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0100000014

第14章 浮生札记(2)

宽大为怀,厚德载物,故乡的情怀也不容亵玩。

对于故乡,我属于不肖子孙。我不愿意在人前伪善地炫耀自己故乡的可爱,尽管那里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有过三国征战的遗迹;也不是因为在故乡那里没有了我的至亲,还有我的一生有过多处的流浪;也不是故乡在我童年时代并没有壮实我的身子,我至今记得那孩提时的艰辛与饥饿。我固执地认为,故乡情结应该是自己心中的私人化的一片风景,是一种精神的勾连;如同一支悠长绵邈回旋曲,一个人静静地享受和回味的。当你在都市的文化风景中,在充分的物质化的场景下,你难得有静心与故乡情感沟通,用你的文化自负——精神优越的偏执,去说故乡的往事,说故乡的风景,这不啻对自己神圣情感的一种亵渎。在大都市置身每天喧嚣的日子里,我们向往故乡的那村头的柳阴,我们怀念故乡池塘的荷花清香,可是,我们的这种情感又不能不让人起疑,是不是生活的点缀和情感的浮躁后,寻找的一种平衡?

故乡是无法诠释的辞目。

其实,用现代的解读法,故乡既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方位,又是一个抽象的精神的无定所。在我们所谓的家园的寻找中,我们从当代文化的种种精神现象中,剥离了故乡和家园的真实存在,追求向往的是一个虚拟物,一个文化的生存空间。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需要安抚和慰藉的时代。我们的生命在热闹和躁动中寻找寄托之处。我们的文化现状造就和培植了寻找的主题和漂泊的精神。我们面对着今天,令人兴奋又不尽如人意的竞争和创造,我们怀想往昔,追念亲情,回望真诚;我们视这一切是生命的必然,也视这一切都当成故乡的给予和馈赠。

我们的故乡情感实际上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过程,或者可以看作一种精神的源头的对接。

这文明时代欲说还休的故乡情怀!

4.感念珞珈

逝者如斯,光阴倏忽。离开母校武汉大学,离开珞珈山,已有二十四个春秋。人如草木,荣枯有命,旦复旦,月复月,生命追赶流年。想当年珞珈求学,青丝稚颜,激扬文字,可叹这等情景而今已成了追忆和怀想。

人一生寒窗苦读少说有十七八载,辗转求学就有了数处为母校,小学的、中学的、大学乃至研究生的母校,于我来说,这小、中、大、研,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完成,要说最令人怀念的还是那珞珈校园。其情其感,令人不禁想起一句古诗:今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

母校是一个优美的记忆。难忘的不只是珞珈山的绿阴嘉卉、澄澈明丽的东湖,也不是那春日老斋舍灿烂的樱花、夏天清香的桂子和冬日早绽的腊梅。当然,珞珈的秀丽妩媚在众多高校校园中,可以说别具特色,独占鳌头的。有人曾说,武大珞珈山清秀出众,是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但是,作为百年老校,她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她的名气和影响足以让每一个学子为之荣耀。也许,北大红楼五四学子的呐喊,清华水木的学理分量,代表了中国一代名校的典范,而珞珈地处中原,南北交汇,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在清丽之中有了几分典雅。

校园闻名的“六一亭”,是走进珞珈的“第一景”,黎明前夜,热血学子血祭书斋,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共产党、国民党的要人也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静静的珞珈山,秀慧于内,丰厚的人文底蕴,在这里深藏着不少动人的故事。

人无论走到何处,故乡、母校,是一个永远的心结。

回忆珞珈三年,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当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走进武大,正是“****”中期,按当时的说法,我们肩负着“上管改”的重任,因此,学习对我们这些来自社会、来自基层的“学员”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也许这个“学员”的称谓,先决地规范了她的内涵——运动,革命,“上管改”。当年,“****”的风雷四海震荡,挟“****”威势,我们热火朝天地“革命”着,批教育战线的回潮风,“批林批孔上管改”,革命得不亦乐乎,真正是偌大校园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记得,当时我们中文系宿舍山墙上有一块壁报,上面有学生们的创作,多是一些配合形势的标语口号式的文字。大约在1973年下半年,“上管改”口号叫得起劲的时候,那上面成了激烈的学生们革命的战场。署名一兵、戈兵等的文字,大批所谓教育黑线,或者从外校贩卖来一些时髦的“左”的观点,斯文的校园弄得有些剑拔弩张。三年里,我们经历了批****回潮、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大大小小的运动,这小小的壁报上都及时有反映。天知道,我们这些大多是初中生,文化知识的贫血者,仅凭革命的勇气,就向这知识和文明的圣地挑战,实在是懵懂鲁莽得可以。

说来好笑,我们革命的对象,有时就是我们的上课老师。一次有位老教师上课时提到了某一篇古诗文,对有些权威的解释表示了不同观点,就有同学写成大字报,认为是****回潮风,是封资修的教育黑线流毒,好在老师们对此是见怪不怪。经过“**********”的折腾,教师们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慨,也是因为对我们这些幼稚无知的青年学生,作为师长表现出的豁达和宽容。只是私下里觉得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革命”中,表示极为惋惜。

三年的珞珈学习生活,只是人生的一瞬,我们也曾在林荫下啃读原著,也曾在教室里听老教授吟唱古诗文,也曾走出校门教学相长,调查研习传统的楚文化发展现状,也曾到码头、车间与工人们联合写史著书。然而,我们在不断开展的政治运动中,热衷于生吞活剥地读古书讲法家批儒学,结合政治形势,囫囵吞枣地宣讲自己本不清楚地史实理论,在畸形的教育下,本该吸收更多知识营养的我们却偏废孱弱地成长。三年里,我们安静地在课堂里的时间,煞是可怜,在那个白卷先生走红的年月,认真读书几近成为一种奢望,想来真是愧对珞珈名校,愧对那大好时光。

不过,回忆珞珈,有几份温馨的是同我们尊敬的师长们的情谊,是他们的无私教诲和循循善诱,即便我们幼稚莽撞,我们粗枝大叶,我们对文化的粗暴亵渎,我们的无礼和无知,而老师们特别是老教授们,是那样的诲人不倦,也许,他们知道我们这些来自基层,没读过几天书的青年人,一切对文化的藐视和轻薄,都源于自身的无知,也许,老师们那宽大为怀,是出于他们解惑授业的秉性和良知。然而,我们却没有很好地体味和理解。想起在课堂上,在“开门办学”的活动中,因我们的浅薄和无知,同老师们无理争执对峙的事,颇感愧疚和不安。记得有一次,花甲高龄的周教授,给我们讲当代词人的作品,对当代一位社会知名人士的诗词,提出了批评,我们却很不冷静地认为是对某位官员的不敬,有的同学竟指责老先生是肚量狭小、文人相轻,气得老先生无言以对。这无知而无畏的幼稚荒唐之举,现在想来有如夏虫语冰的可笑。而今这位老教授已作古,作为学生,一直没有机会表达这种歉疚之意,写下这几句文字,算是一份迟到的歉意。

走进珞珈,我们才知晓,作为百年老校,这里深藏有硕彦大儒,有不少名师大家,仅中文系50年代就有“三刘”名教授之说,而当时的老教授有李格非、周大璞、李健章等,还有因戴上各种不公正帽子的程千帆、毕奂午等老先生。那时候,给我们上课多是一些中青年教师,有陈美兰、詹伯慧、吴肇荣、孙家富、陆耀东、孙党伯、蔡守湘、苏者聪、李敬一、萧作铭、何重先等等(恕这里不一一列举),他们有的同我们一起下工厂,到农村,“开门办学”,增添师生之谊,也教我们如何读书,做学问,受益匪浅。一些老先生们或擅长诗词,或书法出众,或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各以其特有的魅力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倾慕,我们中有人至今孜孜不渝,爱好文学,专事学术,得益于老师们的启蒙。

记得当时我们系资料室在“工农楼”里,每每查阅资料时,见一老者,毕恭毕敬给我们找资料,态度和蔼可亲,后来得知他就是博学的毕奂五先生。像这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老师,那时在中文系还有几位,可是,对我们这些学生,老先生们不吝指教,毕业后,也曾多次收到老师们惠赠的著述,虽然因工作关系,案头上的书籍不少,但来自母校的老师们的礼物,未敢怠慢。读这些心血之作,常常油然生情,我知道那是母校的情结,那是对过去难忘的珞珈生活的回味和怀念。

那时候,同我们相处最多的是年级的班主任孙家富老师,他同学生的关系近乎兄弟情谊。虽然,孙老师比我们年长的同学大不了多少,可是在我们全年级同学的眼中,他是有威严的长者,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班主任。平时难见他笑容,他处理事情一板一眼。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对得起你们的荣誉。因为在他的眼中,我们这些文化底子较差的学生,胜任几年的大学生活,实在是件不易之事。尽管孙老师不苟言笑,但他性格开朗,是个直性子,嫉恶如仇,敢于批评一些不良现象,无论是校方还是来自上面的权威,他都敢坚持己见。我们没少让他操心,因学员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的人自恃出身高干,作风散漫稀拉,同样受到严厉的管教。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来自社会的大龄学员,过去多是在车间、地头、军营,拿钳子,扛枪杆,舞锄头,习惯了力气活,而一下子安坐在课堂里,读古书、写论文,自然是不太适应、不太习惯。有时候收作业就费了班干部好大的劲。孙老师对我们的劣习往往是既严厉的批评,又予以原谅。我们的学业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到毕业时,有的同学发表了不少的作品。孙老师讲授写作和当代文学课。在我的印象中,他对于当代作家作品非常熟悉。他关心同学,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十分了解,在学习中,他要大家多动笔,多读原著。后来我喜欢上文学研究,也与孙老师的早先启蒙有关。几年前,回母校看孙老师,得知他犯有严重的心脏病,已退休在家,然而对我们的学业还十分的关心。一日为师,终生难忘,更何况在那个特殊年月里孙老师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和教诲。

几个月前,我们在京的部分同学去任邱油田一位同学处聚会,追怀大学岁月感慨无限,说起武大,说起珞珈山,说到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师,仿佛又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寒窗日子。虽然,三年短暂的求学时光,在那特殊的年月里,我们并没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可是,那毕竟是人生中最为珍贵最值得珍视的一页,那少年意气、激扬文字的岁月,那既是苦涩而又温馨的青春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中,占有不可代替的位置。如今我们华发染鬓,历经磨砺,但对母校的情感,仍然如初。感念珞珈,是对生命中一段特殊时光的回眸和凝注。

5.老田

老田是我们部门的老主任,原名田钟洛,笔名袁鹰,在文坛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少说有三四十本,包括散文、诗歌、杂文,以及编著。他主要写散文,曾有数篇作品入选教材。

20世纪50年代,他的域外题材的少儿诗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前几年,巴基斯坦总统访华时授予他贡献奖。还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老委员,他从40年代起就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位资深的报人,他的文名和资历都是令人尊敬的。

老田,是大家对他的一种亲切自然的叫法,那时候,同事间称呼简单而随意,从不叫官职,没有谁把对人的称呼与叫职务联系起来。这在当时很平常,上行下效,大家都如此,老一点的不以官位自恃,小一点如我辈,也没有在称呼上的不便和难堪。一个平常轻松的称呼,体现了单纯亲切的人际关系。

我是1982年来到现在这个部门的,之前曾在一个大学,要说那里大小也是个局级单位,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也有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大家都以某某或老某小某相称,连学校的某某老师的常规叫法也不多,没人叫官职,也没有人摆架子,好像没有条件摆什么架子。我的直接领导是一位“三八式”的干部,他的副手也是一位老同志,从年龄上我们相差三十多岁。他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拖把和抹布满楼道地搞卫生,与他们共事几年,从没有听谁叫他们官职的,连我当时作为小字辈的,也这样老武老苑地叫,没觉得什么不好。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这些当事人的带头,谁也没有把这些个或大或小或实或虚的职位当回事,这个好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光大于后辈中。我那时刚到北京进机关,因了这先行的一步,来到报社后对这种平常而简单,其乐融融的集体氛围很适应,仿佛这文化机关就是这样子的,所谓官僚衙门,一点没有感觉。

按说,我应当尊老田为老师的。他不仅在资历和学识上,在生活上,是我所尊敬的老师辈的人,而在我上研究生时,他指导我的学业,也是名正言顺的老师。只不过,我们上的研究生班是集体辅导,老师多是专门指导论文写作的。可能这一点与专门的导师制的研究生不一样,所以,在几次的场合我向人介绍,老田是我的导师,他却不以为然,总说哪里哪里,一笑了之,一番真诚的谦让,也就不再多说。有时候,我想,学生不才,忝列其门,有辱吾师,而从心里来讲,我总是把他当作导师的。如前所说,他不仅是我学业的导师,而在他身边工作的那几年他对我的教育和关爱,以及他在单位以至文坛的口碑,都是为我师表,有如师严的。

同类推荐
  • 北纬47°

    北纬47°

    作者第一本诗集,收录了从2005年到2011年间在国内五十多家文学刊物发表的大部分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写给作者的故乡——小兴安岭!展现了作者工作、学习、生活和写作的全部艰辛历程。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自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关注沈从文及其作品,1939年他选择考入西南联大,与沈从文在联大任教有很重要的关系。沈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汪曾祺的散文总有一种温和,不矫情不做作,质朴浅淡,却含蕴悠长,耐人寻味。老师沈从文曾评价学生汪曾祺:“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 故纸风雪

    故纸风雪

    本书共20万字,收录70余篇杂文,涉及对作文、文言的规范,对文本内部规律的探索,对人性、世相的精彩描写。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 柳宗元集4

    柳宗元集4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Dealing With the Tough Stuff

    Dealing With the Tough Stuff

    The toughest challenges for entrepreneurs have never been addressed. Until now,Mission-driven business veterans Margot Fraser and Lisa Lorimer present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staying true to their core values while still trying to turn a profit.
  • EXO之十年之痒

    EXO之十年之痒

    关于exo的文章不是王道文,也不是玛丽苏,可能属于虐文反正看了才知道,你看不看由你决定,看的给评论,不看的。。。。喜欢的加群460284069.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异世界培养神邸

    在异世界培养神邸

    穿越成神的我决定在这个世界造神!
  • 女仙创世记

    女仙创世记

    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能下?地为琵琶,路为弦,谁人敢弹?盗乾坤,窃阴阳,斩心魔,判轮回,毁心绝情。(第一次写文啊,求推荐,求评论,求鼓励,求加油,总之什么都求啊)
  • 蓬莱仙志

    蓬莱仙志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断,那是一个诸子百家奇人辈出的时代,民间更流传海外有仙山的传说。一少年孤儿,为修成剑仙,以报家仇,去茫茫的大海之中寻找蓬莱仙岛,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 西游记替身之谜

    西游记替身之谜

    一场奇怪的暴风雪过后,两岁的蜂鸟出现在乱坟地边。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养父母捡他回家,却发现他手心的断掌纹居然发出亮光。迷信的养父认为蜂鸟“克”人,想把他再次丢弃,但却阴差阳错留下来。蜂鸟在养父母家受尽折磨,五年级就辍学在废品收购站干活。但在十二岁那年,一切发生了变化,家里供奉的财神带他到灵台方寸山一所神奇的妖精学院读书,蜂鸟在此被大家称为小悟空,但也有人叫他假惺惺。还知道了他手心的断掌纹曾经在十二年前引起一场天神大战,并招来命运之神的追杀。蜂鸟有谜一样的身世,有谣言说他没有父母,但也有传言,月里嫦娥是他母亲。他来到广寒宫,发现事实与传说有天壤之别,他的身世竟然与登陆月球的神舟飞船息息相关...
  • 谁的春心在荡漾

    谁的春心在荡漾

    据说严氏集团的女总裁严珍爱年近三十还没有交过男朋友,坊间关于严珍爱不喜欢男人的传言四起。“严总,如果你想假结婚,我愿意。”这个不起眼的公司小职员宋天磊竟敢如此造次!“你要什么条件?”“什么条件都没有!”世上怎么可能有免费的午餐?看是你狐狸狡猾还是我猎人机敏。“你,宋天磊,明天就把户口本带来!”且看小职员如何俘获女总裁的芳心,成就一世余生有你足矣的浪漫情缘。
  • 天涯江湖路

    天涯江湖路

    元末明初,神州由乱入治,游龙剑客与白衣龙女生一子名司马英,在神秘人物排唆下,夫妻俩遭六大门派高手围攻,乱中,周岁之子为好友携出抚养。二十年后,司马英为父母报仇,终将神秘人物诱出。大仇得报,司马英得以携心爱的女子重建家园。