好书主义”。好书,是相对于坏书、差书而言的。所谓好,就是在思想内容上健康有益,在装帧形式上庄重大方,是启人心智、陶冶和愉悦感情的书籍。

其实,这只是出版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出版社只要用心是不难办到的。问题是,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现在的图书市场相当地不规范,虽然好书、精品层出不穷,但是某些格调低下、粗制滥造、庸俗无聊,甚至思想倾向偏差的图书,也时有所见,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提倡“写好书,出好书,卖好书,读好书”的“好书主义”,对出版界和读书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最近,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提出文艺出版事业要“树立精品意识”,文化单位责任重大,图书出版更是重中之重。一本好书教育人、影响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书籍是人类向上进步的阶梯。”图书对人的思想、世界观的影响,每一个过来人和年纪稍大的读者都有过切身体会。现实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好书、好作品,实际上是人的启蒙导师。在大力抓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今天,在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历史任务中,提倡出好书,写好作品,是作家和出版社起码的社会责任,也是一项现实的政治任务。

眼下正是出版单位定选题、做计划的时候,不少出版单位对出版精品有了许多切实的措施。定选题,找市场,考虑来年的计划,这里向图书出版部门进一言,提倡“好书主义”,不出坏书,多出精品,为了读者,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倾斜的图书

每逢到书摊书市上见到新书面市,作为爱书的人,总想淘寻几本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因而,对书摊上流行的一些书籍,也浏览翻读,从中还可了解出版市场的些许消息。

近期的图书市场,不少出版社注重文化名著的推出,印行大部头的学术名著,比如卷帙浩繁的《传世藏书》、《中国近代文学书系》等等,还有一些高档次的学术著作也上了街头的书摊,成为抢手货,可以看出图书市场逐步向雅文化方向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图书市场仍然出现了倾斜。其主要表现在:

一、选题雷同,一窝蜂。书店和书摊上大量的是所谓青少年读物,而最为泛滥的又是各类名目繁多的辅导材料和各种版本的学习作业,还有各类名著缩写、插图本的读物等等。其中虽不乏高质量的,但大多是些印制粗糙、编校不精的图书,对未成年的求学者们是不负责任的。另外,重复出版,不必要地增加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也有不少的文学读物多是极不严谨的各类选本,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实际上这些内容并不新鲜,往往是一个作者的一篇作品,在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集子中早已重复出现,明眼人一看就会生厌,图书市场上为数不少的滞销书,多是此类。

二、恶俗的包装。这主要是指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或以艳俗的封面招徕读者,或在内容介绍中玩点花样,或干脆就用各种刺激性的题名……在一些不严肃的出版者和写作者们恶俗的包装下,有的出版物迎合某些趣味低下的读者,专门猎艳搜奇,描写红男绿女、三角恋情、拳头枕头;一些图书打着实验、探索的旗号,写人性的本能、写感官刺激的欲望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有名气的出版社和一些专业性强的出版社也陷入其中。不久前,有位作家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出版社作了令人气恼的“包装”,为此作家不得不去打一场官司。足见有些人不顾出版社的名誉,搞恶俗包装的行为,毫无顾忌。这些曾被有识者们斥之为“粗制滥造、庸俗低下”的文学垃圾,屡禁不止,说白了是有些人见利忘义,受金钱利益的驱动。

三、宣扬封建迷信的图书时有所见。这些大都打着阐释科学、探求人生的幌子,实则是宣扬落后的封建意识。利用读者好奇的心理,翻出散发着霉味的糟粕;也有的把外国的一些不入流的宗教方面的图书,改头换面,标榜谈哲理、讲人生,貌似深刻其实是些浅显平庸的读物。还有,热衷于写一些所谓的秘闻内幕,将道听途说的素材,演绎为各类纪实作品,胡乱编造,死无对证地渲染,真真假假。这类纪实的东西大行其道,无疑败坏了文学的真实性声誉。

四、大肆炒卖。一些图书明显的是由操作者们“作坊式”地制作出来的,在问世之先就在媒体上做些不切实际的宣传。把作者和作品一起炒作,冠以漂亮美妙的评价。最近的几本所谓红火的图书,都是走了这个路子。事实上,一些障眼法和假象,最后都被明智的读者所识破。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把物质商品市场营销行为,借用到精神产品图书上来,总让人怀疑文化斯文何在。

总之,在眼下的图书市场,不少出版者和写作者(包括制作包装者)们,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忘记了所应承担和履行的职责,更没有作为文化生产者全面地考虑精神生产的平衡发展。比如,在文学图书方面,较少有反映广大农村现实生活的作品,也很少有对当今大工业生产领域的描绘。我想,这种图书市场的倾斜,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警惕和重视。

22.“文集热”一议

凡事过犹不及。出版界的一窝蜂,造成了许多图书刚上市就滞销,图书市场的无序状态,曾为许多业内人和有识之士所不安。眼下,又听说掀起了“文集热”。一些出版社相继为有些青年小说作者出版“文集”,或三五卷,或七八册,洋洋洒洒,似有“盖棺论定”、“加冕封王”的意思。刚有选题就大作广告,还没有出版就展开宣传,好像整个文坛就那么几位作家在那里扛鼎,谁不出“文集”谁就没了地位似的。

出版作家们的个人集子是件极平常的事。对在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来说,将他们的作品收集整理出版,是对文学和文化事业的贡献,也是出版事业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出什么样的专集,搞成什么规模,又应是极慎重的。中国文坛,数代同堂,当代文学,泱泱数十年。出版作家的文集、全集,主要应着眼于其文学价值,以及能否提供多少文学研究的史料和文献,着眼点应当是文化积累。

十多年来,一些新锐小说家陆续走上文坛,有不少人成绩卓著,令人瞩目。但大多还是在发展和成长中,动辄出“文集”,搞选集,大而全,并不利于青年作家的发展和提高,而且,文集之类有不少缺乏精选,重复的甚多。有了单行本,有了选集,又搞文集,对读者的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在有一些作者,为了在产量上的“比学赶超”、粗制滥造,爱追求大部头、多卷本,不管是否具备能力,起步就冲刺长篇作品,弄得好像长篇创作易如反掌似的,于是,市面上平庸的长篇小说“层出不穷”。这里出版界的不严谨,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导。

据说,现在“文集热”的主角大多是青年作家、新生代、后起之秀,有勇气和锐气,给文坛以活力,也带来希望和前景。不过,对这些刚刚出道甚或还没有出道,仅刚刚冒出了苗头的青年作家们,过于的宠护,总觉得不是件严肃的事,何况不少出版操作者们看重的并不全是作家们的实力,说白了是源于某些商业行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即使圈内人,也有不赞成者。冯骥才该是名家了吧,他就不太赞成搞文集的做法,而文化老人钱钟书先生就拒绝出文集,他只是从自己众多的作品中精选一本,取名为朴朴素素的《钱钟书集》。这对那些热衷于此道的人们,不知有什么样的触动?

23.少些,精些

案头堆放着各种五花八门的书籍,有丛书、套书、精选本、汇编本;有朋友馈赠的,有出版社寄送的。大都为新近出版物,拂不了情谊,总想能好好翻翻,有的选题和装帧还是相当诱人的。

可是,大多数图书仅此堆在桌上,或者挪挪地方而已。有同事串门,看到那堆积案头的“书山”,笑问:看得过来吗?都看过了吗?甚为疑惑。答日:哪能看得过来?有必要都看吗?只是稍得空闲,顺手取一本随便翻翻。即使看看目录或序言跋语之类,也是囫囵浏览。大致知晓有一个什么作者出过一本什么样的书而已。说来不恭,有些书堆放在我这里如同一捆废旧报纸,到头来尘封一隅,永无天日。

有人说,现在是出书太容易,容易出的书都是些可看可不看、不必认真看的书。此话如何,暂不管它。可是,现在出书泛、乱、差、重复、随意早已为业内人士和读者所不满。抢译名著,抢出名家之作,选题重复,作者重复,屡见不鲜,有相当大部分是些平庸出版物。仅就长篇小说而言,据统计每年多达七八百部,平均一天两部,创作生产力不可谓不旺,可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又有几何,哪怕是圈子里的关注又有多少?即便为百分之一,也是可观的。有的作者每年出版两到三部长篇,达近百万字,却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仅仅是满足一下出书的欲望。这样的出书规模,怎能不造成图书多而滥?

作者出书的多寡,并不说明作者的档次。尤其是不能以篇幅上的鸿篇巨制划定作品的质量。契诃夫、鲁迅的短篇,曹雪芹倾十年心血写一部长篇等等,并不影响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出书太容易、太随便,滋长了作者的浮躁心理、攀比心态,也造成了图书的低质多产。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何新谈诗词之美

    何新谈诗词之美

    本书是学者何新对中国经典古诗词的品评、解读与演绎之作。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素养,不仅对中国古诗词特有的艺术规律和艺术魅力进行准确把握和呈现,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趣与性情人生进行别具一格的品评,更对这些经典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典故,以及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进行破译与解读,多有创新之见,令人耳目一新。
  • 让时光静静流淌

    让时光静静流淌

    那些笑容、那些故事、那些风景,只因为肆虐的青春让其镌刻入心,即使在最遥远的东非无名小国,一个可能永不会被人们提及的地方,在我们相遇时,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那般喜悦而又放任……探险、浪漫、友谊、艳遇、恐惧、变身怪人、疯狂博士、“我的星期五”等亲身经历的故事,从野蛮的东非草原到北非撒哈拉星空,从地中海岸的温柔到梦幻的埃及红海,纪念那段青春,那段静静流淌的时光里的故事!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热门推荐
  • 封神之通天教主

    封神之通天教主

    诛仙阵成万般恨千年卷土又重来!两处大陆,三界遗愿,看陈玄衣如何了了。
  • 修仙是为了活下去

    修仙是为了活下去

    活着才能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李信有时也很后悔自己的莽撞无知走上这条也许不适合自己的路,但若能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修仙能让他继续活下去。
  • 仙侠掌门系统

    仙侠掌门系统

    【新书新人,多多支持】现代宅男欧阳俊意外穿越到了异界,当上了个三流门派掌门。唤醒了“仙侠掌门系统”。从此开始了彪悍无敌的掌门之路。
  • 捉只凤凰当夫君

    捉只凤凰当夫君

    从小身带煞气天煞孤命的她自觉身世不凡,却不成想竟是先魔尊之后。凡人做腻了就上天做做神,逗逗仙童仙女。在和天界太子殿下谈谈爱!捉捉妖打打怪!什么,因她是天煞孤星魔尊之女就不让她做神?无事把殿下给我,我下凡回魔界,做我的魔帝!“管你什么仙魔殊途,我要的只是他。”“而你们却杀我身边人,说什么正邪不两立,何为正何为邪?你天界神仙为正,我妖魔鬼怪为邪,简直是荒妙!”“踏平六界如何,身受重伤又如何,你是神我是魔又如何,今生我喜之人,我嫁之人唯有你!”“天帝老头,我终会找到他然后八抬大轿去娶他!”师尊:“无神既无魔,有因既有果,神魔本一家,乃何相残杀!”卟书:“姑娘你一瞥一笑都像极了我一位故人。”卟棋:“你终会得到你想要的,付出了那么多,别像我一样半途……”知了:“姐姐,我想娶你做我妻子,但我更想你做我娘亲。”黑烟:“情深缘浅,奈何情未到缘却已了。”瑶姬:“我爱你比她更爱你,她愿为你舍去帝位,而我愿为你舍去龙籍,剥去龙鳞!”
  • 神谕天启

    神谕天启

    仙修圣地突然封山百年!千年帝国为何一朝崩塌?传承塔内的神秘灵魂,到底是谁的召唤,使他进入这个时空的黑洞!这一切的背后是阴谋,还是意外?来自青墟的少年,一步步走向这个迷茫的世界。没有人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新人新书,开篇已经修改,求一切支持!
  • 屠灵学院

    屠灵学院

    天地之间真的有灵吗?灵是什么?虚幻?缥缈?鬼魂?外星人?还是其他?......少年图灵与妹妹的一次经历揭开了灵的序幕,也正式揭开了灵的序幕,少年图灵改名为屠灵!
  • 一碗面的爱情

    一碗面的爱情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凭借一碗面和体贴入微的呵护赢得姑娘芳心的故事。
  • 恶龙在我家

    恶龙在我家

    伊荏是个小小的白领,某天下班回家,手残捡回来一个发光的“夜明珠”,结果打碎了,瞬间窜出来一条超大,超丑的——恶龙!伊荏:你在逗我吗?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恶龙:哈喽,我来自西方~(不属于东方哦~o(^o^)o)后来,伊荏的生活过得水生火热:那个白雪公主,你把鞋穿上,这里没有王子……哪吒咱能不闹吗?东海真的没有龙!……等等!那是恶龙!是西方龙!不一样!伊荏:(┯_┯)天天在意自己的生命要受到伤害就算了,还一群恐怖的,调皮的,刁钻的,无语的大佬来袭!!!(文章慢慢来哦~这次有点存稿~一点点点点点点……哈哈~)
  • 仲夏之恋:笙如夏花

    仲夏之恋:笙如夏花

    逗比版文案:单亲爸爸在想,她女儿这么漂亮,当我儿子的青梅竹马正好。单亲妈妈在想,这男人长得这么好看,就算拖着儿子也一定很多人想嫁他。单亲爸爸想,能当青梅竹马是好事,万一有天她搬家怎么办?那我儿子岂不是会哭死?单亲妈妈想,我女儿这么喜欢他,如果以后搬家了,女儿会不会伤心?既然这样,不如,我们在一起试试?
  • 位面守护者:成为传说的日子

    位面守护者:成为传说的日子

    本文由花雨授权作者:猪油二少位面守护者,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称,而是一个职业!传说,这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惊世骇俗的本领和奇诡非常的异能!他们既能够降妖伏魔、上天入地,也能够不避水火、穿金裂石,嗯,几乎无所不能!传说中,他们是神的使者,是神派遣下来保护人类的守护神!而实际上他们最大的敌人恰恰就是那些受世人类信仰高高在上的神!在那片最不为人知的领域里,他们燃烧着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了人类的生存而战斗着……没人知道他们是谁,没人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存在,在世人的心目中,位面守护者,只不过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